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1、社会需要诚信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实守信,从而使我们懂得:诚实守信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
二、学习新课 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诚实守信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课文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出示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2、感受诚信
【教学目标】: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 :完成表格填写。我信得过的人
姓
名 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第二课时
一、揭示主题
这里是诚信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来,快进入“诚信乐园”吧!
二、启发想象
请大家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描绘生活在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的生活和交往?
想像人们生活充满乐欢笑;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向上;到处是鲜花和笑脸„„(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怎样做才是讲诚信?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2、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进入“诚信乐园”的条件。
四、反思行为
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进入“诚信乐园“,我们就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你觉得自己能进入“诚信乐园”吗?哪些条件还不具备?以后怎么做?
生汇报:例:答应的事情,我会„„
五、制作诚信卡
1、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2、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六、拓展延伸。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自己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进入“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3.成长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青春期的健康常识,知道在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自己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正常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二年级同学做游戏的照片,做调查并导入“还记得在一、二年级时常玩的游戏吗?”
2、现在我们都喜欢玩哪些游戏呢?(强调男女生各自喜欢的游戏)3、一起做一做小时候的游戏,看看有什么感觉,和现在的游戏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和女孩在身体、心理和行为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分组活动
讨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叫我们大孩子了,我们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小结
身体上的变化,说明我们已经长大了,飞扬的青春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喜悦地接受我们在身体上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导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上发生变化的同时,男女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
二、小组合作探究
讨论:男女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互动留言
男同学谈谈眼中的女同学,女同学说说眼中的男同学。
四、总结
同学们,青春期是我们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正确认识我们在这个时期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为我们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教学目标】:
1、感受与异性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的可贵,做到与异性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2、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学会和异性同学建立友谊,共同进步。
3、知道男生、女生有差异;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第一课时 活动一:教师调查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本班男女同学交往中的问题,做好课前的准备。调查表内容
1、你认为我们班男女生关系如何? A、很融洽B、一般C、不好
2、当同学需要帮助时,无论男生、女生,大家都会
A、热心地帮助B、有所顾忌C、不理睬 3、你能发现男生(女生)的优点吗?A、能B、不能 4、我们班上同桌间画“三八线”吗? A、非常普遍B、个别人会画C、没有 5、我们班经常举行集体活动吗? A、经常B、偶尔C、没有
活动二:夸夸我们班的男生(女生)
组织谈话活动,让男生、女生分别谈谈自己眼中的异性同学有哪些优势,当面夸奖对方,帮助大家建立自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男生(女生)把对方夸奖的优势用小纸条记录下来,分别粘贴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大声朗读出来。并谢谢对方对自己优势的认可!活动三:对比优势、劣势
“活动二“的基础上,男生、女生分别对比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哪些是对方具备而自己欠缺的,以纸条的形式一一对应起来。女生劣势:力气小 男生优势:力气大 如: 男生劣势:粗心大意
女生优势:耐心细致 第二课时 活动四:合作游戏――闯三关
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游戏,游戏分为三关,分别需要体力、胆量、细心才能完成。
第一关:运书包。由两名男生负责以往返跑的方式将装满书本的书包运至第二关起点处。
第二关:过桥(平衡木)由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合作把书包从平衡木的一端运到平衡木的另一端。
第三关:猜名。两名女生负责观察书包外观,准确判断出是哪位同学的书包,将他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用透明胶粘贴在书包带上。单位时间内完成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
这个游戏既需要、女生各自发挥优势,又需要他们具备合作意识才能完成。活动五:讨论 男生女生分小组讨论,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帮助对方做些什么。活动六:辨析
针对教材第22页的内容,结合班级存在的实际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辨析,看看这几种情况在我们班是否存在,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现象应不应该存在?怎样杜绝他们?
活动七:青春课堂——男生同学交往应该注意什么
5、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悟到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初步树立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初步掌握搜集、阅读、归纳简单的史料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确炎黄子孙的来历;了解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懂得缅怀和祭奠祖先。第一课时
一、寻根谒祖大行动 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1、以图片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2、以文字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3、搜集有关民族起源的故事或传说。
二、演一演,说一说
1、教师指导学生广泛搜集皇帝本人及其周围的人的发明的资料。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展开想象,进行再度创造,一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每组演一项发明。
三、辩论会——如何看待祖先的发明创造。正方观点:我们祖先真了不起!反方观点:我们祖先没什么了不起。第二课时
一、我所知道的中华民族始祖——炎帝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二、黄帝陵祭祖
1、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要祭祖并题词?
2、为什么港澳侨胞海外同胞要回大陆祭祖并题词?
3、祭拜祖先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三、看谁写得好:
作为炎黄子孙的你,怎么为中华文明增光添彩?写一写。
6、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知道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初步探究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
3、了解我们祖先在远古时期创作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原始部落图。
2、你们认为原始人在太阳落山之后回到自己的洞穴中会不会读书写信?为什么?
3、没有汉字,祖先们子女们记事呢?你知道哪些古人的记事方法?(在树上刻符号。收集木棒,结绳记事„„)
4、“结绳记事”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当“结绳记事”不能满足记录交流的需求,汉字就产生了。
5、“结绳记事”并不是文字,那么文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怎么发展的呢?
二、汉字的演变过程
1、同学们在课前都收集来了一些有关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汉字的演变过程。
2、请一组上黑板板书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口述。
3、全班交流更正或补充,指名交流了解到的资料。
4、教师统一正确答案:甲骨文(原始)、金文(殷商)、小篆(秦李斯)、隶书(汉代)、草书、楷书、行书。
三、欣赏感悟
1、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幅书法作品。
2、(配古乐展示隶、草、楷、行个字体,感受汉字的造型美)这些书法作品或端庄秀丽或沉稳大方,或潇洒飘逸,体现了汉字极强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有它的表情。书法作品创作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今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宣传中,那位手持毛笔的白衣女子已传达了一种中国气质,而奥运会会徽本身更是中国汉字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
3、出示2008年奥运会会徽,师生共同交流、表达感受。
四、感受汉字的特点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诠释、补充、点拨(古老,形象性,美观,有很强的生命力)。
3、汉字有那么多的优点,又形象,又漂亮,又意蕴丰富,但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曾经对我说过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汉字将逐渐衰亡。真的是这样吗?这个老师可不容易说服。现在我就是那个老师,你们想办法让我赞成你们的观点。
4、你们现在都是用什么方式打字啊.刚才你们说的都是键盘输入,现在汉字也可以通过语音和手写输入了。
5、时代发展到今天,汉字依然有如此强大的生命,不能不说是种奇迹。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五、小结:汉字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不衰,正是由于无数智慧的中国人民传承了这条情感纽带,延续来这个根,并不断发展汉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汉字的明天会更灿烂。
第二课时
学生介绍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世界之最
1、最早种植水稻和粟
早在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
2、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早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前的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已开始养蚕缫丝,防治技术有新的进步。
3、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用漆历史最悠久
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红漆碗。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
4、文字的使用、流传时间最长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 我国的汉字至今还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汉字约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到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5、最长的纪日方法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6、最早记载日食和月食-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
夏朝的有关史料和商朝的甲骨文中,保留了我国做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这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记录。7、最早发明铸铁柔化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8、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历史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9、最早确立十九年七闰历法 春秋时期我国立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一百六十年。
10、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历史
战国时期,楚人甘德和魏人石申各写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合称《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11、最早的耕犁
西汉时,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用的犁壁,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7、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体验我国优秀文化瑰宝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感悟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文明中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国是被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祖先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就是其中的文明瑰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顺着祖先留下的智慧的足迹,去考察一下这块大放异彩的瑰宝吧。二:了解造纸术
1、体验造纸术
2、讨论交流造纸术,看,纸是多么容易书写的材料啊,这就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现在根据我们课前准备的情况,我们来讨论一些有关造纸的相关问题吧。(1)
你能说说造纸术的有关内容吗?(2)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国就发明了造纸术?(3)
它流传到了世界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3、造纸术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小结,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和书写,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的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认识印刷术
1、书的由来
可以说,书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结合体。让我们来看看古时候的印刷术是怎样发明的吧。
2、大家来讨论印刷术
学生看书,结合自己的课前准备的有关印刷术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举手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当中。
让我们来看一看古时的人们是怎样排版的。3我来体验印刷术
在活字印刷没有发明之前,早就出现了印章和石刻,它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印刷,但是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经验。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古代雕刻印刷的滋味吧。
小实验:让学生用土豆或彩泥、肥皂做材料,制作一枚自己的印章,体验一下古代雕刻印刷的滋味。
4、感悟印刷的作用
5、今天的印刷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的书籍又是怎样印刷的呢?发挥你的创造想象力。你有更好的印刷方法吗?
