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50: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

金香木花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初步了解泰戈尔其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课题。图片认识金香木花。

出示“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句话,请你读一读,你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印度诗人泰戈尔

2、介绍泰戈尔。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作品中,最为有名的是他的散文诗,笔调清新自然,深受大家的喜爱,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他写的诗,齐读课题《金香木花》。

有人见过金香木花吗? 金香木生长在印度,是印度圣树,金香木花就是树上开的金黄色的小花。(见图)好看吗?诗比花更美。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二、初读课文。

1、听配乐范读。

你感觉怎么样?你知道诗歌里的“你”“我”分别是谁。——板书 我,你

回答:

我——孩子(就是你呀,是你,也是你)你——妈妈 ——板书:孩子,妈妈

2、我也很喜欢这首诗,所以我给它配了四幅图。

(出示图片)自读诗歌,对照插图,看看哪几节的内容就是哪幅图。

3、对照图片分小节,(1—3)(4)(5—6)(7—9)

分别读一读。正音“叫唤”《罗摩衍那》——介绍它是印度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作业:读泰戈尔的名言。

在家里玩一次捉迷藏的游戏。

第2 课时

目标:

1、能诵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跟妈妈闹着玩。

2、理解“暗自好笑”,掌握该词使用的语境。

3、培养想象力,能根据搭好的框架模仿写几句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2.懂得一个孩子纯真的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

泰戈尔的文笔清新优美,有很多富有哲理。听说课前小朋友们已经读了不少泰戈尔的诗歌,能背诵一两句你喜欢的句子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句我喜欢的句子。出示“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

齐读,相信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会对这句句子有更深的理解。

3、我们一起看课文。

回顾上节课内容,文中的你、我 分别指谁?

上节课我们已经给课文配上四幅插图,请你看看图再读读文章相应的段落,联系文章句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个画面。

二、精读课文。

(一)第一部分:(出示插图配文字)

1、点名自由说有趣之处,请他读一读。联系课文说说哪里有趣? ——点到“捉迷藏”。

(变成一朵花,有趣;妈妈认不出,有趣;

妈妈叫唤我不吭声,有趣;偷偷展开花瓣,有趣。)

(把你觉得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还有谁也觉得这幅图有意思,想来补充一下?(变成花让妈妈认不出,叫他也不答应)

注意正音“叫唤”

悄悄躲起来,一个叫唤,一个还不吭声,这多像我们平时玩过的一个游戏呀——“捉迷藏”。——请你来读一读。

2、过渡:还有谁也喜欢捉迷藏,也想来读一读的。——点到“捉迷藏”很有趣。

你为什么喜欢捉迷藏?——有趣,好玩。——是啊,多有趣呀,请你来玩一次读一读。

4、过渡:还有谁想来捉迷藏? ——点到“偷偷地笑”有趣

你玩过捉迷藏吗?跟谁玩过?你最喜欢躲在什么地方?当你悄悄躲在 地方时,捉你的人走来走去,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发现不了你,这个时候你躲着,心里怎么样呀?

(高兴,好笑)你看你现在就忍不住笑了。

出示:

“你会叫唤:“孩子,你在哪儿啊?”我要暗自好笑,一声也不吭。”

指名读。——妈妈叫唤的声音再大点,那我躲着岂不是更开心。再指名读。——师生配合读。

我们一起来躲一躲。——齐读。

引说:

瞧,课文中这个淘气的小朋友跟妈妈玩得那么开心、投入,这真让我们也 暗自好笑。

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场景。

(二)第二、三部分

1、过渡:有没有喜欢第二幅画面的小朋友?

