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负荆请罪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6.最后的姿势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XX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那些日子,我们有流不尽的泪水,因为痛苦,因为悲伤,因为感动;
这些日子,我们有讲不完的故事,发生在瓦砾之间,发生在救援途中,发生在灾区的千里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我们今天要学的《最后的姿势》,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师爱的赞歌,用鲜血铸造了高尚的师魂。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就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
先请学生说教师再补充。
过度:在地震中谭老师怎样保护自己的学生呢?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2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用“”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正面描写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2、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说说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主要内容的关系,3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5.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为什么这样选择?(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有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学完本课你觉得“最后”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六、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最后的姿势
关爱家人 工作积极
忠于职守
7.船长
[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
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
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段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
第二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
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出示挂图。
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四、质疑
五、背诵
第29、30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8.爱之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
2、指名读词语。
乔依 颠簸 凄凉 矮小 脚腕 蹭破 车胎 瘪了
袜子 油污 绝望 餐馆 亲吻 粗糙 脸颊
荒芜人烟 天经地义 潸然泪下
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潸然泪下: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
第一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
第二段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
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
四、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师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2——8自然段。(学生自读)
2、全班交流。
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
“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
“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
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
指读——齐读
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
全班交流:
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
“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
“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
“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
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
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
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
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
6、出示第六自然段:
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
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
7、引读6、7自然段。
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
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
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
2、自读9~11
3、出示填空题:
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
四、学习12小节
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
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
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爱之链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五、总结课文。
1、说说课文为什么用“爱之链”作题目?
(真情互动,人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人人都应该给别人帮助。正因为乔依曾受到他人的许多真情帮助,所以他认为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友爱的手是天经地义的,这正是用“爱之链”作课题的道理。)
是啊,所有发生的这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是因为爱,也正是因为大家心中有了爱,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曲爱的赞歌。
2、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六、拓展。
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提示:1)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描写时注意抓住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等;
3)要升华“爱”的主题。
教学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做到: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高年级的课文篇幅长,内容深,每一段都精讲、细讲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找出课文最值得讲的内容讲深讲透,以点带面,把相关的片段串联起来,在教学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既能很好地突破重点,又能使课堂环节环环相扣。
如在教学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中,以第四自然段为突破口,让学生静心默读,谈谈自己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在交流时,交流以下三点:一是乔依热心地、不顾一切地帮助老妇人修车;二是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妇人的处境,从而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这样一来,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被有机地整合起来。
2、深入文本,抓字、词、句
我认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之外,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字、词、句来谈感悟,那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岂不是回到了传统语文教学误区:死抠字词句了吗?其实不然,对字词句的解读正是建立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基础上的。你想,中国的放块字是多么神奇啊!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短短几句话就可含概天文地理,上下千年。如果不让我们的孩子好好咀嚼咀嚼祖国的语言,那岂不是暴殓天物吗?
在引导学生感受乔依热心修车时,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在体会乔依生活贫困时,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乔依的处境艰难。抓住这些重点的字、词、句,就能深入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
习作2
教学目的:
1、记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
2、在真诚的交往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鼓起勇气直接或间接地向父母表达真挚的谢意,懂得报答,学会感恩。
3、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
一、出示多媒体营造爱的氛围。
1、讲述故事:
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当时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当缆车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声“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就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
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2、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看法和感想
二、生成爱的共鸣。
这种感天动地泣鬼神的父母之爱深深的感动着我们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教师补充诗人刘丙钧的《妈妈的爱》
妈妈的爱
作者: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天,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叫用“最”字造句,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祖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妈妈。”
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朗读
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谈看法。
三、唤起爱的记忆
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
想一想: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并把这件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回忆一下
(力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方面的事情来讲
四、倡导爱的表白
教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
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或者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尤其是神态和动作,以及你自己的内心感受。
现在老师就来问一问啊,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
五、写下爱的诗篇
(那现在就让我们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和你对父母爱写下来吧)题目自拟
这次习作是一次真爱的表达,因此要融入真情实感。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
提示学生注意:
这次习作包括两方面内容:
1)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一件最受感动的事情,要真实、具体。
怎么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谁来说说?(应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内容更具体)
2)记下自己向父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爱的过程,要清楚
(把父母的反应,尤其是语言、神态及动作写清楚)
板书
习作2
父母
爱(感动)
我-------→
爱(表达)
练习2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
(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的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
(5)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类似的同音词。
(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
(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
(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及每个字方在一行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哈尔威、履行”邓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练习。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的采访。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采访的几个注意点:
1、要有目的性。
2、确定采访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
(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
(4)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练习采访。
(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
(6)评议。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学写毛笔字,能写得美观、大方。
教学过程: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5、反馈。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王舍人张马屯小学
杨纪苇
[教材分析]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教学目标] 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情分析]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学情分析]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可向学生推荐有关詹天佑和铁路史的课外读物,如,《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多信息。[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轰动、艰巨、毅然、铲平、勉励、恶劣、泥浆、岔道、居庸关、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喜欢的词句。▲3.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总课时数: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课件出示)这个人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被誉为“铁路之父”同学们,你们知到他是谁吗?板书:詹天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2、谁能结合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詹天佑。(学生介绍)
3、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詹天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自读悟情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正音。
三、整体感知
1、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2、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
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学生默读勾画思考。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课文。
板书设计
中 一 条 铁路 中 国 一 个 伟人 国
一 种 精 神
? 一份 思索!
