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案李时珍
李时珍
刘璐
一、教学目标:
1、认字9个,写字7个。学会1个多音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思考题和“金钥匙”练习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认字9个:
诊 鄙 患 症 效 载 验 酷 纲 写字7个:
费 救 治 累 且 暑 访 1个多音字: 载
理解11个词语:
救死扶伤 解除 志愿 鄙视 留心 记载 完善 积累 严寒酷暑 品尝 访问 能正确读写8个词语: 浓厚 隐藏 欣赏 训斥 迷恋 无限 小心翼翼 强烈
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品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并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情。《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毕生的心血,是部伟大的著作。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3、文章重点部分3——5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别讲了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结果。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救死扶伤 解除 志愿 鄙视 留心 记载 完善 积累 严寒酷暑 品尝 访问”的含义。
三、教学策略:
1、交流质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对《本草纲目》的认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救死扶伤 解、除 志愿 鄙视 留心 记载 完善 积累 严寒酷暑 品尝 访问)体会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3、认真阅读3、4、5自然段,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说说在山上过夜会遇到哪些危险?品尝草药会遇到哪些危险?从而体会李时珍采药的艰辛。通过理解“上万里,千百个”等词语,了解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找出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经过、结果。
4、自由朗读全文,完成课后思考题一。
5、运用学过的步骤方法独立识字,写字。分组练习分析字形。
6、总结全文。
四、板书设计:
李时珍
旧书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 不完善(勤于思考)
积累经验 亲口品尝
亲自采药 四处访问
《本草纲目》 完善(不怕困难)
第二篇:《李时珍》教案
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
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
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
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词语注释
救死扶伤:救治临危的病人,扶助受伤的人。[例句]救死扶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而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良方:针对病情开出来的好药方。
完善:完美,使更加完美。
药效:药物所起的作用。
拜访:访问。
严寒酷暑:极冷的冬天,极热的夏天,形容条件极为恶劣。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解除——废除志愿——志向鄙视——轻视
记载——记录流传——传播留心——留意
完善——完美积攒——积累著名——闻名
反义词:解除——保留鄙视——重视完善——残缺
句段赏析
1、他的父亲医术很高,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析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也比较清苦,父亲不愿意李时珍再当医生,是出自对儿子的爱。
2、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析这句话交代了李时珍立志当医生的目的和原因。目的是“为穷人治病”,原因是“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他的立志也与家庭影响有关:由于他家世代行医和父亲医术高超,他亲眼目睹了解除病人痛苦的伟大,加之父亲为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的行为影响着他,所以,他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李时珍不为个人名利,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崇高思想。
3、不怕严寒酷暑。
析无论是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他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4、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
析为了准确判断药物的药性和药效,李时珍不仅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人,还通过亲口品尝来验证。不少药材有毒性,亲口品尝是有危险的。这种科学态度和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背景知识
明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
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研读过800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余里。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课后题解
3、(1)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自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些都说明了他不怕苦和累。
(2)“整整”说明编写药物书所用的27年中没有间断,强调了李时珍编书所花时间非常长。“终于”说明了李时珍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强调了编写这本药物书的不容易。“著名”就是很有名。表明了《本草纲目》在全世界的地位及作用。去掉了这些词语,句子当然就表达不出这么丰富的含义了。
文章导读
李时珍,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的是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课文第一自然段简单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第二、三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先讲他为什么立志学医,再讲怎样学医。第四、五、六自然段讲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先讲为什么要编写,再讲怎样做编写准备,最后讲怎样把书写成。最后一个自然段评价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文章结构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三段(第4至6自然段):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写作特点
本文情节衔接紧密,从李时珍立志学医,到萌发编书的想法,到他如何编写,环环紧扣,叙述自然。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语言积累
救死扶伤 疑难病症 积累经验 严寒酷暑
拜访 亲自 品尝 流传 山高路远 完善
1、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2、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
第三篇:李时珍 教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3、给文章划分层次,体会古寺的破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并划分层次。难点:体会古寺的破败。
三、教学方法及学法
以读代讲法、合作讨论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16课,我们认识了司马光、童第周两位名人,他们一位是古代的,一位是现代的,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名人,这位名人就是:李时珍。(课件:李时珍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
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与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受家庭影响,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随父正式行医。从35岁到50岁将近15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到湖北、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察访药材,采集标本,行程有一万余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了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这部书近200万字,共52卷,里面详细地记载了各种中药的名称、用法和作用,并配上一些相应的图片。《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达尔文赞这本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一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时的一段故事,这篇课文就是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全课题。
(二)、质疑
1、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生回答自己的疑问)
3、请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自由读课文问题要求)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具体写了什么。(教师巡视)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读一读)
文中有一些词语,你能读正确了吗?理解这些词语,有利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 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指名读。纠正字音。
2、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指生回答)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生读课文)真是不错,课文读得很流利!
