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9:1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

第一篇: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1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尝试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尝试赏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家乡的风景 2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能力不足,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3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6、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并在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与之相似的人民币(10元上的长江图案)。(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1、引导学生观察《马棚》,并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棚》的简图。

2、根据学生画的简图,指导学生认识线条、角度、位置、形体的大小比例,进而展示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

4、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三)、两种透视的应用

1、引导学生观察5元和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景,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5元上山的层次、20元上的漓江),哪些是成角透视(5元上两侧的山峰、20元上中部的山峰和水中的倒影)。

2、引导学生观察50元人民币背面图景中天上的云和教材中《陕北风情》、《山居景色》两幅图,总结平行透视的两种布局(总结为“见天中间远,没天上边远”)。

3、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4、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

5、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5、着色)(四)、体验练习,进行创作

1、作业:描绘你印象最深的家乡的景色(多媒体循环播放展示家乡的风景照片)。

2、作业要求:A、色彩搭配和谐B、透视准确C、远近关系处理好D、构图匀称均衡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不停地巡视之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思考解决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五)、作业展示,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自己描绘的是哪个景色?为什么要描绘它?讲述自己和这一景色所发生的故事

小组互评:作业的远近关系处理怎样?构图是否合理,透视准确吗?

2、教师总结点评,根据学生作业特点给予评价肯定,提出鼓励。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六)、课下搜集我们家乡的风景 活动3【活动】学生互动

让学生举例说明几种身边的透视,说出颜色搭配。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

活动4【练习】作业练习

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5、着色)活动5【测试】测试所学内容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自己描绘的是哪个景色?为什么要描绘它?讲述自己和这一景色所发生的故事

小组互评:作业的远近关系处理怎样?构图是否合理,透视准确吗?

2、教师总结点评,根据学生作业特点给予评价肯定,提出鼓励。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作业:描绘你印象最深的家乡的景色(多媒体循环播放展示家乡的风景照片)。

2、作业要求:A、色彩搭配和谐B、透视准确C、远近关系处理好D、构图匀称均衡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不停地巡视之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思考解决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第二篇: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2(模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学情分析: 《画家乡的风景》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像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通过朗读让孩子们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同时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孩子心里萌生,使学生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学生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6、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并在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与之相似的人民币(10元上的长江图案)。(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1、引导学生观察《马棚》,并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棚》的简图。

2、根据学生画的简图,指导学生认识线条、角度、位置、形体的大小比例,进而展示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

4、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三)、两种透视的应用

1、引导学生观察5元和2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景,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5元上山的层次、20元上的漓江),哪些是成角透视(5元上两侧的山峰、20元上中部的山峰和水中的倒影)。

2、引导学生观察50元人民币背面图景中天上的云和教材中《陕北风情》、《山居景色》两幅图,总结平行透视的两种布局(总结为“见天中间远,没天上边远”)。

3、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4、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

5、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5、着色)(四)、体验练习,进行创作

1、作业:描绘你印象最深的家乡的景色(多媒体循环播放展示家乡的风景照片)。

2、作业要求:A、色彩搭配和谐B、透视准确C、远近关系处理好D、构图匀称均衡 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不停地巡视之外,对于巡视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予以回答或让其他同学为其出谋划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调动所有同学思考解决的方法,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五)、作业展示,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学生自评:自己描绘的是哪个景色?为什么要描绘它?讲述自己和这一景色所发生的故事

小组互评:作业的远近关系处理怎样?构图是否合理,透视准确吗?

2、教师总结点评,根据学生作业特点给予评价肯定,提出鼓励。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案。(六)、课下搜集我们家乡的风景 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以平时使用的人民币引入,最终以画画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家乡,通过对课本上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内容和人民币背面的图案知识以及对图画的欣赏,可以说这节课本身就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学会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我把本课的结尾定格在学生有兴趣地描绘自己的家乡并介绍自己的家乡上,使他们在学习美术的同时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写一写、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本课文内容和专业术语都较多,但其内容贴近每个人的家乡,富有亲和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从最简单的教具——人民币入手,结合课本插图,学习课本插图之后再回归到人民币上,让学生再次熟悉观察和描绘方法,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描绘自己的家乡。这样,不但让孩子能学会本课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运用一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进行讨论,学生获益不少,作为老师的我也获益不少。

第三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提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2(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3(1)自学第7页概念,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秿《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检测案:

1、学生实践创作,促进学生的理解与表现相结合,为以后的创作作品打好基础。

2.通过交流体验,归纳总结,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问题,学会用评价自己与他人。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与学习、表现。4.对照透视图;

5.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6.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7.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了解农民画中透视。8.小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9.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10.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生生互评;师生点评。11.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 第二课时

预习案:

预习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农民画《水乡春浓》,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课堂活动案:

一、温故知新:

1、分别说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概念。

2、演示这两种透视现象。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至少说出两种)

二、自主探究:

1、什么是构图?

2、如何构图,结合课本4副绘画作品分析。

三、交流提高: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教师适时启发、引导。检测案: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通过想象,将课本风景作品以局部扩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风景画。

2、参考风景图片,改变原画色彩关系或形式,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二选一练习)3.课堂小节

4.展示作品,教师适时点评;生生互评。

教学反思:

第四篇:美术教案《画家乡的风景》

湘教新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素描,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倾向。、运用平行透视或者成角体透视的原理,参考摄影图片绘制素描风格。、掌握表现力的构图,绘制家乡风景,体现对家乡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抛开色彩,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的没有色彩变化的朴素描绘,研究一下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平行透视,成角透视,风景画的构图,练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图片,原作转化黑白效果,2、看到这幅作品,你最强烈的感受舍是什么?如果你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你画出这样的画面是希望体现什么样的内心感?