信心 细心 苦心 恒心 虚心 决心„„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2)[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民族英雄詹天佑。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
1、思考、划句。
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些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
3、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的内容和方法: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2、3自然段中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映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2)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他还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抓住描写环境的词语体会詹天佑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
5、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对“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的理解。(可以自己画图,也可以用搜集的图片)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教师引导:从清晰的示意图、精美的图片中看出了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真了不起。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
6、假如你是总工程师,如果居庸关隧道也像八达岭隧道那样长,你会不会采用中部凿井法?在八达岭隧道你会打几口竖井,为什么?
指导朗读:工作严谨、不畏艰苦、敢于创造、热爱祖国、才华横溢的詹天佑多么让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的朗读5、6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7、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设计意图:教师在整个教学研读过程中起到了引导作用,只给学生引路,并没有代替学生去回答。]
三、总结激情
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迁移抒情
1、教师引导: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2、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3、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五、拓展延伸
1、课文学到这里,你作为中国人有何感受?
2、如果你站到詹天佑的铜像前,你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詹天佑
詹天佑
勇于承担任务
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克服恶劣自然环境
杰出、爱国
大胆创新
6、怀念母亲
[教材分析]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数:3)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2、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怀念母亲》。
[设计意图: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导学生体会季羡林的生活背景和他对母亲那种特殊的爱和失去母亲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次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在各种情境下读课文。]
三、抓课文主线——怀念生母、怀念祖**亲。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朗读句子。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板书设计
亲生母亲
———————— 悔恨 祖**亲
———————— 热爱
第二课时(总课时数:4)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读思念两位母亲的句子。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思母之情。
1、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泪流不止、频来入梦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等。其中,引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指导有感情朗读。
(2)“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有感情朗读。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怀念“祖**亲”之情
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亲的怀念)
2、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亲的怀念?。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有感情朗读。
(2)“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该部分,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仿佛觉得(),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朗读。
三、体会表达特点,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请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遗憾 悔恨
自责 愧疚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祖**亲
热爱祖国
怀念祖国
7* 彩色的翅膀(总课时数:5)
[教材分析] 课文以小昆虫为线索,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文章篇末点题。文中还巧妙地运用插叙的叙述方法,交代了西瓜的不平常的来历,使得故事更加生动,让战士爱岛建岛的深情跃然纸上。[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了解不多。教学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以及海岛自然条件和海岛官兵生活的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残存”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请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残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间有什么联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读读《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不但要把课文读通顺,而且把刚才我们的提问整理一下,看看课文可以解决哪一些问题,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
二、研读悟情
(一)建构“海岛”印象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印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二)海岛“尝瓜会”
1、请每位同学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在尝瓜会战士们是怎么吃瓜的,作者为什么描写得那么详细?
2、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景?
