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岭南版四年级上册
第1课 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主题的图案纹样。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创设“比较”情境,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尝试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纹样组合一幅画面。
3、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进行创造一幅有特色的民间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具象与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2.教师小结:对构图完整,画面有特点的学生进行表扬。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写成文字或画出草图,下节课带来。
第2课 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收集、整理民间美术作品并进行归类。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能灵活运用民间吉祥的图案和色彩,尝试组合表现一幅喜庆吉祥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与同学一起到社区调查收集民间美术作 品,分析、整理、归类。与同学一起合作布置小展览。4.情感:对民间吉祥图案纹样或色彩产生兴趣。收集民间 吉祥的图案。
教学重点: 能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教学难点: 尝试对调查的作品标出相关知识及其表达的吉祥寓意。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吉利话”想对方祝福引入,感知一些““吉利话与吉利画”的关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或、象征”的联想。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知道和见到的还有哪些民间艺术品。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民间艺术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民间艺术品,设计小组考察报告的格式。
(三)作业布置:
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举办小展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1.作业评述: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2.教师小结:能评述或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能填写考察报告的学生进行表扬。
3.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4.课后思考题:寻找各种小植物,下节课带来。
第3课 泥板植物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雕。
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植物的不同形态与色彩。
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植物浮雕。3.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知道植物、泥与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
教学难点: 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植物浮雕。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植物造型特点。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植物的生长形态和色彩。它们的枝干、叶茎、花果和花心、花蕊、花瓣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植物,说说她1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写实的植物画面。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植物浮雕。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5.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植物的浮雕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4课 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雕。
能用像皮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学会观察与比较动物的不同形态与特征。能在创作中,大胆想象与表现泥板动物浮雕。
3.情感:热爱大自然,喜欢大自然的小动物。知道动物、泥与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泥条、泥快表现有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
教学难点: 能表现前后前后层次、凹凸画面的泥板动物浮雕。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动物造型特点。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它们的头、身驱、四肢、斑纹、色彩等有什么不同?把你喜欢的动物,说说她形态特点和色彩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像皮泥、的特征,尝试用像皮泥塑出凹凸起伏、夸张、变形的动物画面。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浮雕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浮雕艺术品。你准备用像皮泥雕出什么样的植物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综合运用塑、刻等手法表现夸张、变形的泥板动物浮雕。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6.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动物的浮雕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5课 神秘的图腾柱
教学目标:
知道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艺术。能选择绘画方法,并运用各种相形组合一个图腾柱。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方法,运用各种形象组合一个图腾柱。教学难点: 能创造形态夸张,变化的图腾柱漂亮的造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浮雕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浮雕艺术作品的“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图腾柱造型特点。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见过图腾柱吗?它有什么造型特色?哪些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柱体造型?造型独特,夸张变形怪异神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图腾柱给你什么感受(细腻,粗犷,古朴,现代,神秘,怪异等)在哪些地方有这种感觉?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腾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 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图腾柱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图腾柱术品。你准备用绘画 形式画出什么样的图腾柱作品。
(三)作业布置:
创造出与众不同、夸张变化的神秘图腾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图腾柱的各种图片
1.看,由一个串一个的形态夸张的怪人怪兽构成的图腾柱,多么神秘,怪异.2.图腾柱今天已成为公园广场游览区的艺术品.(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图腾拄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6课 炊具与餐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透叠”、“重叠”画法。
能用“透叠”、“重叠”与组合的方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
2.过程与方法:在“记忆与表现“中,对比感受传统和现代吹具与餐具的造型、色彩、功能,在探索中,学会设计、装饰、重叠画面。3.情感:体会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感受生活美。
教学重点: 能用“透叠画法“画出吹具与餐具的线条或色彩装饰画。教学难点: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丰富多变、重叠色表现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画。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吹具与餐具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透叠和重叠艺术作品的“对称、均衡、重复、对比”等美术要素。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什么是重叠色彩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用线条表现透叠的画面,注意构图饱满、画面丰富、注意吹具与餐具的外形、大小、高低不同的组合。(2)用色彩表现重叠的画面,重叠部分的颜色应该用前后两部分的颜色调和而成。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透叠和重叠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透叠和重叠艺术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绘画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画出主体物突出、画面疏密有序、形态丰富多变、重叠色彩表达准确的吹具与餐具装饰话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7.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3.课后思考题:帮妈妈做一件事,把你找到资料下节课带来。
第7课 妈妈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用剪贴的方法、为妈妈设计一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
2.过程与方法:在回顾和表达中,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探监怎样设计妈妈的围裙、复习剪贴的方法,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创作“好帮手”的过程中、能异想天开、大胆设计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情感:能表达爱妈妈、爱家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用运用手绘、剪贴或想象设计的方法设计美观、实用的围裙。
教学难点: 能想象设计外形奇特、色彩大方、多功能的“好帮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
探监怎样设计妈妈的围裙、复习剪贴的方法,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妈妈在又在厨房里忙开了,如洗菜、煮饭、抄菜、清洁等情节。我能为妈妈做点什么?进入本课创作主题:为妈妈设计围裙和能减轻妈妈家务负担的好帮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什么方法给妈妈设计一个漂亮的围裙。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围裙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和知道的哪些围裙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怎样做围裙术。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设计出一个漂亮的围裙来。
(三)作业布置:
能为妈妈设计外形美观、色彩对比强烈的围裙。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1.体验人时间的情感、妈妈的关爱。2.探监怎样设计成为妈妈的好帮手,用想象绘画的方法体会亲情。(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妈妈的好帮手的作品进行表扬。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8课 漂亮的挂盘
教学目标:
1.与技能:认识挂盘的功能与艺术性。
感知均齐式、平衡式图案设计的“适合纹样”。用均齐式、平衡式计纹样挂盘。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中体会均齐式、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感知适 纹样,体现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体会国内外挂盘艺术的不同风格。
