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这一方水土 教学设计
这一方水土
1教学目标
①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及对南北气候的影响;
②了解南北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其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③感悟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智慧和能力,树立各地区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地区文化的价值观,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之情。2重点难点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3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动画,好不好?这个动画的名字叫做《东北人》,看了这个动画之后,要求大家来谈谈这个动画里头的东北人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动画)
生:东北人是活雷锋、热心肠。
师引导学生从服装、性格、语言、特产高丽参、猪肉炖粉条等来讲。那么,南方人与北方人都有哪些独特的风土人情、性格特征、特产或生活习惯呢?
我们说,东北人有东北人的生活习惯,同样的南方人也有南方人独特的风土人情,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课内容]
一、南方和北方的地理位置的教学
师:为增进南北方的交流,今天特地邀请了一批北方的朋友到我们班级,他们就是这一边的同学们,你们就是北方的客人。那一边的同学就是南方的主人。那么,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在哪里?
(让同学们分角色扮演,南方组和北方组展开竞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积极性,创设学习情景)生:秦岭-淮河。
出示《中国地区划分图》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位置。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内容,哪些地区是属于季风区、哪些地区是属于非季风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过渡]我们了解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那么想不想去秦岭旅游呢?现在我们就前往秦岭旅游。
[拓展知识]播放《秦岭》录像,同时出示问题: 1.秦岭南北两边的气候、自然风光有何不同? 2.秦岭的存在对南北气候有何影响?(模拟旅行,设置情景)
录像播放完毕后,南北两大组展开竞赛回答,师总结评价。
二、南北方生活差异及其原因的教学
【过渡】秦岭南北两边的气候、风光迥然不同,那么南北两边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吗? 【自主探究】出示两幅民居图,让学生猜测哪是北方,哪是南方,并说明判断理由,要求南方组与北方组找出各自属于自己的民居。
(教师提供典型的图片,一幅是南方傣族民居,另一幅是北方朝鲜族民居,让学生通过观察,凭自己的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尝试自己探索问题)南方组学生:A图是我们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通风。北方组学生:B图是我们北方民居,因为它比较封闭。师:为什么南方民居比较通风,而北方民居比较封闭? 生:因为南方冬天温暖,北方冬天寒冷。
师:对,南北方的建筑差异是由于气候因素造成的,那么南北方的气候有何差异呢? [合作讨论]出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通过对话进行读图指导,着重解释等温线,然后四人一组讨论:
1.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2.计算南北方最大温差。3.一月份南北气温差异如何?
学生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各组派代表回答,由其他组评价,师总结。(在学生自我判断的基础上,再出示地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论证,印证发现结果,形成本质认识。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自主探究] 返回民居图,让学生继续观察这幅图,还有哪些差异?
(继续引导,再求深入发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力是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南方屋顶坡度大,北方屋顶坡度小。为什么?南方降水充沛,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下面就来了解南北方年降水量差异。
[合作讨论]出示《年降水量分布图》,先通过对话进行读图指导着重解释等降量线,然后四人一组讨论:
1.哪条等降水量线接近秦岭-淮河? 2.南北方年降水量有何差异? 学生回答师总结。
[知识迁移]出示南北方人们节日活动图,进行对比猜测。南方组学生:划龙舟是南方,因为南方水多 北方组学生:踩高跷的是北方,因为北方水少 师:气候不仅影响人们的建筑;也会影响人们的活动。
[实践运用] 师:刚才我们了解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如果有机会让你选择,你愿意生活在北方还是南方?
(摆出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把知识变成学识和主见)
南方组学生1:我选择生活在北方,冬天可去滑雪。学生2:我还是选择生活在南方,北方的冬天太冷,不习惯。北方组学生也有两种观点。
师:虽然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显著,但南方人和北方人都适应了各自的气候环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三、南北方生产方式的差异及原因
[引导探究] 师:南北方在生活上还有哪些差异?比如他们吃的…… 生: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出示《饺子》和《汤圆》图。
师: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为什么喜欢吃饺子呢? 学生思考沉默
老师引导:“饺子皮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生: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师:那么面粉是怎么来的? 生:小麦。
出示《小麦》《水稻》图让学生辨别,拓展知识
(经过一番对话,一部分学生明白北方人喜欢饺子,是因为北方主要种植小麦。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明白,继续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出示《小麦、水稻的分布图》
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北方主要种植小麦,所以喜欢吃面食;南方主要种植水稻,所以南方人喜欢吃米饭。
[合作讨论]进一步探究南方为什么种水稻、北方为什么种小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得出结论是气候因素造成。
南方组讲出南方的生活,北方组讲出北方的生活,基于前面学习的经验,学生很容易讲出建筑、饮食、交通的差异,难点在于语言与性格差异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方面因素去联系。
[知识拓展] 要求学生课外调查庆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以及其联系,提供要查阅的网址和书名。课堂上简单指导学生怎样做社会调查。
第二篇:1.这一方水土 好山好水好地方 教学设计
好山好水好地方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
2、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好山好水好地方
活动1【讲授】感受祖国的山河美
1、教师出示课件(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如:雪域高原、水乡、沙滩等。)
2、引导学生欣赏后回答问题。
(1)猜猜这些图片可能拍自祖国的什么地方,为什么?(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3)用几句话描述它的特点,给它取个好的名字。如:椰林海韵……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评价。
4、过渡: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请大家想想我们家乡的自然环境又有哪些特点?
