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5 14:2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新抓手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

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曹玉文

电话:***邮编:44270

4近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我在不断钻研与学习的过程中力求把推进质量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感悟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备学生。认识研究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每个小组由各科教师分工负责,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备课。从细节上入手,侧重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落实,理科在选题、讲题的方法技巧上狠下功夫,文科在归纳、分类整合上狠下功夫,注重导学案的二次生成。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定为:导引自学-自我检测-知新有疑-范例解析-达标测评-小结反思,六个环节。

1、导引自学。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老师检查核对答案,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问老师。在这个环节里经常会有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愿看书,也不愿问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易在书本中找到答案问题让每个小组5号、6号同学回答,给小组双倍计分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小组建设让每位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参与。

2、自我检测。以小组长检测为主,老师抽查为辅,先由小组长提出有针对性问题,由各小组小老师点评,若老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典型问题,及时记载,并在班级提出解决。在这个环节最

重要的是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3、范例解析。有些范例很重要,又有一定难度,一般是先让3、4号讲,再由1、2号学生补讲,老师对表述仍不到位的再点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看2分钟左右,小组内还不会的再问小老师或小组长。

4、达标测评。限定时间,先报答案,再由小老师批改反馈,然后有针对性评讲,简单的由各小组长自行评讲落实,重要题型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巩固练习。

5、知新有疑。一开始学生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就正确引导,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或利用课外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6、小结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针对教师对导学案二次生成后的处理效果以及上课效果进行反馈,里面包括对教学目标设计、读法设计、悟法设计、问题设计等方面的总结反思。

三、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具体做法如下:

1、上课: 如果小组成员每周上课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在布置同桌操练或小组分角色表演时能认真完成并积极展示的都给予小组20分加分奖励。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然对组内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监督,改进他们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因合作展示的要求促使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提高。

2、作业:为了使学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我们规定所有的书面作业首先要整洁,然后要求学生在完成后自我检查,发现错误立即订正好,再交给小组长。小组长对所有组员的作业进行复查,确认无误后再上交。对普遍较好的组奖励10分的加分。有一半或

一半以上成员错误或字迹模糊的扣10分。这种小组水平相当的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检测:主要是对每个单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核和检测。以小组为单位算出每次测试的人平分,平均分前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10、7、5分的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个人给予10分的奖励并计入小组总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共同努力,也刺激了后进学生的学习。

4、抽查:小组之间相互抽查,可以按组序抽查,如一组查二组,二组查三组……依次循环。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要向被抽查小组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如果回答出现错误,本小组就要集体帮助出现错误的同学。这样,每个小组不管是抽查者还是被抽查者,为圆满完成抽查任务,组内同学都会全方位地参与到检测活动中来,都会千方百计地查找问题,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都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同学,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课后辅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由小老师或小组长每天对核心知识进行辅导,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定期检查,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他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努力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也顺利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初见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促进我不断学习新理念,深入了解学生,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1、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转变。

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生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2、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3、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良好的课改氛围中,学生课堂表现力,展示积极性,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这便是课堂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

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好小组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将班内学生分小组管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事实也证明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课改逐渐成熟的时候,小组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了。小组不仅是班级的组成形式,也是班级走向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证。小组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那整个班级的管理肯定能搞好,班级内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肯定能上升,班级肯定也会日益富有凝聚力。那如何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呢?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组建小组。

促使小组成员充分团结,只有整个组的成员充分团结了,才能发掘小组最大的潜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好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内外学习。怎样让小组成员充分团结呢?这首先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的选择非常关键,如果小组长很有责任心,能服众,组员自然团结在他的周围。所以,小组长必须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服众,其他同学服你,你才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小组成员才会充分团结。分组时,一个小组通常都有4个同学或6个同学组成,若是6人为一组,还可以选一名副组长。一个组的组成,在学习上要使好、中、差相互搭配,男生和女生的搭配,这有利于组内在学习上互相促进。小组组建后,要首先使其在学习上发挥积极作用。在课堂学习中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长根据教师课堂合作学习的要求,给小组成员分工。在英语学习中,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表演等。针对不同学科可根据各单元内容,各小组轮流给大家带来阅读补充材料或是开展讲故事、小小推销会等活动。