同学们!你们都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够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发明。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拿出准备的指南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他有什么作用啊?你知道指南针是谁发明的吗?对。指南针是我们中国的又一项伟大发明。
二、认识指南针
1、这项发明我了解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讨论交流过程。学生举手回答。
2、认识指南针的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参与讨论发言
3、小小故事会
看来指南针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信你来听一个故事。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三、认识火药
1,你放过鞭炮吗?你见过美丽的烟花吗?他们都可是火药制成的。中国是火药的故乡。
2、火药知识我知道
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相互教练火药的发明。
小结:火药是人们炼仙丹的时候发明的,最早被用来制作爆竹,唐朝的时候人们开始把它应用于军事上。
3、火药的作用你知道吗?
在古代火药除了应用于烟花爆竹以外,还应用于军事。那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火药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火药产生后传入了欧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发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军事上、工业上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四、小结
中华古代文明世代流传,源远流长,在许多方面领先于世界。我国古代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极大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8、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教学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干,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对祖国科学文化的热爱,转化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内动力。粗略了解中医学的相关知识,熟悉历史上的几位名医。了解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在科学上的重要成就。第一课时
一、从地震到地动仪
1、谈谈地震带来的灾害。
2、怎么减轻灾害?
3、指导学生观察地动仪,了解他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介绍张衡其人。
5、指出地动仪发明的意义地位。
二、推算圆周率的人
1、出示祖冲之头像,理解它的简单生平。
2、解释圆周率的概念,是学生明白圆周率的含含义。
3、学生计算圆周率,感悟体会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意义。
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神奇中医学。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中医学的认识。
2、教师介绍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3、知道《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
四、我最感兴趣的科学家。
1、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古代科学家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你为什么对他感兴趣?
3、从他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与同学分享。
第二课时
一、自学课本其他内容。
二、综合活动:
1、名言伴我成长
2、诗歌朗诵比赛
3、“光耀史册的文化名人”故事会
4、制作“回首长城,爱我中华”手抄报。
5、“神奇的古代工程”图片展。
9.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列强的侵略行径,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业逐步养成搜集、利用史料学习的习惯。
3.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教学准备:
1、收集、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如:鸦片的危害;甲午战争中其他战役的情况;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等等。
2、下载《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影片或影片片段。
3、联系公安机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4、准备办手抄报的纸、笔等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等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
2、知道旧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悲惨经历。
3、知道社会腐朽,经济技术落后是要挨打的。
情感、行为目标: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能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体味旧中国中华民族的遭受的屈辱及分析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以史为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情感。从情入手,从而来完成最终目标:激发他们做一个不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人。教学过程:
一、回顾历史,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祖国古代史上的辉煌事迹。二、七嘴八舌话鸦片
1、了解鸦片的特点。(药性、毒性)
2、认识鸦片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
3、交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圆明园遗迹见证历史
1、出示报道。
2、看了这则报道,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交流。
4、课件出示《火烧圆明园》视频片断。
5、学生看视频后谈感受。
7、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8、欣赏圆明园复原视频,在对比中再次激起愤怒。
四、回放历史,牢记屈辱
1、学生控诉帝国主义罪行。
2、同学们愤怒的控诉,让我们痛心地看到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罪恶行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近代社会蒙受的(屈辱)(学生回答后板书屈辱。)
3、分析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原因。
4、学生交流。
5、小结板书:落后就要挨打
五、再谈今天,激起奋发意识。
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未来的建设者,今天我们该做些什么?
六、总结深化主题
用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和学生共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
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0、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从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3、了解帝国主义在“国中之国”享有的特权,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国中之国”-----租界
1、教师解释什么是租界?为什么租界为“国中之国”?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租界在我国创设、发展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是中国人民的地狱。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
1、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建筑过程。
2、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圆明园宏大的园林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3、在展示的基础上,学生介绍圆明园的豪华壮观,再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风采。
活动三:从图片见证“南京大屠杀”
1、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
2、将收集到的图片按一定规则分类,为每张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3、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的图片,从而了解南京大屠杀。活动四:课外拓展
1、利用班会入行演讲。主题为“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的”。
2、小调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引言,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侵略我国达14年之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难以诉说,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南京大屠杀之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一下,将其记录下来。
3、模拟:给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自我介绍,说明为什么要写信,陈述你知道的日本侵略这犯下的滔天罪行,以诚恳的态度劝说日本首相要尊重历史,不要再做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呼吁人们要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4、召开“勿忘国耻,面向未来”主题队会。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了解党成立的经过及其伟大的意义。
2、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新授。
1、学生阅读课文。
2、教师提供问题,(1)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2)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建立起来的?(3)全国先后在哪些地方由谁建立起了共产主义小组?(4)这些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有什么意义?(5)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做了哪些工作?(6)共产主义小组所做的工作有什么积极意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小结。
4、教师提出问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地点在哪里?(2)会议代表有那些?
(3)会议通过了什么?确立了什么目标?选谁为中央局书记?大会还通过了什么决议?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1)学生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提问:党的成立为什么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四、课堂小结。
五、欣赏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课时
1、导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八十年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中,都因为没有先进的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而最终失败。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的重任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争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行的保证,所以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学习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2、军旗升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的时间,了解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引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受到了失败,北伐进军中途夭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蒋介石集团的屠刀所吓倒。敌人的刺刀使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横坐标子的重要性,决心用革命武装来反对反革命。这就是要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指挥的军队。
三、新授。
1、南昌起义的原因和准备。(1)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要发动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做了哪些准备?(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3、南昌起义的经过。(1)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出示图片《八一南昌起义》。
(3)讨论:南昌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主要领导人?
课文中对周恩来、贺龙、叶挺在起义战斗中的具体表现作了怎样的介绍?
为什么南昌起义中经过短时间的战斗就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呢?
南昌起义成功后,国民党反动派做出发怎样的反应?
起义军针对敌人的反扑,采取了怎样的斗争策略?结果怎样呢?(4)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补充。
4、南昌起义的意义。(1)阅读课文最后一段。
(2)讨论:南昌起义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3)小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创了我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后来,8月1日就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3、二万五千里长征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2、情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3、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境激情
1、导入: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从埃及走出,汉尼拨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他说: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
2、揭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上的一段话。
二、对比分析,了解长征起因
1、过渡: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2、红军队伍不断迅速扩大,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
3、出示红军五次反“围剿”的概况图: 次 序
敌 军
红 军
结果
领 导 人 第一次
10万
4万
胜利
毛泽东 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100万
8万
失败
王 明 在五次“围剿”中,前四次“围剿”的结果如何?
蒋介石不甘心四次“围剿”的失败,1933年10月又100调集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6、讨论:为什么红军前四次反“围剿”能胜利,第五次却失败了呢?
小结: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
7、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避免红军主力全军覆没,为了保存红军实力,于是他们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要将部队转移到北方的陕甘根据地。
第二课时
1、看资料:长征的开始
(1)红军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开始的?当时有多少人?
(2)红军在长征开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面对敌人的围追,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终于冲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了。
看资料:遵义会议
过渡: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改变进军方向,向敌人力量最薄弱的贵州前进,之后,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说一说: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会议内容是什么?