活动2【讲授】赞扬家乡的美景
1、(出示课件:中国地图)找一找:我的家乡在哪里?(学生找到后,教师在课件上的地图中点击,简介地理位置。)
2、填一填:将我的家乡填写在教材页的方框里。
3、夸一夸:我的家乡山、水美。
(1)、山水:学生结合实际与刚才所看到的图片,谈美在哪里。(2)、人文:岳麓书院、爱晚亭、天心阁等等。(3)、发展:交通、城镇、农村等变化
4、学生交流展示能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发现家乡的环境特点。
5、小组小结: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湘江畔,风景秀美,文化深厚,可谓“好山好水好地方”。活动3【讲授】分析祖国地形特点
师:看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自然风光壮丽多姿,有迷人的南国风光、有辽阔的草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这都是由我国的特殊地形特点构成的。
1、出示中国地形图。从这张地图上,你能找出我国的地形类型吗?
2、我国地貌、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今天我们重点了解这几种地形.3、展示不同地形图片.师介绍:(a)青藏高原位于祖国的西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是祖国的最高部分。(b)往东是我国的高原和盆地。有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c)在往东,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有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4、从地势高低起伏来看,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板书 西高东低)
小结:我国地貌、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地形分布的规律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而东,逐级下降。山地和高原多集中于西部地区。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我国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就了各地的自然环境千姿百态,既有西部壮美的高原奇景,东部美丽的富饶平原大地,又有南部河流交错的梦里水乡,北部的千里冰封的雪域风光,不同地形有不同的美。活动4【活动】表达心中的祝福
1、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这些活动,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祖国风光秀美以及祖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确实,我们的祖国就是这么美丽,生长在这样美的地方,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正是这份喜悦,使得艺术家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赞颂这些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听一首歌。
2、播放《黄土高坡》。教师引导:你知道歌曲中描述的是怎样的地形?(学生回答)还有很多这样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我们一起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欣赏。课前,老师请大家寻找一些这样的艺术作品。现在,我们开展交流活动。
3、教师提出活动建议: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方式参与活动。
(1)唱一唱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歌曲。如《山路十八弯》、《青藏高原》、《我是草原小骑手》、《赶海的小姑娘》、《浏阳河》、《梦里水乡》、《天堂》等。(2)读一读描写我国各地自然景色的文章。如《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
(3)画一画各地自然景色,可以参见美术书籍上的美术作品。
4、总结: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城市,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爱护,让我们的天更蓝,让我们的水更清,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吧!
