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19: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什么是小组协作学习........................................................................................................2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实践调查...............................................................................................2

三、大学生合作能力差的深层社会与教育的原因...........................................................2

1、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膨胀。.....................................2

2、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历程引起的偏差。.........................3

3、大学生自身对合作和竞争关系的认识不到位。.....................3

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3

四、现代大学生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3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3 2.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团体性认识不足...........................4 3.好学生“一言堂”现象普遍.....................................4 4.忽视分组的原则..............................................5 5.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或重个体轻整体...............................5

五、合作学习五个要素。........................................................................................................6

1、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 积极的相互依赖...........................6

2、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二: 个人责任的培养...........................6

3、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三: 合作技能.................................7

4、合作学习的要素之四: 编组.....................................7

5、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五: 小组评价。...............................7

六、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8

1.处理好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8 2.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8

(1)合作学习的分组。.......................................8(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8(3)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9 3.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9

(1)学会收集资料。.........................................9(2)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9(3)学会讨论问题。.........................................9(4)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9

七、正确对待合作中的冲突问题。......................................................................................9

1、冲突:作为一种事实的存在.....................................10

2、冲突:作为一种价值的存在.....................................10 A、和而不同,走出集体思维的误区..............................11 B、积极对话“, 我”与“他人”的共同突显.....................12 C、经历冲突,培养学生的协商意识..............................12

八、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13(1)小组讨论....................................................13(2)辩论........................................................13(3)角色表演....................................................13(4)戏剧表演....................................................13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什么是小组协作学习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及策略体系。它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学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二、合作学习的相关实践调查

在对湖南省5 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560 余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结果显示:93.61 %的大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一般或者不好。在502 份有效问卷中,66.74 %的同学认为自身合作欲望一般,对合作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有机会就合作,没有机会就算了。93.02 %的大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于自身学习新知识有所帮助或者帮助很大,但是意识与诸多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有一定的差异性,58.91 %的大学生在课间或休息时间, 从来或者很少与其他同学探讨、解决问题。57.71%的大学生由于害怕团队不接受自已或自己在团队中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而不愿与人合作。55 %的同学因为缺乏与他人合作所需的人际交往技能而不愿与人合作。在“愿意与他人合作、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等选项中, 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5.50 %、86.00 % , 而非独生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6.36 %、91.06 % ,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弱于非独生子女。在“愿意与他人合作、具备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等选项中,城镇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5.13 %、87.61 % ,而农村子女的比例分别为96.74 %、90.22 %,数据显示,城镇子女在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弱于农村子女。

三、大学生合作能力差的深层社会与教育的原因

1、独生子女自我意识的膨胀。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失去了与多个兄弟姐妹的纷争、合作和谦让,缺少了人与人之间同甘共苦、共荣共赢的磨合历练,导致了合作精神的缺乏。

2、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历程引起的偏差。

在高考“一考定终身”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基础教育强调和考核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与应试能力,没有针对学生团体的成绩考核,老师和家长往往要求学生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向中考和高考的目标冲刺,若干素质教育的目标大大弱化,团队精神的培养也相对的淡出。进入大学之后,大学教育者和学生相对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工作。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更是加剧了这种倾向。

教育者为了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总是专注于强化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不太注重合作,奉献等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片面的功利主义的就业导向下,更加注重掌握那些能在竞争的人才市场获得胜利的“硬本领”。并且,求职过程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合作只是竞争获得胜利之后的事情。大众传播不断传递和渲染着在竞争中成为精英的成功者,在这样的信息中,大学生自然很难坦然的思索合作,奉献之类的价值。

3、大学生自身对合作和竞争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人类在生活实践中总是相互作用,不同主体之间为实现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而展开的竞争和合作是两种基本的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和合作成为现代人际中最常见的现象,大学生对待竞争和合作,往往过多的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合作的双赢。

4、社会不良现象的冲击。

我国处于新旧两种制度的更迭期,人们之间的各种厉害关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改变。大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心理准备不充分,理想和现实的偏差,是他们失落,焦虑。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造成的不公平的竞争现象使他们对人际关系心存芥蒂。如果大学生将同伴单纯的视为潜在的或者现实的竞争对手,必然会阻碍与别人的正常交往。

四、现代大学生协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现象】有的小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风马牛不相及;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了解,根本无从说 起„„