3、学生交流,抓重点词语理解感悟。
4、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段话。
(三)结识战士“小高”
1、教师引导:小高是宝石岛观观察通讯站的信号兵,是他陪着“我”来到宝石岛的。这个小战士很有意思,请通讯们把课文中描写小高的一些词句用
划出来,多读读;说说你觉得这个小战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
3、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
4、体现出小高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认识升华
1、读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看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2、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海岛印象
自然环境相当恶劣
艰苦
尝瓜会
喜悦、激动、自豪
边防战士
爱海岛、爱祖国
小高印象
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
8*中华少年(总课时数:6)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用朗诵这种形式,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应安排各种形式的朗诵。[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研读感悟
(一)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二)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三)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1——4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三、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四、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历史未来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作业设计:
1.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搜集关于爱国方面的歌曲、散文。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安排了两项内容供学生选择,一是写演讲稿,二是写读后给感。[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学情分析] 重点应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学习汇报会”汇报内容,分组进行准备排练。
2、教师准备演讲稿例文。
第一、二课时
习作(总课时数7、8)
一、激情回顾,谈话导入
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很多收获。我们深深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有许多话想要倾诉,有许多情想要表达。今天我们要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心中的情感。
二、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一)学习例文,体会特点。
1、出示演讲稿范例,教师或者请优秀的学生深情朗诵。
2、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
3、演讲稿组成、特点 演讲稿的组成:
演讲稿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拉近听讲者距离;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演讲是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2、可讲性。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3、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二)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仔细读读演讲稿范例,说说演讲稿一般要注意些什么格式?
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三)围绕主题,运用资料。
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根据综合性学习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和处理。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对照要求,进行习作。自由选择,抒发感情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五)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六)朗诵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2教师点评,特别是肯定习作中的独特感受。布置作业: 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要求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总课时数:9)
一、提出主题
在经历了前面的综合实践活动环节和习作训练环节之后,同学们对伟大的祖国、可爱的民族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和歌颂,深深体会了一个中华儿女的光荣感。
今天我们将把前期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将我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出来,我们将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
二、合作汇报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二”中的学习提示,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说说要使本次汇报圆满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3、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排练(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重点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汇报方式?有哪些成员来负责准备?哪些成员进行展示?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协调?
(2)选定小组负责人,围绕活动主题,根据讨论的结果,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现场排练,出现分歧,由小组长负责协调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提出要发挥团体力量,要注意方式方法。
4、分小组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轮流展示,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评议,评比“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个人奖”等
三、小结提炼
活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了我们倾诉心声的途径,然而爱国的心不会随着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应时时以自己是中华儿女为荣,时刻以民族荣誉为重,真正将祖国刻进我们的心中,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
回顾•拓展二(总课时数:10)
[教材分析] 本次“交流平台”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交流本组课文中令人感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意在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二是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目的是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日积月累”安排了周恩来、邓小平、鲁迅、巴金的四句名言,紧扣“祖国在我心中”的单元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本次“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提高能力。
2、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这些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行动来体现他们的爱国之心的,使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第一项交流思路
1、回顾课文,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2、说说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给自己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并想想为什么这些人、这些事会感动自己,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可采用每组选代表进行集中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说明的方式展开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这些人是如何通过他们的行动来体现他们的爱国之心的,使爱国之情深入学生的心里。
4、补充拓展。在交流中,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积累较丰富,也可鼓励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以加深对人物、事情的了解。最后,还可将最受感动的人物语言或印象最深的事情,摘录下来做成卡片。
第二项交流思路
1、先谈谈这次综合性学习,具体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并记录相关内容。教师可设计一张简单的表格,表内记录以下内容:一是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克服及解决的方法;三是活动的收获。让学生先按以上要求交流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情况,重点要引导学生交流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已经克服、解决的,让他们谈谈方法和感受,没有克服、解决的,让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办法。而活动的收获,可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体验、能力的提高”等等方面进行交流。记录员将有共同点的或有价值的内容简要记录下来,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3、最后,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和互评。互评,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如果是指出缺点,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帮助其改正的意见,以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日积月累
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第二句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四句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设计意图:“日积月累”安排了周恩来、邓小平、鲁迅、巴金的四句名言,紧扣“祖国在我心中”的单元主题,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朗读积累中强化爱国情感。]
三、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是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教材提示了四种展示方式供学生选择:一是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这也是“日积月累”学习后的一个延伸和拓展;二是编制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集,意在引导学生收集能够反映祖国大好河山、伟大人物、典型事迹的图片,感性地了解祖国;三是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了解新成就,激起自豪感;四是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除此之外,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其他展示形式。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做好整理工作,并能够根据自己特长或资料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交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概貌: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18 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习目标:
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出示课题,读题。
(二)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三)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一)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二)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三)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四)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一)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二)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三)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一)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三)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二)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一)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二)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 21 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三)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一)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二)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
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七、教学反思: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一)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二)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三)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望大陆
六、教学反思:
8.《明天更辉煌》
教学要求:
帮助学生认读“缀、汁、荆、棘”4个生字;会写7个,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等词。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会诗,背诵第三小节。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香港回归是民族的一件大事,让无数人兴奋与自豪。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二、精读,体会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企盼着你的归航。
3.指导学生读出被迫离开时的悲愤与日夜思念。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和力量(香港的繁荣离不开母亲大陆的支持)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复朗读:有亿万炎黄子孙,有一们伟人永志不忘……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3.练习背诵第三小节。
9.山海关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一)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
(二)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
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一)朗读第6-9段
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作者想到了什么?
