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9:4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篇: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

《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儿歌《瓜儿谣》,了解瓜儿们的特点。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瓜儿谣》。3.处理生字 4.总结观察方法 5.情感认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瓜儿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瓜儿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儿谣

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丁丁今天要带大家一起去他的瓜园看看,小星星们知道哪些瓜呢?请举手告诉我 生:黄瓜。

师:出示黄瓜卡片,黄瓜黄瓜,两遍,贴在黑板。生:木瓜。

师:出示木瓜卡片,两遍,贴在黑板 生:西瓜 生:南瓜 „„

生:哈密瓜

师:出示哈密瓜卡片,读两遍,贴在左侧黑板。

二、新课

师:我们的小星星们积累了这么多生活知识,知道这么多瓜的种类。看看这些词里,有谁发现,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 生:瓜!

师:你们真是用心观察的小星星。

来,小手跟着老师在空中划一划,仔细观察“瓜”这个字,(边板书)

他的头上有一条斜着垂下来的藤蔓,藤蔓上长下来了一条、两条的枝藤,枝藤长啊长啊,就结出了一个瓜一样的果实,旁边又长出一条长长的枝藤。

来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一笔撇、二笔撇、三笔竖提、四笔点、五笔捺。

我看到了很多专注的眼睛和会听的耳朵。(发胶贴)

师:丁丁非常爱他的瓜园,写了一首瓜儿谣(慢、重),来分享给下星星........们,来一起,齐读课题,两遍~ 生:瓜儿谣,瓜儿谣。

师:丁丁爱他的瓜儿们,就写了瓜儿谣,那我们想夸夸果儿们,可以叫什么呢?有谁知道?举手告诉我 生:果儿谣

师:你真善于总结和学习。小狗呢? 生:狗儿谣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生活中遇到我们喜欢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像丁丁一样编个儿歌给给他。

丁丁看到大家来到他的瓜园,好生欢喜,想把他写的儿歌快点分享给小星星们,我们快来看看他的瓜园里有哪些瓜儿们吧

*如果导入时学生没说出丝瓜: 师:(出示图片-黄瓜、丝瓜)

这个黄瓜的好朋友,他的皮肤看起来比黄瓜光滑一点,来猜猜看他是谁 生:丝瓜

师:你一定是在生活中细心积累知识的小星星。出示丝瓜卡片,读两遍,贴在黑板。

*如果已说出丝瓜

师:(出示图片-黄瓜、丝瓜)

黄瓜丝瓜比一比,哪个短来哪个长?谁来比?(举手)生:黄瓜短来丝瓜长 师:「板书」长、短

真棒!你发现了它们的不一样。

*如果导入时没说出“冬瓜” 师:(出示图片-西瓜、冬瓜)

西瓜的朋友这是谁?他的样子有点胖 生:冬瓜

师:(出示冬瓜卡片),读两遍,(贴在黑板上)

*如果导入时说出“冬瓜”

师:西瓜冬瓜比一比,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文字“西瓜冬瓜)生:西瓜圆、冬瓜胖 师:「板书」圆、胖

真棒!你也用心观察了它们。把他们的样子说的好可爱,还有什么更可爱的词送给西瓜和冬瓜嘛?

生:西瓜圆滚滚、冬瓜胖呼呼

师:哇,真棒!你用了一个abb形式的词!有谁发现,它们的样子是从哪个方便比较的?(是颜色吗?)(举手)生:形状

师:「副板书:形状」你真棒,你不但观察了它们,还总结了观察的好方法!掌声送给他!生:棒棒你真棒„„

(出示课文)黄瓜短、丝瓜长,西瓜圆来冬瓜胖

师:领读,一起可爱的读一读吧,123起~ 生:齐读第一小节

师:小手拿出来,黄瓜短、丝瓜长、西瓜圆来冬瓜胖,123起~ 生:打节拍读

师:男女生分读、师生配合读 生:男女分读

*如果导入时没说出“北瓜”

