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用技术_工艺_习题
工艺常识教学设计
知识要点:
1、常见工艺分类: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加工工艺等。
2、常用工艺:木工工艺、钳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焊接工艺、铸造工艺、锻造工艺、冲压工艺等等。
3、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划线: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了解工具划线)锯割:割断金属材料,了解操作要领 挫削:少量切削,加工小的面 钻孔:台钻,麻花钻
连接:常用连接方法:铆接、黏接、焊接、螺栓、螺母、平头螺丝、元宝螺帽、垫圈、弹簧垫圈
4、工具及设备
(1)木工工具及其设备
①木工使用的量具有:钢卷尺、直尺、角尺、钢直尺
②木工画线工具有:木工铅笔、木工圆规、画线规、墨斗等
③木工常用设备:工作台、钻孔机、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等 ④锯、刨、凿、羊角锤、锉刀、钉冲等等(2)钳工工具及设备 ①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
划线工具:划针、划规、样冲、角尺、钢直尺、手锤、錾子、锉刀 攻丝工具: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用于在孔内加工螺纹 套丝工具:板牙及板牙架,用于在轴或杆上加工螺纹 ②钳工常用的基本设备:钳台、虎钳、砂轮机、钻床等 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一(08年高考题)
节约用水应从身边做起。某同学设计 了能使生活废水充分利用的冲厕方案。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4)制作木制支架需要哪些工具? ①锯子②刨子③台钳④凿子⑤螺丝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典型例题二(09年高考题)
型例题三
小兰要把一段钢管截短并使其两端光滑,用到的主要工具有:
知识回顾一:
1、常用的木工工具:锯子、刨子、錾子、凿、锉、直尺、角尺、钢卷尺、手枪钻等。
钳工工具: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划规、角尺、样冲)、钢锯、锉、台虎钳、台钻等。
2、图片:
(1)锯:锯子是用来把木料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
操作要领:
1、站立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3、锯程要长
4、推拉要有节奏
(2)刨:刨子是用来对木材表面进行刨削,使其光滑、平直的工具。刨身长短可分为长、中、短三种,刨身越长,越能将材料刨得平直。
(3)凿子
凿于有平凿、圆凿等,主要用于凿削抹眼或其他局部形状的铲削。
(4)锉刀
锉削操作要领: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的协调
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5)角尺
(6)样冲(7)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有台虎钳、机用平口钳及手虎钳等。台虎钳固定在钳台上,机用平口钳是放在钻床等机床的工作台上夹持工件的,手虎钳则用于夹持轻巧的小工件,并用手把持。
(8)钻床
钻床是用来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或孔、绞孔和攻丝等操作的设备,有台钻、立钻、摇臂钻三种。
安全操作警示:
二要: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镜。
二不:不准带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9)金属加工中的划线工具 典型例题四
小兰家的茶几的一个铁质脚断裂了,她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
A 焊接 B 榫接
C 胶结 D 铆接 典型例题五:
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制造于唐景云年间,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景云钟的制造主要应()工艺。A 锻造 B 冲压
C 钳工 D 铸造 典型例题六:
在利用手工工具制造螺丝杆的时候,应选用的工具是()A 锤子和錾子 B 锉刀和样冲
C 手用丝锥和攻丝扳手 D 板牙和板牙架 知识回顾二:
1、木工、金属加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
(1)木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榫接、钉接、胶结等。(2)钳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
2、金属的加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
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一般步骤为:(1)划出基准(2)划尺寸线(3)划轮廓线(4)冲眼。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
锯割:手锯的安装和握法,起锯方法和操作要领。
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其中锉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广泛。有扁平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
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常用的设备是台钻,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1)划线定位(2)装夹工件(3)装夹钻头(4)钻孔。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表面处理: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3、螺纹的加工方法:攻丝工艺和套丝工艺
(1)攻丝:在工件上制作内螺纹称为攻丝。用到的工具为丝锥和丝锥扳手。(2)套丝:在工件上制作外螺纹为套丝。用到的工具为板牙和扳手。
巩固练习一
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闻名天下。它是一座三层的纯木结构建筑。其木结构的各个构析,先表面处理,后进行榫卯连接。用于表面抛光的工具是()A、锯 B、刨子 C、锉 D、凿子
2、某班在技术活动中要制作台灯,制作台灯支架需要一节细钢管,下面工具中适合截取、加工这段钢管的工具是()
