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作简易风向仪教学设计
制作简易风向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感情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教学准备:
硬纸片、胶水、陶制花盆、方形纸、剪刀、尺子、铅笔、橡皮泥、一根竹签、两根吸管、风向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红旗和烟随风飘得图片引出风的方向。
学生回答
师:气象员是利用什么仪器测定风向的?
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仪测定风向的情境,“哦!原来气象局的叔叔是利用这种仪器测定风
向的。知道这种仪器叫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对!这种仪器叫风向仪。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的问题。板书《我的风向仪》
教师播放气象员观测风向的情境,使学生有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仪
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风向仪,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向仪。然后一起讨论。
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成几部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旋转配件等。
学生复述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活动二,做个风向仪
教师用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
师:这些风向仪好看吗?看了这些风向仪?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回答。
师:哦!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风向仪,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你想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仪呢?
学生发表见解。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展示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方法。
教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教师。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仪。
三、自由活动
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测风向。教师提出观测要求。
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学生汇报结果及所得。学生填写评价记录表。
四、拓展活动
师: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的观测,了解本地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找到本地的气象特点,到时候我们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教学设计18.《我的风向仪》
我的风向仪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风向仪,并了解它们的构造。
2.善于创造性地制作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风向。
3.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的快乐,以及制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课件、不同类型的风向仪、学生分组实验的风向仪、每组的制作材料(软木杆、卡纸、剪刀、钉子、彩纸、双面胶)。
教学过程描述:
一、教学引入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突出“风向”的天气预报,提问:谁知道今天的风向如何?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回答。
2.教师播放录像展示气象员用风向仪测定风向的情景,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气象员在干什么吗?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教师总结:是的,气象局的叔叔就是利用这种仪器对风向进行测量的。这种测量风向的仪器就叫做风向仪。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有关风向仪标的问题。(板书课题:我的风向仪)【教师播放天气预报和气象员测量风向的情景,使学生对如何测量风向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风向仪
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给每个小组发的风向仪。小组进行讨论: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进行观察实验,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拆开仔细观察。】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不需要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我们可以把风向仪大体分为五部分(教师边讲解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风向杆、箭头、箭尾,支架、风压板、标尺等。
4.学生在自己小组研究的基础上,拆开风向仪结合教师的讲解规范地说出风向仪各部分的名称。在讲解时可给学生顺便介绍风向,即风吹来的方向。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的是东风,当风向仪的箭头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的是西北风。同时利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们一般按照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让学生拆开风向仪进行研究,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风向仪的构造。理解了构造,明白了风向就为后面制作风向仪作好了铺垫。】
活动二:做个风向仪。
1.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类型的风向仪。
提问:这个风向仪好看吗?看了风向仪,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2.谈话:噢,看来同学们都想有一个自己的风向仪。那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制作一个什么样的风向仪呢? 【通过给学生观看各种不同类型的风向仪,激发学生自己亲手制作风向仪的愿望。】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交流制作方案。
4.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制作风向仪的方法。(用多媒体出示制作简易风向仪的方法。)下面,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开始制作风向仪,除了桌上已经有的集中简单的制作材料,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其他几种不同的制作风向仪的材料。你喜欢哪一种,可以到前面桌上取哪种材料,如果你有好的创意,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随时请教同学和老师。
5.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的简易制作方法,只是为学生进行制作做了一个铺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主选择材料,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另外,提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自由活动
1.用自己小组制作的风向仪测风向。
谈话:每个小组的风向仪都做好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 你们认为在使用风向仪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自主回答使用风向仪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谈话:是啊,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应该看看哪个小组制作的风向仪最好、最灵活。并拿自己的风向仪跟其他小组的比一比,你制作的风向仪优点是什么?还存在哪些缺点?今后应怎样改进?注意了这些问题,我们今后就能制作出更好更灵活的风向仪。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教师再加以补充,有利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好,下面老师就带领每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外面亲自动手观测今天的风向。2.学生分组观测今天的风向。(教师参与到观测活动中。)3.学生汇报观测结果及所得,填写评价记录表。
