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一二单元教学设计
《葡萄叶的梦》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美,在读中想象诗意的美,在读中体会葡萄叶的奉献情怀和葡萄成长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把感受和体会表达出来。
2、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扮演葡萄叶和葡萄的情境对话中,在由仿写葡萄叶上升到仿写梦想的过程中,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3、巧用暗示,让学生自悟。比如,播放《小松树》的歌曲,暗示成长的快乐;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并描述图画,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引用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升华认识等,都能让学生听有所得,读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品味诗句的美,体会诗意的美。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的美,感受成长的快乐。
课前预习:
1、读读课文,初步掌握生字字音。
2、查查词典,了解“酿造”在词典中的意思。
启动课堂:
播放歌曲《小松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
由小松树快乐成长引出葡萄叶的梦。→读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先读读词语,再读读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葡萄叶的梦是什么?
2、交流: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叶的梦是什么?②作者用哪句话表示这个意思?
3、品读诗句:葡萄叶用整个夏天,酿造芳香和甜美。理解“酿造”一词。→读读诗句。
四、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思考:诗人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价点拨→引读。
3、交流:你为什么喜欢作者笔下的葡萄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拓展:你眼中的葡萄叶是怎样的?能像作者这样用一句有诗意的话来表达吗? 的叶片,是。
五、学习第二小节:
1、配乐范读:激发学生想象、朗读的兴趣。
2、自由读。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闻到什么?
3、交流、创设情境对话,感受葡萄在叶子的帮助下快乐成长。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男、女生比赛朗读→指名读。
5、创设情境:葡萄和葡萄叶会说些什么?
六、学习第三、四小节:
1、引读第三小节,摘一颗葡萄给你尝尝,你觉得怎么样?
2、在学生的赞美中,引出第四小节。
3、质疑:为什么葡萄叶悄悄地笑了,流出开心的泪了?
4、在组织学生解疑中,体会葡萄叶乐于奉献的情怀。→再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七、巩固、发散:
1、背诵喜欢的小节。
2、写写自然界中小鸟、小蜜蜂、小青蛙、小草、大树、鲜花„„的梦想,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梦想。
3、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伴随着梦想快乐成长。
八、推荐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3、从课外书中,读一首喜欢的诗歌。板书设计:
1、葡萄叶的梦
↓
酿造芳香和甜美
↓
悄悄地笑了
《黎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了解人物思想感情。
4.体会社会弱势群体的难处;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体会浓浓的母子情。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引入。
1.板书课题:黎明
2.指名认读课题。认读生字:黎。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黎明”是什么时候?课文里讲了黎明时发生的什么事情?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4.进一步理解“黎明”。
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你看到了些什么?
(天刚亮时,周围的一切还看不很清楚,但这时,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上学的孩子出发了,上班的大人们出发了,地里的农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那些做生意的人也开始工作。)5.引入课文。
黎明的时候,柱柱跟着妈妈也开始了一天的奔波„„
二、初读,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2.听课文朗读录音,想想课文讲述的是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三、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黎劲横痒页责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字。
痒:形声字,“疒”形“羊”声。
横:两个部分相加,左“木”右“黄”就是“横”。
“页”与“责”可以比较识记。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4.质疑,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晨曦:清晨的阳光。
奔波:忙忙碌碌地来往奔走。
责任:分内应做的事。
沉思:深思。
片刻:很短的一会儿。
四、再读,熟悉课文。
1.指名让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借此了解学生是否知道本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3.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4.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5.指名说一说,课文讲述了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哪几个人物?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你了解了些什么? 2.指名回答。
(柱柱已经六岁了,跟爸爸妈妈来北京两年了,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柱柱跟妈妈在黎明中去早市卖菜。)
3.课文中的柱柱和妈妈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下一课时再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物?讲述了黎明中的一件什么事?
(柱柱和妈妈,在去早市卖菜的路上,妈妈教柱柱念字,妈妈决定送儿子上学。)
二、抓重点词句,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柱柱在路上都做什么了。2.汇报交流。
(柱柱在妈妈上坡蹬车的时候,帮妈妈推车;柱柱在妈妈背上写字让妈妈教自己认字。)3.画一画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体会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在对比中感悟朗读。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腾地跳下车,跑到车后,双手用力推起车来。”
“上坡时,柱柱见妈妈太费劲,就跳下车,帮妈妈推。”
分男女生读这两句,体会带点词语的好处。
这些连续的动作,表现了柱柱很爱自己的妈妈,是个懂事的孩子。同时,这些动词,也能很形象很具体地表现柱柱天真活泼的样子。
(2)体会人物感情读。A.妈妈一字一顿地念:“上——学——去——” B.“噢,上——学——去——”
指名读,集体评议,体会柱柱的情感。
妈妈是怎样念的,柱柱的态度怎样?(妈妈为了让儿子听清认准,所以一字一顿地念,教得认真,而柱柱很喜欢读书,很渴望上学,所以念得又认真又有感情。)
通过对比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
4.现在谁能说一说,柱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心疼妈妈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孩子,渴望上学的孩子。)5.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
(1)默读课文,把描写妈妈心情的句子画下来,想想妈妈心里想什么。
(2)填一填:
妈妈赞叹一声,心里想:。
妈妈心头一喜,心里想:。
妈妈眼睛一亮,心里想:。
妈妈感到喜悦,也感到了责任,心里想:。
在语境中进一步体会“责任”的意思。
责任:是指分内该做的事。在课文中,妈妈要为柱柱的成长做什么呢?如:送儿子上学,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是妈妈的责任。
那么,我们现在上学,有哪些责任?(好好学习,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等等。)6.“柱柱把圆圆的小脸贴在妈妈的背上„„”,他这时会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出发,进行创造性的阅读。从而进一步体会柱柱渴望上学、喜欢读书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情。
1.从课文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了柱柱和妈妈什么样的感情?
