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春》教案 新人教版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细致地观察、描写景物。4.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2.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诗句或句子。
二、前提测评
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指导。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在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
2.本文共10个自然段,请你概括出段落所写内容。第1段:盼春
第2段:勾勒春总的轮廓 第3段:春草图 第4段:春花图 第5段:春风图 第6段:春雨图 第7段:迎春图 第8-10段:赞春
3.本文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请指出它们的起止。⑴盼春: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绘春: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到“有的是希望。” ⑶赞春: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到完。
四、细读课文,分析文中描写的五幅画面 1.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画面。2.齐读第一段,思考:
① 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⑴“盼望着,盼望着”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⑵“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② “一切„„”这个自然段是怎么写春天的? 这个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用“朗润”写春山光泽;用“涨”写春水涣涣;用“红”写春日暖人。这三个“起来了”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③ “一切„„”这个自然段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④ 品读“春醒图”,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了春的轮廓? 比喻,拟人
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 宏观勾勒
4.赏析“春草图”。
① 春草图中作者怎样描绘小草的? ⑴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 ⑵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⑶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⑷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② “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③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质地和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④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⑤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⑥ 细品第3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草的?写出春草的什么特点? 从人的感受的角度,写出了春草的情态、质地、色泽,生长地。5.赏析“春花图”。① 作者是怎样描绘春花图的?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儿”写花朵多;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艳; ⑶“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⑷“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春花联想到秋实。⑸写蜂闹蝶舞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⑹“野花遍地是”写野花的多;“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②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⑶“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③ 观察景物必须“五官开放”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风图”从哪些方面写出春风的特征? ⑴从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⑵从嗅觉写出春风的芳香。⑶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④ 细品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花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6.赏析“春风图”。
① “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⑵“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柔和。⑶运用拟人,写鸟儿迎春的欢悦。
② 细品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的?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 7.赏析“春雨图”。
① 细品第6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雨的?写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白天—傍晚;动态—静景;全景—特写 ② 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描写? ⑴“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⑶“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轻盈。
⑷“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润物。③ “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④ “春雨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拟人。8.赏析“迎春图”。① 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② 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俗语?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9.赏析最后三段。
① 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
②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
10.小结。
①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描述春天景物的特征,表达美好的感受。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有突出作用。
② 写法归纳
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典型景物,精描细绘;修辞巧妙,虚实结合;画面明丽,融情于景。
五、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的写法描绘一个季节或一个场景。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走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截取一段秋天的景象进行描写。
(可以从景物的形、色、味、神和你的感受等多方面描写,可以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力求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春教案 新人教版
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 天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并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3、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1、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实际教学法,巩固基础知识,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思考生活。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4提问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同学们,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因为她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她如诗如画,美轮美奂,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样子,或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或柳絮纷飞细雨朦胧,但是无论如何她总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大家一定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描写春天的诗歌,像是杜甫的《春夜喜雨》,或是孟浩然的《春晓》。不同的作家在他们的笔下都曾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接受作者朱自清给我们的那种春的感受。
二、教学内容
(一)介绍作者与作品
1、作者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大量的散文创作,和学术研究;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于哪年8月在北平逝世,享年50岁。
2、作品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预习检查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面的词语: 水涨(zhǎng)捉迷藏(cáng)酝酿(yùnniàng)应和(hâ)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蓑(suō)衣 巢(cháo)
(三)朗读课文
1、师生同读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问题:(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3-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探究质疑:
文章既然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那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部分:
一、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在这里,作者很明显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春具象化,一步步的向我们走来。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3、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并思考:
(1)在第二段中,作者看到了什么? 答:作者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2)第二段中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刚刚到来时的样子。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总的来说:第一部分,总起全文,写的是盼望春天的到来。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把抽象的春天具体化,人格化了。将春天比做人,她的到来便是慢慢的踩着步子款款而来。更加生动形象。两句叠词的使用,表现了作者对春到来的急切愿望
二、绘春
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部分
1.请大家思考第二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答:主要是对春天的景物的描绘,这里面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人们迎春。
2、请同学朗读第三段,并思考:(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讲的是春草。
(2)春草有什么特征呢?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呢?