在选择与创作中,感受各种材料、彩绘挂盘和陶盘不同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及不同的美感。
3.情感:进一步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会变废为宝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运用均齐式、平衡式的纹样设计装饰挂盘。
教学难点:能运用明快的色彩和简练、夸张的手法设计适合的纹样装饰挂盘。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挂盘。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挂盘。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尝试使用学过的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技能。(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物”等具象形。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挂盘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挂盘。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适合纹样装饰挂盘画。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8.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9课 瓶子的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唐代“三彩双鱼瓶”和宋代“青白瓷堆塑瓶”的艺术价值。
2.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活动,体验古代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在联想中、利用瓶子原形、色彩、大胆地进行想象设计和表现。在个人或创作中、尝试运用粘贴、堆塑、浅浮雕、高浮雕等放装饰瓶子。3.情感:了解古代陶瓶的价值、喜欢陶瓶艺术、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培养“变废为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选择废弃瓶子和材料装饰瓶子、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教学难点:能保留瓶子的基本形状,运用像皮泥进行“彩塑浮雕”创作。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风格的彩瓶。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手法彩瓶。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尝试使用学过的、剪贴、泥塑等多种技能。(2)可以选择对称或均衡等美感形式:(3)图案内容可以选择“动物、植物、人物、抽象”等形象。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艺术彩瓶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品的彩瓶。你准备用什么形状的瓶子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均齐式、或平衡式的美感形式,明快的色彩,简练、夸张等像皮泥的艺术手法设计彩瓶。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9.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0课 蔬果的童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蔬果根、茎、叶、芽、花、果等都含有丰富的营养。能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色彩特点,进行雕刻、塑造、创意设计一个立体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联想中、能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观察、构思新形象。在比较中体验添加或切、刻、雕、挖等不同制作方法。在创作中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创造新形象。
3.情感:注意观察生活、养成发现生活美的能力。大胆想象,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等特点进行联想与添加、组合造型,培养观察与设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对蔬果的原形进行切、刻、雕、挖创造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欣赏“蔬果童话形象”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蔬果童话形象夸张、变形的蔬果娃娃。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蔬果娃娃它们象什么?(2)小作者是怎样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花纹、质感进行构想与创作的?(3)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能用蔬果创作些什么?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蔬果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蔬果艺术品的。你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多种制作方法,设计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来表现蔬果的童话故事。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1课 盐的妙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肌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探索中,自主掌握“撒盐派遣法”。在观察想象中,感受机理所产生的奇幻的形式美感。
3.情感:对“撒盐排遣法”产生的机理效果产生兴趣。教学重点: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能对点、线、面状的机理效果进行联想和创造、重新设计一幅有趣的画面。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夸张、变形的机理效果。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欣赏画家梁培龙的作品《欢乐的小溪》感受“特殊技法”创作的一种节奏美。(2)尝试探索“撒盐排遣法”,体验画面产生异变而制造的特殊的点、线、面状的机理:(3)明确作业要求,即运用点、线、面状的机理进行联想,再创造有趣的画面。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机理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样材料设计作品。
(三)作业布置:
能运用“撒盐排遣法”创造一幅有趣的画面。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2课 美丽的荷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
学习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并进行临摹变化,表现荷花的画面。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记忆中,激发表现荷花的兴趣。在观察与比较中,体会画家借物抒情的意境。在临摹与变化中,体验写意画的用笔、用墨。
3.情感:学习大师借物抒情表现荷花。
教学重点:学习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荷花的画面。教学难点:能临摹画家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创意表现记忆中的荷花。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大自然的动物、植物。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让学生观察生于淤泥沼泽中的荷花,在圆盘似的绿叶衬托下,如出水芙蓉亭亭玉立,而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2)让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的作用,开阔视野:(3)观察荷花的造型、色彩和花、叶、茎的结构,如荷花以红荷花与白荷花为多,花瓣阔大,瓣头带尖,提高学生观察与表现的能力。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荷花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去画荷花。
(三)作业布置:
能创造性地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表现记忆中的荷花。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3课 快乐的黑天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的黑天鹅”。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与回忆中,了解黑天鹅的生活习性,感受其优美的动态和黑亮的色彩。②在观察与欣赏中,学习画家是怎样表现主体物和背景的。③在尝试临摹中,探究画家是怎样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黑天鹅的。④在变化表现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3.情感:体会画家对“黑天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喜爱珍奇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向大师学习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教学难点:能运用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快乐黑天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国内艺术的不同美术作品。导入新课。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色彩单纯明快的美、体会写意画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黑天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黑天鹅的生活习性。(2)黑天鹅生动、优美的动态(如昂首阔步、左右摇摆、展翅飞翔、踩水飞奔、优美的曲项、拨水畅游等):(3)黑天鹅的形态、色彩、(形状象鹅,体形较大,通身黑羽毛,上嘴有红、白、粉红的色彩,短短的尾巴,黑色的脚,有蹼)。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遇到的 知道的哪些和这些不同的天鹅的艺术作品?
3.小组活动:讨论你所知道的不同艺术作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画?
(三)作业布置:
能用写意画的方法画出黑天鹅动态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4课 千姿百态的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树木的千姿白态。学习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与记忆中,激发表现情感。在临摹与体验中,了解树与树林的画法。自主学习、构思、大胆表现。3.情感:喜欢画树:激发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教学难点: 能创意运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有特色的树或树林。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知道的中国写意画的方法吗?进入本课创作主题:用中国写意画的方法画出千姿百态的树。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用临摹的方法画出千姿百态的树。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大师的作品。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理解大师们的作品?你能教师教你方法?画出一幅千姿百态的树。
4.教师演示方法:①枝干的画法——先画前面,再画后面,注意粗细变化。树干、长枝用重墨,小枝用淡墨,前面用用浓墨,后面用淡墨。②点叶——要根据叶形象用笔。如画针、竹叶时,可以用尖笔,中峰画:用梅花点、胡椒点画树叶时,可用秃笔:画阔叶时,用侧峰、破笔点去画。关键是要注意树叶的排列参差错落,有梳有密,点叶的墨色要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
(三)作业布置:
能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有特色的树或树林。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1.复习笔墨技法。学生练习:点、染、勾、檫的技法:浓、淡、干、湿、焦等墨色。
2.能用语言描述树木的千姿百态,能用中国画写意技法表现树木或树林。(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用写意画的方法表现树林的变化、快乐的场景及色彩的特征。
2.课后拓展:设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特别美的地方在哪里?
