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分析及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分析及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成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2、指导学生学习、运用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3、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及其他科普作品。
五、教学时间安排
计划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精读课文4课时; 略读课文4-5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1-2课时。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记“冶炼、溶解、沉淀、分析、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4、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教学重点 阅读、感悟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始情境,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在学习这篇课文以前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人公:居里夫人的简历。
2、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粱衡却写出了另一番景致。首先,题目就不落俗套,《跨越百年的美丽》,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什么是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的生字书写
三、品读体验 细读课文,感受形象美
1、走近居里夫人,体会形象美(1)课前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居里夫人。(2)出示居里夫人的介绍,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出示居里夫人美丽的画像)看着这幅画像,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她?(美丽、漂亮、年轻、端正大方„„)(2)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呢?读一读文章,请用横线划出描写居里夫人美貌的语句。“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3)朗读指导:句子找得很对,但你没有把居里夫人的美丽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谁再来试试。(4)“定格”是什么意思?(活动的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5)人们常说,美是禁不起时间考验的,可是居里夫人的美却可以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又是为什么呢?在她的身上还有什么美在感染着你?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我们来交流。
2、细读课文、体会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美(1)请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著的追求的句子用波浪线线划下来。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语在旁边写上批注。(2)师生交流,共同感受,指导朗读。预设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师: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居里夫人是第一人吗?(不是)但是,别人为什么没有研究下去呢? 别人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她却要细细研究,从中你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的精神)②“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提炼过程的艰辛、枯燥)是的,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4)师:又可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工作又是如此的呢?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让我们用朗读来,深深地感悟这份执著吧!(5)想象写话: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描写: 师:过渡:就这样玛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①当经过几千次的冶炼仍没有成功时,居里夫人心想————————②当居里夫人被烟熏火燎得睁不开眼睛时,她心想—————————③当居里夫人的衣裙,双手上满是点点烧痕时,她心想———————④“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教师引导:从这几个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虽然工作坏境这样艰苦,可居里夫人仍然坚持不懈)用了将近4年的时间里,他们提炼了多得能把我们的大教室装得满满的矿石,但是最终得到的却只有0.1克镭。师:同学们,你知道0.1克镭大概有多少吗? 小结:它就像你们手中的圆珠笔尖那么一丁点儿。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6)师:此时你们想到的话语有哪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志者,事竟成;付出终有回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师: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执著的追求和必胜的信念)是的,什么也不用多说,就把我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赞叹、崇敬统统融入课文,用读来表达吧!(齐读第3自然段)课堂小结:随着时间的流逝,居里夫人已不再年轻,她脸上的皮肤不再白净,她的眼睛不再明亮,她不再美丽了吗?(不)为什么?(因为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为持久,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那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课后再去读一读其它几个自然段,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好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1.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2.指名交流,全班讨论。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名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注意点拨、提升和概括。
二、巩固延伸 课后拓展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能跨越百年?(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永远.3.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也可以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3.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附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外在)美丽 庄重(内在)坚定执著 忘我献身 淡泊名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合作交流 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3.全班交流。(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品读体验重点部分,深入理解文本。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在今天变为现实是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让我们动容。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2、待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次理解重点句。(1)、“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a)、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b)、假如你就是杨利伟,请向全国人民表达出你对航天工作人员发出内心的称赞。(2)、“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a)、指名读。(b)、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c)、教师小结并有感情的读出你的体会。(3)、“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a)、说能说说这句让你感动的地方。(b)、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团结合作)(c)、对,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谁能通过读表现出来。(4)、“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早逝„„”(a)、指名读。(b)、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四字词的意思。(C)、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教师相机板书:勇于探索、锲而不舍、默默奉献。(d)、这段话的结尾用了“„„”,你们能说说省略的是什么吗?(e)、是的,老师搜集了一段资料,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航天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吧!(5)、出示多媒体课件9(a)、请学生读文字。(b)、这段文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科研人员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我们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读出来吧!老师引读,你们接读。师:戈壁滩上的灿烂朝阳,火红的晚霞,他们无暇欣赏,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 师: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妻儿的思念,他们全都抛在了脑后,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生:有的人„„(6)、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飞天梦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什么? 师小结:飞天梦的成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
