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

时间:2019-05-12 18:5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

第一篇:《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

第1课 孝为根本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做一个孝顺的人。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经常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 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2.解读课题: 神奇汉字—孝。(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生自由答)

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组起来就是个“孝”字。你看,多么形象!

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鲜”、“谏”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师:第一则是孔子的弟子有子对“孝”的看法。你觉得哪一句最重要?(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你能用另外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吗?(孝为根本/百善孝为先)

第二则是孔子表达了子女面对父母有错进行劝说时,如何体现孝的看法。是什么呢?你觉得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吗?(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弟子规》)

第三则是面对父母日渐衰老,孝顺的孩子心里的两种情绪。是什么呢?(喜和惧)为什么会又喜又惧?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动画《百里负米》,思考:(1)子路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2)从故事里,我们还明白了什么道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六、学有所获

说一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则论语。或者学完课文,从中学到了什么?(生字词,成语,句子,道理等等)

七、课后作业。

收集并阅读古代24孝故事,以备课上小组讨论;记录生活中一些“孝”的行为。

第2课 无违为孝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为行,敬为心。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理解“孝”的含义。明白孝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尊敬。——孝为行,敬为心。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看图谈话(出示“二十四孝”部分图片)

师:古代有一些有名的子女孝顺父母的故事。你知道哪些?他们是如何孝顺父母的? 生自由答。

师: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孝顺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2、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御”、“馔”等字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

(3)老师指导。

师:首先有两个人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分别是什么?(无违/ 唯其疾之忧)

接下来,有两个学生,都来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都没有回答,而是用了两个反问句。这些都是我们平时认为是“孝”的行为,为什么孔子都用反问句回答呢?

(4)师小结:其实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不管我们平时对父母做些什么,那怕是一些被所有人都认为是“孝”的行为,但如果在内心里不能真正的尊敬我们的父母,那就不能算是“孝”。人们常说:孝敬孝敬。孝敬就是孝是行,敬是心。(板书:孝敬—孝是行,敬是心)只有从内心里真正的尊敬父母,才能在行为上做到孝顺父母。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动画《古代的丧礼》,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丧礼上的礼仪?(2)从故事里,我们还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五、“爱的天平”填写游戏 :

1、课堂小节: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是“孝”,真正的“孝”不光是行为上要做到,更重要的是要内心里尊敬自己的父母。作为学生,能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少让家长操心,爱护自己,注意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孝”。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相信我们的父母都会是快乐的!

2、“爱的天平”:

师:老师给大家留道家庭作业,叫爱的天平,请看大屏幕。(多媒体—爱的天平)①要求:以昨天(星期天)为例,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例举出来,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从点点滴滴例举中体会父母的爱。

②倡仪:爱的天平如果太倾斜,你做的事情太少,孝心太轻,请加重爱的砝码。

第3课

克己复礼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3.知道“巧言令色”“克己复礼”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三. 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该怎样“孝”了。孔子除了告诉我们如何“孝”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体现着孔子对人的理解与尊重。“仁”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克己复礼》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师评价)

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课文理解

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3、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巧言令色?

4、孔子认为什么是仁?(克己复礼)

5、“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

6、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你能找到孔子的原话吗?请说一说孔子这一句话的意思。

7、孔子还认为具有四种品德的人接近仁,是哪四种品德?(刚、毅、木、讷)

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1、听老师讲故事:《杜甫劝吴郎》。杜甫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些地方?

2、你认为你身边的谁是仁爱的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4课 仁以为己任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知道“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理解“仁”的思想的重要性。培养“仁爱”的精神。学会尊重人,关心人,体贴人,呵护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第三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的思想。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课文理解

1、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2、“礼乐”为六艺之首,但孔子却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了什么?(“仁”是最重要的。)

3、智者和仁者有什么不同?

4、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任重道远?能造个句子吗? 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配乐)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听老师讲故事:《子产惠人》。子产的仁爱之心体现在哪些地方?

第5课 推己及人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理解“推己及人”的思想,学会为他人着想,体谅理解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背诵第4课,说说第4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2)解读课题:“推己及人”。

你还知道哪些与之意思相近的词?

2、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纲”、“弋”“厩”的意思(正字)。神奇汉字“焚”。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①孔子认为实现仁义的方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② 孔子“弋不射宿,钓而不纲”以及马棚失火不问马,说明了什么?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晏子谏景公》,思考: 1)景公错在哪里?

2)如果你是晏子,你会用文中的哪句话劝谏景公?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五、思考联系。

说一说:平常,我们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时,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顾及别人的感受。你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是的话,给大家讲一讲具体的事例。

第6课 不违仁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3.知道“当仁不让”“求生害人”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够准确运用。

4、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三.教学难点:

对《论语》中的“仁”学思想的内容有进一步了解,并在现实生活中本着仁爱之心,关心、爱护他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第五课,说说学到了什么?

(二)新授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请读一读你最喜欢的一段。(师评价)

3、师带读,读出一字一句的韵律美。

课文理解

1、读了课文,让我们再一起来理解课文。

2、请学生自由读译文,告诉老师,读了译文,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3、对照译文说一说:什么是当仁不让?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当仁不让?

4、孔子认为志士仁人会做什么事?不会做什么事?为什么?

5、历史上有哪些杀生成仁的英雄人物?举例说明。(岳飞,文天祥等。)

再读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

2、小组比赛读。

3、请个别同学表演读,要求读出音律美、节奏美。五.拓展

听老师讲故事:《求生害仁》。说说从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第7课 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对课文中关于“忠”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6课,说说第6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解读课题:

师: 什么是“忠”?(忠心、忠诚等)

孔子是怎么看待“忠”的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省”、“诲”的意思(正字)。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曾子的“一日三省”的名言。“三”是虚指,指多次。表明了曾子的自我反省精神。其中提到为人办事要尽心尽力,即为忠。

第二则是孔子对季康子为政治国的建议:要想百姓尽忠,首先要尊重他们,自身也要做好表率,并多多提拔重用人才。

第三则是孔子对“忠”的另一种看法:毫无顾忌的进行劝告即为忠。如历史上著名的忠臣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君主。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六)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精忠报国》,思考:(1)岳飞是如何表现“忠”的精神?

(2)历史上还有哪些具有“忠”的精神之人?举例说一说。(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哪些小事上做到“忠”?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8课 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信”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诚信、守信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背诵第7课,说说第7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解读课题:

师: 什么是“信”?(信用、诚信、信任等)

孔子是怎么看待“信”的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輗”、“ 軏”“谤”的意思(正字)。

3.简介“古代的车马”。(车马的分类,车辆的构造等)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孔子借车马比喻,表明了“信”对人的重要性。(可以请学生模仿用其他比喻说明信的重要)

第二则借古人说明正因为诚信很重要,所以不可轻易许诺。(提示生思考:承诺之前应该如何做?)

第三则是有子对“信”的看法:任何信用和对诺言的遵守要有一个前提—承诺要符合义。(提示生思考:哪些诺言可以不用遵守?)

第四则子夏以君臣相处为例表明信任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缺乏信任,忠言会变成诽谤。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七)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尾生抱柱》,思考:(1)尾生的诚信是否值得效仿?

(2)如果你是尾生的朋友,你会用文中的那句话劝告他?(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讲一讲生活中自己或别人的诚信小故事。

四、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守信,诚信的成语或俗语。

第9课 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宽”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宽厚,宽容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8课,说说第8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解读课题:

什么是“宽”?(宽容,宽广)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成语“成人之美”的意思。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孔子指出身居高位之人若不懂得宽容则是一件让人不耻的事情,说明为人宽厚的重要。(提示学生思考:不宽厚的人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第二则通过伯夷叔齐的故事说明对人宽容,自己的怨恨也会变少。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第三则通过君子和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愿意成全别人的好事恰好是心胸宽广的表现,小人则自私狭隘。(提示学生思考: 怎么做是成人之美?)

第四则表明对待别人应该更加宽容,对待自己则应严格。体现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精神。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八)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观看视频《负荆请罪》,思考:(1)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生活中,如何做到“宽”?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0课 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对课文中关于“恕”的思想论述有初步认识,培养推己及人的情怀,遇事多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9课,说说第9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解读课题:

分析“恕”的字形:上如下心,“如心”即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而做到对待一切人和事要予以宽容和体谅。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贯”、“唯”“加”“行”的意思(正字)。

(1)神奇汉字“贯”。

(2)古人对“是,是的”不同表达。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3.老师指导:

第一则曾子将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概括为“忠恕二字。“忠”就是尽心尽力为别人办事,“恕”就是将心比心体谅他人。

第二则孔子评价子贡的话,说明孔子认为根本上在于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靠比较之后才想到别人。

第三则可以看出孔子更重视“恕”。因为只有以宽容的心体谅别人,自然得到他人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再去帮助他人,“忠”的实现才有人心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九)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自读故事《的卢马》,思考:(1)大将军庾亮是一个怎样的人?(2)从他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思考联系。

说一说:有个同学经常嘲笑你,让你很反感。这一次他考试不及格,很怕你嘲笑,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后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1课 安贫乐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积累基本的文言词。3.对君子“安贫乐道”的价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计较物质生活的优劣。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积累基本的文言词,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对课文中关于“安贫乐道”的价值追求有所感悟,最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计较物质生活的优劣。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0课,说说第10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第11课的学习: 神奇汉字“饮”。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老师指导:

第一则记载了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善于经商,是孔门弟子的首富。孔子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淡于贫富差别,注重道德修养。

第二则记载了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品行的赞扬。说明人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三则是夫子自道,与第二则意思相近。在孔子看来,粗茶淡饭,敝衣陋居,都不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快乐。君子自有他的乐处。第四则说明君子不在乎外在条件是否简陋,都能泰然处之。更深一层,孔子认为,君子担当道义,所到之处,皆能受到感化。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1.自读故事《原宪安贫》,思考:(1)原宪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说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2课 坚贞刚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并背诵。准确理解课文关于“坚贞刚毅”的思想主题,培养“坚贞刚毅”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1课,说说第11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

看“花中四君子”图,说一说它们分别象征了人的哪种品格?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老师指导:

第一则表现了曾子弘大刚毅的气概。儒家优“内圣外王”之说。曾子的话,体现了君子坚贞刚毅的一面。

第二则体现了儒家所崇尚的君子应具备刚毅精神。三军虽众,但如果人心不一,统帅也会被杀害;匹夫虽小,但坚守其志,就能成为至强之人。

第三则是孔子从大自然中悟出的道理,即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高低。君子只要有气节,志向坚定,任谁也无法改变。

第四则通过千里马的例子说明一个人获得别人称赞,不仅仅是有才学,更重要在于德行。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

1.自读故事《苏武牧羊》,思考:

为什么称赞苏武是一个有气节的君子? 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说本课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第13课 君子风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课文各则的含义,了解儒家有关“君子风范”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2课,说说第12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第13课的学习:

看看在这一课里面,孔子和他的学生有哪些君子的风范?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3.老师指导:

第一则意义非常丰富。人不应该成为某种器具。作为君子,真正的价值体现在他致力于道,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

第二则是说君子应少说多做。

第三则是讲真正的君子应该文质参半。

(三)日积月累,读故事。

1.自读故事《君子固穷》。

2.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并给家长做老师,讲讲课文和故事的含义。

第14课 君子与小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准确理解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辨析,立志成为新时代具有君子风范的人。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新课学习。

(一)熟读课文。

1.听老师中速范读课文一遍。可自由轻声跟读。2.学生自由读,尽量把句子读通顺。3.学生齐读,正音。4.分小组读。

5.提出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小组合作,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展示读:已经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流利地读。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请大家对着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理解课文内容。2.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1.理解之后,让我们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全班齐背诵。

(四)理解故事。

1.自读故事《君子与小人》。

2.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可算是君子,什么样的人是小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第15课 四海之内皆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试着复述故事。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中有关 “交友”方式、目的等思想,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1、2、3。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诵第14课,说说第14课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导入第15课的学习: 诗歌赏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新课。

(一)熟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出示划分好节奏的文章,让学生对着练习。

7.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理解课文。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老师指导:

第一则讲了君子的交友之道。孔子主张交友要立志向上,不结交与自己志趣不相投之人。第二则说明人只要自己行事恭敬,待人有礼,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天下人都会敬爱你,何愁没有与你相亲善的朋友兄弟呢!

第三则说明与朋友相交要讲一个“信”字。对朋友的错误,开诚布公予以劝导,但也要把握分寸,适可而止。

第四则是曾子的名言,主张以文章学问为结交朋友的手段,以互相帮助提高为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

(三)日积月累,理解故事。

1.自读故事《管宁割席》,思考:为什么管宁与华歆断交?

2.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3.尝试背诵。全班起立,大声齐背。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把本文内容背给家长听。和家长交流关于正确交友的问题。

第16课 乐多贤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故事,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3.学会正确的交友。会辨别有益的朋友和损友。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词句意思并背诵。学会正确的交友。会辨别有益的朋友和损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赏读《别董大》。(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体会拥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1.老师范读课文。

2.生自由读课文。(大声读、小声读,个人读或同桌齐读)3.指名学生读。评价(正音)。4.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5.男生女生交叉读,共同评议。

6.齐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准确而流利。鼓励性评价。

(二)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1.认真看看课下注释和课后译文,看自己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读,并尝试谈自己的理解。

(三)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1.加深理解文意。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正义)。

2.学生回照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老师指导:

第一则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讲述了朋友之间深刻而美好的友谊。

第二则孔子讲述了三种有益的朋友以及三种损友。(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前三种是有益的朋友,后三种是损友?进而补充还有哪些表现是益友和损友。)

第三则是孔子分析了朋友间交往的三件有益的事情和三件有害的事情。(提示学生思考其好处和害处有哪些?)

(四)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1.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2.填空式背诵。鼓励评价。

3.尝试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五)引经据典以史为鉴——看典故。

1.观看故事《高山流水》。思考: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体现在哪里? 2.试着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三、学习小结。

说一说:学完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把本课背给家人听,跟家长谈谈自己的理解。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第二篇:第五册教案[范文]

三年级学前教育

一、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1、老师逐条讲解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

2、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对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差的提出批评,希望他们能改正错误。

二、学习附中管理条例

1、老师逐条对附中管理条例边念边讲解。

2、希望同学们能按照附中管理条例的要求去做。

3、学习校训,让学生做到领会其中的意思。

三、对暑假作业进行讲评

1、对按时完成作业、字写得好的、作业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2、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不认真的学生提出批评。

四、对学生提出新学期的要求,号召学生在纪律、卫生、礼仪、两操上严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争当四星班级。

1、学习上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懂就问。(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3)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书写要认真。

2、纪律上

按时到校,有病请假,不骂人,不打架,同学之间要友好互相帮助,不能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

3、卫生上

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服装要干净整洁,要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开展弯弯腰行动。

4、礼仪

讲究礼貌,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之间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5、两操

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集体意识,为班级争光。在课间操、眼操活动中,服从口令,做操到位。

6、爱护公物

要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允许在桌椅板凳上乱涂乱画,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

2008年9月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整个单元围绕专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2 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大量更新课文,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课文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册教材在选文方面,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从本册开始,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三、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3、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

教学板书: 我们的民族小学

我们的民族小学: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

教学后记:

2、金色的草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重难点:目标1、2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手掌 有趣 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草地就 ;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当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钓”,右边是“勺”,不是“勾”。“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教学板书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带给哥俩的欢乐---有趣的蒲公英

草地会变色---可爱的草地

六、后记 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德育目标)重难点:目标1、2、3、4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集体交流。教学板书:

爬天都峰

天都峰峰顶高---在云彩上面----我们爬上了天都峰---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后记:

4* 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德育目标:体会劳动不仅是光荣的也是快乐的。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初读细读,感知理解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各组选派代表分节朗读课文。

3.师生出示图片,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4.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5.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6.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根据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组间开展比赛。第二句总写槐树的部分每组一起读;第3句写男孩的,男同学读;第4句写女孩的,女同学读;第5句写满载而归的,每组一起读。

各组练习后比赛。赛后师生共同评价。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教学板书: 槐乡的孩子

槐花 苞米粒大小 淡淡的清香----槐乡孩子心中的宝贝

快乐的生活

后记: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2.习作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写好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分享。3.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4.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5.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6.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2.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好多同学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在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3、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 学生共同讨论,教师提示,以下活动可参考: a.游戏娱乐活动,如: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扔沙包„„

b.课余辅导训练,如: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球球训练„„

c.个人爱好,如:小收集——收集邮票门券;小饲养——饲养观赏鱼鸟;小种植——种植花木盆景、庭院瓜果;小演奏家——天天练习钢琴、小提琴„„

d.家务劳动家庭帮手,如: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外出打猪草,放牛放羊赶鸭、采集草药、收割庄稼„„

3.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会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

讨论明确在这篇文章里只须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本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作范例。4.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5.学生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6.各自修改,可放声朗读,想想词语用和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7.誊写作文。教师交代格式和字迹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下几方面评议:

a.是否扣住课余生活的某一活动、经历或某一方面写; b.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把内容写清;

c.用词造句是否妥贴顺畅,能否反映出课余生活的情趣;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小组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修改誊写张贴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 11 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4.齐读巩固。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提示书写注意点,如“穴”字。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教学后记: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德育目标)

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教学板书:

5、灰雀

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

三只灰雀 一只胸脯是深红色的----不见了----飞回来了

男孩是一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后记:

6、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重难点:目标1、2、3、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

3.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第一课时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鞠(jū)躬(gōng)”、“胶(jiā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îng)声母是n。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教学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提出给高尔基照相

}对少先队员的关怀和爱护

高尔基认真配合 后记:

7、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教学板书:

思考 成果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激发了李四光的兴趣{不耻下问}终于明白原因--学习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 后记:

8、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教学板书:

8、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 早盼望去伯伯家

想起约好了小珍---履行诺言---做人要诚实可信

后记: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事情发生的地点、事情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

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后记:

9、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德育目标)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板书: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秋风 落叶----郁闷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灯火 回忆----亲切之感 思念家乡 后记:

10、风筝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放风筝的片断,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

第一课时

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情感朗读课文第一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指名学生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是挺高兴的,放风筝的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生疑:我们的心情为什么会起这样大的变化?)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a、读一读:激励学生多人次地读这一段。

b、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c、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着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d、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内容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或代替。e、结一结:(师)原来做风筝的快乐就在于它充满着憧憬和希望。

f、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全段。2.学习第3自然段。

a、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b、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c、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d、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e、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f、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b、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c、练习书写生字、抄写词语。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课外延伸

