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9-05-12 19:4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篇: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MPRC3006 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Die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2学分/2周 开课学期:第7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

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塑料模具设计的特点,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例,着重介绍了一般模具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设计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模具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具设计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指导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具体塑件模具结构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设计针对模具结构设计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概述(0.5天)(支撑教学目标2)1.1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1.2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1.3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1.4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 2)熟悉塑料模课程设计的内容; 3)掌握塑料模课程设计的步骤; 4)了解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3天)(支撑教学目标1、2、3)2.1 模具结构型式及注射机的初步确定 2.2 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2.3成型零件的设计 2.4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2.5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2.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2.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8

排气系统的设计 2.9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明确生产批量、计算塑件的体积、确定型腔数量、确定注射成型工艺的方法,初选注射机; 2)掌握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结构; 3)根据注塑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成型零件的结构及其固定方式、脱模推出机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4)合理选择模架和标准件;

5)合理设计模具的排气系统和温度调节系统。

3、模具装配图的设计(2.5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3.1 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3.2 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3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简单模具装配图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2)熟悉多分型面模具装配图及带有侧抽芯模具装配图的设计特点; 3)合理绘制具体塑件模具装配图∆。

4、零件工作图的设计(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4.1 型芯(凸模)类零件工作图 4.2 型腔(凹模)类零件工作图 4.3模板类零件工作图 4.4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型芯(凸模)、型腔(凹模)、模板类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方法; 2)

掌握模具零件材料的选择原则; 3)合理绘制零件工作图∆。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2天)(支撑教学目标1、2、3、4)5.1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5.2课程设计总结 5.3课程设计的答辩  目标及要求:

1)掌握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 2)

从课程设计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

3)充分理解模具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各零部件在模具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法和自学指导法,通过引入问题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在目前的实验教学条件基础上,及时采用实验练习法,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单分型面注射模、多分型面注射模为主要内容,分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等5个模块,各知识模块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学生所设计的具体模具,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自学拓展,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说明如下:

1.概述、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模具设计内容。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相结合。设置明确的模具设计目标,训练学生完成模具设计的主要内容,予以适当指导,及时强化教学内容。

2.模具装配图的设计、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教学内容涉及模具装配图、零件工作图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自学指导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强化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总结及答辩。教学内容涉编写的规范化、计算的正确性、内容的完整性等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和自学指导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顺利完成答辩。

在教学方法的实际执行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同时,以上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不高时,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演示法或现场教学法,或在讲授后续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结合前置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强化知识掌握。在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较好,系统性较好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或增加发现学习法和自学指导法,设置具体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及作业,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答辩

成绩评定方式:平时成绩15%,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70%,答辩15%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3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 [2]

李德群.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建军,李德群.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杨占尧.塑料模具标准件及设计应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二篇:《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精)

《塑料制品与模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英文名称:Plastics Product and Molding Design

课程编号:35118323 学时/学分:2周/2 编写人:彭进 审核人:邹文俊

适应的专业层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是学生在修完本门课程后所进行的为培养学生获得实践动手能力而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训练,学生应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模具设计技术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其目的在于:

1.运用所学的理论及生产实际知识,进行塑料模具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使学生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查阅和运用标准资料、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熟练掌握绘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是针对工程实际课题,组织学生进行注塑工艺分析,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方案,并进行理论计算和塑料模具结构设计,以提高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设计对象为一般复杂程度的塑件,在设计中应完成以下的任务要求:

1.塑料模具装配图纸一张。

2.重要的零件图纸(标准件除外)。3.塑料制件图。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约5000字)。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1.制品设计(工艺性分析、材料选择等); 2.模具型腔数的确定与成型机的选择; 3.模具主体型式的确定; 4.型腔的布置; 5.浇口及流道设计;

6.模具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7.脱模机构设计与导向装置设计; 8.标准模架的选用;

9.排气系统设计; 10.模具专用钢的选择;

11.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重要非标准件零件图;

12.成型零件尺寸计算、模具刚度强度计算及撰写设计说明书。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包括同类模具的有关图册、模具标准、有关计算资料及成型设备的技术参数。

