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8:0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第一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

——禹州市火龙镇中心学校 王战稳

每上完一节课我都会,侧重从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来思考, 使自己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自主参与的学习主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理论性强,又比较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学习这节时,我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尽力营造使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环境,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经典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形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图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

四、在教学中我充分的挖掘课程资源,使历史课堂变得 1 鲜活起来。在新课快要结束时,我用图表比较1978年和2012年中国经济的变化,让学生深刻体会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体会改革开放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领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领会课改精神,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

第二篇:《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及反思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开发区第九中学

张世宝

《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部分

一、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 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四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5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3、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二)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

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

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

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要点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

四、过程和方法

1、以大家熟悉的音乐入手,采用诱导的方式导入新课。

2、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述,再详细解释相关知识点。

3、利用图片资料和电教手段播放电影和新闻中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

1、“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视频资料“两个凡是”

3、视频资料《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书影

4、视频资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讲话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图片、影响资料

6、视频歌曲《走进新时代》

7、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

8、视频歌曲《社会主义好》

五、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4、【学生活动】:

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

5、【教师总结】:

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教师活动】: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教师活动】:

出示“两个凡是” 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

5、【教师活动】:

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

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交。

教学反思部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五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

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司马光修纂《资治通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由此可见,历史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因此,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我适当运用视音频资料,并不是要有意加大历史信息量,而是让学生在把握课本的同时,身临其境感悟历史,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生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兼顾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如师生(1)(2)两度合作共同记忆本课重要知识点,开始教师主导,逐渐学生主体,教师声音由大到小,最后三分之二学生能够记忆,学生要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知识储备。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实践证明:要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应该在自己全部历史教学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且要拥有自己独有的风格,这样,才能使历史课堂鲜活起来。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学习课改精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去改进之,完善之。在此,我们真心地祝愿历史教学能真正发挥她应有的价值,历史教育亦将青春永驻。

第三篇:《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课题: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能力目标:

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通过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培养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的理性精神。教学分析:

(一)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难点:如何掀起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和历史地位。教学方法

(一)分组讨论法

(二)历史比较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上一课学习了《文化大革命》,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积极回答给予赞许与肯定,并借此引入正题。注重教材的衔接,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并设置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

【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学生活动】:学生被优美动听的歌声所吸引,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那首歌叫《春天的故事》,那位老人就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画的圈圈就是现在举世瞩目的深圳。

【预期效果】:用歌曲形式导入,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的同时,明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家、民族面临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为我们国家、民族所作的巨大贡献。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立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浪潮。

【教师总结】: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1)两年的徘徊时期

【教师活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人帮”被打倒了,但并未立即将“历史转折”提上议事日程,而是延迟到1978年才起步。这两年,既是失去的两年,又是积累和酝酿的两年。这种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学生回答:一方面,“文革”结束后,人们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地拨乱反正,开创美好的局面。另一方面,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仍坚持“左”的思想路线,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预期效果】: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活动】: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但大家知道“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吗?这“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吗?大家分小组讨论,然后陈述理由。

【学生活动】:学生各小组经过热烈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回答。答案可能如下: A、“两个凡是” 指的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B、不对,毛泽东虽然是个伟大的革命领袖,但也不可能每一句话都对呀。C、不对,毛泽东要是都对的话,党和国家也不会遭受“文革”那样大的挫折了D、不对,我们不能把毛泽东的话当作金科玉律,因为他的某些决策、指示会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过时的。

【预期效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表扬。在分组讨论中,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在这种开放、热烈的气氛中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之后修改了《国歌》的歌词,改后的《国歌》是:“前进/全中华民族的人民/伟大的领袖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这就是坚持“两个凡是”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正是由于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路线,使得国家各项工作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既然“两个凡是”的方针是错误的,那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华国锋)为什么要坚持这一错误?这主要是有人想利用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来树立自己作为毛主席“忠实可靠” 的接班人的“合法地位”,搞新的个人崇拜,并借此维持“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既定方针”。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思想,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明白“两个凡是”方针的危害性及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进行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性。(2)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活动】: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等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老一辈革命家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哪些具体的成果呢?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A、首先起来旗帜鲜明地批评“两个凡是”方针的是邓小平,他提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1977年5月24日,他在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一个人讲的每句话都对,一个人绝对正确,没有这回事情。” B、1978年5月10日,在胡耀邦的直接关注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央党校的一份内部刊物上发表,后来,该文在《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全文转载。随即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预期效果】: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经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

