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师实验创新设计
零陵区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教学设计
零陵区富家桥镇中
王冬民
实验名称
“焦耳定律”演示实验
设计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实验器材准备
电热切割器(“焦耳定律”演示实验器)2把、电阻丝4段、干电池6节、电池盒6个、导线若干、泡沫塑料若干
创新设计
一、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
1、实验装置略
2、实验原理
在两个密闭的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同时容器中也分别接入两段电阻丝,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说明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而说明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3、实验的不足之处
该实验装置在做实验时,需在U形管中注入适量的水,操作比较麻烦,且在调整两U形管中的液面相平时比较耗费时间;另外实验的可见度不是很高,不利于后排学生的观察,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进后的实验设计
1、改进后电热切割器的主要器材
用较粗的硬铝线做成弓状(固定在一木柄上)、几段粗细不同的电阻丝(从废旧的取暖器中取来)、适当的导线
2、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3、改进后的实验原理
利用电阻丝通电后发热温度升高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
4、改进装置后的具体实验过程
1)、将粗细不同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后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切割器接入电路,过一段时间分别用粗细两段电阻丝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其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2)、上述实验说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较细的电阻丝电阻较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从现象看细电阻丝切割很容易)。
3)、取两段长短不一较细的电阻丝,先将长的接在电热切割器的弓上,再将短的与长的其中半段并联,然后将切割器接入电路中,过一段时间用长电阻丝的不同的两个半段去切割泡沫塑料;比较长电阻丝不同的两个半段切割的难易(即切割的快慢),切割容易的说明这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温度较高,故切割容易;反之,说明另外一部分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少,其温度较低,故切割困难。
4)、上述实验说明,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5)、师生共同总结上述实验,引出焦耳定律。
5、改进装置的创新点
改进后实验时,将“电热切割器”接入电路中,电阻丝发热,其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熔化泡沫塑料进而切割泡沫塑料。这样做演示实验,可见度高,直观、形象,学生兴趣高,教学效果好。而且,装置所需的器材易找易得,制作方便。
第二篇: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两峪乡中心学校 李云诗
实验名称:气球爆破试验 实验目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改进原因: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大气压强这节课的重要实验,老师们常做的试验是有一个覆杯实验(小学自然里也有),其目的是想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此实验有两方面的缺陷:第一,有同学认为是水把硬纸片弄湿后沾在杯口了,不能很好的证明是大气压的原因;第二,硬纸片和杯口密封不好,容易掉下来。为此,我做了如下创新:用一个在常温大气压下鼓起的小气球,然后借鉴第二章声现象中讲到的真空铃试验,利用该装置可以建立一个局部的真空环境,然后通过气球被变化来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大气压强中,有一些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由于大气压强非常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地设计实验,对一些实验进行细微的改进与创新,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想到气球爆炸试验,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实验器材:小气球(气球不可过大,不然气球可能不会胀破,气球最好带有颜色,如红色、蓝色等)、钟罩、抽气机,导管。
实验操作步骤:
1、在常温下给有颜色的小气球充入适量空气,让气球膨胀。
2、将鼓起的小气球放入钟罩中,然后打开抽气机的开关,对钟罩内空气进行抽取。)
3、观察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
4、可以看到小气球逐渐变大,当抽气机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由此可以证明我们生活中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创新点:
1、利用气球爆炸:学生小时候都玩过气球,也有气球在自己嘴中被吹爆的经历,而这个试验却能用大自然地力量——压强来使气球自己胀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比较它们爆炸的不同原因,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能让学生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实验注意事项:
1、试验中用到抽气机,试验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安全操作。
2、气球不能太大,同时吹入气球的空气要适量。吹入太多会导致试验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观察小气球的形状变化就看到气球在里面爆炸了;太少则会导致试验观察时间太长。
第三篇:物理创新实验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通江县泥溪初级中学
苟乔波
实验名称:比较冷热水密度
实验目的: 验证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
