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灾害教案
材料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
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有反应;三度在深夜时人会有感觉;四~五度吊灯有轻微摇晃;六度器皿会倾倒,房屋有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建筑倒塌;十一~十二度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避开外墙)。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公共场所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震前预兆·动物篇]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2 应对 雷电 Thunder
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
[发生地点]
●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建筑物上的烟囱、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内部潮湿的建筑物;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
●平屋面雷击部位往往发生在四角上,对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墙上。[应急措施]
●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间、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
●不能撑用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3 应对 火灾 Fire
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 2000 多人。
[发生地点]
火灾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时节,春季和冬季都是火灾的高发季。容易引起火灾的有三种火源:
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家用电热器的取暖器等。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3.雷电火: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应急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庭失火
●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改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阻挡出路,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跑过。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面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如果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杯盖或小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公共场所失火(如酒店、影院、商场等)
●下榻宾馆、酒店或到影院、超市时,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注意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标志。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大声叫喊。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阳台或窗户,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4 应对 雪灾 Blizzard
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已经不再是童话世界,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们(尤其是毫无应对寒冻极端天气经验的南方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的寒冻天气,马路上的冰层又硬又滑,高压电线覆冰后结成冰柱,连房屋都被冻成了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铁路中断、航班停飞、高压线冻坏导致停水停电。
[应急措施]
●保证着装保暖。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避免寒气从脚入。在冰雪灾害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保持干燥。
●避开大风。突如其来的寒潮、“冷空气”可以使气温骤然下降10多度。而且风速加大,并常常伴有降雨、降雪。为了防止体温下降,防止冻伤,必须设法维持体温。首先要避开大风,因为风速每增加1米、气温就下降1℃。其次要防止淋湿,潮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万一淋湿,可以用报纸、地图等塞进背部、腰部帮助吸干水分。
●注意保暖。必须防止汗湿衣服,应在出汗前就脱掉一些衣服,并在停止活动时,擦干汗水立即穿上衣服。休息时不能直接坐在地上,应垫上些树叶、干草或书本等。为防止冻伤,还可以在足踝、足跟处涂上肥皂或滑石粉,可以将手、脚放进背包里取暖,可以在手套和袜子里放些辣椒,可以涂一些冻疮膏。
●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
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5 应对 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强烈的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加上大雨天气,泥石流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灾害,并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难度。
[应急措施]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据地震专家介绍,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快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
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如果碰到因遭受泥石流、塌方、滑坡导致受伤的人,首先要将其受伤的部位固定下来,不要发生晃动,其次就是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还要快速求援。6 应对 空难 Air Crash
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发生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据航空医学家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13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
[应急措施]
如果遇到了空难,只能听天由命了?其实不然,采取以下措施,你就有很大的机会逃出危险。
●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减少黑色13分钟出现的次数。
●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
●坐靠过道的位子,离出口近,你就能更快逃出机舱。如果你其他的什么也没做,也要避免坐靠窗的位子。靠通道座位可以使你更快地进入通道,在发生紧急事件时,时间就是一切。
●扣紧你的安全带,并且,要保证安全带扣得比较低,紧绷你的臀部。否则,你将会体验到“安全带综合征”(安全带挤压你的体内器官)或者“动力过度”(动力会让你砰地往前冲)。
●登机后要认真听取乘务员的讲解,阅读安全条例。在发生坠机前,按照乘务员的指示采取防冲击姿势:小腿尽量向后收,超过膝盖垂线以内;头部向前倾,尽量贴近膝盖。防冲击姿势是乘客要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可以减少你被撞昏的风险。
●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 米,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因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中毒。
●冲向后方出口。当飞机撞地轰响的一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因为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朝下,油箱爆炸在十几秒钟后发生,大火蔓延也需几十秒钟之后,而且总是由机头向机尾蔓延。7 应对 海啸 Tsunami