第三篇:水土一中2013说课教学设计
“图说重庆——图形图像的加工处理”教学设计
水土一中 罗荣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训练、自学、探究性操作,了解Photoshop编辑图形图像的功能、特点及应用。二.能力目标:
掌握图形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的一些基本操作,如打开图像、编辑图像大小、简单的几何图形、添加文字信息、最终保存定稿后的图像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
利用Photoshop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教学难点:
Photoshop部分工具的使用,如渐变工具将是难点。教学准备:
Photoshop安装并调试,发放素材图片和导学文档。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演示和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主题活动:
展示重庆新面貌以及本次雅安地震的图片,由这些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师展示在网络上搜索到的重庆新貌和雅安地震图片。
2.根据预习要求,抽学生展示自己搜索的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当“设计师”,对图片进行编辑。
二.启发引导,学习新知(22分钟)操作体验: 1.体验主题
由于从资源网站上下载资源需要时间,因此由教师从教材服务网站上下载“八年级上/第3课/媒体素材”及在网上下载的雅安地震图片(课前发到学生机),学生自己选择一副图片进行编辑。
2.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导学文档,逐步完成任务
(1)启动Photoshop软件,点击上面上图标“Adobe Photoshop CS2”,依次单击各菜单将其展开,观察菜单下有哪些菜单项,以便操作时查找。
(2)单击“文件”
菜单,选择“打开”,找到“桌面/素材
菜单,选择“图文件夹”下准备编辑的图片,点击“打开”。然后单击“图像” 像大小” 像素和600像素。点击“确定”按钮。,打开“图像大小”对话框,将图片的宽和高分别调整为800,(3)添加图形元素,仅靠一张图片传达的信息还不够,如果我们加上一些简单而又蕴涵意义的图形元素,将为图片增色不少。这时就要用到Photoshop的工具箱,Photoshop的工具箱就像一位美术家的百宝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用来绘画的工具。首先我们利用工具箱中的“矩形选框工具”,在图片的左上角画出一个矩形,然后利用工具箱中的“渐变工具” 如图3.1所示。
填充一个从左到右的天蓝色渐变。(4)添加文字,图片的创作一般都有寓意,一些较深的寓意需要在图片上用文字来点睛。利用Photoshop工具箱中有“文字工具”,它可以按照我们的方式为图片添加文字。在此选择“横排文字工具”,调整字体为“隶书”,大小为“36”点,颜色为“白色”,在天蓝色渐变矩形处单击,输入“魅力新重庆”、“温暖老故乡” 2
如图3.1所示。或者“心系灾区”“祈福雅安”。
(5)输出图片,图片创作好以后,需要将其输成需要的格式,这里单击“文件”菜单,选择“存储为”,弹出“存储为”对话框,选择适当的格式(比如JPEG)将图片命名,点“保存”即可。
(6)知识链接,“工具箱”里有各种绘画时需要的工具,如画笔工具、选框工具、橡皮擦工具、放大工具等。除刚才操作时用到一些,还有很多功能。“历史记录”里有我们在操作时的全部步骤,可以返回需要回到的前几步操作。“图层”上面层的不透明部分会遮住下面层的部分画面,就好像是眺望远方,近处的物体会遮住稍远的物体。
3.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边学习边将疑难小组讨论解决,将不能解决的难题记录下来。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4.收集难题,共同解决
有疑难的小组将问题陈述,先由同学们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帮助。如果还有无法解决的,设疑,留到课后查找资料,下节课再交流解决。
三.作业提交,展示汇报(8分钟)
每位同学将自己完成的作业上通过作业上交功能交到教师处。小组交流,交流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作品展示,在全班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收获,其他同学根据自己认识进行评价。将评价记录在表3.1中。
四.学习拓展,课外延伸(3分钟)
(1)图形图像编辑软件,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Photoshop之外,还有很多,如:画图、几何画板、Paint Shop Pro、3DS MAX、AutoCAD、CorelDARW等。看图软件ACDSee是非常好的图形图像文件浏览器,该工具显示图片速度快,易于操作,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可对图像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编辑。
(2)滤镜的使用,滤镜也是Photoshop的一大特色,只需轻轻地点击,滤镜不可以将图片变幻出神奇的效果。点击“滤镜”菜单,“艺术效果”中“彩色铅笔”如图3.2。
五.课堂小结。(2分钟)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利用Photoshop工具来对图片进行编辑处理,使一张图片主题更明确。这还只是一个入门,还有很多功能我们没有用到,希望大家下去之后或者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渐深入,你将成为名符其实的设计师。
第四篇:方 程.教学设计doc
“方 程”教学设计(第一稿)
银山镇中心小学 申心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教材简析】
本课信息窗通过展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数量的变化比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理解等量关系,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方程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用字母表示数到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代数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思想”,引导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是本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方程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难点: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 多媒体课件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视频引入
谈话: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珍稀动物,我们一起来欣赏视频资料。
播放视频资料
谈话:欣赏了这段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小结: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爱护动物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2.提供素材、引发思考
课件出示情境图:熊猫、东北虎、白鳍豚
出示信息1: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2004年白鳍豚有多少只?400-300=100(只)追问:算式中的数字表示什么?
小结:用1980年的只数减去300可以得到2004年的只数,这是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分析信息,梳理等量关系
谈话:刚才我们发现了1980年的只数去掉300只与2004年的只数是相等的。
1980年的只数—300 = 2004年的只数
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还能找到哪些相等的数量关系?试着说一说。
预设:1980年的只数-2004年的只数=300
2004年的只数+300=1980年的只数。
谈话:式子中的这么多字,有没有简洁的表示方法? 预设:a+b=c,a+300=b a+300=400 追问:能说说式子中的字母表示什么吗?
