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别(一)教学设计.周承花doc1
数学教学设计
姓名:周承花
单位:湟中县上新庄镇初级中学
职称:小学高级
参赛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联系电话:***
平行四边行的判定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图形证明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图,让学生由条件证明出结论。因此首先创设情境,探索归纳,知识运用等环节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如口答、动手操作、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反馈不理想的现象作启发性指导,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单独辅导,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一课时,是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首先,在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运用判定定理时,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和平行线的相关知识;其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两两对应的互逆定理,本节课在引入新课时就是类比性质引入判定的。“启下”,首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其次,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探究模式从方法上为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并且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运用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证明题,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大部分的学生对 于证明题无从入手,所以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对四边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学生已经初步经历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探索图形性质的活动经验;同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合作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这两种判定方法,并学会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2.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运用.
难点: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 合运用.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针对本节课的特点 同时为了让学生对证明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证明题难学的”恐惧心 理,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总结归纳—知识运用” 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交 流等方法获得知识并形成技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 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同时借 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图形的变换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善于动手、善 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 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 的喜悦。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制作平行四边行(让学生在课堂中说明制作原理)、教师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复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拿出制作的平行四边形,说说你制作的原理?
(注:此问题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学生会想到用上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有的学生预习了本节课,所以会想到用本节课的判别方法,或者学生们有自己的想法,无论哪种方法,只要能剪出平行四边形,教师都应给与肯定与鼓励)。【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问题思考
对学生的理由进行归纳,提出问题。
思考: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除此以外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它们也是平行四边形呢?
(三)判别方法的探索
⒈ 提出问题后我发放了教学用具(小木条)安排了如下三组探索题 探索一 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并用钉子固定,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并与同伴交流。探索二 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cd平行放置,再用木条ad,bc加固,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这种方法的道理吗?与同伴交流。
【进一步探索思考:】
探索三 用两根长40cm的木条和两根长30cm的木条作为四边形的四条边,能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同伴进行交流。
(注: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此时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度量、旋转、证三角形全等等多种方方法来证明所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探索过程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 分的展示。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
(四)题组训练
例1 已知:如图,AD∥BC,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
条件是
(只需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A D B C
【设计意图】此题为条件型开放题,考察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定义的熟练程度,本题的答案不唯一,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2 如图,AC∥ED,EB∥CD, 点B在 直线AC 上,且AB=ED , 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写出证明过程 E D
A B C 【设计意图】此题要求学生不仅能找出五个平行四边形,而且能有条理的写出证明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附加题:已知:E、F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A D
B C 【设计意图】此题的综合性较强,需要作辅助线,并且涉及到了三角形全等的内容,在做题过程中,教师可给与适当的启发,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法的练习,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对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大有好处,也是对优秀生的培养
(五)课后小结
1、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至此你们学会了哪几种判别平行 四边形的方法?
2、在平行四边行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了那些知识点?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
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作业设计:(1)必做题:
课本104页习题4.3第1题、第2题(2)思考题:
① 对于随堂练习题,若将G,H分别在OB,OD上移动至与B,D重合,E,F分别在OA,OC上移动,使AE=CF(如则结论还成立吗?
BEAOCFD图),② 对于随堂练习题,若E,F继续移动至OA,OC的延长线上,仍使AE=CF(如图),则结论还成立吗?
A
BEOFCD 8
第二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
1、本单元教材内容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2、重难点、关键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关键:加强作图的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课时划分 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3课时左右(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3课时左右
第三篇: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1[推荐]
认识四边形
翁田镇第二小学 邓丕植
教材解析: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平行与垂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例1通过一系列的探究与实践活动继续深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对边分别平行和相等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明白底和高的对应关系。课时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知道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重点: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这一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动手操作等形式,正确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性。难点: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对应关系。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师通过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学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相结合的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活动框架等。
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点子图、直尺、三角尺等。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游戏吗?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关于图形的谜语。
师:它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上下两条边平行且相等,左右两条边平行且相等,但左右边比上下两条边短一些(多媒体课件)生:长方形
师:请你再说说长方形的有哪些特征呢?(多媒体课件)师:教师手拿可变性的长方形框架。然后推拉长方形框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框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2、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提供感性材料
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拿一个出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猜猜它有哪些特点?