师:出示图片「南瓜、北瓜」,南瓜旁边的是什么瓜? 生:„„

师:丁丁告诉我说,这叫北瓜。出示北瓜卡片,读两遍,贴在黑板

*如果导入时没说出“北瓜” 师:出示图片「南瓜、北瓜」,出示课文

南瓜北瓜比一比,样子一点也不像

师:有没有小星星能告诉我,他们哪里不像呢?请用刚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比一比 出示文字

南瓜是,北瓜是。

生:南瓜是圆的,北瓜是扁的 师:「板书:圆、扁」

真棒!你从形状上观察了它们的不一样,还有谁看到了“一点也不像?” 生:南瓜是黄的,北瓜是绿的 师:「板书:黄、绿」

真棒,他从哪个方面有对比了它们的不一样呢? 生:颜色

师:「副板书:颜色」

非常棒,小星星们又学会总结了新的观察方法。

通过小星星们的比较,丹丹老师也清楚的知道了它们到底哪里不一样了。来小手拿出来,“南瓜北瓜比一比,样子一点也不像”123起~ 生:(带节奏)齐读 师:男女生分读 点名读 *如果导入时没说出“木瓜、地瓜” 师:(出示图片木瓜、地瓜)

木瓜地瓜也想凑热闹,可是他们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出示卡片)...一起来,捉迷藏~读两遍,卡片贴在下角 生:捉迷藏,捉迷藏 师:这个字(藏)读什么,两遍 .生:藏~~

师:观察图片,谁来猜猜地瓜藏在了哪里?举手 .生:地瓜藏在地底下

师:你是个仔细观察图片的小星星

师:木瓜娃娃有点淘气,谁来告诉我,观察图片你发现,它去了哪? 生:木瓜爬到树上 师:出示课文

地瓜悄悄地里藏 木瓜顽皮爬树上

谁来顽皮的读一读?点名读 生:读

师:谁再来? 生:朗读

师:一起来~打节拍 生:齐读

师:通过朗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地瓜和木瓜吗? 生:淘气、顽皮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淘气?

生:因为他一个在地里一个在树上

师:它们一个会藏,一个会爬树。我们总结发现,观察的方法有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这回,它们是哪里不同呢?谁能想到? 生:他们生长的地方不一样

师:「副板书生长地」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会学习的小星星

出示课文

黄瓜短、丝瓜长,西瓜圆来冬瓜胖。南瓜北瓜比一比,样子一点也不像。地瓜悄悄地里藏,木瓜顽皮爬树上。

师:黄瓜短、丝瓜长123起~ 生:齐读

师:男生读黄色,女生读绿色 生:男女生读

师:请你数一数,丁丁的瓜园里有多少种瓜啊? 生:8种瓜

师:这八种瓜每个都不一样,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们。生:可爱、顽皮、淘气

师:「板书可爱的瓜娃娃」 看来你们和丁丁想到一块去了,出示课文

一群可爱瓜娃娃,各有各的俏模样

生:跟读

师:这场瓜园里的比赛,有没有胜负啊? 生:没有~~

师:对,每个瓜都是独一无二的瓜娃娃,都是最珍贵的自己,就像我们的小星星,每个小星星都有自己的特点,也能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师:最后丁丁想考考我们的瓜娃娃,看看谁会背这首瓜儿谣 出示填空

《瓜儿谣》教学反思

《瓜儿谣》这课的学习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儿歌《瓜儿谣》,了解瓜儿们的特点。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瓜儿谣》。3.处理生字4.总结观察方法5.情感认知。总结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1.了解瓜儿特点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瓜儿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生字卡片和学伴丁丁相配合的形式,导入新课,这一过程中,让孩子们观察图片,识认生字。通过师生互动,我觉得可以再进一步的设计教学活动,比方让学生拿生字卡片,剩下的学生认读这种方式。其次,对外国学生Faith,其实可以考虑采用指导她跟读,然后让她认读一二个生字词,鼓励她更快速的进入汉语学习状态。

第二篇:《卢沟桥》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反思

《卢沟桥》教学设计(详案)

教材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教学设计(简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卢沟桥》教学反思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让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2、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起的作用,然后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让学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3、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评价力度不到位,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强,对学生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时比较沉闷。