答:“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软绵绵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作者对春草的那种喜爱之情。
(3)这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能不能改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能。“钻”字更好,用“钻”字,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 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一句中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4)第三段是从那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答:从视觉和触觉两方面来写小草。“嫩嫩的,绿绿的。”一直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都是从视觉上来写的,仿佛我们的眼前也是那大片大片有嫩又绿的小草一般。“草软绵绵的”是从触觉来写的,就像是我们吃的棉花糖一般。
3、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并思考:(1)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答:主要写的是春花。
(2)这一段是从哪方面来写春花的呢? 答:从颜色和香味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味”。(3)这一段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得像雪”。比喻,“野花遍地是~还眨呀眨的”。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
答: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5)这一段中有相互的对比,请找出来。
答: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由与前后照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们相映衬。
4、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五段,并思考:(1)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写的是春风。
(2)这一段中春风有什么特点?
答:像母亲的手,温暖,轻柔。请同学们想象,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还像什么?(发散思维,自有联想)
(3)写春风通过那几种感官来写的?
答: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5、请同学起来朗读第六段,并思考:(1)第六段写的是什么? 答: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春雨。(2)这里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答:密,细“像牛毛„„„„一层薄烟”(3)在这一段中,“可别恼”、“树叶儿”“小草儿”这些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答: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下面就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6、请同学起来朗读第七段,并思考:
第七段为大家描画出了怎样的一幅图画?
答:一幅迎春图。孩子们忙着放风筝,老老少少纷纷出门,或是舒活筋骨,或是去上班,或是下地做农活。一片欣欣向荣。
三、颂春
1、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1)最后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答:是通过三个比喻,表达对春的赞颂。
(2)这三段可不可以互换,或者是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不可以。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二)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抓住春景的特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三)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第一部分(1)盼春: 反复→盼春心切;拟人→喜春之情。春草图:情态、质地、色泽、长势
春花图:多、艳、甜
第二部分(2~7)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 春雨图:经常、细密、轻盈、润物
迎春图: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第三部分(8~10)赞春:比喻→“新”、“美”、“力”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教学反思: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春教案1 语文版
《春》导学案(2课时)
一
【学习目标】
1、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2、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3、感受前3幅图画,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过程】 活动
一、自主先学
1、根据课前预习,积累本课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朗润()黄晕()婉转()披蓑().... 抖擞()酝酿()....
2、朱自清,字,代表作品如散文《 》《 》等。
3、本文描写了 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春的 之情。
活动
二、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对春 的盼望和兴奋喜悦心情。第二部分:(2-7)分写——绘春。全面细致地描绘出、、、、、、六幅图画。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的、、的特点。
(二)、具体探究赏析第2、3、4自然段。
1、“春醒图”描绘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春草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草?春草有什么特点?
3、“春花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花?春花有什么特点? 活动
三、当堂检测(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字1分,共9分)yùn niàng()dǒu sǒu()黄yùn()liáo()亮 hōng()托 朗 rùn()wǎn()转
2、作者按照盼春、绘春、颂春的顺序描绘春天,依次描绘了六幅美丽的图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末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9分)
3、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4、找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和“钻”这些词用的好,好在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也有虚写。其中虚写的句子是(2分)。
课后反思:
二
【学习目标】
1、感受后3幅图画,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多感官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过程】
活动
一、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活动
二、合作探究
1、“春风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风?春风有什么特点?
