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蛋白质工程教学设计
蛋白质工程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兴起的缘由
(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采用启发式及问题驱动法相结合;学生利用教材及多媒体提供的资源展开探究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达成各项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蛋白质工程的发展
(2)通过学习认识到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
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情景导入
基因工程解决了哪些生活、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以健康的话题入手,通过相关实例使学生意识到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自然界中已有的这些蛋白质,有的并不能满足我们人类的需要,或不符合我们的意愿。那么如何才能生产出符合我们人类意愿的蛋白质呢?
思考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并回答)
(教师补充)
1、基因工程的应用及不足
(1)基因工程的实质: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后者产生本不能产生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新的性状。
(2)基因工程的不足: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2、天然蛋白质的不足
天然蛋白质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符合特定物种生存的需要,却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如教材加酶洗涤剂)
3、蛋白质工程的目的
生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是指根据蛋白质的精细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的 DNA编码序列或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从而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蛋白质分子!(第二代基因工程)基础: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原理:改造基因(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目的:定向改造或制造蛋白质
“追寻速效胰岛素制剂的生产过程”的分析; 1. 为什么要测定胰岛素的一级结构? 2. 胰岛素变化与浓度有和关系? 3. 结构变化对其活性有什么影响?
4. 在速效型药物生产过程中,科学家为什么必须大量收集胰岛素分子结构方面的信息? 5. 基因中某个碱基的变化就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二篇:蛋白质工程教学设计
蛋白质工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蛋白质工程
教学时间:1.5课时 教学对象:小教08数学 讲课者:王约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功能和应用了,解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蛋白质工程的原理。(2)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教授法、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对生命至关重要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各种生命功能、生命现象、生命活动都和蛋白质有关。在生命有机体催化、运动、结构、识别和调节等许多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如血浆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酶蛋白质等。2.生活中的蛋白质
展示各种生活中蛋白质的图片。
还有些什么? 3.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而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它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生物界的机体之中,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
①酶:构成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几乎全部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活性蛋白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②抗原抗体:高等动物的免疫反应,也主要是通过蛋白质即抗原和抗体来完成的;,免疫球蛋白
③运动:运动时的肌肉收缩靠的是某些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鞭毛、肌肉蛋白
④呼吸: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血红蛋白;
⑤激素:具有代谢和调节功能的是多种蛋白质激素。蛋白质的应用
①蛋白质是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人们需要从各种肉、蛋、奶、豆类等主要食品中获得所需的蛋白质营养。
②用蛋白质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用于帮助消化,治疗某些消化不良性疾病;胰岛素用于治疗严重的糖尿病;转氨酶作为肝病变的指标等。
③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中主要应用蛋白质或利用蛋白质的性质制造各种产品。例如,酿造业要用蛋白酶来增加酱油的鲜味等。用于人类衣着的羊毛、纺织品和皮革主要组成是蛋白质。4.蛋白质的结构
①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各种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彼此按直线形头尾相连,构成不同长短的肽链。
② 肽链又以一定方式折叠盘绕成独特的空间结构,这时才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蛋白质。
③ 多肽链的折叠可分为四种不同层次的结构。
(二)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1、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这是一门从改变基因入手,定做新的蛋白质的技术。故有人将其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2、蛋白质工程的历史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erg成功地实现了DNA重组实验,从此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
1983年,美国生物学家额尔默首先提出了“蛋白质工程”的概念。蛋白质工程的实践依据DNA指导合成蛋白质,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负责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重新设计,使合成出来的蛋白质的结构变得符合人们的要求。
补充:你知道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吗?它与蛋白质工程有什么关系?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什么任务?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国际上第一个人类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计划,由我国贺福初院士牵头,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领衔的重大国际科研协作计划,它的科学目标是揭示并确认肝脏的蛋白质,为重大肝病预防、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的突破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研究的原因: 肝病是一种几乎肆虐了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公敌。目前,全球仍以每年新增肝炎病患者约5000万人的速度递增。我国和大多数亚洲国家一样是个肝脏病多发国,有超过1亿人患肝病,是肝病多发的国家之一,每年死于肝病的人有数十万之多,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占人口的比例相当高。全国一年所花费的防治经费高达1千亿元以上,数额巨大。