3、讲一讲:长征的故事
(1)读读书上的小故事:小董过雪山,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红军长征路途之远,困难之多,长征途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下面我们来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会。要求学生讲故事时注意语言生动,并说说从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应该向红军战士学些什么?相机小结红军的精神:顽强,英勇,面对困难不退缩,革命乐观主义„„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适当进行一些补充或适时播放一些录像,如: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惊险片段。
4、小结:
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经11个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征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5、读一读:《长征》诗词。
(1)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写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2)出示:七律《长征》。
(3)请一两位学生自荐读,要求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6、欣赏歌曲《长征》。
7、回顾总结
1、英勇的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克服艰难险阻,历经生死考验,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一谈。总结:长征是人类的壮举,光辉的史诗,如今我们谈长征,重在谈长征精神,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学习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珍惜今天,笑对生活,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把21世纪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延安窑洞的灯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了解““西安事变”“大生产运动”“解放全中国”等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的革命岁月,了解中国革命。教学过程:
1、窑洞前面话革命
1)教师出示延安窑洞的图片,让学生看察并说出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窑洞发挥的作用。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和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发表各自的看点。
3)学生也可以讲述革命战争年代里,党在延安的窑洞里指挥中国革命的历史故事,并引申到“西安事变”的学习中。
2、故事里论乾坤
1)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或故事资料分析当时中国的形势:在革命圣地延安、反对派在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日本的侵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西安事变。2)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整理自己了解的西安事变信息和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西安事变。
3)在学生基本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过程后,引导学生辩论:西安事变时应该放走蒋介石,还是不应该放走蒋介石?
3、大生产运动精神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今天的生活离不开工业、农业、商业,那么,在革命圣地延安,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生活的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并探究当年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延安的生活情况,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例如:粮食来源、衣服来源、领导人在生活中的行为等。
3)学生结合大生产运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4)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给予评价和总结。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在革命圣地延安人们的艰苦奋斗和乐看主义精神。
4、战役中谈解放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自主学习战役时要探究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整理:时间、战场、交战双方、战役经过、战略战术、战役结局、歼敌数量等。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三大战役之一,按照上述主要问题结合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或选择某一个或几个问题将三大战役进行对比探究。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即主要围绕问题介绍三大战役,形成表格,入一步了解三大战役对解放全中国的作用意义。
4)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把握汇报的准确才性和知识性,同时控制知识的难度。
5)教师引导学生谈感想。第五单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新中国的成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情感。
2、知道国旗和国歌的内涵。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经过和伟大意义。教学过程:
1、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渗入渗出课题。2)播放《义勇军入行曲》。
3)播放国歌伴奏音乐,学生肃立,齐唱《义勇军入行曲》。
引导学生: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你以后会怎么做呢?
4)教师追问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国歌、国旗的来历和象征意义呢?
2、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1)先在小组内交流并进行整理。2)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资料讲给大家。
3、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了解了祖国的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希望大家永远记住那庄严的时刻,永遥记住我们是新中国的下一代,要为祖国的繁荣、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课后实践作业:把了解到的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介绍给家人和同学,让他们更加尊敬我们的国旗、国徽、国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第六单元 欣欣向荣的新中国 走进新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
2、了解中、西部地区人民还不富裕的现实,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的平衡发展,真正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
1、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边听边阅读歌词,引导学生谈谈听后的感想。2)引导学生:想到经济特区,想到邓小平爷爷,想到十一届全会和改革开放。由此引渗入渗出本课主题------“改革开放”
2、农村的改革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
2)教师和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收集的有关资料,深入理解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城市的故事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经济特区的名称,并结合教材中的我国的经济特区分布图帮助学生入一步认识经济特区,尤其是分析总结出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研究兴趣选择一个经济特区进行探究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该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情况。
4、对外开放的格局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99页的地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剃度对外开放格。分析归纳出我们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城市名称。
5、西部大开放和振兴东北工业基地 1)填充地图,认识西部和东北范围。
2)从图上领略西部美丽的风景,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等。3)介绍物产,了解西部和东北资源。4)感受贫困落后,探讨西部和东北前景。5)学习决策,了解“西部大开发”。
总结: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得到很大的发展,东部地区也能受益,实现双赢,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走向世界强国
教学目标:
1、了解建国以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2、培养学生收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同时畅想中国未来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情景,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建国后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1、衣食住行话“小康”
1)让学生通过自己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详细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3)小结: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梦想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考试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
2、创造奇迹的农业
阅读教材的资料卡,并结合自己的调查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根据学生了解和总结的实际情况,适当导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了解他为当代中国的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3、飞速发展的工业
1)找找家中的“中国制造”产品,并和大家交流。2)从身边的变化中看中国的发展。例如,马路、商场、汽车等。
4、中国第一
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第一的资料,并鼓励同学讲自己对于某些数据的感受,引导学生看到中国的了不起,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5、走向辉煌的体育
1)让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申奥成功的相公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把自己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2)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前一单元中国人的屈辱史,进一步思考:在多个申奥国家的竞争中,为什么会选中中国?从中国申奥的成功和人们的欢呼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阅读教材107页。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代运动员的感受,思考新中国的运动员为什么能不断地取得好成绩。让学生体会由“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艰辛和骄傲,从而认识到国家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关系着每个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荣辱。
6、雄心勃勃展“未来”
1)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处于并在较长时期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需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并为此而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2)课外活动:请学生以绘画、想象未来的征文等方式展望未来,畅想未来。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4 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2 日益富强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 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 2 环球旅行去 3 文化采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 1 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
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体现。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了解银行取款、接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如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是讲道德的体现。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伸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考讨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
“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 3 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两个范例,一是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的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二是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教材呈现的反映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同时针对小学生休闲活动中的一些流行文化而提供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承接“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这一话题,展示了两个实践活动:新编童谣和自创游戏,引导学生通过 5 参与创编,进一步认识健康文化活动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健康的活动替代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让学生懂得休闲时光读读书、看看报,也会受益不少,引导学生要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学情分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畴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正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6(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
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4、学会拒绝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学情分析:
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
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7(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 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中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5、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9 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分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第二 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
(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
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耻辱。气愤。……)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16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
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
(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
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
<<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
(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
(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17(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
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
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
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18 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日益富强的祖国>>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二课。本课是从了解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生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体会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科学十时微迅猛发展,祖国一天比一天富强.情感:
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教育学生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教育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从吃饭看变化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吃些什么?------是呀,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都要吃饭,那么,从我们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呢?我们一起做个小调查。
2、餐桌上的小调查。首先确定调查对象,了解对象的相应年代,如:爷爷奶奶等。其次设计调查提纲:如调查平日、节日的食物。再次进行调查活动、整理资料、完成调查报告,并提出问题。
3、小调查大讨论。先组织小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什么问题和感受。如:为什么50年代粮食那么紧张,而现在人口多了反而不紧张了。接着可同学的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顾问,开展对话,从而了解那时人们吃不饱的原因。活动二:农业发展小探究
1、确立专题研究主题。如:粮食、蔬菜为何越来越丰富等
2、确立研究主题后,让学生分组调查、采访、查资料、阅读等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交流。(1)观察65页图,谈谈了解的信息,体会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2)学生分组对粮食产品、蔬菜、水果、蛋等供应情况进行调查。完成调查表。
(3)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粮食类(介绍袁隆平的贡献)蔬菜水果类(介绍一年四季能买到的,出示种植基地的图片)
介绍肉、蛋、禽、水产品的丰富。
3、教师总结,介绍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有关事情。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三:中国工业发展小探究
1.教师出示实物:火柴、钉子并问:请大家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在解放前叫什么吗?(洋火、洋钉)
2.问:解放前不仅火柴叫洋火,钉子叫洋钉,那时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建筑上用的水泥叫洋灰。为什么在这些东西名字前头都加个“洋”字呢?读教材资料
3.师:解放前的中国,连火柴、铁钉都要从外国进口,那时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为此我请同学们自己回家采访家里的老人,请大家说一说你家里的老人小时候的生活是怎样的。
4、找找家中的“中国造。开展调查—举办中国造产品展示会。
5、“洋”字头是怎样甩掉的。阅读教材并讨论交流,通过熟悉的工业用品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来我国的日益富强。
6、总结
活动四:关注科技中的“中国第一
1、“中国的第一”
(1)阅读教材70-71页,引导学生关注的思考我国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零 ”的突破。分组收集有关“第一 ”的数据、图片资料。(2)小组汇总,举办展出。
三、展望未来
1.师: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已经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那时,人民生活和国家会怎样? 2.学生展望未来。
3.小结:到那时,祖国会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4.师:让我们共同对祖国说出我们的心愿――腾飞吧,祖国!腾飞吧,东方巨龙!5.师生共同说出对祖国的祝愿,结束全课。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 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4、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教材分析: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第四课.本单元设计是从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来入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祖国的日益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祖国的日益变化认知还是比较肤浅的.本单元将从资料探究入手,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感受祖国打开国门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成就,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2 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繁荣昌盛,并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为核心为主要学习方式.”
