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教学资源
什么是教学资源?(也叫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以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教师、学生、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还有一些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属环境资源,还有教学设备、设施资源、媒体资源等。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要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大多数的综合性学习,都是综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的。利用课堂小天地,图书大课堂,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图书馆,就是投身生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从现有的教学资源出发,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冷落了课本,开发教学资源不要只图热闹。对教材的处理,要坚持尊重、用好、创新的基本原则.三、在教学中开发利用学生资源。
(一)开发利用学生个体资源。
1、开发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学生的许多经历可以被老师在课堂上当作资源来利用。课本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历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经验才有价值。
2、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学生是学习的动力资源。学生有学习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表现,就是学习对他们原本是有兴趣的。一旦他们体察到了兴趣所在,就会推动我们的教学。
3、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可以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的,是可供学生共享的,更可以让学生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使我们的教学能锦上添花。
4、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从典型错误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说出来从而让大家发现其思维的障碍点,教师加以及时的点拨,并引导学生积极总结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丰富的学生课程资源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1.1.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时要预设某种情景,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参与情绪。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使学习成为一 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资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敏
捷、大胆,常会有很多奇思妙想,也敢于大胆地表达出来。虽然有时是信口开河,却能成为活跃课
堂气氛、引发教师授课灵感的“生成性资源”。由于情景诱发、师生彼此接纳、理解,学生潜能可
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多元智力,此时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2.创建宽松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学生的成功机会均等。合作学习采取异质分组,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的学生汇集在在一起。在学习
中,每个成员各自承担自己的一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观察者的身份到学生中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走下讲台,
第二篇:什么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人力和物质条件,主要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
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另外,英语课程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教学设备;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资源;要不断的对课程资源进行更新和补充。
老师应该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作为我们教学的实际资源,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
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知识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我们可以利用错误,适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不是一个被动的传递和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资源、提升资源的过程。师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分析解决已有的问题,同时又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产生认知偏差或失误。这些偏差和失误,作为宝贵的认知经验,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错误是一种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合理、有效利用,相信它能给我们的课堂画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相信能给我们老师和学生带来一笔无形的财富。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和为什么错了,而只是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答案的荒谬和处于自相矛盾的地步。最后,从苏格拉底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苏格拉底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三、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几多
搜索我们的教学,发现我们学生出现的错误原因形形色色,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观察发现,我们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学生生活经验不足而引起的错误
受到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影响,他们的一些生活经验比较粗糙,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这些生活经验的不足,往往会给学习带来一定的错误。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一课中有位学生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身高不可能比成人高。随后,他振振有词地解释:“你们看,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都比我们要高。”显然,这位学生由于受到生活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比我高”的影响,考虑问题片面,认识发生了错误。
(二)思维定势产生的错误
思维定势是指人用某种固定的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受到负性一面的影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例如低段学生在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时,往往会受到“多”就“加”的思维定势造成解题的错误。
