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6.2维护人格尊严 第二课时《维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教案
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谢黎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视频播放等
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品表演等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
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祝你蛋糕发霉,祝你出门见鬼,祝你越长越肥,祝你缺胳膊少腿”。
这位寿星听了这歌曲,又加上喝了点酒,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头脑激动之下,到厨房里拿起水果刀,向这位唱歌的同学一阵猛刺,其他同学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可怜这位朋友就一命呜呼了!
思考:(1)他愿意面对这样的结局吗?
(2)既然不愿意,为什么还如此做? 同样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人格尊严遭受侵犯,引起的自卑心理、自残甚至自杀、杀人等等,可见青少年的人格尊严更应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法律是专为未成年人而设立的呢?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板书)p38三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教师总结:《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和保护相结合。这些法律法规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提供了很好的法律依据。
(四)与法同行
虽然法律给予了我们特殊保护,但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侵权的现象。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是直接打他一顿,以牙还牙?还是忍气吞声,打掉牙齿往自己肚里咽?
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板书)现在请同学看一则视频短片。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如果你是片中的人物,你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活动: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是不是只有告上法院这一条呢?
请同学们看p40《我要打官司》赵倩向法院诉求候兴该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师引导:书p39(1)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可以先找侵害人,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
(2)假如侵害人拒绝停止侵害行为,我们可以„„(告上法院,追究其法律责任)(3)如果侵害行为造成了我们的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可以„„(让其赔偿损失)教师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希望每个人都能尊重自己,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侵害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尽方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不仅是身为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质,而且宪法明确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个人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我们必须: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情境探讨p39《街头偶遇》
学生思考:
1、中学生有权利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吗?他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
2、作为21世纪的新人,我们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教师总结:具备现代文明素养的人,应该认识到:每个人不论地位、贫富、相貌、智力和年龄等情况的差别,都有着同等的人格。所以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时候也要做到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懂得了,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学习,了解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收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八、板书
6.2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因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九、教学反思:
通过小品、视频、案例分析等手段,以教材的情境探讨引入,通过案例《特殊的“生日歌”》、视频《陈小的遭遇》、小品《为什么会这样呢?》层层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能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中,参与度较高。
第二篇:《维护人格尊严》教案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
3、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
教学过程:
一、我爱新闻:新闻3分钟:两会、温家宝:要使中国的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
二、复习:案例:小刘的手机和1000元现金,在宿舍洗澡的时候不见了,他很伤心,心想肯定是同宿舍的同学干的,就把宿舍里的所有床搜个遍,未果.10点晚自习下课后,他守住门口,让一个一个回宿舍的同学搜身,最后一个牛勇不同意,他对着牛勇就是一拳,结果,把牛勇打断三根肋骨.并把牛勇拖回家审查了一天。
1、请你分析小刘的行为?
2、你认为小刘这样做的结果如何?
3、通过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教师总结:这类事情在学生当中时有发生,为什么由受害者变为违法者?不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一大通病,在我们年龄阶段,不会理智解决问题,情感用事也是一大忌,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把自己推到问题的旋涡中。我们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同时,还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利。
三、讲授新课
导入:网络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请问:
为什么乞丐坚决不要这样的施舍?
你认为乞丐也有以上的这种权利吗?
教师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物质而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但作为旁人,均无权利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新课:维护人格尊严
一、概念: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
人格尊严权:是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二、应用法律判断以下行为侵犯什么权利:
1、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
2、你的名字和我一样,你必须改名
3、侯兴当众抢过赵倩的雨伞,丢在地上,并声称赵倩偷别人的钱包,辱骂她是小偷
4、班长因连续3天迟到,被班主任取消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概念和法律的有关规定。
三、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课本36页探究园,这些行为是什么行为?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
3、在学校、家里或社会上,你碰到过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的情况吗?如果有,请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4、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你准备怎么做?(过渡、导入)
四、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了解维权的法律程序
2、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学榜样:散文朗诵:让生命化蛹为蝶;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蝴蝶总理)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什么是人格尊严?
