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信息窗一。【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会正确读写,认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知道各个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数感,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同学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幅大海边的图片。(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片上你能看到什么? 生:海鸥、大海、小朋友„„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师板书)生2: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师:大家看,海鸥有天上的,还有礁石上的,你想知道哪里的? 生2:沙滩上有几只海鸥? 生3: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沙
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课件呈现:沙滩上放大的海鸥图片和学生提出的问题。)
【评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大海边的情境,通过先观察情境图上有什么,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二、借助学具操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1.数一数
师:大家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看图约3秒钟)生1:12只 生2: 11只 生3 :10只„„
【评析:引导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初步渗透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师:到底是多少只呢,请你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学生独立数数,教师组织汇报。生1:沙滩上有11只海鸥 师:你是几只几只的数的? 生:我是一只一只的数的。
师:你说的真完整!还可以几只几只的数呢? 生:还可以两只两只的数。
师:不管是几只几只的数,都是11只海鸥。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突出数数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数数,体会数数策略的多样化。】
2.摆一摆
①用小棒表示11。
师:11到底表示什么,我们借助小棒研究一下。(板书:摆小棒)如果用一根小棒代替1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呢?
生齐答:11根。
师:现在同桌合作,快速数出11根小棒,在活动纸上摆一摆,想想办法怎样能够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学生用学具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发现你们的摆法多种多样,现在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摆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1:一根一根的摆的。
生2:两根两根的摆(摆了10根)
师:我发现这位同学的摆法有个小问题,快来数一数。生3:少了一根小棒,生4:先摆十根,再摆一根。
【评析:借助摆小棒让学生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完成从实物到学具的第一次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②优化方法,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师:同学们,我们有这么多种摆法,哪种摆法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生:第三种。
师:为什么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摆法有什么好处? 生: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上1根正好是11根小棒。师:是啊,这样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
课件演示:出示11根小棒,把 10根小棒捆在一起,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出示:10个一是1个十。
师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指名说,一起说,男生女生分别说,说给同桌听。
师:现在自己用皮筋捆起10根小棒,说一说10个一是1个十。③学习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摆了1捆小棒代表1个十,右面再摆几根小棒就是11了?是啊,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了。
生:再摆一根
师: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生: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课件演示,生齐说,师板书: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评析:借助小棒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地计数单位“十”的表象,结合课件演示,让学生形成正确地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初步感知11的组成及数形结合思想。】
3.拨一拨。
①在计数器上拨出11,体会十位产生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还有一种学具能帮助我们认识数。请看,这种学具就是计数器。(板书:计数器)老师在右边拨出1个珠子表示1,你也来拨出1个一。接着往下拨,2,3„„,10。只有10个珠子,怎么才能摆出11呢?想想办法。
生:在第二位上拨一个珠子代表1个十。学生操作。
师:“刚才我们把10根小棒捆起来变成了1个十,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10个珠子合起来换成这边的1个珠子,也表示1个十。
问:这个位置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那么再怎样拨就是11了? 生1:在第一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这个位置的一个珠子表示1个一。学生操作。②认识数位。
师:大家看,都是一个珠子,位置不一样,表示的数就不一样。右边的第一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生回答:1个一。
师:这个数位有个名字,叫个位。师提问:这个数位的名字叫什么? 生:十位
师:右边第二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生:这1个珠子表示1个十。
师:对,这个数位也有一个名字,叫十位。师提问:这个数位的名字叫什么?
生:个位。
【评析:借助计数器直观的认识数位,体会十位产生的必要性,知道不同数位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再次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4.结合学具,学习两位数的读写法。
师:我们再把小棒和计数器结合起来看一看。1捆小棒对应的位置是什么位? 生:1捆小棒对应的位置十位
师:你说的真完整,1根小棒对应的位置是什么位? 生:1根小棒对应的位置个位
师: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1个一就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计数器的十位上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有1个一,就在个位数上写1。读作:十一(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指来写一写。学生手指书空。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借助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地数位和计数单位的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数形完美结合。】
(二)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认识13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11,现在我们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1.数一数,摆一摆或拨一拨,说一说。师:快速数一数到有多少个小朋友? 生:沙滩上有13个小朋友。
师:现在请你用准备的小棒或者计数器表示出13,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展示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摆了一捆表示1个十,又摆了3根表示3个一。师:这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师:这位同学是用计数器拨出13,请他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十位是1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是3就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
学生活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3表示什么? 3.伸出手指来写一写13 4.随机巩固。
师:刚才我们是书空来写的,现在我们动笔来写一写、画一画,拿出练习纸。
第(1)小题:12,你是怎样想的? 生:十位上1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1 第(3)小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十位上是1就在十位上画一个珠子,个位上3就在个位画3个珠子。【评析:将学生认识11时获得的方法策略迁移到解决第二个问题中,很好地实现了方法的迁移,随机巩固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解决“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通过摆小棒,突破两个十就是20。
师:同学们说的真准确,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师:请大家快速的数一数。生:20只
师:现在同桌合作拿出小棒来摆一摆。学生活动。展示两种摆法: 生1:摆一个十和十个一 生2:摆两个十
师:看这位同学是这样摆的,说说为什么这样摆?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摆法哪种方法更简单?