【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割裂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因为“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二是合作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学”,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而不能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以至于学习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状况。其实,所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都应该以集体教学为其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第一环节的教师精讲是后继的小组合作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的精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活动的知识背景,同时还为学生明确了活动的目的、要求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凡是这个环节没能做好,后来的小组合作活动一定有困难或者流于形式。

2.对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团体性认识不足

【现象】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过多频繁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一些原本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或技能,偏要花时间在小组内反复讨论。

【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合作学习任务的团体性认识不足。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即任务所要求的资源(信息、知识、技能、材料等)最好是绝大部分单个学习者所不可能全部具有的,离开了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个人就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任务目标。小组在任务目标上是共同的、明确的,同时资源上又是相互依赖的,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活动的参与,既能让学生意识到困难,又能感到在组员的帮助下可以解决困难。这类活动在政治教学中很多,如关于家乡环境的调查、青少年守法现状的调查等。3.好学生“一言堂”现象普遍

【现象】许多教师给每个小组指定了小组长,希望他们能组织协调组内活动,避免冲突,但“钦定”的小组长大多是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活泼外向的学生。他们居于小组的权力中心和活动中心,以“小权威”的身份掌握小组活动权,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机会也多,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减少,有的学生趁机聊天。显然,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产生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协作精神的良好效果。

【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代表小组;二是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三是教师忽视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生生关系”,真正的“生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关系,不能让好学生产生优越感,同时要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长。

4.忽视分组的原则

【现象】一些课堂上,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即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有的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分组讨论,其中某小组参与讨论的人数多达20多人,不少同学连讲话的机会都没有。【分析】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应体现班级的缩影,它必须是两名以上学生(通常4~6人)根据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以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互助。“组间同质”是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开展。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一方面使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又使各小组大体均衡的水平,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5.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或重个体轻整体

【现象】课堂上,经过一番讨论和小组代表的交流后,老师往往会说,某某小组表现很好,某某小组表现欠佳。而对于同一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小组中的贡献缺乏了解,因而对个体没有评价,忽视了个体的发展;另一相反的情况是,合作交流一结束,老师会说,某某学生表现很好,而对小组集体缺少评价。这两种现象非常普遍。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着眼于对小组的评价,又要注意到个体在合作学习中所承担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及进步的幅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同时在学生个体得到发展的同时,积极促成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

五、合作学习五个要素。

1、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一: 积极的相互依赖

有效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是学生相信他们是同舟共济、荣辱共存的。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有两个责任: 学习布置的内容以及确保所有的组员之间都学习这些内容, 即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学生们知道他们和其他组员密切相关, 其他组员成功, 自己才能成功, 反之亦然。分享资料, 提供支持和鼓励, 一起庆贺成功, 从而使组员的学习效果最大化。在积极相互依赖的小组中, 每个小组的成员的努力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须的和必不可缺少的, 每个成员对共同的努力目标都有各自的贡献。

在教学实践研究中, 我们发现, 只有构建起清楚的积极相互依赖关系, 学生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更高的成效;目标互依与奖励互依一起运用比单一的目标互依产生更高的成效;如果没有目标互依, 资源互依本身不会产生成效。

2、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二: 个人责任的培养

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的第二个要素, 所谓个人责任是指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 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在群体活动中, 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 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扩散”现象。正是由于这种社会心理效应, 在缺乏明确的个人责任时, 小组就会嬗变为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为了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 必须通过制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对每个学生行为进行评价, 并把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 以避免小组成员的无效的工作。

3、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三: 合作技能

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 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合作技能。所以, 教师最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 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 以及在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合作性学习中需要的合作技能与技巧包含许多方面, 如自由谈论、情况的汇报、陈述论述、总结汇报同伴的谈话, 或者倾听他人发言、讨论、争论和谈判等。为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积极地、信服地、敏感地、建构性地进行合作, 我们不仅要改善合作的准备状态, 而且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4、合作学习的要素之四: 编组

实施合作学习时, 分组是关键的要素, 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小组的规模, 一般说来, 时间越短, 小组的规模应越小, 通常以2~4 人为一组比较适宜。为使小组活动中具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 可以激发出更多的观点, 使全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应同时考虑组内异质、互补的情况。

