第一篇: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说课安图县万宝镇中学:王水琴
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说课稿
安图县万宝镇中学:王水琴电话:***
一、说课程资源
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发挥集体的智慧,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二、说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其历史意义;秦朝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首先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包括繁重的摇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加上秦二世更加残暴的统治。致使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秦末农民战争爆发。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主要从战争的目的、项羽和刘邦身份的变化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制作本课的导学案,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注重学生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秦始皇”的图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二)感知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学习目标】
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秦末农民战争的基本情况;探究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案】(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提纲中的内容,并在课本上勾画出重要内容)
秦朝暴政的表现:秦始皇在位时,_______繁重,________也很重,________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他和宦官_______狼狈为奸,政治十分黑暗。秦末农民战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1、年,和 在 率领穷苦农民起义;起义军在 建立政权,自立为王。陈胜派主力军一直打到 附近。不到半年起义军失败。
2、陈胜、吴广起义是。他们的,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第二阶段: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陈胜、吴广的起义失败后,_______和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继续反秦斗争,_________年,以少胜多,在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者向_______投降,秦朝灭亡。
通过这样一个导学案使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西汉建立:
________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他就是汉高祖。
本环节是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指导学生在小组之间完成自主学案,视察学生完成的情况。如果学生预习得较好,学案全部填完的情况下,可随意抽取三个小组成员分别对三部分知识点公布答案。其他同学互判填空。如有异议,可在每个小组成员公布完后,提出质疑,共同加以确定。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一:结合教材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多媒体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根据教科书中的小字和自己收集的材料,分析秦末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进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再度回归教材,依据自学所得知识解决。然后指定小组派代表展示合作成果,本组成员和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探究二:陈胜、吴广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从起义的首发性、口号、建立的政权和战争的结果几方面分析;学生讨论完成后,由学生展示应该完成的内容,对预习的内容强化理解和把握,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出示答案。(1)、陈胜、吴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2)、首次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解放口号。(3)、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4)、发起的农民起义第一次推翻了封建王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探究三:分析65页动脑筋;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前后性质有什么变化? 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所收集的材料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学生讨论展示后教师答疑。
探究四: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取胜?秦朝的灭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在学生分析分析讨论的基础教师总结进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从面全面评价秦始皇。
(三)巩固练习
1.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8年
B.公元前206年 C.公元前209年
D.公元前2O2年 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3.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项羽、刘邦起义 B.方腊、宋江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5、“楚汉之争”指的是()
A.陈胜、吴广和秦朝之间的战争 B.项羽和秦朝之间的战争
C.刘邦和秦朝之间的战争 D.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6、看谁找的多?(本课所涉及的成语)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族诛连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 练习主要体现基础层面,使学生牢固记住本课的基础知识。
(四)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分层次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原因:秦的暴政
二、经过:第一阶段 陈胜、吴广起义
第二阶段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三、结果
四、意义
本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以秦末农民战争为主线,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知识。
七: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思路基本上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创设情境,提供史料、地图等,以问题式启发学生逐步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这节教学设计,兼顾学生自学和教师导学相结合,基础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运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读书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突出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意识。各个环节层层深入,步步引导,由浅入深,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要求,思路清晰,符合教学三维目标要求,符合有效课堂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教学目标设计上重点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历史导学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激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绪。尤其是适时的点拔、引导,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也突出了新的课改理念。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秦亡汉兴带给我们的感悟,为学生创造了积极思维,探究,积极合作学习氛围,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加强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发挥了历史明镜的作用。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最突出的地方。
板书设计构建了本课的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二)、教学策略
1、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我激励、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要的参考意见等。
2“探究——发现”教学策略 : 这种教学策略是关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仔细认真设计问题。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符合教学活动要求的认知意义,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有与问题相适应的观念。