2、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化。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集体读。其实,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比如在学习狮子姿态各异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

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完善.《卢沟桥》说课稿

《卢沟桥》一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设计精美,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卢沟桥又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此,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

我的教学新理念是:开放课堂,个性体验,探究学习,创新表达。教学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新在密切关注学生身心特征,创设情景、注重学生个性体验;新在利用“三勤四环节”教学理念引领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合作探究、创造和谐课堂,进行有效学习、创新表达。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的体现三维目标、突出中年级段的教学特点,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三、说教学流程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三)、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第三篇:《卢沟桥》教学设计(详案)及反思

《卢沟桥》教学设计(详案)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像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出示卢沟桥图片,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的雄伟壮观,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搜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板书设计:

卢沟桥

设计科学:十一连拱

造型美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卢沟桥》说课稿

《卢沟桥》一课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设计精美,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卢沟桥又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因此,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一、教学理念与目标

我的教学新理念是:开放课堂,个性体验,探究学习,创新表达。教学新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新在密切关注学生身心特征,创设情景、注重学生个性体验;新在利用“三勤四环节”教学理念引领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合作探究、创造和谐课堂,进行有效学习、创新表达。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的体现三维目标、突出中年级段的教学特点,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第二部分一、二、五、六、九条的内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文中10个二类字,学会15个一类字,积累相关词语,理解“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掌握多音字“燕”。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

(3)感受卢沟桥石狮子的精美,背诵第二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创新想象、有效仿写。

2、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课前查字典了解生字词意思,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的能力。采用多种新颖有趣的方式,交流互动,学习生字。巧设语境、情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积累词语。

(2)创设“最佳小导游”的学习环节,激励学生主动阅读、竞相表述卢沟桥的建筑特点;通过“狮子风采展示”活动,促使学生“朗读感悟、描摹表演、大胆想象、读写结合”,使学生创新阅读、感悟文本,个性表达,愉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通过狮子的意象,培养学生对灿烂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为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我在第二段的学习中,设计了“争当最佳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了解卢沟桥建筑特点;为了让学生感受石狮子的精美,我设计了“狮子风采展示”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描摹想象石狮子不同姿态、神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竞相表达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二、教学内容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第二部分第三条“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我认为本课的编写意图是:指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认识卢沟桥的重要历史意义。为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我把教学内容定为:

(1)认识文中10个二类字,学会15个一类字,积累相关词语,理解“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掌握多音字“燕”。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

(3)感受卢沟桥石狮子的美,背诵第二自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想象、有效仿写。

其中,第一、二条是重点,第二三条是难点。为了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我们把双基定为:

基础知识:认识文中10个二类字,学会15个一类字,积累相关词语,理解“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掌握多音字“燕”。

我鼓励学生课前查字典了解生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自学的能力。采用多种新颖有趣(小博士讲生字、谜语识字等)的学习方式,交流生字学习。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理解、积累词语。

基本技能:为了培养的个性体验、创新朗读的能力,我结合直观性教学原则,展示图片、播放录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让学生采用表演展示的方式,描摹动作、演说展示狮子的姿态神韵,促进朗读感悟,激发创新表达。

这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内容是: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2、认识文中10个二类字,学会15个一类字,积累相关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燕”。

在学习第一课时之前,我安排的课前预习内容有:查字典了解生字词的意思,搜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三、教学流程图是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定向诱导:由“燕京八大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卢沟桥的感受,培养学生概述能力。

3、自学生字,情境交流。

自学探究、讨论解疑:出示目标,自学探究,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能力。

结合新课标“有效利用教材资源”的理念,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取舍和创新——

提起卢沟桥,堪为奇观的是桥柱上的狮子,因此,我想抓住对狮子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卢沟桥的设计精美,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狮子”蕴含着深厚的含义,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中国人喜欢并崇尚狮子,因为狮子是权力、勇士的象征,数百个石狮子屹立在永定河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他保家卫国的美好愿望。因此,我把“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美”作为重点、支点,贯穿全文,撬开契机,通过对狮子的“欣赏、感悟、评价”,让学生走进深厚的语言背景中,利用“说狮子——品狮子——作雄狮”几个环节,使学生感受到“美哉——狮子”、“悲哉-狮子”、“勇哉-狮子”,从而,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教学流程图:

