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授17条建议给教师设计微课程
【教育前沿】黎加厚教授给教师设计微课程的17条建议
2014-08-14临淄教育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在线课程(慕课)的兴起,与之相关的在线教育进入了井喷期。学校和教师对微课程的关注、使用也频繁起来,什么是微课程,什么不是微课程,在制作微课程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编在这里摘录了黎加厚教授对微课程的建议,值得分享。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都不是微课,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针对微课的制作,黎加厚教授提出了17点建议,很有启发性。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看完黎教授,若还不解渴,建议你关注一下最近(7月31日至8月1日)正在北京火热召开的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除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演讲,还有中国微课第一人胡铁生对微课程发展的建议,微课程教学专家李玉平谈到的微课小策略,更有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国务院参事汤敏、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等高端专家学者的专题演讲。
第二篇: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第三篇:微课程制作建议
微课程制作建议
阳泉市矿区教育局张日平
一、对微课程的认识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人都有智能手机的时代到来,BYOD(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传统的课的组成结构将会发生变化。从2012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传播,这种录制教师上课的“微视频”和“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教师辅导疑难”教学组织流程相结合的“微课程”开始在国内流行。微课作为一个小“课堂”,它可以有不同的学习者,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老师,因此微“教程”是微课,课堂实录也应是微课。当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所做的微课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实录这样的微课应该由教研员来制作)。因此,以下关于微课的评价和制作建议是针对学习者是学生的微课。
二、微课程评价:
1、聚焦:微课程只讲述一个教学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要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或者难点、易错点;学生能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程。
2、简明: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3、清晰:微课程使用规范的学术用语,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有
条理,易于学生理解;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视频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
4、技术:针对不同的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种或者多种方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流畅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5、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造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三、微课程制作建议
1.2.3.4.5.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
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 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习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学习他的语言表达方式(诙谐、幽默,HOLD住学生)。
16.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
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
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
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
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
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
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第四篇:中学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
中学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
一、微课程含义
“微课程”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提出的,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而他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微型课程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易于开发的特征。本文所讲的“微课程”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内。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练习及微反思组成。
二、微课程的特点
1.主题突出。微课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内容更精简,主题更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2.使用方便。微课程以教学视频片段为核心,整合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
3.传播多样。由于微课程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也因为操作简单、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易于通过网上视频、手机、微博讨论传播。
三、微课程的制作方法
1.脚本开发。脚本开发包括主题选定、方案设计、素材准备等环节。微课程作为只有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原则上,一个微课程只关注一个知识点,内容一般是学习的重难点。选定主题后,还要围绕主题设计教学方案,搜集与主题相关的史料。
2.视频录制。根据教学方法,微课程类型可分为讲授类、演示类、讨论类、实验类、练习类等等。一个微课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程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组合。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微课程的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3.教学反思。学生使用后,教师要及时通过不同形式了解情况,结合教学实际,用个性化语言或实践性语言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喜悦或困惑,发现新的问题进而解决新的问题。
四、历史“微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制作一个好的历史微课程,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熟悉,更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要学习科学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最优质的历史课程资源。1.注重与课堂的整合。在当前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更多的是现实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任务的需求,它在课堂中可以承担课题引入、概念讲述、过程演示、巩固练习等不同的角色,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围绕在模块主题这面旗帜下进行,所以要注重微课程与现实课堂的整合。在微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习主题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合乎历史学科思维逻辑的内容体系的分析与重组。设计中还要注重把握教学结构,更多地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比如介绍一个概念、讲述一段史实、分析一个问题,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实时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总之必须符合科学的教学认识过程。
2.注重细节的研磨。要注意设计一些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历史知识的讲解还是历史现象的阐释,都要不断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微问题”。在构建微课程时,我们要善于用一种中观、宏观的眼光来进行课程微化,把学习模块、主题中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的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成历史小专题。同时,对教学语言的打磨也是细节研磨的重要部分,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有效传递信息。我们在录制视频时,要准确使用历史学科术语讲解分析教学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合理使用承接、过渡,特别是那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语言。这样,学生在学习微课程视频时才会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3.要注重课程的互动。在历史微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不断渗透史观和历史学科思想方法,深入发掘学生源源不竭的潜能,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微课程的意义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充盈与丰满。同时,微课程是一门完整的课程,不仅是微视频的呈现。学校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支持服务,增强师生之间在线同步、异步交流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实现信息沟通,构建历史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使课上的正式学习与课外的非正式学习有机统一,实现微课程的功效最大化。4.要注重资源的动态生成。片段化、碎片化是微课程的一个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系统性,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将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组合并形成动态的、发散性的网状结构关联。同时,一个微课程的设计出来以后,需要经过业内同仁、学生进行实践与检验,并在交流反馈中不断完善,与其他点状的微课程资源形成“课程群”,并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和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充实这个“课程群”,这样的微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才会永远充满活力。而动态资源生成的实现需要通过师生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体现。教学反馈包括学生的学习分析与教师的教学反思。评价与反馈也是微课程的设计的重要参考。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怡安希望小学
陈艳芳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淡淡的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我们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细品《给教师的建议》知道了以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点读书感悟:
第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第二,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做一名宽容的老师。
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我要树立一个信念,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只要从言行上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的养成。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 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这是我从中体会到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还有,在学困生方面,以往,面对学生的“不会”,我经常会责怪学生:“都已经讲过了,你为什么还不会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别的学生都会了,你为什么不会呀!”等等。有时候想想,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但再想一想,就认为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呀,小学这么简单的数学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会的。但是看了第一页到第二页的一段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读完这段话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爱,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谈心,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真心帮助他进步,并通过谈心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制订出符合孩子自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然后从基础的内容学起,一步一步地帮助孩子,并让孩子从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对学习的畏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这样慢慢便成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看成一种棍棒。他可以坦率地对教师说:某某地方我没有做好,某某地方我不会做。他的良心是纯洁的,他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考试时搞夹带。他想树立起自己的尊严。”
此外,反思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做小动作等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而要学会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而学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电视、打电脑、玩游戏时却那么专心致志,是不是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是自己的某些做法学生不满意,从而引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的讨厌等等。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平时表现一直不错的女孩子竟然看起了课外书,在课后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她竟然无辜地说:“老师,我一直举手,你都不让我发言。”多么单纯的想法,竟然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班级那么多人,老师也不可能一一叫到,当我向她解释这种情况并告诉她举手更重要的目的的是告诉老师自己会了以后,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数学课堂中一直表现优秀,而且对待作业也更加认真了。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面对学生的问题,要善于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并及时、认真地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把上数学课看作一种乐趣,并能在课堂中获得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