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时间:2019-05-12 18:1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第一篇: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

摘要:语文教学强调对话,对话需要教师提问或者设计问题,有效的提问是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前提。语文教研组集体学习理论,观摩视频,同课异构,主题议课,二次上课,总结形成结论,这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提问 有效性 主题教研 案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构成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的有效是大前提,它保证了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追求到更高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我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从2013年10月起,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做了以下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学习“对话”过程,是学生同多种学习资源对话的过程。如何使学生高效地同各种资源对话呢?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是关键。

有效的提问,也叫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合理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方式。而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问题缺乏新意;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等低效甚至无效提问经常出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立了“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活动主题。

二、活动的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学习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对什么是有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研讨了《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真正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建设高效课堂中的含义。我们还通过互联网学习了有关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的认识大大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对本主题研究的信心和底气。

第二阶段,我们观摩了余映潮、王君、张泽勇等名师大家的课堂视频,也观摩了区80学时集中培训执教示范课的如文巧,李梅等老师的优秀课例,并针对本主题开展研讨。这个阶段大家一致表示获益匪浅,都认识到有效的问题不是能够照搬的,学情不同,生成不同,问题的设计大有学问。

第三阶段,选定课文同课异构,然后集体议课。我们请张红缨老师和陈纯静老师指教了《故乡》,录像之后反复观摩,写好议课稿现场交流。兹录“炮轰”精彩发言如下:张老师的课“设置问题的语言不够精炼,问题新意不突出,提问对象忽略了中差生,学生自主学习后缺少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提问的机会”,陈老师的课“教师提问缺乏连贯性,有点琐碎,提问方式单一,多是教师问,学生齐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也缺乏激励性,整堂课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好。”;“两位老师的课都应当多考虑提的问题学生能否接受,问题是否太简单或太难,环节间的衔接问题,转折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进展、转换、提高等等”。

用心思考不走过场,打破情面共同提高,经过此环节,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启发。

第四阶段:二次上课。在集体议课之后,两位老师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再次上课。在这次上课中,第一次出现的许多不当之处有了明显改观。

三、已经取得的成效

经过两轮上课、议课之后,我们总结出关于有效提问的7点意见: 1.老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2.难易相宜,在可回答的范围内提问。3.注意提出问题的延时性。

4.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5.评价要多元化。

6.及时反馈,在收到回答后及时点评。7.提问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在改变以往“满堂讲”的过程中,有转为“满堂问”的倾向,纵使注意了提问的有效性,但仍存在问题碎、多的问题,应该深钻教材和学情,精雕细琢,多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后一个提问往往需要看前一个教学流程生成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就对使用如导学案、讲学稿等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编写导学案或者讲学稿时就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有效提问。

3.虽然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参与这个主题教研活动,但仍存在“一阵风”、急功近利的教研侥幸思想。任何一种小问题研究,必须提高认识,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和研究意识,并持之以恒地实践,才能有根本的突破和真的收获。

(曾明,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在教科研、教研教改、教育教学上均有突出成绩。)

第二篇: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为教学指明方向,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渔”。苏格拉底曾说过:“不是凭借教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朝他的希望方向,通过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问:“孩子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了,心情怎么样?老师可知道有个地方的风景特别美,你们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齐声道:“想!”我相机出示了黄山,并请孩子们在地图上找到黄山的地理位置。谁又能准确地说说黄山的具体位置呢?学生纷纷举手:“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我又问:“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呢?”学生不由自主地在书中找答案:“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我抓住“神奇”继续问道:“黄山的什么最神奇?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向课文看去,都在搜寻着老师想得到的答案。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们已将课文大致内容已经了解,时间也悄然逝去,不知不觉已到了下课时间,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二、有效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未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提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注意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我在执教统编教材二上《朱德的扁担》一课时,对于“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这个问题,作为二年级学生实在太难以理解。我便不断追问:“为什么要下山挑粮?”“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每次、争着’可看出什么?”“从‘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晚上还……’你体会到什么?”“大家为什么藏了那根扁担呢?”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你讲述我补充,朱德的高大形象逐渐呈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三结合原则

(一)切实注重课堂提问的儿童化与趣味性

浅显明了,情感丰富的儿童化提问语言更具启发性和鼓励性,让儿童更容易接受,让儿童更爱学,更会学,学得更快,更全面,更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提问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编口诀、猜谜语、唱歌谣、讲故事、读儿歌等采取摹态拟声、夸张等方式让教学语言充满童趣。

(二)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时机,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师要提高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相机处置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能让学生更快地把握教学内容。

(三)准确驾驭课堂提问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不变性是指遵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切中要害,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可变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改变和超出预设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不固定性。语文教学课堂是生成性的,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要学会变,随教学实际改变策略与方式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中心小学校