上网搜集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制作资料袋,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2.学习第5.6.7.8自然段

a、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b、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c、生读:在读中让学生逐渐表现出孩子们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心情来。d、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来的? 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教学板书:

10、风筝

(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垂头丧气)童年的快乐: 做风筝 放风筝(幸福鸟)找风筝 后记: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德育目标)重难点: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 23 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2)师生互动演一演。(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

六、教学板书:

11、秋天的雨

是一把钥匙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色 秋天的雨 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是一曲丰收的、欢乐的歌

后记:

12、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重难点:目标1、2、3 24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教学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子里------后记: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装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通过“读读背背”和填空,引导学生装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准备

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教学设计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

(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

(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

[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伤担?/P>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 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后记:

13、花钟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

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当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b.书写生字。

②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课后延伸

①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②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新词。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①学生听写词语。②同桌互改。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①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②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③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学习最后一段

①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②引发兴趣:我们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如果让你把这些资料展示给他人看,你想采用怎样的方式?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③学生自由组合,动手设计创作。展示作品

①由创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②同学欣赏、评点。交流体会

回顾学习过程,说说自己产生了哪些新的经验或体会。教学板书:

13、花钟

凌晨四点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 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 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 午时花开花 下午三点 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七点左右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展开花瓣

晚上八点 夜来香开花 九点左右 昙花含笑一现

后记:

14、蜜蜂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德育 28 目标)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重难点:目标1、2、3、4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4、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课堂练习

1、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教学板书:

14、蜜蜂

我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严谨的科学态度

做实验证实---推出结论 和求实的作风 后记:

15、玩出了名堂

学习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 30 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练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教学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 用放大镜看细微的东西、读字很小的书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

后记:

16、找骆驼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重难点:目标1、2 课前准备

师生分头搜集一些测试观察能力的图片,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教师引述:老师这里有一些挺有趣的图片,它能测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强不强。同学们想不想一比高低?

2、出示图片或显示课件内容,开展观察竞赛活动。

3、教师导学: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也会有许多发现的。《找骆驼》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想不想学一学? 朗读课文,理出线索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全文。

2、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课文内容。a.老师出示问题。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是怎么做的? ◆老人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b.教师提出要求:看谁课文读得认真,看谁问题答案找得准确、完整。

c.学生按问题提示和要求,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让几位同学把寻找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d.然后在交流中,把答案逐渐补齐。根据线索,比较异同

1、启发学生思考。看了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以后的表现,你觉得他和老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先在小组里和同学交换一下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交流要点:

a.这位商人走失了骆驼后,可能因为心急,到处乱找,结果没找着。

b.这位老人在走路时能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路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和方向、路边的蜜和米,以及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的牙齿印等。这位老人还能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认真思考,于是就知道了骆驼的许多特点。

3、组织学生评价商人和老人。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角色朗读,表现人物

1、小组内分配好角色,讨论一下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然后开展角色朗读,并互相评议。

2、展示角色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教学板书:

16、找骆驼

丢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 缺了一颗牙齿

后记: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肩、臂、瞠”等7个字。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课前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形声字并制成字卡,准备一两个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2、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挂图。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a.改变座位排列方式和教室环境,营造一个举行观察发布会的氛围。b.教师宣布观察发布会的有关规则。以小组与小组对抗赛的方式进行。

一比选手发布的观察发现过程有没有说清楚。二比选手发布时的语言、仪态是否自然大方。三比选手回答其他组的提问是否从容应对。

2、在组内先发布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组内其他学生针对发布的情况提出疑惑要求解答。

3、推选代表,向全班发布观察中的发现。

4、评选最佳发布员,并交流从这些同学的观察与发布上学到了什么。

5、比照自己的观察和发布,想想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一下。可以再说给同桌听听,也可以再组织一下语言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回顾交流。

a.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举行了观察发现发布会,能不能把你平时观察中最感兴趣的或观察中的发现写下来介绍给大家。

b.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想写的是什么。②学生当堂习作。

第二课时

交流日记

①教师引述: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里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②学生可自由组合读给朋友听听。③由好朋友推荐写得好的读给大家听。评议日记

①教师引导:听了几位同学的日记,你们觉得哪些同学写得特别有趣? ②组织学生评说。

③指名写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写日记时的想法和过程。再写日记

①当堂写一则观察日记或修改以前写的观察日记。

②写完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自己有没有把观察的过程和观察中的发现说清楚。请同学提提意见,再修改一下。

后记:

17、孔子拜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德育目标)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数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教学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很有学问但很谦虚 千里求师---学无止境 后记:

18、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画片。

2、生字词卡片。

3、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2、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 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4、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1、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想象感悟

1、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2、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3、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4、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1、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2、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3、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4、颁发“故事大王”证书。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2、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3、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教学板书:

17、盘古开天地 变成

气息-----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声音-----隆隆的雷声

双眼-----太阳和月亮

四肢-----大地上的四极 赞美了盘古勇于奉献的精神

肌肤-----辽阔的大地

血液-----流不息的江河

汗毛-----花草树木

汗水----滋润万物的雨露 后记:

19、赵州桥

学习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德育目标)

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搜集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资料及有关桥梁的资料。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昔日的洨河风光。

2、谈话导入。

洨河两岸景色优美,可阻碍了两岸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官府决定在这里建一座桥梁。造一座怎样的桥呢?官座决定向社会公开招标,石匠李春设计了方案被采用了。想知道李春的设计方案吗?读读课文就清楚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初读感知

1、学生自讯课文,画出生字词,结合注意多读几遍。

2、采用自读、同座互读的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教师检查。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再让学生选读自己读得最好的语句和段落。自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怎样的?

2、汇报交流。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a.画一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

b.以李春的口吻介绍赵州桥的建筑特色。

c.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3、引导小结。

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4、播放课件:赵州桥今日风貌。识字学词

1、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2、给生字组词。认读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3、指导写字。

a.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左右结构:部、横、跨、栏、设 上下结构:参、坚、案、贵 独体字:爪 b.学生写字。

c.学生写完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展示、评议。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搜集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赵州桥的特点。朗读体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扩展交流

展示课前搜集的桥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桥的特点。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可完成课件选做题。

教学板书:

19、赵州桥

雄伟:桥长五十多米、九米多宽 表现了劳 动人民的 坚固:一个拱形大桥洞、两个拱形小桥洞、智慧和才干,四个小桥洞

美观:精美的图案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后记: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德育目标)重难点:

1、2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教学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壮观:长城28厘米、高24.8厘米 生活百态:店铺、作坊、酒楼----后记:

语文园地五

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后记: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德育目标)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 楚 孤 帆 亦 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b.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a.学生个人读悟。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yàn 空蒙kōngméng 淡妆浓抹dànzhuāngnïngmǒ 相宜xiāng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教学板书: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钦湖上初晴后雨

山:灵秀 晴方好 雨亦奇

水:矫健 “ 望”的神韵 欲把西湖比西子 帆:潇洒 浓妆淡抹总相宜 后记: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德育目标)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重难点:1、2、3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a.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b.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a.检查生字新词。b.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

a.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 b.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两方面的?

2、自主感悟。

a.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b.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指点。

3、合作探究。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说说瞃,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教师指板书)风景优美的地方。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a.你为什么喜欢这两段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海底 珊瑚各种各样 海参到处都是 大龙虾样子威武 鱼多得数不清)

b.教师小结: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c.学生朗读体验。重点理解“蠕动”“威武”;重点体会“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课堂总结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知道了——(学生齐读);走进了海底,欣赏了——西沙群岛的海滩上怎样呢?海岛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游览。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2、抄写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第二课时

激趣导入

1、上了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和海底,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自由介绍。

3、大家也可以考考小导游,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例如: a.西沙群岛的海面为什么五光十色?

b.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继续研究

1、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滩、海岛又是怎样的呢?有哪些同学比较感兴趣?

1、探究体验。探究一:(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a.喜欢这些美丽的贝壳吗?想一想:贝壳有哪些颜色,形状到底怎样奇,怎样怪? b.这些贝壳真是美丽,真是奇特,让我们把它的“美”和“奇”读出来吧!

c.有谁能把海龟的“趣”读出来?

d.西沙群岛的海滩真是神奇有趣,让我们再回头深情地看一眼吧!学生自由地入情入境地朗读 探究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是非常宝贵的服料。a.读完后,西沙群岛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呢?学生从“鸟的天下”“各种”“遍地”“厚厚”等词语体会到“鸟多”。谁能把鸟的多“读”出来?

b.西沙群岛真是鸟的乐园。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鸟,你能把众鸟齐鸣的场面向大家描述一下吗?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个人练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老师相信祖国的西沙群岛必将在你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富饶。听写词语

1、自书复习,准备听写。

2、听写。听写后自己对照、订正。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教学板书: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风景优美

各种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 成群结队的鱼}物产丰富

海龟 拣不完的美丽贝壳 鸟的天下

后记: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德育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重难点:目标1、2、3、4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

2、让学生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引导质疑

1、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如,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2、你找算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初读课文

1、初步感知。

a.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b.在文中找出要求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交流。

a.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集体读。

b.重点指导难读的字。

难读的字,抽chōu 赏shǎng 浸jìn 缕lǔ 献xiàn 软ruǎn c.指名学生读课文,大家评价。再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读画,教师观察学情。写字写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让学生认读,再组词。