第15课 我的第一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结构特点。②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
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联想中,大胆想同学描述自己“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②在欣赏与构思中,探讨表现手法。③在观察与临摹中,体验画家简练、夸张的艺术手法。④在构思与创作中,运用图画日记的表现形式和结构要素进行创作。
3.情感:①唤起对往事的回忆,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②自由获得身心的和谐,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大胆表现“我的第一次”发生的事。教学难点: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我的第一次”经历时的神情、动态。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教师取出有关“我的第一次”的照片或日记,想学生讲述自己的“第一次”经历的故事,特别是描述自己当时的神情、动态,激发学生对自我、生活、社会、自然的感受。②激发联想思维。听声音联想:如歌声、踢足球、炒菜声、大叫声、闹钟声等等:观看场景联想: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等场景。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第一次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表现“第一次”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2)表现“第一次”的神情、动态,描绘我在“第一次”尝试中的表情。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你在生活中我的第一次?如何成功、失败、难过、惊恐、后悔、惊心动魄、可笑等动作和表情。
3.小组活动:讨论通过欣赏后,你把自己的第一次的经历说出来,与全组共欣赏。
(三)作业布置:
能用图画日记的形式,画出我难忘的第一次,表现我的神情、动态。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凭记忆想象、大胆尝试表现的作品进行表扬。
第16课 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②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用图画日记:③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②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③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①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早上、课间、课中)。②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我”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主题突出)。③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我”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如粗细疏密的线条、“高兴、生气、开心”等表情、动态)。④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我的一天”(复习图画日记的要素:画面、文字、天气、日期)。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表现“一天”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2)表现“一天”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
3.提供“早上、课间、课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
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构图、运用粗细疏密的线条、画面、文字、天气、日期要素)。
4.选择与构思。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5.创作表现。①构图“按时间顺安排2——3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③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
(三)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能选择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线条流畅,有粗细疏密:画面与文字安排合理。
第17课:印染“花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②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来各种色彩对比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欣赏,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②在尝试与探究中,体验不同的折叠、印染的技能,感受其图案形态的千变万化。③探究“辐射、平行、十字折染”的技巧,感受有目的地折叠、印染、提高设计的能力。④在想象创作中,灵活运用折叠、印染的方法,培养创造力。
3.情感:感受历史悠久的的民间传统手工印染工艺,产生传承与尝试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尝试“染纸”设计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放,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印染艺术品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了解印染艺术与生活应用的关系。①提供印染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记忆与联想,如衣服、围巾、窗帘。②思考:这些图案纹样有什么共同特点(对称与不对称、图案色彩自然扩散)? 2.通过欣赏,感知我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①感受对称与均衡的艺术手法,启发设计构思。②体会扎染图案与蜡染图案不同的美感效果,启发创作思路。
3.尝试与探究:①自由尝试探讨“折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染法——点染、浸染”的技能、体验不同的折叠、印染方法,感受其图案形态的千变万化。②探究尝试“辐射折染、十字折染”的折、染的技巧,感受有目的地折叠、印染,提高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探究的兴趣。
5.探究设计与应用的关系。①讨论:怎样的图案才合适做床单、头巾、灯罩、花伞、桌布、窗帘、衣服用的花布图案。②尝试、体验:怎样的折叠、印染才能印染出对称、均齐不对称的图案纹样。③欣赏折法——染法——色彩运用。
5.想象创作。引导灵活运用这点、印染的方法,培养创造力。①思考:我设计的花布可以做什么用?②想象创作:纸材选择;折法选择:饿按法选择。6.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印染的作品。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对印染作品是怎样理解?你能用教师教你方法?染出画出一幅美丽的染纸作品吗? 4.教师演示方法:①折纸方法——对边折叠,对角折叠、平行折、放射折、对称折、不规则折。②捆扎——中间扎、两边扎③染方法——点染、浸染、捏染。
(三)作业布置:
能尝试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用不同的折法、染法、印染出各种不同色彩对比的图案。
第18课 可爱的童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感知帽子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关系。②能用各种线条与色彩设计童帽的性质、装饰花纹。
2.过程与方法:①欣赏民间虎头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②了解现代款式多样,用料各异的童帽,感受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提高。③在创作与表现过程中、学会结合应用印象设计。
3.情感:①对帽子设计产生兴趣。②培养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能用线与色设计童帽的形状和装饰花纹。
教学难点: 能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设计表现不同质感、不同功能、不同款式的童帽。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童帽的好奇之情。①欣赏传统的童帽与现代的童帽,了解民间童帽设计的“禹意”,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②尝试探究设计的方法。③欣赏学生用线描手法设计的童帽。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见过或用过的童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在欣赏虎头帽时能说一说有什么主要的特征?(2)你能用设计童帽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款式吗? 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意想象:(1)童帽的基本形。有帽盖、帽花有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变化等。(2)抓住基本形进行变化。帽盖有圆柱体、半球体、封顶与露顶的变化,(3)引导创作构思。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我设计的童帽是御寒、防晒、还是装饰或保护用?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创作构思:从帽盖、帽檐、帽耳、贸花中思考变化,创造与众不同的童帽。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如具象形、抽象形的花纹、冷暖、明暗、深浅等对比色。4..小组活动:讨论:了解童帽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感受不同材料、怒涛款式帽子不同的审美效果。
