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小学语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教学内容: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会书写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4、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第1-2张有葫芦的幻灯片)图片提问:大家见过这种植物么?它叫什么呢?谁知道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教师对着葫芦图片口述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今天我就告诉你们: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很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部掉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14课(师板书:我要的是葫芦)生读课题。
2、(教师出示第2张后半部分有阅读提示的幻灯片)a自读课文,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词在书中圈出。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找找课文描写了怎么样的葫芦?
二、认读字词:
教师引语:刚才你们都认得“葫芦”,看样子,大家一定预习得很好了,老师相信其它的生字,大家也一定会认会读了。
1、(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教师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葫芦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花谢花开,学生试读。
2、教师教读词语,并(出示第3张幻灯片中生字拼音)学生正音跟读。
3、学生再读词语(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学生认读:自言自语、每天、一棵树、挂住、慢慢地、奇怪。
三、学法指导:
1、学生能熟读词语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忆“挂”和区别形近字的方法,师生一起编成顺口溜: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小青蛙。
2、教师指导难字“挂”的书写方法,学生在书中练习写字,然后同桌评比书法,最后教师把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展示。
3、(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指导学生生字的变化记忆方法: a、加一加,变一变
胡+()=葫
户+()=芦
滕+()=藤
射+()=谢
牙+()=蚜
丁+()=盯
令+()=邻
台+()=治
b、说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语 忄____()
氵____()目____()
阝____()爪____()
尸____()
四、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课文指导阅读提示: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读课文后自主交流。
3、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自主交流从阅读提示中读懂了什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更能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葫芦图片后熟读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2)教师指导幻灯片中的葫芦引导学生再次注重红色字体的意思: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教师引导学生读出葫芦的(可爱),多么可爱的葫芦!(3)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4)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的丝瓜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小葫芦哇!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5)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段,教师出示阅读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们当当侦察员,在课文的2—3自然段中找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的答案。(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后再读课文)
a小组合作探究: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知道那个人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b教师询问: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c、教师再次询问:那个人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d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教师小结: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呢?(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6、学习第三段
a、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那个人不要叶子的句子)
b、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学生展开想象同座互说,教师指名说。
C、那个人听了别人的劝告吗?学生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比较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学生知道正是那个人固执己见才会有葫芦落下来的结果。
d、学生再读语句后师生小结: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就是因为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叶子的生长。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
e、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7、学习第四自然段。
a、(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b、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c、教师引导学生情景表演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后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种下的葫芦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d、过渡: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同学们真爱思考,请你想一想后质疑:指名交流。(“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的示意图就知道了。(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弄明白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f、教师引导学生看“葫芦落下来的原因”示意图后说出明白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五、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我会续讲看图讲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过了一些日子,()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比。
六、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a、我会选:
只
个
朵
棵 一()邻居
一()葫芦 一()小花
一()蚜虫 b、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葫芦藤
2、课外作业指导(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a、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b、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长出葫芦藤 ↓ 长出绿叶 ↓
开出小花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应该
我要的是葫芦
↓
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多
结小葫芦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 叶子生蚜虫 ↓ 葫芦全落了
八、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含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情景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
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吗?你觉得种葫芦的人第二年种的葫芦和今年有什么不同,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续讲故事。这样学生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师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得到了碰撞,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增量,进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都不一样,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角色换位提问:“你要是那个邻居,你会怎么劝告种葫芦的人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试讲教案|《我要的是葫芦》
一、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讲的是从前有一个人种葫芦,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课题正是他的错误所在,也是没有收到葫芦的原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并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的字词进行品悟,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让学生做文本的主人公,融入文本,体会种葫芦人喜爱葫芦的心情,亲身感受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的原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做好指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出示红红的苹果图)这是什么?在苹果树上,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没叶的苹果图)请比较一下,这棵苹果树跟刚才的苹果树有什么不一样?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不长叶子就能结出果实的现象?
师:我们都知道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这是植物生长规律。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却不懂生长规律,因此还犯了错误呢?想知道他犯了什么错误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时运用两棵不同的苹果树作对比,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
3、识记生字“哇”。(这个字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谁能帮他换换部首?)
