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奇石课教案
奇石课教案 石寺二中
何丽华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思维比较活跃,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的习惯,但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奇石的话、品、鉴、写,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促进语文教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奇石鉴赏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传承中华奇石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的欣赏水平有限,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奇石的同时,能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
教学方法:想象感悟法,交流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奇石的图片及相关介绍,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有关石头的故事或者歌曲?俗话说“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一石一世界,一石一亘古。” 石头的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今天让我们走进奇石课堂,继续去发现去探索石头独特的魅力。
二、展示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学生的奇石鉴赏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传承中华奇石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三、话石、品石、鉴石、写石: 环节一:话奇石,讲故事。
请欣赏三张奇石图片,挑选你喜欢的一块石头,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讲一个有关这块石头的故事。
(形式:学生观察后自由展示讲故事,教师及其他学生点评。)
名石鉴赏:
(一)雏鸡出壳
(二)岁月
(三)中国版图 环节二:品奇石,命其名。请欣赏一组奇石图片,挑选你喜欢的一张,根据你对它的理解,给其命名。
(形式:学生两分钟思考后积极展示自己命的名,教师点评)奇石命名参考示例:
1、人之初
2、族魂
3、雪猿
4、海上日出 环节三:鉴奇石,夸其值。
请欣赏一组图片,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块石头,用你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介绍这块石头,突出它的价值,让它能卖出高价。(可以从外形特点和内涵或者寓意来谈。)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后小组成员展示,教师点评)环节四:写奇石,编故事。
请欣赏四张图片,挑选你喜欢的一张,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编写一个有关这块石头的故事。
1、东坡肉形石
2、中华神鹰
3、关公
4、伟人像
(学生现场写作一个200字以上的小故事,写在作文本上)附前两块名石的简介:
1、《东坡肉形石》 现收藏在台北故宫,如鸡蛋大小,其矿物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此东坡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当逼真,现它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规格]5.73×6.6×5.3厘米 [重量]0.52KG
2、《中华神鹰》 属黄龙玉石种,出自广东紫金南母寺。这是一块神话传说中天然形成的奇石,弯弯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完美的线条形神兼似,配上金黄色的玉质,大小又与真鹰比例一样,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四、学生自评互评后,挑选三篇优秀习作在班中展示,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石头的世界美的让我们沉醉,不知不觉中,本节课已经接近尾声。在本节课中老师欣喜地看到很多同学能够积极展示,你们讲的故事很生动,给奇石的命名很形象,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期待下节课中你们有更精彩的表现。最后老师用一句话来结束本节课:“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让我们在赏石中陶冶情操,收获成功人生。
第二篇:奇石鉴赏课教案
成教优质课教案
奇石鉴赏
单位:新安县石寺镇第二初级中学
姓名:何丽华
时间:2017年4月
奇石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奇石的相关知识。
2、欣赏一些精品奇石图片,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鉴赏奇石。
3、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传承中华奇石文化,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欣赏一些精品奇石图片,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鉴赏奇石。导入新课:
各位学员大家好,随着收藏文化的兴盛,奇石的收藏也渐渐火热了起来。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是静止的艺术,奇石中有画,奇石中有诗,奇石中有魂。奇石是天神吟出的“不朽天书”。位于我们新安县石寺镇下灯村的“奇石山庄”是洛阳黄河奇石的发祥地之一。“黄金有价,奇石无价”,一块奇石千万元不稀奇,上亿元才是天造神物。那么各位学员你知道如何去鉴赏一块奇石的价值吗?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奇石鉴赏课堂,学习奇石鉴赏的知识,开始一段美的旅行。教学过程:
一、奇石的基础知识:
1、什么叫奇石?