①斧头 ②锤头 ③台虎钳 ④锉刀 ⑤刨子 ⑥钢锯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⑥
3、刘勇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详见示意图中圆圈部分。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小茶几。完成这个任务最适合的工具()A.锯子和木锉
B.刨子和手钻
C.凿子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
4、把120mm长的金属管加工为80mm长的金属管,合理的加工方法是()A.锯割、锉削
B.刨削、锉削
C.钻孔、锯割
D.钻孔、锉削
5、刨子是木工常用的工具,刨身越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越能将材料刨得平直。巩固练习二
1、钳工工艺是一种常用工艺,下面不属于钳工加工方法的是()A、攻丝 B、锉 C、錾 D、刨削
2、刘海的自行车,多处表面都已严重锈蚀,他想让维修店的工人师傅通过金属的表面方法提高自行车的美观程度,在下列处理工艺中最合理的是()A、在生锈的地方直接刷上油漆
B、在生锈的地方先进行表面刷光并打上底漆,后喷涂 C、在生锈的地方进行镀层处理
D、在生锈的地方用砂纸刷光再镀层
3、图1中的大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根深叶茂,原因是其结构的______________较好;突然有一天,小明在树下发现一根折断的大树枝,原来折断面处被蛀虫钻出一个洞,导致树枝被风折断,这是蛀洞破坏了结构的_____________;为了充分利用这块木头,小明决定做一个马扎(图2),为使它更加坚固耐用,在图2所示连接处选用的最好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综合练习
1、金属材料划线的一般步骤为()
①冲眼 ②划尺寸线 ③划出基准 ④划轮廓线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2、属加工中常用的划线工具——样冲,样冲的用途是()A、用于划出直线线痕 B、用于划直线的导向工具 C、用于检查锉削平面的垂直度
D、用于在钻孔中心冲出冲眼,防止钻孔中心滑移
3、在金属材料的加工的划线工艺中,不需要用到的的工具为()A划规 B、划针 C、钢直尺 D、手锯
4、钳工工艺是一种常用工艺,下面不属于于钳工加工方法的是()。A、攻丝 B、锉 C、錾 D、刨削
5、两块木板之间的连接不能采用()A、铆接 B黏接 C、焊接 D、螺钉
6、小明的铝合金书架断裂了,他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A、焊接 B、榫接 C、胶接 D、铆接
7、关于锉刀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截面比较小的锉刀在使用时,施力不要过大 B.锉刀和锉柄上防止油脂污染 C.锉刀用后,应妥善放置,不应重叠摆放 D.锉削产生的切屑要用嘴吹掉
8、以下关于金属加工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利用手锯对金属进行加工时,推据加压,回拉不加压; B、冲眼时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或划线;
C、一般都是用钢直尺来检查锉削平面的垂直度; D、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
9、以下不属于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是()A、刨削 B、划线 C、锯割 D、切削
10、小强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茶几,他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工具是()A、锯子和木锉 B、刨子和手钻 C、凿子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
11、小强家的木质书桌桌面已经严重掉漆,而且有很多地方坑洼不平,他决定对桌面进行简单的维修。下列维修工序中最合理的是()。A、刨平®打磨®上漆 B、上漆®打磨®刨平C、上漆®刨平®打磨 D、打磨®上漆®刨平
12、刘海的自行车,多处表面都已严重锈蚀,他想让维修店的工人师傅通过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提高自行车的美观程度,在下列处理工艺中最合理的是()。A.在生锈的地方直接刷上油漆
B.在生锈的地方先进行表面刷光并打上底漆,后喷涂
C.在生锈的地方进行镀层处理
D.在生锈的地方用砂纸磨光
13、以下哪一项不是工艺:()
A.汽车的装配流程 B.景泰蓝的上色方法 C.可口可乐的生产配方 D.手工制的艺术品
14、以下属于正确的钻孔步骤的是()
①装夹钻头 ②装夹工件 ③划线定位 ④钻孔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下列有关钻孔时的安全操作警示,其中错误的是()A、钻孔操作要集中注意力;
B、钻孔时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 C、钻孔时应带手套操作;
D、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钻孔,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16、锯割时安装锯条和加压的方法正确的是()
A、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不加压,回拉时加压;锯程要尽量短 B、锯齿斜向后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不加压;锯程要足够长。C、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也加压 ;锯程要尽量短 D、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不加压;锯程要足够长。
17、()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A、结构 B、造型 C、工艺 D、表面处理
第二篇:模具制造工艺习题
《模具制造技术》复习题
2.制约模具加工精度的因素有哪些?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3)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电火花加工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必须使工件电极与工具电极之间经常保持一定放电间隙,以便形成火花放电的条件2)脉冲放电必须具有脉冲性,间歇性。3)电火花放电必须在具有一定绝缘性能的液体介质中进行。
4.板类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1)一般模板平面加工质量要达到 IT7-IT8.2)平行度公差3)表面粗糙度Ra 4)配合精度 5)垂直度 6)一般误差
5.P10什么是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对结构工艺性的要求有哪些?