5.选择与构思。①从季节、功能上进行创作构思?②从童帽的基本形进行变化构思。③从童帽的色彩、花纹进行创作构思。
6.创作表现。①了解本课的作业要求。②分析童帽的设计步骤:构思:画出帽子的外形:尝试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先,表现童帽不同的。质感:与众不同。
(三)作业布置:
能用不同的线设计与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外观美丽、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装饰花纹简练、有趣、线条流畅,用直线与曲线、粗细疏密的线:表现不同的质感款式的童帽。
第19课 我设计的童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一些服装知识。②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联想和思考活动中,体会童服与美术造型、色彩搭配等关系。②在模仿服装与设计活动中,自由体会剪裁方法。③在探究设计与创作活动中,大胆想象、设计、创作与展示。3.情感:①树立设计意识,提高审美能力。②大胆进行创意变化,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 教学难点: 能选择适当的纸材,设计、裁剪、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用审美的眼光进行观察、选择衣服与启发创作构思。如:①服装是商品的一种,商店的服装带有季节性。②用“模特”展示各种造型、色彩的童装,能让顾客整体观察。③知道童装要符合年龄,挑选的服装要适合自己,形状要美观、大方、颜色搭配要和谐对比,比例要协调等。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与感受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品评服装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设计意识。
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想设计怎样的童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1)感知服装商店和商品的概念,学习用审美的眼光挑选服装。(2)欣赏不同季节的童装,并根据服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的变化,发展创造性思维。③自主探究设计与剪裁方法。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喜欢什么衣服?适合什么季节?美在哪里?当你走进童装商店时,你是怎样挑选衣服的?哪件衣服适合自己?形状是否美观?颜色搭配是否合理(激发观察、想象、选择的兴趣)。3.教师设计: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4..小组活动:讨论: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为自己设计一件美观大方的童装。
5.选择与构思。能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件对称、美观大方的童装,并选择适当的纸材,抓住童装的基本形进行创意设计变化,绘画或剪贴与众不同的童装。
6.创作表现。①构思。款式、对称与不对称、男装或女装、季节、上衣、裤子、背心、裙子。②选材。选择合适表现布质的纸材,如染纸、压平的瓦楞纸、挂历纸。③画图。根据衣服的基本形进行创意变化,如方形、圆形、还是三角形衫衣,波浪纹衣领还是心形衣领等。④剪裁、粘贴。前、后幅重叠对折,再对称剪,再改变,前、后粘贴。⑤装饰。衣领、袖口、衫边、衫身等。
(三)作业布置:
能选择适合的纸材设计装饰一件(套)对称或不对称的童装。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作业评价:外形美观、大方、色彩对比、醒目:有创意变化。
第20课 我们的小“超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各种各样的“商品”②能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展具”。
2.过程与方法:①在观察与记忆时,设计商品、展具活动中,学会思考、构思与创作。②在模拟超市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礼貌用语。3.情感:发展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与知识,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教学难点:
能按照“商品”的需要,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实用的“展具”等立体造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各种个样的儿童超市。让学生体验体验超市与美术设计的关系。
2.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你逛儿童超市时的感觉吗?进入本课创作主题:学会将本单元设计的“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设计。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你能用什么方法画设计出一个“小商品”为“小超市”进行综合的展示。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小“小超市”中的各种小商品。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小组活动:讨论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设计一个展具。你能教师教你方法?设计出展具摆放你的小商品。
4.教师演示方法:①观察儿童超市、激发生活记忆,关注超市环境的设计。②根据商品的需要,设计适合用的“商品”“展台”“展柜”“展架”等平面、立体造型。③把本单元或本学期的作业设计为“商品”并进行装饰。④小超市开张了,如何服从工作安排,当好自己的角色。
(三)作业布置:
能分组设计制作美观,实用的展具。
(四)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运用课件展示)
(二)继续欣赏的各种图片
1.把自己的展品、展具跟小组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小超市。2.小超市开张了,服从工作安排,当好自己的角色。(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五)结果:
2.作业评述:展示全班作品,让学生自评优秀作品。
1.教师小结:能用礼貌用语,能创设小超市,小组合作,能介绍商品造型色彩。
第二篇: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岭南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绘画习惯,在课堂常规等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的美术知识,并有意识地在课余时间接触有关美术的知识,能自觉地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1. 注意渗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现。
2. 贯彻启发式原则,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波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三、教材分析:
1、目标:综观整册教材,我认为侧重目标不外乎两点:一是基本的“欣赏评述”。我认为,欣赏课,是训练学生评述能力的最好载体。我们美术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和人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欣赏评述”领域。二是于设计应用领域。要通过动手能力的学习,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一边动手设计一边思考一边借鉴,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2、重点::运用多种媒介,进行形﹑色的简单组合﹑装饰与欣赏表述
3、难点:走近——仿生科学乐园。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有极地、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
四、教学方法:
1、丰富多样,灵活有趣。