2、写生字一遍,再抄写词语一遍。

第二课时

检查字词

听写生字词。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感悟品味

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引导诵读品味。

a.根据学生朗读,多媒体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学生说喜欢的原因,教师板书:抽出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春天的画面。

◆体验“抽出”的过程。体会“抽出”用得真好。◆边读边想春天的画面,读出自己喜爱的感情。

b.欢的语句。多媒体出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教师引导: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封 ◆学生朗读体验,感悟“封”字用得真好。◆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夏天的画面。

◆学生再次感受夏日小兴安岭的美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c.朗读交流,多媒体出示: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学生读课文,想像秋天的画面。

◆多媒体演示“落叶在林间飞舞”的情景。◆学生再次朗读,加深感悟。

d.多媒体出示: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看着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学生交流喜欢的原因。教师反问:你能把自己的喜欢之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大家评价。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突出“积满”“又松又软”“舔着又肥又厚的脚掌。” ◆多媒体播放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色,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朗读,深入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刚才大家欣赏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此时此刻,作为一名游客,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齐读)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拓展活动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当一次小导游,把感受到的小兴安岭的美景讲给父母听。

3、选择家乡的一处景色,仔细观察,再写一写。教学板书:

23、富饶的小兴安岭

春天:树木抽条、雪水融化、小鹿散步、夏天:枝叶茂密、鲜花盛开

秋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冬天:雪花飞舞、白雪茫茫、动物出没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后记:

24、香港,璀璨的名珠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心。(德育目标)重难点:

1、2 课前准备

搜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2、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诵读体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师生共同释疑。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教学板书: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是一个著名的港口--万国市场

香港 { 是美食天堂 }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是一个旅游胜地

灯的海洋 后记: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2、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3、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课前准备

1、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2、小黑板,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4、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5、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6、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第二课时习作

1、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2、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3、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4、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5、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6、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2、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3、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4、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5、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2、指名读。集体齐读。

3、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6、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第四课时

读读记记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3、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4、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宽带网

1、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3、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后记:

25、矛和盾的集合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德育目标)重难点:目标1、3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第二课时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1、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2、齐读这段话。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字抄词

1、练习其他7个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实践活动

1、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教学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盾----自卫 } 合二为一-----谁就会是胜利者 后记: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德育目标)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

三、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四、结合课后第2题,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写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

(1)科利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科利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

(3)科利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科利亚的有什么不同?

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六、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

(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科利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1、课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

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6、将句子写下来。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时间变、年龄变、步子变

五步

四年后

木匣

十步

五步?

方法要变 后记:

27、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1、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德育目标)重难点:目标1、2、3 课前准备

1、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2、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2、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2、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3、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4、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5、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2、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3、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复习生字词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2、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生字。

第三篇:第五册教案

第一单元 文明的曙光

1、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

2、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和皇帝,了解有光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有关炎帝和皇帝及其他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欣赏书上的文字和插图。提问:各小孩站的位置和拿着什么?

2、讲解与讨论:我们中国与其他古国相比,有那些特点?

3、全班讨论:理解炎黄子孙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炎黄和皇帝是我国历史最早的两个领袖。被称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4、阅读与讨论。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文字,并适当地解释。

5、请学生阅读书上有关炎黄与皇帝的文字,以及小文的话,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6、同伴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7、自由讨论: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的结果。

教师总结:炎黄与皇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的长源远长流。

家庭作业: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3、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2、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知识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谈一谈收集神话的情况。

2、阅读与讨论。

学生朗读教科书的内容,师述: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召开主题班会。

3、请两名学生讲书上的故事。提问: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4、小组准备:互相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神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事。

教师总评。

3、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2、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3、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密切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导入

2、阅读与练习

指名学生读第八页的课文,教师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其于的文字。师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的时间方法。

3、教师与学生一起做练习。

4、探讨与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情,那么他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9页小女孩的话,并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

5、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举例子,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与自己历史的联系。

教师总结:

存在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事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庭作业: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伟大的发明

1、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的:

1、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了解纸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体验生活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2、请学生再一次欣赏图画。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

3、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0页的内容。

4、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每一个同学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画简单的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完成书上的练习。

5、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6、阅读与讨论:小组阅读课文11-13页的内容,讨论:在没有只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地方?

7、探讨与讨论:学生根据教科书第12页的造纸图,自己总结造纸的过程与步骤。、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蔡伦?

教师总结:如果没有纸,各种知识很难迅速和广泛传播,人类进步回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对于世界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家庭作业: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一下造纸的过程。

2、“文明之母”——印刷术

教学目标:

1、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解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教学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块长肥皂。

教学过程:

1、导入:造纸术发明400年以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书。教师板题

2、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14页的课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问题:(1)雕版印刷是什么回事?(2)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3)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

3、小组反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4、体验活动。

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

5、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印刷成果。

教师总结:在我国的历史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升却永远不会忘记。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5页的“我的体会”。

3、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杰出贡献。

2、进一步萌芽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怎么样的?请几个学生发言。

2、阅读与讨论:指南针的发源应从何说起?请学生欣赏与阅读教科书16页司南的图片和文字,并朗读其右则的课文。

3、小组探究。根据教科书16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少年。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指南针虽小,但它的历史功绩却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课题4 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1、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2、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教学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提起火药,水知道它的厉害,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书17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2、讲解与讨论: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现的。

3、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17页下方的图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这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与欣赏教科书18页的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

4、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5、教师总结

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18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主题的智者

课题

1、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德思想的格言。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芽景仰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孔子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是谁说的格言?是什么意思?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20页的课文及教科书21——22页的内容。用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1)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孔子有那些主要的成就?

3、补充孔子其他的名言讲解。

总结: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4、家庭作业:完成教科书22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

课题2: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教学目标:知道孙武是我国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听说过百战白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吗?你们知道他们的出处和含义吗?请几位学生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介绍孙武的生平。然后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请几位学生发言。

4、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再补充一些孙子兵法的格言。

5、全般、办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提们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6、教师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

7、布置家庭作业:收集下一个课题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

探索古代科学家的足迹

教学目标:知道教科书中提到的几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组要成就,简要了解他们的生平。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4页的文字,并讨论这个笑话说明什么?

2、小组准备:每一个小组准备介绍一个科学家的动人事迹。(张衡、祖冲之、一行、李时珍、郭守敬)

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4、教师总结:这些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人格,以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应对他们表达由衷的敬意。

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欣赏教科书28—29页的“我给我家写家史。

第二单元 可爱的祖国

1、俯瞰祖国大地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地球仪、两半球图。

教学过程:

1、情感导入: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并观察课本30页的地图,了解祖国的轮郭,阅读教科书31页的文字,知道我国的基本轮郭形状像一只听胸的胸鸡。

2、阅读教科书30页豆博士的话。

3、布置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确定开展“漫游中华”活动的寻秘方向,按小组为单位,教师把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4、“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探究方向:(1)我们祖国的位置、国土面积。(2)我们祖国的大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3)祖国的行政区划。(4)祖国的地势、地形特点。(6)全国人口及资源分布。

5、分组开展寻秘活动,如果需要,可以将这一活动延伸到课后。

2、绕着边境走一圈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的范围,进一步感受到祖国的辽阔,产生深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一幅较大的中国正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识图练习,我国的位置。

2、导入:我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二: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查找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4、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5、课堂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34页的练习。

6、家庭作业:查找有关邻国的位置、面积、气候、人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语言、宗教、食品、服装等资料。

3、认一认祖国政区

教学目标: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幅员辽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养育我们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陆上相望的国家。

3、导入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有很不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家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密活动的汇报三:祖国行政取划。

(1)学生介绍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指图介绍

(3)朗读教科书37页的《祖国行政区歌》,结合《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简表》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识图联系,看谁记得快,记得多。

(4)趣味练习:识图比赛。(5)课堂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填写教科书37 页的表格。

家庭作业:结合每天天气预报进行识图练习。

4、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2、导入: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政权机关和政府机构所在地的城市。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来了解我国的首都—北京。

3、学生开展“漫游中华”寻秘活动的汇报交流四:首都北京。

(1)阅读教科书的40页

(2)学生结合中国政区图或中国地形介绍要点:

4、阅读教科书41页博士的话。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科书的填空,并进行交流。

5、学生讨论:你们知道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吗?着与北京的建设、发展有什么关系?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吗?关于首都北京你还知道什么?

家庭作业:查找地图,从我们家乡去北京怎么走?

