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时间:2019-05-13 04: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第一篇: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要求师生间、学生间呈动态信息交流,而这样的动态交流又需要教师与学生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解决。有句老话说得好: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同样,提问也是这样,一个好的问题,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兴趣高涨、思维活跃、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有时候一个问题,会让学生思维混乱,无所适从。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应注重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实现有效性,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时各有巧妙艺术。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考问是语文教学日益科学化、精细化的现实课题,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

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

1、提问频率太高。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平均每节课要提问30个左右,尤其是低段,情况更加严重。导致了所提问题的“小”、“细”、“碎”、“浅”。同时,这么高的提问频率,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学生几乎没有发现、体验的机会,只能跟在教师的后面,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问的目的指向不理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只重视学生得出知识的结论,缺乏对过程和方法的引导。

3、提问的思维水平偏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大部分的问题思维水平只停留在知识(识记)水平,即所提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的兴趣,缺乏挑战性、探究性。

4、预设的问题缺乏序列,生成问题缺乏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不能进行很好地梳理,或者不加理睬,继续根据自己的预设教学;或者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5、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善课堂提问的方式,讲究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合理性、艺术技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笔者选择了低年级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在教学中使用广泛,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在各种教学技能中,提问是比较复杂的教学技能。

“有效性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 1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观察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其次也关注学生能自主地提出问题,生成有效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要求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提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1、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到有效提问、问题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适时性的相关因素和条件。找到课堂有效性提问的方法、途径,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相关操作要点与经验,丰富完善课堂教学理论,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科研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四、研究内容与措施

(一)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提问的内涵和特点,3、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4、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设计。

(二)研究措施与策略: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设计一堂课的提问,以使所设疑问合理、适当、有意义,并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以及课堂生成的问题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我们准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的。在提问之前,教师不仅仅要考虑提出什么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应该使所提出的问题具有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益,在思维上得到启迪,在能力上得到提高。课堂提问的目的主要概括为:①培养学生记忆能力。②培养学生感知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综合能力。④培养学生运用能力。⑤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2)把握特点。我觉得问题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挑战性: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才叫问题。问题一般都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所以,“问题”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那只桃子”。②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问题,会的不必再问,不会的又是教学要求要达到的目标,就要落实。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头绪,不能过大,过空。③准确性:准确理解教材才是第一步,对文本的错误、偏差的解读,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错误的。④层次性:学生的理解水平不同,所以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多设计“梯形任务”、要有坡度、有高度。⑤创造性:有创造性的问题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思维活跃,眼界大开。这样的问题能引发更多的探究、学习。⑥整合性:问题设计整体上要注重人文关怀,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建构,体现整合性。

(3)精心设计。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抠“文眼”——问绕题目设计提问;②抓“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提问;③理“脉络”——围绕课文思路设计提问;④依“要求”——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提问;⑤解“疑难”——围绕疑难点设计提问;⑥牵“一发”——找准突破口设计提问。

(4)有效介入。在教学中我们设想对学生的质疑做好以下引导工作:①筛选,利用板书分类、语言引导、比较鉴别的方法有意识地区分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②梳理、整合,引导学生从“大处”入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意识。③追问。所谓“追问”,就是指在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

2、学生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提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课堂提问本来就是一种双向交流,学生有被提问的可能,更有向教师提问请求解答的权利。课堂生成有效问题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知识能力水平。

(1)营造氛围。我们试图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几个方面入手:①营造安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在课堂中倡导民主教学,激励学生有疑必问、有疑必究,采用引导和表扬的策略,逐渐培养学而疑、疑而问的良好问题意识。②在课堂中推行“同伴互助”的学习形式,营造课堂有疑就质疑的学习环境。③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探讨。

(2)策略指导。质疑技巧对生成问题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我们打算从以下方面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指导:①问题的有效发现。②问题的有效表述。③问题的有效解决。④问题的有效运用。

(3)“问题”阅读。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决定了质疑的质量也决定了课堂生成的问题的有效性。课题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①课前认真预习,找出问题。②敢于向权威提问。③课外阅读中采用自问“为什么”的方法进行阅读。④丰富知识、注重积累,促进课堂有效性提问。

五、主要理论依据

1、苏格拉底教育理论。他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主张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由此研究问题的有效性就非常重要和必要。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们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正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切入口。培养学生有效质疑的能力,指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有效运用问题,经历体验、探索的过程,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问题”的心理学分析。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研究对象