3、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是以小组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去达成小组共同目标,并以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目标。
4、利用多媒体教学,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情境,把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情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教学评价:本节课始终把评价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特别是通过对小组评价反馈学习目标完成的情况。教师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评价,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设计上,导入过于间单一,不能够创设更加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注意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拓展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完善和发展导学案。努力避免一体化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在语言的表述、问题的设计方面有待提高,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拓展。如分析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时,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做全面的分析,后再重点强调主要原因是失民心。本节课的成语故事是非常多的,我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成语故事的穿插,只是把它们放在巩固练习中。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初一新生来说,历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的话题。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多媒体的运用上过于单一,播放的时间较短。课堂练习单一,不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评价方法单一,没有通过评价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讨论的同时,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总之,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思考与积累,精心设计有梯度、多角度的问题,力求少而精。备课要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多样的知识网络,多搜集相关资料,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丰富课堂,多听课,多反思,力求更大进步。
第二篇: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 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导入:歌曲《霸王别姬》引出霸王项羽,引出农民起义,引出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1、压迫——秦的暴政
由图片引出秦的徭役繁重
(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5%)由此得出结论:
(2)赋税沉重。
(3)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
(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
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
2、反抗——农民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A 学生口述战争经过.(时间地点人物进过结果意义)
B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C思考:假如没有遇到雨期,还会有农民起义吗?得出秦末农民起义的必然性。直接原因是雨期延误,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D陈胜、吴广起义意义:虽败,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次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答P58页第二自然段)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
(2)项羽、刘邦率军继续抗秦 提问: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
刘邦 项羽简介(学生自己谈谈他所了解的项羽和刘邦)
教师总结:项羽有勇、刘邦有谋,他二人互相配合呼应,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奋战,起义军与秦军展开主力决战。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
“动脑筋”P59页,请一名同学讲述经过,并分析项羽以少胜多的原因,成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源于此战役。当巨鹿之战激烈进行时,刘邦的军队呢?(学生回答)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算一算,秦朝存在多少年?(公元前220年-公元前207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呢?(暴政失去民心失去天下)
想一想,秦虽亡,但天下出现双雄,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怎么办?
3)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A楚汉之争的性质是什么?帮助学生区别和前面的刘邦项羽农民起义的性质
B请同学们口述历史剧──《鸿门宴》,从中领会刘邦的机智。C提问:楚汉之争的结局如何?为什么呢?(通过表格对比刘邦项羽得出刘邦得天下的原因)
教师激情:刘邦得民心,项羽失民心。二人最后一战在垓下,名曰“垓下之围”。项羽的军队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之计,“四面楚歌”响起,军心动摇,故而惨败。
师生共同分析项羽败之因。从而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问:胜利者刘邦建立了什么王朝?
3、改朝换代——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他又是一位怎样的君主?下一节课讲述汉朝的历史。
教学小结:总结本课内容,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结果,分析“楚汉之争”的性质。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板书设计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压迫——秦的暴政
二、反抗——农民起义
第三篇:伐无道_诛暴秦说课稿
《伐无道 诛暴秦》说课稿
大家好,我来自十四中学的历史教师刘文敬。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伐无道、诛暴秦》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二课,主要讲述农民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展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王朝迅速灭亡的过程。该课是全面了解秦始皇的重要要补充,又是掌握汉朝建立过程的必经环节,所以本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枢纽位置。
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作如下设定:掌握秦朝暴政的表现,了解农民起义的概况,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秦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所以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由于我所教授对象为初一学生,历史知识比较薄弱,且该课内容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应该多方面调动学生思维。针对此情况我主要采用活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课前一周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排练大泽乡起义短剧,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创设情境。通过相关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主、和合作探究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首先创设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神话》为背景,出示图片,吸引学生视听,提出问题:主人公穿越时空来到古代见证了秦朝的灭亡,秦朝是怎样灭亡的呢?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点击新课。
讲授新课我主要抓住重点,把本课分为三个模块进行
1、教师引导、互动释疑 模块一 秦朝的暴政
我采用历史回放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资料,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做到论从史出,如秦朝徭役繁重,由学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并出示秦朝大规模工程建筑图引发学生想象;赋税沉重,展示文献材料,辅之以直观数据图来展开说明,刑法严酷通过趣味探究:秦末市场上的鞋子卖不出拐杖抢手的怪现象的原因进行讲述,秦二世统治更加残酷,我用“指鹿为马”典故来证实当时宫廷的黑暗。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从获取的历史信息中产生情感共鸣,深切体味到暴政统治下人民生活的悲惨境遇,最终起来反抗。