3、集中精力来学习风景画的没有色彩变化朴素描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4、展示与原作相关的两张结构示意图?提问两张表现的原作画面结构的图,你觉得使画面产生前后空间感觉的秘密什么?

5、展示《村道》图片,展示立体平行透视示意图和基本规律文字通过一张立方体透视变化示意图,研究平行透视规律。平行透视相关: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6、展示《马棚》美术作品,立体成角透视,成角透视: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消失线。

对照多媒体课件指出《马棚》里面的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分别在哪里?

成角透视小结:左右消失,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7、展示教材:

“思考.练习”示意图一组图片?这是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四张图片,图中景物看起来似乎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不一样吗?

四、布置作业:

采用线条形式,在多媒体课件上的一组风景摄影作品中,选择自己喜好一副进行临摹,重点体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五、教学总结:

借助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优秀练习作业,在给与积极地评价,与学生一起对存在的透视问题进行修改。

第五篇:第1课《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第一课《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家乡、菜园、果园、梯田、绿油油、一层层”等词之意。

3、学会看图写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2、老师的家乡在五峰,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3、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 我的家乡(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老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老师读课文,学生根据内容画出老师描绘的景色。

2、欣赏学生作品。

3、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四、检查字词。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梯、绿、油、层、坡。

2、字形分析。

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

层:半包围结构,云被尸包围。

3、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菜园,果园、梯田;分析词素来理解:山坡。

4、练一练:(口头)

绿:共有()笔,第7笔是()

梯:共有()笔,第4笔是()

层:共有()笔,第6笔是()

坡:共有()笔,第5笔是()

五、书写指导。

范写:梯、绿、油、层、坡

六、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字词。

2、学习课文,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具体描写美丽景色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说说偏旁是什么,完成课堂作业。

2、出示卡片读一读。

村前

村后

山坡上

菜园

果园

梯田

二、读读课文,看看图,初步了解2——4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自由读2——4段,对照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在介绍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时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这些景物分别在村子的什么地方,用“——”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2、看投影片。指名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村子的位置。

3、口头填空。

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

三、抓关键句,比较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1)村子前面有河。

(2)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出示课文插图,通过朗读知道第二句写出河的形状,更觉得美丽。

2、理解句子”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缓缓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样缓缓地流?(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河水流动路线及动态美。)

3、比较句子。

A河里有鱼。

B一群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读一读,说说哪句写行好,为什么样?(第二句写鱼多,活泼可爱。)

4、理解”倒映”

读句子”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青山……”什么“倒映”在水里?看图理解说明小河的水很清很清。结合生活中捍到的说说,加深理解“倒映”一词的意思。

5、理解比喻句。

你们看到过朝霞吗?是什么样的?这时把什么比作朝霞?(教师演示:一朵桃花——一大片桃花(清晰)——一大片桃花(朦胧),通过”许多、开满、远远”等词来理解比喻句,并从多少及色彩几个方面来说说桃花的美。

6、有感情地齐读2——4段。说说为什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看板书说)

四、学习第五段。

1、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第一段的照应,我的家乡月亮湾有青山、绿水、果树、农田,多美丽啊!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有怎样的感情?(爱)

2、齐读第5段。

这一段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赞美,读时要读出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后面 山

月亮湾 前面 河

河岸上

梨树 苹果树 河上 桥

河里 鱼

美丽的村子 河水 清 桃树 农田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家乡梨树苹果倒映朝霞月牙河岸农田绕着绿油油缓缓地

2、多音字组词。

倒朝

3、填空

一()小河一()鱼儿一()农田

一()朝霞一()石桥一()村子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配乐齐读。

2、总结全文:课文先总的介绍“家乡美丽”,按着近方位顺序具体写了村子前面、后面、河岸上的景色,最后用总结句来进一步赞美家乡,表达作者的感情。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家乡在哪里,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

4、小结: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到处都有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三、背诵课文。

1、自由准备。

2、引读。我家在(),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水(),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家乡(),我爱()。

3、指名分节背诵。

4、指名看图背诵全文。

5、齐背全文。

四、课堂作业。

下载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5(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册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家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云台小学 何翠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认识“原、市、虾、捡、贝、壳、脚”等12个字。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美丽的景色,欣赏......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 添画教案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 添画教案 题第1 添画 教学时间二(1)、二(2)、二(3)、二(4)2月21-2月27 教学目标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中国结 古田县第四中学 包建芳 2012.3.10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结饰,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设计•应用”领域的阶段目标,课目设......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走进因特网》教学设计5篇

    第一单元走进网络世界 第1课走进因特网 泰来县江桥中心学校 邓桂英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走进因特网,了解因特网。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因特网、因特......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共5篇)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风景画的透视现象。 2、 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小伙伴教学设计五篇

    小伙伴 1新设计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

    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家乡》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 【教学思路】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

    《画家乡》教学设计

    《画 家 乡》教 学 设 计 龙师附小廖红英 知识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