2、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重要意义.难点: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将从开放、多元、国际化方向发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1、师: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我国的很多产品,走向了世界.(播放课件)
2、阅读第78页关于圣诞节玩具的叙述.让学生谈一谈西方圣诞节许多饰品都是中国制造的.(举例说明)
3、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中国产品到海外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4、汇报:中国的产品到海外的图片或文字资料.5、总结: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6、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我国的出口品种有哪些?)(出口方式是怎样的?)
7、师:是呀!中国打开国门后将会走向世界.(在小组交流和讨论汇报中,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确实让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二课时)
活动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1、师: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请阅读第80页的报道.21
2、谈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加深印象)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中国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图片,同时,也请同学上台讲中国人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故事.(师生共同参与课堂,从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入手,使学生明白,教师也是他们学习的伙伴,学生的学味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三: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
1、师:中国人走出了国门,那外国人是不是也走入了我们中国呢?请看课件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外国人的情景.(创设情景: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人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
6、请阅读第81页材料,从我国接见留学生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什么呢?(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中国有世界,世界有中国”中国正走向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7、师:那外国人在中国是怎样过节的呢?请看第82页资料,谈一谈你的饿想法吧!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此时此刻,我只想说:咱们国家越来越繁荣了,它将一步步走向国际化.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添砖加瓦.9、结束课文.播放歌曲《走向新时代》.板书设计
打开国门 走向世界 和平发展 国际化 作业设计: 搜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搜集中国离不开世界的理由是什么?(明天汇报)
1、到周边去看看 教材分析:
《到周边去看看》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的第1课。本单元整合了地理、历史、品德等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在介绍事实的同时,突出了对人类智慧的欣赏,并对人类的创造精神、进取精神和道德文明加以宏扬,以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知识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世界上有许多反应人类智慧和创造的文化遗产,他们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体现了人类伟大的创造精神。所以形成了“地球村里的邻居——去邻居家瞧瞧——邻国互访活动——古往今来话邻国”的学习研究思路。学情分析:
当代少年儿童都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比较多。让学生从小能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
2、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能借助资料、事实,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过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 22 系。
3、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在活动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为教育的指导者、场境的创造者、活动的评价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以及与我国的历史、经济、文化联系。难点:知道我们和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 地球村里的邻居
1、师:同学们,谁能说说在我们中国的周围都有哪些国家?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需及时纠错。
3、小组讨论,在地图中找到我国的邻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
4、巩固练习。教师任意指定我国周围的某个方位,让学生说出处于这个方位的我国邻国的名称。活动二 去邻居家瞧瞧
1、师:关于这些周边国家,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由发言,也许有些学生会有回答错误、片面的,教师要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这些国家。
3、根据学生找到的周边国家的信息以及教材第85~86页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国名或别称的角度,把握该国的一些特征。
4、学生根据其他国家的信息概括出别名,充分尊重学生的概括。
5、师:同学们,我们来以一个表格的饿形式做一个小结吧。国民
基本情况
特征
我们的命名(例)日本
(见教材内容)
日本人喜爱樱花
樱花之国 第二课时
活动三 邻国互访活动
1、开展互访交流活动。
师: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国家,自己扮演这个国家的“公民”,用各种形式把国家的风土人情展示出来,向大家介绍你所在的国家。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在此过程中加深对其他邻国的了解。
3、参观出访。选择自己想去参观拜访的国家,跟着当地的“导游”参观了解,在次过程中可提出问题,23 当地“公民”热情招待并介绍当地的特点。
4、师:我们去了这么多热情的国家,现在咱们在做一块交流展板。展板上图文并茂,可以有照片、文字、绘画、画出该过的地图轮廓,写声一写祝福的寄语,发挥你们的智慧,做出非常有特色的展板,还可以互相留言。活动四 古往今来话邻国
1、课前学生搜集了古代关于邻国的故事,让他们讲给大家听。
2、师:同学们,通过听这些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生:我国和邻国从古代起就有交往。
4、师:除了古代的故事,从现在的生活中你能找到什么与邻国相似的东西和生活习惯吗?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找到各国之间的共同之处。
6、师:是啊,这些共同之出可以看出我们与邻国之间的文化一直都有友好的交往,通过这些交往,促进了我们的共同发展。
7、新闻调查。
(1)通过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新闻报道,记录我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新闻报道。
(2)课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事例。
(3)将这些事例进行整理分类,看看各属于哪些方面的交往。
(4)想一想这些友好往来对我国和我们的邻国有什么好处。
练习设计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如绘图、制表、读后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自我总结。
2、环球去旅行 教材分析:
当代儿童生活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以及相互联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密切,儿童们接触世界的机会较多。本单元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从小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以多元的观念来认识多彩的世界,为他们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时,尽量以学生的视角去认识、观察及思考问题,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的兴趣。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阅历,能够自己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本设计希望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这种能力继续深入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增加对世界的了解。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教学理念: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 24 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含的聪明智慧。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世界、认识世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神奇探秘之旅 活动一 神秘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一次“我向往的特色城市”世界之旅吧!去感受世界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的魅力。(课件:出示“世界之旅”几个大字,并附有旋转地球)师:看,首先我们来到了充满神秘感的埃及的古玛雅。
(课件介绍:说到世界奇迹,人们都会想到埃及首都开罗附近的金字塔。这些为古埃及国王修建的巨型坟墓,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向人们展示了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的智慧,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课件介绍:在中美洲的密林中有一座保存了数千年的古遗迹,它就是被人们称之为“丛林中的神殿”的玛雅文明。从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开始,它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给人们带来一个个震惊,又留下一串串令人迷惑不解的疑云……)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小组交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
自己介绍收集的资料;每位同学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组内小结。用各种方式展示探究成果:故事、叙述、表演、智力答题、科幻小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深入探讨
探讨题:想象一下,建造金字塔都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你能作出怎样的猜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金字塔的难解之谜?
师:除了神秘的金字塔和谜一样的玛雅文化,在人类的文明史中,还有许多人类之谜。它们展示了千百年来人类和智慧,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今天,我们来探寻古遗迹中的人类之谜,也许,将来揭开谜底的,就会是我们中的一个。活动二 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
师:你知道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话和奥运会的来历吗?它们都来自古希腊,一提起希腊,西方人就会有一种家园之感,希腊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课件介绍: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赛冬欲争夺一座城市保护神的位置,最后二神决定每人给市民一份礼物,然后由市民选择谁来做保护神。最后市民选择了献出橄榄树的雅典娜,25 于是这座城市就叫做雅典。)
(课件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古希腊,它是希腊各城邦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战争行为,所以,通往奥林匹克会场的道路,人人自由往来。这就是奥运会的起源。)
师:同学们,希腊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还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呢。你们手中的资料,就是凭证。拿起你的凭证,和伙伴们一起畅谈一番吧。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96面的内容
讨论:通过阅读,你知道了哪些古希腊的历史名人? 全班交流:以主持人讲述的方式介绍
(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希腊数学家和哲学家,父亲是宝石雕刻工匠。生平事迹材料不多,据说曾在埃及向当地的祭司学过数学,后来移居意大利南部。他认为数是数学中的基本元素,把数分为奇数和偶数,还提出几何学上点、线、面和空间的概念。最大贡献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我国商高很早就提出过这个论点,而毕达哥拉斯用数学逻辑的方法证明了这个公式。)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深深地体会到希腊众多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了不起。你还知道哪此希腊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谈谈感想。作业设计:
故事续编:密林深处的秘密
让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整理成小故事,把玛雅人的消失作为一个开放的结尾,思考失踪的原因,按照自己的猜想将故事续写完成。(第二课时)感受现代文明之美与现代艺术之精髓 活动三 跟我来吧
师:同学们,有句话是这么说来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确,当今的世界变化日新月异,丰富多彩。今天,就让我们跟随XX小导游,一起走出国门看世界吧。
一位学生上台: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日,我们的行程是这样的:首先从亚洲出发,访问欧洲国家——法国,重点参观巴黎卢浮宫,欣赏艺术瑰宝。然后前往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最后抵达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纽约,漫步国际大都会。记住哟,途中有什么想交流交流的,可以大胆地畅所欲言。准备好了吗?出发!
