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第二组课文,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三篇精读课文中46组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感受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4、小练笔:续写《小摄影师》的故事。

5、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6、从平凡的小事中,体会伟人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弄清叙述顺序、文章层次。

2、通过分析对话和细节描写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3、透过外在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其思想感情的发展。

4、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5.《灰雀》 3课时 6.《小摄影师》 3课时 7.《奇怪的石头》 3课时 8.《我不能失信》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共计 : 14课时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三、重难点分析

1、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3、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四、语言训练点

1、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2、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

3、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五、丛书整合内容

《陶行知先生和蜻蜓》 《重小事者成大器》 《华佗的童年故事》 《我不能忘记祖国》 《名人伴我成长》 《迷人的风采》 《品名人增智慧》 《群星闪耀》 《阿廖沙的童年》 《郑板桥画梅》

六、教法设想及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1、针对本学段学生特点,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

4、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丛书上的相关课文。

预习指导课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

(1)初读整单元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识记要求认识的字,落实要求会写的字,积累词语。

2(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3.合作交流,点拨引导(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b.积累四字词语。c.资料交流。

d.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2)出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多种形式读。《灰雀》最后一段。《奇怪的大石头》最后一段。《小摄影师》第十段。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搜集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丛书上的相关课文。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精读引领课 5灰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3.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人的物质财富更珍贵。4.学习、运用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丛书:《陶行知先生和蜻蜓》 整合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2.学习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听写本课生词。(2)交流不明白的问题。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2)列宁很喜欢灰雀,比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3)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关注文中引用人物对话的句子,关注提示语的位置。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丛书《陶行知和蜻蜓》 画出陶行知说的话,写写自己的体会。4.巩固延伸,拓展运用

你也学写一段人物对话吧,注意写好提示语。

精读整合课 6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作者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3.通过品读对话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关心、爱护的感情;小男孩对高尔基的热爱、崇敬的感情。

4.学习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丛书:《重小事者成大器》 整合点:

1.“抓关键句—谈体会—悟道理”的学习方法。2.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听写本课生词。

4(2)交流不明白的问题。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你觉得高尔基或者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高尔基是一个非常关心孩子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男孩是个有礼貌、会动脑的人?

(3)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自主阅读《重小事者成大器》

甘地哪些地方感动了你,画出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精读引领课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感悟尊严的含义。3.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丛书:《华佗的童年故事》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学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达人物品质的方法。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听写本课生词。(2)交流与戏中遇到的问题。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课文,用 “ ﹏”划出李四光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一些问题。(2)出示问题,指导朗读:你认为这三个问题该用什么语气来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四光的善思好问)

(3)说说李四光他心中的疑问他怎么去解决的?指导朗读,读出执着,从 5 读中感受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自主阅读《华佗的童年故事》

华佗具有怎样的品质?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把李四光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说说你要学习他的什么品质。

略读整合课 8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丛书:《我不能忘记祖国》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选文的启示。基本教学流程: 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2.小组互动,释疑解惑

小组内讨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课文运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了宋庆龄守信用的美好品质,再次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阅读《我不能忘记祖国》,从这篇文章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宋庆龄?从哪里感受到的?

拓展阅读课

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选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丛书:

《阿廖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文同观蛇悟书法》《小才子戴大宾》 整合点:

1.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2.选文的启示。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根据阅读单,通读四篇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重点交流《阿廖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

(1)在初步勾画、感受的基础上,概括具体事例。(2)小组内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订正。交流:表达方式—感悟启发—感情朗读(4)交流重点句子的含义。

(5)小结写法:每篇文章各写了什么事例?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有什么好处?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文带给的启示。质的方法。

表达训练课教学目标:

1.交流对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感受、体验。2.写出自己或别人的经历,抒发真实情感。3.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4.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整合篇目: 主题:最熟悉的人整合点:

学习作者运用事例生动具体叙述、抒基本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1)导入新课,明确习作任务。

(2)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他人或自身诚信做人、有尊严地生活的事例,仔细观察当事人表现,积累素材,并积极与他人交流,为习作做好准备。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1)回顾课文《小摄影师》《我不能失信》

(2)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1)学生自由表达。

(2)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中的错字、病句、标点。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1)读给同学听一听,根据大家的意见改一改。(2)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综合达标课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整合篇目: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整合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2.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基本教学流程: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达标欲望。

课文31页: 口语交际·习作

发真情实感的方法。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检查易错字认读,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

(2)朗读达标。出示本组课文重点段落、丛书中典型段落,先小组内展示,再以“我是朗读大明星”活动组织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3)日积月累。积累与“学习思考”有关的名人名言和成语、佳句等。(4)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发现景物特点,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推荐阅读《 名人传》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

5灰雀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四、本课怎样围绕列宁的情感进行教学?

