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是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我”要求同学们收集树种。其中一个女同学收集的树种不多。但却使‘我’深深感动。文章热情的赞扬了小女孩做事认真、仔细可贵品质。课文篇幅较短,文字浅显。但中心含蓄,内蕴较深。针对《种子》一文内容集中而含蓄的特点,我是这样教的: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1、同学们,我们能用简短的话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吗?
2、小女孩做了一件什么事。让“我”深深感动?
3、你喜欢文中的小女孩吗?
4、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上感受。
5、学生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然后小组交流
二、聚焦小女孩,感受人物形象
1、品味小女孩的内心愧疚感。
A、生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态的词语。
落落大方
略带羞涩
低下头
脸刷地红了
B、在这写词语中你能感受到小女孩是什么心情吗?(内心感到愧疚)C、小女孩说了那些话?
“不,可是没有他们那么多”
“就这么多”
D、这两句话流露出小女孩怎样的心情?(深深自责)
既然小女孩对自己交出不多的树种感到深深愧疚与自责。那我们如何来度好这两句话呢? E、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
2、品味小女孩的一丝不苟。A、小女孩是怎样拿出树种的?
学生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学生反馈 :
掏出 B、如果将这些动词换成:
展平
凝望
抖
拿出
放着
看着
倒
所体现的意义一样吗?
通过换词语使学生明白原文中的动词体现了小女孩做事一丝不苟。而下一组动词则显得很随便。
是啊!小女孩在交树种时一系列的动作中是那么井然有序、一丝不苟。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
C、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她从兜里„„三颗„„。”
三、研读“我”的心理活动,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1、在小女孩交树种时,“我”有什么感觉?
学生读“那种子一般大小,有如饱满的黑豆,每一颗都闪着乌亮的光泽”。
A、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认为文中的老师觉得树种怎样 ?(好)你觉得这些树种怎样?你认为树种还会是什么样的?
B、练习仿写句子:那树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着小女孩交的树种,“我”有什么感受?(心中充满温暖)为什么“我”心中会充满温暖?(因为前面许多同学交的树种不是很好,而小女孩交的树种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很成熟。)
3、从小女孩交的树种中使“我”联想到了什么?
生读:“我彷佛看到„„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是啊!只有精心仔细的挑选出良好的树种才会长出满山向绿色大伞一样的洋槐树出来。小女孩的认真做事态度忠于老师的使命。这种精神是多么美好的!她用一颗虔诚的心感动了老师和同学。
4、让我们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把这位小女孩当作学习的楷模吧!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相信小女孩良好形象已深深印在我们心里。如果你是这个班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并写下来。
小女孩:板书 种子: 虔诚 专注
}
认真
饱满 乌亮
第二篇:《种子》教学设计
《种子》教学设计15篇
《种子》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其功能。
2、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简单的肉眼观察法,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玉米、菜豆种子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养成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果皮的观察。
教法: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菜豆和玉米种子,放大镜,培养皿,刀片,滴管,碘液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种子植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都是以种子植物为食的。不同的植物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1. 5 k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下面我们来观察种子的结构:
[讲授新课]
观察种子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小组长分发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1、强调注意事项及要求。
2、要求学生在按课本方法完成玉米种子观察的基础上,仔细地剥掉果皮,种皮,以便观察完整的胚。
师:通过实验大家已经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请问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生:种皮具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正确。豆类植物的子叶中贮存了许多的营养物质是胚发育成幼苗时的营
生:胚最重要。
师:对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我们在观察玉米的种子时,并没有发现贮存营养物质的肥厚的子叶,那么玉米种子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哪里呢?
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玉米的胚乳遇碘变蓝,说明胚乳中含有营养物质。
师: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认真动手做实验,还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二、种子的重要意义
师: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使幼嫩的胚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大家讨论: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种子的生命力更强。因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有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否则很快失去生命力。
师:正确。种子则不同,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遇到过于干燥或寒冷的环境,它可以待到气候适宜时再萌发。
课件展示:
(二)单、双子叶植物种子比较得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名称概念。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课堂小结:出示多种种子、果实实物,让学生判断属于单子叶还是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2
【课标解读与教材处理】
“观察种子”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种子植物”一节中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第八个主题“生物的多样性”要求学生能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而关于种子的结构是课程标准未作要求的。但课程标准第四个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要求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因而认识种子的结构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将人教版“种子植物”设计为两个课时,“观察种子”为一节,课型为实验课,重点认识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为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奠定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确定】
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是为学生能描述种子萌发过程服务的,因而认识两类不同种子的结构及功能成为本课重要内容,其他方面教材所编写的内容,教师可以有较大的处理空间。本课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能运用观察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3、能描述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能力目标
4、学会用肉眼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5、通过对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7、通过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部分种子,教师准备浸软的蚕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镊子、牙签、放大镜,碘液,培养皿,一次性塑料盒碗、淀粉,滴管,药匙,创可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实施】
一、情景引入
由学生所带种子入手,播放一段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
提问:种子为什么能萌发为幼苗呢?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蚕豆种子的结构
(1)教师提示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客观后微观的观察顺序,借助放大镜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2)学生借助多媒体出示的蚕豆内部结构平面图,逐一说出各部分名称,教师给予及时地点评。
(3)教师出示蚕豆种子萌发的视频资料,学生说出蚕豆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
让学生先观察外形,试着观察内部结构。
(1)教师提示要借助刀片方可打开玉米内部结构,注意强调安全。
(2)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玉米内部结构平面图,学生认识玉米内部结构。
(3)教师可提示胚乳和胚的观察方法。
(4)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玉米果实萌发过程,学生说出玉米各部分功能。
3、比较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类种子的类型。
4、拓展“种子的力”
让学生认识种子萌发产生的力量,从而感受种子不屈向上的精神。
三、小结
总结复习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形成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种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教案《1《种子》教学设计》。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种子》教学设计4
一、绘本内容简介
《安的种子》以本、静与安三个和尚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自然规律的寓言故事。该书文字精准而乾脆俐落,图像简纯而突显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 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击赏。前糊贴页以肃穆的深秋始,并连安与小狗走过的足印,色调暗沉; 后糊贴页则以荣华盛夏予以呼应, 绿意盎然。作者巧妙地以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作结, 使四时有序的寓意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看图一边质疑,在说话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2.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3.通过讨论交流领悟故事隐藏的内涵,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得到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难得珍贵,
你会怎么做?