【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观测风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拓展活动
课后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咱们威海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到时我们全班开一个汇报会,好不好? 【恰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活动,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后,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体会与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一、好奇心——科学探究的原动力
儿童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学生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再加上看了气象局的叔叔利用风向仪来测量风向,他们就对风向仪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紧接着,本课设计了学生自己观察风向仪,并鼓励学生动手拆开看看风向仪。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风向仪的研究中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学生对风向仪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及时引导学生:“你们认为可以把风向仪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由此,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
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原动力就会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二、自信心——科学探究的精神动力
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研究问题后往往要做出猜想与假设进行深一步的研究,猜想与假设是学生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它的显现和发展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保持和发展探究的欲望、获得自信心与成功感、培养认真细致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没有约束学生按照特定的步骤制作风向仪,而是让学生做个小设计师,设计出自己的风向仪。这种设计诱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也能象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并对自己的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信心,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提供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新课程倡导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创造性也是无限的。本课我给学生准备了分组实验的探究材料,同时在前面还给孩子们准备了更多的实验材料。这样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
四、捕捉教学契机,拓展延伸,有效地推动科学探究活动
活动的最后,进行了一个拓展活动,请同学们成立气象研究小组,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行风的观测,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威海在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恰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活动,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后,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
总之,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经历探究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时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点燃起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必将会促进每个孩子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篇:简易小台灯手工制作教学设计
《简易小台灯手工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小台灯制作,漂亮的小台灯培养学生工艺设计的兴趣,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课前准备:
1、收集几款小台灯供学生欣赏,漂亮的小台灯制作一座小台灯供示范用。
2、布置学生带卡纸、色纸、水粉颜色、剪刀、圆规、浆糊、直尺、废瓶及铁丝。教学过程:
一、出示款式不同的台灯供学生欣赏,导入新课漂亮的小台灯
二、讲授新课:
1、台灯用于照明,也是装饰品(即实用、美观)。制作前必须先设计,本课学习要求是制作小台灯。
2、通过观察,认识台灯的结构:灯罩、支架和灯座、电源线。灯罩分为圆柱型、圆锥型、角锥型等。
3、灯罩制作:
①制作圆锥型灯罩,切去的部分越少做成的圆锥越大,漂亮的小台灯切去的越多圆锥越小。
②圆柱型的灯罩制作:根据灯罩的大小,取一长方形纸片,卷成圆筒粘牢接口即成圆柱,再按圆筒的直径做一圆面,与圆筒的一端粘牢即成圆柱灯罩。漂亮的小台灯
③角锥型灯罩基本做法与圆锥型做法相仰说在切去部分的圆面内分成若干等份,用乡略:小刀背在等份线上划一下,折成棱角,粘合接口即成角锥型灯罩。一般的直径为废瓶的2、3倍,设计时不必受此约束,特别在造型应大胆设想。
④支架制作:用铁丝的一端在废瓶口绕几圈并扎好,另一端斜向上约7—84m处扎一小圈即可。
⑤设计灯罩图案:捏住尚未粘好的灯罩,放在灯座上看看大小是否合适。然后用动物、花卉或几何形设计纹样。可用重复形式印出花纹或用漂亮的小台灯,也可用绘画方法或剪贴方法装饰。
三、学生制作灯罩,教师指导,鼓励创新不仿制。
观察示范台灯和教材中范少团飞以栅罩与灯座的装饰色彩要相配呼应,如课本右上彩图的台灯。黄色灯罩画有大量蓝色的鱼,配上深蓝间白的灯座,白色,近似波浪,鱼水相配,使人感到台灯灯座与灯罩是一个整体;中间是红白灯罩配上红白相同的灯座,使人感到台灯灯座、灯罩的红色上下呼应,混然一体。在设计台灯时要从总体出发,要考虑台灯的造型、装饰纹样、色调三个方面如何协调统一,设色时把自己的构想充分表现出来,新颖美观的台灯,便呈现眼前了。
四、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1、运用绘画、剪贴或自己创造的新方法装饰灯罩和灯座均可。
2、把灯罩装饰好了再粘合起来,待干了固定在灯座上。
五、学生把做好的台灯放在教坛上展览,互相评议,评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第四篇: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风向与风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向和风速》属于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中的“天气”单元,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进行研究,并像气象学家那样观察、记录、分析各种天气现象。
本课内容就是对四种基本特征之一的风进行研究。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并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天气日历中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并能记录天气情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他们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已经有了观察的意识、探究的能力,记录的习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知识与情感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学习自制简易风向标方法,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自制风向标、小风旗、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关于风的谜语,让学生猜测谜底,引出这节课的主题“风”。教师提问:
1.见过风吗?
2.怎么知道风的存在?