常,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或审美习性,可供观赏收藏把玩。奇石的最大特征就是自然天成,这是所有奇石的共同特点。
2、奇石的分类:
按奇石的类艺术(相对于人类的艺术创造)特点分:
⑴具象石(多为形状石)。主要从石的外形轮廓看,具有某物体的外形基本特征。如自然景观、人物、动物等。讲究“似”,逼真与神韵为准,妙在形奇。
⑵图案石。形成图案之石。如自然景观、人物、动植物、文字等。讲究“似与不似”,美在意境与画龙点睛。
⑶抽象石。主要从两个方面抽象:一是由形状或图案引起的联想;二是由点、线、面及颜色的变化启迪的灵感。讲究“不似”,随鉴赏者的悟性及情操而升华出意念之美。
二、奇石的鉴赏: 芸芸众多的奇石世界里,赏评奇石的优劣,并无法定标准,一般凭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积累来明断每块奇石的优劣。欣赏奇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质
指构成石品的矿物成份,多以石英质、玉质为上品。一般是以硬度和密度来判断石质优劣的,石品的密度越大,硬度越高,石的价值越高。
(二)纹
即石头的纹路图案或形状。
(三)色
即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于一体者为上乘,混合色、双色、单色次之。
(四)象
奇石上的抽象或具象的图案和物像。
(五)意
即奇石的造型或图案所含的意境,不同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悟。
(六)形
形,是大自然造化而形成的天然的外在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有的形体具象,有的形体抽象,有的形神兼备,具象者奇巧逼真、活灵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
除此之外,欣赏奇石还要关注奇石的神韵美、艺术美、意境美。
1.神韵美
“形”是神的外壳,“神”是“形”的内核,形与神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奇石的品种中,很多石品都具备了形神兼备、回味无穷的神韵之美,进而更体现了意境美。
2.艺术美
从美学、文学、色彩学的艺术高度,来欣赏奇石,与冰冷的玩石通灵,寄情于石,情石相交,达到“石人合一”的境界,以丰富的想象力,把玩石变为奇石,把奇石变为艺术品,石我交融,通过欣赏奇石的艺术美,从中得到一种慰藉、一种享受,这就是奇石的艺术美。
3.意境美
意境美是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石体或图案夸张、谐趣、神似或概括写意、融入感情、抒发艺术联想,以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总之,鉴赏奇石应从石形、石质、石色、石纹展开想象,由实到虚,由表到本,由繁到简,由形到神,由意到韵,由妙到玄逐步升华,可自我欣赏,也可以全家欣赏,聚友欣赏,有时一块奇石甚至需要多年的观察,才能真正领略其意境。
三、精品石欣赏:(配:多媒体图片及介绍)
1、东坡肉形石
2、岁月
3、雏鸡出壳
4、中华神鹰
5、中国版图
6、人之初
四、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奇石的分类,以及如何从奇石的质、纹、色、象、意、形和从神韵美、艺术美、意境美方面来鉴赏奇石。奇石的世界多姿多彩,美不胜收,“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赏石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让我们在赏石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收获成功人生。
第三篇:《黄山奇石》网络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领略黄山的奇石之奇,并且欣赏整个黄山的优美风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网页、卡片、五角星
教学过程:
一、导语:同学们,经过初步学习,我们知道黄山“四绝”之一 ——黄山奇石奇形怪状,妙趣横生。那么,现在谁能指着图片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几块有趣的奇石呢?
二、指名答,师点评。(你说得真好……)
三、过渡语:这几块奇石样子奇特,名字独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可是作者想出来的,现在,沙老师再请你们观赏几块奇石,请你们像作者那样给它们起个独特的名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好,开始吧。(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也很流畅,老师都很佩服你!或你想得很好,如果能说得流畅一点就好了……)
四、其实,黄山奇石仅仅是黄山这座大宝库当中的一粒宝石,吸引中外游客前往游览的美景简直太多了,那么,现在你们小组想看看黄山哪部分的景点呢?
五、指名答,师分发小队旗。
看来,你们想看的景点还真多。为了提升你们游览的质量,最近黄山市旅游局要举办一次“最佳旅游团”评选活动,要求很简单,只要完成下面的游览要求就可以了。
游览要求:
1.看:边游边看,景点的特点是什么?
2.想:用流畅的语言该怎样介绍?
3.说:用流畅的语言在小组内交流。(不许看网页)
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后选派一名代表上黑板,给 自己小组贴 “ ”,每个成员做好发言准备。
你们有没有信心争取这个荣誉?好,开始吧!
