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记叙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课文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设疑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并齐读)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
1、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2、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3、在“夜宿古寺”时他们做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药材
师徒俩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破庙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3、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请同学回忆上节课你最感兴趣提出的哪些问题?
2、预设问题:
(1)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是什么?(2)李时珍住的破庙非常差,他觉得苦吗?你怎么知道的?(3)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探究学习
1、你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指名学生交流。(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体味生活之苦
1、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药材
△、他俩一路
出示上面两词,反复读。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读
饥餐渴饮
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读
晓行夜宿,从这两个词你感觉出什么?(非常辛苦)
△、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出示,指读,察访药材 “察”是什么意思?“访呢?
△、他们今天晚上住的是怎样的一座古寺?(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出示课文内容齐读
3、看图,屋顶上、窗户上都是洞,不时有冷风灌进来,有些墙壁已经倒塌,一半立在那里,一半全是碎砖,这就叫(断垣残壁),齐读,垣就是墙壁,这个词也可以说成 颓垣断壁、(二)、乐:
1、师:李时珍住的破庙非常差,体现了他的生活艰苦。可是李时珍觉得苦吗?你怎么知道的?(再仔细读读课文,默读)
2、生交流:他不觉得苦。
(1)、出示: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呢?读读书想想看。(2)、根据回答,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同学们,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为什么这么说?(板书: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想象李时珍师徒风餐露宿的情景。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吗?
3、出示师徒二人在月色下的谈话,分角色朗读。三.拓展运用
1、回顾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
2、自主编题 预设:
根据课文内容,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3、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四、作业设计
老师推荐两本书读一读,长篇小说药王神医《李时珍》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完成积累卡。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教学反思:
第二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为万民造福的精神。教学准备:
课件、“我的预习卡”、“我的积累卡”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与确立目标:
1、课前布置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请拿出“我的预习卡”,把生字词再小声认读一遍,有不会的赶快问问别人。(生个人小声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请每组的3号同学起立,每人一行开火车认读。(生按要求认读)师小结: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响亮,字词预习的很成功。请大家齐读这些字词。(生齐读)
3、现在看看大家课文预习的如何?继续看到“我的预习卡”,谁来完成一下关于课文内容的填空。(指生交流)小结:通过以上检查,老师认为大家的预习都很成功,看来同学们的自学本领越来越大了。
二、活动导学与精讲点拨:
看老师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李时珍)李时珍,何许人也?(生交流)师小结: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编写成功了世界著名的药学书籍《本草纲目》。为编写《本草纲目》,他走遍各地去察访药材,历尽了千难万险,吃遍了千辛万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察访药材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夜宿古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李时珍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他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思考”及“方法”,指生读“方法”,全班明确。
(一)生按要求去做,教师巡视。
(二)汇报交流(出示课件“汇报交流”):按生交流的顺序点击课件,随机出示重点语句,进行理解、感情朗读及体会。
1、生交流:读“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里让你体会到什么?(李时珍住的地方很苦)从哪些具体的词语中体会到的?(点击课件,重点词语变红,理解“断垣残壁”)李时珍晚上就住在这样一个破败不堪、人迹罕至的寺庙里,的确很艰苦,你能把这种苦读出来吗?(生练读,指生读,齐读)住在这样艰苦的地方,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随机板书:不怕吃苦)
2、生继续交流:读“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行路的艰苦)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点击
课件,重点词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变红,理解词语意思)李时珍这样一路走来,有飞机可坐吗?有马车可乘吗?他走遍了好几个省,靠的是徒步行走。渴了就喝点,饿了就吃点,一早就出发,很晚才睡下。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好几个月,这样做苦不苦?谁能把这种苦读出来?指生感情朗读,齐读。此刻,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
3、继续交流:生读“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有的药材味道很苦,李时珍亲自品尝,不怕苦)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有的药材不仅味道苦而且有毒性,甚至毒性很大,尝一口就会危及生命,而李时珍为了获得准确的资料,甘冒这些危险,亲自品尝,这说明他还是一个认真严谨的人。(随机板书:认真严谨)
三练习运用与迁移创新:(点击课件,照读)1感悟人物精神:
过渡: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吃尽千辛万苦,课文所描写的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片段,而他不怕吃苦察访药材,从他与徒弟的一番对话中我们就能体会到。(课件出示对话,指生分角色朗读)李时珍吃尽千辛万苦是为了什么?(生交流,随机板书:编写本草,万民得福)请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师朗读)此时此刻(点击课件出示李时珍塑像及《本草纲目》图片)面对李时珍的塑像和他 的著作《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说话练习,情感升华)
2、全班交流。
六、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 完成“我的积累卡”。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认真严谨 万民得福
教学反思.一、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古寺的破败景象;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二、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8《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懂得任何发现、创造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与实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2、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与确立目标
1、导入新课,板书:维生素,质疑:你了解“维生素”吗?