(五)、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4-95页,做练习4.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三个层次,并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一、(1——4)错过客店
夜宿古寺
二、(5——7)啃食干粮
破庙谈苦
三、(8——13)月下记载 亲尝中药
2、请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
(生回答)
(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写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并亲自品尝药材的事。
(六)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1)、(2)、(3)、(4)、(1)、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
累)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
(生回答)
(2)、李时珍和弟子为什么会在湖北的西部山区呢?
(生回答)
(3)、师徒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古寺的?
(生回答)
(4)、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
(生回答)
(5)、生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1)、(2)、(3)、(4)、(1)、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情况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生回答)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 请细读第4自然段,将描绘古寺的相关语句画出来读读,并谈谈你的感受。(生回答)
(课件)出示: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3)、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
(生回答)
(4)、李时珍是怎样做的?读读这句话,注意重读的词语。
(生回答)
(5)、齐读第4自然段描写古寺破败的语段。
(生齐读)
(6)、齐读第1—4自然段。
(七)、指导学生书写描红生字。
(八)、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下自己收集有关名人的事迹,下一节课交流。
第四篇:《李时珍》教案
25《李时珍》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思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分段训练。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提出预习要求。
今天要学的课文《李时珍》讲的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的故事。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李时珍从小立下什么志愿?他立志学医的原因是什么?
2、开始父亲同意李时珍学医吗?为什么?后来怎么才同意的?
3、读读第二、三自然段,体会体会。
4、李时珍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的这些缺点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5、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怎样的药物书才是完善的药物书?
6、为了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从哪些方面做了准备?
7、李时珍是怎样到各地采药的?把讲他到各地采药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这几句话是从哪几个方面讲李时珍采药情况的?(到了很多地方;钻进大山找药材;拜访了许多人;亲口品尝药材。)李时珍为什么要这样采药?
8、李时珍花了多长时间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9、李时珍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读读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
2、这一段告诉我们《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
3、和旧的药物书对此,我们可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药物书?你为什么这样说?
三、联系全文想一想,李时珍能写成著名的《本草纲目》的原因有哪些? 先讨论后总结。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课。
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 板书设计 : 6 李时珍 医学家 药物学家 行医 采药 写书
留心学习走万里路 整整27年 暗自记方 访千百人 一百多万字 尝许多药 世界流传
第五篇:李时珍_教案1
李时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伟大贡献; 2.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文中关键词; 3.结合“金钥匙”联系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志愿和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通过理解、想象等体会他所付出的艰辛。
【教学难点】
1)感受编写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2)教学训练点:通过想象、对比、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从而感受编写过程的艰辛,感受“伟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介绍李时珍,板书课题。2.学生谈自己对李时珍的了解。
3.教师小结:李时珍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编写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
二、走进《本草纲目》,初步感受“伟大”。
1.抓住数量词,指导朗读,初步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课文是怎样介绍《本草纲目》?