5级阶梯上的国土

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认识提高和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挂图练习:指出我国的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家乡的所在地。

2、阅读教科书44页的课文。

3、学生结合地形图介绍要点:

第四篇:第五册写字教案

第五册写字教案

铅笔字部分

一、关于书写速度

教学目标:

1.练习写字,不仅要把字写得正确、规范和美观,还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写好每个字的基础上,字写得越快越好。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提高书写速度。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1.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干、千、中、禾、米等

2.说说这些字在结构特征上有何相似之处。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干:横的长短、间距要适当。

千:撇较平,竖长伸。

中:“口”要扁,竖取中。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8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二、关于行款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通篇行款的安排,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安排行款格式。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念写字歌。

2.评讲上次作业。

二、出示一篇行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

1.引导观察,每小节开始时的位置要空两个字。

2.其它各行首尾对齐。

3.通遍字的大小要均匀,不要忽大忽小;字的间隔要适当,不要拥挤或松散。

4.每个标点要占一个字的位置。

5.如果某一标点正好赶在一行的末尾字后,可将此标点写在末尾字的右下角

6.书写名人名言,应把原作者的名字写在文后的右下角,但最后一字不能超过正文的边缘。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三、铅笔字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本课字的结构特征,练习书写。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穿”“盘”“伞”三个难写的字。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

1.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条、采、节、岁、要、春、羔、穿、盘、伞

2.分析这些字的结构特征。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穿:防止字形过长。

盘:上部不要过于窄长,下部对正上部。

伞:下部竖的起点比点撇要高。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8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四、铅笔字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本课字的结构特征,练习写好本18个字。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8个结构复杂的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尊”“葵”“燕”“篮”三个难写的字。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1.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古、朵、奇、香、雪、尊、克、壳、黄

2.这些字在结构特征上有何相似之处?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尊:上部宜短,下部横长。

葵:中部左右开张。

燕:部紧凑,左低右高。

篮:上中下紧凑、对正。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8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五、铅笔字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蛙”“船”“辆”三个难写的字。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复杂字的结构特征。

1.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明、池、把、枝、种、珠、你、很、钢、让

2.分析这些字的结构特征。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教师演示书写。

蛙:右部横的间隔均匀。

船:右部与左部同宽。

辆:右部比左部稍宽。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8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六、铅笔字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8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雄”“蝴”“谢”三个难写的字。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服、饱、妹、路、绿、鲜、欢、戏、战、雄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教师演示。

雄:右部单人须窄长。

蝴:中部高,右部低。

谢:三部宽窄基本一致。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8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七、铅笔字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练习写好本课12个字。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2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本课行款。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庄、房、迎、建、习、句、同、风、间、画

2.说说这些字在结构特征上有何相似之处。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教师作书写演示。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1.仔细观察行款的结构特点。

2.注意书写均匀美观。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0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八、铅笔字练习(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练习写好本课12个字。并完成好行款练习。

2.激发学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2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圆”“轰”“聂”三个难写的字。

教学准备:

方格小黑板、字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3.念写字歌。

4.评讲上次作业。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复杂字的结构特征。

1.出示卡片,引导观察

因、园、国、圆、围、回、众、森、品、晶

2.说这些字在结构特征上有何相似之处。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教师作书写演示。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圆:里面竖画要短。

轰:上部竖宜短。

聂:下部左撇右捺相称。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书写12个字。

2.学生完成行款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毛笔字部分

九、文房四宝

教学目标:

1.了解毛笔书法工具“文房四宝”,学习使用和保养知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书法的热爱及对毛笔书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

文房四宝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文房四宝,引导学生说出其名称。

三、教师介绍有关文房四宝的知识。

1.毛笔的种类:

按大小分:小楷笔、楷笔、大楷笔。

按笔毛软硬分:羊毫笔、狼毫笔、兼毫笔。

按笔锋长短分:长锋笔和短锋笔。

2.墨有墨块和墨汁两种。

3、砚的种类较多,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有石砚、陶砚等。我国的端砚被称为世界第一。

四、交流文房四宝的使用及保养知识,学会爱惜书法工具。

五、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十、写字姿势和毛笔执笔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毛笔执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正确写字姿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毛笔执笔方法。

教学准备:

毛笔、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人物的姿势及执笔方法。

三、教师示范五指执笔法,及正确的坐姿。

四、学生自主学习,模仿,并沾水练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1.拇指紧贴笔管,由内向外用力。

2.食指由外向内用力,与拇指相对捏住笔管。

3.中指紧贴食指,由外向内用力钩住笔管。

4.无名指指甲根部由里向外顶住笔管。

5.小指紧贴无名指,只为无名指助力,但不能接触笔管。

6.五指握笔后还要做到指实,掌虚,笔直。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十一、毛笔字描红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毛笔描红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描红本课6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用墨用笔。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空心汉字,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描红。

三、说说通过教师的示范描红应注意些什么。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1.笔顺正确,不能任意接着描。

2.用笔方法正确,不能随意写。

3.墨要饱满,但不可出离红线;

4.一笔描成,不要多笔反复。

五、指导学生描红

一一:墨要饱满不出红线。

人人:笔顺要正确不留空白。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十二、起笔、行笔和收笔

教学目标:

1.学习毛笔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

2.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描红本课的6个字,学习起笔、行笔和收笔。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正确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笔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特征。写任何一种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过程。

三、出示汉字,教师演示书写方法,观察起笔、行笔及收笔的方法。

四、交流,点拨难点。

五、学生练习描红

1.学生练习书写6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十三、用笔方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习书写藏锋和露锋的用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描红本课6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笔画撇、捺、点写出笔锋。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笔画特征。

出示笔画卡片,引导观察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1.藏锋:是将笔锋藏在笔画里面,用在笔画的起笔处或收笔处。

2.露锋:露锋是使笔锋外露,用在收笔处或起笔处。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描红“美、牺、虾、小、六、文”6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十四、用笔方法(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中锋的用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6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描红时运用中锋的用笔方法。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出示笔画卡片,引导观察中锋的用笔特点。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中锋:使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的称为中锋。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描红“大、个、开、谷、香、里”6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中锋的运笔方法。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十五、用笔方法(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提笔的用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11个结构复杂的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写好毛笔字中的提笔。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出示笔画卡片,引导观察提笔的用笔方法。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提笔:将笔锋逐渐上提,使笔画变细。

五、学生练习书写

1.学生练习描红本课6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运用提笔的方法。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十六、用笔方法(四)

教学目标:

1.学习顿笔的用笔方法。

3.激发学生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练习写好本课6个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顿笔的方法书写毛笔字。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出示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的结构特征。

出示笔画卡片,引导观察其用笔方法。

三、学生自主读贴,合作学习。

四、汇报交流,点拨难点。

顿笔:将笔画重按称为顿笔。

五、指导学生书写

1.学生练习描红“心、点、容、力、水、都”6个字。

2.教师巡视指导顿笔的用笔方法。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

第五篇:第五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尝试把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演唱出来。

教学重点:学会唱《老师最理解我》这首歌,并能选择合适的节奏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难点:能将写给老师的祝福语填写到歌曲中并唱出来。教学准备:各种乐器,电子琴,录音机 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入学教育

师生相互介绍认识

二、音乐课堂常规训练

起立音乐:12 34 | 56 71 | 1 11 | 1 -|| 师生问好:12 34 | 5 - | 15 5 | 31 1 | 54 32 |1 -|| 坐下音乐:17 65 | 43 21 | 1 11 | 1-||

三、节奏训练

碰铃和三角铁:× --- × - ×- 响板:× ×× × × ×× × ×× × 手铃:× × × × × × × -

沙锤:× ×× ×× × × ×× × ×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听赏歌曲《走过老师的窗前》

1、边听《走过老师的窗前》的音乐边拍手。

2、“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等等。

3、聆听歌曲并回答问题

(1)歌曲赞美了谁,再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喜爱的老师”

(2)欣赏乐曲第二遍,让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好在哪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说:“谢谢你老师。”(4)欣赏乐曲第二遍,跟着乐曲轻声哼唱。(5)在老师带领下跟着乐曲小声地唱。

4、听赏歌曲并参与表现

能用什么体态动作参与歌曲的表现

5、写祝福语献给老师,去向自己班的老师和别的班的老师祝贺

二、总结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1、聆听歌曲

2、练习伴奏

(1)出示三角铁、碰铃、响板、沙球、铃鼓等乐器的节奏伴奏谱,让学生任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节奏,先用拍手等动作代替打击乐器,尝试为歌曲伴奏。(2)分四个大组讨论交流。

(3)全班随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学唱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听录音轻声跟唱一次歌词。

(3)学生随琴声自由划拍视唱歌谱,找出难点。(4)解决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难点,重点指导唱谱。

4、随琴演唱歌曲

二、歌曲表演

用歌声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现歌曲。

三、尝试填词

四、小结

第二课 折纸船

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学会演唱《折纸船》,并能从中感受大陆与台湾同胞团结友爱的真挚感情。

2.知道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3.能感知童声、男声和女声三种人声音色的特点及表现力,并能分辨其音色。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唱《折纸船》这首歌曲,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1)找台湾

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台湾的位置,观察其形状,量一量与大陆的距离;找出一些台湾的著名山水、地名。(2)谈台湾

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台湾,说说其风土人情与富饶的物产。后老师综合。(3)听相关音乐 播放《鼓浪屿之波》,让学生体会几十年来大陆与台湾人民不绝的思念之情。

二、新歌教学

1、听赏全曲:

让学生先听歌曲,说出歌曲表达的内容或听赏后的感受。

2、随乐律动

让学生手拿纸船,随着旋律进行方向移动。使学生体验到船儿在起伏的海上进行的情景,又使他们熟悉歌曲的旋律。

3、随琴哼唱

4、演唱歌曲

采用小组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折纸船》

二、活动导入

创设一个“吹纸船”的游戏,纸船漂在水中央,我们要把它“吹”向台湾岛。不能太用力,否则会把纸船吹翻,只能均匀地、连贯地吹,以这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唱《风儿的歌》。

三、听赏歌曲

1、让学生分别听三首歌曲《小背篓》《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小螺号》

2、体会不同演唱者的声音特点

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人声的分类。

再听几首歌唱作品,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山野童趣 教学目标:

1、在学习《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演唱《采山》

二、编创与活动:

“孩子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过农村么?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大家都说的很好!农村的风光真的是又美又有趣,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一幅与农村有关的画,请大家欣赏。

