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东教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精细巧妙。
佳肴:精美的菜肴。
二、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问互相补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段。
学生阅读第一、二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一段段意:提出“征服自然”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第二段段意:大自然窃笑人。(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二)学习第三至第五段。
1.学生阅读第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2•学生发表自己看法,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如:(1)说说人类变化的历史。
(旧石器、新石器„„)
(2)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人类先是不能或难以生存,在其他动物的威胁下偷生。后来工具逐渐进步,能够征服其他动物,是已经变为主动。)。一
(3)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人类不能完全使大自然听命,所以尚未成为大自然的主人。)(4)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或者本文不可笑,那么人类的作品有的一万年后不可笑。)(5)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对人类的理智有一点否定。)(6)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要尊重人类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命运变好。例如人的寿命从二三十岁进为七十几,不管是一万年后,人类寿命的延长,对人类来说不会是“可笑的”。)
五、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豁,i莉人类长远发展。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继续学习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第六至十段,概括段意。
质疑,讨论问题。(学生交流看法。)①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②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 ③自然界有目的吗? ④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也是一样? ⑤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⑥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三、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四、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五、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图片。
图片1: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图片2:“茫茫大戈壁”“龟裂大地”。
图片3:“青海湖”“月牙泉”。
资料投影:“昔日碧波荡漾,如今举国荒凉罗布泊变故谁能评说”(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4日电。)资料投影:“探险乐园罗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报》)3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记在学习笔记本上。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确: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二)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三)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探究活动
提问: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2.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3.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像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
六、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的恶化。
七、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4 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 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徘徊(huai2)逃窜(cuan4)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
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
归纳旅鼠的几大奥秘:
1.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2.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
3.达到一定密度就自然吸引敌人来消灭自己。4.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5.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旅鼠的几大奥秘的原因。
(提示: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旅鼠有这种本能。)2.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5 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3.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学生说自己所见的奇闻,课后写成书面文字。)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i3)雾霭(ai3)窥(kui1)探 缄(jian1)默狩(shou4)猎凋(diao1)零 滑翔(×iang2)顾忌(ji4)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一)提问: 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二)提问:
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与交流。
明确: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例如: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五、品味语言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明确:
第一句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第二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第三句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谈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评说。)
六、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例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七、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呜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5.喂——出来
星新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
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en3)笑 牟(mou2)取 众目睽(kui2)睽
棘(ji2)手 铆(mao3钉 贪婪(lan2)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人
台风吹倒了一座小庙,庙底下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于是,各
色人物围着它纷纷表演,它成了人们丢弃废物的垃圾桶„„这篇科幻小说充满了神奇的想像,更使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互相交流看法。
四、学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1.故事真否?(否。不会有此一个无底洞。但有生活的真实性。)2.围绕的话题是什么?(环境保护问题。)3.洞是真的无底吗?’(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拥挤。)5.洞是比喻什么?(人类生存的土地。)8 6.文章中写了几种人?各有什么表现?和生活中的这些人是不是相像?(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7.这几种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不统一答案。)8.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五、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像,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现实的针对性。另外,本文的情节特别是结尾很有特点,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阅读文章要注意把握。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11敬畏自然 严春友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3.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
二、朗读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1)鹏 斥安鸟(yan4)蓬蒿(hao1)咫尺(zhi3)狼藉(ji2)相形见绌(chu4)美味佳肴(yao2。)2.解释下列词语。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佳肴:精美的菜肴。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其实这是人类的傲慢和狂妄,人类永远是大自然有机体上的一部分。只有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和规律,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宇宙中的生命,平等看待它们,关爱、保护他们,与它们友好相处,就是在爱护我们的生存家园,当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身,关爱和爱护我们自身。)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四、学习课文