(课件介绍:卢浮宫的三件镇宫之宝、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维也纳歌剧院、维也纳著名音乐人物、纽约时代广场、华尔街)交流、探究: 名作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断臂维纳斯 分享所了解的音乐家故事
你还知道美国的哪些事情?谈谈你所了解的美国。
导游作结束语:旅客们,今天的行程结束了。预祝各位今晚有个好梦。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XX同学的带领下,游历了世界各国,其实,书中第100——101面的瞭望台也向我们介绍了各国城市花絮,大家可以去看看。下节课,我们再去了解各国风情吧。
3、文化采风 教材分析: 《文化采风》让学生了解世界名城,它们的悠久历史,在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着不同的艺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在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欢乐,甚至比新年到来还要隆重、热烈。像在中国人过春节时吃年夜饭一样,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26 共进美食。教学目标:
1. 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2. 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 能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是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教师拓展课堂知识,让全休学生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难点: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传播及其传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快乐的节日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搜集一些有关世界各地节日的图片、节日饰品,了解各地节日的时间和意义,以及与节日有关的传说、习俗和庆祝活动,看看从节日中能发现什么有趣的文化现象。1.让学生谈一谈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一个怎样的节日(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小组交流:先将学生收集到的西方节日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3.汇报:圣诞节在西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4.讨论:看课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5.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像中国过春节一样。
第二课时
活动二:礼仪中的世界
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 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2. 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 汇报
5. 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 请阅读P107页材料,馈赠礼品时我们要“入乡随俗”吗?(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世界中的礼仪有更深的了解)
8.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板书设计 世界的节日
各国的礼仪及习俗 作业设计:
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节日习俗有着很大的不同,你能说说它们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习俗。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总结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总结
六年二班 叶秀清
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首开学初自己第一次教品社学科小升初考试的艰巨任务,有一种责任落在自己的肩上,我也知道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我也相信只有脚踏实地的干工作才会有所收获,但现在我的心还是悬在半空中不知道成绩如何。这学期,我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和领会学校工作的方针,积极的参加网联学习,学后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参加了两修三课的达标课验收。同时也参加同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评课,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一直认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我的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学会做人的宗旨,从学生的品德形成,社会认识的需要出发,以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和法制教育,历史和地理教育,国情教育以及环境教育融为一体,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的现代化合格公民。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当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态度,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自己。结合班级评比加分制度,个人得分加给自己的小组如:优秀作业+1分、课前复习提问+1分、单元测试满分的+2分等。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这样以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的美丽风景的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学好文化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
3、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插图引导学生认识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通过学生的辩论的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做到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三、不足及今后努力的
不足的是没有更好利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和网络在课堂上的应用。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
第四篇: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4 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1 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2 日益富强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 4 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第四单元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 2 环球旅行去 3 文化采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材、教学对象分析: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走向文明---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生活---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我们应向高质量的生活目标努力。单元编排从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科技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知道社会由此逐步走向文明。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而人类滥用科学技术,也会带来许多危害,应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紧紧围绕“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
2、围绕“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来看,这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将尚不清晰的有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并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想: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是活动化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发展合情合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 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
2、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专题。
在“文明素养面面观”专题的统领下,呈现的是在社区生活中一些人的言谈举止与文明社会格格不相入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例举了一些公民随意践踏绿地;随地吐痰、扔纸屑;说脏话;便后不冲厕的不文明现象。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小事去观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无这些不文明现象。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中感受不文明人与文明社会的不和谐以及给大家带来的不愉快。
尊重他人的隐私也是现代人有教养的体现。教材从生活中的一米线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认识了解银行取款、接受机场安检的时候一米线的作用,体验假如自己的隐私被窥探的感觉,从而知道尊重他人隐私是尊重他人,是讲道德的体现。并且将生活中看得见的“一米线”延伸到生活中看不见的一米线,例举了“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当别人在写邮单的时候”、“别人在交谈的时候”的情景,并提出问题,请思考讨论,我们该怎么做。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在遇见这些我们常见的小事时,不应超越“一米线”,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二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我们该怎样面对。“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形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教材第13页提供的是一份评说市民公德水平的信息资料,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份资料,明白我们在每个公共场合的行为都在书写着社会的文明形象,我们应该用良好的规范的行为给我们生活的社会带来和谐和温馨,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也产生了一定的想法,教学本课把行为规范培养与文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惯培养与明天的文明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做一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理念:(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
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
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 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两个范例,一是学生调查关注自己生活的周围,人们休闲活动的状况;二是对“麻将”这一休闲活动方式是否健康提出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多种休闲活动方式,并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
教材呈现的反映新风尚的社区休闲生活,旨在引导学生明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社会走向文明,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成为更多人的共识。
同时针对小学生休闲活动中的一些流行文化而提供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懂得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学会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判断是非,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承接“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这一话题,展示了两个实践活动:新编童谣和自创游戏,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创编,进一步认识健康文化活动的含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会用健康的活动替代不健康的垃圾文化。让学生懂得休闲时光读读书、看看报,也会受益不少,引导学生要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学情分析: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当今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范畴都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正是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更多的休闲活动中学会认识健康的休闲活动的益处和不健康的休闲活动的害处,从而使学生明白,在休闲的时候,应参加健康的活动。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与好书刊交朋友,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第二课时)
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4、学会拒绝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学情分析:
1.从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的自主意识的明显增强,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可能有些认识有一定的偏向,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满足学生自尊感的需求),同时要有意识的进行正面引导与沟通。2.从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状况分析,学生形象思维依然占主导,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些形象感性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从六年级学生的意志因素分析,他们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对于身边的诱惑确实需要教师、社会、家庭的关注与引导。
4.六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需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拒绝不良诱惑,以成长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身心健康的人。老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络”入手,与学生一起讨论它的利弊,一起探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辨别能力,并能运用正确实用的方法抵制诱惑。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理念:
当老师难,当一名好老师难,当一名优秀的思品老师更难,我们的思品课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强,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我也深有体会。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收集有关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传说故事的方式说明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依靠勇气和方法是能够战胜不良诱惑的;借助勇敢的老船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战胜诱惑的必要性,体验到战胜诱惑后的成功感;以情景活动的方式,介绍了中学生常见的受到诱惑的现象;以提问题、出主意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战胜诱惑的方法;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基础上总结归纳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 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第二课时)
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
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教师展示“请你思考”)
4、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中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5、学生讨论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
1、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材内容:《不能忘记的屈辱》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
《不能忘记的屈辱》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课。本单元设计是从讲述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让学生了解因为执政政府的无能、国家科技发展的不发达,致使国家再三的被列强侵略被迫签定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人民陷入苦难之中,祖国所受的侵略史,为列强的惨无人道的行为愤怒、感叹,同时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以及学习动力,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能不被人所欺侮,而这一切责任都在他们的肩膀上。所以,“讲述受侵略史——了解受侵略的原因——阐述自己的感受——产生共鸣,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这课的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以及一定的辨别客观事实的能力。这一单元承接前面所学,从历史角度,一个较高起点切入,把历史的残酷、悲惨与现实所连接,让学生懂得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要从自身做起,不忘曾经的屈辱,奋发读书,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动力基础。学习目标:
1、了解当时列强在侵略时所作所为。
2、体会当时侵略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巨大打击与苦难,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3、感受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儿女进行英勇反抗的原因
4、阐述自己的感受,同时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国家的发展是自己肩上的责任。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教师为拓展课堂的内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承担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个性。在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育的指导者,意境的创设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评价者。
3、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真理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而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4、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要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温历史,感受当时侵略所带来的伤害与屈辱,谈自己的感受。
难点: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 破碎的山河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看它的成长。(播放短片)
2、我们的祖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版图,(展示地图)但是他们有些被强行租借,有的被列强强取豪夺,四散飘零。仔细观察,从图中香港、澳门的名称中(放大此地图片名称),你发现了什么?