二、出示图画,欣赏乐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全曲已欣赏三遍,学生对本曲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有一定的感受,这时,挤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作个非常短暂的讨论以加深对作品的感受。然后,教师作个概括性的欣赏小结。(时间如充许,让学生再听一遍乐曲)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第四课 音乐家聂耳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4. 通过欣赏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述的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体会乐曲的情绪。指导学生感受民族打击乐,简易乐器参与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对民族器乐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简介。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境,表现音乐场景,能运用打击乐器随乐演奏。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新课

(一)、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放录音:聂耳的耳朵)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二)、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4、出示歌曲名称。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A、5 3 5 3 2 | 1 3 2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三)、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卖报歌》进教室,引出聂耳的生平介绍。聂耳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他自幼喜爱民间音乐,从小就学会了许多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等,他一生创作了四十一件作品,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卖报歌》等。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的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就是其中一首。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简介作品。

整体初听: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初听全曲。(1)你觉得全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 A 优美抒情 B 欢快热烈 C 悲伤沉痛

(2)聆听这首乐曲之后,你认为乐曲的速度是:

中速 快速 慢速

(3)通过欣赏,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场景? A 锣鼓喧天,人们竞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活泼欢快的歌舞场面 C 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

2、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欣赏后,解决问题)

3、分段赏析

(1)第一乐段:要求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欣赏

a、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锣鼓敲打声音)

b、请思考,你认为,这段锣鼓齐奏,在你头脑中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它衬托在这段音乐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c、师归纳:乐曲一开始就传出时远时近的锣鼓声,然后欢快的音乐接踵而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锣鼓喧天,人们争先恐后,兴高采烈的赶来观看的情景。乐曲中出现的锣鼓声运用的是什么节奏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一乐段(欣赏后出示课件——节奏型)师用筷子示范,然后要求学生拿出筷子来敲节奏。d、要求学生随钢琴演唱第一乐段主旋律。

e、师弹奏第一乐段的音乐,要求学生加入节奏敲击,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来视唱乐曲。

师归纳:欢快的旋律,喜庆的锣鼓声把我们带进了江南龙舟赛的热烈现场,拥挤的人群,欢腾的场景,一幅紧张,热闹的景象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乐曲的(2)第二乐段。

a、请大家默看下列思考题,边动脑边认真欣赏音乐,要求用分组讨论,再选代表回答问题:

b、通过欣赏第二乐段,你感到乐曲的基本情绪是: A 热烈欢快 B 活泼跳跃 C 优美抒情

c、根据欣赏的感受以及个人的想象,你觉得第二乐段表现的基本情境是: A 祖国的大好河山 B 你追我赶的紧张场面

d、这一段音乐中运用了哪些打击乐器:

A 铃鼓 B 堂鼓 C 锣 D 碰铃 E 木鱼 F 舞板 e、学生评价:哪一组的答案正确?(3)第三乐段:

a、欣赏后思考:A 音乐的情境是什么?B 与第一乐段是否相似?

b、师归纳:A:随着赛场气氛越来越激烈,人民的情绪越来越高涨,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于是锣鼓声更强了,乐曲声更欢快了。B:为什么和第二乐段相似呢?因为乐曲的结构是;A+B+A` 三段体结构。c、师问:为什么这首乐曲聂耳要取名为《金蛇狂舞》?

4、复听全曲,参与表现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并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创作力。(全班学生集体随乐表演)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欣赏就到这儿,其实我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音乐表现性强,今天我们欣赏的《金蛇狂舞》就是典型的代表,今后我们还要欣赏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作品,下课!

第五课 在祖国的怀抱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并创编歌表演,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积极参加音符之家的教学活动,认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形状,能分辨它们的时值及差别。

3、能认识到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是表现音乐形象的重要因素。教学重点: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会歌曲,用热情、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音乐娃娃卡片、音符之家小房子卡片、打击乐器等。教 法:引导法、示范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活动《音符之家》

1)师:欢迎同学们乘着火车来到音符之家,音符之家欢迎你,今天老师先介绍音符之家的成员。

全音符 二分音符 四分音符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音符娃娃卡片:你们认识我吗?我是全音符(或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并将音符卡片贴在想应音符名称旁。

师:请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形状,并唱出其时值。

2、找一找

教师将许多音符卡片随意贴在黑板上,然后分别弹出5、3-、2---请同学们分别到黑板上识别并取下音符卡片,唱出那个音符。

3、唱一唱(出示音符之家)

1)师:小音符很调皮,有的在家里,有的跑出来了,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有哪些调皮的小音符跑出来了?

2)教师弹奏音符,同学们随琴跟唱,并请三名同学把它们送回家。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轻轻的拍手,一边由上到下或由下至上地唱一唱。小结:同学们来到音符之家,不仅认识了音符,与它们交上了朋友,还帮助调皮的小音符找到了家,你们真棒!

二、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

导入:师:音符娃娃回家了,它们都在家里听赏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也来和它们一起听一听好吗?

1、聆听歌曲(出示歌词)

2、播放歌曲《在祖国怀抱里》(展示四个带有旋律的音乐娃娃)师:同学们看,音乐娃娃笑得多么开心,唱得多么欢快,它们到底是怎样唱的呢?(按音乐的顺序展示出来)

2)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同学们视唱旋律。3)各组交流视唱学习情况。

4)全班试着随琴模唱整首旋律。

3、朗读歌词(展示带有节奏的歌词)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玩一玩朗读歌词的接龙游戏,老师读前句,同学们读下一句。

4、学唱歌词(展示歌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熟悉了,现在看看哪位同学都最先学会唱歌词。

1)学生随琴轻声唱歌词。

2)找出歌中难掌握的地方,再进行练唱。

师:同学们听老师唱一唱这两句歌词,大家仔细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5、(分女同学、男同学对唱及齐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三、创编歌表演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

师:对!我国是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之一,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生:苗族、壮族、阿佤族

1、创编歌词与表演动作。

2、交流与评价

3、设计伴奏形式

4、分组展示

5、综合评价

四、教师总结

我们生活在祖国怀抱里是那么的快乐,欢喜,在政府的翔下是多么高兴,甜蜜,让我们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起幸福成长!

(播放《娃哈哈》的歌曲,学生自由律动下离开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为祖国守大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唱解放军的歌。

师:随着解放军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我们来唱一唱老师要同学们找解放军的歌,如果碰到你会唱的,请跟他一块唱。

师:今天我们要听赏由手风琴演奏的表现解放军的乐曲《我为祖国守大桥》

二、初听全曲

1、聆听全曲

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题中的“我”是谁?(展示乐曲的音乐主题)

2、熟悉音乐主题 1)听音乐主题

老师演奏音乐主题并介绍手风琴。师:乐曲基本情绪是什么? 生(激昂自豪)2)唱音乐主题

老师用手风琴弹奏音乐主题。

学生先哼唱曲谱,再用“啦”模唱。

3、再听全曲

指导学生听赏全曲,分析主题出现几次?

师:听一听,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时请举手,老师用*标示。同时,学生再听全曲并回答问题。

师:将音乐主题进行变化演奏,叫变奏。

三、分段赏析

1、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1和声(单音、多音)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师:变奏1和主题的演奏有什么不同?你们看看老师的右手,是怎么演奏的。

2、指导学生感受主题与变奏2音区上的变化,并用律动表现。师:音乐这么浑厚低沉,你们听出解放军正在干什么? 我们来学一学。

3、感受主题与变奏3在速度上进行变化后所表现的音乐。(快、慢)

4、感受主题与变奏4在力度(强、弱)上的变化,并唱一唱用声音表现。师:音乐声渐渐减弱,解放军叔叔已经走远了。

四、听赏全曲,参与表现

1、静听全曲(用卡片摆出结构图)

2、参与表现全曲

师生一同唱一唱,动一动、说一说,进行参与表现。

五、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富裕,不够强大,还需要我们努力学好知识去建设它保卫它,让我们坐上时代的列车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吧。

第六课 新疆好

教学目标:

1、聆听本课题歌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2、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地创编和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听《新疆好》,体验感受新疆维吾尔民族歌曲中热烈欢快的特点。

4、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美。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新疆好》的欢快情绪并能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喜悦的心情。

2、了解维族人民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主要沙漠及山峰等。

3、通过听,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并理解作品表达的内容。教学难点:

1、感受民歌的特点:热烈欢快

2、学会维族舞蹈基本动作:移颈,进退步等,并用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图片,头饰,维族服装等。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讨论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本课歌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多角度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舞蹈。

2、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创造性地创编和表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请大家课外了解新疆,你们都收集了哪些内容?请各组小代表讲一讲你们所了解的新疆。生分三组发言。

师出示维族小花帽,并介绍有关知识。

师:新疆美丽富饶,今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旅游好吗?