第一环节:分清结构
本文是一篇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议论性散文,作者是如何展开议论并确定自己的观点的?请同学们分析课文的写作的思路。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第二部分(2~10段):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①(2-5段):着重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②(6-7段):进一部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③(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第三部分(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第二环节自主、合作、探究
1、作者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评价是怎样的?由此看出文章采用了什么手法? ——⑴、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①人类航天事业的空间相对于自然而言只是咫尺之间;②人类的认识史是后人纠正前人的错误的历史,对于后人而言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宇宙其他古老星系中可能演化出比我们的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对于他们而言人类的智慧算不了什么。
⑵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①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是精巧绝伦的艺术品;②大自然创造了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③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不存在?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并不是真的存在“上帝“主宰和创造生命。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第二课时
第三环节: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的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他告诉我们人类对自然,对宇宙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错误到正确,从片面到较全面,从孤立到综合,科学史是记载了人类在认识上所犯的错误。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陷阱”,就是困难、危机乃至灾难。人类过度开采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这意味着对地貌、地层结构的破坏,对自然的破坏,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3、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这说明人类还没有弄清楚宇宙与自然的规律,在复杂而又多变的自然规律面前,人们显得那样的愚蠢和无奈。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说明人类这种有智慧的生物属于宇宙的一部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们的智慧是自然赋予的,人类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强调人与宇宙是一体的,宇宙比人类还要有智慧。
5、我就只是宇宙机体的一部分„„,就是一体的。——这句话强调宇宙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宇宙与自然,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与自然。
6、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人类之外的一切生物,都和人类一样属于宇宙,人只是其中的一种生命存在形式,我们与其他生物是平等的,应该像对待弟兄一样关爱它们。
第四环节、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1、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作用:反问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思考,发人深省。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⑤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第五环节、总结
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辩证关系,忠告人类在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时应该想到保护自然,求得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试着写几句宣传标语;
例如
1、我们的地球不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岗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一、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
二、导人: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导入
三、阅读课文,内容提要
1、今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沙漠、神秘
2、过去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绿洲、仙湖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改道、“四盲”(人们只图眼前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同样的悲剧还有那些——青海湖、月牙泉
四、学习课文内容
第一环节 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9)写罗布泊今天的荒凉和曾有的繁荣,从今昔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仙湖”消逝的惋惜之情。
第二部分(10-14)写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指出“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以事实说明罗布泊的消失完全是人为的。第三部分(15-25),写胡杨林的悲惨遭遇,具体说明罗布泊的消失给环境带来的极大灾难,证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忍无可忍了。第四部分(26-28),由罗布泊延伸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指出:类似罗布泊的悲剧并没有终止,提醒人们不能再制造悲剧了。
第二环节 把握课文重点
(一)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二)语言品味
(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任何飞禽敢干穿越。——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了罗布泊的荒凉恐怖。(2)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3)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万平方公里”等数字的列举更使人惊讶,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4)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河水丰盈”“碧波荡漾”“胡杨丛生”“林木茁壮”与第一层描绘历史上的罗布泊遥相呼应。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塔里木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连续用四个“盲目”与“吸水鬼”,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和焦虑; “急剧”“马上”“很快”明确写出塔里木河与罗布泊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 确切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人类致使塔里木河缩减、罗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拟人化,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7)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这出悲剧”指的是罗布泊从绿洲变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类不止一次地制造了悲剧。这句话有力地谴责了人类的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警示人们对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应引起足够的注意。(8)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水深只剩尺余„„
——用具体数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栗!湖泊——青海湖的伤害.由些及彼,以此类推,在文末发出的呼吁也就理所当然,顺理成章了。
小结——由罗布泊的消失,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第二课时
(三)写作手法: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①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开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③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④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第三环节 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问题:文章主要是分析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可为何又用5段之多的篇幅介绍胡杨林的情况呢?