2、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关于维生素的知识。
3、你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维生素这个大家庭中一员“维生素C”的故事。(补充完整课题)
(2)、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了课文,你对维生素c有了哪些了解?
2、学习生字新词。
艰难
浑身无力
路程
拖累
尸体
秘密
物质
缺乏
适量
危险
又惊又喜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所得,如维c的作用,维c是怎样发现的,人体缺少了维c会怎样?(设计意图:从“维生素”入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题中的关键词的了解,然后再引出维c,前后衔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活动导学与精讲点拨
那维生素c到底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经过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作个初步的了解。
1、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一种“怪病”,但后来却发生了“奇迹”,最终人们还是找到了“原因”。(板书:怪病——奇迹——原因)
2、请按照这样的顺序找出相关的内容,并读好课文。
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给出小标题,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段和概括段意的方法。)
四、练习运用
1、自学生字。
2、重点指导生字“质”:“质”字为半包围结构,第一、二笔都是撇,不能写成“厂”。
3、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说说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
二、活动导学
(一)了解“怪病”
1、维生素c的发现源于一种“怪病”(板书:怪病),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那是一种怎样的怪病?这种病怪在哪儿?
2、交流相关语句,指导读好句子。
3、是啊,海上生活是危险的,也是艰苦的,我们可以从哪儿看出?
4、但两相比较,最可怕的就是怪病——海上凶神的袭击。再次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
5、就是这样的情况,哥伦布却成为了当时伟大的航
海家,引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设计意图:“怪病”部分扣住“海上凶神”来体会怪病的可怕与航海的艰险。)
(二)感受“奇迹”
1.这么可怕的怪病,却再一次降临在哥伦布的船队。默读第三至六自然段,看看哥伦布是如何来应对的,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请划出相关的词句。
2、交流: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哥伦布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3、他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呢?请学生读课文,找理由。
(1)交流:一半的船员病倒了
航程只过了一半
四周是茫茫的大海抓住关键词,体会其中的意思。)(2)理解“沉重”,是指担忧。
4、他噙着眼泪,此时他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会又点了点头?
4、胜利返航途中哥伦布心情又为何越来越沉重?
(1)理解这里的“沉重”是悲伤。(2)读好“越来越„„越来越”
5、结果却让他又惊又喜:(1)他为什么而惊喜?
(2)病重船员为什么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
6、小结:哥伦布的心情由担忧、感动、悲伤到最后的惊喜,我相信大家也和他一样经历了这个历程。这真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
(设计意图:“奇迹”部分抓住哥伦布的心理变化来把握课文的脉络,弄清故事的情节,为后文的维生素c的发现作好铺垫。)
(三)探究“原因”
1.读到这儿,你有哪些猜想?你有什么疑问吗?2.探究:病重的船员为什么在荒岛上能发生奇迹——转危为安?(板书:原因)
3、师生介绍关于维生素c的知识。
4、那哥伦布是怎样来应验自己的猜想的呢?
你对他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5、那你认为维生素c到底是谁发现的呢?