2、“春雨图”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的角度描写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
3、“迎春图”主要突出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4、“颂春”部分作者分别把春天比喻什么?突出春的什么特点?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活动
三、质疑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笔下描写春天的古诗句?请背诵并收集整理。
活动
四、当堂检测(共30分)
1、分别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感官描写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8分)(1)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2、找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6分)(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颂春”部分作者分别把春天比喻什么?突出春的什么特点?三个比喻的顺序可以互换吗?为什么?(6分)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连续两句关于春草或春花的古诗句。(4分)
5、运用下列词语(词语的顺序可打乱,不限制前后),写一段描写性文字,不少于30字。(6分)
落叶 蝴蝶 天高气爽 蓝天白云 菊花 绿色
课后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朱自清《春》优秀教案
《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文章,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修辞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细致观察、生动描述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把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研读、精读、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现在正饱受着严冬的寒冷,总是希望着冬天早点过去,春天早点到来,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朱自清的《春》。(板书题目及作者)
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
要求:注意字音,停顿,语调、情感
2、自由朗读课文 ①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ng)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â)薄(bó)烟 黄晕(yùn)捉迷藏(cáng)宛转(wǎn zhu?n)散(s?n)在草丛里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黄晕:昏黄不明亮。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
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
“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 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 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 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 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 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 明确: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朗读指导 朗读要求:
(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第二课时
三、赏析课文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一)、简析“盼春”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
2、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
3、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
4、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二)、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1、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2、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明确: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三)、春草图(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这一段用词非常准确,试举例说明。明确:(1)、“偷偷”,这里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2)、“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3)、“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4)、“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春草的勃勃生机。(5)、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用了“坐”“躺”“打滚”“踢”“赛跑”“捉迷藏”等动词,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6)、“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3、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四)、春花图(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讨论作者是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同时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2、如果不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不能颠倒。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句桃树、杏树、梨树的花的色彩一一对应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
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如果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6、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7、“遍地”和“杂样儿”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8、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寓于描写之中了,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又互补: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五)、春风图(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教师解说:六种感官角度: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感觉,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2、引用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是一种修辞,“吹面不寒”写春风的温暖;“杨柳风”(拂动杨柳的风)写春风的柔和。