(在教学中,我利用“狮子”贯穿始终,1、由马可波罗的评价引入,激发兴趣。

2、阅读课文,找出卢沟桥的建筑特点,用小导游的方式介绍交流

(一)、说狮子

美哉—狮子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描写狮子的句子,初步感受狮子的美。

2展示图片,形象感知,进一步感受狮子的美。

3交流反馈,情境理解“姿态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想象狮子的美。

4品味狮子,了解狮子蕴含的美好含义。

背诵第二段,进行仿写,知识迁移。

(二)、品狮子说狮子

1、自读四五自然段,讲讲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2、补充资料,播放视频,感受民族的深痛教训。

3、模拟场景,采访狮子,加深民族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说狮子,整体感知卢沟桥设计的精美。

我结合启发性原则,利用马可波罗对卢沟桥的评价定向诱导,使学生明白“卢沟桥狮子独一无二,是美的奇观”,从而整体感知卢沟桥的精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狮子,感悟文本,欣赏、体会狮子的姿态美、神韵美意象美。

1、(画一画,描写狮子的句子。)

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狮子的精美,我利用优美的配音范读,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描写狮子的句子,既有效地指导了朗读,也培养了他们边听边思考的能力。

2、(看一看,说说狮子的美。)

由于时空距离,大多数学生对卢沟桥不太熟悉,为了让他们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结合直观性原则,为学生展示卢沟桥狮子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图片,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狮子的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此基础上,我趁机引导他们积累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理解

“姿态各异、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等词,恰当的语言环境,亲切的师生互动氛围,帮助学生理解积累了语言素材,加深了对卢沟桥狮子的理解。

3、(读一读、演一演,夸夸狮子的美。)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重点品味狮子的姿态美、神韵美,从而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我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狮子,并描摹出狮子的神态、讲出喜欢的理由。“母子相抱的狮子温馨惬意、相互嬉戏的狮子顽皮可爱、检阅车马的狮子威武神气”。然后,激发孩子进行创新思维,想像还有那些姿态的狮子。透过文字,学生感受到了狮子的美,品味到了语言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表达出自己的对小狮子的喜爱之情。

4、(想一想,议一议,狮子的故事。)

仅仅让学生体会卢沟桥狮子的精美,还不能丰满地展现出民族文化的韵味,为了通过狮子的意象,使学生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为什么要在卢沟桥上刻狮子?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明白了中国人崇尚狮子,狮子是力量、勇士的象征,把它雕刻在永定河上,是为了让他们保家卫国,捍卫和平。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也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从而,石狮子的美变得丰满,得到了升华。

5、(品一品,背一背,练一练。)

为了更好地积累语言素材,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第二段,我结合本段中的排比、拟人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进行练笔仿写,从而,使读写紧密结合,知识迁移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做雄狮,激起民族责任感。

由于时空距离,学生对七七事变的历史不甚熟悉,这就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为了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上的历史悲剧,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克服学习难点,我利用巧妙过渡的进行激疑——“孩子们,究竟谁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雄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启开了思维的闸门。结合学生的讨论,我播放了“七七事变的”视频画面,生动的画面,缩短了时空距离,是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到的惨痛历史。在对“谁是真正的雄狮”的辩论中,随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我展示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画面,使学生真正明白“真正的雄狮”就是中国人民。此时,我又展现出卢沟桥的狮子,让学生再一次想象:如果你是狮子,经历了战火硝烟,你向世人述说什么,从而回归整体,激扬思维,使语言文字学习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卢沟桥》教学反思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著名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一、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卢沟桥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从而感受卢沟桥设计之美,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了解其历史意义。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强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都应该是平等的,应受到尊重阅读教学最讲悟性。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人的思维也各有千秋。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虽有不同,但都离不开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要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只有参与其中,有所感悟,才算学到家。