(1)组织学生结合课文讨论。(2)师补充绍维生素c发现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来揭示维生素的作用,通过讨论明白维生素c的发 现是细心观察与科学实践的结果。)
三、迁移创新
1、总结:正是有了哥伦布、医生们和许多科学家们的细心观察与科学实践,才有了维生素C发现。其实,任何发现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只要我们做了有心人,也一定可以有许多的新发现。
2、说说维生素C对人体还有其他哪些作用?哪些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
板书设计:
18维生素C的故事
(怪病——奇迹——原因)
细心观察
科学实践
教学反思 抓哥伦布情感线索,感受人物心理,探究发现过程。
哥伦布的情感变化是串联整个故事的一条比较明显的线索,教学中紧扣这条线索,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哥伦布在航海不到一半路程看到已经有十几个船员相继病倒时“心情十分沉重”。那些病重的船员为了不拖累大家,主动要求留在荒岛,哥伦布“噙着眼泪点了点头„„”的矛盾心情。当哥伦布的船队胜利返航接近荒岛时哥伦布心情“越来越沉重”。到最后看到他的那些船员劫后余生时的“又惊又喜”。进而引导学生以“重逢”为题,想象说话。把那些在荒岛上的船员是如何活下来的,说出来。通过他们前后所吃食物的不同探究治愈“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良方,从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哥伦布得知那些留在荒岛上的船员活下来的原因后,并没有停止探究,而是急切地把他的疑问告诉了医生,最后才发现了维生素C。这样文章主旨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细心观察、反复研究才获得的。”
19.《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2.引导学生进一步排比句式的优美,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初步学会应用。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体会出互联网的奇妙以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初步体会互联网的神奇,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及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生活启发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快捷方便、丰富多彩,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难点:
认识排比句式,并初步学会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一台 学生准备:了解国际互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事例。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与确立目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国际互联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百预习度搜索】播放《神奇的国际互联网》课文朗读 学生思考:国际互联网奇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走进课文,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二、活动导学与精讲点拨
1、轻声读课文第2自然段,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国际互联网非常奇妙呢?想一想,画一画。
2、交流:“大网”“线”“地球村”,围绕三个加双引号的词语展开对话等学习活动。
(1)“大网”:找出描写“大网”的句子。
○
1、学生结合课文说感受,抓关键词。(紧扣“大”说奇妙。)
○
2、联系生活说感受,相机理解引号的意思。
○
3、边想象边说感受
○
4、朗读指导
(2)“线”:找出描写“线”的三句话。
○
1、体会 “线”的奇特。
第1句重点体会:无数条
亿万台。
体会到:线的多。
第2句重点体会:看得见 看不见
体会线的样子奇。
第3句重点体会:飞速流动 几秒钟 万水千山
世界各地 体会工作原理。
小结:这些“奇妙的线”,组成了这张“奇妙的网”,一张能够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
(3)“地球村”:
预设1:抓住中心句 “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学习设问:如此浩大的一个地球怎么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呢?
预设2:
【指导例1:】
联系生活实际,发送一封电子邮件。让学生体会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指导例2:】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利用qq现场视频对话】
体会利用互联网不仅„„还„„。通过互联网,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像是——邻里一样,就像住在一个村子里!
3、引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4、小结。这张大网,把天涯变成了咫尺;这张大网,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了“地球村”,真是——“奇妙”!(相机板书:快捷方便。)
(3)、学习第3节,体验互联网带来的奇妙生活
1、齐读课文思考:国际互联网带给我们哪些便利呢?
2、【百度搜索】浏览百度网页了解互联网的丰富多彩
3、学生交流:身边的人是怎样利用互联网的?
互联网上这么多内容,试试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丰富多彩)
什么词语把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都联系起来的?
(“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关注省略号。交流人们还怎么利用互联网?
4、试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来说说互联网的其他妙处。
小结:互联网上的内容真是:丰富多彩。
5、从反面想象情境体会:
生活中有没有遭遇到,突然间,网络中断,不能互通信息了,有没有?