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大破坏力、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以及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范围,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海啸在外海时由于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不容易引起注意,但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升高,形成内含极大能量、高达十几米甚至数十米的“水墙”,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
海啸发生有两种形式:一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而后,海水突然席卷而来、冲向岸边;二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涌向滨海陆地,而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发生地点]
海啸发生在沿海国家或城市,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应急措施]
海啸发生时:
●接到海啸警报应立即切断电源。
●关闭燃气。
●停在港湾的船舶和航行的海上船只立即驶向深海区,不要靠岸或停留在港口、回港。
不幸落水时:
●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不要举手,不要乱挣扎,尽量不要游泳,能浮在水面即可。
●海水温度偏低时,不要脱衣服。
●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相互鼓励,尽力使自己易于被救援者发现。8 应对 台风 Typhoon
公众在日常所说的“台风”,术语称“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区分为不同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风力6~7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及以上)。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大风、暴雨、风暴潮。
[发生地点]
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我国遭受的风暴灾害最频繁、最严重,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其中,由寒流引发的温带风暴致灾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渤海、黄海及沿岸;而台风风暴的致灾区域几乎遍及整个中国沿海,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据统计,每年给我国带来严重影响的台风近20个,其中约有7个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登陆数约为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俄罗斯等国的30多倍。
[应急措施]
旅行者
尽快抵达安全地点;尽量不要安排外出活动;出海船舶尽快返港避风,人员上岸;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转移到安全住所。
台风过境时
●断电。
●尽量避免使用电话。
●未收到台风离开的报告前,即使出现短暂的平息仍须保持警戒。
●若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
●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
●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
●海上船舶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台风过境后
抢救伤员:室内空气流通,保暖;不要给昏迷者喂流食;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
保持健康:不要过度劳累;多喝干净的水;注意饮食;清理残骸时戴胶皮手套,穿胶皮靴并使用木棍;注意卫生,用肥皂和净水洗手。
注意安全:当心被冲毁的路面、损坏的建筑、污水、燃气泄漏、碎玻璃、损坏的电线以及湿滑的地面等;小心虫、蛇;不要进入结构严重损坏或发生煤气泄漏的房屋。
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健康及安全问题。9 应对 火山喷发 Volcanic Eruption
地幔物质在地球内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当岩浆中气体成分游离出来使内压力增大到一定极限时,岩浆就会顺地壳裂隙或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
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俯冲带。这里的火山可能在沉寂数百年之后再度爆发,而一旦爆发,威力就特别猛烈。这样的火山爆发常常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发生地点]
火山喷发一般发生在地壳较薄处或板块交界地方。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地方。
[应急措施]
熔岩: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火山喷射物: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应佩戴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
火山灰:具有刺激性,会对肺部产生伤害。逃生时应用湿布护住口鼻,或佩戴防毒面具。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会灼伤皮肤、眼睛和黏膜。应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但不是太阳镜。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
气体球状物:火山喷发时会有气体和灰球体以超过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滚下火山。可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喝一点热汤,或喝甜饮料,因为糖能够提供热能。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第二篇:《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1)和(3)是属于自然灾害,它们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动而产生的,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
(4)要看它产生的后果来决定,如果地震引起了海啸,沿岸地区有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现象,则为自然灾害,如没有则不是 2.自然灾害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经常从电视、网络中看到各种自然灾害的报道,你能说出哪些自然灾害? 【归纳总结】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虫害、草害、鼠害等,天文灾害:流星体或小行星撞击地球 阅读教材提供的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
在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是最频繁而且危害最严重的灾害。地质灾害也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尤其在山区。让我们通过书上的图片和说明认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其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分布,为有效地进行自然灾害的预防打下基础 3.自然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2011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
2012年自然灾害经济损失 危害大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4.发生频率高
【归纳总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和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在本章的第一节到第三节我们讲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气候和河流,我们就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一起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
【看图】教师先后展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我国冬季气温分布图和我国气候类型图
【提问】1.气象灾害多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2.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3.我国东部有哪些气候类型? 4.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 5.我国的海陆位置是怎样?