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深入研究将是对蛋白质工程的有力推动和理论支持。补充:担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他提出的三个条件和他当初接受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的聘任时条件一样,那就是“不陪客,不陪会,不坐班”。
贺福初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土生土长”的中国科学院新一代院士。20世纪80年代初,即将毕业的贺福初,面临着“出国深造”和立足国内成才的两难选择,著名遗传学家、复旦大学盛祖嘉教授语重心长的一席话,使他毅然作出了决断。盛老说:“出国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开阔眼界是必要的,但认为只有出国才能成才却是一种误解,千万不要迷信。中国人的智商并不低,国内的条件虽没有国外的优越,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奋斗下去,一样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绩。”老专家的话促使贺福初立下要在国内造就自己的志向。
3、蛋白质工程的研究方向
①确定蛋白质化学组成、空间结构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 ②根据需要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和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③从氨基酸序列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全新蛋白质。
4、蛋白质工程的意义
天然蛋白质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符合特定物种生存的需要,却不一定完全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案例:干扰素的保存:延长保存期
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比较低:提高赖氨酸的含量
枯草杆菌蛋白酶:是其可以与漂白剂混合使用。
在已研究过的几千种酶中绝大多数酶都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
因为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反应体系中常常会有酸、碱或有机溶剂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酶会很快变性失活。
一般来说,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包括:延长酶的半衰期,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等。
(三)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①目标:
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
②演示天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想一想: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你认为应该直接对蛋白质分子进行操作,还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来实现?
(基因)
③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④基本步骤:
分离纯化目的蛋白,使之结晶并作X晶体衍射分析,结合核磁共振等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得到其空间结构的尽可能多的信息。
对目的蛋白的功能作详尽的研究,确定它的功能域。
通过对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关键的基团和结构。
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图像显示和分子辅助设计,提出对目的蛋白分子的改建或构建方案,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去实施。
对经过改造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性测定,看看改造的效果如何。⑤蛋白质的设计
目前,研究重点和难点侧重从结构设计出发,从蛋白质二级结构开始,以探索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在蛋白质功能设计方面,主要进行天然蛋白质功能的模拟。
四种改造技术的介绍。
(四)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1、酶的改造
①消除酶的被抑制特性
1985年,美国的埃斯特尔借助寡核苷酸介导的定位突变技术,用19种其他氨基酸分别替代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分子第222位残基上易氧化的Met,获得了一系列活性差异很大的突变酶。发现除了用Cys代替Met的突变体以外,其他突变体的酶活性都降低了。
②引入二硫键,改善蛋白质的热稳定性
由于二硫键是一种稳定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共价化学键,提高酶热稳定性最常用的办法是在分子中增加一对或数对二硫键。
③转化氨基酸残基,改善蛋白质热稳定性
在高温下蛋白质容易失去活性。对酿酒酵母的磷酸丙糖异构酶进行诱变改造。这种酶有两个相同的亚基,可能对酶的热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寡核苷酸介导的定向诱变技术,大幅度提高突变酶的热稳定性。
④改变酶的最适pH值条件
葡萄糖异构酶最适pH为碱性,在80℃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80℃时使高果糖浆焦化产生有害物质,反应只能在60℃进行。
采用盒式突变技术将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pH值变为酸性,即可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⑤提高酶的催化活性 酶的催化活性由酶分子上的必需基团决定。如对酪氨酸-tRNA合成酶进行定点突变
在天然状态下,酪氨酸-tRNA合成酶分子内第51位苏氨酸残基的羟基能与底物酪氨酰腺嘌呤核苷酸戊糖环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这个氢键的存在影响酶分子与另一底物ATP的亲和力。因此,利用定向诱变技术将酶分子第51位苏氨酸残基改变为脯氨酸残基,酶(Pro-51)与ATP的亲和力被增加了近100倍,而且最大反应速度亦大幅度提高。
⑥修饰Nisin的生物防腐效应
Nisin是乳酸球菌分泌的有较强抗菌作用的小分子肽,可用于罐头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的保藏
改变Nisin氨基酸的序列,可增强其稳定性、溶解度和扩大抑菌谱等,扩大Nisin的应用范围。
2、制药领域
①鼠——人嵌合抗体的形成
在基因水平上对抗体进行重组,产生人恒定区和可变区嵌合体,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减少。
②药物设计:如抗病毒药β-干扰素稳定性的改进。补充: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五、思考题
1、蛋白质工程在弄制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2、请结合实例说说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步骤。
3、异想天开:能不能根据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基因,导入合适的细菌中,让细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食品呢?