(柱柱主动分担妈妈的困难,妈妈为儿子的懂事感到喜悦和欣慰,柱柱和妈妈之间亲密和谐,相亲相爱。)
2.分角色表演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3.小结评价。
四、总结课文。
小柱柱在比较困难的环境里,仍然像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样渴望上学、热爱读书,妈妈也因此而感到肩上的责任,要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健康成长。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1.朗读课文。
2.检查认字情况。抽读生字词语卡片:
黎明推车横道责任页码抓痒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字卡片:波推掏横由页铅任
指名认读这几个字,明确这八个字是要求能认会写的。2.合作学习,识记字形。
跟同桌讨论学习,读字音看字形,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形。
指名汇报自学情况,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识记方法。
“波”“推”“掏”等都是形声字,可按形声字规律记。
比较形近字:波——坡推——堆铅——沿 3.指导书写。
指名书空,说一说字的笔顺。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说在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波推掏横铅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要注意左右让笔的书写规则。
不能添笔画(如:铅)或少笔画(如:掏、横)。
三、巩固练习。
1.随堂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波推掏横由页铅任 2.给生字组词。
波()掏()由()任()
推()横()页()铅()
3.选用本课中你喜欢的词语说句子,如:黎明、赞叹、轻松„„
《小河蚌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小河蚌的故事》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3课。这是一篇很有哲理的小童话。小河蚌们听从老河蚌的提醒,纷纷捡沙子埋在自己的体内。经过岁月的磨砺,沙粒在小河蚌体内变成了光亮晶莹的珍珠,小河蚌们欢快地庆祝自己的成果。可是,一只小河蚌却伤心得流下了悔恨的泪,因为它当初没有听从老河蚌的提醒,时光白白地从它身边流走了。这篇文章启迪我们要珍惜时间,克服困难,做有意义的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会认字。
2、通过朗读感悟,品析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河蚌们珍惜时间、艰苦磨砺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懂得在成长中需要经受挫折,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有收获。感悟没有珍珠的小河蚌痛苦后悔的心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感悟,感受小河蚌们珍惜时间、艰苦磨砺获得成功后的快乐,懂得在成长需要经受挫折、不断克服困难;感悟没有珍珠的小河蚌痛苦后悔的心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
2、语言描述:
春光明媚,微风吹拂,河面上仿佛撒了一层金子。一群小河蚌簇拥着一只老河蚌在欢快地散步„„
3、欣赏画面,畅谈想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些小河蚌的珍珠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那只小河蚌没有珍珠呀?那只小河蚌为什么流泪了?„„
4、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
1、自由读文。
学生可以边读边将不认识的字画记下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先读课后 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认读。
仿佛 簇拥 贪玩 竟然 磨砺 追逐
(2)去掉拼音,齐读。
3、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带着问题读书。
为什么有的小河蚌有珍珠呢?而没有珍珠的小河蚌流泪了?
引导学生找出事物的联系和区别,并通过读书找出答案。
(三)理解课文,感悟朗读。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感受小河蚌获得珍珠的艰辛及快乐。
(1)为什么有些小河蚌的蚌壳中有珍珠?(因为那粒埋在自己体内的小小的沙子,经过岁月的磨砺,心血和汗水的浇灌,终于变成了美丽晶莹的珍珠。)
(2)结合信息窗,了解小沙粒在河蚌体内经历磨砺的过程。使大家体会由一粒沙子变成一颗珍珠的艰辛过程?(小河蚌里的沙子变成珍珠很艰难,很痛苦,不容易,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指名读书,集体评价。
抓住“终于”一词,读出由一粒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是一个漫长的、需要经受时间考验的过程。
(3)当这些小河蚌打开自己的蚌壳忽然发现闪闪发光的珍珠时,它们心情怎样? 你从哪儿体会出来的?(高兴)(小河蚌们长大了,它们纷纷打开自己的蚌壳,那些蚌壳中竟然藏着一颗颗珍珠!珍珠闪闪发光,把满河的水照得通明光亮。)
教师范读,注意突出“竟然”。引导学生评价,从中感受到小河蚌惊喜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小河蚌们惊喜的心情。
正是有了小河蚌们当时用心的收藏,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考验,经历了痛苦的磨砺,才使它们变得如此美丽,也给它们成长的环境增添了光彩,更使它们自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让我们再一次为它们庆贺吧,朗读课文,升华感情。
2、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当这些小河蚌为自己的成功欢呼的时候,却有一只小河蚌没有珍珠,它有什么表现呢?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那只没捡沙子的小河蚌悄悄地溜走了,它流泪了,它后悔了。)
(2)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它的壳中没有珍珠,没有珍珠它拿什么来庆贺呢?它后悔,当初没有听老河蚌的话。)
老河蚌当初是怎么教育小河蚌们的?(老河蚌语重心长地对小河蚌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能光顾着玩,该去捡一粒沙子。)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体会小河蚌后悔的心情。
(3)现在小河蚌后悔了,它想再去捡一粒沙子,结出美丽晶莹的珍珠来,行吗?
(不行。衰老已爬上了它的额头,失去的时光就像那条河中悄悄逝去的河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体会“一去不复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意思。
(4)现在假如你是那只没有珍珠的小河蚌,你的心情怎么样?