多媒体展示风吹动树枝摇摆、头发飞舞、红红旗飘东的图片,让学生感知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
多媒体展示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找出描述风的关键词(东北风6级,阵风7-8级),引导学生了解风的两个要素:风向和风速。引出课题,并板书:风向与风速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学生阅读课文P9页,边默读边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风向?风向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给学生3分钟时间。
①教师提问:风向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板书: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教师引导提示学生如何理解风向,例举其他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1.西游记里唐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取经,那么唐僧从何而来,是哪里人?(强调唐僧从东土大唐来,所以唐僧是东土大唐人,去往西天)
2.南方有个商人到北方做生意,商人是哪里人,去往哪里?(强调商人是南方来的,所以商人是南方人,去北方做生意)
风向也是如此,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比如:北风从北边来,是从北吹向南的风。提问学生其他风向,西风,东风等说一说风从哪里来吹向哪,进而加深理解。
②教师提问:了解了风向,那可以用几个方位来表示?哪8个方位。
学生回答:8个。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板书方位图)
再次巩固,根据方位图,提问学生风从哪里来就叫什么风,东南风是哪边吹来的风吹向哪?(请学生回答)
多次提问及多媒体展示小动画,从而加深学生理解风向,并认识到风向是吹向对面的方向,如北风吹向东。
③小活动:教师手持小红旗,由学生猜测风吹来的方向,并指出吹什么风。
具体实施:先与学生根据已知建筑物方位,确认教室方位,教师随意展示小红旗的旗面方向,有学生观察猜测风向。
④教师提问:通过之前的阅读,什么仪器可以测量风向?风向标箭头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风向标。风向标的箭头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根据风向标箭头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使学生将风向概念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对等,了解在测量风向时风向标箭头指向哪里吹的就是什么风。
⑤认识风向标后,让学生观看书本,如何自制一个简易的风向标,一起阅读并提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风向标箭头要稍小与风向标箭翼,箭头和箭翼以及插入的大头针要尽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展示课前自制的风向标,提问学生:手里有已经制作好了风向标,该如何进行测量? 通过讨论得出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1.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2.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布置下节课学生需带材料,一起制作风向标。
2.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
学生阅读课文P10页,边默读边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风速?风速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给学生3分钟时间。
①教师提问:风速是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风速是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板书:风速是以风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教师引导提示学生如何理解风速 ②教师提问:风速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
学生回答:风速仪。
向学生介绍风速仪的特点及工作方法。
③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一起了解蒲福风力等级表,并加以解释。多媒体展示其中几个等级图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有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他今天的收获吗? 教师总结:风是有方向的,风也是有大小的,我们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测定风向,风速。我们了解了风,就可以和风成为朋友呢!
五、巩固练习
1、风向是指()的方向,如:北风、西风、东南风、东北风。
2、风向标是()的仪器。
3、风的速度是以风()来计算。
4、风速仪是()的仪器。
5、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等级。
六、板书设计
风向和风速
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速:以风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
【教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开始对于风向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其他例子,我明确指出,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纠正某些同学头脑中的错误知识。以及旗面方向辨别风向的活动,我以教室为基点,仔细的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方位,然后随机指出旗面的方向,学生回答是指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接着,让学生了解气象学家会利用风向标来测风向,并指出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即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除了风向,还有一个与风有关的特征就是风速。向学生介绍风速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测量风速的工具风速仪图片介绍其工作方式。然后,一起了解风速等级。并要求学生课后准备风向标材料,下节课一起制作。这个课程我分为了两课时完成。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较少,过多问答式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的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减少问答式教学,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
第五篇: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教学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课前准备:
一个气球、胶水、半盆水、报纸条若干、彩笔、一根绳子、地球仪的支架 实施方案:
第一步,先把气球吹起来,用绳子绑好。第二步,把报纸条放到水盆里沾湿,一条一条的按顺序贴在气球上,先贴一层,绑口处留出空。第三步,在贴好的第一层上面涂满胶水,接着贴第二层纸条。接下来再贴第三层、第四层,就可以了。第四步,把贴满报纸的气球放到阴凉处悬挂,晾干后,在绑口处把气球扎破,抻出气球,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壳可就做好了。最后一步,在这个做好的地球仪壳上画上地图图案,涂上颜色,用支架支起来作品就完成了。收集材料的原则:
美术课堂造型表现课可唤醒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入手,开发富有特色的教材进行教学研究,丰富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成功地解决现成美术材料缺少的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寻找创作媒材,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境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逐渐树立变废为宝、用双手创造富有生命的艺术的意识。
我们可以把握好这些原则:
1、生活化原则: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美术创作中的许多材料、题材皆取自生活之中,创作作品也用来美化生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与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容易办到的材料进行创作,并运用创作作为美化生活。
2、趣味化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我们拾取的一颗颗“珍珠”是否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还要求在串入教材结构这根线时放入适当位置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基础。这就要把握好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递进层次。
3、综合化原则:综合化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这里的综合化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即使在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中也鼓励运用多种材料,感受不同特性。还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综合效益,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达到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这样来确定选择的材料与表现题材,运用巧妙的办法将作品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