四、巩固延伸 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师:正因为有了成千上万中华儿女的不懈努力,中华飞天梦才得以实现,我们才迎来了“神五”的发射成功。此时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纷纷用各种方式抒发内心的自豪和骄傲。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8页,用我们的自豪读读蔡桂林所做的诗《炎黄飞天梦》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教学准备: 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始情境 格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几句格言,谁来读一读?(出示格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这些格言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为真理(板书:真理),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佑铭,指导我们的言行。
2、今天,老师再送同学们一条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这也是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的课文。读课题。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真理和问号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交流 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文,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2)画出文中直接描写问号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语句,并多读几遍。
2、师生交流:(1)检查自学生字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2)汇报:读了短文,你发现除了题目中的语句,还有哪些语句也向我们描述了问号和真理的关系? A、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B、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C、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3)学生自由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4)学生再读句子,思考:联系三个句子,想一想,作者说这么多,其实想说什么?(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板书,并小结。
三、品读体验,了解具体事例。
1、为了证明这一个观点,作者为我们阐述了三个具体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
2、师生交流。课文分几部分内容写的?(生答:分三部分:先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接着运用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3、课文用了几个典型的事例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第二个事例是英国的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实验,终于发明了酸碱试纸。第三个事例是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规律。)
3、拓展阅读,阅读三个具体事例的有关背景资料。
四、总结,导入下节课内容 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课后搜集有关故事。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下节课接着学习。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科学故事
二、品读体验,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科学史上,这么多这样的真实事例说明了什么?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自由读7、8自然段,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 ①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什么联系?)②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有准备的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3、总结:“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巩固延伸、总结写法,知识迁移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提出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最后写得到的启示)
2、以“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例,如果让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来证明这个观点,你打算怎样写?口头表述,评价。
3、你觉得还有哪些观点可以用我们熟知的事例来证明?拓宽学生思路。
4、自己确定一个正确的观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独立练笔,形成文字。
5、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注意正确评价。板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你们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
2、看来,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老师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没有评价标准的评判,有一位怀特森先生,在他的学生看来,的确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3、今天这节课,咱们跟着这位先生的一位学生,走近他最好的老师。
4、板题。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向我讲述了一件什么特别的事儿? 交流,能说说这件事儿特别在哪里?
面对这样一件特别的事情,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老师,人们做何评论呢? 对待怀特森先生的做法,作者的朋友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绍给一个朋友。他听后吓坏了,说:“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指名朗读
(1)仔细看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
(2)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骗
蒙骗)看来朋友对怀特森持强烈地反对意见。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探究老师的个性
三、品读体验
个性之美
1、看看课文第1小节,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1)指名朗读。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2)结合板书小结:他的个性表现在教学方法——生接:独特
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3)读出老师的个性来。
(4)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并写下你的感受,一会儿我们交流。相机理解如下句子:
“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5)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考试的结果只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地方,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出乎意料?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1)最初老师的这种解释“我们”能接受吗?从哪看出来的?
(2)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回到家中,你会怎样向你的妈妈去学这一番话?那就读出来。
(3)我们愤愤不平,可怀特森却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词,真是——(个性十足)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与其说考试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还不如说怀特森的解释更出乎意料。还有哪些地方让人出乎意料?
“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1)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认为,老师该不该把零分写进我们的成绩报告单。(2)我们的出乎意料,却在老师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们记住的是什么呀?(指读后半句)
(3)原来如此,就为了这么一句。(齐读后半句)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全班同学以零分的惨痛代价就换来这样一句话到底值吗?(不值。)师: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呀?(教训)这个教训让学生刻骨铭心,这也正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话——吃一堑,长一智。这就是他的个性所在,这就是他的魅丽所在。读——“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四、巩固延伸
探究“最好”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5、“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2)古往今来,正是人们一个个对书本的打破,对权威的推翻,才有了这个社会的不断进步。还记得我们书本中学过的类似的敢于挑战的例子吗?