上完课后,我不仅陷入深思。不要小看学生,这许多问题我备课时怎么就想不到呢?学生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课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来充实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文章背景的了解。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学会思考,有主见而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尊重个性阅读,鼓励不同见解。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注重以下方面:

一、通过初步接触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数字说明,举例说明的好处,并且鼓励学生在今后善加利用。

二、重视观察和想像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卢沟桥的造型美观时,先是让学生想象卢沟桥的狮子还会有哪些姿态,交流之后,再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全面形象地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的特点;

三、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狮子千姿百态后,让学生用“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说话,培养学生有序的说话。

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

“七七事变”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并对完成效果好的学生加以肯定。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还有许多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评价力度不到位,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的语言感染力不强,对学生缺少鼓励性的评价,导致学生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时比较沉闷。

2、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

本课的重点在第二自然段,描写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在这一部分,我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结合图片朗读,结合想象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品味。课后,我想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更深的挖掘,从而突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在描写狮子的形状各不相同时,可以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狮子进行探究,领会作者想象的妙处,拓宽学生的思维思维。结合省略句的用法,让学生自主展开合理想象。这样的处理更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的理解,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3、未能及时结合感情朗读进行更深的挖掘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自读中想象,在引读中想象,结合课件中插图的狮子的形态进行练习说话。通过这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中狮子的形态,而且还能通过想象生活中狮子的其它各种不同的姿态,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步骤调控的力度不够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4、朗读形式不够多样化。

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指名读、集体读。其实,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比如在学习狮子姿态各异这一部分时,就可以采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范读等多种形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力争避免就文论文,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除了掌握本课内容外,还收获更多怎样学习语文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也许有许多不足,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不断完善。

第四篇:教学设计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以及开辟的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历程,感受他的坚韧、勇敢、智慧、执著和强烈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丝路有关的资料及乐曲、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情引趣

1、(课件配乐)诵读诗歌《山的那一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

妈妈给我说: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奶奶却说:那是众神居住的琼瑶仙境 山那边究竟是什么呢?

于是,我怀着一种神秘的向往,盼着、盼着……

终于有一天,我沿着一条路走了下去,原来,那里是富饶的西域国度。

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题目)

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四郡,到达罗马,这7000多千米的路又被称为“万里丝绸之路”(板书)对于这条路,你还有什么了解?

4、本文除了写丝绸之路,还写了谁?(板书

张骞)这个人和丝绸之路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地去学习、了解。

二、直奔重点,细读感知。

师: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84页,自由朗读课文的6、7自然段,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注意边读边勾画、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

抽生汇报: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体会张骞的勇敢:

1、生:我读出了一个勇敢(板书)的张骞。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勇敢?

3、(大屏幕)“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4、你能读读吗?孩子,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生评价再抽生读)

6、(出示丝绸之路艰险的画面):师叙述:是啊!当时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漫漫长路之上有茫无边际的沙漠、有冰雪覆盖的高山、有荒无人烟的山野、还有寸草不生的戈壁、经常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张骞没有退缩,他们穿过沙漠、翻过高山(引读)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7、从一个“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8、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过渡语:孩子,你除了读出了张骞的勇敢,还读出了张骞的什么? 体会张骞的耐心和不露声色: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张骞的耐心?

2、(出示课件)是啊!整整十一年啊!“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

3、理解“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 4、11年的光阴,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没有直接写时间匆匆而过,而是通过写牧草和雁阵的变化来表达,你能不能仿照说一句话,表明时间匆匆而过。

5、从“一转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6、时间真的过得快吗?

7、十一年,对于一个被软禁的人是来说是怎样的十一年啊!

8、什么叫“软禁”?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个很不错的学习方法哦!

9、张骞在这十一年里,仅仅是在草原上放牧吗?

10、(音乐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一转眼,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学会了匈奴话。

11、(课件出示)“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两年过去了。”(引读)张骞与匈奴牧人融洽相处。

12、(课件出示)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引读)张骞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

13、在这十一年里,张骞是忙碌的,时光匆匆而过。

14、这里的默记能否换成“记住”?为什么?