(三)“特殊”成分的干扰产生的错误
这里的“特殊”成分指的是学生的感情色彩,学生会将一些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成分来掩盖其他弱的成分,忽略了对整体的认识。比如计25×4÷25×4,学生对25×4=100非常熟悉,就会错误的先计算两个25×4=100,再计算100÷100=1,正因为学生感情色彩的干扰,导致学生运算顺序上的错误。
(四)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发现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印象最深的是学习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经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错误。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10+80)×125时,有的学生会受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做成10+80×125;同样用简便方法计算(25×25)×4时,有的学生会受到乘法分配律的干扰,做成(25×4)×(25×4)。
四、教师和学生本人对待出错现象的态度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当代关于学习的理论有许多流派,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颇有影响。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试验—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可见,桑代克把学习中出现错误当作是一种必然的过程,认为人正是在纠正形形色色的错误中才获得了真知。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有的老师是宽容的,而有的老师则是予以指责。
(一)教师“恨”学生学习出错
从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价来看,现行的教育评价与新课程改革存在的距离: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总结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将评价的价值定位在甄别功能上,主要评价智育;评价方法单一,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这种鉴定式和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好坏的标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奖惩挂钩,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分数取胜,每次考试排名,因此容不得学生在考试和作业中出错。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有一套,所教的内容也不难,学生在学习中不应该出错。教师心理上“自我感觉良好”,希望从学生那里获得一种教学成功感来自慰。但是,面对现实与预感形成的反差,自然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否定情感。在这种情感作用下,教师很少从自己的角度去找学生在学习中出错的原因,而是批评学生“学习不认真”、“上课不听讲”、“作业不仔细”等等。更有“恨”铁不成钢者,面对出错的学生横加指责,不顾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发泄否定情感,求得一种暂时的心理平衡。
(二)学生“怕”学习出错
成绩好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奉行完美主义,严于自我监督、自我限制,不敢有丝毫放任,甚至过于认真。对学习中的错误很敏感,稍有闪失便懊恼不已,恐惧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的地位跌落下来。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通常的表现是成绩不好不坏,性格安分。虽言语不多,但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学业的失望和对教师的不满。因为教师在兼顾“两头”的繁忙中无暇顾及他们,而他们最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对于学习中的出错处于两难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既怕出错,又希望出错后得到教师的关注,结果是受批评多而得到关注少。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有自尊心的,他们的情感是脆弱的,其内心深处充满着对教师鼓励和称赞的憧憬与期盼。但许多教师对他们的轻蔑不仅溢于言表,还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所以他们更怕因学习出错而招致教师的批评和挖苦。
(三)“恨”和“怕”的负面效应:抑制创新精神
教师的“恨”,学生的“怕”,外在的压力,内心的恐惧,导致学生学习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怪现象:上课发问少,死记笔记,课后照书读,做作业时,对答案、抄作业、少创新、多模仿。在这种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恨”和“怕”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怕学生出错的危害性列举几许
1、磨平学生的个性棱角。
许多爱动脑、爱动手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一般具有异想天开、逾越常规等特点,但错误的机率高。加之他们接受能力强,常常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这就容易给教师形成不勤奋、不刻苦的印象,教师“怀恨在心”,千方百计地予以统一“矫正”,殊不知,他们身上可贵的、独特的创造个性因之而被可悲地泯灭掉了。
2、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教师面对学生在学习中出错的现象,没有做出全面性评价,产生偏见。认为这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甚小,“高偏见,低期望”。与这些学生的交往中,往往掩饰不住自己厌恶、刻板等否定情绪和苛刻、冷漠的态度。这样,学生感觉并“理解”了教师对自己低期望之后,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还有些教师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常常把原因单纯地归因于学生的智力低下。这种错误归因,会使教师自己丧失对出错学生的信心,这种失望情绪将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以消极暗示,强化出错学生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错误型”、“失败型”的人,把自己拴在错误和失败这根绳索上,以致每碰到一点错误、一些困难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克服,伤害了自信心,放弃对自卑的抗争,还谈什么创新精神呢?
3、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有些教师总是对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要出错,今天一点小错,会酿成明天的大错。而忽视告诉学生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争取今后不犯同类型的错误。片面求全责备,对小差错搞“无限上纲”,这种经常性的强化,很容易养成学生谨小慎微的性格,严重的还会导致心理上的“无差错症”。他们如履薄冰、惧怕错误,不能宽容自己的哪怕是很小的过错,偶有小错就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既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更抑制学生创新精神。
六、错误资源利用方式之种种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转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而他在数学作业中的错误,正体现着其认知结构中的一种不合理。正是因为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变化性”和“形成性”的特点,我们更要把重视指导学生纠正作业错误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来追求。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进行利用,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呢?