(5)大家对小河蚌非常同情,让我们走近它,给它鼓励。
(有的鼓励、有的同情、有的警示„„)
(四)回顾全文,谈感受。
读完故事,提升认识。
小河蚌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捡一粒沙子,把它变成美丽晶莹的珍珠。联系生活,谈论大家在成长过程中,要获得成功需要怎样做?(珍惜时间、克服困难、不虚度光阴„„)
板书设计:
小河蚌的故事
磨砺
沙子—————珍珠
古诗二首(敕勒歌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背诵古诗。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5.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重点:
1.会认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笼”,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对比学习两首古诗,初步感受“豪放”与“优美”两种不同的审美类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古典乐曲。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古诗情境。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既有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也有秀丽奇妙的南方美景,让我们一起来参观。
2.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中所展现的不同风光。
(一处是辽阔壮美的草原,一处是秀美动人的西湖。)
3.古代的诗人们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来描写和赞美这些各有特色的美丽景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是怎样描写的呢? 4.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饮湖上初晴后雨)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注意文中多音字“笼”的读音,与“lónɡ”做比较。读准诗中“见”的音。)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都是写景的古诗。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都很美,都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之情。5.两首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苏轼写的。诗的形式不一样。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不一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学习第一首古诗《敕勒歌》。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苍苍、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指名说说怎样理解这首诗。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毡帐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在诗中,我们不但感受了大自然的壮阔,而更重要的,是感受了牧人们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对于敕勒川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军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齐读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1.背诵《敕勒歌》。
2.指名说说诗意,引入第二首诗的学习。
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1.板书诗题,介绍背景,解题。
这首诗是苏轼与友人在西湖边饮酒遇到“初晴后雨”时所写。诗把西湖写得美丽动人,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西湖也因此诗赢得了“西子湖”的美称。2.西湖的美景跟敕勒川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讨论交流。
读注释了解“潋滟”“空濛”“西子”的意思。方好:正好。亦奇:也很奇妙。淡妆浓抹:或者淡雅或者浓艳地打扮。
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的画面: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我要把西湖比作以美丽而著名的西施姑娘,不管什么时候都那么美。
3.画一画,体会诗境。
请同学们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句,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4.配乐吟诵,表达诗情。
你从对古诗的朗读中,体会到诗人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象你就是苏轼,和着音乐,来朗诵这首诗吧!
三、对比参读,体察诗情。
1.回顾两首诗《敕勒歌》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他们描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出示两幅插图,对比观察,体会北国的雄浑壮阔和西湖的秀丽柔美。
如果要给《敕勒歌》配上音乐来朗诵,你觉得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是优美柔和的,还是雄壮的?
2.这两首诗虽然写了不同的景色,但却蕴藏了诗人共同的思想感情,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吗?(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3.背诵两首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川似盖饮晴浓
2.自学观察本课会写字的结构特点,小组内说说应注意什么。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引申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中的第二首,同学们想读一读第一首吗?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学生选择学习: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周总理栽的缅桂花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2.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周总理对民族团结、边疆和平繁荣的殷切希望。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6个生字,会写6个字,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品诗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悟诗情,了解周总理对民族团结、边疆和平繁荣的殷切希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周总理的图片与资料,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1.交流资料,认识周总理。
(出示周总理的图片)同学们,图片里那位身着中山装、慈祥和蔼的老人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总理的一生有说不完的感人故事,你了解吗,说出来听听。2.引入课文。
1956年12月16日,中缅两国边疆的人民在云南芒市联欢,两国人民手牵着手,载歌载舞,表达美好情意。周总理在芒市宾馆种下了一棵缅桂花树,象征中缅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和平。看老师写课题。(5周总理栽的缅桂花树)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1.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3.自由读课文,自由选择方法识字。可边读课文边将不认识的字画记出来,借助课后的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先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再读课文。如果课文中除了生字还有不认识的字,可请教同学或老师。4.检查生字认读。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缅俊秀荣祥忆
(2)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1.画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缅桂花树俊秀繁荣吉祥忆念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比一比,看谁读得更有感情。4.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般”字左边的“舟”字一横不能出头。
“秀”字下边注意不要写成“及”。
“忆”字右边是一笔,笔画名称是“横折弯钩”。2.在田字格里书写。3.同桌互相评一评。
五、作业。
1.把这首诗歌读流利,读给家人听。
2.用本课的生字做成词语卡片。积累课后词语库中的词语。3.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听写几个词语:
芳香浓郁高大俊秀历经风雨葱茏茁壮
2.师:这四个词语都是作者对缅桂花树的赞美,作者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在诗句里,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里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细读课文入诗境。
1.闭上眼睛,听同学朗读课文,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缅桂花树的美丽? 3.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能说说你对“俊秀”一词的理解吗?
生:高大挺拔。
师:你闻一闻,仿佛闻到了什么?
生:浓郁的芳香。
师:在生活中你闻过哪些带有浓郁芳香的东西呢?(联系生活理解“浓郁”一词。)
师:既然缅桂花树散发着这么浓郁的芳香,那该怎么读这句?请你读出缅桂花树的美丽。
三、默读课文悟诗情。
默读课文,想一想总理的殷切希望与祝福是什么? 1.学生讨论。2.交流。
3.板书:民族团结,边疆和平。4.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表演朗读,背诵诗歌。
1.练习朗读,争取当堂背诵下来。
2.学生代表上台表演朗读课文,把边疆人民世代友好的决心用朗读表达出来。
《天山的托木尔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对托木尔峰景色特点有初步认识,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3.学会积累好词佳句。
4.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2.学会积累好词佳句,养成摘抄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托木尔峰的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天山做一次旅游,让我们的心灵驰骋在托木尔峰的美景之中,同学们意下如何?先看老师板书课题(老师板书课题:6天山的托木尔峰)。
二、交流关于托木尔峰的资料。
1.听老师读课文后信息窗里的内容。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托木尔峰的印象。
三、录像展示托木尔峰景观。1.学生观看课件。
2.谈谈观后的感受。老师相机板书:奇特、壮观。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
托尔峰衬姿且耐旱莲
2.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记难字。3.给形近字组词。
峰()姿()旱()且()
蜂()资()早()县()4.学写生字。
(1)看投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六、作业: 1.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1.学生开火车朗读课文。
2.说说托木尔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板书:奇特、壮观、千姿百态)
二、细读课文,体会语言。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课文里哪些语句写出了托木尔峰的“奇特”“壮观”与“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下列语句:
①托木尔峰上空,终年云雾缭绕,一年四季都下雪。托木尔峰像一座银色的巨塔,在蔚蓝色天空的衬托下,十分壮观。
②沿着托木尔峰起伏的山势,一条条“河流”顺谷而下。走近一看,“河”里没有水,全是冰,人们称这种“河”为冰川。
③走上冰面,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冰,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城墙,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就像到了童话中的水晶宫。
