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片段教学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设计
南阳中心小学
黄庆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感受课文词句的优美,感悟秋天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3.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语言,能用课文中散文诗的形式仿写句子。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理解被艺术化了的语言;用课文中散文诗的形式来仿写一两句。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美诗,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看(课件播放描写秋天的诗)!
刚才欣赏到的是哪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唱着“滴答滴答”的雨之歌来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秋天,感受秋天的雨吧!请你浏览课文,说说哪一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五彩缤纷?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观色彩,悟“缤纷”
(一)整体感知:
(1)秋天的雨用这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分别给哪些景物染上了什么颜色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听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2)交流汇报。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二)细细品味,随文仿写
1、展示交流,重点指导。
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出示“银杏叶”,结合图画,理解“扇子”。读“像扇子”一句。
②这满树的小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秋雨的滋润下,全都变黄了。秋风婆婆轻
轻一吹,银杏叶子摇啊摇啊,多美的景象呀。来,大家都来当当这些随风飘摇的银杏叶吧!(齐读)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的叶子,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好像都读活了,谁能用这种方法把下面的句子都读好,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句子)① 为什么把“飘啊飘啊”读得那么轻那么慢? ② 它会飘到哪呢?(指名读)
③ 让我们也乘着风儿,化成一片枫叶,飘起来吧!(齐读,慢、轻、柔)
2、学习描写其他景物的句子。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仿写语句)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像(),()啊()啊,()来了()。
三、美读全段。
这么美丽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第二篇:秋天的雨 (片段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二中学
李津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名为写秋雨,实为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呈现出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忙碌的情景。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设计理念:
《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如诗如画,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展示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本课教学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感悟秋天的美,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设计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能力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初步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们都说,秋天的风是香的,秋天的雨是甜的。让我们扣响秋天的大门,学习第11课《秋天的雨》,请把你的小手伸出来和我一起写写课题,让我们亲切地呼唤一下它吧——《秋天的雨》。(设计意图:简单引入,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
请同学们翻到42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
三、教学第二自然段,入境悟情。
(一)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里有一个词语特别打动我,你们猜到了吗?(五彩缤纷)
(二)解读“五彩缤纷”。
1、师:你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吗?
2、师:“五彩”是不是只有五种色彩?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圈出本段中描写颜色词语和它对应的景物。
4、这么多词语,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板书:看)
5、师:同样表示颜色多的还有哪些四字词语?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6、师:既然都是表示颜色多,作者为什么用“五彩缤纷”,而不用你们说的词语来形容?
7、师:现在我们看看“缤纷”这个词,“缤纷”在古代指旗帜后面缀连的飘带,叫“旗游”,因风吹而游动飘拂之意,所以“缤纷”这个词语带有一种“动感”。
8、演示。师上扬彩色纸屑,这就是“五彩缤纷。”学到这里,大家明白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和“五彩缤纷”的区别了吧!
(设计意图: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字理分析,体会“五彩缤纷”的内涵,感受“五彩缤纷”的色彩的美和动态的美。)
(四)师:这种表现动态美词句在第二自然段有很多,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画出来相关词句,同桌互相说说感受和理解。
1、生:“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1)老师发现你把这个字“扇”读得很准确,这个字有2个不同的读音,是个多音字(师拿扇子演示),看老师手里拿的是—扇子,是事物的名称,现在老师是—扇风,是动作。做名词时读“shàn”,做动词讲读“shān”。这个字也是我们要写的字,它是个会意字,户就像单扇门,当人们开门和关门时,它就像鸟的双翅一张一合,所以户下写作羽,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哪些中心笔画?范写,生写,评价,再写。
(设计意图:教学中,做到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同时,通过实物展示和表演,教给学生据词定音的方法。)
(2)看看大屏,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比较句子)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3)指导读:我听到你把扇字读得特别长,我感受到了这股清凉。能扇的轻些吗?让我们感受秋的温柔。
2、生:“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1)这句话好在哪?说说感受吧!指导朗读。(2)配乐朗读: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吧。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3、生:“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1)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一个美丽的秋天吧。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2)师:我们联系课文内容一起来看看,他们贴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3)“你挤我碰”一般来说是指谁的?(指人。)是呀。你们做一做“你挤我碰”的动作。(做动作)可是在这句话中是橘子、柿子在“你挤我碰”,这是怎么回事?(作者把橘子、柿子当成人来写。)是呀,这样写把橘子、柿子给写活了。
(4)指导朗读:这些果子在枝头上报告着丰收的喜讯,用声音传播出去吧!