指名,先读再说。

2、如果你就是那个变成花朵的孩子,你为什么要为你亲爱的妈妈散发芳香呢?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出示:妈妈,我想

同桌前后交流一下。

你洗澡之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香木花的阴影,走到小院子里去祷告时,你会闻到花香芬芳,可你不知道这芳香是从我身上发出来的。妈妈,我想 ;我想

;我还想 „„

先逐个说,再排好顺序先后说。

3、过渡:多么体贴懂事,你看,这场捉迷藏不仅仅是有趣吧。

4、展开花瓣,妈妈没发现,为你散发芳香,你还是没有发现。那么,就让我继续逗你玩吧。

(出示图四)

午餐之后,你坐在窗边读《罗摩衍那》,树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头上时,我要把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就投在——你正在阅读的地方。可你会猜到——这就是你的小孩子那小小的影子吗?”

就是啊,再读。可你会猜到„„

5、你希望妈妈猜到这一切吗?

自由说。有不同意见吗?

(三)第四部分

1、自由读。

2、你找到答案了吗?(希望妈妈知道吗)不希望妈妈猜到。从哪句中看出?

出示

“妈妈,我才不告诉你呢。”

3、填空: 的孩子

4、这个有趣,活泼,有意思,好玩,天真的孩子,是你,是你,也是你,我们一起来读。

5、顽皮的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变成金香木花读一读这首诗,也来玩一次捉迷藏吧。我来扮演妈妈,她说的话我来读,其余的你们读。

四、拓展

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我们也来模仿第一节,跟妈妈、或者你的其他亲人、朋友玩一次捉迷藏呢?

5、仿写。

出示: 如果我闹着玩儿,变成,。,你会认得出是我吗?

你会叫唤:“,”

我要暗自好笑,一声也不吭。

五、作业。

1、把诗写完。

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诗。

第二篇:金香木花教案

金香木花

本课选自泰戈尔诗集《新月集》,想象奇特,语境优美。课文描写了一个小孩想变成金香木花,长在高高的树枝上,暗中看妈妈寻找自己、看妈妈工作、给妈妈送去香气、把影子投到妈妈看的书上。诗句展现出的是一个非常有趣,充满童真的儿童。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特点,学习阅读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3、在诵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容,读懂孩子纯真的孝心;

4、利用想象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情感,领悟内容,读懂孩子纯真的孝心。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法 以读为主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外面春暖花开,咱们来聊聊花吧。你认识哪种花?什么样?什么味呀?(刚才我们一起分享了这么多花的知识,长见识了。先聊到这里,有时间以后再聊。准备上课,好吗? 上课!

今天李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美丽的花:金香木花。(示金香木花图片)它长在印度一种非常名贵的树木——金香木的上面。花很大而且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印度诗人泰戈尔就以“金香木花”为题写了一首诗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请你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如果让你用“金香木花”当题目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大家会先写花的样子,再写它的味道、生长过程,然后写联想到的或感受到的。)

泰戈尔他写了些什么吗?打开《经典读本》,翻到48页。

二、初读感知。

1、请你放声多读几遍课文,利用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争取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查字典,你又认识了哪些字?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板书:祈祷。跟读两遍。这两个字都是“示”部旁。与什么有关?(祭祀、神灵)印度大多数人信佛,经常这样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实际是干什么?祈祷就是默默许愿。《罗摩衍那》跟读两遍。是印度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3、我们来开火车接读课文。读的同学要看准了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想想:泰戈尔在诗中写了什么?与你刚才想写的一样吗?

交流。他想象自己变成了金香木花,和妈妈做游戏呢。和你想写的一样吗?(想象很丰富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4、听了这些同学读,你再读这首诗歌,会读得更准确、更流利。也能进一步体会诗歌想象丰富的特点。

三、品读体会。

大家读得准确流利多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歌有滋有味地读出来。

(一)1、2小节。

1、(出示)看,作者和妈妈闹着玩儿,变成金香木花了。你自己读读,看看他是怎么闹着玩的?

2、让我们摇身一变,也变成金香木花。你再读读。

3、金香木花们,你现在觉得你是个怎样的孩子呀?从哪里看出来的?