2.说说哪些词语体现了托木尔峰的奇特与壮观?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云雾缭绕、银色的巨塔、千姿百态的冰、潺潺的流水)3.想象这些句子描绘的美景,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学习积累。
1.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语句形象生动,是一篇写景的佳作。你读完这篇课文后喜欢哪些语句呢?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3.有感情地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4.学生摘抄好词佳句。5.整理交流。
四、个性表达。
默读课文,结合资料与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托木尔峰”为题写一段话,介绍托木尔峰的动物、植物、特产等。
五、作业。
把托木尔峰的美景向爸爸妈妈介绍。
《中华世纪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解中华世纪坛,对学生进行朴素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中华世纪坛的。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中华世纪坛。4.识记本课生字词,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中华世纪坛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世纪坛是对中国悠久文明的永恒纪念”。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1.(展示中华世纪坛的全景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中华世纪坛)
2.老师简介修建中华世纪坛的历史背景。请学生猜一猜课文里会向我们介绍中华世纪坛哪些内容。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3.说说中华世纪坛的地理位置与特点。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讨论交流。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中华世纪坛的?标出有关的词语。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圣火广场——青铜甬道——世纪坛外——世纪坛内
四、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你认为最难记的字是哪个?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纪坛央玉侧创构针统史组 3.交流识字方法:
有的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解决,如:己——纪,云——坛,勾——构。有的字,可以进行形近字的比较,如:祖——组。4.重点指导会写的字:
“宽”字下面是“见”,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史”字不要写成“吏”。5.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字形。6.学生临写,评出小组最优。
五、作业。
1.在田字格里练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1.提出本节课活动内容:中华世纪坛最佳导游赛。
2.比赛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有关中华世纪坛的资料,现场合作,进行最佳导游赛。
二、安排比赛步骤。
1.分小组,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2.选一组为评委组,讨论制订比赛评分细则。3.其他组抽签决定导游内容,内容有:
中华世纪坛的概况圣火广场青铜甬道世纪坛外世纪坛内 4.评奖。
三、开展活动。
1.小组合作练习。导游组练习时要注意语言、动作、姿态等。老师参加评委会小组活动,帮助制订评分细则。
2.正式比赛,各“导游”进行解说。3.评委打分。4.公布结果。
四、颁奖。
1.公布获奖名单,由评委会公布各种有趣的奖,除最佳导游奖外,还有如:最佳仪态奖、最有魅力奖、最佳普通话奖、最甜微笑奖等。2.由获奖者自己选择颁奖人并阐述其理由。
五、作业。
为中华世纪坛设计一句广告词。
《登上企鹅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南极大陆企鹅岛上企鹅的种类、特点,感受它们的可爱。
2.会认课文8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课文中的8个字,积累课文中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南极大陆企鹅的种类、特点等。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相关图片,展示南极风光。2.简介背景,导入课文。
南极大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使人向往的地方。1986年1月,北京大学附小的杨海蓝和上海市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吴弘,于北京时间13日21时,顺利到达南极乔治岛长城站。当天下午,考察队队长高伯伯带领他俩游览了企鹅岛,还同小企鹅合了影。(板书课题:登上企鹅岛)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课文里的生字、新词。
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课文里生字的读音。3.出示词卡:你能正确读出下面这些词语吗?
登上企鹅大陆尽管厘米鱼鳞状帽子捕食 4.小组合作,记忆字形。
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你对哪些字记忆最深刻?为什么?
三、学写生字。
1.出示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的8个字。2.提醒学生注意:
“陆”字中右边的一竖不能分开写。
“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
“陆、帽、嘴”等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鹅、所”两个字要平均分在田字格的两边。3.学生学写生字,每个字写两个。4.互评,看看谁写得既正确又美观。
四、巩固练习。1.辨字组词。
状()境()挠()捕()驴()
壮()镜()绕()铺()驱()
2.积累本课的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把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学生朗读课文。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企鹅?
老师板书:金企鹅(花脸企鹅)、帽带儿企鹅、阿德雷企鹅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重点段。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企鹅种类特点 2.汇报交流:
金企鹅漂亮
帽带儿企鹅彬彬有礼
阿德雷企鹅凶猛 3.指导朗读。
(1)岛上最漂亮的是金企鹅,它的嘴是金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又叫花脸企鹅。(抓住表示颜色的词语,读出金企鹅的漂亮。)
(2)还有一种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叫帽带儿企鹅。它们彬彬有礼,站在远处向我们点头,像欢迎我们似的。(抓住“站”“点头”等词语,读出帽带儿企鹅的彬彬有礼。)
(3)最凶猛的是阿德雷企鹅,我刚迈进它们的“领地”,一只企鹅就尖叫着把我驱逐“出境”了。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所以又叫驴企鹅。(抓住“尖叫”“驱逐”等词语,读出阿德雷企鹅的凶猛)。
三、再读课文,整体回顾。1.自由朗读课文。
2.课文里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南极美丽的风光,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拓展延伸,交流资料。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对南极还有哪些了解?
五、作业:
把你了解到的南极风光介绍给父母亲听。
第二篇:语文教学单元设计
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作者: 陈国帅(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默读及背诵等阅读古诗的基本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并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提高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腐败本质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重点
以古诗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初步理解古诗的特点,学习精练的语言和一些修辞手法。
三、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本单元古诗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六篇文章虽都具有古诗的共性,但个性明显,所以宜采用“短文引路式”和“求同比异”式相结合的单元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五、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总览:1课时
导读:(2课时)
仿读:(1课时)
自读:(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写评:2课时
评价:单元检测(1课时)
查缺补漏:1课时
共计10课时
第三篇: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汇总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快速找出相应的汉字。
2、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忙、怜、忆、惊”。
3、继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善于积累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人手一份新华字典。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蔬菜吗?爱吃什么蔬菜?吃蔬菜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发言。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对学生进行不偏食的教育。
结合学生谈到的蔬菜相机出示诗歌“十二月菜”
1、自读诗歌,把不认识的生字做好标记。
2、学生提出解决不认识的字的方法。
3、指导查字典。
①小组内商量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查字典的方法。
②班内交流。(小组派代表)
③交流汇总。(师以诗歌中的一个生字为例引导学生总结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即:确定该字的部首——从检字表中找到该部首翻到相应的页码——数一数去掉部首该字的笔画数找到该字的页码——最后翻到该字的页码)
④以同桌为单位两人合作用部首查字法查出其他生字的读音。
⑤学生汇报自己查字的过程以及读音。
⑥反复读生字读音。
4、生自由读儿歌读熟为止。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会部首查字法。
5、放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愉悦的写字状态。
6、出示四个字让学生观察,发现四个字的特点。
7、谈谈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引导学生从写字的姿势、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等方面谈)
8、示范写
9、配着舒缓的音乐学生自己练写。
10、小组内评价
选写得好看的字全班展示。为学生创造一个想写、乐写、踏心写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互评、互赏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意义美的情感体验。
【篇二】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有趣的汉字、把字写好看、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小笔头五项内容。
教学目标:
1、继续教给学生巧妙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造字孕育着义和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让学生学会,我校小小研究生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归纳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小小研究生的成品本。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前三个栏目
第二课时:读读背背、我的小笔头。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放课件)
“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我叫什么名字?