二,设计组徽树旗帜,创建文化营氛围。我们班级的名称定为海洋班,希望我们班的学生能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和气魄;更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做一个胸怀主见、目标明确、奋勇上进的弄潮人。

围绕班名确立小组名称和徽标,营造小组文化氛围。这些往往代表了组内成员的愿望,这可让我犯了难,怎么起组名啊?组名还要与班名相融合,为此我绞尽了脑汁还是想不出来,最后灵机一动,想起了魏书生老师说的,遇事要和学生们多商量,人多智谋广,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更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说干就干,我马上来到教室,把我们班名的内涵告诉了全班学生,并问他们:“大家知道海洋里都有什么动物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有海豚、鲨鱼、龙虾等„„我还强调:“我们的组名必须与班名相融合,不能只是一个标志和名称,还要有一定的含义„„”

各小组马上展开了激烈的讨„„最终第一组命名为珊瑚小组,希望自己能发现和追求美的东西,要内外兼修,不但要关注外表,更要追求心灵的美;第二组龙虾团的成员们追求积极向上,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第三组海星队成员相信“人心齐,泰山移”,“一个好汉三个帮”;第四组希望成员们像鲨鱼那样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第五组海豚组希望本组成员像海豚那样见义勇为,处处为别人着想;第六组鲤鱼组希望本组成员能争创第一,跃入龙门。我又看了他们的口号,其中珊瑚组的口号是“学而不厌,勇往直前,努力学习,团结一心。” ;龙虾组的口号是“小组同心,其利断金,冲破难关,我是第一。” ;还有海星组的组训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看到这些让我很感动,很欣慰。孩子们都知道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只要团结起来,任何困难就会克服的,组训与我们的班风是相一致的,强调认真的重要性。这让我看到班级的希望,我们是团队无敌的,趁热打铁,我让学生们呼了号,大家顿时精神焕发,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讨论问题很激烈,展示时魅力四射,让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潜藏的智慧和力量。第三,班主任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以外的活动激励小组成员,利于小组团结的活动,使小组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小组划分之后,在班内的任何活动中就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要荣辱与众。除了平时课内外的学习,班主任要组织开展一些其他活动,例如班内的值日,外出的劳动,课间操等。在开展活动时,可进行小组量化评比,为此,班主任与全班同学一起,应制定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作业情况、平时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有了详细的量化评比细则,就应该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实现评比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争当先进的积极性。我的一般做法是,每周一小评,进行口头表扬或适当提醒,或是小奖励一次。

每月或半个学期总结一次,对获得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大奖励”一次,而对于表现不佳的小组,而要布置为班级做一两件好事,多做一两周卫生,或是多完成一两项作业等。这样奖罚分明,让学生有一股上进的动力,并在活动中学会分清是非。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有利于小组的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目的,同时也使各小组及时的改进本组的工作。每月或半学期一次的“大奖励”时,我们总会发现有的小组特别优秀,而有的小组却相对落后,这时如不适当调整,让学生有重新起跑的感觉,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因而,每次“大奖励”后,我会让各小组适当调整,或再次重新组合,以保持各组的相对同质性。这种动态的管理,一方面保证了竞赛的“可比性”,维持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另一方面在于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学生每取得一点进步,就会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呈现在他面前的激励机制,形成通过小目标的不断导向,引导他不断进步,不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良好状态。

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对小组长的培养,要注意适时对小组工作进行指导,使每个小组的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要求有效地开展。同时,还应该鼓励各组创造性的开张本组工作。对小组长的培养,在小组组建之初,班主任就要有计划、有针对性进行。如在课堂学习中,小组长如何组织好本组组员,如何使组员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小组长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如何使每个成员都能够分配到适合他做的任务等等。对于这些,组长都应该知道如何去安排。同时,在小组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的给予指导,使的小组各项活动都能够正常而有序的进行。对于小组的一些好的做法,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班主任应该充分的给予肯定,并且能够在班内推广,以此来鼓励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使班内的每个小组在学习、纪律、卫生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都能够展开竞争,班级的各项工作定能够走上正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也就会显得轻松的多了。