答;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1)便于达到零件图上所要求的加工质量2)便于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3)有利于减少零件的加工工作量4)有利于缩短时间
6.P9制定模具机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循哪些原则?1)技术上的先进性2)工艺上的合理 性3)经济上的合理性4)缩短制造周期5)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7.P225冲裁模具总装配要点?1)选择装配基准孔2)确定装配顺序3)控制冲裁 间隙4)位置正确,动作无误5)试冲
8.P69磨削烧伤与温度有什么关系?怎么控制?
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所以改 善磨削烧伤有两个途径;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零件措施如下;1)正确选择砂轮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3)改善冷却条件。
3.定位基准的选择 按作用不同
①.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于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②.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分为 ①.定位基准加工时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一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②.测量基准零件检验时用以测量已加工表面尺寸及位置的基准。③.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在产品中位置的基准。
4.粗基准的选择
①.为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尺寸要求应选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②.若要保证某加工表面切除的余量均匀应选该表面作粗基准。③.为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择毛坯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④.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可能平整不能有飞边、浇注系统、冒口或其它缺陷。⑤.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⑥.一般情况下粗基准不重复使用。
5.精基准的选择
①基准重合原则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②基准统一原则采用同一组基准定位加工零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③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④互为基准原则工件上两个相互位置要求很高的表面加工时互相作为基准。
6.加工阶段的划分
粗加工阶段切除大部分加工余量、半精加工阶段消除粗加工留下的误差、精加工 阶段去除半精加工留下的加工余量、光整阶段提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7.工艺工程分阶段的主要原因1保证产品质量2合理使用设备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合理安排 4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和保护已加工表面
8.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①.工序集中特点,1,一次装夹加工多个加工表面能较好地保证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可以减少装夹 工件的次数和辅助时间减少工件在机床之间的搬运次数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2,可减少机床数量、操作工人节省车间生产面积简化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工作。3,采用的设备和工装结构复杂、投资大调节和维修的难度大工人的技术要求高。
4单件小批生产采用工序集中②.工序分散特点 1机床设备及工装比较简单调整
方便生产工人易于掌握。2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机动时间。3设
备数量多操作工人多生产面积大。大批、大量生产采用工序集中和分散 9.加工顺序的安排1基准先行2先主后次3先粗后精4先面后孔
10.热处理的安排
1预备热处理为改善金属组织和加工性能的热处理工序。2最终热处理为提高
零件硬度和耐磨性的热处理工序。11.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的确定
1成型磨削的加工原理
分为成型砂轮磨削法与夹具磨削法成型砂轮磨削法也称仿形法先将砂轮修整成与工件型
面完全吻合的相反面再用砂轮去磨削工件获得所需工件夹具磨削法也成范成法加工时
将工件装夹在专用夹具上通过有规律地改变工件与砂轮的位置实现对成型面的加工。第1、并行工程是一种企鹅也组织、管理和运行的先进技术、制造模式是采用多学科团队和
并行过程的集成化产品开发模式
1、冷冲模模架
由上模座、导套、导柱、下模座等零件组导柱安装在下模座导套在上模座为保证上、下模座的导套、导柱孔距一致可将两块模座装夹在一起加工
2、导柱导套加工工艺
毛坯棒料—车削加工—渗碳处理、淬火—内、外圆磨削—精磨。导柱的心部要求韧
性好故导柱的材料为20号低碳钢导柱在热处理后应修正中心孔以便在一次装夹中将
导柱的两个外圆磨出以保证两圆柱面的同轴度导套车削时先车削内孔再已孔位基准
车削外圆
3、冷冲模制造
①凸、凹模的设计有5点要求1结构合理2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质量和刃口
锋利3足够的刚度和强度4良好的耐磨性5一定疲劳强度
④压印锉修压印锉修是一种钳工加工方法压印前根据非圆形凸模的形状和尺寸准备
坯料在车床上或刨床上预加工毛坯各表面在断面上按刃口轮廓划线在铣床上按划线粗
加工凸模工作表面并留有压印后的锉修余量0.15~0.25。压印时在压力机上将粗加工后的凸模毛坯垂直压入已淬硬的凹模型孔内。
⑤凸模的电火花线切割工艺(1)毛坯准备,将圆形棒料进行锻造锻成六面体并进行退
火处理2刨或铣六个面在刨床或铣床上加工锻坯的六个面3钻穿丝孔在线切割
加工起点处钻出直接为2~3mm电极丝穿丝孔4加工螺钉孔。将固定凸模用的两个螺钉孔
加工出啦5热处理将工件淬火、回火、并检查其表面硬度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
6磨削上下两平面表面粗糙度Ra应低于0.8um7去除穿丝孔杂质并进行
退磁处理8线切割加工凸模9研磨线切割过后钳工研磨凸模工作部分是工作
表面粗糙度降低
⑥凸模的成型磨削加工程序1准备毛坯用圆钢锻成六面体并退火处理2刨削或铣削六个面在刨床或铣床上加工锻坯的六个面3磨上下两个平面及基准面4
钳工划线钻孔、功螺纹5用铣床加工外型留磨削余量6热处理将凸模淬
火、回火处理并检查表面硬度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7磨削上下两平面表面粗糙
度Ra应低于0.8um8成型磨削按一定的磨削程序磨削凸模的外形。9精修凸模
外形和凹模配间隙
⑦冲裁模凹模的制造工艺工程凹模加工和凸模加工相比有以下特点1在多孔冲裁
模或级进模中凹模上有一系列孔凹模孔系位置精度通常要求在±0.01~0.02mm以上
这给孔加工带来困难。2凹模在镗孔时孔与外形有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加工时
要求确定基准并准确确定孔的中心位置这给加工带来很大难度3凹模内孔
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决于刃具的尺寸因此刃具的尺寸精度、刚度及磨损将直接影响内孔的加工精度4凹模孔加工时,切削区在工件内部,排屑、散热条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不易控制