2、汇报表演、成果展示 模块二 秦末农民起义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美感,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这个板块的主体是学生.组织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场景,激发学生热情,让学生感知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概,突出反对残暴统治的首创精神。针对表演内容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如果没有遇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必然性。接着用角色换位法令学生作为百家讲坛受邀学者,来讲述秦末农民战争史实,启发学生从从时间、地点、领导者、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展开,学生讲述的过程自主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动口、动脑能力,成果展示后,我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多媒体出示《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一边讲解,加深学生形象思维。通过简短总结明确由于秦朝的暴政统治,最终在农民起义的战火下覆灭,从而化解重难点。
3、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
这一主题我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能力,我在这一环节结合鸿门宴的故事给学生讲述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设置相关问题在课堂进行讨论: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给我们什么启示?使学生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巨大,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样一个主题,联系现代实际我们党和国家深入群众、以人为本、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自然而然渗透思想教育,升华主题。
小结部分举行成语故事会,让学生查找本课涉及成语来解说历史典故,并按因果进行排序,藉此归纳整理课堂内容,延伸课堂知识,在余味中结束新课。
特色
1、课中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多样活动形式,鼓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心能力,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3、与时俱进渗透思想教育,做到读史、育人、明智相结合,体现历史学科人文性和时代性特点,4、我还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传统媒体结合起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为本课的内容有因果关系,所以在板书设计上打破以往的板快式设计,采取链条式的设计方式,使课文的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老师是课堂的导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和学生却是灵动变化的,学生的表现有可能不在教师的预期内,这会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中应该根据变化了的学生,调整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而不能一律按照教师的设计,生掰硬套。其次,我认为历史要察古鉴今,如讲述秦朝赋税沉重时,反观今天我们国家废除农业税,还通过各种途径补贴人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的热情,达到生命化育人的效果,这点我还做得不够。
第四篇: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项羽大败秦军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结果――刘邦建汉。
2、使学生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3、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力量的巨大威力。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一节课学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绩。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讲秦始皇的过失。他在历史上犯下的大过是他对人民施行的暴政。秦暴政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秦二世而亡。
讲授新课
一、秦朝的暴政
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让学生看插图。介绍秦始皇骊山陵墓)2.苛重的赋税、徭役。
3.残酷的刑法。
4.二世的暴政黑暗统治。(讲始皇死,二世登基的事)思考:从上面已学过的内容,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秦朝灭亡的原因吗?(小结)
二、陈胜、吴广起义
让学生讲述“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利用《大泽乡起义》想象图加以形象性的描述。
在陈建立张楚政权。由于敌人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就遭到秦军镇压。
三、农民战争推翻秦朝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讲“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刘邦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亡。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楚汉之争
(先讲项羽分封的故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刘邦:①“约法三章”,得民心
②善于用人,得萧何、张良、韩信辅佐
项羽:①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
②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刘邦 建汉朝(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高祖
1、小结: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进行的战争在性质上有什么变化?
2、找出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故事。
第五篇:《伐无道、诛暴秦》测试题[模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选择题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2.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A.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法 4.显赫一时 的秦朝,亡于()
A.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 领导者是()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
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8.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10.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
D.公元前202年
11.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A.繁重的摇役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
12.为实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愿望,陈胜在哪里建立张楚政权()
A.咸阳B.蕲县C.陈D.大泽乡
13.秦未及其农民战争时期发生的两个成语故事是()
①指鹿为马
②破釜沉舟
③草木皆兵
④草船借箭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1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
D.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15.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严酷的刑法
B.骄傲自大 C.赋税摇役沉重D.失去民心
16.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 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殊”和“连给人的启示是什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
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
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否有联系?
三、拓展探究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汉高祖与大臣谈战胜项羽的原因
《史记 •高祖本纪》:(汉高祖五年五月)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田:“陛下慢(傲慢,不敬)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把攻占降服的土地池城分封给统兵征战的大将),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
(军队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
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思考并回答:
(1)从短文中可以看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从项羽的失败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B 5.C 6.B 7.C 8.C 9.C 10.B 11.A 12.C
13.A
14.A
15.D
16.B
二、材料分析题
点拨:材料
一、材料二反映的是泰的暴政的表现。材料三中的口号最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标志。材料~、材料二是材料三的原因。
答案:(1)反 映了秦朝赋税、逐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2)陈胜,为了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3)有联系,正是由于秦的统治残酷,激起人民的反抗,所以陈胜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三、拓展探究
(1)骄傲自大、妒贤嫉能、不善于用人、失去民心等。(2)从谦受益,满把损的角度来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