二、导入新课 1.开火车游戏

2.新疆小朋友买买提用手鼓节奏与同学们互相问好。

三、了解新疆 1.唱新疆歌曲

2.师引导学生学跳新疆舞,掌握舞蹈特点。3.观看新疆风光。4.节奏训练。

5.了解新疆民族乐器

师带领学生随画面和声音,模仿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进行体验。(说明:通过让学生唱新疆歌曲、学跳新疆舞蹈、观看新疆风光、掌握手鼓节奏、师生合作演奏新疆乐曲、认识新疆民族乐器等,旨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新疆音乐舞蹈风格,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四、欣赏歌曲《新疆好》 1.导语:通过以上对新疆的了解,你们说新疆好不好?下面让我们欣赏歌曲《新疆好》。

2.初听歌曲: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师:歌中是怎样歌唱新疆好的? 生:答

师:听完歌曲后你是想散步还是想跳舞? 生:答

3.复听歌曲。随着乐曲学生用新疆舞动作表达歌曲欢快情绪。

4.再听歌曲。根据自主感受学生可用打击乐器或拍击手鼓节奏小声哼唱,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

五、合作创编与表现

1.同学们,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赞美美丽的新疆。2.分组进行讨论、创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采用多种艺术形式赞美新疆。

3.分组展示学生创编的节目。

4.师生评价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评出“集体合作奖”和“表演小明星”。老师奖励“表演小明星”在点歌台点歌。

5.在欢乐的歌曲声中,师生载歌载舞结束本课教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新疆好》,体验感受新疆维吾尔民族歌曲中热烈欢快的特点。

2、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的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双语)

新授导入——《新疆之旅》

2、初步感受新疆

3、认识新疆

二、欣赏维族歌曲《新疆好》

1、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了解了维族,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维族歌曲《新疆好》。

2、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轻轻地拍手,仔细听一听歌曲是怎样描写新疆好的?(学生随音乐拍手,边看歌片边回答教师的问题)

3、介绍作品: 师:《新疆好》是根据新疆民歌改编的一首歌曲,由马寒冰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年。这首歌曲歌颂和抒发了新疆各族勤劳的人民热爱,赞美自己家乡的真挚情感。

4、分段复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在听一听,想想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的心情怎样?(师生起立做动作感受)

5、介绍演唱家:“萨仁高娃”,感受维族音乐的特点。

师: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萨仁高娃”演唱的。那么同学们还听过哪些维族的歌曲呢?(学生举例)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首维族歌曲,(师生做动作)

师:谁来说说维族歌曲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你以前听过的歌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出维族歌曲的特点:“热烈欢快”)

6、分段再听歌曲:(录音机)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遍音乐,拿出打击乐器感受,想想歌曲是几拍子的?我们学过“四二”,“四三”,和“四四”拍,谁来回答?(出示图片,学生进行拍击感受)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是想散步还是想跳舞呢?(学生回答)

7、学习维族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三、艺术加工,编创实践。

师:同学们表演的这么好,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把自己打扮成维族小朋友,好不好?老师手里有三件宝贝,都是新疆小朋友最爱吃的,(出示图片)有哈蜜瓜,葡萄,羊肉串,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看哪组打扮的又快又好,我就把宝贝送给谁,开始吧!(学生们围成圆圈进行打扮,教师指导,放音乐,发宝贝)师:同学们真漂亮,已经成为新疆小朋友了,老师再教大家一句新疆的祝福话“萨拉木来坤”,它表示吉祥如意,请同学们说一遍“萨拉木来坤”,面向后面的老师,祝在座的老师——“萨拉木来坤”。(五)教师小结: 第七课 火红的队旗 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能认真聆听《红星歌》,并跟唱

3、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与同学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教学重点:

1、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能认真聆听《红星歌》,并跟唱

教学难点: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与同学合作,并从中体验到乐趣。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过程:

一、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教室

大家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对这首歌曲哪些了解? 老师对歌曲作介绍。

2、跟唱歌曲

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伴奏音乐,学生跟唱,老师走到学生中去听,找出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不足的地方。

3、熟悉歌词,让学生边读边观察,第一段与第二段歌词的相同之处和区别。

4、唱唱歌谱

(1)将歌谱分为四个部分,学生分四大组,各组选择一个部分讨论认读。(2)分组跟琴划唱一次歌谱,相互评价,教师及时纠正错误。(3)跟琴小声划拍,将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5、综合表现

(1)师生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师归纳。并配乐

(2)完整演唱歌曲,并由个别学生选择队鼓进行伴奏。

4、有感情地完整地歌唱队歌。

二、活动

1、同学是否记得自己什么时候第一次唱起队歌?

你还记得入队时的情形吗?还记得在队旗下所说的誓言吗?

2、由小组组成各个小分队,想一到两句自己想在队旗下说的誓言,然后由选一位同学当领誓人,带领组员进行宣誓。

3、请小组出来宣誓,老师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老师总结同学们的誓言,并提出成为优秀少先队员的要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听赏《红星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1、今天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优秀队员——潘冬子。老师讲述潘冬子的故事。欣赏片断。

2、听赏《红星歌》

3、再听《红星歌》,说说这首歌曲的节拍和情绪。

4、跟唱《红星歌》、表演

各小队队长模仿电影中的小演员跟唱《红星歌》,三、总结:

我们要向潘冬子学习,勇敢、坚强,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四、随音乐神气地踏步出教室。

第八课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小猫钓鱼》并积极参与表演,充分感受音乐美、剧情美,享受表演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装饰材料制作小猫头饰。

3.能凭借童话剧《小猫钓鱼》的音乐,富有创意地自编剧情,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的表演与创造。2.小猫头饰的制作。

教学准备:各种做小猫头饰的材料、《小猫钓鱼》的青乐 教 法:情境教学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能学会演唱《小猫钓鱼》并积极参与表演,充分感受音乐美、剧情美,享受表演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定向

1.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的情绪模仿自己喜爱的动物姿态,律动进

教室。

2.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导学 辨音起舞:

根据音高的4:同力度的不同表演不同的动作: 高音区:p——模仿空中飞的动物姿态。中音区:f——模仿地上走的动物姿态。低青区:mp——模仿水晕游的动物姿态。

(模仿多种动物的恣态,为表现创造部分提供素材。)

三、掌握小猫钓鱼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来了一次动物大集合,仿佛到了动物世界,真有趣。李老师这里

一个关于动物的动画片,大家来看看这里的动物世界又是什么风光。展示: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讲述整个故事情节。2.说一说

启发学生简单复述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深化对故事的认识一一做事要一心

一意。为后面的表演活动作铺垫。

(学生讲述时轻轻播放《小猫钓鱼》的音乐,让学生融人自然的音乐氛围之中)3.唱一唱

师:“、朋友讲得比动画片讲的还要好听,老师也想讲,不过我是用歌声来讲,想不想听„„

(1)范唱歌曲《小猫钓鱼》。(2)学唱歌曲

①用“喵”模唱,边随音乐晃动手指+感受音乐节拍。

②随琴声轻轻演唱歌词,指导学生休止符要停顿及怎样唱好下滑音。

③自由学唱。歌曲分为四个部分,鼓励学生演唱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然后 跟唱。

(在学唱中体会歌曲每部分的情绪对比。)④演唱接龙

老师与学生、男生与女生备一段接龙演唱歌曲;学生分成四小组接龙演唱歌曲;引

导学生演唱时很好地体会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一)风趣(二)着急、伤心

(三)自信(四)高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⑤表演唱

展示: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师:让我们当一回小歌星,为动画片《小猫钓鱼》伴唱。引导学生用清脆、甜美的声音

演唱歌曲,准确地表现歌曲每一部分的情绪。

四、总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和装饰材料制作小猫头饰。2.能凭借童话剧《小猫钓鱼》的音乐,富有创意地自编剧情,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手工制作小猫头饰)师:小猫为了表达对你们美妙的伴唱的谢意,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怎么样,去不去?好,先打扮打扮,用老师和你们自己准备的材料快速地扮成一只小猫咪。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讨论;引导学生用特别的方法将自己扮成最可爱的猫咪。二.演一演

师:猫儿跳、猫儿叫,逗得大家哈哈笑。大家来一个现场表演《小猫钓鱼》,怎么样? 展示:同时呈现四个场景画面。(1)分组讨论、排练

①选择自己要表演的部分。

②鼓励学生想一想,唱一唱,跳一跳,进行简单的动作与表演。③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角色,没计衔接语言,排练表演过程。(2)分组表现

①边演唱边表演。

②学生评价,老师肯定。

③完整地表演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三、表现

创作版《小猫钓鱼》

展示:放大的多只不同小猫同时伸出大拇指。师:小朋友的表演真棒,小猫咪都竖起了大拇指。小猫咪还说,如果你们是导演,你们

的故事里会出现一只什么样的小猫,小猫在钓鱼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呢?大胆想像,然后表演给我这个制作人看。怎么样,有信心吗?开始准备。(教师营造~个表现空间,让学生在这自由的空问里尽情发挥,使学生在情境活动

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更好地表现自我,享受表现美。)1.分组讨论

(1)根据原音乐设计好表演角色、故事情节、表演所需道具。

(2)发挥想像,认真排练。启发学生动作、表情要夸张,故事情节要有创意。2.分组表现

随着音乐完美地表演自己创编的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

四、总结

第九课 欢乐的山寨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乃哟乃》的旋律,会唱这首歌。

2、能学会简单的竖笛吹奏方法,并能自信地参与歌曲《乃哟乃》的表演中;

3、能认真聆听竖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并能用图画的形式表演乐曲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会吹奏“1” “5”两个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体验和理解,大胆地参与演唱、演奏; 教具准备:竖笛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简单的竖笛吹奏方法,并能自信地参与歌曲《乃哟乃》的表演中;

2、能认真聆听竖笛独奏《苗岭的早晨》,并能用图画的形式表演乐曲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苗家的舞《苗岭的早晨》