2.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绘本,就是关于种子的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中国原创的优秀图画书。这一本小小图画书,不仅仅风靡于中国,而且走向了世界。令无数人震撼、感动,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仔细聆听——《安的种子》。
(二)引导看封面,看前环衬,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齐读课题。
2.出示封面:了解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学生可猜一猜故事内容。
师:看图画书应该从封面开始看。因为往往故事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封面会暗藏着一些线索,引导你情不自禁进入故事。 大家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1) 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质疑:你觉得有可能讲的什么
故事?
(2) 介绍作者和绘者 3. 出示前环衬,引导孩子看图。
看完了封面不要急着读故事,先看看前环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很好,那,这究竟是谁的脚印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两行脚印走进去.....
(三)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大胆猜测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边质疑,话题预设:安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安还不种下种子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
4.小组讨论交流:本和静为什么种不出莲花?而安可以?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和安。
(1)师:故事讲完了,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莲花种子,而安可以呢?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安是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把描写本、静、安的句子梳理出来,让学生边品读句子边谈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边引导,课件相机出示: ①学生交流本。
师小结:是的,本为了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课件出示: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 ②学生交流静。师:静对花的表现让你想到了谁?
师小结:静的小心翼翼,过分溺爱却违背了莲花种子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课件出示:不以他本来的样子爱他,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他,足以害了他。
爱是需要真正的阳光的,爱是需要无尽的自由的。 ③重点走进安。他为什么知道莲花要在春天种下呢?导孩子们观
察他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这幅图。
师小结:是的,安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他从容淡定,耐心等待!
(本:急于求成,急躁,没有耐心,但认真,执行力强,积极,果断。
静:耐心,细致,爱钻研,爱学习,但过于迷信书本,追求表面。
安:勤劳善良,安守本分,尽职尽责,淡定从容。) (四)深华主题,大胆表达
1.出示后环衬:同学们,故事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不是的,我们最后看看后环衬,对比前环衬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 他又回到普通的生活当中.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课件出示:(安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学会等待。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2. 联系生活,大胆表达:
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
假如你也得到了像“千年莲花种子”这样珍贵的东西,你会如何对待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推荐阅读,总结。
1.结语: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孩子都是那颗珍贵的莲花种子。只要耐心等待,就会看到属于你们的千年莲花,在某个盛夏的清晨绚烂的绽放!祝福你们!
