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艇、艄、舱”等生字以及“船艄、船舱”等词语。
2、了解威尼斯小艇独特的外形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3、积累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点:小艇的外形和船夫的技术 教学难点:研读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精妙之处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我们已经随着第一组课文领略了我国的西部风情,今天我们将进入最后一组课文,去了解外国风光和异域文化。
2、你们看:图片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素有“水都”之称,水、桥、船构成了威尼斯的三大特色。威尼斯全市河道、运河共计177条。靠401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接起来。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于是—— 谁能试着往下接接?
3、在威尼斯,水道就是城市的——马路,小艇就相当于马路上的——汽车。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看看——一起读——《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步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大声读读课文,争取记住生字词,特别要仔细想想:作者围绕着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外形
驾驶技术
作用(人们都离不开小艇)
反馈:样子(样子就是小艇的外形);
又窄又深(文章围绕小艇只写了又窄又深吗?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还可以更全面些。)
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也是一方面,还有吗?)人们都离不开小艇。
2、总结:文章围绕威尼斯的小艇,写了它的„„船夫的„„还写了......。
三、研读小艇的外形
1、读了课文后。老师特别喜欢小艇,于是我把它画了下来。你们看(出示)
别急,修改要有理有据的,请你快速浏览课文2-3段,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获得信息的,找到修改的依据并画下来。
2、改哪里?怎么改?说说你的依据。
预设一:改船头和船艄(贴好船头 船艄(船尾))船艄和船头向上翘起
(1)要翘到什么程度?要画得像新月一样。(2)那老师就根据新月的形状来画画它。
预设二:改大小深浅 又窄又深又长(二三十英尺)出示依据: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独木舟源于我国南方,用一株大木头深挖成的,它的特点就是又长又窄又深。
所以我应该把小艇改得深些,并且标注一下它的长度。
预设三:船舱里应该画上皮垫子 接受你的意见,我得在船舱里加上皮垫子。
(2)这只小艇你记住了吗?那些生字呢?考考你,请你也为小艇做标注。1、2、3、这儿写小艇的名字(学生黑板标注)写一个能表现小艇特点的词语。
8、你们坐过威尼斯的小艇吗?那小艇的形象怎么会在你的脑海里那么清晰?
我们就是从这些描写小艇的句子中读到它的样子。再小声读读这几句话,你最欣赏哪儿?(出示句子)
预设一:像独木舟
一下子就写出了小艇的特点。
又长又窄又深,所以你在读的时候更应该把这些特点凸显出来。你还欣赏哪儿?
预设二: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图片——看到天边有这样一轮新月,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给人以美妙的感觉,飘逸着的,舒服的,颇有意境的美啊,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艇就像是挂在天边的新月,你能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
预设三: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水蛇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么轻快灵活,把小艇比作水蛇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小艇的轻快灵活。
1.虽然我们没有做过威尼斯的小艇,但是因为作者用上了独木舟、新月、水蛇这些熟悉的事物,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那你能不能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试着写写这样的句子呢?
拿出作业纸,第二题,任选一句,试着写写。
一、充分发挥你的想象,选择一句,试着写一写。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____________________。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独木桥
弯弯的月亮、弯弯的香蕉、公园里的月亮船、弯弯的茄子„
小河里的蝌蚪、水里的小鱼、灵活的小兔子„
(把小艇比作香蕉,还挺贴切的,因为香蕉的形状也是弯弯的。)
(3)你们挺棒的,一下子就学会了这样的表达的方法,很多同学的句子也非常形象,挺有意思的。
看看你写的句子,再看看作者写的句子,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我觉得作者写得更加形象。
不是你们写得不够形象,而是作者写得实在是太好太精妙了!(老师也自叹不如)
(4)其实好的文字是推敲出来的,老师小时候学也学过这篇课文,当时最后半句是这样写的: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水蛇。你发现了什么?你更喜欢?