——胡杨林作用(正面)防沙卫士、绿色长城、营造绿洲。(反面)(失去它)沙漠扩大,沙进人退。
胡杨林特点:美丽、千年不死。——作者用意:作用如此重要且生命力如此顽强的胡杨林竟遭灭顶之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这既是胡杨的悲剧,又是人类自身的悲剧,是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可见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到了何种程度,正因如此,才引发了作者深重的忧虑,从而突出了文章中心
第四环节 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3.旅鼠之谜 位梦华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2.学习作者娓娓动听的对话中讲述故事的写作手法。3.理解说明文知识性很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旅鼠的特点。
2.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3.由学生自己讲述课文内容,解答旅鼠之谜。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媲(pi4)美 挑衅(xin4)迷惘(wang3)笃(du3)信
啮(nie4)齿 滑稽(ji1)徘徊(huai2)逃窜(cuan4)2.解释下列词语。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逃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二、导人:(《敬畏自然》中自然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引申出大自然对生态平衡的调节)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1)繁殖力惊人之谜,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2)自我暴露之谜,旅鼠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
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3)死亡大迁移之谜,自杀仍不能减少数量,数百万只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 队伍,奔向大海,葬身鱼腹。
四、探究活动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 ——(1)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作用,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趋势;
(2)从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当觉悟:人类也应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课文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与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1)六要素: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 起因——“我”捉到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行为发表他的感想。(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
3、这三大奥秘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旅鼠的繁殖力超强是前提,另外,这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一浪高过一浪的效果,因此不能调换。
五、总结
本文主要谈了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揭示出大自然的奥妙无穷,同时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15.喂——出来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2.锻炼想像能力。3.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oú)取 众目睽(kúi)睽 棘(jí)手 铆(maǒ)钉 履行(lǚ)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牟取:谋取名利。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二、导人:南美国家智利发生了一次耸人听闻的路面塌陷事件„..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说说文章标题“喂——出来”是什么意思?讨论以下问题。
1.文章讲的是真的吗?(小说观点上看)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可以用 洞 字来表示,如果用一组两个字的词语练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这么连: 洞现——探洞——填洞——洞满。2.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3.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既可以首尾呼应,又表现了无底洞已经溢满,寓意地球已经拥挤。4.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土地。
5.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作类比自下而上的世界是有限的,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小结:
第二课时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①同样第(2)种看法,文章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插入了许多人物,而且这些人物的形象非常生动,如: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村长、村民 愚昧无知,目光短浅
学者 自负虚伪,不懂装懂 洞既是自然的“漏”洞,也是一个社会
商人 奸诈投机,唯利是图 的“漏”洞,人心的“漏”洞
政府官员 利欲熏心,无所事事 丢垃圾的人 玩忽职守、居心不良、自私虚伪 总结:卖洞人、探洞人、卖洞人、填洞人共同点——为己名利而忙碌的各种人。讨论:对这些人物的描写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关系吗?
——正是因为有这些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不负责任的人,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②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这样收尾有何妙处?
——工人浑然不觉大灾难即将降临,这既是对人类无知的讽刺,又是对人们不计后果盲目破环大自然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的批判,更是呼唤人类赶紧警醒,亡羊补牢。小说这样的结尾能给作者留下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五、总结
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对“填洞公司”火爆生意的叙述,揭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漠视,并告诫人们: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其结果是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鄂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课
题
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指名读3、4自然段
a“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08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1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
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2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嗖,沾,啧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4讲读第1、2、3自然段。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5.作业。
抄写生字,每个字写3遍。
第4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复习。
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第4题。
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2.默读第4、5自然段。
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说说可填的内容。
3.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自读自划。
小组交流。
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4.完成《作业本》第5、6、7题。
5.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
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
6.选做作业: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
表演一个动作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0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具学具
胶片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2、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
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后检查:、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六、作业
抄写课后的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莫泊桑的表情,福楼拜说话时的提示语)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
板书设计
莫泊桑
福楼拜
虚心求教
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
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
悉心指导
↓
↓
勤学
善教
引读: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更加,他从老师的话中懂得了,写作要
,,因此,莫泊桑终于写出了。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古诗诵读3
清明
教学目标、思想情感目标: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
