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数与代数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5、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6、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7、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
1、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
2、周长的认识
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 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
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
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 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
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三节 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
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举出生活中的简单物体让学生观察总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形状。
2、引入由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给学生示范书中提供的搭建活动,边操作边讲解。
3、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所搭建的立体图形。
4、总结:同一立体图形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形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1.示范书中提供的第二个搭建活动。
2.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对学生搭建活动予以指导和肯定,让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学会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4.指导学生多做几次搭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第一课:有多重(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知识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掌握克、千克、吨质量单位。感受克、千克、吨的实际质量,能结合具体情景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千克、克、吨的关系及其简单换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掌握千克、克、吨之间关系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并能正确进行单位间换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了解它们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克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轻重,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克的概念,体验它们分别有多重。
4、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能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5、活动中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重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能力,一是选择正确的重量单位,二是对重量的估计的准确性。
6、理解1千克=1000克,学会简单的换算
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7、同一的物体,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如:一个西瓜重2(kg),也可以说这个西瓜重2000(g)。
8、通过实际的称量,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天平、台秤、电子称。学会使用称量工具给物体称重。第二节 1吨有多重(认识吨)
知识点:
1、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质量的估计能力.4、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5、以大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参照物,让学生感受一吨有多重,从而建立吨的概念.吨用字母表示为“t”.6、能分辨出三个重量单位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它们为物体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7、掌握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000000克.第三课:搭配中的学问 知识点: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与策略。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情境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
4、学生运用摆学具、画搭配线路图、画表格等多种方式解决搭配问题。并从中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5、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6、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数学的愿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意识。
第四单元:乘法 第一课:购物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师引导学生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乘法。
4、在计算中明确算理,学会竖式的书写。用乘数从个位起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每一位,把得数写在对应的数位上。
第二课:去游乐场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乘火车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第四课:0×5=? 知识点: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借助“乘法的意义”“找规律”等方法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4、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因数末尾有0时,计算时0可以先不参加运算,计算结束后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后加几个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教学,如:402×3=1206,307×8=2456,同样是因数中间有0,为什么一个乘积中间有0,而另一个却没有。通过讨论402×3积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发生了进位,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结论: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
5、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写法。
6、通过小组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第五课:买矿泉水 知识点:
1、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多样的估算和计算方法。
4、结合买矿泉水的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
5、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汇报的多种计算方法都要予以肯定,但要着重引导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第五单元 周长 第一课时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 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六单元 除法 要点:
1、相同数位对齐,从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比除数小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零。
3、除到哪一位不够除就添0占位。
4、看清运算顺序,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要是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第一课时 分桃子 知识点:
1、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分为被除数十位上的数能整除除
数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前者可以让学生在创设的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下,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找到算法,在汇报时通过比较找到最好的办法。教师要指出列竖式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后,要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商“4”要写在个位上的算理,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部分学生可能会写成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错误的书写格式。
2、在教学被除数不能整除除数的这种情况时,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进一步理解48/3,先将40/3,每一份只能得到一个十,余下的一个十要和8合起来再除的算理。第2课时 淘气的猴子 知识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0/
7、0/8…各等于多少,最后给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2 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部分学生可能不会写商十位上的“0”,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
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商是几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4,得商“0”。验算。3 练一练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情境,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 的一位数的除法。”其中第4小题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只要能想出买5瓶满足6人,买10瓶能满足10人…买25瓶正好满足30人即可。第三课时 练习七 知识点:
练习七中第1、2、3、6小题,在计算时要养成“先计算,再估算”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夺红旗”“过小河”等方面的数学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第四课时 练习七
练习七中第4、5、7、8这四道小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可以: 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五课时 送温暖 知识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的一位数除法。
教师结合“送温暖”这个具体的情境,提出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说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商“9”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2 试一试
在试一试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两位。” 3 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计算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第4小题,要让学生理解,余下的6袋,应再加运一次,共运8次;而第5小题,剩下的5朵,不能扎成1束,所以不能加。第六课时 买新书 知识点: 连乘和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
教师利用“买新书”的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说说解决过程,进一步说清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练一练