加上田沟以后?——(田沟就像威尼斯水道,小艇就像水蛇,水蛇在自己的家园里当然行动灵活)这样的描写更加贴切。
5)这么精妙的语言,你记住了哪一处呢?(选择一处,自己先记记)
(6)交流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语——轻快灵活
又窄又深(这仅仅是它样子上的特点,正因为有了这样独特的外形才使小艇)— 轻快灵活
四、研读船夫驾驶技术
10、小艇的轻快灵活的确离不开它独特的外形,但是也离不开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好以后,再画出能表现船夫技术高超的词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11、交流
(1)操纵自如: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如果不操纵自如就会——手忙脚乱,划下来把,这是一对反义词。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连建筑物都飞起来了,可见速度极快,但不会出任何问题。
(2)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那如果我把它们交换一下呢?(挤是需要船夫向左拐拐,向右拐拐,而穿则是朝一个方向轻快地行驶过去,所以不同的感受,用词是要准确的)
这么精妙的用词,能把它读好吗?一起来试试。
试想问问船夫们那,现在威尼斯的水道上那么拥挤,左边有船,你就(右拐),右边有船,你就(左拐),不管怎么拥挤,总能左拐右拐地——。遇到极窄的地方,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还能作——
13、你还记得刚刚操纵自如的样子吗?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老师留下这些词帮帮你,自己先试试。
14、写到这,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船夫高超的技术了,那后面这句话不如就去掉吧。这样好吗?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飞一般,这是坐船的人的感受。从乘客的角度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原来这句话也是有妙处的。
五、积累运用
15、如果现在你就威尼斯船夫,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你怎么吸引别人来坐你的小艇呢? 老师告诉你一条捷径:
大声吆喝,游客就会循声而来。你可以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合理的想象。自己先准备,也可以和同桌合作合作。读的:这个船夫对业务不熟悉,还拿着旅游指南在读呢。没有底气啊。你的小艇外形倒挺别致的,我有点像上船的冲动了。你们最想上谁的小艇?
16、结尾:这么高超的驾驶技术,这么轻快灵活的小艇,坐在上面,一定是一种很美的享受。那究竟这小艇还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外形)——又窄又深、轻快灵活
驾驶技术
——高超
作用
2013年送教下乡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果力完小
和峰
2013年5月17日
第二篇: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实验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的阅读学习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读、思、画、议等手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的构造特点,领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国外走走。看,这是意大利东北部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她的周围被海洋环绕,有401座桥梁横跨在117条纵横交叉的河道上,连接118个岛屿,有水城、桥城、百岛城之称。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慕名前往,游览之后,他写下了《威尼斯小艇》(板书)这篇佳作。今天就让我们借着《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一睹威尼斯独特的风光。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预习课文了,课文中的词语都认识吗?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生读:艄 师:哎,请你再读一遍(船艄)师:一起读。生:船艄
意图:关注学生易错的字音。师:继续读(指名)纵横交叉(chà)
shāo
shāo师:同学们有不同读音吗?(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多音字)chā(交叉)chà(劈叉)
生„„叉chā
师:叉是多音字,叉这个字还有两个不常用的读音课下查一下字典。意图:这个字有四个读音,教师只关注了常用的两个,留下了两个让学生查字典,意在培养自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师:唉,同学们,从字面上也能知道词语的意思。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谁想猜猜它们的意思。生猜:纵横交叉
操纵自如
意图:根据字面猜想词语的意思,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有助于高年级学生积累方法,为推想词句的意思打下基础。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吧。(齐读)
三、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同学们都认识了,那下面就让我们再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说说课文能容)生:小艇的样子
船夫的驾驶技术
小艇与人们的关系(师随机板书)意图:梳理课文内容
四、重点段落品悟。
1、品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构造特点。
师:作者在众多事物中选择了小艇来写,那是一只怎样的小艇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大家认真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初步认识小艇)师:谁来说一下。生:像——、像——。师:对,像独木舟,像——
师:再仔细读一读描写小艇的句子,想一想小艇的_____特点像独木舟。生:长、深、窄。板书,特点。
师: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你再来读读吧。生:读。
师:二三十英尺长,1英尺=0.3048米,二三十英尺相当于10多米长呢,比我们的教室还长。(感受小艇的长)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小艇长的感受)师:这小艇可真长。(师评价朗读)师:那什么特点像新月? 生:(翘)——像——
师:多美的形状啊,你再来读一读。(生读)(感受小艇的外表美)师:小艇在你的朗读中更美了。
师:同学们看老师换种写法也能写出小艇的特点。师:出示句子,与原文比较比较,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生:读后交流。(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师小结:是呀,正是这几句比喻的运用,文字更生动了。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构造独特的小艇。
师:让我们再美美的读一读吧。(带着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到小艇的美,比喻句的妙用)