本文通过列宁、孩子与一只灰雀的故事,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之情,教师可以围绕列宁的这两种情感展开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10 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五、教学中怎样理解词语?

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要将词语的注释直接提供给学生。如,对于“婉转”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桦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6小摄影师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当得知一名少先队员要为自己照相时,高尔基欣然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在拍照的准备过程中,高尔基尽力配合孩子的工作。在就要拍照的时候,孩子发现忘了带胶卷,拍照未能完成,尽管高尔基要为孩子提供胶卷,他还是哭着离开了。最后,高尔基交代秘书,他不接待杂志社的记者,但如果是那个少先队员,就一定让他进来。这个故事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

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对话和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和蔼可亲和关怀爱护;二是认识引用对话的不同方式,并通过对话读出人物的感情。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5.续写这个故事。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怎样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本文语言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可以理解大概意思。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男孩请求高尔基允许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男孩准备为他照相──忘带胶卷,男孩哭着离开──高尔基等着男孩再次来照相。为引起学生积极探讨,教师在学生了解叙述顺序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也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怎样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1)门卫不放孩子进去见高尔基,他就从窗户扔进去一个纸团,请高尔基本人帮忙。这表明男孩很聪明,会想办法;很大胆。

(2)高尔基问“是你扔的纸团吗”,男孩在回答的同时,“鞠了个躬”,这里的“鞠躬”,反映了孩子不是不懂礼貌,他这样做,是出于无奈。

(3)男孩见到高尔基后,“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这个细节反映了孩子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4)小男孩“吩咐”高尔基坐到沙发上看报纸,然后摆弄了很久。说明那个孩子熟练的照相技术和做事认真、有主见。

(5)男孩因为没有带胶卷,哭着离开了。这反映了他的惭愧、失望的心理。因为没有带胶卷,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很多时间,所以当高尔基要主动给他胶卷时,他没有回应,哭着跳上了电车。

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引导学生透过对话、细节描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7奇怪的大石头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可以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综观全文,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地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历史、平整、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本课的教学中怎样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展开?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想,自己玩过的捉迷藏与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这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进入课文所描述的事件之中,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李四光是如何在玩中思考的。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知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在解决“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探讨。如,“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孤零零”说明 13 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的;“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老师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连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真怪”。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可提醒学生注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五、本课的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是问话和答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譬如,“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是谁”和“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问话和答话的焦点,在朗读时应该加重语气。此外,还应注意关键词语的朗读。如,“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带点的词句表明了李四光最终揭开巨石的由来之谜,也应该加重语气来读。

8我不能失信

一、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四、本课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自悟?

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4.本文的问话和答话较多,教师在具体指导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词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个性化问题

1.《灰雀》一课中怎样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2.《小摄影师》一文中怎样体会高尔基对儿童的关心?

3.《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写具体的?.4.《我不能失信》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5、如何进行预习指导课?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备课模板 第二单元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平凡小事》

单元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分别是精读课文《七颗钻石》《倾斜的伞》《礼物》和略读课文《一串红樱落》。

这四篇课内容贴近生活,语言朴实,文中人物各有特点,每一篇课文中真挚的情感、浓浓的关爱让人心生感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到如何把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完整的记述下来,还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浓浓的感情,懂得亲人之间的爱是真挚的,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更是美好的。

单元学情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在课堂上应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加强词语积累与运用的练习。教学中侧重于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训练。在上个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几种段的结构,本学期可以向篇章的结构过渡,引导学生能够按事件的发展顺理清文章结构。本单元很多文质兼美的篇章,在阅读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可利用比较、填空等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目标

1.会认50个字,会写3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3.在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爱的力量,懂得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要把爱心献给别人,懂得关心长辈。

4.学习写请假条,能通过看漫画写清楚简单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生字、词的读写。

3.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习作

学习时数

11课时

课时分配

课时

1、《七颗钻石》

2、《倾斜的伞》

3、《礼物》

4、*《一串红樱落》

百花园二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1.时刻将学生所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以学定教; 2.语文的大阅读观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3.语文就是生活 重视结合课堂内外 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 4.架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

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些想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一课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平凡事迹着手,写出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决心。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情感。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学习,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5.詹天佑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即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情怀贯穿全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

2.品读重点段落,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詹天佑的一段话:“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的是,我的生命早已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段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师读(课件)你知道说这番话的人是谁?——板书课题 通过你之前的自学,你能否理解他这番话的含义?