2.分析各种设计方案的利弊因素,确定最佳设计方案。

3.根据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并对其结构进行计算及校核。

4.合理选择成型工艺参数。5.编写设计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设计的题目

1.PVCΦ50直弯管模具设计 2.PP管套模具设计

3.PP-RΦ50直通管套模具设计 4.Φ50夹具

5.PP-RΦ20S2.5三通管模具设计 6.Φ42PP密封盖塑料模具设计

7.Φ64PVC丝母模具设计 8.Φ84PP密封盖塑料模具设计 9.PS塑料磁带盒模具设计 10.PVC管套模具设计 11.PP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12.PP-RΦ25直通管套模具设计 13.PVCΦ20450弯管模具设计 14.PVCΦ25直弯管模具设计 15.2#儿童积木的设计 16.PP直形弯管模具设计 17.PP450弯管模具设计 18.Φ50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19.3#儿童积木的设计

20.PP-RPR2.5S25*20塑件的模具设计 21.PPΦ20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22.PP四孔塑料积木玩具 23.PP-R三通管模具设计 24.Φ150PVC-U腔设计

25.PVCΦ100夹具 26.Φ30管件注塑模具设计 27.PP塑料儿童积木玩具 28.PVC三角形积木模具

29.PP-RPR2.5S25*40塑件的模具设计 30.PP450弯管模具设计 31.Φ24PVC丝母模具设计 32.管头套注塑模具设计 33.ABS管件模具设计

34.UPVCΦ20 450弯管模具设计 35.Φ50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36.PP直湾头

37.PVCΦ50直弯管模具设计 38.儿童玩具塑料制品模具设计 39.PP-RΦ32密封件的模具设计 40.PVC管套的模具设计

41.PP双孔塑料积木玩具模具设计 42.硬PVC丝母模具设计

43.PVC丝母模具设计 44.积木玩具模具设计

45.PP-RΦ32管封套的模具设计 46.Φ50PVC-U腔设计 47.Φ48PVC丝母模具设计 48.PP RΦ42管套模具设计 49.Φ30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50.Φ60塑料管卡模具设计 51.450弯管接口模具设计 52.单孔塑料积木玩具的设计

四、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以中等复杂程度的注射模具为主,包括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双分型面注射模具、带侧抽芯的注射模具、以及较为复杂的压缩模具、压注模具。

本课程设计的时间为两周,具体的时间安排见如下表格:

序号 课 题 内 容 时间 研究课程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进行方案分析

1天 确定设计方案、绘制模具结构草图 2天 进行装配图设计 4天 模具零件图设计 2天 编写设计说明书 1天 设计答辩

1天

总计

五、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11天、由专业教研室聘请校内有关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对学生设计进行分组、评审、答辩,每组教师不得少于2人。根据学生设计的质量,答辩中知识和能力情况给予评分,供任课主教师参考。

2、任课教师及辅导设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出勤率、独立思考能力、设计质量等给定平时成绩。、任课主教师根据平时成绩、答辩成绩综合评定出学生课程设计成绩,报教务处。

主要依据三方面(共计100分,最后换算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1.70%——提交的图纸质量、数量以及设计说明书中的设计计算正确程度;

2.10%——出勤率(包括统一讲解、老师临时抽查进度); 3.20%——答疑与讨论问题的频次和深度,对待设计的态度。

六、参考资料 教材

1.申开智.《塑料成型模具》(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资料

1.宋玉恒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 2.冯炳尧等.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4.徐灏主编.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5.模具技术标准(国家标准)

第三篇:《模具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模具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设计基础 学时数:60 学分:3 适用专业:数控专业两后生

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1.学习目的

《模具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模具及其他模具)的基础知识,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授课时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常用模具的典型知识、设计方法和成形设备的选用。力求学生修完本课后,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成形设备,能进行简单的模具设计。

2.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① 冷冲压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成形工艺过程、常见模具种类、模具材料,冷冲压成形设备的应用。