4、生:“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1)哪个词语给你带来了动态美,谈谈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其他同学做做动作。
5、生:“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1)这里没有动态描写,把这个遗憾暂时放放,但是从“金色的海洋”我们可以想象到田野波浪翻滚的样子,看,金黄的田野里都会有什么呢?(出示美丽的田野图片)请你们大声说出来。
(2)是啊,你们不正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田野的庄稼——(丰收了!)
(3)指导朗读:男生的嗓门最亮,快把丰收的喜悦告诉农民伯伯吧。(设计意图: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其中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
6、师:现在大家再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文章写得这么诗情画意呢?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板书:想)作者在观察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不仅写了看到的,还写了想到的。
7、师生合作读读,体会一下这种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迁移运用
1、温柔的秋雨带来了清凉,五彩的秋雨赏心悦目。我们选读课文《五花山》也是抓住了色彩描写了五花山的美景,课文138页,看看第4自然段,描写秋天的段落,它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请你边读边想,用“—”画出看到的,有“﹏”画出想到的。
2、同桌互相读读,细心品味,你们领悟到了什么?生汇报:抓住了色彩,运用了修辞方法。要在观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当然这种联想要和看到的有紧密的联系,想象要合情合理,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3、现在请大家拿起笔,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把看到的加以想象,写出自己心中那“五彩缤纷”的秋天。出示句式:你看,它把——色给了——,——像——。---呀---呀,------------。
生1: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翻呀翻呀,翻出了成熟的庄稼。
生2:你看,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摇呀摇呀,摇出了丰收的喜悦。
生3:你看,它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晒呀晒呀,晒出了秋天的香甜。
生 4:你看,它把粉色给了牵牛花,粉粉的牵牛花像一个个小喇叭,吹呀吹呀,吹来了秋天的凉爽。
生 5:你看,它把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树像一枚枚小针,缝呀缝呀,缝出了一个美丽的秋天。
生 6:你看,它把红色给了西红柿,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照呀照呀,照亮了整个秋天。
(设计意图:借鉴迁移,投入实践。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拓宽孩子的视野,继续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课外拓展。
1、很开心和同学们沐浴在了五彩缤纷的秋雨里,送上2首小诗作为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快餐,它就藏在课业纸后面。
2、秋天的雨蕴藏一个个梦,作者在秋雨的引导下,又感受到秋天的哪些神奇呢?下节课继续探寻吧!
六、板书:
11.秋天的雨
生字:扇
色
贴图片
学法:看
想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课后反思:
《秋天的雨》这篇课文都是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堆砌起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优美的词句,并在有意无意的过程中进行内化。此设计将落实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
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伊始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秋的“五彩缤纷”。我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圈出本段中描写颜色词语和它对应的景物,体会这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再通过字理分析,体会“五彩缤纷”的内涵,感受“五彩缤纷”的色彩的美和动态的美,让孩子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具有动态美的句子,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其中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在读中悟,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充分触摸言语现象,增强语感能力,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在观察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当然这种联想要和看到的有紧密的联系,想象要合情合理,这样文章才会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最后,借鉴迁移,投入实践。教材选读课文《五花山》也是抓住了色彩描写了五花山的美景,课文138页第4自然段,描写秋天的段落,它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有相似之处。更深入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运用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的归宿。语文课的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此时进行仿写训练,水到渠成,课堂中留出动笔的时间,能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投入周转。”
课业纸: 课后阅读:
《秋天的颜色》
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天空碧蓝碧蓝。
青蛙说,秋天是金色的,大地金黄金黄。
大山说,秋天是绿色的,山冈翠绿翠绿。
人们说,秋天是白色的,雾气雪白雪白。
孩子说,秋天是红色的,朝霞火红火红。
农民说,秋天是黄色的,庄稼金黄金黄。
《秋天的颜色》 我问小草,小草轻轻地告诉我:“秋天是黄色的。”
我问枫叶,枫叶沙沙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红色的。”
我问菊花,有一朵白菊花告诉我说:“秋天是白色的。”
我问松树,松树大声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绿色的。”
我问大地,大地骄傲地告诉我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那美丽的颜色。
课堂运用:
我会写:
我会仿写: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呀_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看,它把_______色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呀____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秋天的雨片段教学案例
《秋天的雨》片段教学教案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林国玺
一、导入
1、同学们,有人春天是鸟语花香、姹紫嫣红;夏天是骄阳似火、树木苍翠。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能用四字词语形容吗?