2、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特色引导学生设计校徽、班徽,让学生感知标识的实用价值。这一类课,要注意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通过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够思”等奖项,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对学生造型·表现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老师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3、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建立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记录规划与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7、教师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六、教学课时安排:
1、欣赏(2)课时
2、绘画(15)课时
3、工艺(3)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课题 课前准备 课时
一周 《如意吉祥的民间美术》
图片、光盘 1 二周 《寻找身边的民间美术》 图片、光盘 1 三周 《泥板植物浮雕》 《泥板动物浮雕》 图书、光盘 1 四周 《神秘的图腾柱》
图片、光盘 1 五周 《炊具与餐具》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岭南版美术总结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在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努力抓好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于是,我选择了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来做示范,利用同桌帮助一些不会绘画的同学,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形成他们应有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1.我要认真贯彻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我一定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分析]窗口
一、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
“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沐浴阳光。窗,让我们身处居室依然看到风景。”教材开门见山地道出了窗的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教材窗的主体图片是“家的一角”,造型别致、线条优美的大窗,将窗外的美景框入其中,窗口内外相互映衬,室内空间给人以无限延伸的感觉。
主图下的小图为中国古代园林的经典代表——“上海豫园”中的一个砖雕漏窗,窗外之景与窗内之色遥相呼应,对比成趣,为单调的白墙增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图片的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到园林艺术作品中所蕴涵的视觉审美特点和魅力。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
教材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中设置了一个小训练。学生在欣赏、讨论之后对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予发挥个性的空间,培育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为他们下一步的设计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上册:07课 窗口展示学生设计制作的三个窗户,它们分别利用卡纸、包装用的泡沫、纸盒等材料设计出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窗,并配以与窗造型风格和谐的美丽画面。如卡通风格的配以童话屋,古典园林风格的配以亭台楼阁等,这样更好地体现了窗的“引景”作用。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取景构图的知识。
教材还呈现了一幅小图,一面墙上画了几个窗,窗前像模像样地摆放了几把摇椅。借此提醒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本课的学习屋为学生提供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窗的造型,使学生感受艺术和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了解关于“窗”的常识以及文化内涵。
◆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独特的“窗”。◆渗透取景构图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怀和创造美的生活的欲望。
三、教学思路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以设计、制作为主的课目。在教学中要将技术意识和人文意识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教学设置思路如下:交流探讨——欣赏感受——尝试设计——反馈指导——设计制作——配景美化——拓展延伸。
在教学实施中可先让学生描述他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窗,讲讲窗的作用,然后再欣赏教材上的图片,了解“窗”的引景作用,对关于“窗”的文化含义有新的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学生就可以采用画简图的形式,尝试设计一个造型别致的窗的造型。完成设计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如果打算采用合作完成的形式可在尝试设计的作业中选取最佳方案,最后根据所带的材料,修改设计方案,定稿。
在制作环节,由于学生所选的材料不同,所以无统一的制作方法,教师没有必要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应到学生中去,发现制作中的问题,并指点、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还应就制作中会出现的普遍性的技术问题,做一些示范。如裁纸时尺和刀的配合,切挖泡沫的技巧等,以帮助学生使用好工具,保证制作效果。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欣赏评述所做的作品,然后就“窗”的风格谈谈打算“窗外”配以什么样的风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带到环境优美的校园,将所做的窗当取景框用,看看窗框内装什么样的风景最美,如何组织画面才好看,然后再分头绘制。
画完后,将窗框和画结合在一起,并将它挂在墙上,给居室添一道风景。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将本课延伸拓展成为单元课。如:江浙一带园林资源丰富,可让学生对窗的造型、材质、纹样装饰及它的借景作用,采用文字、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带到教室进行交流,上一节欣赏课。第二节课进入设计制作的学习,第三节课配画完成。
如果学校有大面积的围墙,教师可带领学生用适当的材料,师生一起规划设计,在墙上画出造型各异的窗以及各种窗外美景,为学校围墙添一道亮丽的窗口。学生可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做一个较大的窗框,挂在墙上会更有效果。也可采用个人制作完成的形式。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以绘画为主的形式完成。
五、教学建议
1.在欣赏环节,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配合精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美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窗的各种功能。
2.完成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窗口内外的现状提一些装饰美化的设想、建议,如用什么样的窗帘来弥补,窗台上放鲜花、盆景,对社区环境整改建议等方法,真正做到将美术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
六、教学资料
窗户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双扇吊窗,有两个窗扇可以沿窗框上的槽左右滑动;侧开窗——一边固定在窗框上,可像门一样转动推开;推拉窗——能够像吊窗一样滑动;下开式——在窗框上有活页固定,可从下面打开;上开式正好相反;固定窗——四周都和窗框牢牢固定,不能开启。
窗户的朝向、位置、大小、形状会决定光线怎样进入房间和影响房间的气氛。面南或面东的窗户能引入温暖、令人愉快的阳光,北面的光线更加柔和、更加冷静。从西面来的光线则是最强、最热烈的。
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窗的技术与艺术发展得很充分,各式花窗,千姿百态,是优雅的审美形象,并且起到组景、对景、借景的重大作用。杜甫有诗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7)-里船。”唐代诗人王维是写窗景的能手: “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登辨觉寺》)“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月幌花虚馥,风窗竹暗喧。”(《冬夜寓直麟阁》)李白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窗的美丽文辞,如“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漏窗,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园林建筑中特有的艺术处理手法。有各种镂空图案的窗孔,由石、砖、木雕花或瓦、陶瓷、水泥块等砌成,用以装饰墙面和点缀园林景色。又名花窗、花墙漏。