5、合作学习的要素之五: 小组评价。

小组内部的自我评价是指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和个人参与情况。在教学中我们分成组员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和组员对小组内的个体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它为保障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促进个人的合作态度, 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 维护小组成员的团结有着重要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改革模式, 在教学中使用不当, 往往会造成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如教师只是简单地让同桌的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 然后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谈论, 既不指导学生如何与小组中其他成员交流, 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交往活动, 结果,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成为一些好学生的表演课堂, 学生在小组内仍然是各自为政, 要么个人埋头钻研, 要么乘机以小组为掩护开差、说闲话。这种学习小组并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优势。为了切实发挥“合作”在自主课堂中的作用, 我们必须认真剖析合作学习活动的本质特征, 研究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解决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策略

1.处理好形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健康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产生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注意保持小组成员的动态性: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甚至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要权衡智力水平的好中差以及能力的高低、情趣爱好等要素进行分组。在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并采取轮换制,组长、资料员、记录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各负其责,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机会。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政治课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3)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对小组活动要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可采用组间、组内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3.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自认为能力很差,不愿与他人交往。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促进大家友好相处,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在学生讨论时,老师要认真地倾听,这样不仅会使自己从中受到启发,而且掌握何时应当鼓励小组成员发言尺度,增强讨论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4)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荣辱与共,不计个人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些品质,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而且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七、正确对待合作中的冲突问题。D.W.Johnson 和R.T.Johnson 这样定义合作学习中的“冲突”:当某人的观点、信息、结论、理论或意见与他人的不一致,而两者又试图去达成一致时,冲突产生。

1、冲突:作为一种事实的存在

合作学习中,冲突存在吗? 实质上,合作与冲突有着极大的关联。合作小组倾向异质结构,鼓励发扬差异,学生在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认知风格、思维方式、性格、兴趣、自我期望等等方面不尽相同,每一成员不会对同伴所说、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表示赞同。从解释学的观点看,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视域”,用其独特的方式去感知世界,因而往往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解释同一事物时会有不同的方式,对实现合作目标的途径和具体步骤不相一致,对达成目标的方法选择各有青睐。威廉·詹姆斯说:“世界上最永恒的长碍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差异。”这种“前见”或“先见”决定了我们在合作主题或问题理解上的差异,因此,当我们忽略“还有很多合理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达到目标”这一事实时,冲突便不可避免。个体的认知水平是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合作学习将竞争变为交流,力求营造对话的氛围,使问题得以揭示、敞开。但课堂实际现象表明,学生没有适应这样的“对话氛围”,或者说很多教师没有向学生示范如何展开对话,教师普遍只注重交流的内容而不注重交流的方式,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关注较多,对合作学习的过程指导较少。思想的参与和交互远比1 + 1 = 2 复杂,如果在彼此意见不一致时,同学间不懂得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而只极力维护自己的立场,甚至对对方充满敌意;或者不愿了解对方的观点,对对方的信息做有选择性的和歪曲的接受,只注意听取对自己有利的意见,互相交换的信息不断减少;或者对待冲突的态度发生变化,由“认识冲突”转化为“情感冲突”,由“解决问题”变成“一争高低”,将对问题的争论转为人身攻击,赢得自己观点的胜利重于共同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破坏力的冲突将会产生。合作过程中的沟通问题也使冲突产生成为潜在可能。

2、冲突:作为一种价值的存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由问题引发的冲突是自然的,甚至 是必然的。大多数人都只看到冲突的负面影响,但合作学习中的冲突不必然带来破坏性结果,并不都是破坏性冲突。D.W.Johnson & R.T.Johnson ,Cazden等发现,在课堂里的建设性冲突,提高了某人观点正确性的不确定性,促使团队成员去重新思考他们最初的观点,强化了对更多信息的好奇心,可以增强内在的、持续的动机,提高观点采择能力和积极的人际沟通,学生因此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Cazden 把这种冲突称之为合作学习中的“催化剂”,当冲突发生时,它有一种内在解决的要求,无疑起着驱动的作用。可以说,真正的学习需要一种认知上的冲突,没有冲突,我们就无法改变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没有冲突,我们就会缺乏把凡事做到最好的动力。A、和而不同,走出集体思维的误区