【教师总结】气象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冬季南北温差大,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我国东临太平洋,中低纬度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常常造成水灾、风灾
【讨论】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区的形成原因
1.分析这个问题时,除了本节教材中的地图以外,我们还需要查阅哪些地图? 2.据图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我们运用了“中国地形图”“板块构造图”“气候类型图”等地图。我国山区面积占2/3,地势起伏大,地形类型复杂,地表崎岖。东部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受季风气候控制,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6.次生灾害
【教师提问】观察“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为什么图中的图例分别代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同一图例所代表的自然灾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能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并起主导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看图】例如,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洪涝、泥石流、大风、风暴潮等灾害;地震后带来的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旱灾容易诱发火灾和虫灾。次生灾害会加剧灾害的破坏程度和人员、物资的损失
【归纳总结】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处夏秋季节,有一种自然灾害频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它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它是哪种自然灾害? 网络搜索最近一次的台风视频报道
例如: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的报道及“菲特”带来的危害 以台风为例,强化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以及次生灾害的危害
“菲特”给经过的地区带来了大风、暴雨,造成了风灾、洪涝灾害、风暴潮、城市内涝等 台风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能给我们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小组讨论
台风来袭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东南沿海很多地区每年都要遭受台风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受台风侵袭频繁地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关注的重点问题。防灾减灾实际上是两层含义,一是防灾,是预防灾害的发生,7.防灾减灾的措施
监测:高科技的手段─气象卫星
我国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风云三号”卫星对灾害的监测起到重要的作用 预警:发布台风预报、警报,不同等级的预警表明灾害的严重性不同 工程建设:加固、维修、疏浚等工程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外出、在家的减灾自救措施
(二)防灾减灾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减灾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3月2日,中国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之所以选择5月12日,是为了纪念震惊全人类的“5·12”汶川大地震,纪念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8万多同胞
(课件)我国重大减灾项目举例和防灾工程分布 当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从我们这两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灾害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归纳总结】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抗灾的共同目标
从我们这两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并且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灾害猛如虎,面对如此严重的灾害现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讨论探究: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说一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请每个小组以一种自然灾害为例,思考应对措施。可以参考教材中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总结概括:刚刚大家讨论过了,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灾害的应对措施。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防灾减灾可以有很多的方式,不过从总体来说,需要以下的防灾步骤,防灾、备灾、救灾。这也正是我国目前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
三、练习
1.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发生______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危害。
2.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判断下列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里的很多西瓜都砸烂了。()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气味。()
C.一位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四、总结
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探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地球健康与世界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防灾、减灾、抗灾的共同目标
五、作业
调查家乡曾经发生过的自然灾害?分析受损情况,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小论文,与同学们分享。
六、板书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 2.自然灾害的分类 3.自然灾害的特点 4.发生频率高
5.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6.次生灾害 7.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防灾减灾
第三篇:自然灾害 教案
第四节 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震、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1.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重点:
1.了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难点:
1.通过所学知识,惠、会分析总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ppt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地震发生之后的场景。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危害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自然灾害还有许多,例如上节课我们所学到的水旱灾害,洪涝灾害,台风、滑坡、泥石流等等,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那么这些自然灾害分布在那些地方呢?什么时间会发生?发生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等情况。
二、新授
1.师: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也多,分布范围也广,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气象灾害。(出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1)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2)我国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寒潮主要影响我国哪些地区?为什么南方受寒潮影响较少?
(4)台风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四个四个一学习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最后派一位学生回答)2.明确:(1)我国洪涝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江浙闽皖赣湘等地。我国的降水是由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是夏季风最先到达、最后退出的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最长,所以易发生洪涝灾害。
(2)干旱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因为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所以容易发生干旱。
(3)寒潮影响我国除青藏高原意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方地区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并且收到重重山岭的阻挡,所以受寒潮影响较少。
(4)台风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入侵,登陆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3.小结: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往往有很多的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
第四篇: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预防自然灾害教案
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
2.震中——避震
(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
(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
(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
(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
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
措施:
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第五篇:防自然灾害教案
防自然灾害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识:①台风起源、危害 ②雷雨大风 ③大雾天气 ④涝灾 ⑤冰雹 ⑥龙卷风
技能:从天气预报图上能认出并绘制台风、大雾、雷阵雨的符号 2.方法与过程:直观看法,分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 二:教学要求 1.台风起源、危害
2.雷雨大风,人如何做
3.大雾天气
4.涝灾 5.冰雹
6.龙卷风
方法设计:通过看课件灾害天气的图象,分析其危害,人们如何做
三: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时间过得真快啊,夏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她呢?(引导学生发现夏天天气的特征)
2.夏天不但炎热,而且变幻无常,她说生气就生气,你们看——
(二)联系生活,体验探究。活动一:直观雷雨
1.播放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画面。2.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你什么时候碰到这种情况?当时,你心里害怕吗?