⑧凹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过程,1,准备毛坯,用圆钢锻成方形坯料并退火,2刨六个面,将毛坯刨成六面体,3,平磨上、下两平面及角尺面,4,钳工划线,并加工销孔,铰孔、钻孔,和螺钉孔钻孔、功螺纹5去除型孔内部废料沿型孔轮廓划出一系列孔然后钻出来凿通整个轮廓,敲出中间废料,6,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检测表面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7,平磨上下两个平面及角尺面,8,电火花切割型孔线切割加工铜凸模相似9切割好的凹模进行稳定回火10钳工研磨销孔及凹模刃口使其达到规定要求
⑨凹模电火花加工工艺工程1准备毛坯圆钢锻成方形坯料并退火2刨削六章个面3平磨磨上下两平面和角尺面4钳工划线划出型孔轮廓线级螺孔、销孔位置5切除中心废料现在型孔适当位置钻孔然后用带锯机去除中心废料6螺孔和销孔加工加工螺孔钻孔、功螺纹加工销孔钻孔、铰孔7热处理淬火和回火检查硬度表面硬度要求达到58~62HRC8平磨磨上下两平面9退磁处理10电火花加工型孔利用凸模加长一段铸铁后作为电极电加工完成后去掉铸铁部分后做凸模用先用粗规准加工然后调整平动头的偏心量再用精规准加工。
4冷冲模的工艺性
①设计冷冲模时需考虑的原则1.模具结构尽量简单。在保证使用前提下模具结构尽可能简单2.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易损件能方便的更换和调整3尽可能使用标准件4模具零件尤其是凸凹模零件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5模具应便于装配
②冷冲模使用电火花加工时凹模结构的特点如下1采用整体结构因为小孔、尖
角和窄槽等机械加工非常困难2可减薄模板厚度因为避免热处理的影响使用寿命长、性能好缩短制模周期节省贵重模具材料3凹模型孔的尖角改为圆角因为尖角部分腐蚀较快圆角还有利于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模具强度5标出凸模的基本尺寸和公差便于凸模和电极配套成形磨削6刃口表面变质层的处理可按需求是否保留变质层
5塑料模型腔加工通用机床加工仿形铣床加工型腔加工新工艺
6型腔抛光的方法点解抛光超声波抛光
7低熔点合金模具是指工作零件刃口或型面材料采用低熔点合金制造工艺采用铸造代
替机械加工的模具 优点有1制造方便制模周期短2可简化模具的保管工作8低熔点合金模具的铸模工艺自铸法和浇铸法看书
9铁基合金模具的特点以锌为基体的锌、铜、铝三元合金加入微量镁称为铁基合金用其制造的模具称为铁基合金模具。制模周期短工艺简单成本低
1装配的工艺方法: 1完全互换法,实质是利用控制零件的制造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方
法,优点是装配简单,生产率高,对工人的要求不高,便于自动化装配,容易实现专业化生产备件供应方便,常用在单件小批量生产,2修配法,在零件上预留修配量,优点是能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而零件的制造精度可以放宽缺点是装配中增加了修配工作量工时多而不稳定,装配质量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效率低,3调整法用一个可调整位置的零件来调整它在机器中的位置以达到装配精度优点够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零件可按经济精度要求确定公差缺点制造费用提高依赖工人水平调整时间长难预定2模具零件的固定方法
紧固件法、压入法、铆接法、热套法、焊接法、低熔点法、粘接法具体看书p2013间隙壁厚的控制方法
垫片法、镀铜法、透光法、涂层法、腐蚀法、工艺尺寸法、工艺定位器法
第三篇: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制度
1、按生产部提供的产品生产、试制计划,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拟定技术标准,及时制作样板及缝制样品。
2、在制定技术标准过程中,要精心细致,不得麻痹大意,提出的技术资料要有明确的规格、尺寸、缝制要求及特殊要求。对已投产过的技术标准,再次投产时,如个别技术要求有变动,必须在技术标准内加以改变,并要有明显的标志,不得口头更改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后,由技术室组织会审。
3、对特殊和复杂的产品,设计时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按合同要求生产,需要修改时,应征得合同签订部门的意见,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修改。方案确定后,设计不得自行更改。
4、在设计样品时,要尽量考虑利用先进工具和专用设备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室要积极协同车间抓好先进工具设备的推广应用。
5、在设计样品时,要同时编制工艺规程计划,用以指导班组生产,提高工艺的先进性。
6、在试制样品时,对各工序的部件要认真进行耗用工时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的测定,试制样品结束后,提出准确的每件产品耗用工时的数据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及时转交生产部,作为确定计划定额的重要依据。
7、生产车间索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办理领退交接手续,并向车间交待清楚技术标准或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做到标准工艺、标准样品、标准排版三统一。
8、产品投产后,技术室要指派专人协同车间深入生产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对车间首件产品进行技术质量鉴定,合格后交质检部验收。如不符合技术标准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9、积极做好技术情报工作,注意收集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装备,在企业加以推广,认真做好员式合理化建议的整理、归纳和推广工作。
二、技术室样板管理制度
1、按客户要求及生产指示,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完成后,由技术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定。
2、新产品设计通过审查后,应积极准备样板制作,并确定所用原辅材料。
3、样品室完成样品加工任务后,经审查达到原设计要求,决定投产前,样板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规格做好系列纸样,编制产品代号并登记造册。
(2)提供产品所需各种原辅材料清单,通知生产部门,作为购进和下达材料定额的依据。
(3)提供投产产品所用各种材料:三样卡、工具、标准、样品。
(4)提供所需包装物及包装要求。
4、做好一些原始记录,各种资料要分类造册,妥善保管。
5、积极做好新产品标样及工艺标准研究工作。
6、向生产车间提供资料要做到标样、样品、工艺三统一,无特殊情况时应同时交付生产车间。
三、技术室样品管理制度
1、按技术室下达的新产品试制计划进行新产品的缝制工作,并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在加工缝制前,对所选用的各种原辅材料进行耐温、缩水、色差、拉力、压力等各种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
3、试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与生产用材料完全一致,防止在生产中发生错误。如果制作中需代用材料,必须有明显标志,标明“代用”字样,防止发生配料事故。
4、在试制过程中,要认真测定原辅材料定额,加工各部件耗用工时,试制完毕,交生产部,作为测定下达各项生产指标的依据。
做好新产品的工艺制定工作,并将结果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四、工艺技术管理