杨英

电话:***)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

陆丰市城东镇城军小学

林义声

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1.善于抓住关键词提问。

有些课文,我们并不一定在讲解时就要做到面面俱到,也不一定要按序进行,有时我们只有抓住它的重点部分,具体展开讨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精讲多练;我们只有突破难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尽可能地多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他们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果实”。如《母鸡》一课教学中,我在前一部分就可以抓住“讨厌”这个关键词语来设计提问。我为什么这么讨厌母鸡呢?谁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呢?围绕关键词“讨厌”展开教学的过程,每一步紧扣“讨厌”,从讨厌的原因,到讨厌的朗读,层层铺开教学,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同样的,后一部分,我也是围绕“英雄”这个词语展开提问并进行教学。如:我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个英雄?母鸡的英雄表现在哪些方面?谁能读出母鸡是英雄的语气来?就这样,全文紧紧抓住“讨厌”和“英雄”这一对关键词,将教学贯穿始终,教学的重难点也在其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2.有针对性地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例如以下教学片段,是一位教师在前后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

修改前:

问题1: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他要去干什么呢?

问题2:父亲为什么要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 问题3:父亲对这块新菜地的深厚情感体现在哪里? 修改后:

问题1:面对冲进暴雨中的父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问题2:从父亲做出要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这个决定中,你读出了什么?

问题3:父亲对这块新菜地做出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举动?这些举动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请划出来。问题设计的过于浅白,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提不起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因此其难度应以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最佳。修改前的一、二两个问题,学生根本不富于启发性,只要把文章读下来就能回答。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提问,变为修改后的两个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两个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读全文,精心思考下才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修改前问题三中所设计的问题显得比较宽泛,思考起来有些困难,不怎么好把握。如果换成“父亲对这块新菜地做出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举动?这些举动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请划出来。”这种问题就比较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重点之处。如老舍的《猫》中有很多关于猫的性格矛盾的对比描写之处,如:“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对比描写片段的教学中,如果教者泛泛地讲猫的某一方面的特点的话可能效果不好,不凡就此设问:“猫的这几组特点矛盾吗?作者这样对比的描写的安排有何用意?”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望,这样提问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加深了对猫的印象,还在于可让学生从中去探究作者的写作特色以及对猫独特的感情。同样,教学《落花生》时如问“课文写了花生的哪些好处?”、“为什么父亲要孩子们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而不要做石榴那样的人?”教学《西门豹》时若问“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贪官们的?他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有科学的指向性。《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出示课文片段: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仗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师:夸父死去时情景是怎样的? 生1: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

生2: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生3: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 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像上面《夸父追日》的教学中,老师所提的问题“夸父死去时情景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设计着眼于问夸父死的场景而已,学生回答是滔滔不绝,我想学生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罢了,因为就《夸父追日》而言,课文要揭示的并非夸父死的方式而是他死的原因,夸父是为追赶太阳,追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它所表现的是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去谈夸父的死,实在是难免有与教学目的脱节的嫌疑,这样的提问是不足取的。

3.要有创造性地提问。

教师创造性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教学《凡卡》时的问题设计:

师:“凡卡没把地址写清楚,爷爷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样写呢?”(似喜实悲的结尾确实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于是,教师抓住契机,激发疑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

师:凡卡怀着强烈的愿望把那封宝贵的信塞入邮筒,可万万没想到爷爷是永远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凡卡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生1:永远摆脱不了现实悲惨的命运。

生2:爷爷不可能来接他走,他将永远过着受别人欺负的生活。

师:是呀,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文章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呢?(这时,学生思维被打开了,异常活跃。)

生1:结尾是美好的,这样一来,凡卡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生2:我想文章这样结尾可能在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吧。

生3:这个结尾看似美好,其实隐藏着不幸,更激起我们对凡卡的同情。

生4:这样的结尾,我觉得仿佛在告诉我们:在旧社会黑暗的统治下,穷人是永远过不上幸福的生活的。

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如上文《凡卡》片段教学中,教师就文章的结尾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凡卡没把地址写清楚,爷爷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样写呢?”然后在这一教学疑点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使学生对凡卡的“命运”展开的求异思维,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涟漪——对凡卡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不满。大家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4.把握有效的时机提问。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提问。

第七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巨人和孩子们友好相处的历程,揭示了能与大家一同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深刻道理。课堂上我抓住了巨人从讨厌小朋友到喜欢小朋友,拒绝大家来花园玩到欢迎大家来花园玩的矛盾变化提问:“为什么巨人开始很讨厌孩子们,后来非常喜欢他们?”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文本的阅读中。然后再指导学生从作者描写的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的变化,以及前后环境的对比描写中,感受到巨人对“孩子们”由远及近、由围墙到拆墙、由讨厌到喜欢的进程,感悟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美好境界。

在教学中,如能让提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发认知冲突,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就像上面这个例子,在问题的冲突下,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自然就很想知道巨人之前那么讨厌小孩,后来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又喜欢上孩子们了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地走进文本的学习中。可见只要教师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课堂因此而格外鲜亮、活跃。

在学生处在“积思求解”时提问。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出了如下编排:

师:孩子们,请找出小村庄面貌前后对比描写的句子?(学生马上找到了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并进行朗读)然后在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时候,教师马上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师:这样美丽的一个小村庄,最后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凄惨?