2、好,你先来,(秋高气爽),哦,你说出了秋天的天气;(天高云淡)你说出了秋天的风景;
(瓜果飘香、丰收在望),这位同学说的是丰收的秋天。
3、看来,同学们平时积累的词语真不少,真是些看学习、会学习的人。这边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读得真整齐,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秋天。今天啊,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秋天的雨》,一齐跟老师书写课题,书写要注意把“雨”中的这四点写工整、写整齐,看这多像小雨滴啊!一齐把课题读一遍吧!——“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两遍,看看作者笔下的雨是什么样了的?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你读完后的感受。
2、都读完了吗?好,谁自告奋勇来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好样的,那位男同学,你先来——哦,你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你呢?——嗯,你感悟到了秋天雨的神奇!真棒!这位女生,你说——哦,你体会到了秋天的五彩缤纷!
3、看来,同学们真是些会读书的孩子,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仔细,老师也有种想读一读的冲动。不过,老师这边有个要求,在我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想想:老师读的这两个自然段各围绕着哪句话来写?听清楚要求了吗?
4、师范读。
5、好,你来回答;哦,你说第一段围绕“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板书:钥匙)
你来说,嗯,你知道了第二自然段主要讲“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板书:颜料)
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准确,同学们,这两句话我们也可以说它是这两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白吗?
三、精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一、二两个自然段,划出秋天雨特点的词语,等会儿请个别同学来展示,看谁找得最准确,好了,开始读吧!
(一)教学第一段
1、老师转了一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有双火眼金睛,一下子就找出了关键词。谁先来说?
2、好的,你先来说第一自然段吧。
——哦!雨是“清凉、温柔“的,那你能带着温柔的语气读读这段吗?真不错,我感受到了。全班同学也像他那样子读一读吧。
3、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好的,你来补充:
——哦,你知道第一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吗?
——你分析得真透彻,这一段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更美了,文字也更生动了,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可好好用用。
4、多美的秋天呀,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一读。
(二)教学第二段
1、第二自然的雨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说? ——好的,你来。
——你找的是“五彩缤纷”(并板书),你能给大家说说什么叫“五彩缤纷”吗?
——还没想好呀,那谁来帮帮他?好,你来。——是的,“五彩缤纷”形容颜色非常多。说得真好。——大家想想,你还知道哪些词也表示颜色多?你来。——(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2、大家知道得可真多。那么文中具体写了哪些事物的哪些颜色呢?能找出来吗?好的,下面请大家拿起笔划出来。
3、找出来了吗?
4、你说 ——黄色的银杏树。大家看看幻灯片,这黄色的银杏叶像扇子似的多神奇呀!这里的“扇”是多音字,大家要注意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音读读吧:“shàn、shān”
——你来补充,哦,红红的枫叶像邮票 ——你来,金黄色的田野 ——你说,橙红色的橘子、柿子 ——你说,紫红、淡黄、雪白的菊花
5、找得真完整,说得也真好。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大家喜欢吗?那我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把心中的喜欢表达出来吧。
——男同学先来。读得真整齐; ——女同学也试试吧。读得真甜美。
6、同学们,不知有没有发现段后的省略号。你们知道,用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吗?
——对了,表示列举的省略。那可能还有哪些颜色呢?请大家模仿文中的句式,动笔写一写。
7、看到同学们笔下描写的美丽的画面,老师心里充满了期待,谁愿意把你的画面与大家一同分享。好的,你来
——你描绘了翠色欲滴的松树; ——你写的粉色月季花,可真美;
——哦,你看到的是黄澄澄的稻谷,它们像一片金子,铺在田野上。你的这个比喻句运用得恰到好处,真棒!