学生齐说:“刀”(卡通人物形象出现)见到你们真高兴!
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变锋利的吗?
二、会意组字、妙趣横生
1、“卡通刀”学着魔术师的样子,放在左边撇上一滴水,你们快快想一想,我要干什么?
生:猜想。(磨刀出现了刃,就锋利了)“变”出现另一个卡通字“刃”这下我经过加水磨就成了刃字了,有趣吧?(学生读准后,组词,并同组研究记忆的方法)
谁用上我说一个成语呢?
“迎刃而解”出示图片“劈木头”,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图意及引深意
2、“卡通刀”神气地说“我的魔术精彩吗?你们学会了吗?你们也变一变,让我开开眼。
3、小组为单位(先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依次总结出“人”、“木”
人——-从——众
木——-林——森
4、出示卡通“木”我再给大家表演一个绝活,图片出示树干,我在木杆下加上树根就是“本”我在木杆上加上树枝就是“末”有个成语“本末倒置”你们想象一下这个图片应怎样放置,查查字典是什么意思呢?
三、看谁写的最漂亮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许多有趣的字,下面我们进行写字比赛,看谁写的最漂亮。
2、师板书:“急”、“想”、“您”、“怎”
学生先观察,然后交流讨论这四个字的特点、间架结构、占格位置、最后仿写,交流评价。
四、我的采蜜集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本本精美的小册子,也是我校高年级哥哥、姐姐们的采蜜集,每人发给你们一本,欣赏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总结出制作这些资料卡的方法。
2、课件出示“蜘蛛”的资料
师根据刚才学生总结的方法,指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制作:
名称:——————
特征:————
习性:——————
喜欢吃:——————
图片:
3、以小组为单位,介绍本组熟知的资料,合作探究,制作好资料卡,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比赛。
4、鼓励学生,课下积累小动物的有关资料才,制作小小研究生,并写一写。
5、将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背下来,写一写。
五、读读背背
1、师:出示课件,“三字经”
2、学生自由读,整体感知。
3、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不懂得问题。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意境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理解内容)。
5、尝试背一背,小组检查背诵,指名背诵。
六、我的小笔头
1、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自己先说一说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读一读小作者是怎样写的?
3、学生自由读。
4、你们想不想比她写得更好?
5、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说一说,然后再写一写。
6、每人写一首“太阳”
7、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加入学生自评。
【篇三】二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活中识字”的方法,拓宽课外识字的途径。
2、渗透汉字传统文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学会书面积累,阅读积累。
4、养成经常使用小本本的习惯,愿意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培养写话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晶晶搬新家了,今天他邀请咱们去他的新家参观参观,想不想去?好,那咱们就出发吧!
二、练习设计
(一)看春联,认汉字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图。师描述:看,他们家门上还贴着春联呢?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学生汇报自己家贴的春联,并交流自己从中认识到的字。
5、教师指出:只要细心,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
(二)把字写好看。
师描述:我们敲开门,晶晶正在练字呢!
1、观察“燕、黑、迷、粉”四个字的特点
2、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
(三)我的采蜜集
师描述:晶晶拿出他的“采蜜集”给我们看。
1、在小组内读“采蜜集”,找出这些词语的规律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的成语。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余博览群书,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四)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晶晶家墙上贴的古诗。
2、鼓励质疑,反复吟诵,直至会背。
3、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五)我的小笔头
师描述:晶晶告诉我们今天他有一个新发现,并在小本本上写了下来,让我们快快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学生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第四篇:第二单元语文完整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课文包括《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毛主席当年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北乡亲们铭记的故事;《我多想去看看》讲的是新疆的孩子想去北京看看、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一个接一个》讲的是作者每次开心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后面的事情也接着来了,但是想想后面的来的事情也挺有趣的也就不失落了。《四个太阳》讲的是“我”给春夏秋冬分别画了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语文园地二安排了五项内容,让学生快乐中学习。学情分析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课堂的重要部分,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记忆生字的方法:通过拆字重组法等牢记本堂教学生字,同时可以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帮助孩子们积累。在田字格范写培养孩子写字规范的意识。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字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且准确、端正、整洁。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把识字与看图、学习、读文结合起来,认清字形,正确书写。2.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鼓励其大胆想象、主动展示。3.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孩子学习汉字,培养其乐于积累汉字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字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如分角色朗读、开火车等,引导学生朗读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设导语,揭示课题。
1.同学们,当你得到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帮助时,你该怎样?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应该怎样?
2.今天我们就学习3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受到启发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3.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掌握的生字,并且掌握生字的读音。
三、解题引入,整体把握。
1.自己读课题,讲讲题目的意思。2.细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2)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毛主席为什么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乡亲们又是怎样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学习课文
四、读听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有几句话?
(1)读讲第一句,(指一名)其他同学听辨他说得对不对。把表示地点的词(“瑞金”“沙洲坝”)画下来。
(2)读讲第二句,其他同学听辨。画出表示地点的词(“江西”)。(3)练习说话:说说“瑞金、沙洲坝、江西”三个地点有什么关系。2.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
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
五、读想结合,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动笔画几句话。
2.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
(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
(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
3.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
4.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
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前两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
5.看图,这就是井挖好之后,人们终于能喝着清凉甘甜的水后,那兴奋激动的场面:
(1)毛主席和乡亲们在干什么?