师:课文的最后一句,两次提到了“斧头”,难道斧头里隐藏着什么玄机?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哪些?

师: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最后一句,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斧头,把握课文的中心。把握最佳提问的时机,然后围绕这几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将处于积极的状态。把握最佳提问的时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需要敏于捕捉、准于把握,找出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的?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

在旧知识与新需求接轨时提问。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学生原来认为蟋蟀和其他动物一样造个住宅没啥不一样,再说只是挖个洞而已,简简单单的,没啥值得一提的。可是,学了前面蟋蟀在选址上是如何不肯随遇而安,造出的住宅又是如何的舒适时,他们知道了自己原来的认知是错的。当旧的知识和新的探索欲望发生矛盾时,教师再适时地提出问题“:那么蟋蟀又是如何用它简单而柔弱的工具创造了这项伟大的工程的呢?”问题一抛出,马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欲望,他们积极地都想从下文找出答案。

当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和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时, 在学生的心理上自然而然就创造了一份悬念: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中: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有误时,就迫切的想知道真正的缘由。这时,老师抓住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下,恰到好处的提出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了,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思维也就被激活了。由此可见,此时提问不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泰安学校孙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直为曲、铺垫引导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直来直去的提问不可取。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学《老山界》时需要学生分析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作用。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但如果我们不直接问,变换一个角度,“曲”问:“‘抢’字是否说明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难度就会降低,几乎所有的同学立刻就能作出否定回答并积极思考理由。此时我们再适时进行铺垫启发:“既然大家都作了否定,那么‘抢’字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例如小华今天早晨起床晚了,当妈妈做好早饭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就急急忙忙上学去了。小华的‘抢’说明了什么?”教师设置“曲问”,举例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抢”自然就理解了。再如在赏析古诗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时,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一点铺垫引导,讲一讲以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用“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的句子来表现教室的安静,学生很快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得出答案。

由此可见化直为曲、铺垫引导的提问方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很有帮助,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易到难、分出层次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能高屋建瓴,从整节课、整篇课文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也才能够做到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各类档次的学生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大可找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然后教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概括,难度稍增了一点,就可由基础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加之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学生便可以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问题的铺设,此题难度虽然增大了,但学生回答并不会太费力。最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将这些问题着落在基础较好的学生身上。

这样一来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设问,就会使文章重点难点的学习容易多了,也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可回答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的欢快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三、设置矛盾,适时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矛盾”,使学生形成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解决“冲突”的欲望,教师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提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有的人》一文时,教学一开时便可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文章第一段中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否矛盾?当学生都持否定态度时,及时追问:那么句中的两个“活”和“死”应如何理解?这样的提问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求答案。学生理解了两个“死”和“活”的不同含义,也就掌握了文本的主题。本来一篇看似难以理解的诗歌就变得简单易懂了,自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多思多展、发散思维

(一)多角度思考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

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篇文章有多种段落划分方法的情况,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商讨出一种划分方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再思考:这篇文章我们刚刚是按何标准划分的?它还有没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如果有,划分标准是什么?该如何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发散思维了。

(二)多向外延展

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后,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比如学了《己亥杂诗》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落红”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上哪些人能联系起来。学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吗?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老师都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语文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提高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更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作为始作问者的语文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案例分析[最终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案例分析

墨江县通关小学 白 泉

案例:我班有一个学困生,一次作文中她这样写到: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语文考试来说吧,本来学语文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老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语文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通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 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下载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案例五篇范文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的探索”之案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

    浅谈语文课堂活动有效性之提问艺术(精选5篇)

    浅谈语文课堂活动有效性之提问艺术 温江区和盛中学 余兴勇 俞蓉 联系电话:***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进行知识整合、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经验交流

    构建高效课堂,践行道德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给了我们一个向大家汇报工作、交流经验的......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大湾乡中心小学 禹萍 提问的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致力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认为, 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教师卷)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究》调查问卷(教师卷) 教龄: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 尊敬的老师: 您好!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小课题组正在进行《高中语......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精选五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摒弃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的、以有效提问为重要途径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而课堂提问是启发......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

    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一 、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这样的动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