小结:数学中我们常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X+300=400这样的式子我们第一次见,它表示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谈话:对天平你有哪些了解?
预设:称物体的质量、比较物体的质量 演示1:
谈话: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 预设: 50〈100,100〉50
小结:大于号、小于号可以表示天平左右两边是不相等的。演示2:
谈话:现在呢?能用式子来说说吗? 预设:50+50=100
小结:用等号就可以表示左右两边是相等的。
谈话:现在你能像老师一样,借助天平,摆一摆,写一写吗? 合作要求:
(1)小组长合理分工,选出操作员和记录员。(2)先用天平摆一摆,再写出式子。(3)选出一个式子写在卡片上。演示3:
X克
谈话:谁会写这个式子? 3.理解X+300=400
谈话:同学们,我们来想象一下,在刚才白鳍豚的题目中,如果1980年只数,2004年的只数和300只也能像砝码一样放在天平上,应该怎样摆放呢?
小结:这样就容易理解x +300 =400了。4.理解10x=1600
出示信息2: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在这个信息中,野生大熊猫和人工养殖大熊猫又有什么关系呢?根据这个关系,能用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表示这个关系吗? 预设:1600÷x=10,10x=1600 追问:10x表示什么?1600呢?
课件出示:
5.理解 3x+100=1000
出示信息3: 预计到2010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达到1000只,比2003年的3倍还多100只。
谈话:还能找到题中的相等关系吗?试着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来。谈话:等号左边表示什么?右边呢?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分类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的式子,你能给他们分分类吗? 预设:按是否相等分类;按是否含有字母分类
谈话: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那不相等的式子呢?
小结:像x+300=400,10x=1600,3x+100=10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谈话:在方程这个概念中,哪几点很重要? 预设:未知数 等式(板书标记)
小结:未知数和等式是构成方程的两个要素,要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
2.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谈话:同学们,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组判断题。课件出示:
谈话: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小结:等式表示的范围很大,方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 判断下面的式子是否是方程。
x+5 15+5=20 2x +3〉10 10÷m=2
2.解决问题。播放公益广告的视频资料。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找出信息中的等量关系式,试着用方程表示出来。
3.小资料: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答,师小结。
第五篇:我的这一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
《我的这一年》教学设计
调 兵 山 第 三 小 学
刘琳
《我长大了》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生活出发的德育以人的生活经验为德育的起点。” 新教材力求站在小学生的立场,展现用学生的眼睛看到的、心灵感受到的人、事、物。
【教材分析】
本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总结,总结得失以便
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进步之处,也有不尽人
意之处;有哭有笑;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些变化有些是巨大的,有些是微妙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能客观地、纵向地发现自我点点滴滴的变化,更是很难横向地看到他人的变化和他人对自己的关注。教学中通过说、议、比、做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和理性方面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进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积极的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用比较的方法感受自己和同学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学习全面地看待自己
和别人的进步。
【教学准备】
照片 录像 成长树及树叶 录音机 旧衣服 成长档案袋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主题
1出示本班一名同学不同时期的两张照片,请学生指认。
2(出示贴纸)“我长大了”
(二)体验、感知“长大”的涵义
1寻找自己身体上的变化
(1)量一量现在的身高体重与去年的身高体重进行对比,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2)穿一穿自己穿过的小衣服,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寻找其他方面的进步
(1)与书中人物“丁丁”进行比赛
(2)请学生认真看书38页和39页,思考:丁丁长大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汇报出丁丁的变化后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丁丁会做的这些事情,你会做吗?
(4)追问:既然丁丁要和我们比赛,你们再想一想:除了丁丁会做的事情,你还学会了什么呢?
(5)学生展示自己学会的本领。
(6)请学生将自己最大的进步写在成长树叶上,并贴在成长树上
师小结:是啊!同学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懂事了,不仅能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学会帮妈妈做家务事了,学会了交朋友,认识了一些老师和同学,自己的知识也丰富了,学会自己过街,会认识很多字,会写、会画了,真是了不起!
(三)学会感恩,情感升华
1让学生互读爸爸妈妈写给自己的祝福卡片。
2欣赏录像:家长和老师的祝福与希望。
3学生看过录像后共同向爸爸妈妈老师道谢。
(四)收获成长果实,分享成长快乐
让学生拿着能展示自己成长进步的成长记录袋,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在场的各位老师讲述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五)课堂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再过不久我们就要成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了,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把我们班的成长树打扮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好吗?
(六)课尾延伸
请同学们在彩纸上画一个自己的小手印,放在成长记录袋里,明年的这个时候再拿出来比一比,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