第五篇:岭南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源远流长的古代美术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懂得美术的分类。
教学重点:学习美术的分类及古代美术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对经典作品的概括分析。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己欣赏课文中的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尝试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二、教师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补充,介绍古代中外美术作品,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形象,并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说明。
如《溪山行旅图》突出构图的雄伟,《君士坦丁凯旋门》突出造型的独特与浮雕的精美。
三、学习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习美术门类的特征,在工具材料的使用、表现的手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栏目中的第1题练习。
四、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完成“尝试·探索”中的第2道练习题。点评范围与准则,如“要表达什么?”、“主要构图法则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表现一种什么质感?”、“在色彩方面给人什么感觉?”等等。
五、布置作业:临摹课本中你喜欢的作品。可以画局部也可以画全部。
第2课 日新月异的现代美术
教学目标:巩固和提高美术分类的知识。认识时代不同美术美术作品的面貌所呈现的差异。领略现代美术作品的美感,提高美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现代美术作品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应用。教学难点:对抽象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
1、活动一:展示现代美术作品,包括课文中的图例,教师补充的图例,以及同学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图例。
运用观察、比较的手法,进行古今对比、画种之间的对比、写实与抽象的对比等等。使学生在比较中加深理解。
2、活动二:在美术作品的类别方面,哪些美术作品所代表的类别,是上一课没有的?引出版画、设计方面的作品。
3、活动三:对各个类别的代表作品进行介绍、讨论、点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然后在课堂上完成“尝试·探索”栏目的分类填空练习。
4、活动四:学习建议与作业布置。
第3课
生肖邮票
教学目标:学习有关邮票的知识,尝试设计邮票或首日封,掌握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掌握关于邮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邮票设计中,如何体现新颖的构思和天真的童趣。教学过程:
1、活动一:感知与体验。
展示师生在课前广泛收集的邮票、邮品,通过书籍或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让学生先有一个较丰富的感性认识。
2、活动二:欣赏与比较。
对十二生肖邮票进行欣赏,在造型、色彩、手法、风格、材质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学习有关邮票鉴赏的知识,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并认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
3、活动三:观察与发现。
让学生仔细观察邮票的票面,教师出示未完成的邮票,请问我这张邮票还少了些什么?谁能上来帮我补上?(邮政名称、出版年月、票值、特种邮票或纪念邮票的符号等等。)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了票面的内容。
4、活动四:创作与表现。
教师出示步骤图和范品,要求学生了解邮票设计的步骤,设计制作一枚生肖邮票或首日封,表现手法可以是手绘剪贴式。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作业辅导。
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展示作业成果,小结经验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仍须不断地学习与提高。
第四课
精美的贺卡
教学目标: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手工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语汇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礼卡的设计制作成型方法。教学难点:小礼卡的新颖构思与创意的表达。
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形形色色的小礼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欣赏教材中的贺师卡,封面是一个戴眼镜的女教师形象,下面一男生、一女生,寓意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高大的形象,封面上的文字以“桃李满天下”起着点题的作用。贺师卡的内页是似人化的一棵大树,以大果树比喻教师,以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比喻学生,形象地表达了“桃李满天下”的含义。贺师卡以红色、黄色的暖色调为主,再配合其他的紫色、绿色等,既大体得当又富于变化。在风格上,富于幽默感和雅拙感。再来欣赏课文中的以小鸡为形象的贺年卡,鼓励学生进行欣赏点评。教师进行补充。(它在一个平面的小鸡造型的基础上,重复构成组合,变为一个简单的立体贺年卡。小鸡造型简练,对眼睛与小鸡冠加以夸张的处理,突出小鸡的可爱神态。一行英文字母的排列既表达了祝福的内容,又成为小鸡身上的装饰图形。此外,鸡脚、鸡爪的处理很巧妙,不拘泥于写实,又起着支撑整个贺卡的实际作用。色彩方面也采用红色、黄色的暖色调,表达了新年的热烈气氛。
2、活动二:分析研究小礼卡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性教学活动,分析研究:
(1)
平面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2)
立体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一纸成型的小礼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3、活动三:布置作业,动手设计、制作小礼卡。可按照前面表列中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实施。
4、活动四:作业评价。
第5课
创意龙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中国龙的知识,能动手画出或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能用美术手段创作出龙的形象,并能表达作品的寓意。教学重点:龙的形象的设计创作。教学难点:龙造型创意的新颖性。教学过程:
1、活动一:龙的传说、龙的特征、舞龙习俗、龙的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简要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活动二:龙的多种多样形态的典型介绍。如教材中的九龙壁、大型龙灯、西方传说中的龙等,还可以补充其他龙的造型图片。对龙的形态与构造进行分析,既认识到龙的形象的由来,又有助于对龙的形象进行大胆地再创造。
3、活动三:怎样画出龙的形态?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出龙的形态,指出应突出哪一部分形象?采用什么方式来描绘(如线描、单线平涂、单色、限色、任意色彩等,选择其中的手法)。
4、活动四:怎样制作一条有创意的龙?从立意、草图、选材、剪裁部件、安装组合、装饰加工等环节中加以说明与演示。
5、活动五:学生实践活动。教师巡堂,解决学生在绘画或制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6、活动六:小结、评价及课后任务布置。
第六课 富有情趣的小礼盒
教学目标:了解包装设计的一些初步知识,懂得动手设计一个简单的小礼盒。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设计艺术的情感,培养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劳动创造世界的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礼品盒的外形特点和基本结构。教学难点:读懂和绘制礼品盒的展开平面图。教学过程:
1、活动一:商业包装设计欣赏。
展示图片、电教资料、实物等,向学生说明生活中琳琅满目的商品都有一个美观实用的包装,简介有关包装设计的最基本的知识,说明包装设计是实用美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活动二:学生设计的小礼盒欣赏。
以教材中的例图和师生收集到的资料为例,有重点地分析礼品盒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实用性。探究小礼盒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这些小礼盒有什么作用?