2、法律对人格尊严权利保护的规定
3、法律对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特殊保护
4、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六、课堂练习
1、为了寻找班内丢失的物品,班长在教室里挨个搜查同学的身体(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中的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2、甲给乙取了个很难听的外号,致使乙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来学校上课(侵犯乙的姓名权)
3、照相馆的工作人员看到小雅的yishuzhao片很漂亮,擅自拿去做广告(侵犯小雅的肖像权)
4、教师为了惩罚一个偷钱的同学,在他脸上刺了一个“贼”字(侵犯学生的健康权和名誉权)
5、甲同学以乙同学的名义给班主任写信,信中全是一些辱骂班主任的语句(侵犯乙的姓名权和侵犯班主任的名誉权)
6、小里隐匿并私自拆开王远的信(侵犯王远的隐私权)
七、课后作业
课本40页:赵倩想向法院提起诉讼,请你帮她写一分起诉书
教学后记:
第三篇: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5、学以致用
根据我们上面的学习,回到生活当中,回到自己身上,我们今后的言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目的:巩固提高,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人格尊严这一课题,了解到什么是人格尊严及其内容,如何判断在生活中那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学情上看: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2、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是违法的,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的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还采取,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3、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四、说教学模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激励——质疑——探索——体验——感悟——创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1、根据教材的需要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
1、寻找发生在身边(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程序
A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
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6“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x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3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内容是公民法律常识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前承第一单元“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后续第三单元“维护文化、经济的权利”。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也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和分辨侵犯自己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和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尊重他人,并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加强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人格尊严权以及它所包括的各种权利的内容、表现、法条、维权方式。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初步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学生们维护自我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观念有待加强,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难点放在:对于以学的知识点学会进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复习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让别的同学完成习题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并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维护人格尊严—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人格尊严》是初二《思想品德》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课题《维护人身权利》,了解了法律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而学习《维护人格尊严》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对公民人格尊严保护的规定,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这为后面《保护个人隐私》的学习做了铺垫。处于重要的地位。
2、学习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A、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教材单独1个学习单元)的具体内容;
B、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哪些权利;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保护的法律规定,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逐步扩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明确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含义及法律规定。
3、教学内容
“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介绍了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分别阐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四个方面的内容及法律规定。
二、说教材重点、难点
学情上看: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要具体到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学生才易于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这些权利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2、情感方面:在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尚有部分初中学生的文明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有时会发生自己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不自知的情况,当事人还以为自己仅仅是在开玩笑,不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是违法的,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在教材中是公民的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的权利意识淡薄的实际,确定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依据本课教学内容“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以及上述的八年级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依据上面学情分析,主要采取
(1)、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2)、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程序,采用小组探究等学习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还采取,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积极培养发散思维。
3、说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给学生全新的、栩栩如生的视听感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课时安排:本单元共3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四、说教学模式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将采用“激励——质疑——探索——体验——感悟——创造”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有利于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心理感悟与体验、探索与学习、实践与创新、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以达到发展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目的。
五、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
1、根据教材的需要搜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关维护或侵犯人格尊严的典型案例和素材,并制成课件。
2、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
1、寻找发生在身边(学校、家庭、社会)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教学程序
A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
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36“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37“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xx〉、〈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运用直观式,这样看起来条理清晰,思路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容易知道本课的基本知识,便于今后复习、掌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主线,(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觉悟为目的,)本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的教学理念,尽量做到“两个突破”,即一是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二是突破“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要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适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反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尽量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正体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2
各位领导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本课内容是公民法律常识的重要主成部分,它前承第一单元“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后续第三单元“维护文化、经济的权利”。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也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和分辨侵犯自己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和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尊重他人,并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加强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能力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人格尊严权以及它所包括的各种权利的内容、表现、法条、维权方式。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初步学习法律知识,学生会无从下手,加上学生们维护自我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观念有待加强,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难点放在:对于以学的知识点学会进行归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履行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义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复习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于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练习题并让别的同学完成习题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并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维护人格尊严》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7、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1、人格尊严的含义
2、人格尊严权利的内容
(1)肖像权
(2)名誉权
(3)荣誉权
(4)姓名权
第五篇:6.2 维护人格尊严第2课时公开课教案
6.2 维护人格尊严教案设计
第2课时
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学习目标:
1、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的规定,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2、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强个人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培养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难点:
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任何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朗读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教平台 课型:新授课,共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知道人格尊严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都是至高无上的。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1、什么是人格尊严?它包括了哪些具体权利?
2、案例一:乘坐公交车逃票、使用假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种做法确实让公交司机头疼不已。2008年11月29日,广东惠阳市公交公司为了杜绝乘客逃票、使用假票,竟然将一名使用假票的学生的假票和照片复印多份,张贴在多辆公交车上进行公示,对该学生予以“通缉”。如此雷人做法,被网友捅到网络上,引起网友一阵口诛笔伐,质疑公交公司是法盲。学生思考:(1)公交公司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2)公交公司侵犯这名学生权利的行为,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热心网友的关注?
教师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三、进入法律导航学习(20分钟)
1、学生朗读: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自主探究:(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有哪些?
(3)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哪些特殊保护?(板书)
2、合作探究:结合案例一
请你为这名学生(或其家长)出谋划策:应该采取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学生朗读: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自主探究:(1)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观念?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有什么要求?(板书)
4、合作探究:实践与评价——情境探讨《街头偶遇》
(1)目的:通过对社会上的这种违法现象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本身也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
(2)学生讨论并发言:① 中学生制止人们殴打小偷的行为是否正确?法律依据是
什么?
② 打小偷是否合法?抓到小偷后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
课堂训练:(12分钟)
《随堂优化训练》P33-34 1-10题(当堂对答案及评讲)
课堂小结:(2分钟)
本节课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其中人格尊严是未成年人重要的权利之一,同学们必须学会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自己或他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能勇敢的拿出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板书设计:
6.2 维护人格尊严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
3、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① 应树立的观念 ② 具体做法
2、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① 原因 ②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