6、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所以说,(引读)因为——有了这张“网”,——(引读第4节)
三、练习运用与迁移创新
1、搜集“国际互联网”相关知识。
1【百度搜索】登陆淘宝网 ○http://www.xiexiebang.com/go/act/mmbd/pd011.php?pid=mm_15891853_2192459_8654711&clk1=ca09ad15927c015828a72fefbac17c12
2【百度搜索】登陆4399游戏网页
○3了解你身边的互联网有哪些?并说说他们是如何工作? ○
2、再读课文,讨论“文明上网”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
1、操作练习:学生四人一组通过电子邮件向你的父母亲朋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情况。
2、正式作业:练习册P67第1、2题 板书设计:
“大网” 包住地球
通过 飞速流动 远在天涯 国际互联网 “线” 跨过 万水千山 缩小地球
(奇妙)传到 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无所不有
内容 息息相关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时代感强,学生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特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设计组织教学的:
1、在教学设计中找准中心,设计问题。在本课中我通过读题找到题眼:“奇妙”这一词,契领全文,于是设计中心问题“想想课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的?” 整体把握全局,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向课文,去阅读,去思考,去探究。
2、紧抓事物特点开展教学。本文主要围绕国际互联网的“大”“快”“多”三个特点来写的。因此,在教学中,我重点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国际互联网特点的词语展开教学。如:在讲互联网“大”这一特点时,我让学生在第二小节中找到能表现国际互联网“大”特征的词语,读出“大”的感觉。然后提出问题:“国际互联网这么大,那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呢?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充分讨论了解了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后,教师相机引出其下一特点的学习。
第三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17、李时珍夜宿古寺
凤台小学 王晋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习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李时珍的资料)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走进李时珍,学习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宿:住宿,过夜)
二、合作探究、理解李时珍的“苦”
本课是李时珍寻访药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用一个字说,就是“苦”。(板书:苦)
出示课件:小组合作探究:
李时珍在修订 《本草纲目》 的过程中,都吃了哪些苦?找出最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圈画出重点词语,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句子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预设1:我从“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的。
师: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师:你知道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饥餐渴饮”就是饿了吃,渴了才喝点水。“晓行夜宿”就是很早就出发,很晚才要休息。生:我还从“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体会到他们走的时间很长。
走了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说明路程长。
这几千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大家想象一下,他们走的是什么路?(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这样的走,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吗?(不是)李时珍年轻的时候走,现在50多了还在走。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谁来读?
预设2:(1):“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蜘蛛网。” 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指读)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最深?生:“断垣残壁”。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景象? 生:我会想到倒塌残破的景象。
生:我从“到处是灰尘”“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感受到了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我从破败感受到残破的景象。
到处是灰尘感觉古寺很脏;可能连落脚的地儿都没有。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等出没;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
如果让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古寺,你有什么感受,(李时珍师徒俩住宿条件实在是苦啊!)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你能把这种苦读出来吗?)(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李时珍住宿的艰苦)谁来试试?(你真会读书。你把一些关键词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感受到了住在破庙里的确很苦。)
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谁能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这种“破败”以及住宿条件的差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学生交流)
预设3:我还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他们很苦。
师:这段话的哪个字吸引了你的眼球?(“啃”字说明他吃的干粮放的时间长,吃的很差。)你能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吗?每天吃的是什么?()李时珍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啃干粮,喝几口山泉水。用第一自然的一个词就是(饥餐渴饮)李时珍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李时珍50多了,每天啃的是冰冷的硬硬的干粮,也许一不小心,把牙齿顶疼了,啃起来更不容易,你能再读读吗?那有人关注过这个词吗?从这儿你又想到了什么?
(也许他们还得忍受烟熏火燎之苦)
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那你能读出你的理解吗?
三、读中感悟李时珍的不怕苦
从吃到住到行,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吗?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那到底是苦多还是苦少?是啊,这样的苦不是一天、两天,不是是一个月、两个月,是长年累月啊!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出示一起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可是,面对这千辛万苦,李时珍却说(引导生读)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什么他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呢?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呢?(修订《本草》,万民得福!)为什么这样说呢?(李时珍发现旧的药书上有不少的缺点,许多有用的药没有记载,有些药只记了名字,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记错了药性和药效,如果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所以说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
你从这几句话感受到了一个怎样李时珍? 生:一心为民。生:无私奉献的精神。生:不怕吃苦。
你还从哪句话感受到李时珍面对苦的乐观精神?(学生找出李时珍却笑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李时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因为他有着让万民得福的坚定信念,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板:不怕吃苦,只为万民得福。出示句子,继续引读。()
四、感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
李时珍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8——12自然段,说说这段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这部分内容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幕情景?(李时珍为了区别“鸡肠草”与“鹅肠草”亲自品尝草药)
(出示这段话)这个细节又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做事非常认真,严谨认真,细心,一丝不苟,为了编写《本草纲目》能牺牲一切的精神。)板:严谨认真
如学生答不出提问:你敢品尝草药吗?(生:不敢)。你在担心什么?(生:害怕草药有毒,毒死自己)在外形看不出“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情况下,李时珍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这一嚼可能会怎样?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什么?(只有亲自品尝才能准确分辨药性,才能防止用药失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谨认真)那你能把李时珍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读出来吗?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李时珍不仅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直到全身麻痹,失去痛觉。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心系百姓,爱民如子。为了万民得福,甘愿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惟独没有他自己!)