(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 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抵御,捍卫 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二)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 忠贞的灵魂)
三、归纳文章主题
可让学生思考 概括 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
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四、小节
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10*太阳与士兵
教材分析: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一)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二)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场的情景。
(三)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一)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二)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三)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五、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一)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二)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三)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一)讨论
(二)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三、习作
(一)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二)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三)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四)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
四、教学反思:
任教教师:陈秋娴
第四篇: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
.能正确听、说、认读、单词和短语mrs,early,often,sometimes,light,traffic,byplane,bytrain,bytaxi,byship,bybus等。
2.能正确听、说、认读核心句型Howdoyoucometoschool?并作出相应答语Icomeby、、、、、、、重点
能够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talk的内容,在真实情景中交流,运用。
难点
运用核心句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
知识考点
目标1
教具学具
,图片。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老师ppt出示挖空了的段落,请同学自读课文并填空。请同学作答。
(2).老师播放Let’stalk的录音,学生跟读。
(3).老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请同学们小组展示。评出表现做好的一组。
Step4Exercise&consolidation
.教材习题
(1).询问你身边的同学,看看他们的出行方式。完成课文中的表格。
(2).同位活动:根据原对话和表格,进行创编。
2.随堂小练习
读一读,并试着将其译为中文。
.onfoot__________
2.bysubway________
3.bybike__________
4.bycar____________
5.bytrain__________
6.byship___________
试着理解下列句子。
.Howdoyoucometoschool?
2.Ioftencomebybike.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熟悉询问他人出行方式的句型。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模仿对话。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同伴创编一组对话并表演。
课后反思(自省)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能正确听、说、读、写单词
及
短
语bus,plane,taxi,ship,subway,trainonfoot,bybus,byplane等。
2.能正确听、说、认读核心句型Howdoyoucometoschool?并作出相应答语Icomeby、、、、、、、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交通方式的单词和词组onfoot,bybus,等。
难点
用Howdoyougetto..from..?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
知识考点
目标1、2
教具学具、单词卡片、录音机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呈现图片byplane/bytaxi/byship.....教师借助图片学习表示交通方式的词组,例:
T:Howdoyoucometoschoolonmonday?
S:Icometoschoolbybike.Step3
TextLearning
.Let’slearn
听录音,模仿朗读,理解对话内容。
小组翻译主要句子的中文意思。
教师领读对话,学生模仿,分角色朗读。
2.writeandsay
根据ppt出示的图片,小组讨论所学的交通工具的特点有哪些。
小组讨论HowdoyougettotheUSA from China?的含义,并猜测“from”的汉译,讨论表格中“to ”的汉译。
分组根据情况填写表格,并小组内成员结对练习对话。
Step4
Exercise&consolidation
1.教材习题
根据填写的表格,每组推荐一组学生表演对话。
2.英译汉。
1.onfoot__________
2.subway________
3.bus__________
4.plane____________
5.taxi_________
6.ship___________
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熟悉询问他人出行方式的句型及其答语的交际用语。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模仿对话。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同伴创编一组对话并表演。
课后反思(自省)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
.能够正确听说,认读单词,如helmet,wear,must以及短语payattentionto,trafficlights.2.能正确听说,认读核心句
Don’tgoattheredlight.Imustpayattentiontothetrafficlights.重点 掌握
和
理
解
句
子
:
Don
’tgoattheredlight.Imustpayattentiontothetrafficlights.难点
运用句子Don’t...?Imust..来与他人进行交通规则的交流。
知识考点
目标1、2
教具学具、交通标志、录音机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教师给出问题:
wheredoeswuyifanwanttogo?
Howcanwuyifangetthere?