后老师再进行归纳引导。

【教师总结】: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3)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活动】: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预期效果】: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原始录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形成视听冲击,走近历史情境。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分别找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作出了准确的回答。【教师活动】: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以归纳成三点,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现在,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在该会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条路线上政策有何不同?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活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总结如下:A、在思想路线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革”时期,大搞个人崇拜,把毛泽东的只言片语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思想准绳,严重地违背了客观实际,以致出现了大炼钢铁运动、放卫星等荒唐的行为。而在该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在“文革”时期,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主张“打到一切,全面内战”、“造反有理”,一大批的开国元勋、文化学者等遭受打击、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在组织路线方面,“文革”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的情况下,被不明不白地迫害致死,由此可见一斑。还有,国家干部采取职务的终身制。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邓小平以身作则,不搞领导干部终身制,1989年6月,中共召开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江主席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90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预期效果】:讨论增强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4)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教师活动】:为了彻底地从“文革”和“两个凡是”的阴影中走出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就成为党和政府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那么,如何全面推进拨乱反正工作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

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预期效果】:提问问题的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活动】:下面,我们尝试着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大家根据自己对毛泽东生平事迹的了解,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作个评价。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讨论一下,然后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热烈地讨论,发言十分踊跃,学生均能从某个角度对毛泽东作出评价,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他不好,但都有失偏颇。

【预期效果】:这种讨论方式易活跃课堂气氛,但要注意把握课堂纪律。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要对毛泽东进行简要的评述,引导学生对毛泽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总结】:毛泽东自投身革命以来,一生为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奋斗。他是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他虽然对发动“文化大革命”负有主要责任,犯了严重错误,但是毛泽东的错误始终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们中国人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预期效果】:学生认真地倾听,感受这一伟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对历史英雄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第三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请大家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一个星期后

交。

【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并记下作业的内容。【预期效果】: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身边的变化,采访长辈关于自己家庭的发展史。这样,可以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获取口述史料的实践活动能力,并让他们对自己获得的口述史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实施的主要环节是教学过程。学生应地在教师的引导下改变自身的学习方式,促进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三点。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

第四篇: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历史)

光裕初级中学

袁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2)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联系中共八大历史,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3)举例说明文革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破坏,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民主法治方面的建设,让学生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学方式:情景教学,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为何决定发动文革”? 文革中出现过哪两个反革命集团?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革的**。但是“左”倾错误并未纠正,文革遗留的政治、思想、和经济上的混乱,还尤为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首要问题。在这关头,一位伟人力挽狂澜,一次会议拨乱反正,使中国摆脱了**,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两年徘徊

教师:阅读课本上第一段的内容,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探究

教师:哪一事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学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教师:找一学生阅读第一段小字后,补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具体情况。师生: 明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作用 教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当时什么的? 学生:“两个凡是”的方针(并让生齐读其具体内容)教师: 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找代表作答。

教师:归纳“两个凡是”的方针的危害性,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凡是”的方针——阻挡系统纠正文革错误。“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由胡耀邦等领导人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找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并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三个方面找出其主要内容。学生: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

A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路线: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教师: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并作答

教师:明确共同点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 教师:这次会议的召开又有何意义?

学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哪次会议? 学生:遵义会议

教师:A思想纠错: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德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B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的正确领导。

C历史地位: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转折,可文革中冤假错案层出不穷,若不解决,社会仍很难向前发展。因此,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文革的错误是大势所趋。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教师: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文革”的教训,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教师:播放《刘少奇同志追悼会》视频片段 学生:平凡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

教师:刘少奇是国家主席,在“文革”中被拘禁,最终被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学生:加强民主与法治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中学生,你知道全国人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颁布了那些法律?哪些与你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教师:展示(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

教师:举你身边的一个例子,说明人们提高法治观念的重要性,或不遵守法规的危害。学生:举例并交流法治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课堂小测