不可否认,教育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群体的规范迫使我们遵从多数,常常改变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保持一致,避免与其他人有明显不同。但合作学习不等同于同化别人和被别人同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并不同于教会学生妥协与顺从他人的观点,错误地维护合作时的表面“和谐”。“如果每一个人都用同一种方式思考就是没人思考”。

合作学习中,个人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不能被忽视。无冲突的合作学习,容易导致集体思维,形成一种“我们感觉(we-feeling)” 的安全氛围。

基于问题的冲突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知道,对任何问题的解答都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最佳”,也不存在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理解,太快、太轻易地达成一致意见实质上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在不同观点聚焦的时候,学生回顾自己的看法,并努力去理解别人的看法,进而归纳并向对方反馈你认为他们正在表述什么,直到彼此都确定已经可以理解为止。通过对知识客体和另一(或多位)解读主体的观点的质疑和评论,学生进行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化”过程,提炼出了有价值的东西,抛弃了无价值的部分。经历、解决冲突的过程,也会把学生的潜在才能发挥出来,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的解决能力。不同观点的对抗经常产生一种极高明的见解。“不同的观点往往建立在不同的依据、不同的思考、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参照系统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同意见的争执有可能使个人正视那些他原来忽略了的因素,从而有助于他将别人的见解和自己的综合起来,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观点”。合作学习不一定是“我们总保持一致”的学习,可能是总体上朝着一个目标的“和而不同”的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和而不同”,是理性博弈和合作的常态,是和谐课堂的常态,从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可能实现。[ 7 ] B、积极对话“, 我”与“他人”的共同突显

合作学习是将“自我”缩小,将“集体”放大,这是一种误解。倡导合作学习正是因为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以弥补教师一个人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资源共享,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学生有其主体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复数主体的“互为(for each other)”,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以交往和对话为手段、以理解为目的所达成的一致性和共识,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立场和思维方式,使得对话有了建设性意义。小组合作的目的,要使每个参与者面临一种与人坦诚交流的情境,每一位学习者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倾听他人意见。双方甚至多方(包括教师在内)的配合、交流、争论甚至对峙,在澄清自己视域的同时又走进他人的视域,多个视域的交融,每个学习者都扩展了自己的视野,共同地、不断地实现对知识的意义、价值与蕴涵的创造、建构、分享。因此,合作学习是将“我”与“他人”共同突显,将个体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互为影响的机会中,形成自我感受,增强辨别意识,提高自尊水平,也更独立地做出与学习有关的决定。在认识个人自我价值的同时,使学生懂得在这个世界上会有无数个“我”,有智慧、有不足、有性格、有行为方式。C、经历冲突,培养学生的协商意识

“人的学习的建构本质、社会协商本质和参与本质也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合作学习,超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刺激—反应—评价的单维交流模式,将课堂话语权移交给学生,学生们可以互相进行提问、做出回应,并对组内其他成员的答案和问题加以评价和认可。课堂交流成为双方意图之间的互动,用不断更趋向合理的观点来回答问题,是一个积极协商的过程。学生通过批判地考察理论、观点和假设后,先进行内部协商(即学生和自身进行争辩从而确定自己坚信的观点)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论据和相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与评论)。经历、解决冲突的过程,培养学生们与同伴交流思想的习惯。在皮亚杰看来,冲突也是去自我中心的关键因素,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个体逐渐获得观点采择能力,学会协商、互助与合作,增长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提高社交技能,最终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八、小组合作的有效组织形式(1)小组讨论(2)辩论(3)角色表演(4)戏剧表演

参考资料

1、施利承 ,杜卫玉 《冲突:合作学习中的多边对话》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8/01

2、谭焱良,肖 肖 《大学生合作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农业教育 2008/03

3、孙爱莲 《大学生课堂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4、马 鸿《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小组活动》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10

5、寇治英 《浅谈合作学习中小组内部互动的五要素》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06

6、李红 章光华 《 团队合作,大学生亟待加强》 经营与管理 2008/S1

7、龚国胜 《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微》 基础教育研究 2008/10

8、程 利,解希静,王静波 《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第二篇:音体美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

音体美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

对小组长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

西山区碧鸡中学李勇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的特色,她的意义在于:合作成就大事,个人成就小事。我们音体美组由于学科的特点,小组长的培训十分重要。但是音体美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培训很浪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要知道培训是磨刀不误砍柴功,是先苦后甜。现将音体美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培训经验交流如下:

一、小组长的地位:助手、代言人、一组之魂、学习领袖、学习英雄。

二、小组培训的意义:

1、小组培训是给小组输入鲜活力的养分。

2、培训是保持小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动力机

三、培训的原则:系统性,持久性,实效性,多样性。

四、小组长的概念:小组长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协调的指挥者,合作学习的领头雁。

五、小组长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 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 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

六、组长的能力

1、组织。中心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取好小组名称,提出小组活动口号,组织小组成员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奋斗目标等;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小组公约,组织、带领全组同学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根据本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性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定期组织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分析本小组学习等情况,讨论提出改进办法,并提醒老师对本小组工作作指导。纪律组长要组织组员发言、读报训练。

2、协调。要学会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要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中心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学会借助外部资源(如教师、其他组长、班级干部),主动与其他中心组长一道控制矛盾的激化,化“干戈”为“玉帛”,协助教师建构和谐文明的合作型班级;主动处理好各中心组长之间的关系,积极组织参与同本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示范。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中心组长、纪律组长不要有“可以享受特权”的想法,不能因为自己是中心组长、纪律组长就可以免去或减少组内日常工作。小组内的各项制度,首先要遵守。小组内的各项任务,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要带好头并发动组员积极参加,时时处处带头维护班级和学校荣誉。要求组员做到的,中心组长、纪律组长首先要做到。中心组长、纪律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

4、监辅。中心组长、纪律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要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5、维持。中心组长、纪律组长要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小组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协助教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工作。

6、评价。对本小组工作作出中肯的自我评价。

7、协助。中心组长要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纪律组长协助中心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8、反馈。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小组同伴的学习情况,作好学习记录,中心组长要及时向教师汇报本组成员的学习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主动向教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等情况或工作建议,要把老师提出的需要完成的内容及时地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并组织小组成员开始实施;纪律组长负责每天检查小组内作业和监督小组成员不许抄袭作业,将情况反映给中心组长记录

七、组长在学习中的作用

1.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或是小组内部的研究和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

3.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

八、小组长职责:

1、严于律已,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

2、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3、阶段性的对不遵守班规的组员谈话教育,及时发现组内成员的学习及生活的问题,及时解决或上报给班主任。

4、负责本组成员的纪律及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天或一周内表现情况及评价表。

5、负责记录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误加或误减分数,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混乱,利用下课时间及时汇报给德育分和学习分统计员。

6、负责开好每周的小组总结会议,公布小组成员加分及扣分情况,表扬做的好的成员(时间地点小组成员商定),小组的加扣分具体参照班规。

7、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如果有人不参加讨论或讨论问题与所提问题无关,优先追究中心组长责任。讨论时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主要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及具有优先发言权,如果发言代表无法完整回答组内意见,组内其他人有权利优先补充。),记录员组织好小组同学展示讨论的结果,提出问题,均衡组内成员的展示机会。

8、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

9、安排好小组成员每天中午放学后(11:40—11:55)粉笔字练习,维持好纪律,练习完要安排人清洁黑板,练习的内容以学习为主,可以是古诗,英语单词,数学习题,政治,历史默写题等。

九、小组长的素质:

(1)要求: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

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

③乐于助人、负责任。

④组织、管理能力强。

⑤集体荣誉感强。

当好一名组长,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才能更好地起好“火车头”的作用,管理好本组事务。

十、中心组长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课前准备和监督

督促组员预习,收集学习相关资料,对组员的学情进行了解,通过独学、合作学习等形式,让组内50%以上组员对预习内容基本学会。同时,小组长对组员在课中的小展示进行第一次分工,如:由几号学生展示哪个问题,由几号学生写黑板,由几号学生去讨论修改,由几号学生去点评。只有这样才能让组员在课中达到全员参与,展示有序。

2、组织小组研讨和学习成果展示

负责选择需要研讨和交流的问题。(有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分配任务,确定主要发言人展示或评价人(每次不能固定)。发言人善于倾听和记录,为研讨和评价做准备。发言人要归纳和总结小组意见或学习结论。在课中小展示环节上,小组长显示的作用尤为重要,检查督促组员在课前分工的落实,组织组员群学,对组内进行二次学情了解,合理、巧妙地安排组员在下一步大展示中,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展示本组学习成果。

在课中大展示环节上,不仅对本小组组员的大展示进行补充、纠错、点评、还要引导小组组员认真倾听,对其它组的展示、质疑、对抗,让小组里优生拔高、差生提高。

3、小组测评

4、评价和交流

小组长要对组员在每堂课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一天一总结,对积分高的组员进行表扬,对低分组员有针对性地帮助,引导组员进行整改。

5、学习信息的反馈

小组内同学的关系。学习的收获和遇到的困惑。小组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十一、小组长容易出现的问题:

1、当组长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吗?