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他创造了新的《本草纲目》。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编写成的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谁来读一读这段资料。(你读得真流利,真棒!)
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把《本草纲目》编写成功了,李时珍用他一人的苦换来了万民的福,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总结提升
此时此刻,面对李时珍的画像,你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预设: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好医生,你一心只想造福百姓。
A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老百姓,我真佩服你!B你真是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草药都要仔细辨别他的药性,你修订了《草本》,万民得福,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C李时珍你为了老百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真是为德高望重的名医!这节课,我们近距离的走进了李时珍,感受到了夜宿古寺的情形,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只为万民得福,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
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生)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生)。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生)李时珍夜宿古寺只是他编写本草中的一个小故事,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的其他小故事,进一步了解李时珍。
第四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习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感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作风。教学准备:
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 断垣残壁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抓住关键词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是怎样一种的“苦”呢?)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的高贵品质。
二、精读文本,走近李时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组织学生交流。A、住之苦
指名学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点击:破败)“破”就是-------(破烂的),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为什么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一起读好2-4小节,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B、吃之苦
我们继续来看李时珍吃的苦。请你画出他吃的苦的句子。(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啃干粮”一句。(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谈到“啃”,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要用力咬?从哪些词句看出他们吃的也很苦?(枯枝杂草、陶碗、泉水、啃干粮)同学们,你们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和我们相比,李时珍他们的确吃的苦。再指名读。
(3)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C、工作条件苦 学生汇报,谈体会。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2、谁来告诉我答案在哪一小节?(出示第7小节)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5)是啊,可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李时珍还是认为---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那么,就李时珍一个人苦吗? 听庞宪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插入对话)
师:古寺中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师徒俩不怕受苦的精神,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他们的对话吧。(分角色朗读)(三)学习课文8~13自然段。
过渡: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师徒俩又在做什么呢?
1、默读8~13自然段,再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做上记号。教师巡视、指点。
2、组织交流:师徒俩在做什么呢? A、“记录药物”部分
(1)读李时珍记录的内容,他记录了药物的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长情况、作用、用法)
(2)从他详细的记载中,你能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他这么做是为了谁?这不禁又让我们想起了李时珍说的那句话——“但修订好……值得的。”(4)让我们再认真读读三句话。B、“区别药性”部分
过渡:还有哪件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出示第十二自然段,仔细读读,李时珍是怎样区分 鸡肠草和鹅肠草的药性的?圈出相关的词语。(2)交流。(端详、扯下、嚼嚼)(3)你能表演一下吗?(4)从这些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工作认真仔细)把这些词语读好,读出仔细。
(5)同学们,如果换成你,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6)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时珍?(甘冒风险)(7)我们从他的甘冒风险,想到了哪一句话?(8)齐读12自然段。
三、情感升华 1.过渡:同学们,李时珍在月光下写啊写啊,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李时珍白天查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读到这里,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情景,又想起了他说的话:“但修订好……值得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李时珍!
四、布置作业
1、讲讲关于李时珍的故事。、认识一些中药,举办一个中药交流会。
第五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案
一、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在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学情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李时珍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而不怕吃苦的高大形象。因此,处理教材时应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反复、分层次朗读课文,并且把这个“小故事”与修订《本草纲目》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为学生理解“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夜发生的事情来体会他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五、教具准备:
白板课件、词语卡片
六、教学时数: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复述课文。
2、精读课文中关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生齐读课题。
2、教生字“宿”,师范写,生书空并描红。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修订、编写了《本草纲目》。而这篇课文写的就是他编写《本草纲目》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脉络,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还记得吗?