涵。
2、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学习简单的文艺评论的写法。
3、能力目标: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雨打芭蕉》),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
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小结: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体会“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新课标第一网
“行人”“断魂”:
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小结:通过品味“纷纷”、“行人”和“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
”遥“
联想:《红楼梦》:”杏帘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遥“的妙处:不远不近的距离,包含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引起无穷想
”杏花村“
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增加了诗歌美感,引起无限想象。
小结: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通过对这两个词语的品味,我们发现诗歌言已尽而意未完,它留给我们一个广阔的想象余地。
(二)、展示信息,引发思考
学生:各小组演示,汇报收集整理后的材料。其他学生记录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观点。
教师:总结评价,简要概括。
活动依据:开放式教学活动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从而让更多学生获得全面、主动、自由、和谐的发展。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并通过投影仪展示(一般的班级可只谈构思,如艺术班幼师班可展示绘画的草图,烹饪班可进行菜式的设计。)
教师:做适当的优劣点评。
活动依据:在课堂上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表达的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把语文学习和专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创造的快乐。
(四)拓展探究,迁移提高
教师:展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找出这首诗的关键词进行评价,展开合理想象,口头描绘这幅图景。
活动依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教学要于课本而高于课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
(五)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赏析这首绝句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赏析其它诗歌的重要角度。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正是通过塑造心物相契的艺术景象来表达情感,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抓住语言品味出景象的特点,进而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诗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诗,要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我们在赏析诗歌时,要想把握好诗歌形象,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填补诗的空发觉诗的深层意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8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环
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想一想。
对于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
看、瞧、瞅、盯
眺望、鸟瞰、仰视、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还有许多词语,在表达上都有多样性,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积累。
2、读一读。
8个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分成褒义与贬义。
前四个,是批评那些自作聪明的人的,后四个,是赞美那些踏实认真的。
3、写一写,背一背。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主要都是围绕,学习,要刻苦、读书,可以改变人来说的。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4、读一读
入木三分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了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是怎样刻苦练习,以致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二、探索与发现
课本要求观察马车,富丽堂皇的,或者装饰简陋的。但是,这和我们同学的生活实际不相符合,因此,我改变为观察自行车。
观察骑自行车的人,在不同情况下是怎样行走的。晴朗时,风雨交加时,交通堵塞时,等等。还要猜测一下他们内心的想法。
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观察。
三、口语交际
购物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春游钱给自己购物的事情为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描述购物的经过。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特别是,要把每一种物品的作用顺便说出来。
第三课时
四、习作
我的观察日记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进路生活中的观察对象。
形式上,用日记的形式。
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教科版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做什么事最快乐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题目是一个问句,所以能引起人的思考,并使读者激发起阅读的兴趣。从题目分析,有两个因素互为弥补与限制。一为“做什么事”,一为“最快乐”。人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用“最快乐”来限制恐怕就只有一件了,而“快乐”的感觉产生的原因也很多,但用“做什么事”作为前提,那么这个“快乐”也有了固定的指向,因此这个题目已明确显示出了文章的内容,即“做事”与“快乐”的结合。
课时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能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快乐,学会关心别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的话。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老师看你们个个都做得这么精神,老师此时的心情可以用这样的一句词来形容(快乐)
2、同学们,你们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呢?
3、“你们看,这儿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做什么事最快乐呢?”出示课题。“让我们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圈出来的字读给同桌听。
三、流利地读课文
1、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想想小青蛙有什么疑惑?他都问了谁?对方怎么回答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戴头饰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4、小组讨论:为什么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觉得快乐呢?
四、扩展延伸
还有哪些动物在做对别人有益的事?
板书: 做什么事最快乐
╱
啄木鸟
捉虫子╲
小青蛙问
━
水 牛
耕地
快 乐
╲
蜜 蜂
采蜜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做”“快”“乐”“丛”“为”“别”。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编旁“刂”。认识1个多音字“觉”(jue)。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认读课后新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让同学评价。找出课文中的生字。
二、识字写字指导
1、指人领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帮助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4、游戏戏认字组词
三、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引导学生按结构分类,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生字。
3、把喜欢的词写写。
四、读课文,再看看生字宝宝。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做什么事最快乐
最 啄 叔 给 耕 丛 妹 采 呀 其 就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三”《荷叶姐姐》
教材分析:这篇小童话讲述了荷叶姐姐给别人遮雨自己却淋着的故事,赞扬了她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这又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体现为语言的优美,画面的优美,情感的优美和精神的优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学习荷叶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荷叶姐姐舍已为人的品格
教具准备:图片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想像,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小鱼、蜻蜓、青蛙在雨中的荷叶下快乐交谈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在根据自己的想像想一想,她们之间在说些什么?现在请同学和老师一起走入“快乐读书屋”。
二、初读感知,读书悟理
1、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指读,把文后要求会认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交流:你喜欢荷叶姐姐吗?为什么?