② 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等冷冲模具的成形原理、工艺过程、模具结构设计与计算、模具设计步骤等。

③ 塑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知识,包括塑料原料、塑料制造品的工艺性、注射成形、挤出和压塑的工艺过程及成形设备等。

④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注塑模、挤出模、压塑模等塑料模具的制品工艺性,设计计算基础及常见的基本结构设计和模具设计步骤等。

3.基本要求

(1)掌握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了解模制产品的成形方法。

(2)了解冲裁模等主要冷冲模(五金模具)设计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3)了解和掌握注塑成型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和相关的注意事项,认识各种常见的基础模具结构。

二、课程内容简介及学时分配

第1章 冷冲压成形工艺概论(6)1.1 冷冲压工艺概述 1.2 模具分类及结构 1.3 工艺中常用材料 1.4 冲压设备 第2章 冲裁工艺及冲裁模具的设计(8)2.1 冲裁基本概念

2.2 冲裁模设计与有关工艺计算 2.3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 2.4 模具结构设计 2.5 冲模的设计步骤及实例

第3章 弯曲(6)3.1 弯曲模基础

3.2 弯曲模实例分析——多部位弯曲模

第4章 拉深(8)4.1 拉深工艺概述 4.2 圆筒形拉深件拉深工艺 4.3 拉深模典型结构 4.4 压边装置

4.5 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

第5章 其他冷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6)5.1 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 5.2 冷挤压

第6章 塑料与塑料成型工艺(8)6.1 塑料及塑料制品 6.2 塑料的成型工艺性能 6.3 塑件的工艺性

6.4 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与设备 6.5 塑料挤出成型 6.6 压缩成型和压注成型

第7章 塑料注射模设计(12)7.1 塑件的工艺性

7.2 塑料注射模具的分类和典型结构 7.3 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 7.4 成型零件的设计 7.5 浇注系统设计 7.6 结构零件的设计 7.7 推出机构设计

7.8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7.9 模具加热与冷却系统设计 7.10 塑料模的设计程序

第八章 其他塑料成型模具(6)8.1 压缩成型模具 8.2 压注模设计 8.3 挤塑模设计

三、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以教师讲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修完本课后,进行考试。平时成绩占40%,期未成绩占60%。

四、参考书

主要参考书为:

① 《冲压工艺与冲模设计》

程伟 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②《塑料模具设计》

林桂平主编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B(含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B》(含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3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18 英 文 名: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信息导论、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后 置 课: 学 分:4学分

课 时:7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4课时,课程设计18课时)主讲教师:丁大可等

选定教材:张金城.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课程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 B》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是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重要教学环节。本课程重点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评价、控制与审计的原理等内容,详细阐述了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技术及其应用。教学目的:

本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系统科学、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将已有的管理知识、系统科学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结合起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获得对管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方法、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分析和解决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维护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进一步深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建设方法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和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原理。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目标、任务和结构化方法及其应用。4.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有关方法的基本思路。

5.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了解原型法、面向对象法和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CASE)的基本概念、应用简况及发展状况。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授课。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原则的同时,密切结合工作与生活实际,组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和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原理;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的目标、任务和结构化方法及其应用。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真完成习题和课程设计,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系统思想与管理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系统的概念、特性。了解从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到现代系统思想兴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理念;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深刻理解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

一、系统是什么

二、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系统的特性

一、系统的整体性

二、系统的层次性

三、系统的目的性

四、系统的稳定性

五、系统的突变性

六、系统的组织性

七、系统的相似性

第三节 系统思想的发展

一、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二、系统思想的淹没

三、现代系统思想的兴起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如何理解一个组织是一个系统,试举例说明。3.小论文:系统论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4.名词解释:系统、系统结构、系统的目的性。

第二章 信息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影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因素和采用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理解系统思想的基本原则、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框架及其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意义。熟练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概括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开发方法,深刻理解经典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熟练掌握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本章的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和结构化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与决策

一、决策过程

二、各管理层的决策特点

三、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信息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信息系统建设是复杂的社会过程

一、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二、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第四节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一、系统规划阶段

二、系统分析阶段

三、系统设计阶段

四、系统实施阶段

五、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第五节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一、早期开发方法的不足

二、结构化方法的产生

三、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四、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五、面向对象方法

六、软件开发工具

第六节 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一、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二、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条件

三、系统开发的准备工作

四、选择开发方式

五、系统开发的计划与控制

第七节 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二、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 思考题:

1.决策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结构化决策?什么是非结构化决策? 3.各管理层的决策有什么特点? 4.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5.管理信息系统有什么特点? 6.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基本职能?