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自从今学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课堂的教学模式后,我在这一学期的实践过程中,感觉到有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就这一教学模式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我觉得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必须要精心科学地分好小组,每个小组最好是四个人为宜,这样更容易进行操作,方便同学间进行互帮、讨论,人多了太乱,人少太孤单,不利于开展。确定分几个小组以后,就要根据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组织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同学是学习比较好,有组织能力的,这样才能方便开展合作学习。不能随随便便的分组,否则会影响效果,这

是成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表扬机制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这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一模式切实可行,今后我还会坚持开展下去,我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研究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远”,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老师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每次课中老师制定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可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

(1)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应重视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如在低段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想青蛙是怎么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各小组同伴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结合老师的引导,最后达到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可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2)构建了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老师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老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能体现评价内容的评价模块:

(3)培养了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我们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了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自评总结的能力与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对孩子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注到以下三点: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2.要求孩子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3.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体验了成功。

1.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例如,低段游戏教学时,老师可在小组内开展竞争,互助合作。采取小组比赛激励法,用小组游戏比赛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小组合作的兴趣。如:《冲过火力网》游戏教学中,先为学生创设“小战士穿越电缆网”的情景,小组通过对“电缆网”设置高低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积极合作,进行穿越障碍物的“跨、跳、钻”的方法练习。在游戏比赛中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互助,勇于展示自己的“跨越”的本领。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合作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高段篮球《单手肩上投球》时,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设计《投球进筐》这个游戏(先距筐2米),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在增加距离(难度),几次过后,先让学生总结、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用力顺序:脚-身-手),再安排一个游戏《看谁投得准》,两人手拉手围成球篮,小组其他同学去投,每人投5次,看谁投得最多。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交流投得准的方法(动作技术)。设计的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发挥团结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

3.小组合作表演,呈现合作精神。在一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一节广播操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让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得多。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例如,在高段的站立式起跑教学时采用不同教法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在起跑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李老师引导学生按提出猜想——实验探索——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的步骤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全过程共设置学生小组讨论三次,以形成概念,掌握新知。教学效果甚佳。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由此可见,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问题

1.开展《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在实施中,扎扎实实培养习惯——感知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权利自由飞翔——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多种途径提供舞台——运用性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实际,符合发展的追求,并致力于解决我校实际问题,服务我校教学实际,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在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培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常见性的问题,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还有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策略研究不足。我们将根据专家鉴定组的意见,以及在研究中的感悟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反思:

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课是学生自己的课。”它说明了谁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角,不论是在课堂时间占有上,还是对知识,技能的把握上,都由教师一人操纵统一指挥,学生只是被动,无奈的接受。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体育教学的形式却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主体的练习的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伙伴的帮助,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但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是导演,不再是演员,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而学生也不再只是观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和追求。他们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从而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交流体验,让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丁永频 2012年3月

小议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蒙自市第二小学

丁永频 2012年3月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困生搭建发展的平台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学要面向个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对培养一批世纪所需的索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个的发展,有着一十分积极的意义。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主要问题表现为合作学习的时机不当、分组不合理、学生缺乏合作前的独立以及交流时的合作意识和技能,不会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优生在合作中处于主宰地位,合作时间不足,教师缺乏有效指导等。因此,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学习时机,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同时需要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合理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也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学;小组合作;学困生;策略

一、引言

学会合作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和合作技巧,促进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并积极推广,是因其具有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 氛围,创造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环境,在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以及形成学生良好非认知质量等方面实效显著。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进行分组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怎样关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性策略,为真正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建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不下百种,国内大致把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四种即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2

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3

1、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斯莱文 美国

2、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 美国

3、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一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 美国

4、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王红宇 中国

5、合作学习是一种指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王坦 中国

6、合作教学乃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林生傅 台湾

我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曾总结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 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理论以开发和利用课

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质量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质量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4(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

3、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说明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4、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 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其中,“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三、小组合作学习常见的问题 2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2,02:8-12 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1、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相互促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缺乏教师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4、参与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小权威大包大揽,一切问题有学习好的来解决,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信赖盲从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便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缺乏独立思考。