2.荣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青蛙与男孩》、《西西》
《种子》教学设计5
重点:
1、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解剖、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难点:
1、胚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
手段:以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各个学校都很容易得到,刀片在任何日用品商店都可以买到,至于放大镜前面已经介绍了自制的方法,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绝大多数学校应该是可行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强调: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大家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首先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如:颜色、形状等。
(2)其次按要求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所以在观察时一定要避免损伤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仔细观察。
2、由于玉米种子的胚比较小,纵切后不能对其全面的了解,所以除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完成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把玉米种子的果皮和种皮剥掉,可观察完整的胚。
3、组织学生完成实验:
(1)菜豆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4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并对照课本45页内容及插图,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总结: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3)组织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的比较: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二者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可与学生共同通过列表进行总结)
三、总结;
出示多种植物的种子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属于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总结:判断植物的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还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依据,不是有无胚乳,而是子叶的数目。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板书设计: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结构
一、实验: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探究活动
蓖麻种子的观察
步骤:
1、观察蓖麻种子的外部形态。
用手捏一捏蓖麻种子的外壳,它很坚硬,光泽而有花纹,这是种皮。种皮的阔面中央有一条纵线叫做种脊(图示)。种脊底部有浅色的海状突起,叫做种阜。它是种子在果实上着生的部位。
2、观察蓖麻种子的内部结构。
(1)剥开种皮,可以见到它分两层,外面一层是坚硬的外种皮,里面一层白色的薄膜是内种皮。
(2)种皮里面占有大部分空间的是胚乳。蓖麻种子是有胚乳的种子。
(3)沿种脊纵切种子,可见胚乳中央有一条裂缝。在裂缝两旁,贴近胚乳的是两片子叶,很薄,嫩黄色。在靠近种阜的一端可以找到胚芽、胚轴和胚根。蓖麻属双子叶植物。
《种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4.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委员长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2.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
1,观察种子
(1)菜豆种子的结构。
(2)玉米种子的结构。
(3)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异同
2,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方案三:结合方案一、二[注:时间充裕、学生动手能力较强的情况下]。
方案四: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观察教师板画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并能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学生讨论交流,填充表格。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三:观察动态的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再观察“松的球果和种子”的图片投影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方案三:跟随老师到校园里或周围,认识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二、观察种子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教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教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在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历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
三、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就教师给的讨论提纲各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3.在各实验小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美善:孢子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则属于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教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CAI,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举例加以说明,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五、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
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
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六、达标检测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七、课后实践
课后认识学校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种子》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奶奶契而不舍的精神。
2. 学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
3. 抓住重点句词,体会人物的思想。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用课题中最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
3. 教师激情导入
希望就是梦想,就是我们心中一颗美丽的种子。它一定会伴随我们一路成长。过渡语: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2. 师生互动: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
首先师范说一句,然后师说“因为……”,学生补充“所以……”,最后学生试着完整的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句子(尽量用班上的真人真事说,最好不要虚拟)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内容写在小黑板上)
专家都不可能做成的事,一位什么都不懂的老人竟然敢来试,别说儿女们反对,我想所有人都可能不会赞同,而面对一片反对声,老人会放弃吗?她会怎么做呢?(出示小黑板)
1.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
2.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老奶奶始终是满怀信心地在试验?把重点词句划上记号。
3.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坚毅的目光,坚定的语气)
4. 指导朗读1、2句(第一句闪烁的目光,灿烂的表情,轻柔的语气;第二句,略带一丝遗憾)
菊黄色的花,这并不是老奶奶所希望的,老奶奶又是怎么做的呢?
5. 师范读3—6句
6. 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说)
7. 老人这二三十年间的辛酸苦辣,这二三十年间的坚定不移,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明读小黑板上的内容)
8. 大家真情的朗读让我想起了不久从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师讲警察妻子罗映珍三年如一日给丈夫写日记唤醒植物人丈夫的故事)
9. 你能体会到年轻的妻子罗映珍和老奶奶的不容易吗?你感受到了她们坚定的信念吗?(充满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她们知道“心若在,梦就在”(板书“心若在,梦就在”)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老人的目光越来越浑浊,步履越来越蹒跚,双手也变得如枯藤老树一般,可她每天还在精心侍弄她的花。终于有一天,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发生了。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惊喜的目光,激动的语气)
这真是有梦就有希望!(板书:有梦就有希望)
五.小结
面对不能兑现的奖金,老奶奶遗憾吗?老奶奶所做的这一切只是想告诉人们“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有希望”,你说老奶奶还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对!因为老奶奶知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愿我们能和老奶奶一样抓住理想的翅膀,放飞心中的希望!
附:板书设计
27.希望的种子
心若在梦就在
有梦就有希望
《种子》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
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种子》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感受故事中种子发芽出土的过程,欣赏作品的优美。
3、能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大胆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事先搜集一些种子放在自然角给幼儿观察。
课件准备:《各种各样的种子》实拍图4张;《一粒种子》故事图4张;《蚕豆种子解剖图》1张。
活动过程:
观察种子。
我们一起来几张种子的图片。不同植物的种子形状一样吗?同一种植物种子的形状一样吗?
交流发现。
1、请幼儿交流发现种子的秘密。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种子?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发现的种子的秘密。
2、引导幼儿观察蚕豆种子解剖图片,发现种子内部的秘密
蚕豆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小结:种子外面包着一层种皮,种子里面有两个豆瓣,豆瓣上面还有胚芽和芽根,胚芽以后会长成植物的叶和茎,胚根以后会长成植物的根。
欣赏故事
1、欣赏故事《一粒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师:种子醒来后觉得怎么样?它做了什么?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它在谁的帮助下钻出了地面?
小结:种子醒过来觉得很舒服,就把身体挺一挺。他有点口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他听到了春风吹的声音。蚯蚓帮他松了土,是种子能快点钻出泥土。
2、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喜欢里面哪句话?
自由表演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故事《一粒种子》,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中的种子。
2、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与指导。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科学区:投放各种不同的种子(完整的、剥开的)以及放大镜,供幼儿继续观察。
家园共育:
请家长带领幼儿观察身边花草树木的发芽过程。
附【故事】
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他有点儿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轻轻地吹着。种子问蚯蚓:“外边是什么声音?”