4.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突然间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可没多久,天空又放晴了,空气清新,有时天上还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多么奇特的自然现象!
活动二:认识雷雨
1.雷雨这种自然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2.请小朋友们根据课前观察准备说一说。3.播放――雷雨的形成。活动三:雷雨的危害
1.夏天是雷雨多发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听到那轰隆隆的雷声、看到刺眼的闪电、哗哗的大雨。小朋友,你们喜欢雷雨吗?说说理由。
2.小结:适量的雷雨能让庄稼喝个饱,能给花草洗个澡,雨后空气新鲜,人们感到舒服。
3.雷雨的形成是自然现象,也是物理现象。然而,雷雨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小朋友,你知道雷雨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吗?
4.小结:雷雨给我们人类造成了一些危害,如:河水猛涨、山洪爆发、农作物受损、街道受淹、电线断落、交通中断等。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雷雨时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四:躲避雷雨 1.播放――雷雨来了……
2.小朋友,康康熊为什么对圆圆和盼盼说:“大树下避雨危险!快走开!”? 3.那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呢?出示课件。A.小红在家里看电视。B.姐妹俩走在放学的路上。C.小弟弟在公园里玩耍。
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小组长把你们得出的经验和办法记录下来。4.交流“我的经验和办法”。
5.小朋友,你听说过因避雷方法不正确而发生的悲剧吗?来跟我们说一说。6.为了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让大家牢记避雨的常识,老师编写了一首《避雨歌》,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它。
避雨歌
雷公公,轰隆隆,家里电器暂不用,避雨不去大树下,安全知识记心中。雷雨来了不慌张,人人夸我好儿童。[
活动五 请同学们找出大自然发脾气的时候都会造成哪些危害?
1、雷雨给我们人类造成了一些危害,如:河水猛涨、山洪爆发、农作物受损、街道受淹、电线断落、交通中断等。
2、地震引起的灾害:火灾:这是首屈一指的地震次生灾害。烈火不仅烧毁住宅和各种建筑物,还会烧死烧伤人。在强烈地震时,尤其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其火灾往往比地震本身还可怕。
海啸:海啸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是海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但在我国大陆沿海,一般不会发生这种灾害。
瘟疫:1556年华县地震时,瘟疫或流行性疾病曾夺去数以10万计未被地震压塌而死的灾民的性命,可见瘟疫这种次生灾害也是极为可怕的。瘟疫的产生完全是由地震压塌的人、畜、禽的尸体腐烂、细菌蔓延引起的。一场强烈地震后,要赶快清除和深埋人畜家禽的尸体,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防止瘟疫的滋生和蔓延。
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已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
水灾:地震如使水库的坝体开裂倒毁或使大河的堤坝决裂,都会造成水灾。此外,地裂、泥石流、喷砂冒水、地面塌陷、有毒液体和气体的外溢泄漏、地面变形等等也都是地震的次生灾害,它们都可能致人死伤、破坏建筑物、破坏交通运输,毁坏耕地农田等。因此,我们对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不可等闲视之,而应积极的防御。
(1)遇到雾天气怎么办?
拓展延伸:
遇到其它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雷雨天气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第一、别在大树底下避雨。农民朋友对夏天树下避雨的方式并不陌生。当遇到突如其来的雷雨时,大树底下或许能避免被雨淋的燃眉之急,但生命在树下却没了安全保障。大树极可能成为“引雷针”,雷电会把湿树当成导体,很可能你就会成为“用电器”。大雨来时,要远离树木至少两米距离,安全系数才会高点。
第二、带好雨具早回家。在汛期,天气最变化无常,农民朋友们出行前尽量带好雨具,一见雷电雨来临,尽早回家,不要穿湿衣服赶路。
第三、别往高处跑。雷电来时,如果在野外,尽量找一个低洼地方,双脚并拢蹲下。不要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上,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引雷针”。
第四、截断室内、外金属连线。为防雷电灾害,要尽量躲到房屋内。要拔掉室内的电源插头,避免将雷电引入室内而遭雷击。雷电天气时,不要开水龙头,不要打电话,不要站在房檐下、窗台和屋门前。尽量不要打带有金属的雨伞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