3、都是特别行政区。
4、是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国土,为什么称为特别行政区呢?因为它们都曾被英国和葡萄牙所占领。在著名的鸦片战争中,我们的国家更是受到了外来国家严重的侵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了一些有关资料,请大家互相讨论。
5、学生互相讨论。首先,让大家先要弄清楚鸦片战争发动的原因,然后再互相集中其所带来的伤害。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补充完整自己的资料,如:分别有那些国家,进行划分,再在每个国家下方写出其所做出的侵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不同的形式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6、在同学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问题更深入的讨论,比如:“我们的国家还有被强占或租借的地方”让学生知道,国土曾因为许多不平等条约而被瓜分,中华民族饱受侵略者的欺辱和蹂躏。
7、在班级交流基础上,让一些学生阐述自己对此的看法。活动二 被掠走的中国国宝
1、师:我们的国土被外国列强所瓜分,随着他们的铁蹄的践踏,许多珍贵的、世间罕见的国宝也被他们所掠夺,说说你所知道的事件。
2、在学生所讲事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2页的图片对比,让他们从真实的图片中感受当时列强的可耻行为。从而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教材第33页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夺走我们的国宝呢?
3、联系现在,国家花重金从国外买回了许多国宝,说说当你看到被掠夺的国宝,需要花重金买回时,你的感受和心情怎样?
4、小组讨论。
5、作业设计:
一、将自己所搜集的关于国土被瓜分的资料,制成图表
二、写篇小作文,谈谈自己对于祖国所受侵略的看法,感受。(第二课时)
活动三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
1、师:1931年的9月18日晚,是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一个夜晚。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2、播放电影片段(日军在入侵中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给当时的国人所带来的伤害)展开讨论:你所了解的日本侵略事件,你的看法,以及你的感受。
3、日军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们国家的沉痛打击,南京大屠杀的耻辱是国人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耻辱。
4、联系时事,日本篡改教科书一事,你有什么看法?
5、历史不容篡改,让我们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看教材35页日本老兵所说以及36页经历日军屠杀事实的中国百姓所说的事情)
6、在看到祖国所受侵略以后,你有何感受?(激起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情感)
7、回到现实,说说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打算怎么做?大家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除了可以说出自己的愤怒之情,同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要不断努力的学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一事实。不仅可以再次认识所学课文,也可以将其联系到自己的平时生活,用实际行动反映自己所想。
8、作业设计:
一、将有关资料,做成一份手抄报。可以选择某一个历史事件做主题,也可以说说自己看法。历史与现实结合,真实、具有现实意义。
2、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材分析: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的第2课。本单元设计主要反映了我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帝国注意侵略的屈辱史,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以及为祖国强盛所走的探索历程,其中重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所以,按照“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这样一个学习研究的思路。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教育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从一个新的角度、一个较高的起点切入,把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理念:
1、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2、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过程。
3、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
3、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材分析: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3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爱国情感的基础,本单元承接小学其他年级,让学生了解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和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第二 课时)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1、站立起来的中国人
设计理念:本教学设计以体验为基点,通过了新旧社会分别在经济上与政治上的四次对比,点燃孩子体验的情感火花,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道德认知→形成爱国的道德情感→落实到爱国的道德行为实践中。教学设计力求使扎根在
“生活体验” 沃土中的自豪情感,在学生身上结出美丽的爱国之花!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到中国人真正站起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申奥成功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不仅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的崛起和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2.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随着中国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行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自豪和骄傲。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回顾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们不会忘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北京沸腾了,全国沸腾了。(播放申奥成功录象)
师:为什么一个体育运动会申报成功,会牵动那么多人的心?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
师:对,中国申奥成功不单单是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体育实力,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竟和国家实力挂钩?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还要出示什么证明的话?就让我们从“东亚病夫”到“相约2008”这段历史中寻找证据吧!活动一:在资料展示体验中引发情感萌动,提高道德认识 师:在旧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从1896年至1948年,奥运会举办了14届,而拥有4亿人口的中国仅仅参加过3次。均因国力衰败而留下了“零的记录”谁搜集了资料,请小组出示图片等资料汇报一下:(中国参加1932年奥运会,刘长春作为中国唯一的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了奥运会,他的两项比赛在预赛中即被淘汰。(教师随即访问:假如你就是刘长春或者就是看台上(遭人耻笑)的中国人,当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中国参加1936年奥运会,中国队被称为“鸭蛋队”中国队全军覆没。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体育的落后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真实写照。
中国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困顿他乡,比赛结果无一进入决赛。可叹的是,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代表团连回国的路费也没有着落。)师:从中国人参加这三届奥运会情况,你看到了什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师:你能从中领略到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衰败带给我们是什么?(羞耻。耻辱。气愤。……)
【设计意图:我精心地通过播放申奥成功录象使学生喜悦的情感萌动,在已经萌动喜悦的情感中把学生带入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的资料汇报中,让学生自觉地通过这一喜一怒的对比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通过体验来让学生得到“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认识。这是第一次对比。】 活动
二、在说唱体验中激起情感波澜,陶冶道德情感 师:旧中国国力衰败,运动员训练条件差,无法取得好成绩,然而,事过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会,同样是在奥运赛场,同样是中国人,所不同的就是:这是由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请小记者汇报新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情况。
(学生开展“小记者在行动”)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名次 1984年15324 1988年52811 1992年16544 1996年16504 2000年28593 2004年32632 师:对,新中国国力昌盛,运动员训练和参加比赛的条件得到极大的改观,就可以取得好成绩,透过我们国家参加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的历史,你能从中领略到祖国的富强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光荣 扬眉吐气 骄傲 ……)
师:(激昂地)当运动会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当中国运动健儿一次次骄傲地站在领奖台上,有谁还会说我们是东亚病夫,有谁还会嘲笑我们?让我们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学生自豪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播放孙楠歌曲《红旗飘飘》flash并与生齐唱)师: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请用一句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赞扬伟大的祖国。(我骄傲,我为奥运健儿勇于拼搏为祖国争光的行动而骄傲!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雅典奥运会获32块金牌, 32次奏响的中国国歌, 再一次肯定了我骄傲的中国心
我们中国人可以挺直腰杆,在世界各族人面前大声的说“我骄傲,因为我是中国人!!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生命还重要。)【设计意图:在说唱体验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体育强国”情感之弦,引起学生刚才的旧中国国力衰败而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认知冲突。通过播放奥运会运动员获奖的图片,齐唱孙楠歌曲《红旗飘飘》设身处地把学生带入这种激昂的氛围中,学生就成为体验的对象,并从中领悟和把握品德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感的正确道德情感就进入学生的心灵。以说唱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二次对比。】
活动三:在历史剧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形成道德情感 师:当国际体育运动场上一次次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感动了世界,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已经崛起的民族。但同学们知否,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建立在国家富强、昌盛的基础上。(哀怨地)这与相隔100年的屈辱史──《辛丑条约》的签定,简直天渊之别。《辛丑条约》的签定离我们太远,可能同学们对这件事情都不太了解,现在,让我们的同学给我们重现这一段受辱的历史吧。学生表演历史剧《辛丑条约》签定仪式。人物有身穿朝廷服,头带朱纱帽的以李鸿章为代表清政府官员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代表。准备各国条约11份,谈判桌一张等道具。<<辛丑条约》签定仪式现在开始,此条约有清政府全权代表李鸿章与英、美、俄等11个国家签定,条约共12款。附件19件,现在由英国代表宣读主要内容。(力求学生表现出11国奸诈苛刻,清政府的处处忍让,软弱无能。)(1)清政府赔偿各国军费4亿5000万两白银,其中沙俄得1亿3000 多万两,以海关和盐税作抵押;(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沿海炮台;
(3)各国留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城镇;(4)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5)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和运动;(6)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清政府与11国代表签定《辛丑条约》。
扮演清政府中有良知的人士随机采访台下的同学,学生谈感受,愤恨清政府之感跃然纸上:
(我们政府每年财政总收入才1亿一千万两,就算一年不吃不喝,也没有那么多钱啊!我们老百姓还用活吗? 把白银4亿5千两的赔款转嫁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呀,在我们国家外面就派军队驻扎,在里面机遇驻兵管理,这到底是谁的家呀!