3、活动三:画出小礼盒的结构。
通过拆解现成的礼品盒,观摩展开后的礼品盒结构。再分析礼品盒展开平面图是怎么样制作的?师生可以进行直观、形象的操作,体会其中的奥妙。
4、活动四:画出小礼盒的设计草图或展开平面图。
由于小学生没有制图基础,不强求画出准确的展开平面图。可以允许采用示意图、草图等方式表达设计意念,可以引导学生用纸张进行折纸试验,探究制作小纸盒的方法,再用尺子等工具绘制展开平面图。
5、活动五:按构思图样,进行褶折、切剪、黏合等操作,制成礼品盒并加以装饰,直至完成。
6、活动六:展示与评价。
第7课
艺术小收藏
教学目标:了解艺术收藏的基本知识,掌握简易的包装设计制作方法。体验包装的美感与功能,在展示评价中分享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为艺术收藏品制作收藏卡和收藏箱。
教学难点:收集和表达艺术收藏品的有关资料,做到严谨性、准确性和生动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1、活动一:艺术收藏品欣赏。在欣赏教材图片的基础上,适当补充师生收集到的内容。首先欣赏教材中的“错银牛灯”,详见课文中的说明,这是古代经典作品的例子,也是铜器收藏品方面的例子。然后介绍“生肖小挂饰”、“木瓢娃娃”、“小书签”等。至于其他艺术收藏品,不妨向同学位介绍其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审美审视野,活跃美术课堂的气氛。
2、活动二:艺术收藏品包装欣赏。本课提供了学生作品供欣赏、借鉴。首先是“盒形包装”,都是为民间玩具收藏的包装设计,有两款不同的样式。一是“心”形设计,二是“花生”状外观,3、活动三:设计、制作艺术收藏品包装。
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出与众不同的制作方法,并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制作。
4、活动四:展示、评价。对同学们收集到的艺术品收藏品,对各人设计、制作的小包装,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与学习评价。
第8课
写意蔬果
教学目标:掌握蔬果题材的花鸟画在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与技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树立珍惜和保护民族传统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蔬菜瓜果的练习。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下笔的肯定。教学过程:
1、活动一:欣赏齐白石的《荔枝》、《白菜蜻蜓》和徐家昌的《葫芦》,感受作品在选材、构图、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体会画家崇尚自然、热爱生活和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2、活动二;介绍工具:
中国画的表现效果与使用独特的工具、材料是分不开的,中国传统作画工具与材料包括:“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活动三:演示和体验手笔的用笔方法,包括中锋、侧锋、逆锋等的具体运用;“墨分五色”的方法与效果。教师演示,学生作相应的练习。
4、活动四:分析具体作品的作画步骤,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以葫芦的画法为例,分三个步骤进行,教师一边解说一边演示画法,并让学生知道画幅上的题字、落款、印章等是画面内容与构图的组成部分。
5、活动五: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临摹练习。
6、活动六: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并加以点评。
7、总结:国画技法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画家娴熟的笔墨功夫是长期学习、实践的结果。我们要学习画家们这种刻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8、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第9课
写意花卉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体验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巧。培养学生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用写意技法表现花卉的练习。
教学难点:下笔的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2、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分类
工笔白描
工笔花鸟画
工笔淡彩
没骨花鸟画
工笔重彩 中国花鸟画
大写意花鸟
写意花鸟画
小写意花鸟
3、选择某种花卉进行临摹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形态,研究临摹的步骤,对具体的用笔、用墨、设色也进行分析。
4、教师课堂上演示,演示临摹步骤与方法,指出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5、指导学生临摹作业。展示、分析本教材或本校学生的好作业,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增强完成作业的信心。
6、学生堂上临摹,教师巡堂指导。
7、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
8、课后小结。
第10课
写意动物
(一)教学目标:了解写意禽鸟画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体验与掌握一两种禽鸟的画法。领会禽鸟画的临摹与创作过程,初步掌握写意禽鸟笔墨技巧。培养爱护、赏识飞鸟、珍禽及以其为题材创作的绘画作品的情感,以认真观察、细致表现的态度对待自然事物。教学重点:掌握某种禽鸟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造型的准确性,动态的生动性,笔墨的灵活性。教学过程:
1、欣赏李苦禅画的《鹰》和任伯年画的《双鸟》。
2、写意禽鸟画法探究。分析画家作品的画法、步骤,教师现场演示画法、步骤。引导学生对禽鸟的形体、结构、动态、生活习惯等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结合集体活动中参观动物园、参观动物标本等活动进行文字记录、速写等工作。
3、学生临摹某种禽鸟,教师巡堂指导。
学习画国画传统的方法是以临摹为主,而岭南画派很重视写生,现代国画的教学法也把写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认真临摹,又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物象进行观察与写生。
4、对学生临摹的作品进行点评,采用自评、他评、教师小结的形式。
5、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第11课
写意动物
(二)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树熊、猴子(或其他动物)的基本画法。体验用水墨形式表现树熊、猴子的过程,掌握初步的水墨技法。培养对走兽动物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大胆表现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树熊的写意画法。教学难点:
1、表现动物绒物的特殊技法。
2、用笔、用墨、用水的和谐与统一。教学过程:
1、欣赏方楚雄的《夏日》和《嬉戏》。《夏日》以斗方幅面、满构图为表现形式。画面画了三只树熊,左边两只稍小的,右边一只稍大的,画面外围花繁叶茂,表现了树熊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画面色彩对比强烈,树熊以墨色为主,略染花青;鲜花大红、鲜黄,并以染了花青的叶子衬托。整个画面生机勃勃,形态生动,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另一幅以猴子为题材的《嬉戏》,猴子的形象一正一反、一俯一卧,活灵活现地表达了“嬉戏”这一题材。猴子的绒手表现笔法细腻,用笔的方向与线条的长短、粗细、浓淡、疏密富于变化。
2、探讨树熊的画法。教师参考课文中列举的画法步骤,作出说明并在课堂上演示。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按实际情况加以变通。
3、介绍猴子的画法。有部分学生喜欢画猴子,则重点学习猴子的表现技法。表现猴子的作品很多,风格差异很大,宜选取大写意的、易于表现的为好。画家韩美林画的猴子,笔墨简练,装饰味很浓,值得学生学习。
4、学生在堂上临摹或创作树熊、猴子,教师辅导。
5、展示与点评。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
第12课
电脑绘画真有趣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的知识及操作方法;体验绘图工具操作的过程,逐步提高操作水平;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艺术的情感,树立以科技手段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态度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工具箱”中绘图工具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的构思、创意。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二、新授:
1、欣赏电脑绘画作品,带给学生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除了本课展示的图例,教师再增补一些其他图例。