生:《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2)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数量词“一百多万”、“一千八九百种”,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3)师小结:两个数字,说明了《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因此,《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药物书。
/ 4
2.通过和旧的药物书对比,感受《本草纲目》的伟大。(1)师:而当时旧的药物书却有„„
(2)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通过对比,体会《本草纲目》的完善,再次感受它的伟大。
(3)引导男女生对比读:总而言之,女生读——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可《本草纲目》却男生读——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
(4)教师小结:《本草纲目》全面,详细而准确,这样一比较,我们不由感叹——《本草纲目》真是中药书中一部伟大的著作。
3.抓住“终于”,体会不易,感受伟大。
(1)引导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整整二十七年”、“终于”体会编写的不易。
(2)通过删词比较法进一步对比,感受艰辛,指导读出感受。课件示句子:
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4.师生轮读五段,整体感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伟大。
三、走进艰辛的准备过程,进一步感受伟大。
(一)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概括李时珍做所做的准备工作:采药、尝药、访药。
(二)学习采药片段,感受“不怕”。1.默读“采药”片段,感受艰辛的付出。
2.汇报交流,理解“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读出词语中饱含的艰辛:(1)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山高路远”,感受采药中环境的艰险。师:看到“山高路远”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浮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生:山很高,高得插入云霄,路很远,远得看不到尽头。
(2)通过对“暑”字的学习,理解“严寒酷暑”,感受采药时气候的恶劣。师:这个词语中哪个字让你感受到热,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预设生:上面有个“日”,代表太阳,火辣辣的,下面是个“者”,指的人,顶着烈日在行走的人就是李时珍。
师:火辣辣的太阳晒着,烤着,真热。其实,在古代,“暑”字是这样的。出示课件(说文解字“暑”的由来)。指导书写“暑”字。
/ 4
3.教师指导个体读句子:严寒酷暑,山高路远,李时珍毫不退缩,读出他的坚定。4.想象李时珍在采药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课件示句式: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的名山,进行语言训练。
5.通过朗读,读出李时珍面对困难的坚定和不退缩。
(三)体会尝药的危险和访药的艰苦。
1.在尝药和访药的过程中,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指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归纳,完成题单。
2.交流,走进内心,感受李时珍不畏艰辛。课件出示:(1)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2)他不怕______________,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3)他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个体说,引导学生个体读。师:你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吗? 预设生:怕。
师:可李时珍却„„以此类推„„引导学生读三个“不怕”。
(四)感受“不怕”背后的精神力量。
1.教师小结:这就是李时珍,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语,那就是——不怕。所有的不怕,正如李时珍曾所过的一句话(课件出示):“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
2.体会心中的信念。
师:到底是什么样的志愿,让李时珍“至死不怕难”?相机板书:救死扶伤。你是怎样理解“救死扶伤”?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救死扶伤”。
(五)紧扣信念,动情诵读。
1.师:是啊,正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
2.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尝药的危险,许多药材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3.师:因为心中有“救死扶伤”的信念,所以——生读:他不怕艰辛,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4.师:是的,孩子,他所有的不怕,所有的付出,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立下这样的志愿——生读: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
四、凝聚感动,铭记伟大:
/ 4
1.读写结合,凝聚感动。
(1)师:就这样,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而这部书也成就了李时珍伟大的人生,在世界医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板画:书与丰碑)
(2)书写墓志铭。汇报交流。2.向李时珍致敬。
师(结合板书总结):同学们,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字字都凝聚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有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种种都是他伟大人生的见证,这部书是伟大的著作,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所以我们说——生齐读:一本书是一种信念,一本书是一段人生,一本书就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一篇人物传记,对中段学生来就,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对教材解读的时候,我对文本做了新的资源重组——紧紧抓住课文的“文眼”:伟大,即一位伟大的人编写了一部伟大的书,同时,这部伟大的著作也成就了其伟大的一生。结合这样的解读,我的教学设计紧抓课文的灵魂处:“伟大的书”为突破口,从课文第五段对书的评价入手,通过学生对两个关键的数量词的理解,初步感受到《本草纲目》的伟大;再通过巧妙地切入,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一个对比:旧书的不足与《本草纲目》的完善,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言文字印证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再接下来的重点段落四自然的学习上,我采用了先“领”后“放”的教学方式,首先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关键词“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理解,运用“想象理解法”、“说文解字理解法”,帮助孩子体会到采药的途中环境的艰险、气候的恶劣,接着用一个统领的问题“李时珍还不怕什么?”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题单,自主学习,通过编写的不易,更深入的让孩子体会到了“伟大”。整个课堂,我都用自己充满激情的声音和气势,激发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整个课堂实施上,我注重落实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无论是对生字认识,重点词语的理解,还是学生情到深处的朗读,读与写的有机结合,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做到真正关注了学生生命的状态和终身的发展,做到追求课堂的求真务实与回归生命的本真。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