3、导朗读,读中抒情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荷叶姐姐给别人遮了雨,自己却在雨里淋着“引导学生读出心疼表情的语气。来体会荷叶舍已为人的品格。
第六自然段中“荷叶上的水珠闪着亮光,那是荷叶姐姐高兴地眨着眼睛笑呢?“引导学生读出高兴幸福的语气,体会荷叶姐姐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心情。
三、拓展延伸
说说生活中听到、看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助人为乐的事。
板书:
荷叶姐姐
╱
小 鱼
荷叶姐姐为 ━
蜻 蜒
遮 雨
╲
青 蛙
“快乐读书屋三”《小乌龟笑了》
教材分析: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主语是“小乌龟“而谓语是”笑了“,可以看出这是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的童话。那么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呢?这是题目给我们的悬念,这篇童话讲了发生在小乌龟身上的两件事。所以学习时要抓住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事件过程中人物的表现。这样才能很好地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3、通过阅读、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小乌龟为什么笑了。
教具准备:图片、头饰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质疑,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中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小乌龟为什么笑了?让我们一起走入“快乐读书屋”看看。
二、初读感知,自悟解题。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小组同学合作识字。
3、默读课文,说一说小羊、小公鸡和小猴为什么不理小乌龟了?
4、小组内交流,小乌龟为什么笑了?小乌龟是怎条一个人?(全班汇报)
5、说说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1、同桌对话练习。
在全班分角色读。(学生体会叹号所表述的语气,例如:小乌龟难过说:“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导学生用低且缓的声音读出小乌龟的自责。又如:小公鸡感谢地说:“谢谢!” “谢谢!”用急切、感动的语气来表现小公鸡的感受激之情。)2、学生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大家评价。
四、拓展延伸
小乌龟被人误解了,该怎么办?说说你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的别人误解你的事,你会怎么办?能说会写
板书:
小乌龟笑了
小公鸡
误解
小山羊
道歉
小猴
“能说会写”《看望生病的小伙伴》
教材分析:这个板块由两部分组成:提示语及故事插图。
教学内容:
1、提示故事的主要内容。
2、出问题要通过画面看懂图中人物在做什么,想像图中人物在想什么,说什么,特别要想像图中人物的对话。
3、指出本次口语交际的方法是角色表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交际中,与人打交道态度要亲切,有礼貌,要说普通话。
2、让学生体验交际的过程,体会交际的必要性,并提高交际技能,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3、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学会辨析与欣赏。教学重点: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
教学难点:体验交际的过程,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渐入交际话题。
同学们,今天小熊生病了,小鹿、小猴和小兔带着礼物看望它。小狐狸因为有事不能去,委托小兔代他问候小熊,那么请你想一想,见到小熊大家会说些什么?小兔是怎么说的呢?小熊又是怎么答谢的呢?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怎样与人打交道,这些也都是有学问的,你们想学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看望生病的小伙伴》为题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图文创造情境,深入交际主题。
1、出示挂图,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组讨论图中小熊、小兔、小猴、小羊都是怎么想的,说了什么?
三、指导表演 1、让学生先分小组进行练习,引导表演时注意加入对话。要借助手势表演,语气等再现人物的内心活动,个性和品质等特点。
2、选出几个在组里表演最好的同学重新组合,代表小组在全班表演。
3、互相评议,学会评议。学会欣赏与鼓励。
四、推荐作业:让口语交际回归生活
根据今天的练习写一篇日记。能说会写
“能说会写”《我们一起来洗澡》
教学内容:第一句话是说这四幅是一组漫画;第二句话有三层意思:
1、想这四幅图画了一件什么事;
2、一幅一幅地看,写出每幅图的意思。
3、读给同学听。
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面三部分组成:提示语和漫画。漫画《我们一起来洗澡》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此漫画共有四幅图组成,第一幅图是一位叔叔用刷子给大象洗澡;第二幅图是叔叔给大象洗完澡后,又打来一桶水;第三幅图是大象看见叔叔很累,也帮叔叔洗澡,它用鼻子在叔叔的身上擦出许多泡泡;第四幅图是大象把桶里的水都吸进鼻子里,把叔叔身上的泡泡冲得干干净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普通话正确讲述故事的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挂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四幅有趣的漫画,看看图中他们在干什么?
二、逐图观察,展开像想
1、引导学生把这四幅图连起来看一看,说说这四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说
(1)根据第一幅图中叔叔的动作及表情,加上时间和地点说一说整幅图意。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想像大象是怎么想的。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中大象及叔叔的动作,想像他们会说些什么?