六、学生上网自学。
七、指名答,师生点评。(声音响亮,语言流畅,介绍得详细、生动,值得我们每一个游客学习。你说得太好了,我看,你能当最佳游客了。你说的很具体,如果再流畅一点就好了。)
八、黄山很美,经你们这么一说,我觉得就更美了,可惜的是全世界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安徽的黄山。现在,沙老师请你们小组合作来完成一项伟大的任务:想一句广告词,把我们黄山更好地推向全国,推向世界。看哪组想得奇、新、妙,我们将给他颁发“最佳创意奖”。
九、总结:没有获得“最佳创意奖”的小队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口语交际课《小猫钓鱼》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说故事,达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目标。
2.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教学重难点:认真地听,流利地说,简单地评。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整体感知。
同学们,沙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听故事,讲故事。今天,沙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听故事,讲故事,然后,我们来评选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好吗?要想成为“故事大王”,你们得听清楚要求,首先,把书翻到140页,小耳朵认真听,大脑袋认真想。
1、知道故事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回答:有几个小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练说单幅图意。
1、刚才,同学们听得都很仔细、认真,下面,我们还要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怎么说呢?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要求:
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
②把你同桌怎么说的告诉大家。
2、学生自由说。
3、指名回答。
4、学生评议。
过渡:一幅图,我们同学说得非常好,可是,沙老师认为,能把四幅图连起来说一个完整故事的同学,那才是真正的“故事大王”呢!现在,沙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想当故事大王的同学有多少个。来,想证明的同学请举手!沙老师真是太高兴了,现在,就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选一个最好的上来汇报,看看谁能当上故事大王。
三、练说完整的故事
1、生自己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
3、师生评议。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回家把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沙瑞
教学内容:
1、了解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树、山村孩子写信的内容,通过朗读课文,能够看到这是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认识两种新笔画“卧钩”和“撇点”,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能读背课文。
教学过程(怎样教)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秋天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身边,可是,你们从哪儿看出这是秋天呢?
二、观察图画,练说图意。
图上画了些什么?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什么?
2、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四、指导诵读,入境悟情。
A、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导自读第一自然段:“片片”换成“一片”行吗?为什么?“片片”该怎么读才能体现枫叶的多呢?(语速偏慢,并且读重音。)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4、齐读第一自然段。
B、学习二、三、四、五 自然段
1、同桌讨论二、三、四、五 自然段的读法,并且说出理由。
2、指名读,说出自己这样读的理由,同桌可以补充。
(引导学生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语气的亲切轻缓。)
3、引读。
C、学习六、七自然段。
1、指名学生比较读,思考:哪种读法好?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都”应该读重音,因为这个字体现了秋姑娘写信之多。“咦”要读出惊异的语气。“哈”要读出舒畅的语气。)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体会情感。
D、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五、教学生字。
1、讲授新笔画“卧钩”和“撇点”。
2、同桌根据笔画顺序,自学生字,互述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按笔顺描红。
4、给挂图贴上生字卡片。
5、指名板书,并且说说怎样写才好看,口头组词。
6、抄写生字。
六、迁移拓展,以练融情。
同学们,现在老师给你一片枫叶,想想看,你会写给谁?又会写些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采集几种落叶,说说他们的形状和颜色。
设计意图(为什么这样教)
引导儿童在交流中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将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在自主练说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说话能力和想象能力。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依情赋声,声情并茂,传染语感,使学生入文、入情。
在练读、评议中,让学生学会朗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语感,对课文做到“字会,意会,情会”
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学习中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朗读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对科文的理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评价能力,获得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背诵,利于积累、体验、习得语感。
学生不懂的知识,采用讲授法,保证了知识的正确性、系统性,便于培养学生的听知能力和注意力。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利用直观教学原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识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培养识字兴趣。
感受汉字形体美,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把字写正确。
加深儿童对秋天的认识,激发儿童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外延伸,沟通了课堂内外,拓宽了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业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和自主性。
简评:
一、本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紧扣文章的情感线索,注重读的训练,有教师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合作读,引读,齐读等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字词,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文字。
二、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管是读书还是识字,都注重在合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本教学设计还注重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四、布置的作业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四篇:桂林山水和黄山奇石教案、说课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桂 林 山 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 林 山 水》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3.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投影片。
过渡语: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一带,奇峰突起,怪石峥嵘,江流弯转,岩洞幽深,其岩溶奇观为世所罕见,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同学们,今天我们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一起走进那迷人的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随景入文,读课文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教师范读。
3.指名分段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三、依图学文,理解第一段
默读,思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师:(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四、看图学文,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质疑问难。
3.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大海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西湖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出示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或画简笔画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4.(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特点之一“静”,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5.指导朗读:
⑴ 教师引读句子: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⑵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6.品味词句,反复诵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7.尝试背诵,积累语言。
8.了解文章特点,学习写法: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
9.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桂林的水真()啊,()得()。真()啊,()得()。
10.总结第二段学法。
设计意图:教师先创设优美的情境,然后通过看图、学文,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感悟漓江的水的特点。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通过观察、比较领略漓江的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自由读上节课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同桌互相交流第二自然段学法。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能不能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小组自已学习第3段。2.检查自学: ⑴ 填空:这段话先写()的泰山和()的香山,再写桂林的山()、()、()的特点来展开具体的描述。
