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

时间:2019-05-12 18: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了解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介绍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李白是怎样描写庐山瀑布的?(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拓展:你还了解李白的哪些诗句,能给大家背背吗?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遥看 瀑布 挂 前川。飞流 直下 三千 尺,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诗体的一种,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这首诗都是七绝。绝句是诗体的名称,并不是诗歌的题目。诗人兴之所至,来不及细想题目,就以“绝句”为题了。)

2.简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有“诗圣”之美称。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与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诗人闲坐草堂,借窗观景,赏景作诗时的心情是喜悦舒畅的,对和平安宁的生活充满向往之情,所以,其笔下之景是明快的、优美的。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远景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原创教案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次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29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通过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乞巧》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嫦娥》说的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因偷吃仙丹而在月宫孤苦几千年的故事。

二、设计理念

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中学段学习古诗,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借助注释和古诗背景理解古诗内容,能够在课堂中融入到古诗之中,读出诗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三、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能够区分“宵”与“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懂得读故事的方法。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意蕴。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在冬日的火炉旁,在夏日的星空下,爷爷奶奶有没有给我们讲过神话故事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几个神话故事,如果说不出来,老师适时引导)师:说得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师讲故事)。这个美丽的故事被诗人林杰写在了诗中,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的 29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乞巧》。板书:乞巧。乞,乞求的意思。师:一起写“乞”,不要与“气”混淆。(学生书空、练写,老师指导。)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师: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读这首诗,参照注音把诗读正确。(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检查朗读效果。)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正确,在诗的第一句中有两个字,音同字不同,能找到吗?

(学生找出“宵“与”霄)

师:它们一个是宝盖头,一个是雨字头。板书“宵”和“霄”。同学们能大胆地猜一猜这两个字的意思吗?老师讲解两个字的区别,(学生发言,老师引导,宵是夜晚的意思,霄是天空的意思。)

(三)二读古诗,有眼有板

师:我们再来读古诗,读古诗,要有节奏,按照老师标记的来读。(学生读古诗,指名读)师:老师来读一遍。(指名读古诗)

师:让我们带着故事,走进诗的字里行间,体味诗的意境。师:在七夕节晴朗的夜空下,小河边的人们……山坡上的人们……小村庄里的人们……(引导学生读古诗前两句)

师:就在天空中织女一家沉浸在幸福中的同时,凡间的姑娘们也在为他们祝福,向织女乞取智巧。(学生读后两句)。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

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是一家的姑娘吗?(不是)是多少?(家家)师:家家户户,每家每户的姑娘都在乞求什么?(学生回答姑娘们在乞求什么?)

师:姑娘们在乞求有一双灵巧的手,我们想一下,小伙子们会乞求什么?老人们会乞求什么?同学们,你们会乞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我们的愿望都是多么美好。下面我们来个比赛,看谁能最快的把缺少的古诗补充上。

(课件出示古诗的一部分,学生填空。)

(五)学习第二首古诗

师:这首故事讲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第二首诗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嫦娥》这首古诗,想刚才刚才我们读第一首诗的方法来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指名读,小组读。)

师:看,小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课件出示)

师:嫦娥是多么后悔呀,这时,你想对嫦娥说些什么?

(六)总结古诗,布置作业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的,古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还有很多有关神话故事的古诗等着我们去学习,同学们课下可以多搜集一些来读。今天的作业是,把古诗中的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29古诗两首

乞巧 宵:夜晚 霄:天空

古诗原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 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年级下册

29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乐陵市三间堂小学 崔本荟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7.指导背诵。

三、作业。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生. 紫烟,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壮美山河 ..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2.学习三、四两句.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课文。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远景 ...

第四篇:新版苏教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意思。

4、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热爱春天的美好心情。

5、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6、结合课件和挂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1、会写6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景物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人们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而春天的早晨则是一天当中最富贵的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春晓》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丽景色吧!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3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与本诗有关的生字。

觉:上下结构,第一笔、第二笔是左点,第三笔是右点。书写时注意上窄下宽。知:左右结构,第三笔的横写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点,不要写得太长。

3、指名诵读古诗。

4、简介作者。

5、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学习古诗、理解内容

1、解题:从图上看作者描绘的是什么时间的景色?