设计思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材的改版,要我们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创新能力。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物体的密度中,列举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但密度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周边熟悉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于是我想到了冷热水密度不同的实验,为物理课堂增添光彩。
实验器材:250ml烧杯三个,保温杯,胶头滴管一个,红墨水一瓶,冷水,温水,热水。实验步骤:
1.准备A、B、C三个烧杯。
2.在A烧杯中加入250ml左右的未染色的温水
3.向B、C两个烧杯中滴入相同滴数的红墨水,然后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搅拌均匀。
4.用胶头滴管先后吸入染色的冷水和染色的热水,深入到同一杯温水的中层处挤出。观察两种水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染色的冷水向温水的下层运动,而染色的热水向温水的上层运动。实验结论:冷水的密度大于温水,热水的密度小于温水,从而得出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实验创新点:
1.用温水作为中间量,并在同一杯水中实验,排除了由于时间导致热水冷却后实验出现误差的情况。
2.都用同一品牌同种颜色的墨水染色,排除了由于不同颜色墨水的浓度引起染色后密度不同的误差。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要得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三种温度的水温差要足够大,所以热水的温度必须很高,要避免烫伤
2.染色时,在不影响冷热水浓度的基础上,尽量让染色更深,这样更容易观察实验现象。
第四篇: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设计方案
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设计方案(定稿)
一、竞赛主题:
“物理改变生活创新成就梦想”。竞赛设两个竞赛课题(涉及基础和应用),参赛团队可以任选一个课题进行作品设计
二、竞赛课题
1.基础课题:温度的测量
作品要求:
1)突出作品设计的物理思想和原理;
2)作品设计的科学性、方法和技术上的创新性;
3)操作简易、测量准确度高、便于教学演示;
主要评判依据:
1)作品的设计理念所体现的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运用;
2)特色鲜明(设计巧妙、新颖、独特,方法和技术上具有创新性);
3)测量的准确度高。
2.应用课题:热能的利用
作品要求:
1)突出作品设计的物理思想和原理;
2)作品设计的科学性、方法与技术上的创新性;
3)操作简易、性价比高、有实用价值、易于推广。
主要评判依据:
1)作品的设计理念所体现的物理思想和原理的运用;
2)特色鲜明(设计巧妙、新颖、独特,方法和技术上具有创新性,具有艺术观赏性);
3)科学性、实效性(检测效果、防护作用)、实用性(操作简易、性价比高、能解决实际问题、便于推广)。
三、竞赛课题说明:
大专院校学生运用物理原理、物理效应、物理方法和技术,围绕竞赛主题进行的热能应用的自主创新设计作品均可参赛,不得利用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参赛,不得盗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作品参赛,所有作品必须有自己的设计思想,能体现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法与技术,凡参加过其它竞赛的作品不得参赛,一旦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第五篇:初中实验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物理
态度决定成败
---------实验培训心得体会
本次聆听了专家讲座,通过参观学习仪器管理中的细节,并与同行进了交流探讨,觉得本次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获益匪浅,管理观念得到了洗礼。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现将我的收获反思如下: 1.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2.注重实验细节。
现在实验操作要纳入中考成绩,我们的实验教学就要更加细致注意实验的各个细节,特别使学生的分组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必须都能独立的完成。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很注重实验教学,但有些地方我以前处理的还是太过粗放。比如在做一些电学实验时,忽略了一些细节如: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时,我们已经知道电流一般不会超过0.6A就没有试触就直接选了0.6A的量程,而在实验操作考试中试触也有5分,忽略了就失去了5分。再譬如仪器管理维护中的一些细节(开关断开放置,光具座滑块滑到两端固定等)3.让学生实验养成的良好的操作习惯。
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的评分细则中我发现第一步操作是检查仪器是否齐全,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就会扣掉10分。最后一个步骤都是整理器材,这一步也是占10分.开头和结尾一共20分,有些学生可能很顺利的完成了实验,但分数可能不高。有可能就是他们忽略了这开头和结尾。还有就是电学实验中在连接电路中一定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在开关闭合前一定要滑到阻值最大处。这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强调,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4、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实效。因此教师要率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及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科学创新素养,教师对物理实验的满腔热忱的态度和在实验中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必然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从而激发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情感。5.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习,注重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的渗透,体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在更为广阔和深刻的背景下理解科学的本质、意义、作用和局限,形成一种关注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刘晓侠 201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