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⑴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⑵自读课文,归纳桂林山的特点,找出并理解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语,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具体的描述。5.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的特点的?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6.运用:
⑴用“„„像„„像„„”写一句话。
⑵用“峰峦雄伟,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连绵不断”等词语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段“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后,给学生思维以导向,使他们积极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体现。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渡语: 漓江的水静、清、绿,美得独特;桂林的山奇、秀、险,与众不同。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山,又是怎样的一幅美丽景象呢?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1.配音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汇报:课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3.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4.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2.列出写作提纲。
3.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六、知识拓展
1.学生自由阅读“阅读链接”。
2.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漓江的哪些特点,哪些句子写得最动人。
3.再创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也写一首诗描写漓江的水,或桂林的山。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对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方面作了具体描绘。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组训练的重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是教学的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讲读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紧扣“课标要求”,针对教材内容,采用讲读法、讨论法、多读多想、从扶到放等方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这是哪呢?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有一片竹筏带你漂在这样清澈的水面上,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纲指出: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必须的语文素质。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看,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紧扣重点,教给方法。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重点分析第2自然段:
先让学生边读边圈出漓江水特点的词语,并用波浪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桂林水的美。这样学生对漓江水有了大体的印象,于是我趁热追击: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这时我在课件上出示大海和西湖的照片,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接着我们来分析描写漓江水特点的三个分句:并提问,这每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静、清、绿),再次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在朗读中更真切地感受水静、清的特点。然后我接着提问:你们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什么样子的?此时学生便会议论开来,两种水一对比见明显地感受出桂林水静和清的特点。
再分析“绿”的特点,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师抛出问题:无暇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学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师出示翡翠的图片,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可见漓江水之绿。
3.仿句子写句子:
а、池塘里的荷花花真美呀,美得„„ ь、教室里真静啊,静得„„
及时运用了课堂上刚刚学习的句式,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本段的学习,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看到了桂林水的美,怎能不对桂林充满爱?怎能不对祖国山河的秀丽表示赞叹?同时又学到了读段的方法。
4.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5.学习第四自然段。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6.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将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训练融为一体,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本课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用了许多优美的语句,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和赞美,朗读时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把自己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桂林的爱,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浓缩了课文内容的精华,我设计的板书文字简洁,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的落实了教学重点,加上直观新颖的简笔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结束语: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语言文字,感受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我们又一起走出了语言文字,带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走向了生活。设计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让学生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品味语言文字,品味真挚情感,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语文味儿。
[人教版课标本第三册课文] 黄 山 奇 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黄 山 奇 石》教 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指导看图开始,让学生对黄山奇石有个具体的印象。再通过朗读认识奇石特点。讲解课文,要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图画,启发学生抓住黄山奇石的特点,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加深对一些长句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
黄山奇石的幻灯片,黄山风景录相或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知道课文写了黄山的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了解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解释指定词语。
4.读懂第1、2段课文。
5.认识并列段式,能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形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并列段式,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2自然段。
教学难点:读懂第2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师板书:“黄山”)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谁能介绍一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师简介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黄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 之称。山体雄伟奇特,有岩、洞、潭、瀑等自然景观,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黄山“四绝”。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下“四绝”之一的“奇石”(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播放全文录音
2.自读课文,把课文介绍的奇石用“——“划下来
3.说说课文写了黄山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几块奇石的样子.4.这4块奇石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5.你觉得文中哪个段落与众不同?为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挂小黑板,出示本课12个生字。
区 省 秀 尤 其 仙 翻 滚 巨 著 形 状
2.指读。省、著、状三字是翘舌音。
3.字形指导。
状:右边是“犬”。组词为“形状”,意思即样子;“壮”多指人力气大。二字要注意区别。
著:要和“着”区别。著,音zhū,组词为“著名”;“着”,音zhe,可组词“拿着”。
尤:应与龙字区别。
4.多音字组词:
tán()
弹
dàn()5.辨字组词:
徽()尤()陡()状()臂()峭()
微()龙()徒()壮()避()消()
6.字形分析:微、脖,并交流如何巧记难字。
7.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神奇、陡峭、云海、闻名中外、奇形怪状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8.质疑问难。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共有几句?分别写了什么?
a)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b)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
师提问:“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3.“那里”指什么地方?黄山风景区整体景色的特点是什么?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哪一句总写了黄山石的神奇?哪个词点明了在黄山景色中,“奇石”是最有名的?(尤其)给“尤其”找个近义词。
五、研读第2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2自然段
2.指导学生认识并列段式:
像第2自然段这样在一段话中并列地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段”叫并列段,并列段中的几个内容可以调换顺序,它与总分段式最大的区别是没有总起句,各句之间是表示并列的关系。
3.学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并列段式可分几步来学?讨论后出示小黑板:
1).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3).这几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4.根据学法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个内容?
