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doc_2012102710274598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2、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
骆正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上册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三、作业设计
1、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完成《基础训练》。
3、预习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板书设计:
13、钓鱼的启示
得意 急切 争辩乞求 依依不舍
芜湖市龙湖中心小学
骆正霞
第二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4.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月光的辉映下,静悄悄的湖边,知道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心情十分兴奋。面对着大鲈鱼的诱惑,“我”做出了件艰难的抉择,这件事也对你有很大的启发吧,就让我们一起细读本课。
二、研读第11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看题目,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启示)请打开书,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读了此段,你想知道什么?
三、学习第4──9自然段。
1.请学生画出描写作者言行的句子。2.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3.比赛读:你可以把“我”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吗?
4.讨论: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去?
5.你同意父亲叫“我”把大鲈鱼放走吗?(学生表态后,进行辩论比赛。)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0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有没有能说服对方、赢得这次辩论比赛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画上一个小问号。
2.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思考重点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鱼指什么?
3.讨论: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4.父亲怎样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导读父亲告诫“我”的话。)5联系父亲的话,用“因为„„所以„„”说说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师点拨: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感悟:这“鱼”就是面临道德抉择的各种诱惑。
7.听了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或者联系课前搜集到的有些名人因为从小受到严格 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说说自己受到的启发。
四、总结
面对着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作者,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
你身边的人对你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启示?搜集有关材料,和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再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得意
钓鱼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设计理念】
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把学习过程之中的感悟、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我”所获得的启示的意思。
2、理解“与那条与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钓鱼、放鱼、获得启示。
二、初读启示,质疑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我”获得的启示划出来。
2、读读启示,提出疑问。
三、自读自悟,解疑
1、理解道德的“是”与“非”:
⑴ 就“钓鱼”这件事来说,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⑵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做起来却觉得很困难呢?
2、理解道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体会让“我”觉得做起来难的原因:
⑴ 请同学们默读3~9自然段,找出理由。
⑵ 学生先默读、自学,而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⑶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说理由,读句子:
①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② 这条鲈鱼很大、很美。“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③ 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⑷ 鱼的极大的诱惑,周围的环境,都让我难以下决心把鱼放回湖中,但最终“我”还是作出了“放鱼”的选择。是谁让我作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的选择?(爸爸。)
体会“我”实践的艰难过程:
⑴ “我”虽然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之下,无可奈何地放了鱼,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非常艰难的心理斗争。让我们再来读3 ~9自然段,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⑵ 学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写体会。
⑶ 汇报交流:
① “得意”: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再读句子。
② 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③ 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④ 乞求。(换个词)
⑤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⑷ 你们看,“我”把鱼放回湖中,经历了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所以说:(引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⑸ 分角色读对话
⑹ 引导学生进行超文本对话,进一步提升对父亲要求“我”把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体会到父亲要求我遵守规定,做一个诚实的人。)
3、理解如果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⑴ 34年前,父亲的严格教育让我作出了道德的选择,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最后10、11节,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体会。
⑵ 投影出示句子: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汇总,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① 读读这句话,有问题吗?
② 理解“诱惑人的鱼”,讨论一下,这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金钱、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让人喜欢的事物)
⑶ 想想“我”可能会遇到哪些诱惑人的鱼,会怎样对待这些诱惑?
⑷ 小结:真因为这样,所以──(引读:“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⑸ 可以说,当年他把鱼放掉是因为父亲的威严,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他现在的选择却是──自觉的,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因为──他已经在从小严格的教育中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诱惑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将怎样做?
3、再读启示,铭记在心。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2、摘抄文中描写月色的优美词句。
3、搜集一些名人或身边的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得意
钓鱼
急切
委屈
放鱼
乞求
无可奈何、恋恋不舍
获得启示
第三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钓鱼的启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标题中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含义?
2.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懂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述
1.学生复述新学生字词,以开火车和分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2.指名学生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指导
二、导入
教师播放相关美好道德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用ppt展示“道德”两个字,突出主题。
教师提问:什么是道德?请跟随课文找出体现优良道德的语句。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三、讲解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指名学生讲解,要求讲出“我”和“父亲”此刻的心理特征。教师指导 2.故事的转变:放鱼 教师提问:为什么放鱼?