(1)出示:晓行夜宿 飞鸟归林 隐隐约约 破败
夜幕
降临
啃干粮
长年累月
皎洁
大好月色
笔墨砚台
寻访(2)分组读,男女生读,指名读。
(3)指生用上每一行的一个或两个词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师小结:抓住关键词,我们就能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正如你们所说,这三行词正好是课文为我们描绘的三幅图,他们分别是“晓行夜宿”、“啃食干粮”和“生嚼草药”。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幅图“晓行夜宿”,指生解释。师:从这一幅图中,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李时珍?(生:很辛苦、不怕吃苦、劳累)相机板书:不怕吃苦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章具体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那个夜晚。
(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李时珍师徒错过客店,只好住进了破败的古寺,夜幕降临了,他们生起了火,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安顿下来的师徒俩聊起了天,他们在聊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5—7自然段。
男女生分角色读,男生读李时珍的句子,女生读庞宪的句子,老师读旁白。
1、李时珍说了两句话,你们找到了吗?指生答,课件出示句子。A、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B、“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师:谈一谈你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
2、交流:
生:我从“笑”体会到李时珍积极乐观、不畏艰苦的心态。因为他心里想的是?出示第二句话。
师:谁来说说你对第二句话的理解。提示你们,这一句当中有两处对比,你们找到了吗?
生:(1)家里VS破庙
(2)吃点苦VS万民得福
师:“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中“苦多了”表现在哪? a、如果在家里,他住的是什么?现在住在什么样的破庙?指生读课文。
师:这是住得苦。画出这一段中表现古庙破败的词语。
再指生上台画表现破败的词,师在一边指导学生。出示古寺图片“断垣残壁”、“灰尘”、“青苔”、“蜘蛛网”,结合图让学生理解。师:这样的房子你们愿意住吗?这样破败的古寺对李时珍师徒来说还是来之不易的。那么,李时珍为什么愿意吃这个苦?
生读句子。(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b、师:除了住得苦,他们吃得怎么样呢?如果在家里,他们吃的是什么?在古庙里他们吃的是什么呢?
美味佳肴VS啃干粮(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一说)
李时珍为什么愿意吃苦?(在他心中,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朗读句子。
c、师:除了这两个苦,李时珍还要经受什么苦呢?
生:在外面需要长年累月地奔波。
师:“长年累月奔波”是什么意思?哪些同学是步行上学的,师采访感受。你们走的是大马路,李时珍走的是山路,可能会泥泞不堪,可能有悬崖绝壁,非常得(生:危险、辛苦),但是李时珍觉得苦吗?为什么?生读——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2)李时珍吃了这么多苦,他为什么又说“吃点苦”,这与前面的“苦多了”不是矛盾吗?
生:不矛盾,这么多苦在他眼中都是值得的,因为他心里想的是——“修订好„„也是值得的”
师:读到这,你又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李时珍?(生:为民着想)(3)李时珍仅仅只经历了这些苦吗?还会有哪些? 指生各抒己见。接着想象说话:
A、清晨,天还没亮,李时珍师徒已经________________。B、烈日炎炎,别人都在家里乘凉,李时珍师徒却在____________。C、夜晚,明月当空,李时珍还在月下_____________。
小结:这是李时珍一天生活的写照,在修订《本草》的每一个日日夜日夜里,他都是如此。出示相关资料:
1、李时珍开始写《本草》时已经34岁了。
2、为了编写《本草》,他走了上万里路,听了千万人的意见,研读过800多本中医药书记和有关资料,行程10000余里。
3、他用了27年才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在将近30年期间,前后三易其稿。当他最终编订完稿时,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61岁)。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献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好心血浇灌出来的。”
(3)师:老师有疑问了,《本草纲目》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说“万民得福”呢? 学生介绍,师补充资料。
《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明代以前的所有药物成就,全书近200万字,共52卷。一共记载1892味药,划分为16部,60类分述,附方11000余个,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堪称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十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师:《本草》的内容如此丰富,难怪李时珍要说,生——“修订好《本草纲目》„„值得的”
小结:瞧!通过品读这句话,我们的面前就展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鲜明形象,这就是语言描写的妙处。
(三)循序渐进,深入探究
过渡:《本草》中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每一味药房的记录都来之不易。课文就为我们列举了几种药方,请同学们找一找。出示:忍冬花、胭脂草、刀豆子,指生配对。
还有两种药草外形非常相似,出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图片,关于它们,书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李时珍是怎么区别它们的。指生找。交流:
1、生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2、指生用“△”画下来李时珍尝草药的动作。
“端详”、“扯下”、“嚼嚼”,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 从这一组动词,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李时珍?