7.解释下列名词:分布式系统、专家系统、BPR。8.请简述30多年来信息系统的发展状况。9.简述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10.信息系统的研制可以分为那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各阶段应提供什么技术文档?

11.为什么说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困难在什么地方?系统分析员的职责是什么?

12.在系统开发中,用户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失败,重要是领导的失败? 13.原型法有什么优点?

1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有什么特点?

15.小论文: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社会过程。

第三章 系统规划

课时分配;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系统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和关键问题,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掌握战略级转移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掌握关键成功因素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企业系统规划(BSP)方法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与步骤,了解资源分配的工作内容和有关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工作内容、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BSP法。难点是BSP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规划的任务与特点

一、系统规划的任务

二、系统规划的特点

三、系统规划的原则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一、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

二、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

第三节 企业系统规划法

一、总体规划的准备工作

二、组织机构调查

三、定义管理目标

四、定义管理功能组

五、定义数据类

六、定义信息结构

七、计算机逻辑培植方案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二、可行性分析报告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2.总体规划有什么特点? 3.试述战略转移法的基本思路。4.试述BPS法的四个基本步骤。5.总体规划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

6.什么是资源和资源的生命周期?试举例说明。

7.在总体规划阶段,用到哪些图表?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8.可行性分析的含义是什么?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第四章 系统分析

课时分配:1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系统分析的目标和主要活动内容,理解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熟练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常用工具。掌握系统分析中收集信息的内容和主要方法,掌握系统分析阶段各项活动的目标、工作内容、关键问题和主要工作成果的描述方法。掌握系统分析阶段各项必备文档的编写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和系统分析各阶段活动的内容。难点是系统分析中的主要工具和系统分析中各项文档的编写。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任务

一、系统分析的任务

第二节 作业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

一、作业流程图

二、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成分

三、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四、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数据字典

一、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

二、数据字典的使用与管理

第四节 表达处理逻辑的工具

一、结构化语言

二、判定树

三、判定表 四、三种表达工具的比较

第五节 数据查询应用分析

一、数据基本的存取要求

二、数据立即存取图

第六节 新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说明书

一、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二、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三、系统说明书的审议 思考题:

1.系统分析员职责是什么?他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2.用作业流程图表示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3.用数据流程图描述到储蓄所存款的过程。

4.结合本校学籍管理的实际情况,画出“异动管理”、“奖惩管理”的数据流程图。5.对所在的学校的图书馆出纳台业务进行系统分析。(1)画出数据流程图。(2)编写数据字典。(3)画出数据立即存取图。6.某校学籍管理制度规定:

(1)经补考仍有两门考试课不及格者留级。

(2)经补考,考查课和考试课共计仍有三门不及格者留级。

(3)经补考,仍有不及格课程但未达到留级标准者可升级,但不及格课目要重修。试用判断语句、判定树和判定表分别表示上述规则。

7.一个游戏:主持人对A、B、C三人说:“我这里有三顶红帽子、两顶白帽子。现在用布蒙上你们的眼睛,我给你们各戴上一顶帽子,然后请你们依次睁开眼睛,能正确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者有奖。”戴完帽子后,A拿下布后看了其他两人的帽子说:“我不知道。”然后,B 解开布看了其他两人的帽子后说:“我也不知道。”轮到C时,他没有拿下布就正确地说出了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试问:C戴的是什么帽子?他是怎样得出结论的?

8.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用到哪些图表?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9.系统说明书包括哪些内容?