(一)工艺纪律
1、车间生产必须严格贯彻“先工艺后生产,没有工艺不准投产”的原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无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强行安排生产。
2、每批产品进入生产线前,由技术部提供样品、样板、工艺制单及样卡,生产操作以工艺制单为准,缺一不可投入生产。
3、技术部投放的各种技术资料必须由技术室主管把关,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使用。否则,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技术部主管负责。
4、产品投产前,生产部通知技术室到车间上技术课。技术室人员经常深入到生产线中进行巡查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报生产部和质量总检。
5、生产工艺一经下发,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凡因不执行工艺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应追究质量责任。
6、工艺文件如模糊不清或有技术性失误,应及时通知工艺主任,待认定后方可生产。
7、任何人或部门不得擅自复制、转借、出售工艺文件和样板给外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技术室人员要认真监督产品工艺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得互相推诿。
9、凡需修改工艺内容,技术室必须以《工艺更改通知单》正式通知生产部门。
10、各种工艺文件如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会签,生产部门有权拒绝安排生产。
(二)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执行
1、产品生产工艺由技术室工艺员编制,内容包括:设计图(工艺图)、面辅料样卡、工艺流程、工艺制单、设备条件、操作要求、消耗定额、包装要求等。
2、工艺编制要做到技术先进、合理可行、前后吻合、完整统一,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工艺员应在所编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编工艺负责。
4、工艺审核人员对编制后的工艺认真审核,保证工艺的正确性、可行性。审核确定无误后,应在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审核的工艺负责。
5、生产工艺制单要及时发至生产部、质量总检、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
(三)文艺文件及样板管理制度
1、工艺人员编制工艺应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标准,努力提高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
2、编制工艺和打制样板应严格按照用户合同和产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随意更改用户要求。更不得漏项和文意错项。
(四)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制度
1、每批产品投产前,技术部应召集生产部、质量总检及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长、检查员召开技术工艺统一会议。
2、由技术部向与会人员讲解重点工艺要求,注意事项及操作要领,解答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统一。
3、由技术部向生产部、有关车间、班组及质量总检发放工艺制单及车间所
用的各种样板。
4、技术部工艺人员应到车间对生产班组进行产前技术指导,讲解工艺要求,对关键工艺要操作示范。
5、产品进入生产后,应由质量总检主持召集技术部、生产部及有关人员到班组进行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并封存首件产品。生产车间及班组应及时按照首件技术鉴定的意见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工艺问题,保证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质量。
(五)工艺检查制度
1、各级工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必须进行标准生产,确保产品工艺质量。
2、技术部每星期对各车间生产产品抽查一次,每月对车间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和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3、技术部主管或工艺师每天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巡回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措施。
4、技术部每月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厂长。
5、技术部每月对部内技术人员当月各项工作进行内部检查考核,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各种技术标准、各种样板、样品等都要分别建立帐卡,统一分类编号,集中管理。
2、生产车间到技术科领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当面核对文件的名称、数量、份数,然后签字盖章,明确责任。
3、各部门领取的技术资料,在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后,在一周内全部退还技术室。
4、车间不得擅自复制、自制小型样板等一切资料,车间所需要各种资料,均由技术定统一制作发放。
5、缝纫、裁剪车间用各种样板、资料,均由车间技术员统一审核、发放、回收和处理。
各部门要做好技术保全和保密工作,各种资料巨按“秘密”级保密文件处理,任何人不准随便泄密。
第四篇: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三、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3.1.2 继电保护整定值、仪表报警值的修订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将结果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技措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3 技改、技措台帐
3.3.3.1 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技措台帐。
3.3.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
3.3.4 操作事故台帐
3.3.4.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5 质量事故台帐
3.3.5.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6.1 各车间工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认真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由其委托某技术机构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批。
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的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技术部发放。
3.5 原始记录
3.5.1 原始记录要求
3.5.1.1 字体要仿宋化、检查经常化、管理标准化。