师:老师把你说的还编成一首好听的歌儿呢!(有手轻轻挂,有口多好哇,有女胖娃娃,有水过山洼,有虫是青蛙。)齐读。
4、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5、看图认识葫芦藤。你还认识哪些植物长有藤?(欣赏长藤的植物)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这是种葫芦人的葫芦,看着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词语?能用上漂亮的词语来描写一下吗?
2、出示词语齐读。(雪白)的小花、(细长)的葫芦藤、(绿绿)的叶子、(可爱)的葫芦。
3、从这些词语中让我感受到葫芦的可爱,课文第几段写出了葫芦的可爱?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并用括号括出葫芦可爱的相关词语。
5、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6、指导读准多音字。
7、理解:长满近义词:雪白------洁白
8、谁能把心中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抽生———第二组)
师: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板书:葫芦图和可爱)
9、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10、近义词:每天----天天 几次(不止一次)师:从这句话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种葫芦的人非常喜爱这些葫芦。)板书:喜爱
11、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读第一段吧!
(设计意图:我运用了看图说话的形式导入第一段,通过观察葫芦图片,让学生能很直观感受小葫芦的可爱,把孩子带入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其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葫芦藤上绿叶的茂密和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时自然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体验小葫芦落了的遗憾做伏笔。)
四、精读课文第二段
1、(出图)你看,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二段,然后用漂亮的“~~~~~”画出句子。
2、生读出句子
3、解释:自言自语、盯
4、指导读出自言自语
5、“盯”和“看”还是有区别的。你说“盯”是怎样地看?那他为什么只盯着小葫芦呀?
6、谁能带着喜欢的语气,再读读这段话。
7、利用动作解释“赛过”。
8、你们能通过朗读赛过他吗?(齐读)
9、那到最后,他的小葫芦有没有长得赛过大南瓜呢?为什么?
10、利用图片认识蚜虫和了解它的危害。
11、原来蚜虫的危害这么大!那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看着葫芦上长满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
12、到底叶子和果实有什么关系?(出示视频介绍叶子的作用)
师:听了他的自我介绍,您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是离不开叶子的,叶子是吸收阳光和养料用的。
生:我知道了叶子长得好,才能结出好的果实。
师:但种葫芦的人懂得植物生长规律吗?
13、看着这些虫子,他是怎么想的?
14、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在乎这些蚜虫吗?那个词能看出不在乎?
15、指导读出不在乎的语气。(抽生)
16、他认为蚜虫可怕吗?
17、出句子齐读。(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18、句子比较。(哪一句话更能表达出他一点都不在乎?)
19、男女、分组赛读句子。
(设计意图:在“盯”的设计上,通过认识部首,换词识字,区分“盯”和“看”并层层深入设计问题:盯是怎样地看?(只看、一动不动)为什么只盯葫芦?(喜欢葫芦)(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跟着文本的内涵,通过“盯”进一步体会到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在蚜虫的危害和叶子的作用,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有声有色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直观的视觉体验,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适时创设语言意境:假如你是种葫芦的人,你看到葫芦上生了蚜虫,这时你会怎样想?怎么做?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说出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五、精读课文第三段
1、这么可爱的葫芦,叶子上却爬满了蚜虫,这时葫芦正面临着什么危险?板书:(黄色葫芦图)
2、怪不得,连邻居看见了,都为他着急啦!我们和邻居一起用着急的语气劝劝他吧!
3、齐读句子。(你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
4、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
5、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出句子(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7、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抽生读)
8、比较两个句子。
9、抽生读、小组赛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六、学习课文第四段
1、那最后他有去治蚜虫吗?板书:不治
2、结果怎样?板书:落了
师:这么可爱的葫芦全落了,多可惜呀!
3、齐读句子(一起用惋惜的语气读出这句话。)
七、总结
1、学了课文,你知道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吗?板书: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2、总结:老师希望大家学了课文,以后在处理事物时,能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全面地看待问题,并且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你们就一定不会犯种葫芦人的错误了。
八、拓展
师: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你能续讲这个故事吗?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喜欢 落
生虫 不治 了
(不懂生长规律)(不听别人劝告)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会用“每天、可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这个故事 说明的道理。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道理。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二、初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1、自学。
2、检查。①.抽读生字卡。②.指读,正音。③.齐读。
三、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标出课文自然段。
2、分段指读,师生评价。
四、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
1、送卡片游戏。
2、齐读词语。
二、阅读理解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2、出示投影片1。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3、指导朗读。
①.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出示投影片: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由读、指读、齐读)②.用“可爱”造句。
③.引读:种葫芦的人也非常喜欢小葫芦,所以他每天都—————— ④.“每天”什么意思?用“每天”造句。
三、阅读理解二——四段。
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 结果怎样呢?