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同桌合作验证)在学具袋里的小纸片上也有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两人一组研究研究。
②学生小组合作,利用量角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研究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③小组汇报交流: 预设: 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相等。
画一画:分别在对边之间画垂线段,经过测量发现垂线段的长度都一样。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在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说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也相等。教师要及时总结:就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升概括能力。
(3)抽象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①学生尝试概括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平行四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如果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想怎么说?你们先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推荐一个你们组认为说的最好的,来说给大家听,让大家一听就能明白是平行四边形。
②与书上的定义进行比较。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看法,你们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教师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判断:
操作: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独立在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课件演示点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师:请在上下这一组平行线中作一条垂线。师:想知道这一条垂线平行四边形中其他的叫法吗?
说明: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的高和底)
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
(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为什么?
师:高只能从上下这组边画吗?另一组对边上也有底和高吗?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1)练习:(课件出示)
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
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
(2)选择题:(课件出示)
上图中相对应的底和高是()。
A.6和1 B.5和4
C.2和4 D.3和1
(四)、梳理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对平行四边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学生自主交流,归纳。
2、师生共同小结。
第四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的教学设计
一、公开课的简要回述上学期,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施教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以下将教学过程作简要回述: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平行四边形有哪些重要性质?请从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来回顾。从边考虑: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从角考虑: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从对角线考虑: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接着教师引入新课,与学生一起进行以下操作:①画两条平行线MN和PQ。②在直线MN,PQ上分别截取线段BC和AD,使BC=AD。③提问: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已知和求证,并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加以证明。当学生发现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引入重点程序,并以问题的形式层层展现,要求学生将上述发现表述成文字命题。这样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已初步达到了。接着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抛出问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将上述命题用符号语言改写成已知和求证,学生不难证明命题的正确性,从而也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回顾这堂课的发现,得出结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种方法: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话锋一转,教师给出例题:例1 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判断:四边形AEFD、四边形EFCB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围绕教学重点,按教学目标,师生合作,再作示范。接着教师将上题进行深化,提出以下问题:例2 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E、F分别为AB、CD的中点,判断四边形EDFB是否为平行四边形?(个别学生回答)例3 已知点E、H、F、G分别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ED与AH、GC分别交于点A,D,BF与AH,GC分别交于点B,C,找出并证明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例4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E、F分别为AD、BC的中点,且AG=CH,求证:四边形GFHE是平行四边形(全班学生在纸上做,个别学生回答)这几题是从简单的,基本的入手,层层深化。让学生能逐步掌握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的应用,并且将所学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1加以灵活运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向学生提问已学过用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哪些?,并且让学生回答后,作出总结加以强调。在师生共探索和归纳知识的乐趣中,一节公开课也就结束了。
二、吹尽黄沙始现金前面近乎单调的回述,显然没法呈现课堂教学的精彩。尽管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吹尽黄沙始现金。一位入职才两年多的青年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教材,经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以可贵的真实,留给了大家回味和思索。1.分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教材内容是两个判定定理的证明。经过证明之后,即可作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依据。从学习任务上看,属上位学习,它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证明,得出来的新的判定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依照建构主义学习观,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相互作用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发展和变革,使之能在原有知识框架中容纳新的知识。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几何又以其图形语言展现无穷的魅力,平行性更是奇妙无比。平行的本质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直线。符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的平行四边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具有平行特征的图形。与古希腊对几何的研究是严格的公理化体系和逻辑证明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几何的研究侧重于算法究,善用面积计算,是我们的祖先研究几何的最基本工具。如果教师能在这一层次把握教材,那么就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单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的误区,采用面积法或平行概念给出别致的证明,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研究大纲(或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处理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不如此,就不能明确哪些内容可以成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的基础,哪些内容是需要新输入的知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化还是顺应不如此,就难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留有自主的时间和空间。2.优化能体现现代理念的教学设计任重道远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摈弃;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形似启发式,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按教师事先设计的讲授程序的接受式学习,因而也贬之甚多。课例的施教教师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思路。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程序:复习奠基──创境激疑──设问导探──问题解决──延伸迁移──巩固小结。各程序之间过渡衔接自然,是尝试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双主导学模式较为成功的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师传生受的过程,而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表现在把学生带入建立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上的问题情境后,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交流,主动地建构完善的认知结构。纵观这堂课,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以及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的启发设问,都注意把问题定位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因而问题具有导向性、递进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例中得到尽致的体现。这堂课的认知目标之一是平面几何中文字命题的证明。