四、学困生的界定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又叫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业成就低下、学力不振、学业受挫、差生等,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在学校学习期间某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成绩不好,暂时或总是处于班级倒数。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不良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也有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生早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小组交流,学困生面对着探究问题苦苦思索,心神不定地担心小组交流的开始,学习资源分配高耗低效组内交流时,优生拥有话语霸权,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而学困生望洋兴叹,等着优生的米下锅,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全班交流时,优生抢先抓住发言的机会,博得满堂彩,学困生无奈沉默寡言,难有露脸机会。

凡此种种,只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显然有悖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的。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给予关注和关爱,让他们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里,实现学习上的不同发展,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在学困生的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的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老师的称赞或取得好成绩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心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教给小组长分工的方法。把简单的题目分给学困生来做并给以帮助和检查,在评价中当整组获胜后,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增强了自信心。又如当我发现学困生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时,尽管和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但和他自己比,能做到如此己属不易,我都在全班大力表扬,使他们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在课后和他们分析进步的原因,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我能行”信心后,就会由畏学转变为要学。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虚心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因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赏罚情况都会影响学习兴趣。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害怕老师的心理,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一味的训斥,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使有些学困生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不仅不能进步,反而退步的更厉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克服急躁情绪,耐心的给学生辅导,做到不训斥、不体罚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发言,体验成功的喜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缩小知识位差,指导学困生超前自学

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的知识结构断层多,夹生情况多。针对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一开始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然后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算算、划划,进行一些尝试练习。在发生疑难的地方打上“”,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力求对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困生预习后,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自学得怎么样提出了哪些问题暴露出哪些问题对于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一定要后进生理解、掌握,必需的技能要形成,必需的思想方法要领会。对于有关新知的疑问,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困生经过及时查漏补缺,初步感知新知,能够与优生站在学习新知的同一起跑在线,树立合作探究的自信,增强合作学习的实力,使合作学习更有质量、更有成果。

(四)关照学力差异,张扬个性化的独立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设置“胖瘦”不一的小组学习提纲,各组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路径,也可以自己“摸石头过河”。教师在加强对学困生指导的同时,及时调控其它同学的学习。这样各类学生都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展开主动的建构活动。

教师要细化合作学习提纲,为学困生的思考铺路搭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维度。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合作提纲。有时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给学困生制定更为详细的合作提纲,制成问题卡,以便于他们进行有效自主的学习,避免只做听众的现象。

这样设计提纲后,优秀生自己组织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学困生按照老师搭好的台阶有方向的思考,排除了其他旧知识的干扰直入主题,做到思考有层次有次顺序,既动了脑子,又确实学会了知识,学习积极性高,不再感到新知识高不可攀。

(五)彰显互动互助,打造和衷共济之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小组其它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刁能获取成功,认识到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以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奖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使各小组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和亲社会的行为。小组成员还要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

在小组讨论中,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小组中每个人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教师鼓励优秀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互教互学,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装军。组织交流时,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并以发言代表的进步情况来评价该小组完成目标情况,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六)加强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体现在课上和课下。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上可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新授过程中,深入到小组中参加他们的学习活动既增进师生感情,又能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说明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能和学困生一对一的交谈,进行点拨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组内互助和师生互助的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后学困生可向自己的组员请教,也可以由自己选择一个优秀生作为他的学习伙伴,有问题随时问,老师利用课间出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测查,情况好给予表扬,发现漏洞及时补。对于学困生采用分层次留作业,适当降低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千涸的灵魂,为他们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2,02:8-12

3、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杨雪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的点滴心得体会 胡 庆 龙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是提高未来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完成前置学习任务之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伴之间合作互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互帮互学,共同完成预设学习目标,共同提高学习......

    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课改汇报材料 本月,我校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在小组合作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基础部分中预习小组合作 1、小组长分配预习的任务 小组长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学......

    小组合作学习文化建设

    小组合作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新课改以来,我校在新教育思想引领下,积极探索先进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升华,总结积累出了一些适合我校发展实情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小组合......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XXX中学 XXX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 当前教育改革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