(一)采用变式练习,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野也比较狭窄,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采取一定的手段,在为学生拓宽视野的同时,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由于学生的出错,教师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因此在讲课之前,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进而能够在讲课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课前准备有预见性,是减少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预见性还表现在设计的习题和作业应让学生得到变式练习,从而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变式练习,才能在以后碰到新的与教材不同或在完全不同的情境时,识别产生式中的条件,迅速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解决新问题而不致产生错误。同时,进行变式练习后,学生能很好体会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收获。通过对这些类型的接触和归纳概括整理,也是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在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错误之后,都不是简单地公布正确的答案就算了事,而是从错误本身入手,引导学生将错误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或者是引发其中隐含的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过程,即让学生意识到正确的结果与自己所想的不一样,二者有冲突,进而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可以说,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形形色色,他们出错的地方也千变万化,暴露和呈现学生的错误往往能够成为教学真正的起点。由于有了认识冲突的存在,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教师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来验证自己的各种想法,比如,与老师进行思维的交流,与同学发生思维的碰撞,在讨论中明晰自己的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抓住学生的认识冲突,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使大家的思维相互碰撞,这对于瓦解学生的错误观念、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忌急于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观点、错误认识,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顺应”他们的认识,掌握其错误思想的运行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除了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出错之前,通过设置“陷阱”、诱导错误,有意识地把学生思维深处的东西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检验他们的思维过程,弄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想法需要改变,以及怎么改变,帮助学生在经过认知冲突后重建正确的、适当的心理表征。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称为“尝试错误教学法”。
(三)公开的讨论错误
课堂上,教师为了保护出错学生的自尊,常常采取为他们隐瞒的策略:隐瞒出错者的姓名,隐瞒出错的原因,而不采取公开讨论的方法。正是这种隐瞒,让学生增加了对错误的耻辱感,从而无法坦然面对错误。如果说,分数是学生的隐私,但错误完全可以公之于众。所以在试卷讲评课上,我们可以对典型的错误,详细的出错情况予以展示,让学生们一起进行深入探讨,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起初的不解被随后的投入探讨的态度所代替。对错误的认识也更深刻了。[案例]“画圆”的教学:在“画圆”的教学中,在学生们跃跃欲试之际,以往老师往往三令五申让学收起圆规,正襟危坐听老师讲解画圆的注意点,看老师如何画圆。现今有些老师把这一步变成同学通过课前预习交流画圆的注意点,其实质没有多大改变。这样的教学,学生按部就班,课上个个都画出了完美、标准的圆。而这位老师却独辟蹊径,他先让学生用圆规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一个圆。学生动手操作时,老师巡视。然后,老师选择几幅典型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选择的作品有:1起点和终点不在同一位置上的;2把“圆”画成了鸡蛋状的;3将弧线画得时隐时现、时粗时细的等等。)看到这些作品(不知名的),学生们哄堂大笑。“你们在笑什么呢?”老师微笑着问,“这些都不是圆形,画错了!”学生意见一致。随即,老师便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言:甲的圆心没有固定好,所以连不上了;乙画的时候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老在变,半径变了,所以画成了“鸡蛋”;丙用力不均,才会出现问题„„错误的原因一个个被学生找出,此时的学生就像炸开了的锅,老师继续问:“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同学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自己总结并概括出了画圆的方法。如果在此之后,让刚才画错的孩子根据总结的方法重新画一遍(掌握要领之后,一定会比刚才画得好),再一次展示,效果会更好。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改变和成长,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充实感,从错误走向成功的快乐感,是最激动人心的。这正是课堂错误资源化所追求的境界。这比煞费苦心地不让同学们知道作品的作者是谁,更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因为真正的自尊来自于成功。
(四)善用故错效应,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五)“纠错档案袋”的建立
现在许多学生,不敢正视错误。做得好的习题,考得好的卷子,他们认真保存,偶尔还翻出来自我陶醉一番。对做得不好的习题本或不及格的考卷,可能“两爪子”就撕掉,以免“丢人现眼”。错误,只要我们正视,就会成为成功之母。我们建立错题档案,正是为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认识,学生才能自觉地、主动地搜集整理错题,才能经常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不断进步。应该把平时做错、答错的题目按科收集,并标上时间、地点和场合,如实将自己的错解、错答登录上去,再把正确的答案附上,有多种解答的,争取都补全。在收集错题时,要提醒学生收集他们“做对”了错题。所谓“做对”了的错题,就是学生在做题或考试时,“瞎猫碰上死耗子”,歪打正着或猜出来的题。一般来说,这种题多为判断题或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要指导学生反思,即要分析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这是学生参照正确方法重新审视自己思维,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的过程。在审视之后,学生最好附上反省性的说明与评价。说明与评价不宜太长,如错误原因是粗心大意,是概念不清,是理解错误,是思维卡壳,是时间不够,是题型不熟,还是根本不懂。最好对错误的原因给予简单的评价,如“不能粗心”、“死搬硬套”等。这样,学生就被介入学习之中,就会有情感体验,学习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就能落到实处。建立学生“纠错档案袋”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的工作。在选择登录错题、反思和改正这些具体的事情上,学生是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建立“纠错档案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要介入进去,不能放任不管。要分析学生的反思是否和实际相符,特别要注意学生不切实际的“大帽子底下开小差”的应付检查的“反思”,同时要写出评语。评语不仅要指出学生纠错是否正确,反思是否与实际相符,更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让学生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有必要,教师应该再布置一些和错题相近、需要类似思维解决的新题,看学生是否真从错题中吸取了有益的东西。