师:他严不严格?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能更好地概括——严谨(范读)从哪里能看出他严谨呢?
生:我从他尝草药的“端详、扯下、嚼嚼”这几个动词感受到了。师:是啊!他先是端详,其实身为名医,他仔细看了之后,相信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但是为了让万民都清楚药性,他不放心,还扯下一点放嘴里嚼嚼;他不顾苦味,尝完之后还若有所悟,在完全确定之后才写下鸡肠草和鹅肠草的药方。他真是一个——生:严谨认真的人啊!板书:严谨认真。
3、师:是药三分毒!李时珍吃的药草很多都是有毒的,他作为医生不懂吗?为什么还要自己亲自去品尝草药?指生答。
补充材料:其实,还不止于此,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他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常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陀罗的药性,他还喝下了曼陀罗花的毒酒,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
他的家人曾经劝说他不要这样做,可是他却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我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3、不止这一夜,在修订《本草》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李时珍都是这样严谨认真地记录着。听!(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问:这一段没有写李时珍,跟课文没有关系,能不能删掉? 生:不能!这一段写的是外面的风景,已经深夜了,李时珍还在记录,说明他很辛苦。
师:你理解得真好!这一段是环境描写,衬托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不畏艰苦,造福万民的可敬形象。
(四)概括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选取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的过程中“夜宿古寺”这件小事情,通过描绘“晓行夜宿、啃食干粮和生嚼草药”这三幅图,抓住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着想,严谨认真的伟大形象。
2、李时珍的可敬形象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位于蓟春县蓟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的李时珍墓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假如你是导游,带着我们去参观李时珍墓,你准备怎么向我们介绍他呢?
师:既然要介绍一个人,我们先要介绍他是谁,生平有什么事迹;再介绍他有什么贡献,可以抓住《本草纲目》这本书来介绍;最后为了生动,可以加一些关于他的小故事,比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故事。指生上台扮演导游。
(五)作业布置
1、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充当李时珍墓的导游,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段导游词。
2、继续查找李时珍的资料读一读,并了解一下中药,收集一两个来自《本草纲目》的中药。
(六)板书设计
晓行夜宿
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
伟大
生嚼草药
严谨认真
(七)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在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在教学时应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典型事例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在授课时我没有拎出这条线。
2、语文课标提出: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节课,我因为环节设计节凑,担心绳索放给学生会收不回来,所以一直牵着学生,导致整节课老师说的过多,学生没有调动起来,一直在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课堂重在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是阅读的答案。
3、语文课堂,读领风骚,课堂上应该书声琅琅。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或者段落,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读,并且通过创设情境、图文对照或补充资料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读出的层次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这节课上,我给人的感觉就是读得太少,只抓住了一处语言描写和一处动作描写的段落让学生朗读了,课文其他部分没有让学生朗读。因为没有充分地读,所以学生的感悟很浅,我抛出的问题,如:“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根本没有反应,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地读。
4、课堂上要多一些有效的问题,少一些无效的问题,中年级的课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从而读出体会和感受。这节课我的问题比较多,有些问题如“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重复问了。还有,让学生默读前就应该给出要求——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而不是先让学生默读,再提要求让他们话,这样就显得要求不明确。
5、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课,除了备教材,更重要地是备学生。首先,我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好,没有清晰地拎出课文的主线,可以抓住“苦”这个字,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相关语句,反复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由于不放心,我讲得太多,直接概括了住得苦、吃得苦、奔波苦这三个方面,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其次,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备课,通过课堂我发现学生对这一课并不感兴趣,可能是李时珍这个历史人物和他的事迹离学生太远,他们不熟悉。中草药的作用学生也不知道,所以无法真正感受到李时珍的伟大和《本草纲目》的成就,老师一味生拉硬拽,课堂没有生机,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