3.5.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5.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5.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5.2.2 岗位记录表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装订存档。
3.5.2.3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6 交接班记录填写
3.6.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6.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6.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7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7.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7.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7.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7.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7.2 开发程序管理
3.7.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7.2.1.1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其它单位委托。
3.7.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7.2.2 项目的选定
3.7.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7.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工艺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生产副总经理审定。
3.7.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7.2.3 实施计划管理
3.7.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7.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7.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7.2.4 科技成果管理
3.7.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三、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3.1.2 继电保护整定值、仪表报警值的修订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将结果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技措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3 技改、技措台帐
3.3.3.1 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技措台帐。
3.3.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
3.3.4 操作事故台帐
3.3.4.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5 质量事故台帐
3.3.5.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6.1 各车间工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认真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由其委托某技术机构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批。
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的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技术部发放。
3.5 原始记录
3.5.1 原始记录要求
3.5.1.1 字体要仿宋化、检查经常化、管理标准化。
3.5.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5.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5.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5.2.2 岗位记录表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装订存档。
3.5.2.3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6 交接班记录填写
3.6.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6.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6.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7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7.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7.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7.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7.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7.2 开发程序管理
3.7.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7.2.1.1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其它单位委托。
3.7.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
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7.2.2 项目的选定
3.7.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7.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工艺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生产副总经理审定。
3.7.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7.2.3 实施计划管理
3.7.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7.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7.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7.2.4 科技成果管理
3.7.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告等。