8、同学们写得真生动,这样的秋天美吗?那我们就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再把第二自然段齐声朗读一遍。
四、小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跟着秋雨,一同认识了五彩缤纷的秋天,也掌握了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生动。回去后,请同学们运用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一下后面的几个自然段。下课!
(作者参加教学比赛时撰写实战型片段教学案例,仅供参考,若有不妥,还望海涵)
第四篇:雨巷片段教学(精选)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现代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3、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的美,感受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学重难点】
分析诗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赏析这几种意象所营造出的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思考题,就是请大家找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物象,这些物象各自具有设什么样的特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听录音朗读
(一)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哪些主要的物象? 明确:油纸伞、雨巷、篱墙、丁香和姑娘、我
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们已经将《雨巷》诗中的主要物象都挖掘出来了,这些物象就是我们在诗歌鉴赏当中经常提到的“意象”。所谓意象,实质上也就是物象,但是这种物象又不同于客观的物象,它已经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故而我们将其称为“意象”。
(二)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思考:这些意象各自有什么特点? 明确:
1、油纸伞:复古、迷蒙、怀旧。暮春时节,在寂寥的雨中,一伞风雨平添了氛围的冷漠、凄清,抒情主人公黯然销魂的形象跃然纸上。
2、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但也给人一种潮湿、压抑的感觉,绵延无尽,使人想早点走出。
请同学们找出“雨巷”一词在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 明确:四次
(1)(我)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第一节)(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第三节)(3)(她)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第五节)(4)(我)彷徨在这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第七节)那么“雨巷”有什么含义呢?
“雨巷”有双重含义,它既是“我”和“姑娘”幻想式相遇的实体空间,更是抒情主人公进行精神突围的象征性空间。所以,“雨巷”在情境上市古典的,情绪上市现代的。
3、丁香
丁香本身作为一种意象,在古典诗词里是常见的,如南唐李璟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有白色和紫色两种,具有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特点。在诗歌中,丁香已经是“愁怨”的代名词了。
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呢?
4、篱墙:颓圮,给人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意象的组合,目的在于营造独特的意境。所谓意境,亦即意象的组合所构成的场景。那么,诗人戴望舒将这些不同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雨巷》这首诗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朦胧而又凄美的意境。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镇的阴沉画面,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忧郁、孤独的“我”似乎有满腹的心事,却又无人倾诉,于是独自彷徨在这条小巷;这是怎样的一条小巷啊!悠长而且又寂寥,望不到尽头,偏又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怎不使人心生惆怅?突然,我的眼前飘过一个女郎,但是转瞬即逝,飘逝而过,仿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那么,女郎又是象征着什么呢?我与女郎擦肩而过,又有什么深意呢?
《雨巷》作于1927年夏,当时正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许多进步青年在痛苦中陷于彷徨和迷茫,在失望中极度渴望新的希望出现。而《雨巷》恰恰就是这些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我们不妨作如下解读: 场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黑暗的时局)基调——困惑、幻灭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象征革命青年)对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新的希望)情景——似有似无
第五篇:于永正《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片段
于永正《秋天的雨》教学实录片段
第二段
20min’
1、(师板:钥匙、打开)一起读一读,再来一遍
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那么我们赶快进去看看秋天。
先默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走进秋天,你看到了什么?
