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

《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公因数和公倍数。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能又快又准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又快又准的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复习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熟练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揭题)

2、现在,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公因数和公倍数的知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解答实际问题

1、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几种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又快又准)

下面我们就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24和36)。

2、谈话:有些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一眼就能看出,你想试一试吗?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8和16()[]27和9()[] 13和39()[]51和17()[]

问: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能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6和1()[]5和7()[] 11和8()[]9和10()[] 问:通过练习,我们又发现了什么?

4、你能说出下面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吗? 14/21()35/45()22/33()80/90()

5、说一说每组分数中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3和4/7[]3/5和9/10[]5/9和5/6[]7/8和11/12[]

6、判断: 1、3和5没有公因数。()

2、a=4b(a、b都是整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b。()3、30是3和10的倍数。()

4、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5、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那么最小公倍数一定是它们的乘积。()

三、解决生活问题

谈话: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老师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大家想挑战吗?

1、长途汽车站每隔8分钟向a地发一辆车,每隔10分钟向b地发一辆车,这两趟车早上7:00同时发车,第二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问: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一篮鸡蛋,5个5个地数,6个6个地数,都少了2个,这篮鸡蛋至少多少个?

3、有一种长方形地砖,长6dm,宽4dm,至少取多少块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4、有两根长分别是32cm和40cm的木条,把它们锯成同样长的小段(每小段都是整厘米数),并没有剩余,每小段最长是多少? 问:读了这道题后,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引起大家注意?

5、把一块长20cm宽15cm的长方形红布,剪成边长是整厘米数且面积尽可能大的相等的正方形,一共可以剪多少个?

6、思考题:

李老师把25本练习本和15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练习本多了1本,铅笔少了1支,你知道这组最多有几个同学吗?

四、交流新的收获?

五、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第二篇:公因数 公倍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 公倍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公因数和公倍数,掌握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知识的整理与探究过程,增强归纳、概括等数学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体会数学学习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三个数的短除法法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梳理知识

师:同学们,这两天我们都在与数打交道,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 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师:说一说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板书课题: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比较沟通,升华方法

1、出示问题

18分之12 用短处的方法除分子和分母

2、交流信息

师:从短除的算式里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能得到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算式是2×3=6 生2:我能得到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算式是2×3×3×2=36

3、比较沟通

出示12=2×2×3 18=2×3×3 师:通过分解质因数,说一说算式各数的意思。

生:2和3是12和18的共有质因数,2是12的独有的质因数,3是18独有的质因数。

师:观察算式,同样是用短除法,但是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把除数部分乘起来,一个是把除数和商部分都乘起来。

4、深入探究

师:从短除的算式里你还能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商部分的3和2其实就是18和12的最简分数。师:真神奇,为什么就会出现最简分数呢?

生:其实除以2除以3的过程,就是把分子和分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约分的过程。

5、升华方法 生快速报出结果

师: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1:当两个数互质时,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最大公因数是1.生2: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数,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生3:我发现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的倍数。

师总结:看来在求这两个数时,我们一要看规律,二再用方法。

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我们家贮藏室长 24dm,宽16dm。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 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2、每块地砖的边长是24cm,宽是16cm。如果要用这样的地砖把贮藏 室的正方形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正方形的边长至少要几厘米? 师:比较下两道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道题是把大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去铺,第二道题是用小长方形铺成大正方形。

师:那这两道题分别是求什么?

生:第一道题是求最大公因数,第二道是求最小公倍数。生自主解决问题。

四、思维冲浪,拓展提升

1、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5米,一根长18米,一根长27米,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许有剩余,每段最长有几米? 师:这道题是求什么?

生:求15、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1:因为是要截成小段。

生2:我是看问题的,问题是最长是几厘米? 生自主求最大公因数。展示方法

生1:我用列举的方法,在15的因数里找。生2:我用短除法。

师:同学们很厉害哦,用不同的方法求出3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小组分队,如果4人一队多一人,如果6人一队也多一人,如果8人一队多一人,这个小组至少有几人?