3、“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比喻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4、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春风的味儿的呢? 明确:作者写了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化无味为有味了,而这些味道都是春天所特有的。
5、这些味儿和前文的“春草图”“春花图”有没有关系? 明确:“青草味儿”照应了“春草图”,各种花的香照应了“春花图”,风里带来的“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总的是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
6、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作者是怎样化无声为有声的?
明确: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
第三课时
(六)、春雨图(第6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明确: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所以,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体会“斜”“织”“全”“笼”所表现的内容.明确:“斜”“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轻悄悄”的“春风”。“织”照应了“像细丝”的比喻,“全”表现了开阔的视野,“笼”准确地写出“薄烟”的情状。
3、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明确: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
4、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明确:用拟人笔法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5、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段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6、总结以上四幅图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及语言中所蕴涵的感情
教师总结: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字里行间到处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七)、迎春图(第7自然段)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1、“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
2、“也赶趟儿似的”的“也”照应前文何处?这里的“赶趟儿” 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一年之计在于春”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4、讨论“迎春图”和前四幅图画的关系。
明确:这幅图画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一种写法读起来给人以动感,后一种写法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
解说:全篇用叠字17处.叠字的运用,可以放慢句子的节奏,造成舒缓亲切的语气,也可以使书面语尽量向口语靠拢,使书面语更平易、自然、顺畅;更重要的是,叠字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准确地描绘形象。如用“嫩嫩的”写小草的质感,用“绿绿的”写小草的颜色,用摹声词“嗡嗡”表现成千成百的蜜蜂飞舞的景象,都极生动逼真。同时读起来,还可以产生独特的韵味。试读这一句:“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开头“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连用四个叠字,与“城里乡下”两个对偶词组结合在一起,造成有规律的三组六顿,读起来自然形成欢快的调子。在两个散句之后,再次出现两个重叠词:“舒活舒活”、“抖擞抖擞”,在构词法上又有变化,由aabb式变为abab式,顿时产生一种运动的力感。
(八)、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1、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解说1:这一部分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这个结尾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解说2:三个比喻句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两者都赞美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它给予人们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辛勤劳作的力量,因而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春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但三个比喻句着重用美好的形象感染,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则着重从思想上启迪。
解说3:三个比喻句和前文有什么联系?(1)娃娃新,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① 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 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 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④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2)春姑娘美,喜欢春姑娘的美:
① 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② 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3)青年健壮。
① 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② 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③ 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④ 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实现美好的希望,去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四、课堂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千万不要“雄心万丈,躺在床上”。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六、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昐春 宏观勾勒: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绘春 微观描绘
特点
层次 春草图 钻
鲜嫩
春花图
繁茂 艳丽
树上-花下-遍地
春风图
和煦 轻盈
触觉-嗅觉-听觉
春雨图 细密平和
植物-人
迎春图
赶趟儿 赞春
新、美、力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爱我家》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融入真情实感,抒写爱的颂歌。
三、从生活小事中,从家庭的细节中体会家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三、围绕一事一物写一篇文章,做到具体,真切,生动感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作文题目
题目1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2“家的故事”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融入真情,流露真实感受。字数不少于600字。
二、写法指导
题目1以“感受亲情”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写作提示:
1、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我们每个人显得那么渺小而孤独,是亲情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心中充满光明和力量!作为中学生,在我们成长得历程中,处处有父母精心的呵护,处处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处处有父母的无私牵挂,处处有父母关注的目光,处处有父母无言的支持……这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2、这是一个人情味比较浓厚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在写作中经历一次情感沐浴,加深对亲情的认识。“亲情”的内涵比较宽泛,涵盖了母爱、父爱、兄弟姐妹之爱等等,要写好这篇文章,在选材上应注意一下几点:(1)选材要小。运用小中见大的技巧,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与你一起感受亲情的无私、伟大,比空喊亲情的崇高要感人得多。(2)选材要典型。材料是用来表现主题、为主题服务的。因此选材必须紧紧围绕“亲情”这一主题,要从平凡的小事中选择那些典型的事件来写,可以通过亲人之间的教诲、劝导、建议、启发等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形象、特定的动作表现出来,要体现亲情之间的某种情结,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事就可以。(3)情感要真实。亲情的可贵之处就在是“真”,越真越感人,越朴实越亲切,切不可追求“惊心动魄”的效果而胡编乱造。在写作时,要用自己的真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打动读者。题目2家的故事 写作提示:
1、有句歌词唱道:“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推而广之,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根据提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
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维系家庭的责任,这个文题不仅涉及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爱,还要有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不同阅历的人,对家庭的感受也不同,不同的家庭也会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令人心碎的、感人肺腑的……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取自己最熟悉的角度去立意谋篇,抒发感人的情愫,或者用亲切催发心中的温馨,或者以沉重叩动人的心扉。
3、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写这样的文章要和单纯写人的文章区分开来,一定要写出家里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好感受(个别家庭出外),主要体现一个“情”字。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手法展现人物情感,演绎家庭成员之间动人的故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笔:(1)通过回忆撷取家庭生活故事,借助家庭生活的一个个亲情画面,用轻松生动的语言,向读者渲染一个民主、和睦、幸福的家庭气氛,真正让人感觉有家真好。(2)也可以另辟蹊径,结合实际,针对父母对子女超负荷的期望值,或是父母打牌,父母的不和等问题使你对家产生又一个感觉,只要有真情实感,也是一篇另类思维的好文章。(3)有国才有家,也可以选择家里变化的题材,用小家的物质、精神的双变化反映家庭日新月异的变化,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立意会更加深刻。
三、学生写作
根据老师的提示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篇进行写作。
四、分组评点交流
l。四人一小组共同评点交流谈写作感受。2.各大组挑选出一篇参加全班交流。
范文选择不一定要最好的,可以选择大众化的,更有针对性;或者选择
质量较差的,善意的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五、范文
一、老照片的故事
翻开儿时的相册,一张张旧得快要褪色的照片打开
了我尘封的记忆。翻着翻着,一张房型的彩色照片一下子吸引了我的视线,它是那么寻常,又是那么的珍贵……
照片上靠沙发坐着一可爱的“胖娃娃”,因坐不直,只好依靠着沙发。瞧她那一幅憨态可掬的样子,简直就是一个小“弥勒佛”!那红彤彤的小脸蛋,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两只又黑又圆的眼睛,专注地凝视着前方,好像是因为爸爸妈妈没在身边而感到恐惧并努力地在寻找他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胖娃娃”的身后有一巨幅背景画,画上有三只可爱的羊,两只大羊中间那只幸福的小羊,正依偎在爸爸妈妈中间,还在撒着娇呢!仔细看!两只大羊口中还吐着泡呢!噢!原来是“恭喜”两个字。三只羊的下方写着“我一百天了”、“我是小羊”,上方写着当天的日期。画得非常精细,连老羊的胡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小羊头上还扎着一个漂亮得蝴蝶结呢!画中那个胖娃娃就是我,这幅画的作者便是我那亲爱的爸爸,是为庆祝我一百天画的。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羊的,所以,便有了这样的第一张全家福“三羊开泰”。很普通的一幅画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沐浴其中,我像泡在糖罐里一样。
小时候,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爸爸妈妈都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我,他们却毫不吝啬。就拿照片来说,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每年都要在我生日那天奢侈地为我照一套生日照片,以此留下我成长的足迹。透过这些照片,我仿佛又看到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体会到了他们对我的悉心照料和谆谆的教诲……
每当翻阅这些渐已褪色的照片,一股温馨之情总是油然而生,十一年的点点滴滴依稀于眼前、耳边,置身于爱的海洋,我相信,定能走过日后的风风雨雨,我也将以自己的辉煌抚慰爸妈不再年轻的脸庞。朦胧中,一个头戴博士帽的女孩向我款款走来,身边还伴有她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那么开心,那么幸福!那不是我们全家人的梦想剧场吗?向着那个美丽瞬间冲刺吧!一股莫名的力量充盈了我的全身,我的未来不是梦!我坚信。
二、我爱我家
想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吧,它就像是一道用亲情筑成的围墙,把我紧紧地搂在里面,使我受不到任何伤害。家终究是温暖的,既便曾经有过小矛盾。
记得今年暑假,在家里我总要与爸妈顶嘴,因为他们口中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我的不满意,这也是错,那也是错。我很厌烦他们,就与他们顶撞,爸爸说一句我就顶一句。有一次在饭桌上,爸爸象机关枪一样把子弹射向我,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说:“我做什么你们都不满意,究竟想要我怎么样?”
可话没说完,爸爸一巴掌落在我的脸上,虽然爸爸的手是高高举起轻落下的,但我还是感到脸在烧,心在痛。我一点也找不到爸爸的手从前拉着我的手时的温暖,现在却像一把锋利的刀,不仅刺进了我的脸颊,更刺痛了我的心。我立即甩下筷子,飞奔上楼,任泪水弥漫我的脸,也许泪水能浇灭脸上的痛。我想过离家出走,但这世上没有能与家相比的一个地方。我很想从此不与家人说话,但我不是一个会计仇的人,更何况是家人。这是妈妈告诉我的。两个小时之后,我已完全忘却的那一巴掌道路,但它被烙在了更深处。
其实我一直没有完全“原谅”爸爸,直到昨天,昨天那封满满三张的信给了我不小的感触,我在看到信的那一刻又哭了,爸爸用黑钢笔写的一字一划都让我感动。那一刻,我才体会到,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我拥有两个爱我的亲人,他们时刻都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还能希求什么呢?为了我,他们付出了多少,这是我没有看到的,我看到的只是呵斥、训斥。“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点也不错,每一位父母都呕心沥血了一辈子,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多么奢侈啊!有了父母的爱还要父母的青春,我多想赶快去用自己钱买父母最喜欢的送给父母。他们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了,我们给他们的却太少太少。在此我要大声呼喊:“我爱你们!我至爱的爸爸、妈妈!”
六、让学生结合上面的两篇例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