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并派代表来解释原因,比比谁的解释更为妥当完整。分角色朗读,体会此刻作者的心情。要求感情饱满。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师联系生活实例谈谈道德。师生互动环节: 师:假如你捡到了十元钱,而这十元钱你却恰好能买上你最喜爱的玩具,你会如何选择? 生:买玩具 生:还给别人
师:确实。这十元钱可以满足你自己的需要,但是你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是你丢了这十元钱,你会不会很着急,假如这十元钱是给妈妈买药的钱,那不就糟了啊,所以呢,这十元钱就是一个你做出道德选择的时候,十元钱的还与不还这个问题是不是很简单呢,但是做起来是不是非常的困难啊,你要牺牲自己运气去解除他人的急切心理。不过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道德好坏的体现。学生再次朗读,再次体会深刻内涵。
4.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到道德实践的勇气。
师: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有拾金不昧的精神,那么他以后捡到钱是不是就会还给别人了啊。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做法,并且已经获得了这种道德实践的勇气。提问:如何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学生自主回答问题,教师表扬。
四、活动
活动名称:争当小雷锋
活动过程:谈谈你所做过的好事,以后打算怎样当个小雷锋。教师表扬与建议。
五、总结
提问::学完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交流:课文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找出来,同桌一起交流它给你带来怎么样的启发。欣赏: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齐读:全班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六、作业布置
写一写这篇课文的读后感,四百字左右。
第四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2.品读重点词语,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
齐读课题,让学生发现课题的不同之处,学生汇报。
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题,那么詹姆斯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让我们到课文中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课文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詹姆斯费劲力气钓到的大鲈鱼(师出示鲈鱼图片)
a.詹姆斯怎么费劲力气 b.钓到大鲈鱼以后,詹姆斯有什么反应呢?心情怎样? 学生汇报。
师总结:课文通过了詹姆斯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了詹姆斯钓到大鲈鱼时兴奋、紧张和激动的心情。
2.这么大的一条大鲈鱼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诱惑的,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钓到的大鲈鱼是“留”还是“放”呢? 学生汇报。
a.分组讨论,进入课文角色。一二组把自己当成是詹姆斯,三四组把自己当成是父亲,各自谈论说一说“留”与“放”的原因。
b.出示金钥匙(自读时,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体会,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课文6-10自然段。
3.出示课文6-10自然段
詹姆斯刚钓到大鲈鱼时是兴奋、紧张和激动,那此时詹姆斯的心情如何呢?(大叫起来,着急,大声抗议)
詹姆斯那样的不情愿,那他的父亲呢?(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矛盾)
师:课文通过了父子俩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清楚的知道父子俩各自坚持的立场。
师指导朗读(父亲安慰儿子时,话语简短,不容争议,而詹姆斯的话里面充满了着急,气愤)
4.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了那条大鲈鱼,找一找詹姆斯放鲈鱼的那个自然段,读一读,顺便画一画关键词,感受一下詹姆斯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呢?他的父亲呢?
师:通过对詹姆斯放鱼时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詹姆斯无可奈何、不舍得放掉这条大鲈鱼的心情,对詹姆斯来说,这并不只是放弃到手的战利品,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5.从“钓”到“放”“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总结升华
1.师总结:詹姆斯从钓鱼中获得了钓鱼的启示。出示课文15-16自然段,让学生读一读。a.现在的你们理解了父亲的做法吗?
为什么课文16段出现了三次“骄傲”?这三个骄傲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总结,第一个骄傲是詹姆斯的父亲为孩子树立了遵守规则的榜样,詹姆斯为有一位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第二个骄傲是詹姆斯抵制住了“鲈鱼”的诱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这是他引以为傲的品质;第三个骄傲是他钓到鲈鱼,却能坚守原则为傲。b.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出示课件 2.写作指导
詹姆斯钓鱼-父亲要詹姆斯放鱼-詹姆斯得到启示
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习作更加生动,真实。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什么。——孟德斯鸠”
第五篇: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
一、复习。
活动
二、品读启示,感悟感激之情。
活动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遇到以下诱惑你是怎么做的?课件出示以下情境:
2.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3.小组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道德的名言。
4.写话练习。
活动
四、作业。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