第五章 系统设计

课时分配:1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系统设计的目标和任务,熟练掌握系统设计的结构化方法和主要图形工具,深刻理解并掌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特别是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掌握信息系统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掌握系统详细设计中各部分的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与方法,特别是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理解系统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了解系统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和编写要求。本章学习重点是系统设计的结构化方法和图形工具、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难点是软件总体结构设计和用户界面设计。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一、系统设计的目标

二、系统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模块

二、结构图

三、模块间的联系

四、模块间的耦合

五、模块的内聚

六、作用范围与控制范围

七、模块的扇入与扇出

八、实例:病人监护系统

第三节 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一、变换分析

二、事务分析

三、数据流程图层次的转换

第四节 一体化设计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选择树初步设计

三、事务设计

四、事务的结构化描述

五、数据库模型设计

第五节 代码设计

一、代码的作用

二、代码的种类

三、代码的类型

四、代码校验方法

五、代码设计的原则

六、代码设计的步骤

第六节 输出设计和输入设计

一、输出设计

二、输入设计的原则

三、输入设计的内容

四、数据记录格式设计

五、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第七节 人机对话设计

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二、人机对话的方法

三、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第八节 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

一、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

第九节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和系统设计说明书

一、计算机系统的选择

二、系统设计说明书 思考题:

1.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

2.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3.系统设计阶段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4.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什么是模块间的耦合?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 6.什么是模块的内聚?模块的内聚有哪些情况? 7.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

8.画出图书馆出纳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并给以优化。9.画出学籍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并设计出相应数据库。

10.试根据下面的数据流程图,画出“工资处理”子系统的结构图。

第六章 系统实施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领会系统实施阶段在系统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领会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和内容,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深刻理解系统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对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掌握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领会系统转换的任务和基本方式。

本章的重点是结构化程序设计和系统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难点是系统测试的方法。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一、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

二、系统实施阶段的特点

第二节 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和编程方法

一、自顶向下的实现方法

二、编程方法

三、好程序的标准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

五、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六、可视化编程技术

七、程序的内部文档

八、编程风格

第三节 系统测试

一、测试的概念

二、测试的原则

三、测试用例设计

四、排错

第四节 系统的交付使用

一、系统的交付使用 思考题:

1.系统设施包括哪些主要任务? 2.结构化实现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划分版本要注意哪些问题? 4.“好程序”应具备哪些条件?

5.什么是结构化程序设计?信息系统的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有什么不同?二者有什么联系?

6.根据你编写程序的经验,说明有哪些技巧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的可读性?

7.程序TRIANGLE输入A、B、C三个实数,它们表示三角形的三个边,该程序产生一个结果,指出该三角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还是不等边三角形。为测试这个程序的正确性,你能举出哪些测试用例?

8.系统转换有哪些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第七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该项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意义,理解维护工作的特点和影响可维护性的主要因素。了解系统维护工作的程序和有关管理问题,领会系统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系统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领会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概念,掌握提高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的主要措施,领会系统开发与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与意义,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系统维护、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信息资源管理。难点是系统的维护。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维护

一、维护的内容

二、维护的类型

三、系统维护的管理

第二节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一、系统的可靠性

二、系统的安全性

第三节 系统监理与审计

一、系统的监理

二、系统的审计

第四节 系统评价

一、系统评价 思考题:

1.试说明系统维护的意义。

2.系统维护包括哪些内容?系统维护分为哪几种类型? 3.系统修改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4.什么是系统监理?系统监理包括哪些内容? 5.系统审计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评价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7.什么是系统的可靠性?