(2)这两个内容分别是怎样写的?
①(出示“猴子观海”投影片)齐读写“猴子观海”的话,“猴子观海”奇在什么地方?
a)在哪里观海?
b)观什么“海”?
c)怎样观海?圈出3个动词
②(出示“仙人指路”投影片)齐读写“仙人指路”的话,说说“仙人指路”又奇在什么地方?
a)第5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b)圈出写仙人姿势动作的3个动词,并在投影上指认“仙人”、“手臂”等。
(3)这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a)默读,用“~~~~~~~~”划出这句话,并圈出最重要的连接词。(“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b)指导朗读这句话(“也”读重音)
c)你能把“也很有趣”换个词说说吗?(也很有意思„„)
(4)小结:口头填空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5)指导朗读并背诵第2段。
六、小结、作业:《作业本》第2、3题。
板书: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2.读懂课文第3段是怎样具体描写两块山石的奇特,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认识并列段式的结构特点,掌握其阅读方法。
3.背诵课文第2、3段,听写第4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继续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读懂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具体的。
(三)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
2.解释词语。
3.听写。
4.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5.复习“自学提示”,出示小黑板。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3段。
2.这一段讲了哪几个并列的内容?为什么说它们是并列的?
3.读句理解怎样把这一山石的“奇”写具体。
①第1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山石比作“桃子”和“盘子”,你看像吗?)
②前面写到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都很有趣,作者不但写了它们像什么,还写出了它们的姿势、动作,把这些奇石给写活了。这段 写“金鸡叫天都”与前面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①作者想像“金鸡”还能报晓
②有色彩,很好看,也很像。(理解:为什么叫“金鸡”,能金光闪闪的原因。)
③看着投影说说“金鸡”叫“天都”是怎样的奇景,并说这一景为什么“著名”。
4.课文中是怎样把“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这两个景观连接起来的?
5.小结段式特点和阅读方法。
6.齐读。
三、讲读第4自然段
1.导入:学到这里,请你们说说黄山的奇石为什么“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如果黄山只有第2、3段写的这4种奇石的话,它能“闻名中外”吗?
2.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等等”,叫得出名的和叫不出名的。)
3.这段中从哪里可以看出黄山奇石的奇?
4.看投影,仔细观察各种岩石的造型特点,试着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
四、总结谈话
1.有关黄山景观。
2.有关并列段式。
3.小结:黄山石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有机会,大家不妨亲自去看一看,你一定也会陶醉其中的。
五、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全文。
六、背诵第3自然段课文。
七、小结。
八、作业:
1.背诵第2、3自然段。
2.抄写第4自然段。
板书:
猴子观海
一动不动 望 翻滚
仙人指路
伸着手臂 巨石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像大桃子
金鸡叫天都 金光闪 闪
《黄山奇石》说课稿 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 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14个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等奇石。”这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块:品位词语,感悟奇石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板块:延伸课堂,加深奇石美。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版块: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写本课的8个生字。重点指导“区、巨、它、安”四个字,认识“三框儿”这个新部首。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总之,本课的设计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听课记录范文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13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生1:柳树。生2:白云、草。(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
——夹岸的意思呢?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生:春雨断桥人不度。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生:知道,春天的雨。师:那断桥呢?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生:恩。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生:撑。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生:划。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
度
撑
阴
燕
断
(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第五篇:黄山奇石说课
黄山奇石说课稿
兴庆区回民二小
李艳梅
黄山奇石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部编教材二年级第9课《黄山奇石》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本课图文并茂,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写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还特别指出了黄山的奇石有趣极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它不仅具体形象地介绍了文中四幅插图的奇石,而且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本课时重点解决2——5自然段。
二、说学情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四、说教学重点 能用“像”说句子;
五、说教法
在黄山奇石的教学活动中,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跨越式教学理念,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说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揭题
1、观看微课,知道黄山四绝,引出课题黄山奇石并板书。
2、理解“奇”的意思。
(二)、预习检测
1、认读词语
2、采用摘苹果的游戏认读生字
3、形近字比较 4、4人小组检查课文朗读,组长评价。
(三)、问题呈现
1、小组内解决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集体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3、本节课解决的问题:黄山奇石“奇”在哪里?
(四)解疑探究
1、、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赞美黄山风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奇石的名字。
3、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选自己喜欢的一块石头学习。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奇石“奇”在哪里?
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五)拓展延伸
1、连一连
2、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或者自己收集奇石的样子,选一块先画一画,再仿照2-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3、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