区1--3年级各抽两个班

八、研究程序

1、准备阶段(2008年5月-7月)

资料学习、理论学习、研制课题方案、听课、访谈、专家指导

2、实施阶段(2008年8月-2009年4月)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观摩,研讨活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3、总结阶段(2009年5月)

(1)整理研究过程的总结报告、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

第二篇: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初探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提问能够为教学指明方向,有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渔”。苏格拉底曾说过:“不是凭借教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朝他的希望方向,通过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在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一、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时,我问:“孩子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了,心情怎么样?老师可知道有个地方的风景特别美,你们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齐声道:“想!”我相机出示了黄山,并请孩子们在地图上找到黄山的地理位置。谁又能准确地说说黄山的具体位置呢?学生纷纷举手:“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我又问:“那里的景色究竟有多美呢?”学生不由自主地在书中找答案:“那里的景色秀丽神奇。”我抓住“神奇”继续问道:“黄山的什么最神奇?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向课文看去,都在搜寻着老师想得到的答案。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孩子们已将课文大致内容已经了解,时间也悄然逝去,不知不觉已到了下课时间,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二、有效的提问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在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还未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理解教材的重难点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提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注意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我在执教统编教材二上《朱德的扁担》一课时,对于“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这个问题,作为二年级学生实在太难以理解。我便不断追问:“为什么要下山挑粮?”“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每次、争着’可看出什么?”“从‘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晚上还……’你体会到什么?”“大家为什么藏了那根扁担呢?”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你讲述我补充,朱德的高大形象逐渐呈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低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三结合原则

(一)切实注重课堂提问的儿童化与趣味性

浅显明了,情感丰富的儿童化提问语言更具启发性和鼓励性,让儿童更容易接受,让儿童更爱学,更会学,学得更快,更全面,更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的提问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编口诀、猜谜语、唱歌谣、讲故事、读儿歌等采取摹态拟声、夸张等方式让教学语言充满童趣。

(二)有效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时机,恰如其分的提问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师要提高对课堂问题的预设和相机处置技能,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能让学生更快地把握教学内容。

(三)准确驾驭课堂提问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不变性是指遵从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切中要害,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可变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改变和超出预设的情况,以及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不固定性。语文教学课堂是生成性的,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问时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要学会变,随教学实际改变策略与方式方法。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中心小学校

杨英

电话:***)

第三篇:论文小学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研究

小学低年级小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研究

如东县丰利镇石屏小学 张拥华

内容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在传统的大班教育中,有效提问并没有很好的落实,有许多老师正在探寻着各种方法与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班教育在世界各地兴起,它的指导思想是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关爱。所以它不但需要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且需要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课堂的有效提问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本研究主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探索小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关键字: 小班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情感魅力。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愉快。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交往。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设计构建各种有利于学生互动、活泼、全面地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质疑、讨论、议论、辩论、自读自悟和自主课堂等教学方式就应运而生。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大量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所以,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华而不实问题的提出往往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漫不经心,问题未经精心设计,动辄“是不是”,“好不好”,行同口头禅,发问不少,但收效甚微。或者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那么怎样使课堂提更有效呢?在教学中,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这里供大家借鉴:

一、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我们本次研究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说,更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一堂看图写话课,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学生购物图,问道:“你猜他们要去干什么?”“你会买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这一连串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亢奋状态。这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教学《这条小雨在乎》一文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水洼里的小鱼,适时提问:“我的命运会怎样?”在这里我运用得了小班教学的课堂场景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通过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变成了一条生命处在危险边缘的小鱼,他们的感受、体验、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发言积极踊跃。他们体会到,小鱼的无助,小男孩的善良,在体验交流中,文章的中心思想已跃然纸上,每一个孩子用心都能感受到……

二、课堂提问的呈现方式要新颖。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问呈现方式不同,效果是很不相同的。好的提问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新颖的呈现方式要求提问有趣味性、挑战性、启发性、延展性。

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下手:

一是发问视角新;例:我在教学《拾贝壳》一文时,文中出现了两个比喻句,如果我简单地提问:“作者把贝壳比作了什么?”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也许只停留在了简单两个事务比较上。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为什么作者说扇贝的壳像一把打开的骨扇?”学生的焦点投注在两者的相似点上,由此也明白了比喻句的两种事物是有相似点才能进行比较的。这样对以后他们深入学习比喻句是有好处的。