第2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游了两个来回的意义”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6小题 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共同进行研究、讨论,再组织汇报交流。除教材中的两个方案外,学生还可能提出其他的方案,如调换短一点的文章等,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肯定,并给予鼓励。
其他计算题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注意解题的准确性。
第七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1——5题。
第2题要引导学生感知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第3题则是继续培养学生先估算再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第5小题,学生独立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第八课时 练习八 知识点:
本节课要完成练习中的6——11题。
第6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第7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8题“果篮一样大,价钱却不同”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给果篮配上合适的水果,再组织交流。配水果的方案各种各样,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第11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购买奖品的方案,并组织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各种不同的购物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要点:
年: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第一课时 知识点: 1 认识大月和小月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观察年历,并进行填空、计算、比较发现各月份的天数具有一定的规律,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2 认识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观察附页中的年历,填出各年份中2月份的天数找出其中的特点:只有28天和29天两种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与同伴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年份中出现28天、29天的规律性: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3 练一练
在练习中继续巩固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第3题则是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季度,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第2课时 看日历
知识点:
1、说一说 是让学生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今年的日历,让学生在独自观察的基础上从日历上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找一找 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教学时先让学生在日历中独立找一找,找到这些节日,然后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练一练 学习推算时间。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推算的结果与方法。第3课时 猜生日 知识点:
创设过生日的情境,让同学们间接的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然后再请其他学生猜一猜,并说一说是怎样猜到的。这样的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的能力。填一填
第2题是让学生加深了解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第4课时 一天的时间 知识点: 看一看 利用电视屏幕上的“节目预告”这一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并说说18:30、19:00、19:
33、19:
38、19: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知道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并深入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的方法。2 练一练 在练习题中出现的各种情境,都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方法,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解答。第五课时 时间与数学
(一)知识点:
1、教材创设了一家人具体休息的时间和情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可以是:
(1)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2)围绕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3)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4)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5)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练一练习题中的规律可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规律,完成问题。
第六课时 时间与数学
(二)知识点:
第1题先让学生看居民身份证,说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再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信息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第2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果要根据一个月、半年、一年的具体天数而定。
第3题解决“至少需要()分干完这些事”这个问题。教师要启发学生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在时间上统筹兼顾,提高工作效率。
第4题是一个研究性学习材料,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第八单元 可能性
知识点: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直观感知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②能结合具体情境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性描述;并进行初步的猜测和推理。
第二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1.1小熊购物(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知识点: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1.2买文具(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1.3过河(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搭建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观察图形 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 相对位置 2.1 看一看(1)
(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知识点:
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2.2 看一看(2)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 的。
第三单元 加与减 3.1捐书活动
(三位数连加运算)知识点: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3.2运白菜
(三位数连减运算)
1、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2、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1、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没有小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4里程表
(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根据里程表提出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2、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从多个角度画图去理解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变化,列式也随之变化。
3.5里程表(二)(解决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1、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当天里程表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的读数
2、解答算 式谜时,要通过观察推理找到从哪一 位先计算,然后一步一步推算出答案。第四单元 乘与除 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4.1小树有多少棵
(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整十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2、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表内乘法,先用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3、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
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在口算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先看清楚整百、整千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要注意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相乘时得到的0不能丢。4.2需要多少钱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先把前两位数看作几个十和几个一相加的和,再用一位数分别与它们相乘,最后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
2、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明确运算顺序,再计算。4.3丰收了(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先看一位数与什么数相乘能得到这个整十数(也就是被除数),结果就是那个数。(2)按表内除法计算: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将被除数末尾的0填写在商的末尾。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被除数不为0)。除数越大,商越小,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不变,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4.4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知识点:
1、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被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分别除以除数,再把所得的两个商相加。
2、(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大自然数,(两个连续自然数之和-1)÷2=较小自然数,(两数之和 +两数之差)÷2=较大数,(两 数之和-两数之差)÷2=较小数。第五单元 周长
什么是周长 周长 周长的计算 交通与数学
5.1 什么是周长 知识点:
1、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2.不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绳子测量法。3.规则物体或图形的测量方法:(1)绳测法,(2)直尺测量法。
5.2长方形的周长
(一)知识点:
1、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已知长和宽的长度。
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4)已知长方形的周长和宽,求长; “长=(周长-宽×2)÷2”或“长=周长÷2-宽”(5)已知长方形的周 长和长,求宽; “宽=(周长-长×2)÷2”或“宽=周长÷2-长” 长方形的周长
(二)知识点:
1、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1)可以把4条边长加起来;(2)用一条边长乘以4,即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2、靠墙围成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1)长边靠墙,(2)宽边靠墙。
3、围成的两种长方形,宽边靠墙比长边靠墙所需的围栏多。第六单元 乘法
6.1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知识点:
1、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积。
2、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乘的积就对齐哪一位。
6.2去游乐园(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一次进位))知识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列竖式计算时,先将一位数与多位数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要把进位的数写到正确的位置上,不要写在积中。6.3乘火车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连续进位))知识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1、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每一步都不要忘记加上进位数。
2、笔算乘法时,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向哪一位进1,就在那一位加1。6.4去奶奶家(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借助里程图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里程图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再进行计算。6.5 0×5=?(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乘法)知识点: 1、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2、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用这个乘数0前面的数乘另一个乘数;(2)再看这个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在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个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是0,要在那一位 上写0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4、结论:(1)因数的末尾有0,乘积中一定有0。(2)因数的中间有0,乘积中不一定有0。6.6 买矿泉水(连乘)知识点:
1、连乘的估算方法:尽可能将其中两个数的乘积估成整十,整百数,再与第三个数相乘。
2、连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3、三个数连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在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还可以把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乘。第七单元 年 月 日 年: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月: 大月:1、3、5、7、8、10、12月 时间 小月:4、6、9、11月
平月:平年28天 闰年29天
日: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钟表: 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7.1看日历(一)(认识年、月、日)知识点:
1、一年有12个月。2、1、3、5、7、8、10、12月每月有31天,是大月;4.6.9.11月每月有30天,是小月;2月有28天或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一个月只有28天时,这个月有四个星期一至星期日;一个月有29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一个是5天;一个月有30天时,这个月中星期一至星期日的某2个是5天;一个月有31天时,这个 看日历
(二)知识点: 1、2月29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只有4年才出现。
2、每四年中有一年的二 月份有29天,其他年份的二月份都只有28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1)公里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立年份是整百年的,是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
(2)判断一个整百年份是不是闰年,要看这个年份数是不是400的倍数,如果是整数倍就是闰年,否者就是平年.(3)2月份是28天的是平年,2月份是29天的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4)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365÷7=52(个)......1(天)366÷7=52(个)......2(天)
4、推算几周年的的时间问题,可以用终止年份直接减去起始年份,所得的差即为所求。7.2 一天的时间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 1、24时记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2圈,共计24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作24时计时法。
2、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表示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普通计时法去掉限制词后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减12后就是普通计时法,3、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进过的时间,可以根据钟表推算,也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
4、计算中午12时的经过时间,要么把时间都换算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要么先算中午12时以前有多长时间,再加上下午的一段时间。
5、普通计时法在表述时要加上限制词上午、下午或者晚上等,这样才能将时间准确的表达出来。7.3时间表
(根据作息时间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
1、时间表是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是将某一段时间中已经明确的工作任务清晰的记载和表明的表格,用来提醒使用人和相关人按照时间表的进程活动。
2、制作时间表,最主要的是做好时间的分配,合理分配时间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守时习惯。
3、判断谁跑得快,只要看谁用的时间短就可以了。
数学好玩 知识点: 一校园中的测量
1、同一段距离,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不同,在测量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选简便的方法比较合适。
2、地面上一定范围内的直线距离可以直接用直尺来测量。二搭配中的学问
解决搭配问题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也能得到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数路线问题实际上也属于搭配问题,在确定行走路线时,一定不要重复和遗漏。三时间与数学
日历中的数有很多规律,如横向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1;纵向上面的数比下面少7等。
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8.1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叫作小数点。
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3、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有几位数,它就是几位小数。
4、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数位上的数。
5、写小数时,要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 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6、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元、角、分的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几,就改写成几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几,就改写成几角;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是几,就改写成几分。若那一位上是0,那一位就省略不写。
7、把带有元、角、分的数改写成一元为单位的小数时,元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角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分与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相对应。8.2货比三家
(小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
1、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一位,小数点后的第一位上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如果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此类推。
2、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小数的大小和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相同,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8.3存零用钱(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识点: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加,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
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相减,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8.4寄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 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2、小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3、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与整数加法一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千万不要忘记满十进一,也不要忘记下一位进上来的一。8.5能通过吗(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数可以使数据更加精确。2、2、把带有米、分米、厘米的数改写成以“米”
为单位的小数时,米与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对应,分米与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相对应,以此类推。
3、如果米、分米、厘米中某一个单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时,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数位上写0。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 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③ 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 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6、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2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
加数 + 加数 = 和
和-另一个加数 = 加数
5、减法公式:
被减数-减数 = 差
差 + 减数 = 被减数
或 被减数 = 差 + 减数
被减数-差 = 减数
6、口算时:
例:
(1)35+48
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
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 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6是4的几倍? 36÷4=9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A,求这个数。
用除法计算: A÷倍数=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5倍数是35,求这个数?