意图:1.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悟,了解课文写了小艇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比喻的。这是学生“得意”的过程;2.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比喻的作用,感受文字的美。这是学生“得言”的过程。3.在品读中逐步形成对小艇形象的完善。学生脑海中的小艇,是通过内化文字一步步形成的,也许不如画面美,也许比画面更美。但这是学生个人感悟,是学生品文析句,思维想象的结果。
师:同学们这么奇特的小艇想不想坐上去? 那就坐上去吧,轻轻地闭上眼睛。
师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小艇的美观舒适。
2、品读第四自然段,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这么美观、舒适的小艇要想行动自如,还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师:认真读一读第4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通过关键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
生:操纵自如。
预设:(找不到,提醒最能体现的)师:有几个动词体现了操纵自如,你发现了吗? 生:挤、穿过、急转弯„„(随机板书)(抓住动词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师:挤字用的特别好,你再来读一读。
师:不管多窄,他总能用尽办法挤过去,一个挤字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体会用词的准确)生:想象说。师:说得多好哇。
师:谁能像他一样再说说一个穿过,仿佛也让你看到了„„? 生:答。
师:多了不起的船夫,你再来读读这句话。(在感悟中读出情)师:来往船只非常多,速度特别快,河道十分狭窄,可船夫却能平稳的穿过,真是技术高超的船夫啊!我们怎能不佩服呢?谁再来读读。指名读。(训练有感情的读)
合作读:这么多人想读,那我们合作来读一读,把这六句话分4层来读,①②|③|④|⑤⑥(分层次来读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
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想象画面,体会船夫的“操纵自如”,在品读中表达对船夫的敬佩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及构段的形式。
3、速读最后两段,概括两段内容。
师:船夫的技术真了不起,看人们都来坐小艇了,快速默读最后两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读)师:你来说。
生: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师:所以作者说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联系到课文开头说明小艇的重要作用)
师: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告诉了我们小艇是主要交通工具=大街上的汽车。(板书)
五、回顾全文,了解课文结构特点。
师: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板书提示)(学习课文的结构形式)生:(总——分)
师:你真会读书,是呀,下面的部分都是围绕第一段来写的,这就是总分的关系。在写文章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使文章条理、脉络清晰。(了解总——分的作用)
师:同学们游览了威尼斯,观赏了小艇,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
师: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回顾本课的写作特点)1.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比喻。2.动静结合。
意图: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回归整体。
六、作业:写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家乡的景物,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写出特点。
第三篇: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认识小艇在威尼斯城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6课威尼斯小艇。请同学们注意看看老师写课题。
2、读一读课题 齐读课题
3、知道什么小艇吗?威尼斯大家了解吗?(轻快的小船)
4、现在,就让我们去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看一看。
5、游览了威尼斯,你觉得威尼斯的什么最美?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看了这段视频,老师也为威尼斯的蓝天碧水,风格各异的建筑所倾倒,但联系课题,我又升起一个问号?但是,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在众多的事物当中,却单单选择“小艇”来写,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153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课文一共分为几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段
纵横交叉的横读音(和艇一样也是后鼻音)第二段 第三段
请两位同学读一读。为什么把二三两段合在一起读?
知道什么是新月吗?看图片,你觉得什么是新月? 新月指农历每月月初的弯形的月亮
第四段
什么叫手忙脚乱?(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这一段中有个手忙脚乱的反义词
这篇课文中操纵自如的意思是什么?操纵在这里指驾驶。(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理解词语有很多种方法,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去想,都比较有效。第五段
多音字夹我们学过的有两种读音,双层的衣被为夹,其余的时候都读家,用书做一个夹的动作 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第一句,再请一位同学读这一段最后一句 西方人每个星期天都会去教堂祷告,祷, 示字部, 示的右边是一点,康熙字典中说,祷,告事求福也,右边是寿字。师板书,请同学们在书上写一写
大家读得好,字写得也好,最后一段老师也想读一读。刚才同学们听的也很认真。作者写威尼斯为什么单单写小艇。
三、研读课文,感悟小艇特点
1、读第一段。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不到8平方公里,面积不到芜湖市的百分之一,却有177条大小河道,这里的河道就称的上是(纵横交叉)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威尼斯的河道就是我们的马路,那么小艇就是(汽车)预设二:
作者写小艇是因为小艇的外形独特(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小艇)
2、自由读第二段,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概括威尼斯的小艇特点,小组交流一下
3、交流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抓关键词: 长、窄、深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行动轻快灵活
4、请同桌两个人合作读一读,一人读小艇的的特点,一人读其余的部分。你们发现了什么?
(介绍小艇的特点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这三处比喻,你最喜欢哪一处,为什么?