交流学生搜集到的詹天佑的资料: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再读课题

2、反馈自学情况

⑴生字:蔑 塑(查找象形字典:了解“蔑”这个字的字源,根据意思记忆)词语:阻挠 要挟 控制 轻蔑 嘲笑 讥笑 藐视

艰巨 毅然 勘测 勉励 开凿 隧道 塑像(两组 写詹天佑 帝国主义)⑵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什么事?(提示:在„„情况下,詹天佑带领„„完成了„„让帝国主义列强„„,向世界证明„„)方法:围绕人物 事件串联法

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评价一下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关键词:杰出爱国)

⑷质疑问难:课文通过哪些描写,写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自学指导

1、标画文中能表现詹天佑杰出和爱国的语句组内进行交流。

2、交流预习情况,教师进行小组学习指导

三、学生互议,教师重点提升,指导朗读

(一)感受詹天佑的杰出

1、学生汇报: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在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他的创新设计,他的巧妙构思?学生交流。

2、课件随机适时引导:

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些词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工作态度?

②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③介绍一下居庸关和八达岭的特点。画一画示意图 居庸关 八达岭

④让我们惊叹得还远远不止这些,人字形线路:这种人字形成线路怎样使火车爬上陡坡?也请画一画示意图,指名边演示边解说。

3、创设情境说话练习:一位老工人看到这样的设计,翘起大拇指,赞叹道?(生说)一位刚从工程院校毕业的年轻工程师看到这样的设计,兴奋地说?(生说)一位一直在关注京张铁路修建的外国工程师说?(生说)

四、补充拓展,升华情感

1、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2、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呀?资料补充,感悟文本。(出示资料:慈禧太后)

3、看完了这几段让人痛心的文字,想想詹天佑当时的处境,再我们读这段话的时候,一定有别样的触动。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詹天佑不但自己经常这样想,他也经常这样勉励他身旁的工作人员,他总是勉励工程人员„„

五、1、回顾写作方法:课文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中心句,通过具体事例把内容写具体,他的杰出是通过他的创新设计表现出来,也就是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件事,他的爱国思想表现在他不怕困难,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和阻挠,完成京张铁路的建设。我们在写人物时也应该围绕中心句,选择具体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等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六、课外延伸

1、《林则徐虎门销烟》对比阅读

2、推荐阅读《我要比洋人强》杨振宁的故事《我是中国人》吉鸿昌的故事 《徐悲鸿励志学画》徐悲鸿的故事

课后综合性学习(交流搜集的爱国人士小故事完成读后感或搜集爱国诗句篇章等。)6.怀念母亲 【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的作品。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赋得永久的悔》《寻梦》等相关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并阅读季羡林生平资料和相关文献,走近季羡林; 【教学过程】

一、美文导入,简介作者

1、莫言文章《母亲》导入

孩子们,在我们的以上中,母亲是最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著名作家季羡林的文章里,更酣畅淋漓地体现着对母亲的爱意和敬意!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3、结合预习作业交流作者资料

季羡林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他生于1911年,1935年到德国哥廷根留学,1945年回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被誉为“国学大师”。(特别介绍留学经历和时间,为后文学习做铺垫)课件出示:季羡林季老的成长经历资料,让孩子们阅读,初步了解大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①课件出示文中词语,检查预习。

弃养 朦胧 凄凉 寝不安席 食不下咽 灵魂不全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可见一斑

② 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3、借助关键词语填空,把握主要内容。

方法总结: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关键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既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又能帮助我们体会相应情感。

4、梳理预习中的质疑:课文和我们平时所读“母亲”的文章有所不同,提到两位母亲,从哪里直接可以了解文中所提到的这两位母亲分别指的是谁?(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很好回答,但为什么“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补充资料,以读促思,重点提升。

(一)品读感悟怀念生母之情

1、原文课件:(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

2、出示文中《寻梦》节选,并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三段和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感受作者“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这种悔恨之情。

3预言渲染,升华情感。是啊!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无论她身体是否健全,无论她是否一字不识,也无论她长得多么丑陋,她们都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永远地爱和牵挂着孩子。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千千万万首歌颂母亲的歌曲,配乐《母亲》,再次深情朗诵这一段。

(二)品读感悟思国之情

1、在学生深刻领悟季老对生身母亲的怀念后,出示“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一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季老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吗?