35÷5=7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一个数×倍数= 结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或长、宽相等)时,周长最短。
2、四边形的特点: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正方形的特点: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7、在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两份。
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
三年级数学上册定义公式
1、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2、1分=(60)秒。
3、2时=(120)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5、1厘米=10毫米。
6、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8、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9、1分米=10厘米。
10、1米=10分米。
11、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13、1千米=1000米。
14、“千米”也叫“公里”。
15、我们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千米除外)。
16、3千米=(3000)米。想: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5000米=(5)千米。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
1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18、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19、1吨=1000千克。
20、这名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是1吨
21、蓝鲸的体重用吨作单位。
22、我们学习过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3、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24、验算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25、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十。
26、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验算,用差加上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27、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口算、笔算、估算)。
28、6里面有3个2,我们说6是2的3倍。
2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30、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
31、8的4倍就是4个8。
32、小组讨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3、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5、两个数和相等,这两个数越接近,积越大。
36、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倍。
37、每份数不变,求总数,用乘法。
38、总数不变,求份数,用除法。
39、四边形特点:有4个角,有4条直的边。
40、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
41、长方形特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42、正方形特点: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43、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44、测量不规则物体:(1)化曲为直(绳子);(2)滚动。
45、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46、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7、长与宽最接近,周长最小。长与宽差最大,周长最大。
48、长方形:长=周长÷2-宽。
49、长方形:宽=周长÷2-长。
50、正方形:边长=周长÷4。
5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
5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写作。
53、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54、像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55、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56、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57、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58、像 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59、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分母分之分子)。
60、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61、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母相同,分子越小,分数越小。
62、想:2个加1个是3个,就是。
63、想:5个减去2个,剩下3个,就是。
64、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5、求8的是多少:把8平均分成4份,取三份,8÷4×3。
66、求12的是多少:把12平均分成3份,取二份,12÷3×2。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厦大附小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最粗,秒针最细最长)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这是分针正好走一小格。
2、进率。(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2)解决时间问题一般思路和公式: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第二、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解决问题时,遇到单位不同,一定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后才能进行计算!)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五个手指头分别表示,除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其余相邻的单位之间进率为10.间隔一个进率为100,间隔2个进率为1000.熟记:大单位小单位;小单位进率进率大单位
例:6米=()厘米;想:1米=100厘米,进率是100,所以6100=600(厘米)
500毫米=()分米;想:分米与毫米之间隔一个厘米,进率为100;所以500100=5
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字母:g);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字母:kg);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字母:t)。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000千克= 1吨 1千克=1000克 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所以:3875 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①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②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4,比较大小的方法:
3………分子
① 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数线
② 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4………分母
5、分数加减法: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2523例:1-=-
5555 更多试题请到新课改教育网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例:把12个圆的有()个圆;
4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平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
3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4有9个圆。
第五篇: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模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姓名————————