(2)想象他们之间会说什么?(练习说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解第三自然段。1.看第二幅图,讲讲图上画的是什么?
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
(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
(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
3.教师讲解:因为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解决人民多年未解决的吃水问题,而是毛主席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解放全中国让人民当家做主人,面对美好的生活,人民又怎能忘记这位新中国的谛造者呢?!
因此,“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4.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例?
5.今天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让我们带着对毛主席无限崇敬的心情读全文,并注意三个自然段的顺序。2.练习背诵。填空: ①()城外有个村子叫(),毛主席在()领导革命的时候在()住过。②()后,乡亲们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三、总结全文
毛主席看到沙洲坝相亲吃水困难,便为他们挖了一口井,乡亲们为纪念毛主席刻了一块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今天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提供服务的人,我们也要学会感激别人,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人。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我多想去看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的音、形、义,练习朗读。教学难点:以“我多想……”
教学过程: 开头,表达自己愿望。教法学法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学法:读思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布臵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在交流中,学生有重点地提出了难读,难记生字,既节省了时间,又突出了难点。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 观”的含义。指导朗读。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评析: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句子中小男孩想去北京的迫切心情。)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一个接一个 教学目标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教学重点:认读和书写生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说说和“我”的相似经历。教法:引导示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交流学习法。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
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 这些事情当中,哪些是你喜欢做的?哪些是你不喜欢做的?哪些是一开始喜欢,一会儿之后又不喜欢了?哪些事情是你一开始不喜欢,一会儿之后又喜欢了?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个接一个》。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 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伴 却 趣 这 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 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伴 却 趣 这(开火车读—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 影子 回家 睡觉 各种各样 起床 学校 伙伴 开心 上课铃 操场 有趣 快乐 老师 讲故事(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拼读、练习等方法来识字、识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三、研读课文 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要做什么事情?生:踩影子 睡觉。板书: 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2)师: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 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1)自由读第三小节。(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板书:没有上课铃 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能过边读边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文中的“我”正是跟我们教室里的小朋友一样,贪玩、调皮、任性,但是又活泼、听话、向上。)
四、再读课文 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五、布臵作业
1.朗读全诗。2.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继续巩固字词,学习书写“过、各”等7个字。2.改写诗中的部分句子。3.3.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相似经历。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并会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相似经历。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一评,说出好在哪里,不足的应怎样读。)2.检查背诵(1)同桌互背
(2)指名背(对背得好的进行表扬)
二、改写句子,综合提高
1.诗中的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新事情时一开始的想法的?把它们找出来,集中读一读!生(读):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2.师:这里面用到了两种句式:“我好想……”和“要是……就好了”。这两种句式可不可以互换呢?试着变换句式说一说。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改为: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改为: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3.师: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我”遇到一件事情时后来的想法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生: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生: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
师:这些句子,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呢?它们是不是都表达了一种比较相似的心情呀?
生:这些句子,都用一个“不过”开头。它们表达的都是一些很高兴、很开心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背诵)诗歌。(齐或学生甲)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男或学生乙)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女或学生丙)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齐或学生甲)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
(通过变换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体会诗中句子的变化。我们要学会不同的表达,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千篇一律。)
分“角色”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律,对于小学欣赏美和表达美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过 各 种 样 伙 伴 这(指名读)2.用字组词、扩词。
3.指导书写(用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种、样”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右等大),示范写,边写边提示各个偏旁在田字格中的位臵。
“各”指名书空,范写并提示:撇和捺交叉的地方在田字格的中点位臵。生写。“过、这”分析字形结构,半包围结构,提示走之旁的写法。“伙、伴”分析字形结构(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写的时候右边的偏旁在超过中间竖线。4.每个字再写写。
5.作业展评(对书写好的进行表扬)
(学生的书写,是一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其中的重点并不是
要写好其中的一两个字,而是要培养书写习惯,学会分析文字的间架结构,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
四、说话练习
1.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跟诗中写的类似的事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提示:我本来在做…… 大人(或者****)叫我…….我好想…….不过…… 2.学生小组交流,一名学生可以说一次经历,也可以说两次这样的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小组推选说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4.教师讲评。
说话练习看上去比较难,但是通过上一环节的句子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表达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课堂总结(略)
六、作业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例,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自己写一写。可以写成诗,也可以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四个太阳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讲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小作者借用画太阳表达了美好的心愿,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四季的变化。课文行文流畅,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小作者在画太阳,其实也是在描绘美丽的四季、美丽的自然、美丽的生活。本课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识记生字和部分生字的书写指导,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的教学重在训练朗读,达到感情朗读和背诵的学习目的。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偏旁“舌”“页”。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感知。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这13个生字,难点是书写3个生字并识记。教学准备