外国军队驻扎在我们国家领土,那我们谈何主权,谈何人身自由,这简直是坐牢,中国人连一条狗都不如。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已抛弃了我们老百姓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我们每个中国人带来了危害和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吸干了中国的最后一滴血。……)
【设计意图: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课堂上创造历史剧表演的体验的条件,让学生强烈体验到旧中国国力衰败中国人不但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而且连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通过再次强化了的情感体验,与刚才新中国所带领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所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促使他们道德情感转化和升华:新中国确实让中国人站立起来的自豪道德情感。这样的道德情感体验效果就大于空洞的、干瘪的灌输与说教。
以演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三次对比。】
四、在“国事论坛”体验中强化情感体验,养成道德行为 师:《辛丑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屈服于列强而交出的卖身契,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同学们不要悲哀,受辱的历史过去了,中国人站立起来了!我国已经成为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不可缺少的负责任的大国。出示参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的图片: 亚太经合组织是讨论加强亚太地区相互经济合作的一个组织,图为2001年10月21日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各国首脑,身穿唐装聚集上海,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合作,参与,促进共同繁荣。各国领导人身穿唐装体现了对我们中国人家的尊重,讨论主题是“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从这些字眼中,我们看到的是平等、合作的国与国之间关系,对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开展“国事论坛”活动。
学生报道一下我国参与国际活动的一些情况,也发表个人观点,以体现论坛的自由与多彩:
1.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国际大事行使否决权。
2.我国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3.至今为止我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建交。4.我国中国加入WTO。
5.我国上海申博成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只有有实力、有影响的国家才能举办综合性博览会。…… 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中国成了外交的大赢家。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怪不得国际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
祖国富强了,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
师:对,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了,中国人腰杆硬了,中国人说话的分量重了,中国人说“不”地球也会抖三抖……此时此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高昂地)让我们以庄严的姿态,无比自豪地喊一声:我们是──(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师:(指着课题):中国人──(站立起来了!)【设计意图:在“国事论坛”自豪感体验中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爱国道德行为的形成。这与签定《辛丑条约》的软弱无能清政府相比之下,学生能不激起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并为之努力吗?以论促情,激起自豪情感。这是第四次对比。】 日益富强的祖国
教材分析: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社会需要诚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和互相交流,体会诚信在交往和处事中的重要价值,懂得讲诚信的人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不讲诚信的人失去别人信任的道理。
2.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通过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认识欺诈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难点:
懂得讲诚信的人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拥护,激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生活中一些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现象。2.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诚信的故事及资料。
3.学生通过报纸、媒体、网络收集一些不讲诚信的行为的资料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教学过程:
1.教师导语:你听过《七个背囊》的故事吗?在“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囊中,如果你必须丢弃其中的一个背囊,你会怎样选择?为什么?
2.如果你只能保留一个背囊,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3.想一想,在《七个背囊》的小故事中,为什么船夫把“诚信”看得那么重要?
4.结合小组成员的选择结果,谈谈你的感想,并把感想填写在教材上的记录卡片中。
5.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小故事,设想一下商鞅要不是那么做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普通的民众,怎么看待商鞅?怎么看待商鞅提出的主张?你想对商鞅说些什么?
6.小组交流讨论:列举生活中亲眼见到的诚信的人和事,列举听到的见到的不讲诚信的人和事,说说自己对他们的看法。
7.教师导语:“诚信是金,它代表着尊重和信任,拥有诚信预示着永远的成功!”“资料卡”中的内容就是最好的体现,想一想,厂家为什么宁愿损失也要这样做呢?
8.课外拓展。搜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出一次宣传诚信的黑板报。感受诚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交往中的生活体验,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诚信的形式,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体会我失信于人、别人失信于我时的感受,对自己不诚实的行为感到内疚和不安。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诚信问题,为建设诚信社会出一份力。教学重难点:
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诚信问题。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生活中于诚信有关的资料。2.准备守信于人及失信于人的小故事。3.师生共同收集一些与诚信有关的格言警句。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有哪一件事使你觉得可以信任他?
2.学生制作“信任卡”,写上自己信任的人的名字,将自己对他的信任写下来,交给他。
3.在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同学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并说明自己信任他的原因。
4.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填写表格。
5.辨析教材第12页的两则事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说说当自己失信于他人和别人失信于自己时的感受。
6.教师导入:现实生活中,你拥有诚信这种美德吗?让我们一起与诚信交个朋友吧!
7.反思自己以往的言行,看看自己是不是个诚信者。悄悄给过去的自己打个分数。
8.搜集创作诚信的格言、警句并抄写下来。第二单元 男女同学的交往 成长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青春期常识,知道自己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心理和行为方面会发生哪些变化。
2.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知道自己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是正常的,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青春期健康常识,初步形成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小调查
以调查的方式导入,调查:男生常玩的游戏是什么?女生常玩的游戏是什么?回忆:
一、二年级经常玩的游戏是什么。
通过调查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男生和女生,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和现在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变化。
活动二:竞赛
1.男同学可以开展掰手腕比赛等活动证明自己身体的强壮。2.女同学可以通过手工制作或刺绣等活动,展示自己的温柔和细腻。活动三:比较
1.男女同学分组活动,讨论自己和前几年相比,自己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
2.比较心理上的变化。3.和爸爸妈妈比较。
4.如何面对自己的变化。(请爸爸妈妈告诉自己,在发生这些变化时,应如何正确看待,如何正确解决由于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
活动四:我眼中的异性同学
根据教材第18页的内容分组活动,并让学生完成“女生眼中男生的变
化”“男生眼中的女生的变化”两个表格。然后讨论:为什么这样呢?
活动五:悄悄话自己说 1.女孩:男生喜欢比什么? 2.男孩:女生喜欢比什么?
4、男女同学怎样交往
教学目标:
1.感受与异性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 的可贵,做到与异性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2.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帮助;学会和异性同学建立友 爱,共同进步。
3.知道男女同学有差异;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
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相互帮助,知道男女同学有差异。教学准备:
1.教师事先了解学生中男女同学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在交往中哪些现象值得注意,哪些现象值得鼓励。2.教师要了解男女对异性交往的看法。
3.教师事先与学生进行沟通,方便学生就男女生交往的话题向家长进行咨询。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教师调查
教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本班男女同学交往中的问题,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二:夸夸我们班的男生(女生)
组织一次谈话活动,让男生、女生分别谈谈自己眼中的异性同学有哪些优势,当面夸夸对方,帮助大家建立自信,认识到自身的优势。
男生(女生)把对方夸奖的优势用小纸条记录下来,分别贴在黑板的左右两边,大声朗读出来。并谢谢对方对自己优势的认可。
活动三:对比优势、劣势
在“活动二”的基础上,男生、女生分别对比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哪些是对方具备而自己欠缺的,以纸条的形式一一对应起来。
活动四:合作游戏 1.运书包 2.猜名
结论:男生优势 力气大 女生优势 力气小 男生优势 粗心大意 女生优势 耐心细致 活动五:讨论
男生女生分小组讨论,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帮助对方做点什么。
5、黄帝、炎帝的神话
1、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的程度。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2.收集关于黄帝、炎帝的神话故事和皇帝陵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寻根始祖大行动
教师引言导入,寻根始祖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形式,也是民族历史得以延续,民族之魂得以凝聚的桥梁和纽带,我们每一名同学应当了解我们民族的起源和历史。
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活动:
1.以图片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2.以文字的形式去收集祖先的历史资料;
3、搜集有关民族起源的故事或传说。
活动二:演一演,说一说
1.教师指导学生广泛搜集黄帝本人及周围的人的发明的资料。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展开想象,进行再度创编,以小组为单位,分配角色演一演。
3.在表演结束后,由其他同学说出表演组的同学表演的是哪一位祖先所做的哪一项发明。
活动三:论辩会——如何看待祖先的发明创造
1.确定正反方观点。正方观点,我们的祖先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的发明,真了不起!反方观点,这些简单的东西也算发明吗?我觉得没什么。2.把参加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做正方,一组做反方。3.通过比较我们会自豪地发现,华夏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年悠久的历史达到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我们炎黄子孙应该骄傲。
活动四:我所知道的中华民族始祖
1.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人们又把炎帝称为“神农氏”?为什么说炎帝是“农业之神”?为什么说炎帝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题目去完成。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活动五:黄帝陵祭祖
教师指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到黄帝陵去祭祖?