二是发问语言妙;例:我在教学《溪水与池水》时,我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引导学生指责池水的懒惰,而是让他们通过预习,小组先演一演课本剧,(在小班教学中,小组合作,课堂演绎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然后设计提问:“你喜欢你的角色吗?为什么?”学生在深刻的体会之后,说出了自己对角色的体会,演池水的学生表示不喜欢懒惰的池水,他们不喜欢又脏又臭的结果,还有的学生引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认为自己有些时候也像池水。

三是发问方式独特,例:我在教学《三只箱子》一课时,发现文本的内容比较枯燥,怎样通过提问,来活跃课堂呢?我问文印室借了九百九十九张纸叠成一摞,让学生观看,师引语:“同学们,这就是被退回的九百九十九份稿件,看着它,你想对老爷爷说什么?又能对那位寻找成功秘诀的孩子说什么呢?”小组讨论。(在小班教学中,教具的直观性,及加深学生的体验,是活跃课堂的很好的手段。我认为运用小班教学面铺得广,全面参与的特点,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加以独特的提问,效果会更好。)结果,学生发言积极,他们对于数字的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后,体验更深,精确的指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努力。

三、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我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发现学生仅仅通过文本所得到的感悟是有限的,只是模糊地知道称赞别人是好的,不能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我们需要称赞吗?”我并没有从称赞好不好入手,而是让学生经过辩论自己体验到我们的生活需要称赞。学生先从文本的理解到生活的体验,就是一个空间的跨度,而两者是有联系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这里我让学生学会争论,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争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就一个共同话题集体评议,说出自己的观点,课堂辩论能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这也是小班教学的特色之一。

四、鼓励学生提问 挖掘学生内在潜力

课堂提问不仅是教师的行为,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乐于提问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的年龄特点,在课堂里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没有快乐的波斯猫》时,我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直接发问:“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1、为什么波斯猫没有快乐?

2、它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3、波斯猫的快乐是什么?

4、它后来找到快乐了吗?等等。根据课题让学生提问,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本节课目标的一部分,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这一环节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我们只有创设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学生才会敢于提问,这样一朵朵创新思维的火花就会逐渐发芽、开花、结果。会提问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做到: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造有利时机,让学生“想问”;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考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会提问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积极鼓励,不断培养。在这里讲到小班教学中的“南风效应”,凛冽的北风只会让人紧捂衣衫,只有徐徐的南风才会让人敞开胸怀。对于学生要循循善诱,从不会提问到会提问需要一个过程,这儿需要的是教师犹如阵阵南风,吹开学生的心扉,吹醒学生的自信。“门坎效应”在小班教学中是给学生架设坡度的,已开始可以教会学生这对关键字提问,接着可以针对疑问提问,再接着找寻矛盾提问,一步步,让学生从低门坎儿向高门坎儿迈进,也不会疲累。小班中的“共生效应”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的氛围中乐于发问并自己解决问题,让课堂散发活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激发学生自主地发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学生发问:“狐狸是如何借了老虎的威风?”针对此问题,我让小组进行演绎狐狸借老虎威风的片断,让他们自己通过表演回答问题。演完后让他们评议,那一组的表演能准确地回答问题,再用概括的语言说说。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各方名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有效提问要避免的是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

《魏书生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9

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

陆丰市城东镇城军小学

林义声

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1.善于抓住关键词提问。

有些课文,我们并不一定在讲解时就要做到面面俱到,也不一定要按序进行,有时我们只有抓住它的重点部分,具体展开讨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精讲多练;我们只有突破难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尽可能地多设计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他们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得到暗示,才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果实”。如《母鸡》一课教学中,我在前一部分就可以抓住“讨厌”这个关键词语来设计提问。我为什么这么讨厌母鸡呢?谁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呢?围绕关键词“讨厌”展开教学的过程,每一步紧扣“讨厌”,从讨厌的原因,到讨厌的朗读,层层铺开教学,教学重点突出,层次清楚。同样的,后一部分,我也是围绕“英雄”这个词语展开提问并进行教学。如:我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为什么说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个英雄?母鸡的英雄表现在哪些方面?谁能读出母鸡是英雄的语气来?就这样,全文紧紧抓住“讨厌”和“英雄”这一对关键词,将教学贯穿始终,教学的重难点也在其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2.有针对性地提问。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例如以下教学片段,是一位教师在前后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

修改前:

问题1: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他要去干什么呢?