1、一年 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7)个大月:包括(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一个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有(4)个小月:包括(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 28 天或 29 天。2、2 月有 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 2 月有 28 天,平年一年有 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月有 29 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 2 月有 29 天,闰年一年有 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3、2 月 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一年 有4 个季度,第一季度包括:1 月、2 月、3 月,平年共计90天,闰年共计91天;第二季度包括:4 月、5 月、6 月 共计:91 天; 第三季度包括:7 月、8 月、9 月 共计:92 天;第四季度包括:10 月、11 月、12 月 共计:92 天 ;
5、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 184 天。
6、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 181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 182 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将年份或者年份末两位数除以 4(4 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2)、遇到末尾有 2 个 0 的整百年份,要将年份除以 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9、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10、一天 有24 小时,时针走 2 圈。(时针走一圈 12 小时,分针走一圈 60 分即 1 小时),一 天(从凌晨 0 点起)
11、普通计时法 →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 中午 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例如:上午11时(11时),凌晨1时(1时)中午 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 12;例如::下午1时(13时),晚上11点(23时),晚上12时(24时或者0时)时计时法 → 转化成普通计时法: 小于 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如:1时(凌晨1时),上午11时(11时)
大于 12 时:数字要减去 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如:13时(下午1时),22时(晚上10时)
12、“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 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
13、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4、日历中的规律: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2)竖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3)九个数中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横着竖着正中间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4)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的9倍。
15、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如:2000÷4=500
16、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如:20÷4 = 5
17、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1)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2)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上。(3)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8、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连乘:① 乘数的位置可以随意交换 ② 只要有一个乘数是零,积就是零。19、0 乘任何数都得零,1 乘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0加任何数还得原来的数。20、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速度×时间=路程,速度=路程÷时间
收入-花费=节余,收入-节余=花费,节余+花费=收入
21、两个乘数的和不变,那么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数的乘积要大一些。
22、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23、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
24、求图形的周长就是求围成周长各小段的长度的和。
25、找周长要注意:① 沿着边线找 ② 从哪点出发要回到哪点
26、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长+宽 = 长×2+宽×2 = ﹙长+宽﹚×2
条件:必须知道一个长和一个宽或一个长加一个宽的和 长方形的长+宽=周长÷2(必须知道周长)长=周长÷2-宽(必须知道周长和宽)宽=周长÷2-长(必须知道周长和长)
27、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4
28、用铁丝折成正方形,铁丝的长度就是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
29、长方形中最大的正方形,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较短的一条).30、由四个小正方形拼成大正方形,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大正方形周长的2倍,或四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比大正方形多4条大正方形的边长。
31、正方形的周长扩大几倍,它的边长也扩大几倍。
32、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它们的边长一定也相等。
3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34、小数的组成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35、小数的读法:如5.98读作五点九八,也就是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就像读电话号码一样,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
36、小数点后面有一位数的我们叫做一位小数,如7.9 8.6 4.7 0.1等等;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我们叫做两位小数,如0.01 7.89 6.34
37、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如6.78元表示6元7角八分,也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分,如果出现表示7角,我们用小数表示是0.70元,生活中表示价格习惯上保留两位小数,当然表示成0.7也对。
38、以米为单位的小数:1米=10分米=100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十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1米,注意0.1中的1表示1分米,分母是1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一位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厘米,也就是一百分之一米,表示成小数是0.01米,0.01中的1是1厘米,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成小数是两位小数
这里注意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整数部分表示几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小数点后面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39、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他就大;如果整数部分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大的它就大;如果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又一样,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小数点后面第二位大的它就大。40、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1、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2、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3、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44、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45、在计算混合运算时,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法,最后算加减法。46、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0.1厘米 1厘米=0.1分米 1分米=0.1米
1元=10角 1角=10分 1分=0.1角 1角=0.1元 1分=0.01元 7.89元=7元8角9分 2.08米=2米0分米8厘米 元.角 分 米.分米 厘米 5个1角,就是5个0.1元,是0.5元 10个1角,就是10个0.1元,是1元 6个1分米,就是6个0.1米,是0.6米 10个1分米,就是10个0.1米,是1米 12个0.1元是1.2元,12个0.1米是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