生:第二种摆法,因为一捆是10根,两捆就是20根。课件演示用小棒摆20的过程。
师小结:我们开始已经摆出了11根,再来和老师一起摆,11,12,13,„„19,20,又满了10根,把这10根再捆起来,变成1个十。这样就变成了几个十?生:两个十
出示:两个十是20。学生一起说一遍。
师:现在把自己的小棒再整理一下,捆成两个十根。2.在计数器上拨出20 师:请大家在计数器上拨出20,指着计数器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0里面有几个十?
生:20里面有两个十。
【评析:继续借助学具学习20表示的意义,突破每满一个十就可以把10根小棒捆起来表示一个十,在计数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渗透十进制的思想。同时深化对数位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数位表示不同的意义。】
(四)教师小结
师:我们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认识了11-20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揭示课题)师:小海鸥知道了大家学的这么起劲,高兴地飞起来了,谁能学习一个海鸥飞翔的动作?
学生学海鸥飞翔的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做动作,一边做一边数。从1数到20.学生课中活动:海鸥飞翔。
【评析:通过教师的小结梳理、提升学生的认识,设计的课中活动更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借助情境中学生喜爱的海鸥,模仿海鸥的飞翔,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的动起来。】
三.巩固拓展应用,体验数学价值
师:海鸥飞走的时候留下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它。1.基础练习。
师: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能找到11-20这些数
师:请看大屏幕,直尺上也有这些数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从小到大一遍,从大到小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课真熟练啊,能按顺序填数吗?打开课本68页
2.变式练习,师:同学们填的真快!下面还有更难的问题,敢接受小海鸥的挑战吗? 比16大的数有(),比16小的数有()。和15相邻的是是()和()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15小的是14,比15大的是16.11和13中间的数是()
师:看来,根据数的顺序来数一数是一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3.延伸练习:
给你两个珠子,你能组成什么数? 生1:我能组成11。生2:我能组成2。生3:我能组成20。
师:两个珠子拨在计数器上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是不同的。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层次清晰的三组练习,既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学习收获,继续发展数感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今天学会了怎样用小棒表示十几的数,可以一下就开出来,我很开心。
生2:我还会用计数器表示20,真简单。
生3:我知道了十位、各位在计数器怎么找,我还知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各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
师:看来,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其实11-20各数,就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和它们打交道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一找,数一数,看看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数学的眼睛,将你的发现和爸爸妈妈、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评析: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会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渗透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就是为了应用的思想,凸显了数学课程的本质。】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数一数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10个一是1个十 摆小棒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0里面有2个十 拨计数器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评析:简洁的板书呈现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在自我梳理建构知识网络中提供了依据。】
第二篇:《11至20各数的认识》教学实录及反思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
1生2:1
5生3:100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
5生2:20
生3:1
1(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生:1
1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19大几?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3、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第三篇:认识11~20各数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2-83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下学期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在“想想做做”题时,让孩子充分地抓、估、数、排、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在认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体会“十进制”。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小棒20根、皮筋2根、铅笔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数学,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又爱动脑筋。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出示21朵小花),在这些小花后还藏着一些幸运数字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数字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这个班级。(0~10)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
2、教师演示: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边数、一边摆出10根小棒,师拿出一根,强调它是1个一。2个
一、3个一……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板书:10个一)。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3、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问:这是多少根小棒?强调:1捆小棒有10根,也就是一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与同桌说一说,并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4、“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一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出示PPT上的生活中是十的图片)
(二)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摆法。学生摆小棒,师巡视。学生摆好后,全班交流是怎样摆的,再全班讨论哪种摆法比较简便?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
师指1捆带2根:1捆小棒就是1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12?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提出要求:先看11根小棒图,说说它是怎么摆的?再让学生照样子摆出来;13根小棒可直接去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到19根小棒时让孩子不摆小棒,想想我要摆出19根,你能说一说应该怎么摆呢?并找学生上台演示。
(三)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当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看看右边这些单根的小棒,你有什么发现?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几个十?2个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板书: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填空。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铅笔筐,提出要求:这个筐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从小框里抓出一把,同学们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怎样能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
进一步要求:把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试一试。
2、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演示:出示草莓和雨伞图)。先估一估草莓大约有多少个?给你们4秒钟的时间,再数一数草莓有多少。
学生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指导学生有序地画记号、数数,并与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思考: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引导学生数一数、圈一圈)
完成雨伞图的估计与数数。
3、“想想做做第2题。(11~20的数序)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老师也很开心,请刚才拿到小花的同学按座位顺序上台前来,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向他们学习。将你们小花后面的数字朝向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数字这样站队,你想说些什么呢?
请你们赶快帮我把这些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前面排放整齐。看看还行吗?师分别指着某两个数,问: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13离10近还是17近?