1.四人小组自制一套生字卡片,体现识字的趣味性。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
教师采用示范法、引导法,学生采用读思法和观察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写字导入
1.教师引述:同学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听听它和什么有关?(师点击课件:播放《种太阳》)生:太阳。
2.师:天上有几个太阳呢?(生:一个)对啊,但今天我们要认识四个太阳呢!(师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指导书写“阳”字:观察阳字在田字格的位臵,师范写,生练写。(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师巡视。2.识记生字。
①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今天又有许多生字朋友要和我们交朋友了,请取出你们的生字卡片,小组长领着大家一起去学学吧!(师巡视)②反馈,提醒字音难点。老师发现同学们真会合作,有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吗?(生说一个字音难点,师出示生字)指名说、读、全班读。
③去拼音认读。师: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师点击课件:出现本课的13个生字,这13个生字写在13种不同颜色的小太阳上,教师指名认读时,学生读一个生字,教师就点击该字,带有生字的小太阳落进小男孩手中的筐里)。
去拼音生字齐读-----男女生分读------打乱顺序读
3.再读课文。同学们真棒,一下就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读吗?试试吧。要求:要把课文读流利。师巡视。
4.生字回到课文巩固。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啊!下面我们一块去做个游戏吧。(师点击课件“给太阳换衣”出示的是生字、长句)指名读-----全班评议------齐读
5.听范读。师:下面,我们一块听听老师读,看看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要求:请你仔细看书,耳朵仔细听。听后交流各自感受。
6.三读课文。
⑴同桌互读。今天我们从录音中的老师那里学到了这么多朗读的好方法,现在就来读读,同桌互相读,比比谁读得通顺,流利。
⑵指名分段读。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读后集体评价,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⑶齐读课文。现在读的这么好了,让我们来齐读一下,看看读了之后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小朋友画了个绿色的太阳送给夏天。(师适时板书出绿色的太阳图,写“夏”)生:我知道小画家画了个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师适时板书出彩色的太阳图,写“春”)生:小朋友还画了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师适时板书出金黄色的太阳图,写“秋”)生:小画家还给冬天画了个红色的太阳。(师适时板书出红色的太阳图,写“冬”)
三、指导书写“因、园”
1.师出示“因、园”:请你仔细观察,找找他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发现他们结构相同。生:他们都有个方框儿。
生:他们里面的字不相同。园字里面是个“元”,因字里面是个“大”。2.强调书写笔顺:先里面再封口。同时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3.师范写
4.生先书空两个字----生描写、书写----师巡视
四、小结
一年有四个季节,小作者画的太阳多有创意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小作者心中藏着的心愿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会写“为、光、脸”三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好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小作者要表达的美好的心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朋友,现在看看你们还能记住他们吗?(抽读生字卡)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我们学的内容。
二、激发兴趣,引读课文
1.师:小画家还分别送给每个季节一个太阳朋友,谁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吗?(生说,师摆出太阳图,标明季节)2.师:齐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哪个颜色的太阳呢?(生齐读后说自己喜欢的太阳)师:噢!知道了、知道了,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太阳。下面就请读你喜欢的自然段吧!要读的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找一找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说明你的理由,可以先和同桌说说。下面就开始行动起来吧!(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三、汇报交流,感悟课文
(课堂随机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太阳颜色的选择去学习自然段。)1.感悟彩色的太阳。
生:我喜欢彩色的太阳,因为他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师:小画家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是他给春天带来了万紫千红,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感受春天。(放春天课件,边放边说,你觉的春天怎么样?你能用以前学过的词来赞美春天吗?)生:柳绿花红、莺歌燕舞、草长莺飞、春回大地、百鸟争鸣、百花齐放、泉水丁冬.......师:春天真美啊?你快乐吗?你高兴吗?就让我们沐浴着彩色的阳光去感受这迷人的春天吧!自己练习读读。(生读生背诵)2.感悟金黄色的太阳
生:我喜欢秋天金黄色的太阳,因为他给人们带来香甜的水果。
师:秋姑娘来了,果子熟了,果园有许多香甜的水果,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秋天的果园课件)师生互演:果子熟了,可树上的叶子却黄了,风一吹,就飘呀飘落下来。瞧,有一片金黄色的小落叶飘到我们的教室来了,飘到李梦婷同学身边说:“小女孩,果园里的果子熟了,我请你尝尝吧!”生:“好啊。”师:“你闻闻这果子觉得怎么样啊?”“真香!”“你再来尝尝,觉得如何?”“好甜哦。”指导朗读:你们想不想邀请老师来尝一尝呢?请你用你的朗读来让老师尝到水果的香甜吧。(师板书:香甜)3.感悟绿色的太阳
生:我最喜欢夏天绿绿的太阳,因为夏天很热,有了个绿绿的太阳能给人们带来清凉。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吗?生读——“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师: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顶在我们的头上,你有什么感觉!生:热极了!难受!……
师:哎呀!这夏天可真热!课文里的小画家最懂我们的心意了,他送个我们一个----(师指生说)绿太阳。(师放有绿太阳的课件)师:小朋友有了个绿绿的太阳感觉怎么样啊? 生:凉快、爽……
师:你想把凉快的感觉送给大家吗?自己练习读读。生:(读)生:(评)他读的很通顺,但没有读出那种清凉的感觉。师:我想凉快凉快行吗?(师读)生:(评)听了您的朗读我感到了一丝的凉意。师:谁能比老师读的好呢?(生比读,生背)4.感悟红色的太阳
生:我喜欢冬天的红红的太阳,因为他温暖了小朋友冻伤的手和脸。师: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站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这时呜~呜冷冷的寒风吹来,你感觉怎样? 生:冻死了 生:身上冷
生:我觉的整个人不能动了
师:就在这很冷很冷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照在你的身上你有什么感觉? 生:暖和了 生:身上热起来了 生:很舒服……
师:红红的太阳真暖和。(出示红色的太阳课件)你想把温暖的感觉送给大家吗?(生读生背)
四、升华情感,表达心愿
师: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四季,每种颜色的太阳都是一个美好的心愿,我们大家都一个美好的心愿,你想画个太阳吗?你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生说自己的想画的太阳)回家以后用你的彩色笔把它画下来。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这节课要写的字“为、光、脸”。
2.生观察在田字格的位臵,师重点知道“为”的笔顺。3.师范写。
4.生书空并书写,师巡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2.能力目标: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积累词句并运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量词;对字母表掌握并运用。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字词。(教师正音)
2.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都和量词有关)3.你还能说一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吗?(一个人、一座山……)4.集体齐读字词。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1)背诵字母表。
(2)学生独立完成:给大写字母找到对应的小写字母,并连一连。(3)学生展示。(4)按照顺序读一读。2.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读左边生字。学生领读。
(2)同学们读完有什么发现吗?(明、星、早、阳是给日加偏旁组成的新字。)
(3)同学们还能组成其他新字吗?(音……)
(4)学生自由读右边生字。你们发现什么了?(给寸加偏旁组成了新字过、时、对、村。)
(5)集体齐读这些生字。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句并运用,积累古诗并背诵;正确阅读《阳光》。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古诗词学习,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学重点: 字词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并背诵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出示词语,学生自读。2.同桌互读。3.指名读,齐读。
4.选择其中的几个说一句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介绍作者。
3.学生试着说《春晓》的意思,教师指导。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臵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阳光》,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五篇:高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通用
高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语文单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识记基本文言知识点。
2、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论说方式。