七、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资源,她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有些时候是因为知识的缺乏,而有时候是与能力有关。从学生的错误中发现学生在能力上的欠缺,有意识地利用由此造成的错误来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也是学习错误的一个重要价值。善用学生的错误,把其当作教学资源,对学生的益出枚举如下:、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去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2、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犯了错误,怎么还可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案例 ]两个“半圆”的相差面积,两个半圆凸起部分的面积为 4平方厘米,问甲的面积比乙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会很有可能会回答 4平方厘米,这时教师可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待学生判断后,接着问:“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都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就会找到诊断错误的方法:学生的错误产生于受两个“半圆”这一特征的影响,把圆的平分线(直径)作为基准,把超过(乙不足)半圆部分,看成是甲、乙两部分之差。如果不进行折叠比较,小学生难以相信甲的面积实际上比乙的面积大(4× 2)=8平方厘米这一事实。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能在纠正错误的同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3、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错误往往发生在事物的转折之处,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作用。学生每遭遇一次错误,就增添了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经验的机会。遭遇并克服一次错误,学生的已有智慧结构就会呈现一种螺旋递升的状态,有了一次重组的可能,从而实现创新思维。[案例 ]多种数学列式法 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应用题: 3名工人 2小时加工 120个零件,某车间 12名工人 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 120/3/2× 12× 8= 1920个,有一位同学却列式为: 120/3× 8×(12/3)=1260个。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解法有创意,就板书到黑板上。学生一看,异口同声说“不对”,老师笑了笑,请这位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 3名工人 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这位同学想了想,说:“120/3不对,应改为 120/2× 8×(12/3)。”在这位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 120/3× 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这位老师非常成功地利用学生的错误,为学生创造了一次打破“常规思路”的机会。然而,假如老师不是这样做,而是在发现学生的错误时立即大喝一声:“这堂课你听了什么?你看人家学得多好!订正!”那么学生创新的“火花”肯定就会在瞬间被无情地“剿灭”了,也就不可能出现后面其他学生带来的种种精彩。这就告诉我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该轻易给学生的“错误解法”判“死刑”,而要充分给予学生“讲理”的机会,在分析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挖掘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的给予点拨和鼓励,保护学生难得的创新火花。只有善待、宽容、利用错误,才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
4、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引发这种“观念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一位教师教学一般应用题,出示一道这样练习题:“三年级3个班每班借书52本,四年级4个班每班借书40本,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借书多少本?”有一位学生这样回答:”52×3=156(本)40×4=160(本)156+160=316(本)。老师听后没有表态更没有批评,而是说:“如果将题目更改两个字,那么完全做对了。”他听了,茅塞顿开。那么就很快列出正确算式。这样,学生通过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可见,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进行反思,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改正错误的能力,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5.善用学习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心理学家在对创造力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创造力与知识、智力的关系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比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的心理学家则认为二者存在负相关关系。然而,在研究创造力性人格的时候,却无一例外地提到一个特征,即对错误的容忍。许多我们所熟知的故事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他失败了很多次,当他用到一千多种材料做灯丝的时候,助手对他说:“你已经失败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经变得渺茫,还是放弃吧!”但爱迪生却说:“到现在我的收获还不错,起码我发现有一千多种材料不能做灯丝。”最后,他经过六千多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从爱迪生的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对人类有重要贡献的发明家,正是因为他对错误有着一颗极为宽容的心。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正视错误,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可以说,错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情况。学生只有感受到心理的挫折、惊喜与顿悟,才能从中获得质疑、反思与多向思维的创新品质,这就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为了避免错误,通过一些机械和刻板的方式去压制学生犯错误的可能,实际上也剥夺了他们形成创造性人格的机会。
6、善用学生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习中的错误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出示例题:“一条水渠长3000米,甲队单独修15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0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能根据这道题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000÷(3000÷15+3000÷10)=6(天),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条水渠长6000米,那么合修的时间是多少呢?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12天。究竟是不是要用12天?请同学们再进行计算来验证。计算结果还是6天。工作量扩大一倍合作的时间竟然不变。此时学生有些疑惑:为什么工作量变了,而合作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没有关系呢?能否不用己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学生对以上问题的积极主动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在积极主动地探究中学习新知,突破了工程应用题教学难点。