检查别人学习不会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相反,在检查和讲解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路会越来越明晰。要记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学习小组长你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发展目标更高,便于自身的成长。增加自己的紧迫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3、组内没有人发言怎么办?

解决办法: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轮流发言式。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必要时让不喜欢发言的组员先发言,一个也不少!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讨论、交流、思考,这样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学习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你可以制定以下规则: “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等等,让每个组员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

4、批评组员不服气怎么办?

解决办法:批评时对事而不对人。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因此不能把批评

搞成人身攻击,以免打击组员的积极性,或有损组员的尊严。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要让人感觉对他有成见,产生抵触情绪。组长要采取善意的批评,具体告诉被批评者到底什么地方错了,让他们明白你对这项过错的感受,指明应该如何改正才能保证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组长有权制定本组的组规,并经本组同学通过,在组内实施。

5、组员违反组规怎么办?

当发现组内同学违反组规时,组长有权进行处理。可以让其按时写出自我反省书,请小组成员监督执行。也可做一件好事抵消其错误。组长本着激励为主的宗旨,定期向教师汇报本组同学的课堂表现,并与组员一起规划每个同学的发展方向。一部分优秀的组员为了赶进度,急于求成,想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取胜。往往在别的组员求助时,急于求成,一手包办代替了对方的学习活动。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更谈不上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升了,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6、有的组员进步太慢怎么办?

解决办法:不急于求成,耐心的帮助讲解,分析他们发生困难的原因,找出帮助解决的恰当方法,尽可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7、我的组员为什么不服从我的管理?

1、组长是否严于律己,以身示范,带头谦让?

2、组长布置任务时,是否使用命令的口气,显得盛气凌人,而不是心平气和、平易近人?

3、是否组织带领同学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加强了小组学习的凝聚力?

十二、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确小组分工,不要出现有的同学包揽大部分工作,而有的同学却有些无所事事的现象。

2、增强小组组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带动全组同学共同进步,时刻注意自己是领头羊,注意组织组内学生学习,可以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

4、对组内最差的同学管理要重视,要做为重点帮扶对象。

5、组长不能自满,跟组员比,是优秀的,但要将自己与其他组长、其他班级的优秀同学、其他学校的优秀同学比,时刻不忘自己的目标与差距。

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摸索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疑惑和困难,我们都在努力解决,也想在通过今天的交流后,得到各位前辈的建议和指导。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及职责

罗家学校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分工及职责

大组长:

老师的特别助理,组长要以身作则,要敢于负责,要公正公平,要大胆热情,要维护大局。负责宏观调控本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督导和收缴,适当的时候负责本组B层同学作业的批改。(B层同学负责C层同学的作业批改。)

1、组织督促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给小组同学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调节本组内的小组帮扶。

3、帮助同学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

4、负责本小组同学的学习成绩。积极帮助、检查后进同学的学习情况。

5、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比较优秀,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6、组织组员办好黑板报、运动会等班级活动。纪律组长:

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状态并做好记录。要求一定要公平、公正。

1、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

2、评价本小组同学的上课表现并做好记载。

3、配合大组长管好本小组的同学。

4、纪律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勇敢的管理好本小组的纪律。各科代表: 负责对本班未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统计,并及时做好记录。并在任课老师不在时负责全体同学对本学科内容的学习。各科组长:

负责对本小组未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统计,并及时做好记录。并在任课老师不在时负责全组同学对本学科内容的学习。

1、及时收发作业、查好作业质量;

2、协同组长组织讨论、分配任务、管理纪律、鼓励展示,确保每个学习环节有序进行;

3、协助组长搞好组内帮扶、学习目标达成,带动组内学习气氛、参与积极性;

4、与组长搞好反思会,在学习方面,组织组员想办法、出措施,把本组学习抓去。学习委员:

负责监控各科代表的作业的收缴情况以及自主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示学生每一天需要完成的作业。把当天的作业情况交给班主任。卫生组长:

1、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对于乱扔纸屑垃圾桌面摆放不整洁者,直接给予减分处理。

2、负责本组内小扫除、大扫除的安排和监督工作。确保卫生按时按质完成。小组成员:

1、服从组长安排与管理,齐心协力打造优秀小组;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反思、卫生、活动;

3、承担值日组长时,对本组情况进行详细、客观的考核与记载;

4、有集体荣誉感,对自己的问题、错误及时自我批评、改正。

(一)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两个考评本,设正负两个组长。(大组长为正,纪律组长为负)

2、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天一评比。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5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

考评共分八项:

预习课上:组内每一名同学都能积极认真完成任务,并学会解答课后练习的。给该组加10分。

检查方式:课前5分钟时由一组组长检查二组同学,二组组长检查三组同学„„八组组长检查一组同学后,向科代表汇报加分。

课堂发言:发言1次加10分(正字画1笔得10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0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课堂展示:

A层同学展示1次正确加10分,B层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20分,C层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40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0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④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加1 0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0分;不积极的不参与的该项为0。

⑤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0分,不及时的为0.⑥反馈时,各大小组内的组员要互相帮扶,不允许有不会的同学做反馈测试,反馈测试时按百分记,每有一个满分的给该小组加10分。全体优秀的(80分以上,含80分)的加50分,全体及格的给该组加30分。

⑦反馈后:及时订正答案,并注明原因,并由老师进行抽查,做的好的同学可给所在小组加10分.⑧违纪:由本组的纪律组长负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说笑的减5分,坐姿不正的减3分,不认真听讲的减3分,吃东西的减10分,在桌下打闹的减10分,讨论时不认真的,说与所学内容无关的减5分,自主时间呆着的减5分。考试时间抄袭的减50分并不能评为优秀组员,各大组的纪律由纪律组长负责记载并由班长监督。在自主时间或自习时,只要发现有违纪的同学,则给所在组减10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0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组长选出课堂上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同学各一个,课堂上最活跃的多的在每小组黑板上表扬,少的由老师教育,让其定出第二天展示次数的目标。

3、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的学生。

4、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一周努力方向,并给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报喜讯或者写喜讯,同时给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

5、每个组表现最好的学生期末评三好学生加上三票,第二名加二票,第三名加上一票。

6、卫生:各组卫生组长负责本组桌上物品摆放和桌下及附近的卫生管理,对乱扔废物和物品摆放不整齐的同学可以直接给予扣分处理。按严重程度扣5——10分。卫生委员负责对全班卫生的管理,对卫生不合格的组,可直接扣除10分。

7、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每人加5分;认真负责的大小组长每人加5分;认真负责的学科科代表每人加5分。可重复累加。

(二)奖励办法:

在全班评选课堂学习优胜小组

1、优胜小组标准:声音宏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

2、每节课下课时老师和科代表宣布优胜小组,同时说明理由,然后作好记录。

3、学习委员结合科代表统计,一天内得到优胜次数最多的小组是当天的优胜小组,进行记录登记,以备评选学校的每月最佳优秀小组。

4、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几次考试平均分加上组内学生在年级进步分,分数最高的小组是本学期最优秀小组,小组组长为最优秀组长。(每进步5名加10分,退步5名减去10分)

5、每大组同学共有100分,可在此基础上加减分,每位同学基础分为50分,在此基础上加减,一周后累计,一个月后累计得分最高的两个组被评为最佳合作组,组长被评为最佳 组长。累计得分最高的个人被评为最佳组员,均给予适当奖励。

(三)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摆放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书规范清楚,讲解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相互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以,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老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老师的指挥。

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1、内在动机激发论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2、交往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的倡导者(如格拉塞等人)认为,怎样才会学有成效、学业达标呢?首先得有学习的意愿。问题是学习意愿从哪里来?交往需要满足论者认为,学习的意愿来自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只是背着一只大口袋来填装知识食粮的。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都在寻找种种方式满足自己与人交往与合作、友谊、自尊(影响别人的力量)等需要。可以说,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努力程度和达标程度。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而不是千方百计压制学生的上述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取只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也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以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3、认知发展促进论