2、春天的早晨是什么样的?(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小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仔细读,小组讨论:你能读懂哪些词的意思,哪些没读懂?大家一起商量。(2)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觉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3)早晨醒来,作者听见了什么?看见了谁?结合挂图齐读“处处闻啼鸟”。想一想: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4)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第二小句话的意思:“早晨醒来,听到外面到处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过渡语:春天的景色这么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后两句)

4、学习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出示挂图,观察:地上有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

(2)试着说说“夜来风雨声”这句话的意思: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过度语:经过了风吹雨打,花儿怎样呢?结合图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3)“花落知多少”: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4)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5、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一夜酣睡,不觉天已大亮,在一片恬静明媚的春光之中,只听得鸟啼声声,一片啁啾。依稀记得昨夜风声飒飒,雨声潇潇,诗人情不自禁地问:到底花落多少呢?

6、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春眠/不学/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课时(学习《草》)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师:同学们,小草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在诗人白居易眼里草是什么样的吧。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指导读准生字。

平舌音:草、岁。

翘舌音:烧、春、吹。

前鼻音:原、尽、春。

后鼻音:上、荣、风、生。(2)朗读诗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小组合作朗读。

3、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哪些字词你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在理解“离离”词时,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在理解“岁”词时,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不同的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枯”?什么时候“荣”?(4)在理解“尽”词时,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这4行诗句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四、朗读

1、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呢?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课堂总结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小草虽然很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第五篇:4、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信息资料

1、字词卡片、图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一、导入新课

1、昨夜又下了一场秋雨,天气更凉了,秋意也更浓了,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在这有着浓浓秋意的日子里,让我们也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2、(出示古诗:《赠刘景文》)

齐读课题:正音——刘、赠(读准平舌音、后鼻音)

赠就是?(送)送给别人的都是宝贝,所以是?(贝字旁)赠送什么?(赠送这首诗)

谁写诗送给谁?(苏轼写诗送给刘景文)我们以前还学过这样的古诗吗?(《赠汪伦》)

3、那苏轼为什么要把一首描写秋景的古诗送给刘景文,诗中又描写了秋天怎样的景色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生自由读古诗

2、指名分句读古诗——随机正音

擎(后鼻音)残(平舌音)橙(翘舌音 后鼻音)

3、识记字形,感知字义

擎:手字底——做动作,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擎雨盖就是?(撑开的雨伞)犹:比一比:优——犹 犹有:还有 君:扩词(正人君子、君主、太上老君、夫君)

这些都是有地位的男性,君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的是谁?(刘景文)须:画一画:三个撇就是男人的胡须 橙、橘:都是木字旁,都是指果树。

4、去拼音读古诗

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诗中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呢? 课件点红:(荷叶、菊花、橙子、橘子)

2、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1)深秋时节,荷叶已经怎么样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诗人走进荷花池中。(课件出示初夏——盛夏——深秋荷叶图片)(2)在初夏时节,荷叶、荷花是怎么样的呢?(荷叶小小、嫩嫩、尖尖的,荷花含苞待放。)——“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荷叶又是怎样的?(大大的,圆圆的,绿绿的。)

就像是?(绿色的大圆盘,一把撑开的绿色雨伞。)(课件出示:擎雨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现在到了深秋,荷花荷叶又是怎样?

(荷花已经凋谢,荷叶已经枯萎了,只剩下枯枝败叶。)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荷尽(凋谢)已无擎雨盖。)

(5)深秋时节,荷花早已凋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开的荷叶,只剩下了枯枝败叶。

指导朗读:读出凋谢的无奈,语调平直舒缓,声音稍低,表现深秋的萧瑟凄清。“已无”要适度强调、加重。指名读——师指导——女生读

3、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1)荷花荷叶已经枯萎衰败了,那深秋时节的菊花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菊花图)

深秋的早晨,气温已经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地上结了?(厚厚的一层霜)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菊花怎么样?

(菊花已经凋谢了,但是它的枝条还在风中挺立着。)(2)菊花已经凋谢残败了——菊残

但它的枝条不畏严寒,依然挺立在风霜中,似乎在与风霜作斗争,这就是——傲霜枝。

听听,它似乎挺直了腰,对着风霜说些什么?

(生想象说话,引导学生感受菊花的勇敢、坚强,遇到苦难不屈服。)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声音稍高,强调“犹有”。重读“傲霜”,表现出菊花高傲不屈的精神。指名读——师指导——男生读

4、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寒冷的深秋,荷叶枯败了,菊花凋零了,只剩下它的残枝却带着孤风傲骨,挺立于霜雪中,多么萧条多么衰败的季节啊!可苏轼却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萧条、衰败的秋天怎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呢?