5、善用学生错误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位教师上的数学活动课时,出示“已知把一块木条锯成5段,每锯一段用4分钟,求多少分钟可以锯完?”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20分钟”,这位老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的回答,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拿木条折,有的用粉笔折,有的画图分析,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掌握解答的方法,从而激发探究的动机。
综上所述,学习错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价值的。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由于反抗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同时也是依靠自己内部的错误性加以实现的 , 这或许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所在。
八、结束语
在我们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出的差错,仔细分析出错的原因,把学生在课堂中错误当成资源来利用,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改正错误,从而提高知识水平。让错误这种教学资源,成为课堂中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第四篇: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不断发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与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之所以提出“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的观点,并不断践行,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对错误的思考、分析、质疑、辨析,去伪存真,找出致错的真正原因,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凸现“错误”的内在价值,变废为宝,使知识和能力在争辩和交锋中得以内化和提升。
怎样使错误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呢?
展示错误过程,引导学生讨论,辨析致错原因,主动纠正错误,通过这一过程,可使学生对自身的错误理解得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也可以使其他同学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新的认识。
首先将几种典型的错呈现给学生,给学生讨论和思辨的时间与空间,事实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比听老师正确的解决大得多。在找出并理解了上述错误的原因以后,刘老师还是没有去讲正确的解法,而是复习了温度带的知识,从学生的错误中生成正确的知识,然后学生永远记住了知识点。什么是有效的自主的学习,这就是有效的自主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学生不断发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与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之所以提出“错误”是一种教学资源的观点,并不断践行,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对错误的思考、分析、质疑、辨析,去伪存真,找出致错的真正原因,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凸现“错误”的内在价值,变废为宝,使知识和能力在争辩和交锋中得以内化和提升。
第五篇:教学资源
数字资源如何辅助英语教与学
摘要 数字资源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数字资源辅助英语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阅读和听力课堂的效率提升等几个方面探讨其对于中学英语教与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数字资源辅助教学 中学英语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性通用语言的价值已不言而喻。因此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英语这一国际交流工具、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的科技动态是许多语言研究者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的问题。虽然英语是中学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不可谓不长费时不可谓不多然而,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耗时比较多收效不明显”的问题也日渐突出。许多学校的教学活动以教学测量为主只训练学生的识别能力不训练创造能力。这必然造成学生能力的畸形发展反映到听、说、读、写、译各个技能方面就造成阅读技能“一枝独秀”其它技能严重发育不良的结果。因此如何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大力提倡英语教学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模式新尝试。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Digital Resources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是新时代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的方法。所谓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就是利用数字资源作为主要的学习媒体来进行学习活动。数字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信息的图、文、声、影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大大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学习模式它被认为是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最具创新性的领域其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及肯定。第一 数字资源辅助英语语言教学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如前所述数字资源结合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字符教学信息而且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能非常容易做到信息的图、文、声、影并茂这种多维立体的教育信息传播大大增强了信息的真实感和表现力。此外在网络的普及下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又具备了新的内容知识的来源也更加丰富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字资源辅助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取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如FLASH,动画电影网上词典在线课程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都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在如此便捷的条件下学生只要确定了学习目的就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时间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相应的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所需资料然后逐步完成一个个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另外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中心的电脑上还有学生所学课程的自学课程教师的课件大量听力材料及自我测评软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的另外一个益处就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段来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和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总之“数字资源辅助自主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室在时间、教学内容、害怕当众犯错以及教师过多干涉等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因此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自主性帮助其学会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数字资源辅助英语语言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当今知识激增、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学会学习”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无论从中学本身的教育功能还是从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怎样迅速、充分、有效地选拔、存储和获取所需信息二是怎样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怎样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利用它来创造新思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单是知识而是如何运用知识及创新的特殊本领。