蚯蚓说:“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边去。
“外边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不,外边亮得很。”蚯蚓一边说,一边往外钻,“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连忙说:“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种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个离、管、遇、勇、埋、努、力、助、受”10生字字音。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和临写“努、力、受、爱”。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注意多音字的字音。
3、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4、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10个生字,学会描摹和临写“努、力、受、爱”。
2、能根据课文和图片内容展开想象,木棉树长大以后,小动物们会对它说些什么。
3、懂得要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看图导入。
师:瞧,这就是一棵多么高大、多么挺拔的木棉树啊!一天,风儿把木棉树妈妈的孩子——木棉树种子吹走了。这颗种子在在妈妈的鼓励下,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最后长成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小木棉树。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过渡:木棉树种子离开了妈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读通句子。
2、思考:木棉树种子离开了妈妈,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3、学生交流。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知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尝试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在读文时,遇到生字能主动借助拼音来识记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地做到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巩固拼音。)
三、细读课文,学习生字。
1、组织学生交流,适时出示相关语句。
读句子,学习部分生字:
1一天,风儿把木棉树种子吹走了。它在空中翻滚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落到山谷里。这时候,一个农夫正在翻土,一下子就把它埋在泥土里了。
2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树种子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便鼓起勇气,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了地面,见到了光明。
3学习生字:埋、努、力。(教师指导学生描、写“努、力、”)
(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重视写的指导,让学生从小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板书示范,把汉字的笔画、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占位都交代清楚,并让学生当堂练习,在评议中指导,保证写字的质量。)
师:木棉树种子的妈妈到底对他说了些什么呢?
2、出示第一节内容。
(1)自由读第一节,划出木棉树妈妈说的话。
(2)学习生字:离、管、遇、勇、敢。
(3)指导朗读:
木棉树妈妈对种子说:“孩子啊!你将要离开妈妈了(慢,深情),要记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坚强。”
(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应该让学生脱离对情感的体验的朗读,而应依附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
师:泥土里黑洞洞的,木棉树种子虽然有些害怕。可是,它想起妈妈的话,便鼓起勇气,努力向上顶,终于顶出了地面,见到了光明。木棉树种子真——勇敢!
师:瞧!木棉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很快就长成小木棉树了。
3、读句子,学习生字“助”。
(1)木棉树苗在阳光和雨露的帮助下,很快就长成小木棉树了。
(2)学习生字“助”。
4.是呀,最后木棉树种子变成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喜悦。
(1)朗读指导:几年以后,小木棉树长大了,长得枝叶茂盛。它让小鸟在树上安家,让蜜蜂在花朵上采蜜,为路人张着凉伞,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2)学习生字:受。
(3)指导写字:受。
师:看到枝叶茂盛的木棉树,小动物们飞来后会怎么说?
5、拓展说话:
小鸟飞来说:“ xx”小蜜蜂飞来说“ xxx”
(展开想象,指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发展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复习生字新词。(游戏:木棉树的种子在空中飘,每一颗种子里放着一个生字,读出后,种子钻入泥土。)
2、齐读全文,明白道理。
(对于课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字语句的学习上,在感受木棉树种子这个形象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及教师的点拨指导,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
《种子》教学设计11
教学背景分析:
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产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演示:椰果,水槽,视频:植物各式各样的播种方式;椰子树的生长及多种用途。
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
板书设计:
种子的传播
水流传播
弹射传播
风力传播
动物传播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
板书课题:种子的传播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番茄种子的传播。
a 发放番茄观察。
b 推测传播方法。
c 讨论交流。
d 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a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b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c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 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
(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也可播放视频:椰子树的生长及多种用途前半部分)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4.阅读教材。
三、总结、组织学生观看种子传播的录像(视频:植物各式各样的播种方式)
(板书: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
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种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茎和叶养分
《种子》教学设计13
一、设计设计理念: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为此我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做到富有童趣。首先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性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懂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知识。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美好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挂图,学生收集种子资料,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1、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2、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3、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三)、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1、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2、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暖和)
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3、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4、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板书:空气)
b.分角色读。
5、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四)、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结构,左边是(),右边笔顺是()。“舒”()
构,右边笔顺是()。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和()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种子》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言条件;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能设计种子发芽的实验。
教学难点:
会提出种子发芽实验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教学准备:
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导学生阅读P1上的文字。
2、谈话引入。
师:“上学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还记得种凤仙花吗?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好吗?”
二、探究内容: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 让学生说说绿豆种子怎样才能发芽。
2) 归纳学生所说的绿豆种子发芽的条件。(板书:要浇水,要种到土里,要有合适的温度。)
3) 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说说可以改变什么条件?(板书:少浇一点水行不行呢?不种在土里行不行呢?让它受到光照行不行呢?温度低一些或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能不能发芽呢?)
2、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让学生通过下面五方面进行讨论:
1) 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你打算怎样做?
2) 你猜想做的结果会是怎样?
3) 像你那样做是改变了什么条件?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 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知道?
3、确定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
1) 小组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2) 对学生选择的课题进行调整和平衡,使每个项目都有学生进行研究。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举例和表格,弄清内容要求,然后着手写实验计划。
三、全课总结。
四、课后拓展。
查找有关种子发芽的资料。
《种子》教学设计15
教学过程:
一、亮规划,明任务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规划了班级种植区并选出了大家点赞率最高的一幅设计。(出示图片)
二、利其器,识农具
1.认识锄头。一般我们都用它来干嘛?