演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其实就是求4、6、8的最小公倍数,再加1就可以了。展示方法

生1:列举法,举出8的倍数再找。

生2:4、6、8虽然有3个数,但其实就是两个数。因为8是4的倍数,实际上找到8的倍数就是找到4的倍数,所以可以划去4.生3:我用短处法

五、课堂回顾,总结收获

师: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篇1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已接近尾声,但练习反馈,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细细思量,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而且去问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烦”,“很烦”,“太麻烦了”。

在了解了学生的感受以后,我又重新通过练习概括出了一些特殊情况:

(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

(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情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另外,我又结合教材后面的“你知道吗?”,指导了一下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完成练习时,让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

想来想去,还是真得很怀念旧教材上的“短除法”。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篇2

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依照学生预习、阅读课本进行教学,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练习反馈中,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觉得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准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调查询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太麻烦了”。

今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我在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一、仍然是将预习前置。

二、动手操作,想象延伸。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感知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有利途径。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铺,铺后想,想后算,算后思。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分组操作,用除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写出来。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以直观的操作活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历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思考: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先用“列举法”教学“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在学生相对较熟练的时候尝试让学生直接说出公倍数与公因数;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后面的阅读知识,但不要求学生使用。

四、在教学了用“列举法”“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知识之后,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将求“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合并训练。通过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扩倍法等其它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欢,掌握较好。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篇3

一、精心研究,创新备课。

1、说“公”。只要与“公”有关的词语都可以说。然后简要分析“公”字所代表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思考前面是否学过与“公”字有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然后借机引入本课课题: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说说自己对“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3、创设情境,先让学生独立发现“春”字剪纸中的数学信息,再进一步思考如何把这种规格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并思考这些正方形展板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

4、铺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发放一套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代替“春”字剪纸进行探究。看能否在6张边长不同的正方形纸板上正好铺满。

5、现场汇总各小组探究情况。能按照长方形长或宽正好排满的用“Y”表示,不能正好排满的用“N”表示。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找出为何有的额正好铺满,有的不能正好铺满的原因。

6、认识公倍数。我们发现这样的小长方形能正好铺满边长是6厘米、12厘米、18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样的长方形来铺,还能铺成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呢?体会解决此类问题不必每次都摆卡片。

7、用列举法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解决问题中渗透短除法。体会上述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短除法可以找出任意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9、让学生认识的找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可以根据最小公倍数推算出其他公倍数。

10、课下整理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资料卡。在对比中清晰认知这两个知识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

二、环环相扣,细腻授课。

上课开始后,设计思路的前两步进展非常顺利。到了第三步时,学生开始出现困惑的表现,这正是我所追求的学生真实状态。不然一开始就让学生感觉很简单,对他们思维深度的开发力度就不够。

在接下来的学生动手操作中,进展很不顺利。由于发放给他们的卡片只能满足横铺和竖铺一侧的数量。无法实现真正的密铺。我这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从铺一侧而推理出能否正好铺满。结果对一些同学来说比较抽象。他们把手中的长方形卡片铺在一起,到是得到了正方形,但只是铺在正方形纸板的一个角上。无法确定是否可以正好密铺整个正方形纸板。

于是,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想不出其他办法,可以向老师申请备用卡片。结果没有一个小组申请。看来他们也是不想服输。然后我借机介绍了一个成功小组的做法,其他小组受到这一启发,可谓茅塞顿开。不一会就顺利完成了操作探究。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由于一开始操作不成功,再思考办法,然后根据受到的启发进行改正,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后面一小部分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的第5步—第7步进展非常顺利。毕竟同学们的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产生很多我们不可小觑的想法。而且精确而富有深度。

三、课后反思,着眼未来。

通过40分钟的上课过程,我为孩子们的成功探究感到开心,为他们充实的收获而喜悦,为没有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而遗憾。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外,还要考虑到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有动手探究的实践经验。然后将自己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争当一名研究型教师。

不管成功与否,要敢于迈出打造创新、务实、高效课堂的第一步。让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永远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才是一个数学老师所应追求的……。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篇4

公因数和公倍数的学习是五下教材的两个重要概念,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作了化解难点,个别击破的办法,如何教学好这节内容,我在这次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尝试。