(3)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学会质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读
这些古圣先贤的话还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4)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当我的朋友这样评价我的老师时,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不,你的看法错了。”
是呀,在作者眼中,怀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5)让我们记住这位最好的老师,让我们记住这位老师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齐读
(6)学了这篇课文,聆听了怀特森先生的教诲,目睹了一个个挑战权威的故事,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那么请为此些下自己的学习感言。(7)交流总结。附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
(独特)
打零分
目瞪口呆 故意
气炸了 独立思考、判断
受益终身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景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小组交流,教师巡视。)2.全班交流。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写 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 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第二篇: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18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0、故宫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故宫的赞美和热爱故宫建筑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4、帮助学生认识“矗、湛、缭、阁、恒”,会写“玲、珑、凤、雕、矗、缭、恒”;理解“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在中的作用,以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课文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教学准备:
收集故宫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通过感受到故宫的美,带上大家那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智慧的心,咱们到字里行间去旅行,来一次独特的集体旅游。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观看有关的故宫图片、影片。交流观后感受。
二、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请学生将宫殿名称板书。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学生板书时教师适当地点拨,使板书的词语能够按相关的顺序排列。利用学生自己板书,灵活地朗读课文相关语句,使预习的检查这一环节有些趣味。】
正音。相机学习生字词。
齐读:玲珑奇巧、矗立、湛蓝、亭阁、永恒、烟雾缭绕、雄伟壮丽、奇珍异宝。
学生自由谈对词语的理解。
矗立:矗,直立,高耸。高而直地耸立。
湛蓝: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亭阁:亭,亭子,盖在路旁供人休息用的建筑物,面积较小,大多只有顶、没有墙。阁,风景区或庭园里的一种建筑物,四方形、六面形或八角形,一般两层,周围开窗,多建筑在高处,可以凭高远眺。
永恒:永远不变。
矫健:强壮有力。
烟雾缭绕:缭绕,回环旋转。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小巧玲珑)
雄伟壮丽:有气魄,十分壮观而美丽。
奇珍异宝:奇异难得的珍宝。(无价之宝)
(看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故宫?)
【不仅仅是简单理解词语,还使词语和课文内容相联系,学生运用词语说自己脑子里的故宫的镜头的同时,赋予词语更丰富的含义和作用。】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发现的结构特点。
交流(课文是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行文的。)
2、按照“总起——分述——总结”的顺序试着分段。
3、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明地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序来介绍。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极为简略地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
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了评价。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和第四部分。、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重视段落之间的联系,理性地阅读、理解是使高年级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的一个方法,也能指导学生注重习作的条理性。】
(结尾段中的“故宫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和陈列与室内的珍贵文物”这一句话的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分别是课文的第二和第三部分内容。)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4、小结这两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总起、总结)
回忆从前学过的类似的结构的课文。
五、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六、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照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语句,完成语文书104面课后练习2。上网看故宫图片,检查自己的图是否正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条理。
3、指名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说说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细读理解。、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同桌交流示意图。
【边读边画画示意图,可以使学生的读书目的明确,更加仔细。作者的观察描写的顺序也在学生的读和画中一目了然。】
(2)小组读第二自然段,讨论段意。(这段写了故宫的最外面一圈的布局。护城河、城墙、城门。还总的介绍了远眺整个故宫,所看到的景象。)
(3)抓住句子中的数据谈体会。
(4)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玲珑奇巧、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过渡: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5)交流昨天完成的课后题二中题目。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太和殿是故宫的主殿——最大的殿堂,格外辉煌壮丽。)
(6)学生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小导游词。
【设计导游词的过程,是学生认真阅读主要内容,对比、选择精彩语句的过程,学生的忙碌是主动的。】
(7)小组内交流导游词。
(8)(展示)指名小导游介绍自己“拍摄”的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
(9)评价导游。重点表扬能够将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明白的学生。
【学生描写景物时,往往不注重景物的方位的介绍,使较凌乱。在学习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训练观察、行文的有条有理的规律。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渗透在每节课的细节中去。而不是仅仅为了理解课文内容。】
(10)用相同的方法学习另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2——9自然段)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按空间顺叙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10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哪些、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
(相机出示和资料。)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谈谈读了课文,故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故宫吗?