认知发展促进论的倡导者(如维果茨基、皮亚杰等)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4、知识建构学习论

“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因此,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相关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5、教学交往属性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由两种根本关系决定;交往关系(主体——主体)和认识关系(主体——客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 然而长期来,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仅停留在前者,忽视了探究教学的交往属性。随着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得以初步改观。目前,人们日益达成以下共识:教学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或教师集体)同学生(或学生集体)彼此之间或各自发生交往的过程。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谈得上培养人,诸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规范乃至发展个性等。交往不只是手段、途径,交往还是教学存在的本身。“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学交往不仅有直接的交往,也有间接的交往。直接交往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接触,而间接交往主要是学生自学。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同理,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着眼于生生交往。课堂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保证交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一系列机制与现实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如何组建小组?

新生入学后,经过一段磨合期,班主任对全体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校组织一项面向全体新生的学习能力测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试成绩、日常学习态度、行为表现、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以学习成绩为主),将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A、B、C三层,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 每组6人,组员从A、B、C三层两两选出

• 依照每组6人的原则,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且不与组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

•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带动全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外,还要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内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二)、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

分组后,组内要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学习组长则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选定由学生自荐、小组同学选举产生。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会被及时更换。小组组建的原则

1、均衡

这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使各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都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2、尽量尊重学生意愿

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适时调整

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4、选择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当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5、教室布置有利于小组学习

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对面是“学习对子”,临近是“帮扶对子”,6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在教室周围设立展示牌。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

1、预习: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

“导学案”下发后,组内各成员要独立完成预习。对预习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双色笔中的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将疑难问题向上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若有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即课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2、课堂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小组讲座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

没有展示任务的小组则根据课堂情况自主学习,如进行组内小展示,或者认真倾听、准备点评;已掌握本节学习内容时,可以关注展示内容或演练展示内容,准备点评,在还没有掌握好本节内容的情况下,则继续学习。小组展示过程的要求是:全面、完整,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黑板展示要整洁、规范。有一题多解的情况,鼓励其他组申请同时展示。如果某一小组无法完成展示任务,则让出其展示机会,其他小乡进行补充展示

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展示,还能通过对学生表现欲、展示欲的激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们备课时会经常预设:学生学会了没有?内心怎么想?情感态度怎么样?在此,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学情调查。

3、点评: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

展示后的点评工作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思路,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作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完成点评工作。

六、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因而学校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1、小组长培训 对小组长的培训分3个方面:一个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

小组凝聚力是通过小组成员对学习能力提高的期望,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小组巩固、建设中,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团队意识、展示欲望等几个方面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小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小组的目标意识培养

教师用这样的问题“为难”学生:你们小组的集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你们小组成员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

通过这些提醒,教师督促学生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这种目标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计划性,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好引导与督察,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实现目标,不断取得突破,提升自身能力。

七、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1、小组管理 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起依托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考核的开工是实话小组捆绑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目的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一次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小组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核心。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团结合作的团结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人人为班级的争先意识;建设好奖惩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好班级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主导,激励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工作分为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和课外的常态评价。

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即教师按课堂流程,安排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工作后,对下以环节进行评价:预习整理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解读,对目标知识的理解状况,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的准备状况,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及帮扶状况,课后针对学习目标的整理巩固状况等。课上常态评价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交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班长结合课堂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各组内的学习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的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的成员得分情况,一周汇总一次,在各个班级外面的展示板上集中排序公布,以激励各小组不断竞争、不断进取。

课外的常态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要求,课外小组活动与课堂一样开展合作,并且始终要围绕课堂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课外常态评价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的评价,组织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关心集体、他人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总之,小组学习不仅要成为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点,而且成为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自从今学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在这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有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觉得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精心科学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为宜,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方便同学间进行互帮、讨论,人多了太乱,人少太孤单,不利于开展。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后,就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同学是学习比较好,有组织能力的,这样才能方便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组,否则会影响效果,这

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表扬机制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模式切实可行,今后我还会坚持开展下去,我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下载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9组 浅谈大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体会 本学期我校实行课改,讲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课堂中来。经过一学期的实践与观摩,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

    小组合作学习稿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与探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学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

    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好小组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内学生分小组管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改逐渐成熟的时候,小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

    小组合作学习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王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实施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因为小组合作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