(4)认真观察第四幅图,体会人物的心情,想像他们的对话。
3、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图意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指导学生把语句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延伸 以后向你的父母讲一讲《我们一起来洗澡》这幅有趣的漫画。
语文七色光三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七色光有四个栏目“练”“日积月累”“知识窗”“听故事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中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正确使用人称代词。通过反复朗读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记住几个特殊的节日,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和对家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朗诵诗歌,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的资料
课时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在这有趣的《语文七色光》中见面了,我们会在这里学到许多新知识,增长见识。
二、选字填空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多读例句,然后小组里讨论。
3、结合字义的生活实际,举例来熟练代词的使用方法。
三、日积月累
1、自由读小诗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体会诗中“我”美好的愿望。
3、鼓励学生课外多背同首这样的小诗,在班上交流。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在“语文七色光”园地中开展活动,请你们继续努力。
二、知识窗
1、自由读,读时不认识的字看拼音,然后分小组说一说通过这个知识窗你了解了什么?
2、补充提问:你知道你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给自己的父母过过生日吗?今年的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分别是哪一天?你想在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或他们的生日的时候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特另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了里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胖胖的小手”
1、先让学生仔细听,听明白再以小组合作的方法谈自己的想像。
2、选取出组里讲得最好的在全班把想像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四、总结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英雄凯旋歌》 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并能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清唱剧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特点。(3)、能够说出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
1、导入
(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设计意图:
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
(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4)老师分别弹奏升
5、升4的乐句和还原
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
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8)拓展练习
①完整聆听《哈利路亚》,并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什么情感?
②老师简介《哈利路亚》的相关知识。
③随音乐哼唱《哈利路亚》主题,分析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进行等特点。
④师生交流并总结:《哈利路亚》与《英雄凯旋歌》在音乐情绪、演唱速度、力度旋律进行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设计意图:
通过实践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亨德尔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3、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
(1)简介乐曲《G弦上的咏叹调》与作曲家巴赫的相关知识。(2)完整聆听音乐,关注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调及情绪等音乐要素的特点。
(3)随音乐填写以下乐曲说明:
《G弦上的咏叹调》是“——的代表人物”巴赫创作于——年的管弦乐作品整首作品速度——,力度——,音调——,开头两小
节旋律线形成一个“问号”形状的图案,似在表现作曲家的思索。这首作品抒发了——的情绪,感人至深。
(4)跟着音乐哼唱主题旋律,感受作品悠长、深沉、优美的旋律之美。设计意图:
欣赏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进一步感受巴罗克时期音乐作品庄重,结构规整的风格特点。通过填写乐曲说明,检测学生对作品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感受到海顿《小夜曲》明朗、典雅、质朴的色彩,及其表现出的无忧无虑的意境,以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竖笛吹奏主题等方式感受
弦乐四重奏《小夜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古典音乐典雅清新的风格特点。
(2)通过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分析相关的要素、节奏练习等感受《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的音乐表现力及内涵。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弦乐四重奏、交响曲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海顿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3)能够说出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及《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中“命运动机”的节奏。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英雄凯旋歌》《哈利路亚》《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片段,辨别乐曲名称和作者。设计意图:
复习清唱剧的含义、巴罗克时期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风格特点。注重知识的衔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派音乐风格特点。
2、欣赏《小夜曲》
(1)聆听三遍钢琴弹奏的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
为欣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地记忆主题旋律,理解音乐风格。(2)完整聆听作品,并思考:乐曲是由那几件乐器演奏的?他的音乐情绪、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3)简介作曲家海顿及其代表作,介绍《小夜曲》的相关知识。学习弦乐四重奏的含义。
(4)视唱主题旋律,分析主题旋律进行特点。
(5)完整聆听作品,听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变化。
(6)背唱主题旋律,可以采取快速、中速、慢速三种速度进行演唱。设计意图:
听辨并背唱主题旋律、多次完整聆听音乐,能够使学生深入体验到音乐意境,感受到清新典雅的风格特点。
3、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1)用击拍的方式模拟生活中的敲门声,并尝试用音乐表现要素(速度音调、节奏、力度等)来表现不同的敲门声。(2)聆听全曲,并思考:乐曲的情绪是什么?表现了什么内容?给你印象最深的音调是什么?