图例一:没有标题,只看到一群动物被吸到一个大型金属桶中,背景是结冰状的地面与蓝天白云,引起人们的猜想。这幅画的创作显示了电脑操作的优势:把不同动物的素材分别贴图到画面上,对它们进行前后、高低、大小排列,对背景的内容、大小、远近、色彩等方面也可以进行主观处理。
图例二:出现的飞机、蝴蝶、鹰鹫、老鼠、兔子、庄稼等画面,也是一种超现实的场景。图例三:为一颗“人体螺丝钉”,一位男士的“帽子”竟是螺丝钉的顶部,双腿变成了带螺纹的螺丝钉的下部,并可以钻进木头里,挤出了木屑。这种荒诞的画面通过计算机的图像合成、拉伸变形等多种手法面形成,却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以上图例说明,计算机的应用大大拓展了绘图的表现形式与手法,丰富了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2、显示器视窗、工作界面介绍。
主要介绍 菜单、工具箱的内容与应用。教师可打开菜单中的“帮助”栏目寻求帮助。
3、教师范画、学生作品介绍。
教师通过具体作品介绍,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主要是运用工具箱中的哪些工具进行给图的。些外,对具象作品、抽象作品作出必要的分析。
4、学生练习。
采用教师命题、学生自命题等方式进行堂上练习。如: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城市、我的家乡、我的同学、我的爸爸妈妈、我家的小狗,可爱的动物、想象的宇宙„„
5、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第13课 重复与变形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简易绘图软件中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的编辑技巧。体验与领会对图形进行重复、变形处理的技术过程及其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下拉菜单中复制/粘贴、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基本操作。教学难点:电脑绘画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评析。
电脑美术作品欣赏并评析,让学生了解重复与变形手法产生的美感。
第一幅图主要运用了重复的手法,把人物有序地进行水平排列,形成“重复构成”。可以用单个人作为基本形,也可以把整个横排人物作为基本形,进行“复制/粘贴”操作,速度会更快。
第二幅图运用了变形、重复的手法。每座建筑物弯曲了,这是变形。上一组建筑物与下一组建筑物形状与大小相同,这是重复。画面中间排列了六排小汽车,这是重复。
第三幅图是绿色背景,从地下破土而出的是红色的小动物。画面右边的小动物坚向排列,是运用了重复功能形成的;画面左边的单个动物,是把同一动物加以放大而形成的。第四幅是变形的蜗牛,第五、第六幅图分别是小鸭和小女孩,是应用了软件中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等功能而形成的。
第七幅图显示了铅笔形状的各种变化,是运用了重复、放大、缩小、拉伸、旋转等功能而形成的。
二、教师示范,学生堂上练习。主要熟习操作的技巧,积累编辑的经验。
三、命题练习,创作一幅电脑美术作品。要求表达某个主题或内容,或表达某种意念,在造型与色彩、大小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四、作品点评。
第14课 变色的游戏
教学目标:学习绘图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学习有关色彩知识。体验色彩设计、色彩调整的过程,掌握对颜色进行编辑处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软件中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的合理性与美观性,表现出较高的色彩知识水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绘图软件工具箱里的工具操作。
二、新授。
1、绘图软件中的颜色工具。
2、学习相关“菜单”的应用,如“颜色”、“图像”、“查看”等。
3、色彩搭配练习。复习色彩知识。如冷色、暖色,对比色等。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服装配色练习、风景配色练习、冷暖配色练习、季节色彩练习、综合配色练习等进行操作。
4、提出学习建议。
三、学生作画。
四、点评。
第15课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第16课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乐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能手绘或制作模型(表现一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绘制或手工制作体会民族乐器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乐器的简易画法或手工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手工制作中,选材的巧妙,制作的精美。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简介我国民族众多,乐器各异的情况。播放一段由民族乐器演奏的曲目,作为引子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简介。讲民族乐器的悠久历史,介绍不同乐器在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审美等方面的特色。例如:在介绍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突出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成就,讲述楚惠王如何把编钟的有关艺术特点,作具体分析。
2、绘画民族乐器,示范画法。
怎么样用手绘民族乐器?教师通过范画,步骤图或课堂上演示等方法,向学生讲解。
3、示范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
怎么样用手工制作民族乐器模型?抓住如下几个环节向学生辅导:收集资料、构思、画出草图、选材、部件加工、部件安装黏合、装饰处理、检验并完成。
4、学生作业练习,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个性探究”三个方面选择。
三、作业评价:
第17课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教学目标:了解与学习皮影戏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简易的皮影角色并进行模拟表演。了解皮影戏产生的过程,初步掌握简易的皮影角色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皮影角色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简易的提线纸偶。教学难点:制作比较有艺术特色的皮影角色并依剧情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皮影戏片段,简介我国皮影戏。提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新授:
1、了解皮影角色造型艺术特点。按照课文中的图例加以分析、讨论、说明。
2、了解皮影的制作程序,对以下程序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结完成。
关于镂刻方面,皮影雕刻刀法以镂空为主,以刀凿代笔,产生阳刻、阴刻的效果,并根据雕刻不同内容而使用稳健、圆转、细腻、粗犷等不同的刀法。
3、了解皮影戏的演出概况。如银幕布置、灯光投射、艺人操纵、方言对白、艺人演唱、乐器伴奏等情况。
4、模拟皮影角色进行设计、制作的探索。角色的塑造,材料的选用,活动关节的处理等。
三、学生制作:分小组进行皮影戏演出前的设计制作,以小组为单位,分任务到个人。
四、教师首先布置好演出环境,先出代表进行模拟皮影角色的演出。
五、活动评价: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小结。
第18课 走近传统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初步掌握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体验服饰艺术与民族、生活和审美的密切关系,了解民族服饰从设计到制作的大体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树立保护、发掘和发展民族艺术的态度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民族服饰的简易画法。
教学难点:真实、生动地表现某民族服饰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扼要介绍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服饰多姿多彩的情况。“服”,是指服装;“饰”,是指服装上的装饰。
二、新授:
1、民族服饰欣赏,选某些图片进行介绍。通过放录像、光盘演示等形式进行。
2、怎样手绘民族服饰?教师准备有关范画、步骤图等进行解说,并作示范。
4、学生进行手绘练习。根据有关资料,在手绘线描、线描加黑白灰处理、线描加彩色平涂等几种表现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练习。
5、展示作品,介绍自己所画的民族服饰。说说这个民族的风俗、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
6、课后继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