问题2:父亲为什么要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 问题3:父亲对这块新菜地的深厚情感体现在哪里? 修改后:

问题1:面对冲进暴雨中的父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呢?”

问题2:从父亲做出要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这个决定中,你读出了什么?

问题3:父亲对这块新菜地做出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举动?这些举动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请划出来。问题设计的过于浅白,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提不起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因此其难度应以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最佳。修改前的一、二两个问题,学生根本不富于启发性,只要把文章读下来就能回答。这对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多大价值。如果换一种方式提问,变为修改后的两个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两个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读全文,精心思考下才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研读文本的习惯,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修改前问题三中所设计的问题显得比较宽泛,思考起来有些困难,不怎么好把握。如果换成“父亲对这块新菜地做出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举动?这些举动体现在哪些句子中,请划出来。”这种问题就比较具体而又有思考的余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辨别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围绕教学目标。

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的重点之处。如老舍的《猫》中有很多关于猫的性格矛盾的对比描写之处,如:“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对比描写片段的教学中,如果教者泛泛地讲猫的某一方面的特点的话可能效果不好,不凡就此设问:“猫的这几组特点矛盾吗?作者这样对比的描写的安排有何用意?”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望,这样提问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加深了对猫的印象,还在于可让学生从中去探究作者的写作特色以及对猫独特的感情。同样,教学《落花生》时如问“课文写了花生的哪些好处?”、“为什么父亲要孩子们做像花生那样的人而不要做石榴那样的人?”教学《西门豹》时若问“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贪官们的?他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的提问要有科学的指向性。《夸父追日》教学设计:

出示课文片段: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仗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师:夸父死去时情景是怎样的? 生1: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

生2: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生3:太阳正在虞渊落下,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

„„ 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像上面《夸父追日》的教学中,老师所提的问题“夸父死去时情景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设计着眼于问夸父死的场景而已,学生回答是滔滔不绝,我想学生是在做无意义的事情罢了,因为就《夸父追日》而言,课文要揭示的并非夸父死的方式而是他死的原因,夸父是为追赶太阳,追寻美好理想而献身的,它所表现的是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去谈夸父的死,实在是难免有与教学目的脱节的嫌疑,这样的提问是不足取的。

3.要有创造性地提问。

教师创造性的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教学《凡卡》时的问题设计:

师:“凡卡没把地址写清楚,爷爷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样写呢?”(似喜实悲的结尾确实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于是,教师抓住契机,激发疑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

师:凡卡怀着强烈的愿望把那封宝贵的信塞入邮筒,可万万没想到爷爷是永远不可能收到他的信的。那凡卡的命运又将怎样呢? 生1:永远摆脱不了现实悲惨的命运。

生2:爷爷不可能来接他走,他将永远过着受别人欺负的生活。

师:是呀,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文章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呢?(这时,学生思维被打开了,异常活跃。)

生1:结尾是美好的,这样一来,凡卡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生2:我想文章这样结尾可能在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吧。

生3:这个结尾看似美好,其实隐藏着不幸,更激起我们对凡卡的同情。

生4:这样的结尾,我觉得仿佛在告诉我们:在旧社会黑暗的统治下,穷人是永远过不上幸福的生活的。

创造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如上文《凡卡》片段教学中,教师就文章的结尾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凡卡没把地址写清楚,爷爷是不能收到他的信的,可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这样写呢?”然后在这一教学疑点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讨。使学生对凡卡的“命运”展开的求异思维,激起了他们情感的涟漪——对凡卡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不满。大家讨论结果,答案不唯一。这样的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4.把握有效的时机提问。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

在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提问。

第七册《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描写了巨人和孩子们友好相处的历程,揭示了能与大家一同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深刻道理。课堂上我抓住了巨人从讨厌小朋友到喜欢小朋友,拒绝大家来花园玩到欢迎大家来花园玩的矛盾变化提问:“为什么巨人开始很讨厌孩子们,后来非常喜欢他们?”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地、积极地投入文本的阅读中。然后再指导学生从作者描写的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的变化,以及前后环境的对比描写中,感受到巨人对“孩子们”由远及近、由围墙到拆墙、由讨厌到喜欢的进程,感悟到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美好境界。

在教学中,如能让提问激发矛盾冲突,引发认知冲突,就能强烈地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就像上面这个例子,在问题的冲突下,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自然就很想知道巨人之前那么讨厌小孩,后来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又喜欢上孩子们了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地走进文本的学习中。可见只要教师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于幼稚走向成熟,从浅薄走向深刻,课堂因此而格外鲜亮、活跃。

在学生处在“积思求解”时提问。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做出了如下编排:

师:孩子们,请找出小村庄面貌前后对比描写的句子?(学生马上找到了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并进行朗读)然后在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的时候,教师马上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师:这样美丽的一个小村庄,最后的命运为什么会如此凄惨?