3、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板书:
故宫
总起一
位置
名称
历史
总体概况
分述二
建筑宏大
大殿风貌
前三殿(详写)
后三殿(略写)
分述三
珍贵文物
总结四
永恒的文化殿堂
21青花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3、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4、帮助学生认识“鬓、疵、杳、惘、窥”;会写“鬓、锲、嬉”;理解“两鬓斑白、锲而不舍、嬉戏、瑕疵、迷惘、窥破、郑重其事、如饥似渴、毛塞顿开”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认识中国的青花瓷艺,体会作者对文中所描写的青花瓷艺人的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的热烈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青花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青花瓷》,同时欣赏青花瓷图片。
这首别致的歌曲,赞美的是——青花瓷。
由英文中“中国”“瓷器”同为一个读音“china”引入:瓷器是咱们祖国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的最美丽的精品。你了解青花瓷吗?(交流课前阅读的相关资料。阅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2、歌曲里头有一句歌词是“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到底这传世的青花瓷为什么这么美丽呢?当我们学习了今天课文《青花》,就明白了。
【周杰伦这歌曲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记叙了他们什么事情?
(快速浏览课文后回答。)
2、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我开始了苦苦寻觅”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由来。哪些段落写“我”苦苦寻觅的过程。
【问题很简单,但是抓住了课文的主线。也渗透了有效地捕捉课文重点信息的方法——重视过渡句。】
给课文分段。
3、轻声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把生字读准。指名读生词。正音,并说说自己理解的词语。
重点理解:
两鬓班白:鬓脸旁边靠近耳朵的头发。头发已经花白了。
锲而不舍;锲,刻;舍,放弃,停止。镂刻不停息,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荀子·劝学》中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反义词有:半途而废;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
嬉戏:游戏;玩耍。
瑕疵:微小的缺点。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接连不断地到来。注意“沓”不要写成“踏”。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窥破: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暗中察看。暗中看出来或觉察明白了。
郑重其事:郑重,严肃认真。对事情采取慎重认真的态度。一点儿也不马虎、不敷衍。
如饥似渴:像饿了想吃饭、渴了想喝水那样。形容非常迫切的情状。
茅塞顿开:茅塞,被茅草塞住;顿,顿时,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一样,现在一下子打开了。比喻突然一下子明白了。也作“顿开茅塞”。
3、齐读课文,说说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默默期盼,父亲要儿子寻找残缺青花。这是故事的前因,写得比较简洁。
第二部分(5——16自然段)苦苦寻觅,儿子终于得到祖传配方。这是故事的结果,写得很详细。
三、小结
美丽的青花,一代代艺人的骄傲和满怀的心事都凝聚在上边。到底父亲要儿子找到什么东西呢?下节课再一起琢磨!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研读“默默期盼”、读1-4自然段,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瓷艺人?他教我瓷艺,为什么不传配方给我?后来,父亲为什么又郑重其事地把一尊残缺青花交给我?
2、交流。
(1)抓住“独树一帜”体会父亲的“手艺高”。
(2)抓住“完美”设计悬念。(什么是父亲心里的“完美”?)
(3)找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用心良苦。理解我对父亲的行动、神态的不解。
【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这些语句时越读越迷惑,迷惑于“完美”与“祖传配方”之间的关系和奥秘,迷惑于“手艺高”的父亲的古怪的动作、企盼的眼神、令人费解的话语……学生越是迷惑,对接下来的重点内容的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浓厚。】
3、齐读第三小节。
4、小结:这个部分,我们领会到了父亲对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到底在期盼什么?儿子怎样完成父亲的任务,成长为青花瓷器的合格接班艺人呢?
(二)研读“苦苦寻觅”、默读读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关键语句写批注:
(1)“我”怎样寻觅“祖传秘方”?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次我觉得成功了的时候,心情怎样?父亲是什么表现?