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并分享问题答案。
(2).逐句跟读,教师讲解生词helmet,wear等。
(3)学生讨论美国人骑自行车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
(4)再次跟读,学生模仿,小组练习。
Step4Exercise&consolidation
.教材习题
教师解释课本中交通标志的意思。要求学生讨论在哪里能看到这些标志。
2.读一读,将其译为汉语。
.helmet_______
2.must________3.wear_________
3.payattentionto_____________
4.trafficlights___________
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要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了解常见的交通符号。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模仿对话。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同伴创编一组对话并表演。
课后反思(自省)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
.能正确听、说、读、写单词:slow,down,stop.2.能
够
正
确
听
说,朗
读Stopandataredlight.Slowdownandstopatayellowlight.Goatagreenlight.重点
掌握“四会”短语和单词:slow,down,stop.难点
理解交通规则的含义及运用
知识考点
目标1、2
教具学具,录音机,单词卡片。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老师指着交通灯的图片,问:whatcolorarethey?
Ss:Theyarered,yellowandgreen.T:whataretheymean?
Step3
TextLearning
.Let’slearn
.听录音,听一听mike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他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板书新单词,学生讨论新单词的含义。
。教师领读单词,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2.盲人问路
四人小组,其中一人扮演盲人,一人扮演交警,另外两人扮演带路人。
Step4Exercise&consolidation
教材习题
Roleplay:四人一组,自制交通灯,一位学生扮演交警,指挥交通,其他同学根据所示的灯作出动作并说出相应的句子,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交通规则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模仿对话。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同伴创编一组对话并表演。
课后反思(自省)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
.能够正确听说,认读单词及短语,如went,sled,ferry,learn等。
2.能够正确听说,朗读Readandwrite中的内容。
重点
能够用带有must....Don’t的句子给朋友写建议。
难点
理解不同文化下交通规则的差异。
知识考点
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录音机,单词卡片。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交通灯图片:
T:whatarethey?
S:Theyaretrafficlights.T:whatdoesred/green/yellowmean?
S:Stopataredlight./Goatagreenlight./Slowdownandstop!
2.教师说动作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交通灯的颜色,比如:wait——yellow,go——green,stop——red,学生之间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
Step2
Presentation
T:Howmanywayscanyouthinkoftogotoschool?Talkwithyourpartner.Step3
TextLearning
.Redandwrite
迅速浏览课文,回答课本中的问题。
2.Givesomesuggestions.小组讨论一些建议,仿照例句,写出一张有关建议的海报。
3.教师讲解单词连续的规律,学生跟读并模仿。
4.Let’scheck
听录音,回答问题,完成词汇的考核。
5.Let’swrapitup
分组讨论whereismike?依据课本给出信息。学生总结come和go的用法。
Step4Exercise&consolidation
教材习题
通过课本找到更多的这种可以连续的单词。
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不同国家的孩子的上学方式,交通规则的异同,连读的规则,come和go的用法。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模仿对话。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向同伴提一些有关交通规则的建议。
课后反思(自省)
课题
Unit2
waystogotoschool
学目标.能够听、说、认读单词:miss,different,chopsticks,double-decker,same,wrong.2.能听、说、读、写核心句型:wemustcrosstheroad.Firstleftandthenright!
重点
能看懂,理解的含义。
难点
了解中英交通规则的差异。
知识考点
教学目标
教具学具,录音机,磁带。
检
测
题
家庭作业上的习题
板
书
设
计
Unit2
waystogotoschool
(6课时)
wemustcrosstheroad.Firstleftandthenright!
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
Step1
warmingup
T:Goodmorning!Howdoyoucometoscchool?
S1:Bybike.T:whendoyoucometoschool?whatmustyoupayattentionto?
S2:Thetrafficlights.T:whatcolorarethey?
S3:Theyarered,yellowandgreen.T:whatdoesredmean?
S4:Stopandwait.Step2
Presentation
教师介绍故事背景:Amy’sfriendAnniecomestochina.引导看图片,猜测whatarethey?分享预测答案。
Step3
TextLearning
.教师让学生听录音,回答以下问题:
(1).canAnnieusechopsticks?
(2).Isthebusdouble-decker?