4、自己再读这两小节,把你的这些感受读出来。

5、指名读。(真是个调皮鬼)

(二)3——7 请你接着往下默读课文,想想:妈妈洗澡后祈祷时,午餐后读书时,黄昏走进牛棚时,你这朵金香木花豆干了什么?

1、第4小节。

(1)妈妈洗澡后祈祷时,金香木花,你干了什么?(2)满院花香芬芳啊?妈妈会怎么做,怎么想?(3)谁来读,把你想象的这些读出来?(好香啊)

2、第5、6小节。

(1)妈妈午餐后读书时,你又?(出示黑色两节)(2)哦,你把影子投到妈妈阅读的地方。(出示红色两节)

现在我就是妈妈,在读书呢。我读到这儿,有个小影子。读到那儿,咦,小影子怎么跟这跳过来了?我读了一行一行,小影子跟着一跳一跳。嗯?怎么回事呀?金香木花们,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做呀?

(3)(出示“就”的句子)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看发现了什么?(出示变红)你的影子就投在妈妈正在阅读的地方。这个就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4)自己读这两小节,把这些感受读出来。(5)指名读。(真是个调皮孩子)

3、第7小节。

交流。

3、第8、9小节。

(1)你突然又回到妈妈身边。哎呀,孩子,我都找了你一天了。你这顽皮孩子,你上哪儿去了?生答。(真是个调皮鬼)

4、体会感情。

(1)你变成金香木花,妈妈祈祷时送去芳香,读书时陪在身边,黄昏又回到妈妈身边,始终不离妈妈左右。金香木花们,告诉妈妈,你心里其实想对妈妈说写什么呀?(出示最后一节)

(2)(出示全文)爱,想象当时的画面,你就能有滋有味地读好这首诗歌。不信,自己读读试试。

(3)配上优美的音乐,谁读给我们听?(我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调皮而又爱妈妈的孩子)

四、仿编。

泰戈尔想变成金香木花,表达对妈妈的爱。你想变成什么?为妈妈做些什么呢?你能不能仿照这个小节的样子说一说。

把这几个同学说的合起来就是一首优美的小诗。大家想象力这么丰富,语言这么生动,你们像泰戈尔一样,也成了小诗人了。

五、简介,拓展。

1、(出示图像)看,这位白胡子老爷爷就是印度诗圣泰戈尔。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50多部诗集呢。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咱们亚洲第一个获得这种荣誉的人。他还有很多表达爱的诗歌。我们现在来分享其中的一首《告别》节选。

2、自己读。

3、指名读。

六、小结。

七、作业。

第三篇: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刘金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执教人:刘金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②使学生能用几分之一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相应的几分之一。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个及其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能够把个数与份数区别开来。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贴图 2.学生准备

每人2张作业纸、一支水彩笔、1把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寻知识起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创设春游的情境。

(二)联系生活,复习旧知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设计意图: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春游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春游分食品,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箭双雕”。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复习旧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唤醒了学生原有的旧知存储。】

二、引导探究,构建知识模型(1)感知整体,初步认识

1.出示图:将2瓶水平均分成两份。(1)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分矿泉水的结果?(2)感受整体,共同交流。

①用集合圈表示整体,用虚线表示分割。②探讨二分之一表示的意思。2.出示图: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1)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整体。用集合圈表示整体。

(2)展示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3)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

(二)动手操作,加强认识

1.出示图:将8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2.提出问题。

把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 3.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动手分一分。4.汇报交流。

(三)比较深化,揭示课题

1.苹果总个数不同,每份个数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

2.不管有多少个苹果或多少瓶水,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3.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变得具体和生动起来,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建构起分数的恰当的概念意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学生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

三、巩固练习,深化知识体系

(一)知识竞技场。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几分之一所表示的含义。】

(二)涂色竞技场

【设计意图:“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涂色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理解。】

(三)眼力竞技场

1.1个苹果,是这一篮苹果的四分之一,这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2.2个苹果,是这一篮苹果的三分之一,这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苹果?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应坚持“儿童本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智慧、深化理解,因而我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猜总数练习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主动地思考。】