思考: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认识上面的数吗?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四、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11~20这些数,在我们的尺子上有,在我们的书上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这些数。请小朋友们课后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第四篇:《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认识11~20各数》教学反思
仪征市实验小学
潘媛媛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由于此前学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表示十几。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复习导入,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而且本节课的内容是很抽象的数的认识。因此我先让孩子用学过的数介绍自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家庭等活动,既与学生进行了情感交流,又复习了0~10的数。接着通过奖励的小红花让孩子猜猜它们的后面都会写哪些神秘数字,从而导入新课:认识11~20各数。这样的导入,既使孩子们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注重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初步感知“十进制”的概念时,我先让孩子自己数出小棒,孩子有1根1根数的、有2根2根数的、有5根5根数的等不同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个重点的理解,我还请一位学生当小老师上台演示,让孩子们去说一说,从而突出这个重点。
在接下来的12的认识上,我让孩子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实际动手摆一摆。通过对不同方法的展示,让学生讨论:“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从感知到理解,到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比较、解释原因,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巩固“十”的知识形成过程。最后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完成对11、13、19的认识,理解2个十是20。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新课标》中是非常重视的。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通过猜数游戏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让学生猜一猜铅笔有几支、再实际数一数,再让他们思考怎样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楚?还可以让其他孩子给出一些建议,如果我想让他抓得比这个数多一点或少一点,你有什么建议,让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后再去抓,培养学生的数感,也给他们以成功的喜悦。为了进一步培养估数意识,我让孩子去估草莓图、雨伞图,再教给具体数的方法,看谁估数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巩固了对“十”的认识。
四、注重将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全面理解数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把数数与数序结合起来,我让得到小红花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小
2017-2018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组教研材料
红花背后的神秘数字,让孩子无序地站立,使学生产生想把他们排一排的想法,在排队中他们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大小,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首先是“十”强调不够,虽然我主观上想让孩子去感受、去操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少数几个孩子捆不好皮筋,最终还是没有将小棒捆成一捆,我应该自己亲自动手演示,而不是动画展示就算了事。其次正是因为“十”孩子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12的认识上花费了很长时间,不能只在等待,可以请几个摆得快的同学介绍一下摆得快的原因,这样教学或许更有效果。三是在估算时可以让孩子充分介绍自己数的方法,给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而后让他们在展台上展示自己的方法,将10个圈一圈、数一数,从而体会“十”的运用。
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课堂评比,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第五篇:《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范文
《认识11~20各数》教学设计
扎佐中心小学:杨林
教学内容:
苏教版(2011修订版)一年级教材上册82—83页的“认识11~20各数”。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数、读数的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
2、让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正确地读数。
2、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知道10个是1个十,2个十是20。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唱好不好?在唱的时候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一边唱一边记下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数?(课件出示)
2、提问:谁来说说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数?(师作相应板书)除了歌曲中出现的数外,我们还认识了哪些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更大更大的数,小朋友们想不想认识它们?
那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更大的数。板书:认识11~20各数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师:小猴子想数12根小棒,可是半天都没数出来,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它,愿意吗?那你能数出1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吗?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但都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而且也摆得很整齐。可是小猴子觉得每次要数出十几根,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12根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摆法。(课件展示)师: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一些?多少根捆成一捆?我们一起来捆一捆好不好?
那12根小棒是几捆带几根?
这一捆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有几个一根?板书:10个一 那这一捆小棒又是1个几呢?板书:1个十
师:这一捆小棒可以用10个一表示,也可以用1个十表示,那10个一和1个十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呢?
学生思考回答,师补充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提问:反过来,一个十里面有几个一呢?
(二)认识11~20各数
1、先摆11根小棒
师:你能摆出11根小棒吗?怎样摆才能看得很清楚?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摆小棒的过程。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指名展示摆法,并交流是怎样摆的。(课件展示)交流时提问:11根小棒就是几捆带几根? 那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小结:我们摆11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在左边摆1捆,再在右边摆1根。也就是先摆1个十,再摆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2、摆其它十几的各数
(1)摆13,展示摆法,说一说。(课件展示)
交流时提问:13根小棒就是几捆带几根?那1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2)你还能像老师这样很快地摆出11-20间的其它数吗?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数,然后全班交流。(师将学生摆的数写在黑板上)
3、认识20(课件展示)
师:下面大家摆19根小棒。说说你是怎样摆的?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现在老师在19根的后面再添上1根小棒,谁知道是多少根小棒? 那你能想个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是20根小棒吗? 现在有几个十?板书:2个十 2个十就是多少?板书:20 反过来,20就是几个十?
4、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
(1)黑板上的这些新朋友有没有按顺序排列?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读教材83页“想想做做”第2题直尺上的数。读数时可按不同顺序读一读。
(3)完成教材83页“想想做做”第3题。读数时师可适当增加难度。(4)增设“想一想”题目,师生共同完成。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展示)学生先自己估算,再全班交流答案。指导学生可以先圈出10个,再数一数。
2、“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看懂图,并读一读这些数。讲解红绿灯图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
4、“想想做做”第6题
请同学们从书上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小朋友们课后再去找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认识的数。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个一是1个十 11 13 17 15 16 14 12 18 19 20 2个十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