数字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正好迎合了学生的需求。学会利用无穷的数字资源并学会分析和利用无疑非常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是传统的书本所无法做到的。 第三数字资源辅助语言学习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进 英语课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在传递大量信息的时候如果有数字资源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就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VCD、幻灯片、PPT课件、电影、音频等多种方式将一些看似枯燥、晦涩的内容阐释和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实现图文并茂、灵活生动。除此之外PPT课件可以成倍地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既节省了教书写板书的时间又使教师能从粉笔灰中解脱出来。应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所加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也有明显的帮助。然而数字资源教学手段固然有许多优点传统教学方法仍具有许多无法取代的地方。因此在运用数字资源于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尽力做到如下几点①使抽象、深奥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简单、直观、生动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②运用色彩丰富、动态和悦耳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多媒体课件应容量丰富单位课时内教学内容多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④充分利用课外资料及数字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四数字资源辅助语言教学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帮助 数字资源辅助语言教学对英语听力教学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数字资源可以创设一种近似真实的语境。Vygostsky曾经指出“人们是靠置身于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的”。目前国内中学学校较为广泛应用的听力教材都提供配套的光盘和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既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语音材料又可以实现人机互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选材大都以外国原版为主兼顾材料的多样性和语言的真实性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典范。如果教师再选用一些难度适中、生动有趣的教材如《走遍美国》作为辅助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听力的兴趣对语言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因此基于数字资源和网络的多元化听力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总之数字资源是有效的中学英语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有利于教师对课堂的灵活调度能促成有效的英语交际活动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中学英语的教与学都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英语教学采用数字资源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层次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因地制宜地运用数字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数字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数字化资源的定义、数字化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分析在全国英语说课比赛中获奖的三位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探索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是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全面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占有量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是2l世纪教育的生命线。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定义: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者教学系统。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CD-ROM、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数据库等等。
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1)数字化
简单、统一、可靠
(2)多媒体
多载体、集成性、互动性
(3)网络化
资源共享、时空不限、便于合作
(4)智能化
智能指导、智能界面、智能代理
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从技术发展来看包括以下内容:
(1)多媒体素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电子书);
(2)多媒体教学软件(基于单机运行);
(3)网络教学软件(基于Web运行);
(4)集成性教学系统。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有效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它有着与其它资源相互配合和补充的明显优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不能忽视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环境建设中的一部分。脱离了对具体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分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得再精美,采用的技术再高超,也不能算作是优质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恰当的教学策略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优质的教学资源永远只是在集体讲授式教学中,以演示的方法运用的话,那么数字化资源就被大大地浪费了。
因此,环境、教师、学生、教学模式,这四个因素都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应用氛围,是教师与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证。教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策略恰当结合的关键。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角色从“表演者”变为“导演”时,才能把自己的工作从“讲清楚”、“教明白”转向努力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找到他(她)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合适的脚手架,让他(她)在或独立或合作的体验中,顺利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表现。恰当的选择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提升效益。