六、主要参考书目 http://www.xiexiebang.com/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夏其昌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
出版日期:2006年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七、教学后记
在今天上课之前,我一直对自己能不能上好这一节课比较没有信心,因为在资料收集和课件制作过程中,我感到蛋白质工程这一课题对于我们来说相对比较枯燥和理论话,而且深度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比较不易于理解。
在对教材的理解方面,我认为我对教材吃的还不够透,没有把握好教材整体的联系。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方面不够突出,没有一些新的突破,这是非常需要改进的。
而在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我认为单一的讲授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有所改进。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我认为,在教学中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我的这堂课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所改进。
第三篇:选修三专题一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教案——孙书明
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孙书明
审稿人:吕瑞
专题一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2.教学难点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P26)
引言: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含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举例:P26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
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
二、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回顾已学习过中心法则及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等知识。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1-4所示。
图1-4 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
那么,既然蛋白质的功能是由DNA决定的,那么要制造出新的蛋白质,就要改造DNA。所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应该是中心法则的逆推。(结合课本中插图)
小结:蛋白质工程的概念(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人为地设计一个新蛋白质,并按这个设计的蛋白质结构去改变其基因结构,从而产生新的蛋白质。或者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出发,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的结构,特别是对功能基因的修饰,也可以制造新型的蛋白质。)
思考:蛋白质工程操作程序的基本思路与基因工程有什么不同?
答:基因工程是遵循中心法则,从DNA→mRNA→蛋白质→折叠产生功能,基本上是生产出自然界已有的蛋白质。
蛋白质工程是按照以下思路进行的:确定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应有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应具备的折叠状态→应有的氨基酸序列→应有的碱基排列,可以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三、蛋白质工程的进展和前景
1、蛋白质工程的诞生是有其理论与技术条件的,它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晶体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等因素有关
2、现状:成功的例子不多,主要是因为蛋白质发挥其功能需要依赖于正确的空间结构,而科学家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了解很少。
科学探索之路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
四、答案和提示
(一)思考与探究 1.蛋白质工程是应怎样的需求而崛起的?
提示(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主要是工业生产和基础理论研究的需要。而结构生物学对大量蛋白质分子的精确立体结构及其复杂的生物功能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造天然蛋白质提供了蓝图。分子遗传学的以定点突变为中心的基因操作技术为蛋白质工程提供了手段。
在已研究过的几千种酶中,只有极少数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绝大多数酶都不能应用于工业生产,这些酶虽然在自然状态下有活性,但在工业生产中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这是因为工业生产中每一步的反应体系中常常会有酸、碱或有机溶剂存在,反应温度较高,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酶会很快变性失活。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是工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般来说,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包括:延长酶的半衰期,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延长药用蛋白的保存期,抵御由于重要氨基酸氧化引起的活性丧失等。
下面举一个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来提高重组β-干扰素专一活性和稳定性的例子。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抗肿瘤的药物。将人的干扰素的cDN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生的干扰素的抗病毒
活性为10 U/mg,只相当于天然产品的十分之一,虽然在大肠杆菌中合成的β-干扰素量很多,但多数是以无活性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研究发现,β-干扰素蛋白质中有3个半胱氨酸((或C),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CGA(或G或T或C)ACCTTT(或C)TACAAA(或G)。
(2)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后,就可以根据人类的需要改造它,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或从基因库中获取。
(三)异想天开 能不能根据人类需要的蛋白质的结构,设计相应的基因,导入合适的细菌中,让细菌生产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食品呢?