1.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自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2.1978年9月,针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问题,邓小平提出“归根到底要发展生产力”。不久,中共中央召开重要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路线,并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是()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古田会议

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4.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6.“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D.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真理的标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地点

思想上:彻底否定 重新确立

内容 政治上:停止使用 工作重点 实行

组织上:形成以 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1 2 3

第五篇: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一、概述

1、面向学生:八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看到中国的转变。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了解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懂得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列表归纳等探究合作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品格、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我共教三个班历史,每个班平均42人,男女生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较高,能够和老师积极配合,课下查找资料,探究历史的能力相对较弱。

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office程序,幻灯片设计软件,百度收索视频和图片,参考资料书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教师播放“文化大革命”**视频片段

2、【教师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被两个反革命集团所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利用的政治运动。这场历时十年的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民主法制被践踏无遗,整个社会出现严重混乱的局面。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之后,历史走到了三岔口,我们国家又面临着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抉择。

3、【教师活动】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4、【学生活动】:

学生听优美动听的歌曲,当老师提问时,学生齐答

5、【教师总结】:

这一切的变化,都应归功于那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瞩,是他们果断地结束了这场长达十年的内乱,是他们领导了中国人民掀起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第二部分:学习新课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教师活动】:

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这段时间,是党和政府全面进行拨乱反正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经历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那么,这一转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2、【教师活动】:

出示“两个凡是” 视频资料片段。

3、【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举生活事例和“文化大革命”事例,理解“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和不合理性。

3、【教师活动】:大屏幕出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书影,并简单介绍文章内容,由此引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用生活经验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此场讨论帮助人们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当时“两个凡是”依然束缚人们的思想,人们还没有从“文革” 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不否定“两个凡是”,就不能为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思想障碍。经过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逐渐摆脱了“两个凡是”左倾思想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十一届三中全会

1、【教师活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段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材料。

2、【学生活动】:学生专心致志地看。

3、【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后,分析、理解、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回答

5、【教师活动】:

6、【学生活动】:通过讲解,学生逐渐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7、【教师总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会议从上述关乎全局的三大路线上纠正了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去,开拓出未来,成为共和国现代化起飞的划时代起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促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3)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

1、【教师活动】:提出要求,指导阅读课文。

2、【学生活动】: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回答:

第一,从1979年开始,中央和地方平反和纠正了一大批冤假错案。第二,特别是,平反了刘少奇这一最大的冤案。第三,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历史地位。

3、【师生活动】播放中共中央给刘少奇开追悼会的影视资料,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及意义。

4、【师生活动】播放《社会主义好》视频片段,学生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学生活动】:共同探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学生巩固本节内容,提出疑问。第四部分: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进行小结。第五部分:课堂练习:《新课堂同步活动与探究》64页1——9题。第六部分: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知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的转折。同学们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而你们的父辈,他们则大部分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们的童年就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你们和你们的父辈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你们都是这两个时代的见证人。同学们回去以后,好好地跟家里人聊聊天,做一下访问调查,从吃、穿、住、行、受教育等各方面了解一下两个时代的差别,并做一定 的思考,好好体会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七 板书设计

第10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理论基础:真理标准讨论

1、背景

2、结果

3、意义

二、主题报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三、时间、地点 1978年底,北京

四、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2、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3、总方针:改革开放;

4、领导核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八 教学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这堂课而言,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语言方面:我的这一节课力求语言简洁,说短句,便于学生理解,语调富于变化,逻辑性强,前后联系紧密,课堂节奏紧凑

二、设置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

三,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判断力。

四,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五、不足之处:其觉得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直入,指令性语言多了些,过渡性语言偏少。

下载《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启篇,题目中《伟大的历史转折》指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

    伟大的历史转折(模版)

    教学设计 和顺二中 蔡秀爱 本教学设计说明: 1、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提问、讨论等方法,并利用小组、团队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

    伟大的历史转折[大全]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学 校:温泉九年制学校 学 科:八年级历史 教师姓名:马玲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

    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芦溪镇中学 周利萍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课题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掌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XXXX中学 【教材分析】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是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前一课中介绍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