3.7.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7.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7.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7.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7.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后进行产品应用的信息反馈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
3.7.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8 工艺技术的技改、技措管理制度
3.8.1 技改、技措的依据
3.8.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8.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8.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8.2 技改、技措的提出
3.8.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技措建议、方案。
3.8.2.2 提出的技改、技措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8.2.2.1 名称。
3.8.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8.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8.2.2.4 预算费用。
3.8.2.3 技改、技措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3.8.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告等。
3.7.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7.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7.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7.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7.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后进行产品应用的信息反馈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
3.7.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8 工艺技术的技改、技措管理制度
3.8.1 技改、技措的依据
3.8.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8.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8.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8.2 技改、技措的提出
3.8.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技措建议、方案。
3.8.2.2 提出的技改、技措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8.2.2.1 名称。
3.8.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8.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8.2.2.4 预算费用。
3.8.2.3 技改、技措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3.8.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
第五篇:药物制剂技术习题
绪论
1、以下关于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药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B、一种药物只可制成一种剂型
C、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
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
E、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
2、由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称(B)。
A、医师处方 B、法定处方C、协定处方D、验方E、单方
3、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E)
A、方剂B、药物剂型C、药剂学D、调剂学E、药物制剂
4、按形态分类,软膏剂属于下列哪种类型?(C)
A、液体剂型 B、固体剂型 C、半固体剂型D、胶体溶液型 E、乳剂型
5、某药肝脏首过作用较大,不可选用下列剂型中的(A)剂型。
A、肠溶片剂 B、舌下片剂 C、透皮给药系统 D、气雾剂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部药典的时间是(C)E、注射剂
A、1950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 E、1955年
7、口服剂型在胃肠道中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认为是(A)
A、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B、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C、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
D、胶囊剂>散剂>颗粒剂>片剂>丸剂
E、胶囊剂>颗粒剂>片剂>散剂>丸剂
8、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是(D)
A、新药评审中心B、卫生部C、药品检验所
D、药典委员会E、药品监督管理局
9、药房调剂师按处方配置散剂0.3克 ×6包授于病人,属于:(C)
A、药剂B、制剂C、方剂D、成药E、剂型
10、药厂按药品标准规定处方治成复方阿司匹林片,属于:(B)
A、药剂B、制剂C、方剂D、成药E、剂型
11、有关最新版本《中国药典》正确的叙述是(A)
A、由一部、二部和三部组成B、一部收载西药,二部收载中药
C、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有索引、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D、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正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E、分一部和二部,每部均由凡例、索引和附录三部分组成12、《中国药典》最新版本为(E)
A、1995年版B、2000年版C、2002年版D、2003年版
1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B)
A、GMPB、GSPC、GLP14、不具法律性质的是(E)
A、药典B、部颁标准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是(C)
1E、2005年版E、GCP E、制剂规范D、GAPC、GMPD、地方标准
A、5minB、15minC、30minD、60minE、120min2、以下哪一项不是胶囊剂检查的项目(D)
A、主药含量B、外观C、崩解时限D、硬度E、装量差异
3、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B)。
A、风化性药物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E、药物的水溶液
4、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5、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D)