怪不得农民伯伯称之为“万能工具”。在我国,锄头也象征着勤劳耕作的精神。
2.认识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有什么作用。请看。(播放视频)
3.认识铁锹。它的作用是铲土。
三、善思考,巧堆肥
1.了解堆肥材料
2.小组合作堆肥
3.小结
同学们刚刚堆肥的样子真是有模有样,我们的劳动者善于思考,总结生活经验,这样生活中的垃圾在他们手里也能变废为宝,他们可真是善思敏行啊。
四、感辛苦,亲种植
1.交流种植经验
同学们,现在基础工作我们都完成了,我们该干嘛了?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个人,他可是种菜的行家。我们一起来听听他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
2.体验翻土辛劳
有没有人想上来试试翻土?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吗?周末老师也和一位同学也去我们的锄禾园体验了一把,我才挖了半个小时手就起茧子了。我们听听他的劳动感受
五、埋种子,感幸福
同学们,今天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农作物的种子,老师更希望在你们心中种下像劳动人民一样的吃苦耐劳,善思敏行的幸福种子!
第三篇:种子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 授课人:贾玉娇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内容: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种子 同学:多而杂,不成熟 小女孩:乌亮有光泽
第四篇:《种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俊”等5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8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体会小女孩是怎样交树种的,她交的树种是什么样的,她是怎样捡树种的,学习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设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疑问:
文章写的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这种子是怎样的?
有多少种子?
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种子?
这种子从哪里来的?
……………………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是怎么记生字和新词的?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先让学生自由读屏幕的生字。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分组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全班读。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1)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2)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要指出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再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
(2)说说同学们捡的种子是怎样的?小女孩捡的又有什么不同?
(3)找找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2、学生自主读文,寻找答案。
3、小组交流。
4、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学生用“——”划出描写同学们捡来的种子的句子。
2、说说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指导说话。
4、教师归结:同学们捡到的树种不饱满,不成熟,杂质多。虽然数量多,但是质量不够好,不会或不容易茁壮成长。
五、小结。
个别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要求学生说说:
这一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填空。
()的脸颊()的神情
()的大伞()的短发
()的黑豆()的光泽
()的童心()的女孩
2、抄写课后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预习课文第2-9自然段内容。
出示作业。
《种子》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有效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成长过程,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谈谈这粒种子出土后的所见所闻,体会种子看到光明世界的激动与兴奋。
教材分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以拟人的手法写在春风吹拂下,地里的种子苏醒过来,又写了种子与蚯蚓的关于泥土外面世界的谈话,最后写种子终于勇敢地冲破土层,跃出地面,欢快地迎接光明世界。文中表现了种子生命的伟大和对光明的追求,同时也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合适的温度,土壤,水分,空气。
学情分析: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较困难。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使用所有识字方法识字,多采用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然后在采用自读、同桌和小组合作读的方式读准、读通课文。
2.课文重难点突破: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种子生长发育的过程和条件是重点,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通过读书、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多感悟来突破,教师注意恰当地引导。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难点: 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⑴点名读⑵开火车读⑶引导学生区别渴、喝
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
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
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
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一
粒
种
子
原因
挺一挺
我的感受
⑴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⑵ 小组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
①种子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问?说明了什么?
②外面有多热闹,你从哪儿知道的?
⑶指导学生在读种子第三次、第四次“挺一挺”的句子,感悟种子对外面世界的强烈向往。
⑷通过学习文中“挺一挺”的句子,你知道种子发芽都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积极回答。
师总结: 种子的成长需要泥土、适宜的温度、水分、松土、空气。这粒种子就是这样挺出地面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演一演这粒快乐的可爱的种子吧!
3.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做动作。
全班感受种子成长的过程,体会种子对光明世界的向往。
(一位女生扮演种子,一位男生扮演蚯蚓,另一位学生扮演旁白者)
三、拓展延伸 能力提升
过渡语:学生表演完,师随机采访“小种子”:
师出示:我会说
你破土而出,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其他的“小种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些什么?想说些什么?
师出示:我会写
假如这粒种子在校园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城市的的花坛里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这粒种子在高山上破土而出,它看到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子》教学设计3《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本课首先带领学生运用观察法,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认识植物的种子,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进行大胆的猜想,设计对比实验,利用多媒体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把发芽的种子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放在课外,进行中期观察,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不少学生对种子的发芽有感性认识,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等活动,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欠缺,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材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单一变量去考虑,进而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学习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能对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过程中能大胆猜想,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课下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评价任务
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2.会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放大镜、镊子、大豆、玉米、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多媒体出示春天农民伯伯播种的情景及农作物成长的情景)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种下了什么?长出了什么?