活动六:看谁写得好
教师采用教材第30页“教师”的话引入,也可以自己设计导语,引领学生用书写感言的方式完成本页的问题。中国古代的世界之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知道它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创造的世界之最以及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世界之最,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究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北京人使用火、甲骨文,以及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2.了解关于河姆渡遗志、半坡遗志发掘出了水稻和粟的种子情况的资料。
3.安排学生准备丝绸制品,服装、布料、丝巾、被面、布头等均可,并向家长询问有关这件丝织品的故事。
4.学生书写一幅书法作品,字数不限,要求是本人独立完成。5.制作“丝绸之路”示意图。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说说古人用火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1页有关“元谋人”和“北京人”的两个自然段,初步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
2.教师介绍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火的认识过程。3.结合资料卡和插图,列举出北京人会用火的证据。活动二:讨论“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1.分成小组,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交流。2.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3.教师总结火的作用。活动三:“大米”和“小米”的对话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部分“大米”和“小米”,分别探究、搜集、交流有关两种农作物的知识。
2.教师给出探究提纲,包括:名称、最早种植的时间、由哪个原始居民最在种植等。
活动四:丝绸博览会
将收集到丝织品的同学确定为“展方”,由其他同学扮演参观者博览会的“客商”。进行表演。
活动五:探秘甲骨文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阅读教材第34页的“资料卡”和“商朝甲骨文”的插图,帮助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的资料。
3.师生共同对甲骨文距今的时间、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总结。
活动七:游戏“说文解字”
1.由同学依次到黑板前展示自己写好的“书法”作品,并读出所书写的内容。
2.由另外的同学指认出每一件作品中的文字是哪一种字体的字,再讲出每一种文字出现、存在的大致年代。
3.尝试由同学介绍我国古代每一种字体的代表性的书法家。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2.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中插图的观察、想象以及对材料的分析,探究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基本原理,初步培养学生的现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使学生粗暴了解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改进、利用及传播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四大发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如没有纸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有绸缎、竹片、皮革、树叶等,每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写字或画简单的图画。
2.让学生把在这些工具上写字、画画的感受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画画的感受进行比较,请同学交流这种感受和体验。
3.引导同学回答这些材料作为书写工具的缺点。活动二:看图说造纸
1.教师结合教材36页中间一段文字,介绍西汉时期的造纸术及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6页“汉代造纸流程图”,学生依照流程图,说出造纸的程序、步骤。
3.请学按照教材第36页的“纸的传播示意图”中造纸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是学生知道我国的造纸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
活动四:雕刻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对比 1.阅读教材内容回答:
什么是雕刻印刷术?什么是活字印刷术?分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雕刻印刷术的缺点是什么?与活字印刷术比较,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是什么?
活动五:说说你知道的指南针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插图,理解收集的史料。2.学生针对指南针的发明过程、指南针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及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过程的呢感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之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活动七:游戏,指南针的自由-----“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贡献。1.让学生查找、了解有关郑和下西洋和新航海开辟的情况。2.让学生喜欢表演的同学戴上“指南针”的头饰,扮演指南针,依次讲述“我”为世界上重大航海事业所做的贡献。
3.教师对“指南针”的自白加以概括和总结,指出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世界各国的航海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活动九:神奇火药大家谈
1.学生一边展示自己有关火药应用的图片,一边谈火药的利与弊。2.共同总结:要合理地利用火药。古代科技文化与建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认识到,成功属于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勇往直前、不拘泥于现状、勇于创新的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古人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3.了解我们的祖先在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科技、文化和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比较典型的、有代表行动成就,知道我们的祖先在上述几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从地震到地动仪 第四单元 不能忘记的屈辱 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列强的侵略行经,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培养学生查找、阅读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搜集、利用史料学习的习惯。3.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简单情况,知道《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了解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探究鸦片的由来和危害
1.结合前一单元祖先留给我们的骄傲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讨论英国为什么向我过输入鸦片?而且数量急剧增长?
3.学生借助教材和以往了解的情况,进一步认识鸦片,归纳出鸦片的危害。
4.指导学生将鸦片的危害写在教材的第54页的留白处。活动二:禁毒行动
1.了解当今社会毒品对人们的危害。2.搜集资料,宣讲禁毒活动。
活动三:讨论《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今天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清楚《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放的?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今天的沿海开放城市是在什么情况下开放的?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将以上二者对比,得出: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在帝国主义威逼下被迫开放的,进行的贸易是不平等的;今天的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我们国家主动开放的,进行的贸易是平等的。
活动四:讨论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教师引言,我过爱国官兵这样英勇顽强,为什么还会失败 呢?
2.学生根据了解的知识自由发挥,并相互补充、提示。3.教师归纳总结:一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没落;二是由于政 策集团的妥协退让;三是由于军事装备的陈旧落后。活动五:《马关条约》大家谈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交流。知道《马关 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其危害。活动六:找一找,三个条约的共同点
1.回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对三个条约的内容进行归类。
3.得出结论:都是清政府被迫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使清政府 付出了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的侵入提供了方便等。
10、侵略者在中国的罪行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从而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史料,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3.了解帝国主义在“国中之国”享有的特权,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
教学重难点:
了解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中帝国主义犯下的种种罪行,知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野蛮行经,掌握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的滔天罪行。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国中之国”-----租界
1.教师解释什么是租界?为什么租界为“国中之国”?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租界在我国创设、发展情况。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为什么说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乐园,是中国人民的地狱。
活动二:“万园之园”-----圆明园
1.学生结合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建筑过程。
2.展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圆明园宏大的园林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湛的建筑造型和丰富的文化收藏。
3.在展示的基础上,学生介绍圆明园的豪华壮观,再现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昔日的风采。
活动三:从图片见证“南京大屠杀” 1.学生收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资料。
2.将收集到的图片按一定规则分类,为每张图片配上文字说明。3.展示并讲解自己收集的图片,从而了解南京大屠杀。活动四:课外拓展
1.利用班会进行演讲。主题为“从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想到的”。2.小调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教师引言,日本帝国主义先后侵略我国达14年之久,对我国人民犯下的罪行难以诉说,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南京大屠杀之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一下,将其记录下来。
3.模拟:给日本首相的一封信
自我介绍,说明为什么要写信,陈述你知道的日本侵略这犯下的滔天罪行,以诚恳的态度劝说日本首相要尊重历史,不要再做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呼吁人们要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4.召开“勿忘国耻,面向未来”主题队会。第五单元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以及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民族责任感。
3.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史实。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教学难点: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身边的共产党
让学生说说他们了解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如党的诞辰纪念日、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等。
活动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引导学生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2.让学生把史实资料整理成的小故事进行演讲。
3.教师小结: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势单力薄,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活动三:展示共产党的丰功伟绩
1.引导学生交:中国共产党成长历程中的丰功伟绩。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各组的学习兴趣和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第70页和71页中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自由交流,并形成图文并茂的资料汇报单。
3.请每个组长将重点了解到资料进行讲解。活动五:制作纪念卡
1.老师出示一个同学的生日,问:这个日子对你来说特别重要吗?为什么?
2.出示几张特别的日历(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问,你们知道这些特别日子的来历和纪念意义吗?
3.学生自由交流,制作纪念卡。活动六:课外拓展
1.学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学生边唱边回顾共产党成长历程的丰功伟绩。
2.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争的丰功伟绩后,学生共同交流内心感受。写一篇周记。
12、军旗升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3.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教学过程: 1.军旗的来历
出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面红旗的来历引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入“‘八一’南昌起义”的学习。2.“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1)生出示搜集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图片,再现历史情景。
(2)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图片了解“八一”南昌起义中军旗的来历。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讲述“八一”南昌起义的经过。3.了解“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1)引领学生分析“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包括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蒋介石叛变革命、“八一”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
(2)让学生试着讲述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的革命故事。(3)通过以上讲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军队。
4.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