3、体会本文想想丰富,意境开阔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浪漫主义特色。
4、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说理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在学习前一篇课文《与妻书》时,谈到了裴多菲的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林觉民就是为了自由而抛家舍业。著名歌手许巍在《蓝莲花》里也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而我本人呢,也希望自己会幻成一朵云,贴近太阳的胸膛;会变成一缕阳光,照射到阴暗的角落;会化成一股风,追逐自由的方向;会凝聚成一个笑脸,铺满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人都向往自由,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求自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会不尽相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看看他是如何理解自由的。
【庄子及《庄子》介绍】
庄子:名周,字子休,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原应为富贵人家,但是在战国时家道衰败,沦落为社会底层,他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庄子的五点基本情况:第一,庄子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第二,家境贫困,生活艰苦,靠打草鞋过活。有一次他向监河侯借粟,监河侯没有满足他的要求。还有一次,他穿着有补钉的布衣和破鞋去访问魏王,魏王问他何以如此潦倒,庄子说,我是穷,不是潦倒,是所谓生不逢时。第三,有点像“隐士”,庄子曾在家乡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在职不久就归隐了。楚王以厚币礼聘他为丞相,他拒绝不就﹙可见他非常地猖狂和桀骜不驯,怪不得文学人士说“庄狂屈狷:juàn,狷介,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第四,他有家室、学生,不过,他一生寂寞,门徒不多,朋友有限,当时学术界的名人中,只有惠施与他经常往复辩论,而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也只有荀子提到他。庄子的妻子死了,他却‘鼓盆而歌’。第五,他为人旷达,看破生死。
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因为唐玄宗天宝元年庄子被封为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奉诏称为《南华真经》)一书,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逍遥游》是内篇的第一篇。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马叙伦曾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现在我们就来学习《逍遥游》,大家跟着它一起逍遥游哈。
【课文分析】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文,并思考,文中写了几次“笑”?各笑什么?
生:写了三次“笑”: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师: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生: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师:全文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由三“笑”构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解读这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到“之二虫又何知”,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第二部分,从“小知不及大知”到“此小大之辩也”,对上文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小大之辩。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由对万物的泛论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修养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那么,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第一部分。『解释翻译第一段』第一段,作者写了哪两种动物?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特征呢?作者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生:写了鲲和鹏,鲲和鹏都很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师:对,写了鲲和鹏。大家想象一下这种境界:在浩瀚渺茫的深蓝色大海里,有一条大鱼在穿梭遨游,这条大鱼不知道有几千里大。突然间,它忽的腾空而上,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变成了一只大鸟,这只大鸟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大,它的翅膀像天边的云朵一样。哇塞,这是不是很够神奇呢?这还不够,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这只大鸟还要乘着大风遨游到几万里外的南海。﹙教师描述时可加点生动的表情和手势语﹚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鲲鹏呢?这里勾画了怎样的境界?
生:没有,鲲鹏是作者杜撰出来的,是想象出来的,勾画了一种雄奇壮丽,开阔宏伟的境界。
师:所以,这一段就描述了鲲鹏形象。同时说明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大鹏展翅翱翔,是不是就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第三段。『解释翻译第二第三段』回到刚才的问题,大鹏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大鹏飞往南方需要凭借大风。
师:对,大鹏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作者为了说明大鹏翱翔并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这个观点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或者说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生:比喻。写积水负舟就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大鹏。另外还用“野马”“尘埃”作对比。
师:对,说明这两段的内容就是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作比对,表明外物皆有所待。为了证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作者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来说明。大鹏志向远大,想要飞往几万里外的南海就要凭借飓风才能翱翔,它是有所待的。那么,如果我什么志向都没有,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飞那么远,比如像蜩与学鸠,这是不是就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了呢?我们接下来看后面的内容。『解释翻译第四段』这一段反驳蜩与学鸠,说明这两种动物也有所待。这一段同样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行路备粮的比喻来反驳蜩与学鸠。不管是大鹏还是尘埃,抑或是蜩与学鸠,他们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都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可是,虽然都不自由,但还是有所区别,什么区别呢?那就是有着“小大之辩”的区别。什么叫“小大之辩”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解释翻译第五段』这一段归纳上文,阐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解释翻译第六段』这一段引“汤之问棘”的一段话对前文补充印证,并点明“小大之辩”。在这46两段里,蜩与学鸠、斥鴳它们都在嘲笑大鹏,赋予人的情性,这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拟人﹚。从课文开始,一直到这里,作者都在说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不自由的,都是有所待的,那么,人类社会呢?人可不可以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呢?我们看最后一段。『解释翻译最后一段』这一段,“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达到逍遥游境界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养,但都被功名利禄所束缚,都被世俗所累,所以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师:他们是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被世俗所累而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那么,如果不追求功名利禄呢?像宋荣子那样,对世人的赞誉与诽谤置之度外,辨明荣辱的界限,有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呢?﹙没有﹚这样也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那像列子那样御风而行,外部世界对他似乎没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算不算逍遥游呢?为什么?
生:不算,因为他仍有待于风力。
师:列子与宋荣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种人高得多,正像鹏鸟比蜩鸠、斥鴳高得多一样。然而这高低之间的共同点都是“有所待”,因此他们算不得逍遥游。那么,究竟怎样才算逍遥游呢?至此,庄子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张,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为什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生:“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他们能够“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而游于无穷”。
师:对,到了这里,文章的主题就豁然明朗。其实要摆脱依赖和局限,就要做到“无己”。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网中,关系网的束缚在客观上是存在的。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就可以解脱了。人把自己看得很重,主要在功名二字。在功名上追求越多越高,“我”就越膨胀。要做到无己,首先要放弃功名上的追求,做到无功无名。好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本文的艺术特征:
①借用寓言说理。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鴳,对它们赋予人的特性,利用它们进行说理,寄托作者的思想。
②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使得文章汪洋恣肆。如写鲲鹏的大,鲲变成鹏的场面和鹏飞往南方的场面。
③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加了文章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