2、出示相同句式: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探究文本,感悟内涵 学生自己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读读最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件:设计想象说话,感悟文本:朗读《季羡林散文集》中一段可能感悟更深。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

(三)回顾首尾,学习写法

1、配乐诵读课文。明确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方法。另外,对作者引用日记、散文片段的这种抒情方式给予点拨。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欣赏《我的中国心》——黄霑

2、推荐阅读

7.彩色的翅膀 【教材分析】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回归课题,并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

2、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进行仿写练笔:运用文末段进行想象练笔训练。【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明白题目的双重含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播放乐曲《军港之夜》借助歌词内容,导入新课。(板书: 彩色的翅膀)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重点字音提示:气氛 晕船 水落石出 安居乐业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作顺序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3.质疑问难:既然课文写了这样一件事,为什么课题是“彩色的翅膀”?

三、品读体验,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情感

品读重点语句,谈谈各自感受,加深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 课件①他把他的大提包放在一边,怀里抱着一只纸箱子。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②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是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安:安定。居:居住生活。乐:愉快、快乐。业:生产劳动或工作。句子表面上赞扬小昆虫,实际上是小高内心的表白:自己热爱祖国海岛,决心用双手把海岛建设成美丽的家园。

四、想象练笔,情感提升

1.再读课文,谈谈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 2.补充阅读《哨卡》,情感升华,想象练笔:

五、补充拓展 推荐阅读文章《中国石》 8.《中华少年》 【教材分析】

诗歌,前面已经有了学习,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全诗共8个小节。根据课标要求,本课学习三个层次:把握诗意---想象诗境---体悟诗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结合已知知识,想象诗境,感受诗歌中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 自学课文,找一找,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或事件?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欣赏李少白词作《我向党来唱支歌》,借机导入,字音提示: 1.板书课题:中华少年

2.交流自己积累的文中好词,重点提示“刚劲 哈达 蹒跚 莽莽昆仑”等词

二、自学互学,感受课文:

1.把握诗意: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借助已有知识理解诗意; 2.想象诗境: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体悟诗情: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说感受,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三、体会诵读,教师提升: 1.配图乐曲表演朗读。

3.简单介绍诗歌“借助简洁的语言串起画面的作用”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1.补充《少年中国说》 2.学习创作短小的诗歌。课件:仿写练习。

你能模仿也创作一首小诗歌吗?

3.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多花工夫。【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通过杨澜一段申奥演讲视频,了解演讲稿?(演讲稿或读后感。)

2.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2)举例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主题

心中的秋天

二、单元内容

古诗两首10 风筝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

(三)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积累文中词语,按要求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背诵、默写古诗,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5.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秋雨的特点。积累好词好句。6.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四、语言训练点 1.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秋景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4.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优美句段。

五、丛书整合目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初秋行圃》《秋词》 《留住秋天》《秋姑姑》“心中的秋天”单元

《秋日里的遐想无限》《柿园》“斑斓秋色”单元《秋雨》 《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色如画》《枫叶如丹》 “倾听秋语”单元《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六、课时安排

11课时

七、推荐阅读篇目

三上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第三单元“秋色迷人”

第三单元主题学习整合备课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心中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4.交流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课文

三、整合点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从

字词识记、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读熟练、概括课文内容几方面入手。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b.积累四字词语。c.资料交流。

d.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2)读课文重要句段,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检查、交流汇报,教师抽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课

心中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识记“我会认”的生字。

2、单元整体落实“我会写”的生字

二、基本教学流程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各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4.反复吟诵,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二、整合篇目

丛书: 《初秋行圃》《秋词》

三、整合点

1.抓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2.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了解读古诗的情况及诗意。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2)补充诗人背景资料,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初秋行圃》《秋词》。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背诵、积累古诗

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 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二、整合篇目 丛书:《柿园》

三、整合点

体会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体验。

(1)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怎样?(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心情变化。(3)指导感情朗读。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阅读主题丛书《柿园》,作者对柿树园情有独钟,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欢乐。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并积累下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第五课时精读引领课 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描写的秋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雨》或者《秋色如画》

三、整合点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秋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检查难读生字词认读情况。

初读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雨的?(颜色、气味、声音)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读重点段落,感悟秋雨的特点。

(1)抓住2、3、4段中的重点句子了解秋雨的特点。(2)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景。

(3)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在读中积累语言,总结比喻、拟人的写法。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补充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

(2)主题丛书36页《秋雨》中,作者描写的秋雨有灵性,全文充满了欢快的情感,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来?或者45页《秋色如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季节。”?(3)画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其好处。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

第六课时略读整合课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三、整合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2.细心观察身边事物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三、基本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提示,自学。2.小组互动,解疑释惑

(1)组内交流:“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品读体会,并板书。指名朗读。练习背诵,积累语言。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阅读62页《秋天的歌》,66页《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1)蝈蝈的叫声真神奇,他让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我能用横线把他们标出来。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到了生机和亮色?