(3)简介乐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与作曲家贝多芬的相关知识。学习交响曲的含义。(4)分段欣赏——呈示部
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主题旋律是什么? ②聆听主题音乐片段,感受“命运动机”的音乐情绪。③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思考:主题旋律的发展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
④总结“命运动机”的节奏型并听辨其在主题音乐片段中出现的次数,说说这个节奏型对乐曲情绪表达的作用。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音乐思维能力与想象力,通过分析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和固定节奏型的使用,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情绪和内涵。
⑤聆听副部主题音乐片段,思考:这部分音乐具有怎样的情绪?表现了什么内容?与主部主题的音乐情绪有何不同? ⑥随音乐哼唱副部主题音乐,思考:副部主题旋律的发展 采用了那种创作手法?
⑦完整聆听呈示部音乐记录曲式结构。(5)分段欣赏——展开部
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他与呈示部有相同之处吗?
②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较多,边听音乐边思考:力度的变化给音乐情绪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段欣赏——再现部
①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什么?
②聆听音乐,思考:这段音乐的音调与呈示部完全相同吗?两个主题是如何呈现的?
(7)完整聆听作品,记录作品的结构。设计意图:
分段聆听,完整欣赏,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传递出的强烈的音乐情绪,进一步感受到古典音乐结构规整,风格庄重的特点
4、音乐家故事: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
(1)聆听音乐,思考:这首音乐作品的主题乐器是什么?表现了何种意境?
(2)老师讲述与《月光奏鸣曲》创作相关的小故事。(3)再次聆听音乐,边听边思考:这首作品主题的旋律进行、力度、速度、有什么特点?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记忆。
(5)师生交流总结:《月光奏鸣曲》与《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同为贝多芬作品,却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情绪,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家故事栏目的学习,使学生更深的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特点。
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竖笛演奏《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感受到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体验巴赫《小步舞曲》端庄典雅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完整聆听作品、视唱主题、感受体验《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欢悦和乐观的音乐情绪以及古典音乐端庄典雅结构规整的特点。
(2)用竖笛合奏《小步舞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说出小步舞曲的含义。
(2)能够说出作曲家莫扎特、巴赫的代表作品,能够背唱音乐主题。
(3)能够说出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4)能够演奏《小步舞曲》
(5)聆听感受并能分辨同名大小调:G大调和g小调。教学过程:
1、导入:聆听《英雄凯旋歌》、《G弦上的咏叹调》、《小夜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音乐片段,分别说出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以及音乐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
注重知识的衔接利用学生更好的理解巴罗克音乐和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欣赏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1)聆听乐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2)老师简介莫扎特,以及奏鸣曲式和快板的含义。(3)聆听乐曲,思考:乐曲有几个主题?每个主题的情绪是什么?
(4)随音乐视唱主题,并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5)聆听乐曲,记录每个主题出现的次数,以及每次出现时的不同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反复聆听、随音乐哼唱主题、记录主题的变化、分析主题的旋律进行特点、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使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意境,感受作品结构规整、风格典雅的特点,加深对古典音乐风格特点的理解。
(6)播放歌曲《不想长大》听一听:有没有熟悉的音调?(7)随音乐唱一唱《不想长大》,对照曲谱,想一想《不想长大》的旋律是如何从《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发展变化而来的?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现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古典
音乐元素”。
3、欣赏巴赫《小步舞曲》
(1)老师提问:巴赫是哪个国家的作曲家?它是哪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哪些?他的作品创作特点是什么?
(2)播放钢琴《小步舞曲》,思考:这首作品的音乐情绪、节拍、速度是怎样的?
(3)老师简介“小步舞曲”的含义。设计意图:
为学习演奏作品做铺垫,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风格。(4)观看《小步舞曲》竖笛演奏视频,注意两个声部的配合、气息的控制变化音的指法。
(5)视唱《小步舞曲》高声部旋律,注意#4的音准。(6)慢速完整吹奏高声部旋律。
(7)视唱《小步舞曲》低声部旋律,注意变化音的音准和长音的时值。
(8)慢速完整吹奏低声部旋律。设计意图:
先视唱再演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音乐旋律及节奏,更好的理解作品。
(9)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慢速完整吹奏《小步舞曲》,注意两个声部的气息、速度要保持一致。
(10)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用较快的速度有感情的完整吹奏《小步舞曲》。
4、实践与创造
(1)对比总结巴罗克音乐与古典乐派音乐的风格特点。
(2)聆听G大调和g小调的音阶及音频片段。讨论:它们带给你哪些音响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用语言描述或者用图画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