(3)研究父亲不同表现的原因。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交流。
(1)理解第五自然段的两个设问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2)(6——8)自然段为第一层,写“我”找到瓷片。“然而,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9——11)自然段为第二层,写我“复制”青花。“没有丝毫瑕疵的青花,却仍然遭到了父亲的冷眼。”儿子已经大有进步,父亲还想要儿子进步,到底父亲想要什么?
(12——16)自然段为第三层,写“我”自制青花,父亲看到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父亲眼中的“完美”,是青花瓷器艺人一代代的“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3、齐读第二部分。
4、小结:父亲的默默期盼,经过儿子的苦苦寻觅,终于获得了完美的结局。原来“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在超越中得到的传承”
三、再读领悟。
把文中多次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找出来,注意有怎样的变化,从中你体会出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父亲从“不满意——冷眼——笑容”,实际上是表现了他要求儿子去创新瓷艺……
四、练读拓展。
、读一读。
我的青花像一尾欢快的游鱼,在清澈的溪流中唱歌。
人间瑰宝——青花瓷
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
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
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忆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练习说话并填空。
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我更赞美
板书:
21青花
默默期盼
不满意——冷眼——笑容
传承——超越(完美)
苦苦寻觅
寻找——复制——创造
22、陆羽与《茶经》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舀、吭、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出示词语,积累运用。(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
(1)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
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
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
辨别江水的故事。
第三部分
拒绝作官,撰写《茶经》。
第四部分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
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三、小结。
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生词。
回忆课文的条理。
二、细读理解。
(一)默读课文,边读边画陆羽令你敬佩的句子,写批注。
【课文中,陆羽的所做所为,有的很神奇,有的很难能可贵甚至不是常人所能够理解或者胜任的,这些语句使学生的阅读目的更明确、批注写起来也会更加有内容可评价。】
(二)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重点语句。
、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中,那些语句概括地介绍了陆羽?能用一句话来回答吗?(如:陆羽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第4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句话由远及进,由大到小、层层深入,最后引向一个生动故事。
2、读第2—8自然段,思考:这里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文中那些语句具体地表现了陆羽精通茶艺?如果你在场,会怎样表扬陆羽?(抓住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体会)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这个片段描写的故事生动,学生读了,一定很觉得很奇特。让学生走入故事设身处地地想象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朗读时就能够更好地把对陆羽的佩服的感觉表现出来。】
3、读9—11自然段,思考:
(1)陆羽为什么要写《茶经》?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部书的?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2)为了写《茶经》,陆羽做了些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想象陆羽会遇到哪些困难。(抓住相关数据:如十六年,三十二州,五年……体会人物精神)
【16年的游历,无数的风餐露宿,日晒雨淋,与人交往中可能遇到的麻烦,还有十年的著书的枯燥与艰辛,都是学生无法轻易想象到的。这里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七嘴八舌中逐渐将磨难的镜头丰富起来。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3)《茶经》是怎样一部书?它有怎样的价值?(可让学生用所查资料作补充介绍。)第十一自然段中的递进复句“他不仅……而且……”说明了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相当细致。可以体会到陆羽投入了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无悔的选择……
4.读第12自然段,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那些影响?
(三)梳理,小结。
(2-12自然段)用事例表现陆羽。选择了他生平中有代表性的三个事例一一分述。分别是辨别江水的故事,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拒绝作官,撰写《茶经》,说明他人品高尚、志向远大;周游各地,推广茶艺,不愧为茶圣。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三、练读拓展
、读读,抄抄。
(1)振兴古国茶文化
扶植民族艺术花
(2)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需花
2、阅读短文,增长新知。
23*敦煌壁画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思想感情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凹、璀、璨、孜”,读读记记“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语段,认识敦煌壁画的特点和价值,体会我国古代艺术家卓越才能和顽强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段以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领悟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查找敦煌石窟、莫高窟壁画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板书:敦煌
2、谈话:“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是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
3、你对敦煌有多了解呢?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想象”,总是学生喜欢的的一项训练。在想象中,人物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接近学生……】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24*编钟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独立默读课文,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2、帮助学生认识“椭、卸”;读读记记“悠扬动听、赞叹不已、泪水涟涟”等词语。
3、引导学生设计节目单,提高从读学写的迁移、运用、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体会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家的创造才能。
教学难点:
认识曾侯乙编钟的神奇特点和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编钟以及曾侯乙编钟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民族古乐器?