师:课文的最后一句,两次提到了“斧头”,难道斧头里隐藏着什么玄机?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指哪些?

师: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以上设计的一系列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引发的,首先让学生读懂中心句——最后一句,然后弄清围绕中心句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最后抓住关键词语——斧头,把握课文的中心。把握最佳提问的时机,然后围绕这几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将处于积极的状态。把握最佳提问的时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需要敏于捕捉、准于把握,找出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的?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

在旧知识与新需求接轨时提问。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学生原来认为蟋蟀和其他动物一样造个住宅没啥不一样,再说只是挖个洞而已,简简单单的,没啥值得一提的。可是,学了前面蟋蟀在选址上是如何不肯随遇而安,造出的住宅又是如何的舒适时,他们知道了自己原来的认知是错的。当旧的知识和新的探索欲望发生矛盾时,教师再适时地提出问题“:那么蟋蟀又是如何用它简单而柔弱的工具创造了这项伟大的工程的呢?”问题一抛出,马上激发了学生探求欲望,他们积极地都想从下文找出答案。

当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和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时, 在学生的心理上自然而然就创造了一份悬念: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中:学生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有误时,就迫切的想知道真正的缘由。这时,老师抓住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下,恰到好处的提出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唤起了,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思维也就被激活了。由此可见,此时提问不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课堂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却是空有其形。由于它的形式简单易学,几个人分成一组,七嘴八舌,便谓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博取大家的美言;一些竞赛课用之者也不乏其人,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但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奥秘”。究竟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假以“小组合作学习”来搞“包装”?就目前而言,许多课堂中“小组合作”搞得轰轰烈烈、五彩斑斓,但美丽的外表只是一种形式,实在无法掩饰其内在的空虚,不得不令人深感忧虑。因此,本研究拟在这些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启发、激趣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开放、平等、融洽的合作学习氛围,构建适合于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⒋交往动机理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关系,而不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主体改造客体的关系。教育行为是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同于人改造自然“目的合理的行为”。教育活动主体间的关系需要伦理规范来调节,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和相互尊重,应禁止任何人有损人格尊严的违反伦理规范的行为。

⒌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资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2)通过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申请结题。

八、组织机构

1、课题管理小组: 课题组长:李俊芳

2、课题实施机构: 课题直接负责人: 李俊芳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课堂,课堂的导向在于提问,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导向,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领会新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提问是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恰当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课堂提问是否得法,课堂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在:(1)教师提问多,满堂灌,学生只是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没有思考价值,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的问题没有梯度,问题之间不连贯,课堂散乱,学生也没心听;(3)提的问题模棱两可,模糊不清,让学生没有正确的定位感;(4)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老套,问题缺乏新意;(5)提问对象太盲目,有些学生浑水摸鱼说“懂了”老师也不再深挖,导致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扎实。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每个教师认真研究和

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标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课题中的提问有效性及策略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提问方式能引发学生的心里活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等,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程的实践表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适时的提问。设疑提问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

4.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收集材料,整理归纳

八、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从有效教学的角度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

2.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锤炼教师的教学语言,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收集、分析、对比,探索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八、课题研修人员保障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焦晓丽

职责:负责提炼、确定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课题研修活动、整理课题资料、搜集课题研修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等。

课题组成员:向银福、孙磊、黄钦、张建华.职责:负责开展课题研修活动、搜集课题资料、撰写心得体会等。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深入学习有效性提问的有关理论,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112-

下载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观察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泰安学校孙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了把......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5篇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1-01-12 12:31:06|分类:|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现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性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第一阶段总结一、课题确立的背景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增加......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案例分析[最终版]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案例分析 墨江县通关小学 白 泉 案例:我班有一个学困生,一次作文中她这样写到: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

    浅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都是不同的,这就叫有......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经验交流

    构建高效课堂,践行道德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经验交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给了我们一个向大家汇报工作、交流经验的......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大湾乡中心小学 禹萍 提问的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致力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认为, 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