1、有效建立概念之间的.结构链,形成条理化。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

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与交流活动中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应特别注重概念间的系列反应,如倍数和因数是前面所学内容,新内容要在此基础上生根,必须复习旧知,联系生活,学习新知,围绕“公”,理解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概念,最小公倍数则通过实际生活中如第25页公交发车问题或参加游泳问题,来引发就是求最小公倍数来解决问题,最大公因数则通过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来分最大的小正方形得到,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对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从而形成条理化。

2、有效设计复习引入的问题串,引发思维性。

由6和8的因数有哪些?引起学生回忆怎么求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地想、由小到大地有序地想)然后发现它们有1和2是相同的,即为公因数,用集合图(韦恩图)可以形象地描画出来,那么公因数有什么作用呢?

引出改编后的例3,要把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剪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有多少种剪法?最大的正方形是哪一种?

学生探究后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反思:为什么?边长与12厘米和18厘米有什么关系?

从而想到18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有哪些,18和12的公因数即为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而6则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最大的数,即为最大公因数,到这里实际解决了例4。

再次提问:因数是怎么求的?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最大公因数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回到教材,自学教材,思考问题。

3、有效使用教材与教辅资料,提高达成性。

什么时候阅读教材,例题等主体部分看不看?练习部分怎么用?都值得我们每节课去揣摩和研究。

在公因数的教学中,我既不完全脱离教材,又适当对教材进行了重组,改变了教材在课堂上的展示方式,整合了两道例题与习题10的展示与使用,让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既学习了例题,又学习了新知,还不完全相同。为不让学生陌生,共同探讨之后又让学生回到教材,仔细阅读教材,寻找教材重点、难点,作好标记,可以当堂又经过了初步的复习。

书后的练一练以及练习五1—5题,由浅入深,重点训练学生寻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无需改编,原题照用,可以直接在教材上作练习,当堂巩固所学新知,结合练习适当进行拓宽与技能的强化,可以直接实现当堂清。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篇5

《公倍数和公因数》在新教材中改动很大,新教材将数的整除中有关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内容精简掉了,新教材突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究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突出了运用数学概念,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注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以后与以前的教材相比,主要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教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操作领会公倍数、公因数的含义。例1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3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都是形成新的数学概念,都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领会概念的含义。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实际背景,缩短了抽象概念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运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有利于改善学习方式,便于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经历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按要求自主操作,发现用怎样的长方形可以正好铺满一个正方形;用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正好铺满一个长方形。在对所发现的不同的结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除法算式进行思考,对直观操作活动进行初步的抽象。再把初步发现的结论进行类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再揭示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突出概念的内涵是“既是……又是……”即“公有”。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的集合等图式,显示公倍数与公因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是删掉了一些与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对后继学习没有影响的内容后,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是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时由于采用了列举法,学生得花较多的时间去找,当碰到的两个数都比较大时,不仅花时多,而且还容易出现遗漏或算错的情况。相比之下,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就不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先根据概念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待学生熟悉之后就教学生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的安排效果不错,学生也没感到增加了负担。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范文

2.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设计

3.《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案

4.《公因数和公倍数(二)》的教案

5.公因数公倍数教学反思

6.〈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复习教案与反思

7.《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范文

8.公因数和公倍数奥数数论试题及答案

第四篇:《公倍数和公因数》提高练习

例1:马利家的客厅长5.4米,宽4.8米,他爸爸准备在地上贴上一层正方形瓷砖,问至少需要多少块瓷砖?

分析:用若干块正方形瓷砖正好可以沿客厅的长铺一排,所以,所用正方形瓷砖的边长就是马利家客厅长的因数,也就是说,瓷砖的边长必须是客厅长与宽的公因数。题中问“至少需要多少块瓷砖?”,实际是要求所铺的瓷砖尽可能大,即用长和宽的最大公因数作为边长来铺,所需块数最少。

5.4米=540厘米,4.8米=480厘米 540和480的最大公因数是60

(540÷60)×(480÷60)=72(块)

例2:有一种瓷砖的长是35厘米,宽是20厘米。现在打算用这种瓷砖铺一块正方形地,最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分析:长方形瓷砖所铺大正方形的边长既是瓷砖长的倍数,也是瓷砖宽的倍数,所以只要正方形边长是35和20的公倍数,就可以铺成。题中问“最少需要多少块瓷砖?”,实际也是要求所铺的正方形地最小,因为正方形地的边长必须是瓷砖长35厘米和宽是20厘米的最小公倍数140厘米,(140÷35)×(140÷20)=28(块),所以,至少需要用28块这样的瓷砖。

(1)用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的长方形瓷砖铺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多少厘米?最少要用多少块这样的瓷砖?