生:在土壤里播下种子,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庄稼。
师:是的,种子种在土壤子,有了合适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新的课题:种子发芽了(板书课题)。
(播种、种庄稼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以此引入新课的学习,贴近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来源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
二、认识植物的种子
1.区分种子和果实。
师: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多媒体出示葵花籽、花生、绿豆、大米)它们都是种子吗?请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果实和种子的区别。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2.观察植物的种子。
聚焦种子,分小组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并记录下来。
三、播种希望的种子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精心挑选的健康完好的大豆种子。老师把它们放在讲桌上,一天后能发芽吗?三天、五天呢?一星期、一个月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还需要哪些条件?
生交流师随机板书:可能与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有关。
师:有这些条件就行了吗?怎样控制这些条件才能让种子生长的更好呢?
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出示实验提示)我们可以用控制变量法做一个对比试验验证我们的猜想,记得要坚持记录观察结果,你会怎样设计实验记录表呢?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
教师出示实验记录表范例供学生参考。
(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初春的北方天气乍暖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四、整理与交流
交流: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能简单描述一下种子发芽的经过吗?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五、课外作业
课下继续观察发芽的种子,把它的生长情况和你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为此,建议:
1.课堂上重点认识种子,讲授种植过程。种植种子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时间允许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演示。
2.及早种植。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课外活动:种植种子,并讲清楚种植种子的步骤。
《种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研究重点: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六、板书设计
种子的萌发
种皮 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 ↓
根茎和叶养分
《种子》教学设计5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地说出其内容,提高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
活动难点
完整、流畅地说出画面中本、静的状态。
活动过程
一、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这是什么地方?(寺庙)寺庙里有谁?
师: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二、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拿到种子后本是什么样的?他要去干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找一找书中的本,说一说他种出莲花了吗?为什么?
小结:本是个急躁的小和尚,只是一心想着“我要第一个种出来”,他没有考虑种子发芽生长所需要的季节、环境等条件,在冬天的雪地里就着急地种下种子,最终本因等不来种子的发芽而气急败坏。原来莲花种子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才能发芽。
三、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
师:再来看看静是怎么种的呢?静拿到种子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静种出来了吗?为什么?
小结:静是个细致的小和尚,他想要种出最好的莲花。于是他认真查书籍,忙着挑选花盆、水和土,甚至用金罩子罩住了新芽,对种子呵护备至。但是正是由于静的过分呵护,致使种子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阳光、雨露、空气而早早枯萎了。原来莲花种子的成长还需要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才能发芽。
四、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
五、了解种子生长的自然规律,明白生命生长应顺其自然
师:我们阅读了本和静种莲花的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季节、适宜的环境、阳光的照耀、雨水的滋润和充足的氧气,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因此,种莲花不能着急,急于求成就会适得其反,顺应自然就会让莲花盛开。
活动延伸:
1.尝试复述故事。
2.尝试用表格记录三个小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活动反思:
问题一:关注单一,阅读故事缺乏连贯性
《安的种子》属于故事类型的图画书,这类图画书的故事有明显的线索,情节涉及很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在整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大致说出故事画面的大概,但是对细节的关注有些却缺乏,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策略引导幼儿对画面进行细节的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观察到画面上的细节部分,包括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变化、四周景物的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代表了什么,对下面的情节有什么影响或者暗示,他们还不能主动去挖掘。
策略:运用提问策略和预测策略,引导幼儿探索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中运用提问和预测的方法进行指导。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再让幼儿根据画面传递的信息预测故事内容的发展,接着展示下一页正是幼儿的预测,并继续观察故事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故事的连贯性加强了,幼儿不仅注意到画面的细节而且还注意到了页与页之间的关系。
问题二:对故事内容不熟悉,不能深入了解三个和尚的心理变化。
由于第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对图画书中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介于对图画书的细节阅读及联想页面间的联系还不是那么细致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策略:情景游戏、情境表演促进幼儿阅读的发展。
在阅读中,加入情景游戏和情境表演,它可以较好地让幼儿理解图画书所表达的内容。从再次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时候,通过让幼儿模仿三个小和尚的动作,创设当时的情景,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了解当时的情景及小和尚的心理变化。
问题三:能看懂故事情节,但不了解故事涵义。
根据图画书的对幼儿的发展,不仅培养幼儿观察能力、言语能力、阅读习惯,《安的种子》还关注到了幼儿的理解力和情感体验活动目标中提出 “结合本、静、安对待种子的态度,了解种子成长需要的条件。”这就要求幼儿不仅要看懂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的涵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时结束后,幼儿对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大致的印象,但是对故事的复述和种子与三个小和尚的关系却没有非常熟悉。
措施:进行第二次集体教学,利用分线索阅读和表格记录的策略,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
活动依然根据三个和尚为线索进行线索阅读根据目标和故事内容将故事的重点部分分为三段,逐一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语言教学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表格记录则是从书本中提取主要人物、种植条件、种植方法、结果如何放入同一表格中。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明确故事中的时间、条件、人物、事件关系,使幼儿逐步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两种方式结合,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层次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及寻找的策略,对大部分幼儿实施第二次集体教学,目的放在幼儿对故事的深入理解及关注到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种子》教学设计6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段很优美的.文字,想请大家来听一听,并且告诉老师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
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地里的种子在春风的吹拂之下,慢慢地苏醒过来了。你想知道种子是怎么样发芽的吗?(想)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一粒种子》,齐读课题两遍。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昨天学的生字,是否还记得。
暖和、舒服、种子、声音、蚯蚓、高兴
唱歌、热闹、连忙、光明、世界、忽然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大家刚才读的很认真,如果能把这股子认真劲用在对课文的学习上,我相信种子一定会非常乐意和你们成为好朋友的。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课文中再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
2、刚才我听到有几位同学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想请他们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种子在谁的帮助下,怎么样了?