(虽然花儿凋谢,枝叶枯萎,但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水果都成熟了。)成熟了,丰收了的仅仅是橙子和橘子吗?走进果园,走进田野,还有什么也获得了大丰收?

(梨白了,柿子红了,稻子弯下了腰„„)

原来,秋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衰败,更有橙黄橘绿的美景,丰收的喜悦。指导朗读:读出橙黄橘绿的美丽,丰收的喜悦,语调高亢,充满希望。指名读——师指导——全班齐读

四、联系写作背景,深入理解

1、春华秋实,这看似衰败的景像中孕育着勃勃生机。可是,这样一首描写秋景的诗,诗人为什么要赠送给刘景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资料。

(课件出示: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2、苏轼写傲然挺立在风霜中的枝条,写秋天丰收的景象送给刘景文,是想鼓励他?

(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珍惜这大好时光,坚持不懈,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3、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刘景文会怀着一种怎样的情会来呤诵这首古诗,请你们试试。(生试背古诗)

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自己好吗?——生齐背古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山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齐背《赠刘景文》)

2、就像苏轼说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美丽的又何止是橙黄橘绿啊!到了深秋时节,满山遍野的枫叶,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课件播放:香山的枫叶)

这么美丽的景色,如果是画家看到了就会?(画下来。)如果是诗人看到了?(就会写成一首诗)

3、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就被那深秋的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课件出示:《山行》)

4、“行”是什么意思?(行走)“山行”呢?(在山上行走)

那么诗人杜牧在深秋时节的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 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古诗中读一读,找一找,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指名分行读古诗——正音

径(后鼻音)枫(后鼻音)斜(xié)古时候读(xiá)

2、识记字形,感知字义 径:比一比:经——径

双人旁的字往往和行走和道路有关,径指的就是?(小路)

那直径就是?(笔直的小路)山径就是?(山上的小路)

石径就是?(石头铺成的小路)于:比一比:于——干

扩词:(大于、小于、等于。)——于就是拿两件事物做比较。斜:余+斗 反义词:直

3、去拼音读古诗

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

(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深秋时节,诗人杜牧在山上行走都看到哪些景物呢? 请大家再去读古诗,配合课文插图去诗中圈一圈。(课件点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理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1)秋天的山,为什么被称为寒山呢?

(因为深秋时节,天气比较寒冷,山上有阵阵寒风吹来,被称为寒山。)在这样的山上行走,你一路上看到的花草树木都?(花都凋谢了,草都枯萎了,树叶也落光了,光秃秃的。)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让人有一种什么感觉?(一种荒凉的感觉)所以秋天的山也叫做寒山。

(2)就在这座带着阵阵寒意的山上,有一条?(师指图片)(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

这条小路怎么样?(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这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

(3)这弯弯曲曲的山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顺着山路往上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师指着图片)(看到了白云缭绕在山顶上。)

就好像是?(人间仙境一样。)这就是“白云生处” 仔细看看,在云雾缭绕之中,隐隐约约还能看到?(隐隐约约看到好几户人家。)

这也许就是?(杜牧要拜访的朋友的家。)(4)指导朗读:读出秋景的宁静、悠远。指名读——指导——女生读——齐读

3、理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

(看到了美丽的枫树林。)

(2)傍晚,在夕阳照射下的枫林,到底没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夕阳下的枫叶图)这一片片的枫叶,红得像?

(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难怪作者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经过风霜吹打的枫叶,真的是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3)这红得像火一样的枫树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加绚丽,更加红艳。吸引了匆匆赶路的诗人杜牧,让他也忍不住停下脚步来细细欣赏。指导朗读:读出枫叶经过风霜后的红艳与坚韧。指名读——指导——男生读——齐读

4、全班齐读古诗

四、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图自由说——指名交流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补充诵读有关杜牧写的秋天的古诗:(课件出示)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4教案 苏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3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 育才二小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2、古诗两首课型:新授 课时数:2 上课时间:主备人 执教:学案教案一、自读导航: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29、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授课人 :左兴东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古诗《乞巧》,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

    4古诗两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语教材第十二册第十五课《古诗两首》中杜甫所写的一首诗。此诗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尽情抒发了失地被收......

    (4古诗 两首)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组集体备课(4古诗 两 首) 4古诗 两 首 一、教材简析 《赠刘景文》一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4 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

    4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