A、变形B、变色C、分解
C、微丸D、软化D、微囊E、变脆 E、均好
6、硬胶囊囊心物中,生物利用度最好的为(A)。A、粉末B、颗粒
7、软胶囊剂俗称(D)。C、可改善制剂外观
A、滴丸B、微囊C、微丸D、胶丸E、均可
8、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D)。
A、淀粉B、蔗糖C、糊精D、明胶E、阿拉伯胶
9、胶囊剂可分为(A)。
A、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B、硬胶囊、软胶囊、直肠胶囊
C、硬胶囊、胶丸D、软胶囊、胶丸、直肠胶囊E、硬胶囊、软胶囊
10、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2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A)。
A、±10.0%B、±7.5%C、±5.0%D、±2.0%E、±1.0%
11、胶囊剂与片剂最主要不同在于(B)。
A、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B、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C、提高药物稳定性
D、定位定时释放药物E、性质稳定
12、(D)不是胶囊剂的质量评价项目。
A、崩解度B、溶出度C、装量差异限度D、硬度E、外观
13、散剂的制备过程为(A)
A、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B、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C、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E、均不是
14、以下不是粉碎目的的是(E)
A、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B、便于多途径给药
C、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D、有利于混合E、有利于药物稳定
15、下列除(E)药物外皆宜单独粉碎。
A、氧化性B、还原性C、贵重D、刺激性E、性质相似
16、樟脑、冰片、薄荷脑等受力易变形的药物宜用(B)粉碎。
A、干法粉碎B、加液研磨法C、水飞法D、均可E、均不可
17、(C)相似的药物可混合粉碎。
A、颗粒大小B、密度C、质地D、溶解度E、毒性
18、《中国药典》将药筛分成(D)种筛号。
A、六B、七C、八D、九E、十
19、药筛筛孔的“目”数习惯上是指(C)。
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D、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E、每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20、(B)为固体物料粉碎前粒径与粉碎后粒径的比值。
A、混合度B、粉碎度C、脆碎度D、崩解度E、溶解度
21、属于流化干燥技术的是(C)
A、真空干燥B冷冻干燥C、沸腾干燥D、微波干燥E、红外干燥
22、利用水的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为(A)。
A、冷冻干燥B、红外干燥C、流化干燥D、喷雾干燥E、薄膜干燥
23、颗粒剂贮存的关键为(A)。
A、防潮B、防热C、防冷D、防虫E、防光
片剂
1、一步制粒机可完成的工序是(D)。
A、粉碎→混合→制粒→干燥B、混合→制粒→干燥→整粒
C、混合→制粒→干燥→压片D、混合→制粒→干燥
E、过筛→混合→制粒→干燥
2、已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片重差异限度E、溶解度
3、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为(A)。
A、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B、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混合→压片 C、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干粒→整粒→混合→压片 D、原辅料→混合→制湿粒→干燥→整粒→混合→压片 E、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湿粒→干燥→整粒→压片
4、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D)。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溶出度E、含量均匀度
5、片剂贮存的关键为(A)。
A、防潮B、防热C、防冻D、防虫
6、片剂制备中,对制粒的目的叙述错误的是(C)。E、防光
A、改善原辅料的流动性B、使空气易逸出 C、减少片剂与模孔间的摩擦力
D、避免粉末分层E、避免细粉飞扬
7、下列(C)不是片剂的优点。
A、剂量准确B、成本低C、溶出度高D、服用方便E、性质稳定
8、淀粉在片剂中的作用,除(D)外均是正确的。
A、填充剂B、淀粉浆为粘合剂C、崩解剂D、润滑剂E、稀释剂
9、下列(C)不是片剂包衣的目的。
A、增进美观B、保护易变质的主药C、防止片剂碎裂
D、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10、关于肠溶片的叙述,错误的是(E)。
A、胃内不稳定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B、强烈刺激胃的药物可包肠溶衣
C、在胃内不崩解,而在肠中必须崩解
D、肠溶衣片服用时不宜嚼碎
E、必要时也可将肠溶片粉碎服用
11、湿法制粒压片,主药和辅料都要求是(B)目以上的细粉。
A、80B、80-100C、100D、100-120E、20012、已检查溶出度的片剂,不必再检查(C)。
A、硬度B、脆碎度C、崩解度D、片重差异限度E、溶解度
13、包薄膜衣片在包衣(B)进行片重差异限度检查。
A、前B、后C、前或后D、前和后E、过程中
14、(E)药物片剂必须测溶出度。
A、水溶性B、吸湿性C、风化性D、刺激性E、难溶性
15、(E)不需测崩解度。
A、口服片B、舌下片C、多层片D、硬胶囊剂E、咀嚼片
16、羧甲基淀粉钠一般可作片剂的(B)。
A、稀释剂B、崩解剂C、粘合剂D、抗粘着剂E、润滑剂
17、欲治疗咽喉疾病,可将药物制成(A)。
A、口含片B、咀嚼片C、多层片D、植入片 E、普通压制片
18、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Al(HO)3宜制成(A),以加速崩解,提高疗效。
A、泡腾片B、咀嚼片C、多层片D、植入片
19、为增加片剂的体积和重量,应加入(A)。
A、填充剂B、崩解剂C、润湿剂D、润滑剂
20、为诱发物料的粘性,宜用(B)制软材。
A、稀释剂B、润湿剂C、吸收剂D、粘合剂E、包衣片 E、粘合剂 B、崩解剂
21、某片剂中主药每片含量为0.2g,测得颗粒中主药的百分含量为50%,则每片所需的颗粒量应为(D)g。
A、0.1B、0.2C、0.3D、0.4E、0.522、(C)是压片机中直接实施压片的部分,并决定了片剂的大小、形状。
A、上、下冲B、调节器C、模圈D、饲料器
23、最常用的包衣方法是(A)。
A、滚转包衣法B、流化包衣法
D、干压包衣法E、埋管包衣法
24、小剂量药物必须测定(A)。E、加料斗 C、喷雾包衣法
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 E、重量差异
25、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B)。
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 E、重量差异
26、当片剂的体外溶出和体内吸收具有相关性时,(B)测定有重要意义。
A、含量均匀度B、溶出度C、崩解度D、硬度 E、重量差异
27、用枸椽酸和碳酸氢钠作片剂崩解剂的机理是(D)
A、膨胀作用B、毛细管作用C、湿润作用D产气作用E、酶解作用
28、常在咀嚼片中作填充剂的是(B)
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B甘露醇C淀粉浆D 微粉硅胶E 糊精
29、片剂包肠溶衣的主要原因是(D)
A隔绝空气B防潮C避光D控制药物释放部位E掩盖不良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