种子在()的帮助下,()。
三、结合字词,品读感悟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子是如何在蚯蚓的帮助下,从土里钻出来的?课文里几次写到种子“挺一挺”?用线划出来。
全班交流:
1、第一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1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暖和),暖和是什么意思呢(温度高),我们刚才讲了现在是什么时候?所以比较暖和(春天),谁能用暖和说一句话(春天来了,天气很暖和)?暖和就是很舒服,那谁来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一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睡醒了挺一挺,当个小小表演家。
2、第二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2段)
(1)种子在什么情况下挺一挺(喝水后很舒服),水哪里来的(春天雨水多,大地解冻),谁能用舒服说一句话,很渴心情怎么样(难受),那谁来刚开始难受,喝水后舒舒服服的读读第二自然段。
(2)做动作,演一演,谁来表演种子很渴,喝水,挺一挺的动作。
(3)种子觉得很舒服,会说些什么?(我想活动活动)
3、第三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3到7段)
(1)默读3—7自然段:这几节写谁和谁的对话?(蚯蚓)
(2)介绍“蚯蚓”:你听说过蚯蚓吗?请同学们看到20页的插图,蚯蚓长什么样,它有什么特点?(钻来钻去)
(3)我们来听听种子和蚯蚓在说什么话?种子没有出去过,它有很多问题想问蚯蚓。问了几个问题,我们一个个来看一看?
“外面是什么声音?”(问号表示疑问)
“那是春风。春风在叫我们到外面去呢!”(高兴时也可以用感叹号)
“外面是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里面黑黑的,关灯,害怕,又想知道外面是什么样的,看图观察种子的表情,疑问好奇的语气)
“不,外面亮得很。”种子很害怕,这时好朋友蚯蚓帮了什么忙。(松土,空气)
“我先把土松一松,你好钻出去。”(既然是帮忙,那种子一定很热情,谁来用热情的语气读读这一句话,谁能比刚才这位同学更热情?)
(4)分角色朗读。老师旁白,一二组种子,三四组蚯蚓。
师:种子得到了蚯蚓的帮助,心情怎么样。(高兴)谁能用高兴说句话?
师:谁来高兴高兴地朗读下这句话。
师:要是能加上表情,动作,就很生动,谁来试试。
4、第四次“挺一挺”(学习课文第8、9段)
(1)师:小朋友,这时候种子离地面很近很近了,它已经听到地面上有很多歌声了。谁在唱歌呀?
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谁能在这一段找一个词来形容: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唱歌的场面。
热闹。谁能用热闹说一句话。
师:是呀,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在唱歌。
师:大家想一想春风招呼种子到外边去,它会唱什么歌呢?春风的声音什么样?
春风唱:呼呼呼,呼呼呼,小种子快出来。
师:泉水怎么唱的?
泉水唱:叮咚叮咚,我要流到小溪里去。
师:对了,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泉水要流到小溪里去了。
师:小鸟怎么唱的?小鸟一定唱得更好听了。我们来听一听。
(唱起《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唱到最后一节小黄鹂的歌声时,老师引导全体学生齐声合唱“的哩哩……”)
师:小鸟的歌声真好听呀!我们小朋友也在唱歌。
师:春风、泉水、小鸟真的会唱歌吗?不会,我们把春风、泉水、小鸟当成人来写,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叫拟人。
(2)种子听到外面这么热闹,他怎么说?
比较句子:我要出去!