一边读,一边做记号。仔仔细细的读,看个清楚,看个明白看到了什么,做上记号,表示你看到了。
提醒:第二段默读,边读边做记号。(到学生身边指导)看完了吗?看够了吗,看清楚了吗?要看完,看够,看清楚
下面交流一下,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做记号的词语或句子读出来 交流:银杏树——黄黄的银杏叶;枫叶——红红的枫叶; 还看到了什么?田野——金黄色的田野;
还看到了什么?果树,果树是什么颜色的?——橙红色的果树
你呢?菊花。菊花的颜色怎么样?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后面还有一个什么号?——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许多颜色。看到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缤纷,还可以用什么概括——五颜六色(板书:五彩缤纷,指导“纷”的字形书写)
思考:五彩缤纷的意思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很多很多颜色,十分丰富。
看到第二段,思考:五彩缤纷仅仅是颜色多吗,只是色彩丰富吗?我读给你听。五彩缤纷只是说颜色很多很多吗?看,(把第二段的动词突出)
你在读读,就会认为五彩缤纷不仅仅是颜色多,作者为什么要用五彩缤纷,不用五颜六色,这些词都是——动词
读懂五彩缤纷的意思了吗?——第一、颜色很多。第二、这些颜色都是会动的(生接),这些颜色都非常的生动,有的是飘啊飘,有的是飘动,有的是波动,有的是晃动,有的是摇动。这就是五彩缤纷的意思,明白了?不仅是说色彩多,而且色彩是生动的。自己读,看谁能把色彩读得很生动
只有一句话没有动,哪一句?——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是金色的海洋。这句话有没有动?同不同意我的看法,有没有不同意见的?——动了?怎么动的? 因为他说田野就想金色的海洋,海洋波涛滚滚,所以是在动。田野翻起麦浪稻浪。
评:好眼力,你一定看过金色的稻田在风的吹下,像波浪那么翻滚。
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没有动,但是有这么金色的,一望无际的稻田在风的吹拂下会波动,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什么叫五彩缤纷?第一——颜色丰富;第二——颜色是生动的(会动)
这一段写得美不美?颜色多,不仅如此,老师认为是真情,因为作者实在是太喜欢秋天了,所以在他眼里,秋天的景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唱歌,会走路,会跳舞,你看,银杏树的叶子都像扇子,能把夏天的炎热扇走;枫树的叶子像邮票,给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你看,连菊花仙子都向我们频频点头。在作者眼里,这些事物都像人一样,因为他太喜欢了。小朋友们,如果你热爱大自然,如果你看到一块石头,你都会觉得它像一个人,它会跟你说话。第二,作者太会想象了,太会联想了。你看,他看到枫树叶在晃啊晃,他觉得这像一把扇子,在他的眼里,他觉得银杏叶是扇子,枫树叶是邮票,田野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会想象,多会联想。
第三,这个作者说话的时候注意变化。第一句、第二句,它把黄色给了枫树,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第三句、第四句他就变了,金黄色是给田野的,橙红色是给果树的。第五句,他又变了,再这样说就不好了,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小朋友看见了没有?他的句子的开头都是变化的„„小朋友,好好读书,现在你们还小,这些要知道,慢慢去领会,将来也会观察,会想象,会思考,会写作。
好好读一读,把它背下来,将来你的本事也大了。背得快。
检测,不背全部,就背银杏树一句(一人)。评:这已经了不起了。
第三段
11min’
再往里走,我们又闻到什么气味了呢?
做记号了吗?读书学会做记号,记号会帮助你思考,会帮助你记忆? 谁来说说?你会闻到了什么气味? 读了这段话,你最喜欢什么哪个句子? 生:梨香香的——评:你一定喜欢吃梨
生: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为什么?太香了,小朋友就想怎么样?——去吃。你也读一读,看看你的朗读能不能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读得不好——评:只勾住你一个人的了,其他人的没勾住。听我老师读,看看能不能把你的脚勾住。
把你的脚勾住了吗?真给老师面子。现在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别人的脚勾住。
这段话中,有两个字老师特别喜欢,是哪两个?如果你猜着了,在那两个下面画个圈,看书,别忙着举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到老师的心眼里去。(走到学生身边指导)请你来读读。——躲、藏。对,我喜欢这两个字,你猜到老师的心眼里去了。(板书)为什么老师特别喜欢这两个字?猜猜。
为什么说气味都藏在小雨滴里? 不对„„,再说不出来,老师就说了,(手指板书)因为气味是看不见的,所以说它藏在小雨滴里,用藏和躲这两个字。
第四段
2min’
再往秋天里走,你听到什么?你听到什么消息了?——冬天快要来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下多了,冬天就要来了,冬天要来了,动物、植物们就要忙着准备过冬了——一起读一读。小喜鹊„„
第五段
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秋天,秋天的雨滋润了万物。正式因为有了秋天的雨,才有了五谷丰登,才有了累累硕果;正式因为有了秋天的雨,我们才有了欢乐(板书)。小朋友们,秋天的是凉爽的,是温柔的,也是温暖的,记住,秋天的雨(指题)一起读,轻声读,再低再慢(师指导读)同学们,秋天的雨落到我们的心坎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