1、听一听、动一动

根据课件中的画面,师生一起做具有苗家特色的舞蹈动作。

2、说一说、做一做

师:你们知道刚才做的是哪一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吗? 生答 师:是湘西苗族的舞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我省湘西苗族山寨去看一看、走一走。师:苗族小朋友特别好客,他们说:你们要到山寨去,首先要听一听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声音,你们听。(播放一小段音乐)生听

师:他们说:这是苗族特有的乐器“口笛”,下面我们一起听《苗岭的早晨》

(二)试一试、吹一吹

师:请大家拿出“竖笛”也吹一吹,1、学习“1” “5”两个音

“1”音: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住竖笛1、2、3孔轻轻一吹,便是; “5”音:松开第一孔,其余个孔均按住轻轻一吹;

(三)练一练、吹一吹

0 | 5 0 | 5 0 | 1 0 | 1 0 | 5 0 |

0 | 1 0 | 5 0 | 1 0 | 5 0 | 1 0 ||

方法:唱 → 自学 → 抽检 → 老师吹 → 师生同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熟练掌握《乃哟乃》的旋律,会唱这首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唱一唱土家的歌《乃哟乃》

1、听一听、合一合 师:老师带来了土家的歌曲,想请你们用刚才学过的竖笛曲为歌曲伴奏,行不行;(播放音乐,老师指挥学生)

2、认一认、唱一唱

(1)出示1、3、5三个音;

(2)用学过的手势辅助唱准三个音;

3、试一试、唱一唱

(1)同组学生一起自学视唱旋律;(2)老师唱给学生听;(3)师生同唱;(4)巩固练习;

4、学唱歌词

三、综合表现

1、歌唱与竖笛吹奏

2、舞蹈与歌唱、吹奏;

3、画一画《苗岭的早晨》

四、本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请说给大家听一听!生说

师:最后,请大家吹着歌曲走出教室吧!(学生在《乃哟乃》歌曲中离开教室)

第十课 多年以前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哩哩哩》的过程中,能感受其欢快跳远的情绪,并能随乐哼唱;

2、能学会唱过去《多年以前》,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环保内涵,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3、能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多年以前》。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教学难点:在愉快、活泼中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哩哩哩》的过程中,能感受其欢快跳远的情绪,并能随乐哼唱;

2、能在“跳格子”的音乐游戏中认识并掌握好四分休止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动一动

学生在音乐中律动进入教室;

2、听一听

(播放歌曲《哩哩哩》)

师:欢迎小朋友到音乐森林做客,看,小鸟都唱着欢快的歌儿欢迎你们呢!听,是哪些小鸟来了呢? 生答:

3、学一学

请学生根唱一遍《哩哩哩》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

指导学生看课件“布谷鸟的叫声”

即:小鸟在条格子,当跳到哪一个格子时,就发出那个格子上的音来;

2、玩一玩

师:我们也玩一玩小鸟跳格子的游戏吧。

3、学一学

师:当我们跳到“0”休止附时,回忆一下小鸟是怎样的?大家想一想? 生:停下来了。

师:对!这是“四分休止附”。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学会唱过去《多年以前》,体会歌曲的基本情绪及其环保内涵,并能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歌曲

1、听一听

播放歌曲《多年以前》

师:小鸟玩累了,也该休息了。

2、模一模

请学生用“MU”、“LA”模唱

3、唱一唱(第一段歌词)

师:同学们,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轻声的唱一遍歌词吧。师:请大家互相唱给同坐的同学听一听。

4、试一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的歌词,下面请大家共同试着学习旋律。生:学生在琴声中挥拍轻唱旋律;

5、唱一唱(第二段歌词)

方法:采用学生自学完成第二段歌词;

过程:自学 → 个(集)体展示 → 互帮互学 → 整体唱一唱

6、演唱全歌一遍

7、情绪处理 力度:中强、速度:中速;

声音:轻柔、靠后一点;

三、本课小结

第十一课 小放牛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对十》,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

2、听赏时,能随音乐哼唱《小放牛》主题音乐,说出乐器的音色;

3、能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并能初步听辨和模唱简单音程;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对十》,并用自己自制的霸王鞭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即兴为《对十》创编歌词和舞蹈动作 教具准备:自制霸王鞭、音响设备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听赏时,能随音乐哼唱《小放牛》主题音乐,说出乐器的音色;

2、积极参与音乐游戏《谁家的门铃在响》,并能初步听辨和模唱简单音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以前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农村小朋友题材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好,下面我们比一比,看哪组唱的歌儿多。

2、生:(即兴演唱)

(二)听赏《小放牛》

1、聆听乐曲:

师:老师下面带你们到河北农村去看一看,请大家认真听。(播放音乐)

2、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双簧管。

师:对。双簧管是西洋吹管乐器。在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从音乐中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小朋友在河边放牛、吹笛、玩耍 „„ 师:你们说得真好。

3、一边听、一边做动作

师:请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动作吧。

(三)音乐游戏《谁家的门铃在响》

1、听一听

师:请大家听是谁家的门铃在响。(教师用鼠标电击课件)生:(听后唱出)

2、猜一猜

师: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电击音乐门铃,大家猜一猜、唱一唱。生:(一位学生上台操作课件)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学会《对十》,并用明亮的声音欢快地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对十》

1、导入:小朋友,你们看,河北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2、播放歌曲《对十》

3、模唱

4、旋律学唱

5、歌词学习

(1)学生按男女生分开读问、答句;(2)跟唱歌词(3)歌曲正误

三、综合表现

1、学习霸王鞭:

师:小朋友,请拿出自己动手做的霸王鞭看一看。(学生高高举起手中的霸王鞭)师:好。让我们来学打霸王鞭吧

2、歌词创编

师:小朋友,我们刚才唱的对十唱完了吗? 生:没有。歌曲只唱到了对三。

师:下面,请你们每个同学自己再创编一条问句的歌词,让大家对答。怎么样?好。生:(个体展示)

四、总结全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河北歌曲《对十》,并用霸王鞭参与表演了这首歌曲;另外我们还听赏了„„(学生答),音乐课真快乐。

第十二课 夜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自然、抒情的声音学会演唱《月园曲》,能自信、有表情地当众表演歌曲,并积极参加互评活动。

2、在听赏《摇篮曲》时,能感受到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月圆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和谐地唱出歌曲《月圆曲》中的二声部。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 法:直观教学法

学 法:观察法、表演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 1、2/4 5 3 | 1 3 | 1 — || u u u u u 要求:气息平稳。2、4/4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 mi mi mi mi ma ma ma ma ma 要求:吐字清晰。

三、导学铺垫 听赏《摇篮曲》

1、说一说

师:请你闭眼听一听,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2、动一动。

师:请你学着妈妈哄宝宝的摸样动一动。学生自由律动。

3、唱一唱。

师:妈妈是怎样哄宝宝睡觉的?你能学学吗?让我们用“U”来学学妈妈 好吗?

四、引导掌握。

1、创设情境。师:《摇篮曲》描述了妈妈在夜晚哄宝宝睡觉的情景,你还能回想出你知 道的与“夜”有关的诗或儿歌来告诉同学们吗?

2、歌词教学。

1)师:同学们刚刚说的师和儿歌真棒,老师也想来为大家朗诵一首儿歌 好吗?

(师深情并茂地朗诵歌词,伴奏音乐为《月圆夜》)“月儿圆,月儿亮,月儿照四方。星星伴着月儿游,大地换银装。2)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儿歌吧!

3、曲谱教学

1)师:这么美的夜,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内心赞美吧!2)教师范唱。

3)学生用U模唱曲谱。

4、歌曲教学。1)轻声唱词。2)演唱全曲。

5、创编表演

6、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闪烁的小星》

2、探索音的强弱

3、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教学过程:

一、表演《闪烁的小星》

1、老师请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晴朗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拍节拍。

3、师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读出强弱)。

4、学生随音乐练习歌曲的演唱。

5、提示:在晴朗的夜空,你演唱的声音应是怎样的?(有感情)

6、跟着老师唱唱名,并用小星星片卡表示出音的高低。

7、表演歌曲,老师提示几个动作,以学生的即兴创作为主。

二、感受音的强弱

1、请学生听两个强弱不同的鼓声,分辩并感受音的强弱。

2、请学生自己例举听到达的强弱不同的声音。

3、利用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强弱不同声音给大家听。

4、师生利用节奏感受声音的强弱 ①相同力度拍 ②相反力度拍

三、集体舞《星光恰恰恰》

1、初步听乐曲,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

2、随音乐在节奏处拍手,要求(准确、整齐)

3、老师讲授基本动作,进行练习。

4、学生随音乐自由的律动、舞蹈感受活泼轻快的情绪。

四、课堂小结:本课的学习情况

下载《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第五册教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第五册音乐教案

    2014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童 年 教学目标:1、《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

    第五册国学教案

    第9课 课宽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和诗歌的语感、韵味。 3.正确理解课文......

    第五册美术教案

    魔幻的颜色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

    第五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 2、能学会《老师最理解我》,表现歌曲的情绪,能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3、能尝......

    第五册作文教案

    第一单元作文 训练目标 1.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中的有趣或高兴的事,也可以写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2.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突......

    第五册科技活动教案

    第五册科技活动教案 一 听话的气球 教学课题: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的: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 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2、在......

    第五册美术教案

    美术教第五册 夏张中心小学 案 第1课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

    论语教案[最终定稿]

    《论语》十则 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