2、出示编钟图片,问:这是什么?
学生交流对编钟的了解。
二、设置情境,确定学习目标。
、准备选拔最佳解说员。
请全体解说员研究要解说的材料——课文语句。讨论解说稿的大致条理。列一个小提纲。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3、交流小提纲。
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1)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2)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一是造型设计精巧。二是音乐性能良好(3)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4、各解说员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琢磨一下,把认为应该介绍的内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够不看书向大家解说。
5、学生开始准备。
6、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展示。教师随机参与,指导评价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忙碌,是主动学习的最好的诠释。而主动学习的平台需要教师去随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师去精心营造。】
三、交流展示
各组选派能干的选手或有特色的选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说内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听,可以模拟观众随时提问。
相机指导学生
、理解生词。
2、理解重点语句。
如:“……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从四个“最”和后一句的四个“方面”体会曾侯乙编钟的重要价值。
关于曾侯乙编钟的特点,课文是怎样有条理介绍的……
通过什么方法,介绍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举了俩例子。)
四、拓展练读。、用一句话赞美曾侯乙编钟。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本卷有五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五部分,主要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二、考情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平均分为56.8分,最高分86分,最低分46分。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3、7、8、10、11、12,判断第1、2、4,选择第3、5,计算中简便计算与文字题,应用第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倒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18分=()秒,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分不清,第3题()× = ÷()=()-= +(),此题比较灵活,但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第7题一根绳子长 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 米。第()次用去的多。这道题有单位和和无单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第11题反映出学生对“比的知识”这块内容掌握得不好,第12题考查了对质数,倒数的概念不清,判断题第1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选择题第5题,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理解不到位。
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能运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文字题的题意学生也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工程问题,以及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说题目的算理,明确计算方法,能口算的就一定要口算,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运算。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消化。
5、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答问题、弥补课堂缺陷的课外教学方式。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汪向阳
05.12
第四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成长的烦恼
家里到课堂,永远迟到慌张,成绩单要往哪里藏?不要批评我的智商,有太多期望,想带着玩具到处流浪……。”收音机里一直重复着那首歌,有了<<青春期的故事>>这首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烦恼。
每当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同学门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该怎么办呢?这么差的成绩,又要签名了,同学门都等待这班主任的挨揍,任课老师的批评,父母的爱的教育。但两个同学相互相竟争时,某一位同学考差了,对这位同学来说也是一种烦恼,因为他输了。
最要命的是父母的挨骂。有一次,我把一大堆同学带到家里来,然后是打开录音机疯狂的跳舞,把家弄的乱七八糟,渐渐地,饮料瓶,糖纸,果皮几乎丢满地,不管它!中午,正当我们玩得十分忘行之时,“聪聪”严厉的声音吓了我一跳,回头一看,要命!妈妈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的面前。这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朋友们都溜之大就吉了。妈妈气冲冲地关掉了录音机。“恩!这下有好受的了。”想到这,我悄悄地看了妈妈一眼:满脸的怒气,眼睛直盯着我。我吓的把头掉了过来,再也不敢看过去。“你看看你,我刚走了一会,你就把家里弄的成这副模样,还像个中学生的样吗?要不是我还有些事,这一天不知道还会疯到哪去。”接下来的训话就不用提了惨的要死。我站在原处低着头一动也不敢动。好不容易才听到妈妈说了一声:“还不赶快把东西收拾干净。”一声令下岂敢违命。收拾房间时,自己才发觉房间确实弄得特别糟糕。晚饭后,我刚想走,妈妈叫住了我,“妈,有事吗?”我小声地问着。“恩,坐下来,我们谈一谈。”我顺从地坐下来,“聪聪,你也不小了,该懂事了,怎么还像个小丫头似的,一天到晚地玩呢?现在你的功课已经很紧了,你应该自觉地学习了,家里的每个人对你都抱有极大的希望,你怎么还不能用心读书呢?”啊!烦恼,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唠叨和期望,这个世界还是没有让学生活的路啊。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烦恼也不就是快乐之母吗!