施教者富有创意地把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学生参与命题发现过程的平台上,猜测和预见是每一个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心理特点,施教者先猜后证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责任感,唤起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去感知、去探索、去建构知识,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成功实践。3.相信学生,才能体现教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从平行四边形判定(一)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着意体现指导建构知识的理念和与学生共享寻求答案的实践,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同样深刻的是,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的观念。这些提问是由教师精心设计,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而且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教师的提醒,以致有时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固然,小步走,多提问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知识,有利于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目标──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在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令人遗憾的是,这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尤其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后,缺少相应的提问与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会淡化。课堂上,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教师碍于教学计划,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也是缺乏对学生的相信。由此,学生将产生思维惰性。
三、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在证明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完成在同一平面内将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并使一组对应边互相重合,所得的图形是否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怎样拼才能得到平行四边形?发挥学生想象,可让学生自己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凑,从而猜想是否所有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拼在一起,就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呢?它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的应用。建议用几何画板,得到以下一组变化的图形:(1)(2)(3)(4)(5)(6)这样的设计必定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1)(2)(3)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并且如何加以证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改进后的教学法设计,体现了动态的数学观,不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存在的事实或结果的教学,而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着力揭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也就有了平台和载体。
四、注意开发公开课的双重功能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为了展现公开课的教研功能,施教者应当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让听课教师感悟教学设计的意图,这成了公开课隐性的教学目标。当然显性教学目标依然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教学目标相对于教研目标是独立的,教研目标的实现直接与教学目标达到与否相关,因为无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总能够从中提升出成功的经验或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这里提升或总结的过程就教学研究功能实现的过程。要获得公开课的教研功能,听课教师除了从授课教师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外,还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如果辅之与学生交流,那么就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全方位的体察,同时获得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维度,对公开课作出相对公正的评价。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双重功能,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动参与,不论是以讲课者身份,还是以听课者身份参与公开教学活动,体现主动参与的核心是教后的自觉反思和平等交流。以下几点是反思与交流的主要问题:(1)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教学设计以什么数学观作为指导?(3)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还是被动接受?(4)教学设计中蕴涵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5)教学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定位是否恰当?目标达成度各是如何?(6)多媒体教学手段和运用是否恰当?效果如何?(7)教学设计能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8)如果由本人施教,将会是怎样进行教学设计?等等。对公开课的反思和交流,就是对教学个案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以丰富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为理论和实践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细节,让教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为载体展开理性思考。与面面俱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相比,我们追求的是,提倡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这一基础上的再设计──再实践。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校本培训。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四、教 学准备与学具:
教学准备:PPT、活动长方形框架。
学具:七巧板。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呀?
生:长方形。
师:你还记得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吗?
生: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掌握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陈老师一会儿想给你们变个魔术,想看吗?
想象一下,老师要拉动长方形框架一组对角,会发生什么呢?
(教师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虽然你桌面上没有老师手里这个活动的长方形,可是数学无处不在,大家可以自己用手比一个长方形啊!请你仔细观察长方形被拉动前和被拉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呢?先自己试一试然后前后桌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应该会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度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师: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新图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对边相等,都有四个角。不同的是,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是钝角,一组对角是锐角。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就要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生:平行四边形。(也可在第一环节出)
(4)师:谁能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
2.猜一猜:
师: 如果接下来出示的图形都是可活动的,猜一猜哪些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并说一说原因。
注意听清游戏的规则:图形出示后,先用眼睛去看,然后用大脑去思考,最后听老师指令,当老师说“举”时用手势告诉我答案。(教会孩子用手势比√和×)
(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的对边不相等,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4个角,圆形没有,所以圆形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所以三角形和五边形不能拉成。)
3.找一找: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过平行四边形?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谁愿意告诉老师?
其实啊,平行四边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吗?其实啊它们是应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这些平行四边形你平时都注意到了吗?希望你们今后都能用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我们的生活!
4.拼一拼:(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我们再来玩个拼图游戏吧!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平行四边形,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两人一组哦!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5.火眼金睛:
师:下面5块瓷砖中,哪块不同于其他四块?
6.画一画:(备用)
打开教材第69页,看最下面的点子图,你能接着画出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逐步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为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奠定基础。)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了它的特点。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平行四边形。只要平时注意观察积累,你就会发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