啊,我要赶快出去!(更想出去,更迫切)最后一次挺一挺。
师:(打开日光灯)
“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高声喊道,激动的心情)看种子和蚯蚓的表情
四、读写结合,拓展练习
师:种子钻出地面以后,在光明的世界里都看到什么呢?加上动作,说一说,写一写。
小结:种子发芽需要暖和、水、空气、松土、想出去这些条件。
五、板书
挺一挺暖和水空气、松土想出去
《种子》教学设计7朗读:让儿童用真情去触摸课文; 感悟:让儿童用心灵去体认世界;
对话:让儿童用情感去描摹诗意; 共享:让儿童用智慧去享受语文。
案例背景:
1、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2、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去做种子发芽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
[用课件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动画画面,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新知创设了一定的条件。]
二、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记、写,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最后再转换角色,让学生当小老师,不仅避免了每一个字的同一种记法,还可以迸发创新的火花,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四、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学生一个个兴奋地拍起手来,找到自己喜欢的部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把握儿童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不以老师的喜好确定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
1、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出示:
①括号里该填 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
A、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蚯蚓()地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C、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指导学生个性化的填写,不求统一答案,允许阅读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A句:生:种子奇怪地问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他从来没听过,深得很奇怪。
生:种子好奇地问
生:种子小声地问
师:为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觉得不好意思,他怕蚯蚓笑他。
生:种子不好意思地说,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没见识了
师:你说得真棒,老师为你鼓掌……
B句:生:蚯蚓是高兴地说。因为他知道外面很好玩,想到自己又要有得玩了,所以很高兴
生:蚯蚓是自豪地说。因为种子不知道那是什么声音,而他却知道。……
[不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此步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
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
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五、演读课文,享受美文
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1、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
六、给画添话,创造想像
1、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交流欣赏。
[为学生创造地学提供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像以写促思,让孩子的个性在写写和说说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课堂氛围民主轻松,学生滨兴味盎然,思维活跃,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分析如下:
1、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种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
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种子》教学设计9一、绘本内容简介
《安的种子》以本、静与安三个和尚为叙述线索,讲述了一个有关大自然规律的寓言故事。该书文字精准而乾脆俐落,图像简纯而突显人物性格,像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此外,文图结合所展示的说故事魅力,更令人击赏。前糊贴页以肃穆的深秋始,并连安与小狗走过的足印,色调暗沉; 后糊贴页则以荣华盛夏予以呼应,绿意盎然。作者巧妙地以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作结,使四时有序的寓意不言而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边看图一边质疑,在说话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2.通过绘本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绘本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3.通过讨论交流领悟故事隐藏的内涵,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照事物的规律,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你得到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非常难得珍贵,你会怎么做?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绘本,就是关于种子的故事。这是一本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中国原创的优秀图画书。这一本小小图画书,不仅仅风靡于中国,而且走向了世界。令无数人震撼、感动,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我们仔细聆听——《安的种子》。
(二)引导看封面,看前环衬,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封面,齐读课题。
2.出示封面:了解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学生可猜一猜故事内容。
师:看图画书应该从封面开始看。因为往往故事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封面会暗藏着一些线索,引导你情不自禁进入故事。大家看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说。师引导学生质疑:你觉得有可能讲的什么
故事?
(2)介绍作者和绘者 3.出示前环衬,引导孩子看图。
看完了封面不要急着读故事,先看看前环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很好,那,这究竟是谁的脚印呢?让我们一起沿着这两行脚印走进去.....(三)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大胆猜测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讲述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的时候学生边质疑,话题预设:安此时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安还不种下种子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
4.小组讨论交流:本和静为什么种不出莲花?而安可以?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和安。
(1)师:故事讲完了,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本和静种不出莲花种子,而安可以呢?下面同学们就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并说说你眼中的本、静、安是个怎样的孩子。(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把描写本、静、安的句子梳理出来,让学生边品读句子边谈感受。
※学生交流,教师边引导,课件相机出示: ①学生交流本。
师小结:是的,本为了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课件出示:万物皆有时,生有时,长有时,衰有时,亡有时。②学生交流静。师:静对花的表现让你想到了谁?
师小结:静的小心翼翼,过分溺爱却违背了莲花种子的生长规律,结果事与愿违!
课件出示:不以他本来的样子爱他,而是以我要的方式爱他,足以害了他。
爱是需要真正的阳光的,爱是需要无尽的自由的。③重点走进安。他为什么知道莲花要在春天种下呢?导孩子们观
察他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这幅图。
师小结:是的,安在发怒,静在攀援,唯有安他从容淡定,耐心等待!
(本:急于求成,急躁,没有耐心,但认真,执行力强,积极,果断。
静:耐心,细致,爱钻研,爱学习,但过于迷信书本,追求表面。
安:勤劳善良,安守本分,尽职尽责,淡定从容。)(四)深华主题,大胆表达
1.出示后环衬:同学们,故事是不是就这样结束了呢?不是的,我们最后看看后环衬,对比前环衬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安在种出千年莲花后仍泰然自若,挑水劳动.他又回到普通的生活当中.给了故事一个美好的结局。
课件出示:(安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学会等待。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2.联系生活,大胆表达:
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都可以从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活中你会是本?是静?还是安呢?
假如你也得到了像“千年莲花种子”这样珍贵的东西,你会如何对待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五)推荐阅读,总结。
1.结语:同学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孩子都是那颗珍贵的莲花种子。只要耐心等待,就会看到属于你们的千年莲花,在某个盛夏的清晨绚烂的绽放!祝福你们!
2.荣获丰子恺优秀儿童图画书奖:《青蛙与男孩》、《西西》
【《种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语文《种子》教学设计
2.《种子》优秀教学设计
3.《一粒种子》教学设计
4.课文《一粒种子》的教学设计
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6.课文《一粒种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7.课文蒲公英的种子教学设计
8.一粒种子课时教学设计
9.小种子教学设计范文
第五篇:1种子教学设计
1种 子
廊田镇中心学校 何艳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型:精读课
七、教学时数:2课时
八、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略微 羞涩 裤子 掠过 唯恐
(四)、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
(五)、理清文章脉络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