数字化资源进入教育教学过程后,教学模式的调整和变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每一个学习者一生的生存和发展。是否能够使学习者获得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力,才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策略选择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将结合曾在全国小学英语说课比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三位选手(杭州市江滨职校 祝愿老师、保定第二职业学校 陈艳老师、青岛外事服务学校 徐妍老师)的教学设计(Unit 2 I can do it),分析数字化资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因地理位置所限,无法实地考察各个学校的环境及学生情况,本文仅就“教师”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1、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英语教学,更是离不开兴趣和感官刺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让语言教学出现了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口语、动画,文字与声像的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
三位老师在做教学设计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与职业、应聘相关的图片、文字、声像等数字资源。如祝愿老师,在导入部分设计的“What can you see?”中使用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人物图片,通过播放图片材料猜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找出与其相匹配的职业能力,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进入当节课的语境中来。在巩固语言知识,完成求职申请表的填写时,又使用了辨识度很高的明星(欧弟)的图片,对知识的巩固起到良好的深化作用,增加了学生突破本节课知识难点的信心。在徐妍老师设计的招聘启事中,出现了航空公司的标识、空姐的照片及航空公司宣传照,简洁明了、目标鲜明,让学生一目了然。陈艳老师在导入部分,采用了教材配套的视频声像资源,顺利将已学过的第一单元的语言知识与第二单元即本单元的知识串联起来,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将学生引入本单元的学习。
在进行数字资源库建设时,就包含了多媒体教学资料库、教学单元库、素材库、工具库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展示视频、图片能引起对话题的关注,可以为下一步的知识讲授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当学生真正能够“入境”教学就会顺利的进行下去。这就要求资源选择须大众化,必须是他们都感兴趣的,不能让他们产生排斥感。须科学化,资源的应用如果不能辅助课堂教学,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须美观化,学生对于很多多媒体的展示很感兴趣,这会增加他们对于语言的兴趣。须实用化,数字化资源的使用要能够真正起到辅助语言的学习的目的,能够建立适合学生学习的语言情景。三位老师在选取资源时,都比较恰当的将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2、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数字化教学资源行之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们使用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许多研究表明: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任务型教学在一定条件下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将“应聘、填写求职表”这一教学重点与英语学习结合其来,设定了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如:祝愿老师设计的“未来职业设想”任务,从观看原来所教学生的照片了解其后来从事的工作,到让现在的学生设想10年后的职业规划,创设的情景、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再是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而是与他们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热情。陈艳老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模拟面试”任务,从面试打招呼、谈论自身具备的能力、呈交求职表及离开面试场,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到了英语语言知识,更丰富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体验,让学生能一直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完成英语学习。徐妍老师通过划分的学习小组,通过竞赛完成“竞聘”任务,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为以竞争上岗为主题的竞赛的紧张气氛所吸引,积极汲取本节课的语言知识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如此,才能顺利完成本节课的任务,为小组比赛赢得胜利。
由此可见,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和可操作性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通过表达、询问、解释、沟通、交涉、协商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最终学习和掌握语言。这样的教学模式除了关注语言的本身,也关注学习的过程,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交流活动。因此,当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之时,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将得到不断的训练和提升。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和真实性不足的问题。并且从更广泛的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正从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这也说明,任务教学法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的模式,恰恰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起到了“领引”和“指向”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由三位老师的获奖设计研究开去,立足于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研究视角,来界定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内涵,分析了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实际中的应用。希望对今后的英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春蕾,刘美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实现的提出,中国电化教育,2005.8 [2]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2,(7):40-43 [3]王珠珠.广西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策略[J],2005.5
[4] 汤志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优化的有效途径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12)[5] 余武.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J].中国电化教育,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