提示:理论上讲可以,但目前还没有真正成功的例子。一些报道利用细菌生产人类需要的蛋白质往往都是自然界已经存在的蛋白质,并非完全是人工设计出来而自然不存在的蛋白质。主要原因是蛋白质的高级结构非常复杂,人类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和在生物体内如何行使功能知之甚少,很难设计出一个崭新而又具有生命功能作用的蛋白质,而且一个崭新的蛋白质会带来什么危害也是人们所担心的。
(四)旁栏思考题 1.你知道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吗?它与蛋白质工程有什么关系?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什么任务?
提示: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命科学乃至自然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科学命题。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宣告成立。之后,该组织正式提出启动了两项重大国际合作行动:一项是由中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另一项是以美国科学家牵头执行的“人类血浆蛋白质组计划”,由此拉开了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帷幕。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是国际上
第四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激起高潮的手段。下面就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布局,设计谜语游戏情境激趣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地图”一节时,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在讲述“大洲和大洋”时用学生传递塑料地球仪游戏,要求学生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最后统计触摸陆地的人数和触摸海洋人数和比例,并说明触摸次数越多,最终触摸海洋和陆地的人数比越接近“7:3”,然后提问为什么?(海陆的比就是7:3,这与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有关)。
二、挖掘教材,合理开发故事情境激趣
一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若将其编排到地理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寒潮”一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10月2号称“台风”的德军大举侵略苏联。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速、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为什么派西伯利亚军队),他们身穿白衣,手拿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大败。苏军的“天兵天将”是严寒,原来苏军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低达一50℃,(气温下降幅度如何?)德军没有作防寒准备,头脑都冻僵了,完全失去作战能力。通过讲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教材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竞争模式,创设竞赛情境激趣
好胜、想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能促使学生快速思考,使课堂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一条龙式。如长江、黄河两节的复习,按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单位、注人海洋和全长编为两组系列题,由两列同学按前后顺序依次分答。此种方式,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多次重复进行。(2)“南北”竞赛式。把学生按教室方位分为均等的两部分,分别命名为“南、北方阵”。教师命题,“南、北”双阵抢答或分组必答。(3)选代表式。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几个组,每组各推几个代表。教师命题,各组代表抢答或分组必答,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先由本组同学答,不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答。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激趣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趣味、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课堂由单一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调,拓展学习的空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如在讲授七年级《天气与气候》中的“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首先教师出示“卫星云图”照片,这是一张色彩十分清晰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老师让学生根据颜色判断天气情况,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图文结合,师生互动,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寓教于乐。
五、加强学科渗透,融合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激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停留在让学生看教材、看插图、死记硬背的水平上,可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学素养进行讲述,作到情真意切,又注重了学科间融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我借助李白:“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这样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她们学习的兴趣。
六、走近生活,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激趣
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近生活,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时,讲到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联想自身周围谈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时”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地表和探索太空的历程,当时正值“神舟七号”发射之际,我就利用这一个热点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了解“神舟七号”的同学来介绍有关知识,然后同学们提出问题,最后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走出课堂,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趣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位置、行政中心、简称,确实难度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制政区拼图,涂上不同颜色,用剪刀剪下来拼好,把次序打乱再拼,看谁做得准确、漂亮。待学生们把拼图拿上来一看,真是五颜六色,所用材料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有一个叫丁莉的学生,她做的拼图就像墙上挂的中国政区图一样大,醒目极了,直接可以作教具用,这节课让他们自由拼图中度过,学生们很轻松、很愉快地记住了本节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地理是一个长远而又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不断探索。
第五篇: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好词好句。
4、深入小说主题,点名中心思想。
5、在阅读中受到启发,讲讲自己在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
二、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郎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
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小说内容: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
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3、让学生划出阅读中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用旁注的方法解读精彩的原因。
4、做好读书摘抄卡片,并能就某一个细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深层次的思考。
5、提出疑问,共同探究:
(1)简·爱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其中“二重奏”是指什么?
(3)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部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读了《简·爱》后你最喜欢/敬佩简·爱性格中的哪一点?为什么?
(5)判断: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
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数的纨绔子弟。对或错
6、交流心得: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把这种人生感悟内化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我们彼此学习我感到很高兴。《简·爱》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是人的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