(四)游戏竞技场(机动题)16个笑脸,拿走其中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活动,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

四、全课总结,回顾知识脉络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设计意图:设置这样的回顾总结,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课的最后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分数原型,初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质课赛讲教案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单位:上戈镇柏树嘴小学

姓名:

电话:

***

第四篇:杨金香《标点符号的争吵》教学设计

《标点符号的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杨金香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了解标点符号争吵的原因和结果。

3、明白在集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做事才能事半功倍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中认识了课文中的14个生字和相应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一些词语的意思。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认识了逗号、顿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理解每种标点符号说的话,体会其中的情感,同时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集体中,只有团结起来,做事才能事半功倍的道理。教学准备: 各种标点符号的卡通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标点符号的争吵(课题提前写好)带着问题读课文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吗?(学生回忆后,课件出示4个问题)下面我们就继续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研词析句,品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问题。

交流第一个问题:哪些标点符号在争吵?(学生汇报,师随机贴出标点符号的图片)

这些标点符号争吵的激烈吗?你是通过哪些词语和句子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课件出示相应的段落和词句。主要是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些词语。)学生汇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你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出它们争吵的激烈吗?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5.最先发言的感叹号是怎么说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你们认为感叹号说话有什么特点?(声音洪亮)你能试着读一读吗?如果把它说的这句话末尾换成句号会是什么效果呢?(课件出示2个句子)谁能与老师比赛读,听了我们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有感叹号的句子感情更强烈,句号结束的句子语气平淡。)你能说一个感叹号结束的句子吗?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感叹号你要怎么说这句话?(指导朗读)

6.听完感叹号的话,小问号非常不服气,它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它的话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它的不服气?你能读出它的不服气吗?同桌合作读,一人旁白,一人读小问号的话。全班展示2组。你能说清问号有什么用吗?

7.听了感叹号和小问号的发言谁不同意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呢?(指生读这段话)“反驳”是什么意思呢?从它们的发言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见过像长长的面条一样的句子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句,谁能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1)这样的句子读起来太难了!别着急,我们请逗号和顿号来帮忙(课件出示句子2),谁能来读一读。看来,文章里少了逗号和顿号真是不可以呀!

8.大家看这是什么标点符号?(课件出示省略号)它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了。(课件和录音同时出示)省略号说清自己的作用了吗?你知道它的作用吗?你能读出这种深奥吗?男女生配合分角色读这段。

9.大家都把自己夸,还有谁没发言呢?指名读第6自然段。听了它的话你明白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自豪吗?自由读,指名读。10.它们吵来吵去,到底谁最重要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它们争吵的结果是什么?(都重要,团结合作文章才美妙)

11.听了“书”的话,标点符号们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12.故事读完了,我们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课件出示问题)逐个解决。

三、总结升华: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带上表情与动作。

板书设计:

标点符号的争吵

第五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王金香)

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学习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王金香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11册《圆的周长》第62—64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周长,初步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

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情境教学法。

设计思路:

“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教学设计上,力图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探究的过程;力求体现“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推导并总结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米尺、大小圆片各一个、磁铁、彩带、小黑板

(学生)绳子、小圆形片、20厘米直尺、计算器、学习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你们一般都玩些什么体育活动?(生说)

看来,你的力气真大,那我们来掰掰手腕好吗?如果你赢了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作为纪念品。

2、老师啊,平时也喜欢运动,老师每天早上都要绕着圆满形(出示圆形并贴在黑板上)跑道跑步,我想知道我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你们知道这是在求什么吗?(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师板书课师。

3、关于圆的周长,你想探究什么问题?(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师评价:你的问师很有价值,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伊始,“需”已生。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跑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你们知道这是在求什么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初步感知圆的周长

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描描,请大家仔细观察,他是从哪开始,从哪结束的?一生描,师请一生说。师边描边说:圆这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现在知道的圆的周长,你能量出圆的周长吗?学生思考。

如果老师提供尺子、绳子这些工具,你能量出你手中这个圆片的周长吗?