15、当时他能写吗?能画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把一切记在心里,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什么叫不露声色?

16、从这里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骞?

17、这“默记”二字写出多少艰辛,写出多少智慧呀!

18、(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多么思念年迈的父母,家乡的亲人,可他只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19、(课件出示)十一年,他铭记汉武帝的嘱托,(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0、(课件出示)十一年,他心系祖国、牢记使命,(引读)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

21终于有机会逃走了,如果你是张骞,此时最想见到谁?

22、我们原本以为他会回到家乡,回到大汉皇室,但他毅然决然地去了西域。那么张骞又是怎样一个人?(从孩子的回答中精选词语板书)

体会丝绸之路的作用:

因为张骞,这条丝绸之路得以开辟、畅通无阻,这条万里之路带给了我们什么?请孩子们默读九自然段。(指名汇报)

1、(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机智勇敢,所以(引读)中国的丝绸、铁器以及灌溉技术、炼钢技术和四大发明开始陆续西传。

2、(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坚忍不拔,所以(引读)西域的胡萝卜、葡萄、汗血马以及乐器、佛教、绘画艺术也传到了中国。

3、(课件出示)因为张骞的不辱使命,所以(引读)“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四、再造想象,拓展生成

1、通过我们与文本的交流,两千多年前的张骞仿佛就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的面前,你一定有不少的话想对他说,那就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本子上。能够用上名言警句更好。(抽生汇报)

2、(出示翦伯赞的评价。)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也高度地评价了张骞,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让我们再来看看丝绸之路带给我们的回忆——

(播放有关丝路文化交流的图片,配以音乐。)正是这条路,亲历了卫青西征的铁马金戈,这条路,目睹了昭君出塞的悲欢离合;也是这条路,见证了敦煌飞天的精雕细琢,玄奘西行的虔诚执着;更是这条路,铸就了“千年大汉之魂”!(板书)

4、现在,对于这条路,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呢?这仅仅是一条丝绸之路吗?(生表达)师总结(课件出示): 这是一条“友谊之路”。

这是一条“文化传递之路”。

这是一条“传承文明之路”。

总结:作为走出国门的第一人——张骞,让中国看到了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现在,每当提到丝绸之路,总会想起一个熟悉的名字——张骞;每当提到张骞,总会忆起一条伟大之路——丝绸之路。就让我们永远记住名垂青史的张骞,永远记住亘古绵长的丝绸之路。(看板书齐读结束)

板书设计:

丝 绸 之 路

长安

河西四郡

罗马

万里丝绸之路 张骞

勇敢

坚忍不拔

忠诚

千年大汉之魂

第五篇:泊船瓜洲 片段教学 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诗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诗所表达的情感。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4、朗诵、背诵、默写《泊船瓜洲》。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板书:泊船瓜洲 王安石

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再把这些重点词语融会贯通就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接下来我一起来体味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谁来说一说?(思念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

1、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呢? 请同学们在来读读古诗体会体会,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我从诗的前两句体会到了。“一水”,和“只隔”表示诗人离家乡只隔着一条长江和几座大山,诗人离家很近。表现了诗人思家心切。板书:一水

只隔

老师先把你找到的词写下来。

2、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诗人离家很近,大家想一想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古代这路途真的很近吗?(不近)

3、不近,那为什么作者要用一水和之隔来写呢?为什么?

因为这是诗人内心的感觉,是诗人因为思念自己的家乡才觉得路途很近。正是这实际距离和诗人心里距离的差距,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在诗人看来家乡却离他是那么的近,使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好,既然诗人想家的情感这么浓烈,你们能读出这种浓浓的思乡情吗?自己先试着在下面读一读。

4、有没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起来读一读的?

这位同学的感情很投入,但是读的有点儿快,要是节奏再放慢一些就好了。老师也想读一读,大家注意,我只是朗读的时候作了适当的停顿,大家听一听。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大家就像老师这样,注意适当停顿,语速放慢一点。我们来齐读一遍。泊船瓜洲,一二。

5、大家读了这首诗,那你们在朗读的时候,眼前有没有浮现出作者描绘的这种江南春天的美景呢?