在这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的一生精彩而坎坷,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如果酸的多了,让人生充满激情,如果苦的多了,让人生充满自信,因为挫折过后需要一颗自信的心灵!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数学广角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3、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鸽巢问题„„„„„„„„3课时
鸽巢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抽屉原理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认识“抽屉原理”。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老师组织学生做“抢椅子”游戏(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条椅子),并宣布游戏规则。
师:象这样的现象中隐藏着什么数学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1)观察猜测
猜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结果?(2)自主探究
A、提出猜想:“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B、小组合作操作验证:请拿出铅笔和文具盒小组合作摆一摆、放一放。C、交流讨论,汇报。可能如下: 第一种:枚举法。
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第二种:假设法。
如果每个文具盒中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枝同一个文具盒。
第三种:数的分解。
把4分解成三个数,共有四种情况,(4,0,0)、(3,1,0)、(2,2,0)、(2,1,1),每一种结果的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数是不小于2的。(3)比较优化。
请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把5枝铅笔放进4个文具盒,结果是否一样呢?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盒子里呢?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师:为什么不采用枚举法来验证呢?
数据较小时可以采用枚举法,也可用假设法直接思考,而当数据较大时,用假设法思考比较简单。
2、引导发现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盒子的数量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4个苹果放进3个盘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放()个苹果。
(2)东城三小棋艺组有学生14人,在这个组中至少中至少有()位同学是同一个月生日。
2、实际应用。
(1)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里,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10个包子放在7个盘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盘子里至少放2个包子。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P71第1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抽屉原理例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抽屉原理”。
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如果有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 8本书会怎样呢?10本呢?
1、学生尝试自已探究。
2、交流探究的结果,可能如下: 1)枚举法。
共有6种情况。在任何一种结果中,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书 2)假设法。
把7本书“平均分成3份”,7÷3=2„1,如果每个抽屉放进2本书,还剩下1本。把剩下的这1本放进任何一个抽屉,该抽屉里就有3本书了。由此可见,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同样,8÷3=2„2把8本书放进放进3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10÷3=3„1把10本书放进放进3个抽屉中,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书。
3、观察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4、介绍原理。
这一发现,在数学里被称之为“抽屉原理”,也叫做“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有趣的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1、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里,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张叔叔参加飞镖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9环。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P71第2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鸽巢问题的具体应用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抽屉原理,掌握抽屉原理的反向求法。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思考的习惯。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2.找到抽屉原理问题中被分的物品。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3个苹果放进2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2个苹果,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女孩正要从抽屉里拿袜子。抽屉里有黑白两种颜色的袜子各10双。突然停电了。小女孩至少摸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拿出相同颜色的袜子?
学生思考、发言。
师: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三、活动探究、深入了解:
(一)出示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1、学生提出猜想。
2、用预先准备的学具,小组合作交流。
3、得出结论:把颜色看作抽屉。
有两种颜色,只要摸出的球比他们的颜色至少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研究规律
1、师:如果盒子里有蓝、红、黄球各6个,从盒子里摸出两个同色的球,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分小组讨论后汇报。
3、再出示做一做第2题,汇报后得出:问题结论只与球的颜色种数也就是抽屉数有关。
4、小结:确定什么是抽屉什么是物体是解决抽屉问题的关键。
四、巩固练习
1、向东小学六年级共有370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1)小明说:六年级里一定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他说的对吗?(2)小丽说,六(2)班中至少有5人是同一个月出生的,她说的对吗?为什么?
2、把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球各10个放到一个袋子里,至少取多少个球,可以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
3、给一个正方体木块的6个面分别涂上蓝、黄两种颜色。不论怎么涂至少有3个面涂的颜色相同。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你从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P71第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