8.什么是系统的安全性?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 软系统方法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知道软系统方法的概念及其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型法

一、原型法的基本步骤

二、原型法的优缺点

第二节 软系统方法的由来

一、“硬”系统方法的实质

二、“硬”系统思想在“软”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节 “软”系统方法论概要

一、案例

二、“软”系统方法论的轮廓

三、“硬”、“软”系统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软”系统方法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一、多视点方法的目标

二、多视点方法的轮廓

三、人类活动系统分析

四、信息分析

五、社会-技术方面的分析与设计

六、人机界面设计

七、技术方面的设计 思考题:

1.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有什么特征?这种方法用于研究非结构化问题存在什么问题? 2.试比较“软”系统与“硬”系统思想。3.简述多视点方法的要点。

4.软系统方法论使系统思想有哪些发展? 附 录:参考书目

1.魏宏森,曾国屏.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2.黄鳞雏.系统思想与方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3.谭跃进.系统学原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王诺.系统思维的轮回[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5.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邝孔武,敬喜.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7.徐国华,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8.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9.薛华成,汪授泓.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10.刘润东.UML对象设计与编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11.季延平,郭鸿志.系统分析与设计[M].台北:华泰书局,1995.12.Hirschheim R,Klein H K,Newman M.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as Social Action: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Practice[J].0MEGA,1991,19(6).13.完颜乐雯,归瑶琼,陈群.人员的观念因素对MIS开发应用的影响J..管理信息系统,1997.14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5.陈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6.16.王选.软件设计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17.潘锦平.软件系统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18.邝孔武.开发信息系统的一体化方法[C].第三届全国计算机应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19.李万田,赵健.科学决策概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20.张金成.再造工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21.邝孔武.企业过程重组与管理信息化[N].北京:科技日报,1997.22.Booeh G,Object Oriented Development[C].IEEE Tran.on Software Engineering,1986,SE-12(2).23.李芳芸,柴跃廷.计算机软件新技术——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24.陈禹,方美琪.软件开发工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5.邝孔武,郁红英.信息系统建设的软系统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6.邵维忠,杨芙清.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Ronald J.Norman.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8.软件质量保证国家标准GB/T 12504-90[S].执笔人: 丁大可 2003年6月 审定人: 李树青 2003年6月 院(系、部)负责人:韩忠愿 2003年6月

第五篇:《C语言课程设计A》课程教学大纲

《C语言课程设计A》课程教学大纲 Projects For C Programming 课程编号: 0320011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计算机相关专业

(电气,电子科学,工业工程,数字媒体,电力,电商,信管)学 时 数:1.5周 执 笔 者:陈云华

学 分 数:1.5

编写日期:2006年6月

一 课程性质与任务

C语言课程设计是配合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开设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程序设计题目。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利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任务,属设计型实验。1.实验设备要求

(1)计算机及操作系统:PC机,WindowsXP(2)编译器:Turbo C 2.0/Turbo C++3.0 2.题目参考:(1)编辑器(2)标准化考试系统(3)通讯录管理系统(4)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设计和调试过程规范化要求

(1)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功能需求以及用户操作流程。

(2)概要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结构图)。

(3)详细设计:定义数据存储结构,并设计实现系统功能的具体算法,画出各算法的工作流程图。

(4)代码设计:根据所设计的算法,定义相应函数分别实现系统的各子功能模块,同时由主程序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使用户可通过选择主菜单来调用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执行完后还可以返回到主菜单,继续选择其他功能执行。源程序要求书写规范,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均要求给出清晰的程序注释。

(5)程序调试:程序编译、链接成功后,自己设计实现程序功能的一组或多组测试数据,并严格按照此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然后分析测试结果。如果程序不能正常运行或结果不正确,则需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在调试过程中认真查找算法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改正。如果程序

下载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Course Design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学分:2.5 总 学 时:2.5周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本......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范文大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化工单元过程设计和化工过程设备工艺设计的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通......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6020223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适用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与课程研制 Curriculum Desig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教学目的:主要探讨外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制定等的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例说明和提出实际......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 英 文 名称: 课程设计编号: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周数学分 周数:学分:二、先修课程 三、适用专业 四、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附件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格式要求 《××××××》教学大纲 (英文) 课程编号:学时/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专业2002年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合集五篇)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Digital Imaging Processing Course Design 课程代码:  课程性质:设计(论文)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学期:6 总学时数:16 执 笔:何家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四年制本科材料成型专业 (参考时数: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