(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0厘米,宽是36厘米。若要用尽量少的正方形瓷砖来铺满这个长方形,这个瓷砖的边长至少是多少厘米?需要这样的瓷砖多少块?

(3)把36个男生和24个女生分组活动,如果每组里男生与女生的人数分别相等,每个组里最少有几名男生与女生?

(4)一张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不许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小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块?最少呢?

(5)一盒糖,4块4块的数,多3块;6块6块的数,少一块。已知这盒糖的块数在30~40块之间,你知道这盒糖有多少块?

(6)因工地夜间施工需要,要把施工区内的一条长80米得路边的路灯由间隔5米改为间隔4米。除两端两盏不需要移动,中间还有几盏不需要移动?

(7)用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最少需要几张这样的纸片?

(8)将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能剪成多少张?

(9)用45朵红花和30朵白花做花束,如果每个花束里红花与白花的朵数分别相同,每个花束里最少要有几朵花?

(10)一张长24厘米、宽16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不许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最小是多少厘米?最多能裁成多少块?最少呢?

(11)一批同学排方阵,8个8个地数,少7人;6个6个地数,多1人.这批同学最少有几人?

(12)一根木棒长30厘米,从左端起每隔2厘米用红色做个记号,再从右端起每隔3厘米用绿色做个记号,最后沿重复做记号的地方将木棒锯断,这根木棒共被锯成几段?

第五篇:〈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复习教案与反思

刘浩中心小学许夏敏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巩固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的方法,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教学实施:

一、疏通概念

1、同学们,本学期的内容已经全部学完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所有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数的世界”,在十个单元中哪些是与数打交道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认识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加减法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出示课题)

3、讨论与思考:本学期学习了方程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公倍数与公因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专项练习

1、方程的复习

⑴整理与练习第1题,在方程下面打√,集体汇报时说出为什么不是方程?

等式

方程

X+2.5<828-12=165a分别叫什么?你觉得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副图来表示吗?

⑵整理与复习第2题

提问:根据什么来解方程?指名4人板演,校对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出示练一练,找出括号中方程的解

①3x=1.5(x=0.5x=2)

②x-210=30(x=240x=180)

③x÷5=120(x=24x=600)

⑶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米11.7平方米?米

2.7米

6.9米3.9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方程的?

教师小结,用方程计算可以使很多问题变的简单,容易解决。

⑷整理与复习第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用方程解决。

2、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复习

对公倍数和公因数你有那些了解?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呢?

出示练习①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94和82和

3②写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2415和602和3

请做得快的同学介绍经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3题、第5题、第6题。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复习课,主要复习方程、公倍数和公因数两个单元的内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对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还不是很系统。特别是对潜能生而言,教师的提问不能及时沟起他们对知识概念的回忆,因此跟基础较好的同学相比就形成了鲜明的落差。

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掌握题中的数量关系是关键,也是学生理解中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列方程时,因为没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而把方程列错,或者方程列到了,却不能把方程抽象成数量关系式。诸如这些现象,主要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还不够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仔细,深入,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在公倍数和公因数一单元中,问题不大,主要是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对较大的两个数,如求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出错率较大。因此课后还应多补充一些相应的练习。

下载《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复习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案5篇

    在四年级(下册)教材里,学生已经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会找10以内自然数的倍数,100以内自然数的因数。本单元继续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要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公因数、最大......

    《公因数和公倍数(二)》的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练习四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与对比,使学生发现和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识结构......

    公因数教学设计

    《公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P22-2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公倍数和最小......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 蒋晓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培养学生......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合肥市蚌埠路第四小学王勇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2~23页例1和、例2、“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教案-苏教版

    公因数、公倍数 第一课时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天宝乡中心学校 卢玉梅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能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三种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找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