同桌合作,共同量出圆的周长。(师贴好米尺,并巡视。)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你的本领。

生汇报:

A、缠绕法:先按住绳子的一关,绕圆一周绕到接头处,在绳子上作好记号,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B、滚动法:先在圆片上做好记号,把作好记号的地方对着零刻度线,把圆沿着直尺滚动一周,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除了可以用“绕”的方法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圆的周长原来是一条曲线,你们把它转化成了一条可以直接测量的线段,其实这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教师板书化曲为直。

3、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假如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圆形花坛,你还会选择这两种方法测量它的周长吗?(给学生思考)为什么? 看来测量的方法有时不方便,那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知道圆的周长呢?(通过计算)

4、猜测

要想知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得知道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直径、半径)你是怎样想的?

圆的周长确实与它的直径或半径有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索。

5、操作

学生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借助计算器算出周长是直径的几倍。要求: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在记录表上作好记录并计算。

6、汇报

请一位同学汇报小组实验的有关数据。

观察我们实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3倍多一些?)谁是谁的三倍多一些?(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测量、统计等实践活动,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学生在经历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中,还有效地渗透了化曲为直思想和统计思想。] 数学家经过精密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是一个固定的数,它是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什么我们的结果和它不一样呢?那是因为我们在操作时测量不精确,存在着误差,所以结果不一样。3.1415926„„这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学生跟读两遍。

π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取它的近似值π≈3.14。

3倍多一些,你现在知道是3倍多多少了吗?(0.1415926„„)。看来这们表达不方便,我们可以直接说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7、介绍祖冲之。

关于圆周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课外小知识。在1500年前,中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的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至少要早1000年。听完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8、推导公式 我们班的同学非常了不起,发现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相信你们一定能根据这个发现找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小组交流。

汇报: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C=πd 或 C=2πr。

三、练习深化

挑战第一关:牛刀小试。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①d=8厘米; ② r=3分米。

挑战第二关:初露锋芒。

一辆小轿车轮胎直径大约是0.5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动400肉制品,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挑战第三关:智擒盗贼。

小华家被盗了,于是小华的爸爸向派出所报了案。警察叔叔通过技术手段,根据现场痕迹勘测得知罪犯骑一辆自行车且自行车轮胎转动一圈的长度是157厘米。经过排查,最终确定两人有重大嫌疑,嫌疑人甲的自行车轮胎的直径是40厘米,嫌疑人乙的自行车轮胎的半径是25厘米,请你帮警察叔叔找出真正的罪犯。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已知直径(半径)求圆周长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基本训练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技能,如何再让这些数学知识回到生活,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有用呢?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因为这些练习就在学生的身边,会让学生感到“有想头”、“有意思”,学生也愿意反复讨论这些问题。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香木花-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

    金香特色酒家

    金香特色酒家 特色腊味酒家《创业议案》 一、开店创业设想及经营内容: 我计划在常德灌溪工业开发区开一家餐馆,起名为“金香特色酒家”。经营中式餐饮系列,兼营香烟、水酒,经营......

    《粽子香》教学设计

    搜寻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是一首首童谣。我们在童谣声中游戏,我们在童谣声中变化动作,我们殚精竭虑、费尽心血地改造童谣,乐此不疲„„童谣,是百变的玩具,给我们留下无数美好和甜蜜。......

    20 *香菱学诗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学......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户县太平学校 肖妮娜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曹雪芹及《红楼梦》。2、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白话文的阅读能力。3、体会文......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香菱学诗》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哪篇课文?生:《香菱学诗》。 师:它是哪部小说的节选?生:《红楼梦》。 师:2012年的5月31日有一位杰出的红学大家去世了(红学,即研究《红......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

    《梅香正浓》教学设计一、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 以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导入。 2、 梅花,以她的超凡脱俗,吸引着人们,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梅花,以梅喻人的诗词,你们还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