⑴像挂在天边的新月,(美,天就是威尼斯的河道,月亮就是小艇)美读。其实,小艇的两头翘起,我们可以说它像香蕉、像镰刀。为什么作者把她比作了挂在天边的新月呢?美美读读这一处比喻。⑵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水蛇行动原本就轻快灵活,在田沟里,有泥有水就更灵活了)读出轻快灵活 水蛇在水里,小艇也在水里。师生合作读
5、现在这段话读懂了吗?考考大家,仿佛在这里能不能换成好像?那为什么作者用了仿佛呢?别急,我们再读读课文.读课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去思考,行,好不好。朗读告诉大家
板书:……有点儿像……
……像……
……仿佛……
……像……一般……
6、作者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外形,抓住了小艇的特点,巧妙地列数字、打比方,而且在遣词造句上注意了用词的多样性,让威尼斯的小艇出现在我们眼前。一起读。想不想看看
7、好容易来到威尼斯,咱们不能光看小艇呀,走,让我们坐上小艇。课件呈现威尼斯视频
8、坐在船舱里感觉怎么样? 舒服:在第三段中挑一句感觉最舒服的,读一读(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高兴:挑一句感觉最让你高兴的,读一读。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四、总结本课时,深度延伸
1、威尼斯这样的小艇,别的城市有没有?
2、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正因为威尼斯的水道纵横,才有了独特的威尼斯小艇,小艇又成了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相依相存,密不可分,3、师总结
意大利人说:“没有到过威尼斯,就不算来过意大利。没做过威尼斯的小艇,就不算来过威尼斯。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作者去进一步感受水城威尼斯的风情。
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
抓特点
样子
巧比喻
第四篇:威尼斯小艇.doc教学设计111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2、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指名读,齐读。
3、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牢固,那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针对课题提出的几个问题?
二、充分自读,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在书中圈点批注,老师也和你们一起读,开始。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和自己最突出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探究交流
1、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威尼斯在哪?这个问题可能要借助课外搜集的资料来解决,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大家搜集到的资料。a、老师也找到了威尼斯和小艇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b、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2、刚才我们知道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么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大屏幕,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小艇的样子。(学生口述)同学们描述的很好,现在请你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a、与你们的描述相比,作者的哪些描写值得我们学习?(领悟写法)b、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翘和轻快灵活的特点,说明他观察很细致。(师板书)
3、这么独特的小艇不知坐在里面会是什么感觉?你能通过读书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乘坐小艇的感受介绍给大家吗?(读文、想象、介绍)
4、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里面既舒适又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a、请同学们先读第4自然段,然后和同桌说说:课文从那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很高超?谁能通过读表现出来?
b、指名读,填空。你认为哪个词最能说明船夫驾驶技术高超?(理解“操纵自如”在文中的含义。)
5、有这么好的船夫,这么棒的驾驶技术,坐着舒适灵活的小艇,让 我们去尽情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吧!(课件欣赏)假如此时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旅游的人坐着小艇欣赏美景,那威尼斯人坐着小艇都去做些什么呢?请大家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5、6自然段,看看小艇在威尼斯都有哪些用途? a、四人轮流读 b、合作填表
c、汇报,课件出示表格
d、拓展: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人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模仿课文说一说。
6、小结:人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课件出示,齐读)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威尼斯又在月光下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动一静对比的描写,让古老的威尼斯充满了异国风情。让我们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去感受月光下威尼斯的沉寂。(指名读,欣赏,配乐齐读)
四、总结写法,课外延伸
1、总结写法:(1)观察细致,抓住事物的特点;(2)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2、比一比:了解苏州与威尼斯是姊妹城市。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长、窄、深、翘、灵活
船夫的技术:操纵自如
小艇的作用: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五篇:威尼斯小艇教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范例。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上力图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把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朗读、想像、班级讨论交流,并设计多种学习方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上网查找有关小艇的资料。
教学中的安排: 首先,通过画面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作者为什么要选小艇写”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全文,理清脉络。然后,精读这三个重点段落,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接着利用电脑演示,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时,给学生时间自学,并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动手设计一个提纲或表格,来表现船夫高超的技术。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这段的过程中,还穿插介绍了威尼斯的着名景点。
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的角度,观看图片,让学生体会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悟出:作者通过描绘威尼斯月夜的“静”,是为了突出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密切,衬托出小艇作用大这一特点。最后总结课文,并让学生把训练点向课外迁移。
详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学习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
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对威尼斯有哪些了解?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在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城市,那里风光独特,充满异国情调,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威尼斯的图片。)点评:通过图片,观赏异国风光,拉近了理解的时空。虽只有很短暂的时间,但却