反馈答案,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2.阅读小故事,找出中英交通规则的差异。
3.再次阅读小故事,分组讨论生词的含义,翻译故事,教师给予指导,检查答案,讲解生词。
4.听录音跟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Step4Exercise&consolidation
.教材习题
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进行表演展示。
2.翻译下列单词。
.miss_____
2.different_____
3.chopsticks______4.wrong_____
5.cross______
6.same______
7.double_decker_______
Step5
Summary&Homework
小结: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再做总结。
作业布置:
.听录音并跟读故事。
2.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和同伴创编一组对话并表演。
课后反思(自省)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
《山海关》是一位现代作家描写的赞美山海关的散文,表达出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火热情怀。
《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本单元中应注意将有声之阅和无声之读结合。首先把课文生字的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做到正确流利,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课文要朗读得有感情,这是“有声阅读”。同时,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这是“无声之读”。在安排教学流程时,应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去设计,提出朗读和默读的不同要求。另外要将理解内容与领悟写法结合。阅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抓重点语句去理解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要关注不同课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领悟写作方法,吸收课文语言,以利于在自己的口语交际、书面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高层次要求。而且还要将阅读文字与观看插图结合。要让学生更多地动口、动眼、动脑、动手,去接触课文,在自主阅读中感知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形象,体验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用好每篇课文中的插图,把它作为阅读材料的一部分,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
“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单元计划:
开国大典——2课时 望大陆——1课时 明天更辉煌——2课时 山海关——2课时 太阳与士兵——1课时
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教材、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 教法学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小结:学了开国大典你有什么感受?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教学反思: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资源:于右任资料、写作背景 教法学法:讲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殇”都是一声;“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指导朗读
三、小结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教学反思:
明天更辉煌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教学资源:重点语句幻灯片。教法学法:讲读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
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
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19世纪中期至20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从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
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具准备
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
听写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
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甲:香港在**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还有一段时间被日本占领。
学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
学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学生丁: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这都是几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邓小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最终签定合约,规定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中国。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3.课下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板书设计
祖国的思念
期盼归航
香港百年回顾 受辱的历史 血脉相连 明天更辉煌
伟人的胆略
香港回归 教学反思 :
山海关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 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
威武风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 及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 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烽、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烽、顷、盔、捍”9 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锋台、无 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引 导学生独立阅读衔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 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资源
1.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了解 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法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 点在哪儿吗?
(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欣赏山海关风貌,感受山 海关气势。
(三)用一句话来概括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
一、步骤二)检查字词 读音。
(三)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 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那些部分主要写 “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其余部分分别写什么?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指名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感受全篇的行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蜿()烽()捍()顷()
豌()锋()悍()倾()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要塞 .()殷 . 红()情不自禁 .()
燕 . 山()脖颈 .()气势磅 . 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那地 形的(),在我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 它伦比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巍然耸立
蜿蜒
烽火
广袤无垠
碧波万顷
脖颈
盔甲
捍卫
(二)回忆:课文主要表现了山海关的什么特点? 哪些自然段表现了山海关的这些特点?
设计说明:
温故而知新,这一步的训练、回忆,将本课时的学习,自然的与前面的学习连接起来。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
骤三)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来到了思慕已久的山海关,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发出了怎样的赞 叹?
(二)学生自读、思考、探讨、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1.读第1、2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风貌,这样的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
2.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用笔画出能概括山海 关风貌特点和给“我”留下深刻感受的句子。
3.(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它“气势 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 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它气势的雄伟,试着给第4自然段 分层。
登上城楼,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 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第 3~5 自然段,并思考:在介绍 山海关风貌这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4.默读第6~9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 词语,思考:他先想到了什么?后又想到了什么?找到
相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旁注自己读后的感受。
5.(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这两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比一比,哪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好,为什么?
6.看来,作者思慕山海关,不仅是因为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更因为它曾抵御外敌入侵,捍卫了祖国神圣 的疆土,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引读第九自然段)
7.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伟大的体魄、忠贞的 灵魂各指什么?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练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1.选词填空。
赞美
歌颂
心
见
眼
想
历史
风貌
本文先写我的()中所(),描绘了山海关 的();后写了我的()中所(),回忆了山 海关的()。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和()之情。
2.按提示把下面词语分成两类抄写一遍。
伟大的体魄
险要的地形
捍卫疆土
可歌可泣
雄伟的气势
忠贞的灵魂
高耸云天
抵御入侵
小结 :《山海关》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风
貌以及我站在山海关上所产生的联想,抒发了我对山海关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板书设计:
伟大的体魄
山海关
险要的地形
雄伟的气势 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形容)”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1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2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清。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清。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侠名)
二、语文大课堂
1、讨论
2、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4)交流
三、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第一句话);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限内容范围”,“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限文体样式”(第2句话);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3、4句话)
2、看“平台”,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与点评、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