1、范读课文2——4段。
2、提问: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读出课文中的句子。出示投影片4.说说小葫芦什么样子,种葫芦的人什么样子? 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3、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 ①、自由朗读2、3段。
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 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4.检查学习情况。
①.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想的?
出示投影片2.说说种葫芦的人表情、动作、心理、语言。(小结种葫芦的人不管叶子上的虫子,一心盼望小葫芦快长大。)②.指导朗读。(注意“!”)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③.你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做急吗?你会对他说什么? ④.出示投影片3.他的邻居什么样?(表情、动作、语言)⑤.邻居让他治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⑥.指导朗读.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点题,齐读课题.⑦.分角色读第三段.5、小结。邻居让他治虫他听了吗?所以叶子上的蚜虫————,最后小葫芦都——————————。
四、你认为种葫芦的认错在哪儿?
五、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质疑。
七、练习。
1、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小花 慢慢地()黄了
()葫芦藤 自言自语地()
()小葫芦 一个一个都()
2、课后想一想: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发现叶子上生了蚜虫 会怎么做呢?
第 三 课 时
一、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三、识记本课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
2、出示:
满 谢 每 言 治 慢 变 ①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形。②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重点指导:满 谢 每 慢 ③说说这些字的部首?结构?
3、指导书写。
四、抄写生字词。
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板书设计: 8 我 要 的 是 葫 芦
长满绿叶 生虫不治
可爱 黄落
第四篇:我要得是葫芦教案
《我要得是葫芦》
上课教师:张忠兰
一、教学目标
1、写好并能认读本课生字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3.复习词语。
4.看葫芦图片,用自己的语言赞美葫芦从而引入新课。4.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长势茂盛。
(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勾画出葫芦长势的内容句子。
(2)、师贴版画,激发学生有感情地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感悟葫芦藤的茂盛。
(提示学生叶子的好处:叶子能帮助葫芦呼吸,提供丰富的营养,让葫芦结出又大又多的葫芦。)
(3)、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用赞美的语气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学习第二段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我们觉得种葫芦的人到底是怕长虫子还是不怕长虫子? 生:不怕
师:那咱们给他换种说法表达出来意思不变就是:有几只虫子不用怕。生齐读两个句子。
2、(师边说边出示相关图片、文字)难怪种葫芦的人:
生齐读:只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二)学习第三段
1、种葫芦的人这样做,难怪他的邻居也实在看不下去了,来劝他。(知道朗读邻居说的话。)
2、邻居诚恳地、着急地劝告他,他怎么也听不进去,因为他认为: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指导朗读。
3、请你们仿照“有几只虫子怕什么”的说法可以改为“有几只虫子不用怕”,把这个句子也换一个说法但意思不变。自己练习换个说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生齐读两个句子。
4、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点评。
种葫芦的人这样固执,这样不听劝告,因为他觉得种葫芦的目的是要收获葫芦,与叶子没有关系,到底叶子有什么作用呢?
叶子长得多,葫芦才结得多,长得大。老师前面已经告诉大家了:叶子是帮助葫芦提供营养的。如果叶子被虫吃了,就不能供应营养给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相关图片,快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叶子上有好多好多的蚜虫。)
2、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惋惜,难过、失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现种葫芦的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3、揭示主题:叶子与葫芦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五、拓展延伸。
后来,种葫芦的人总结了这次失败的教训,来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根据你的想像,读文填空:
出示短文: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色的叶子,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知道()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于是他赶快(),消灭了蚜虫,小葫芦一天天长大了,赛过了()。
六、结束全文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就用一首儿歌来总结这篇课文。请看: 葫芦藤牵葫芦架,花开花落葫芦挂!
叶生虫子营养差,环保治虫人人夸,葫芦赛过大南瓜呀
赛过大南瓜!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人教版]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读“藤”、“哇”、“蚜”三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ji5)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芦 盯 挂 怪 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参加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