第七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自主阅读,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目阅读。

2.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二、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整合篇目

二、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出示主题丛书“秋韵如诗”单元。

选自己喜欢的篇目充分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批注。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小组内按《自主学习单》的要求自主交流。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交流读书体会。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归纳借助比喻、拟人描写景色的写法。继续阅读丛书2“秋雨如诗”单元剩余文章。

第八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感受秋天的美丽。3.积累优美句段。

4.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整合篇目

丛书:《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的遐想无限》

三、整合点

1.抓重点语句,谈感受。2.积累优美句段。3.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根据《预学单》,课前阅读5篇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1)交流主要内容,了解学习情况。

(2)重点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遐想无限》,在初步勾画、感受的基础上,熟悉重点句段,小组交流。(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补充。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感悟优美句段。

(1)选择一篇重点品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秋天的美? 交流,引导朗读,并积累语言。

(2)《留住秋天》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积累优美句段,继续阅读丛书2中“心中的秋天”单元剩余文章。

第九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体会文章中美丽的秋天景色。3.积累优美句段。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

四、整合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丽。2.积累优美句段。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根据《预学单》,在课前通读本单元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重点读《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在勾画重点句段的基础上,再次熟悉重点句段,做批注,初步感受。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小组内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重点交流: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抓住重点句段交流,并朗读。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1)适时积累优美句段。

(2)总结全课,继续阅读丛书2中“斑斓秋色”单元其他文章和“倾听秋雨”单元所有文章。

第十课时表达训练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以“秋天的快乐”为题,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二、整合篇目

课文48页:口语交际·习作 主题:秋天的快乐

三、整合点

1.感受秋天的美,练习写秋天的美丽景色。

2.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任务,并做记录

(2)写前指导: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本组课文作者怎样写观察到的景色? 指导写法。

(1)出示几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写秋天景色时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

(2)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作文生动具体。出示文中典型句段,朗读感受。

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迁移写法,学生写作。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对照写作要求,师生评讲作文。二次修改,誊抄作文

第十一课时综合达标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三、整合点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分组达标。检查易错字认读,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2)朗读达标。出示本组课文重点段落、丛书中典型段落,在小组内展示,再以竞赛形式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3)个体抽查。(4)集体展示。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1)积累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成语或古诗等。(2)阅读过关。

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发现景物特点,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3)推荐阅读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秋色迷人”单元文章。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 古诗两首

一、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如何理解诗歌大意?

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要给学生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某 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要生搬硬套,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下面补充一些词的注释: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远。供教学时参考。

四、如何诵读?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风筝

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建议是什么?

1.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如下准备: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如有条件,可去放一次风筝。

2.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5个,其中“丧”是平舌音,“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要抓住难点。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字做重点指导。如,“村”与“材”在字形上的区别,“丧”字下面没有一撇,“磨、坊”两个字在本课都是多音字,读“mò、fáng”。

3.在指导阅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资料袋”中的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释如下,供参考。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

四、本课如何进行拓展学习?

“选做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文章结尾也可用来扩展语文训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的“幸福鸟”了吗。秋天的雨

一、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4.积累好词佳句。

三、如何教学本课生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8个。注意不要与形近字的读音相混淆。如,“趁”与“赵”,“喇”与“刺”,“衔”与“街”,“裳”与“常”的区别。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shān。“枚”的右边反文,不是“文”,“爽”的笔顺是

一、、爽,“柿”的右边不是“”。

四、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课文语言优美,除课后第三题列举的两个句子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丰富语言的积累。

12* 听听,秋的声音

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

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四、如何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 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个性化问题

一、《古诗两首》一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在《风筝》一课中如何指导阅读课文?

三、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四、《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五、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如何指导朗读?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二、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整合设计 一、单元教材简析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杨萍17 孔子拜师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 单元主题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单元内容 29 《古诗两首》30《西门豹》31 《女娲补天》32*《夸父追日》 三、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 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文、一篇略读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备 主备人: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4篇文。其中《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为精读文,《好汉查理》为略读文。文以......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1)教学本课,学生课文读得较好,有的甚至能背诵全文,字词理解也算到位,但学生预习,只注重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不能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2)学生钢笔字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