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为下文的学习,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础。
师:游览了威尼斯,你都看见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体会重点。
师:这些景物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曾见过,他就是本文的作者。但他为什么在众多景物中只选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课文。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点评:在理解作者为什么选小艇来写的过程中,引发对课文内容全面的认识。
师:文章第一段写“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你知道在威尼斯街道指的是什么吗?威尼斯市内没有马路,没有街道,也没有汽车和自行车,因此,小艇成了那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可见,小艇的作用很大。(板书:作用大)过渡:小艇什么样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那些词写出了小艇的特点?引导理解学生词语:窄、深、翘、轻快、灵活、新月,练习朗读句子,使学生感悟小艇的样子奇特。(板书:样子奇特、长、窄、深、翘)点评:根据目标,启发学生理解作者观察怎么细致,描述的语句怎么精彩。] 师:文中还用了三个比喻句,把小艇各比做什么? 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指导朗读。
点评:使学生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
过渡:小艇这样轻快,灵活,此时此刻,我们要是能亲自坐坐该多好啊!坐在小艇里是什么感觉呢? 师:我们坐在小艇里,要想到出去看一看,最需要什么人呢?刚才通过我们读课文,你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怎么样?(板书:驾驶技术特别好)师:文章是怎样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写具体的呢?我们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这一段。看学习提示。
出示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画出重点句。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画出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可采用列表、讨论、对比等方式学习。
全班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并朗读课文。
体会“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
点评:通过表格设计、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写出“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这个特点的。
师描述:小艇时而快时而慢,快时犹如一支轻灵的燕子掠着水面,飞速向前;慢时则悠然的荡漾在碧波上,让我们尽情欣赏着异国的风光。
出图片介绍威尼斯:叹息桥、里亚托桥、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
点评:适当的资料补充,使学生更加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体会小艇在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作用。
师:我们不但欣赏了威尼斯着名的建筑,也看到了威尼斯人是如何生活的。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看看威尼斯人坐小艇去干什么?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医生、学生、邮差、病人、教师等)
师: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小艇。白天,威尼斯因小艇而变得热闹而富有生气,夜晚的威尼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轻声读第六自然段。
欣赏夜晚威尼斯的图片。朗读第六段。体会威尼斯静的美。
师:作者写的是威尼斯的小艇,可为什么又写夜晚的威尼斯呢? 点评:通过写威尼斯夜的静,反衬出了小艇与城的关系密切,更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的小艇!朗读课文,感受威尼斯夜静的美。
三、补充资料,开阔眼界:
1、课件展示:世界上有很多号称“威尼斯”的城市,如“亚洲威尼斯”——曼谷, “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东方威尼斯”——苏州。1980年我国江南水乡苏州已和威尼斯结为友好城市。
2、推荐朱自清的散文《威尼斯》
板书设计: 样子奇特:长、窄、深、翘
驾驶技术特别好:操作自如
作用大:重要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这种小艇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见识一下?”问题引入,并出示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艇图片及模型,说说自己眼中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介绍小艇的?让学生带问题读书,发现小艇奇特的外型和灵活的行动这一独特风景,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说体会、想象、有感情朗读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根据小艇模型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先让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再加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最后背诵,积累运用课文语言.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风景的
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提示学生:当你坐上这轻快灵活的小艇,美美地领略威尼斯的迷人风光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马上读到威尼斯的男女老少坐着小艇工作、生活的段落,引导体会小艇与威尼斯人密切的关系,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在感悟威尼斯白天的喧闹后,提示学生:威尼斯的夜晚又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威尼斯夜景照片,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说说欣赏着这样的风景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并引导启发孩子读阅读连结的《威尼斯之夜》,最后总结课文,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三:教学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小艇的样子”“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明确 “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让学生想象画面、欣赏画面,感受和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3、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凸现之时,教师引导把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威尼斯。”这两句话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放威尼斯夜景图片,配上悠扬、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有情感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境,感悟较好。
4、课外延伸,探究迁移。
完成教学训练重点后,话锋一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威尼斯与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的比较。播放苏州图片展,并出示课后实践题:“课下搜集关于苏州 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写一份调查报告”、“根据这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交通工具。”从课后学生的作业看,学生的仿写作品比较成功,迁移训练效果很好。
四:几点遗憾:
1、在学生体会小艇跟威尼斯人的密切关系时,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但在实际教学时,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2、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课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同学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