6、有,那具体有什么样的景色呢?

嗷~一片绿茵茵的草地,还有呢?哦~刚长出嫩芽的柳树,还有在天上飞着的白鹭。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

7、这么多的美景,诗人是用哪句话来概括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奥~七个字就概括出了春天的美景。

8、那么,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特别好呢?

大家都在说是绿字,板书:绿。好,咱们课文后面介绍了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曾经换了十多个字。有“到”、“过”、“入”、“满”等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也来用“到”呀,“过”呀„„ 吟诵吟诵,比较比较,好不好?好,大家自己在下面比较着读一读,感受感受。

9、经过我们的比较朗读,大家觉得哪一个字用的好啊?嗷~还是绿字用的最好

10、那为什么绿字好而其他的字不好呢?

到字怎么样啊?哦,大家说太直接了。嗯,那过呢?大家想一想,春风又过江南岸,是不是表现出春风一扫而过的情形,对,来了马上就走了。表现不出那种渐变的过程。大家说呢?好,入呢?春风又入江南岸,奥,显得怎么样,对,有点强势侵入的意思,太快了,有点野蛮,是不是?那满怎么不好呢?大家想一想,满,是不是快要溢出来啦?奥,春风又满江南岸,是不是有点吹过头啦?对,还有点生硬,不柔和。

11、那“绿”字好在哪里呢?

同学:我觉得绿能表现出春天的那种春意盎然的景象。嗯~体会到了点儿意思。

12、还有同学说一说吗?

我觉得绿在这里做动词,就把这种春天的景色写活了。嗯,你能从它的词性来体会,不错。

13好,大家想想,“到”“过”“入”“满”这么多动词,它能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这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吗?(不能)

但是绿呢?对,它能给我们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能让我感到春天的这种勃勃生机。而且绿在这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在这明月之夜,晚风徐徐,诗人站在船头眺望京口,诗人想到了自己的家乡,现在又是春天了,自己家乡又是多么的美丽,有青山、绿水、田野、江岸„„看到了这一切,这么美的江南春景图,更加激发出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念。

14、大家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能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啊?

奥~“又”和“何时”。板书:又 何时。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一个“又”字,道出了什么。对,诗人离家之久,也道出了诗人思家之久。一年年,一月月,一夜夜,斩不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连睡觉也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飞回了家乡。所以诗人忍不住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里呢?何时表现出了诗人盼望回家的急切和迫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另一个字,什么字?对,就是“还”。这个“还”字,是不是更直接的向我们表露出了诗人想回家,思乡的那种心情啊?其实这首诗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字眼还字,来抒发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的。板书:还 思乡之情

大家看,一个还字,就把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同学们,我们今后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学会像诗人这样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好,让我们一起再把这首诗读一读。泊船瓜洲,一二。

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一水

只隔

绿

思乡之情

何时

下载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1瓜儿谣教学设计详案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详案

    《丑小鸭》教学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欺负、讥笑、羡慕”等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小鸭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二、教学重、难点情......

    元日-教学设计-(详案)

    元 日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的大意。4、通过诵读,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体会诗人在除旧迎新是的无比喜悦的......

    边城教学设计详案(模版)

    《边 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传说中凤凰展翅飞升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这里民风淳朴,这里就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世外桃源----《......

    2015参赛教学设计详案

    U5 A2 Let’s learn 一、教材内容:四下U5A2 Let’s learn Let’s do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衣物,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单词clothes ,hat, skirt, dre......

    《掌声》教学设计(详案)

    《掌声》教学设计(详案)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领导来听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鼓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换了地方上课,还来了那么多老师,你们紧张吗?(紧张)老师也......

    《检阅》教学设计详案

    一、导入 1.(播放视频)师:知道刚刚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场面吗?虽然我们可能没有参加过国庆节检阅活动,但是我们学校举办过运动会,同学们曾经参加过入场式检阅,你能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黄继光》教学设计 详案

    《黄继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光荣而艰巨) 2.指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中体会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