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规律无生上课教学设计(师出教育)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九册59页-62页 教材分析:
周期现象是有规律的现象,规律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这种确定的结构是现象的周期。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探索,善于发现,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让我们表示热烈欢迎。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像我一样鼓掌。(XX XXX XX XXX)
2、学生鼓掌。教师:很好,你们为什么能和我鼓的一样呢?因为大家找到了老师哦鼓掌的规律。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请看:
3、观看生活中的规律图。
4、师引入:像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排列规律。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
二、新课:
1、出示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2、引导:这些物体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摆放的。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时,让学生一边指图一边说。
3、提出问题:在图中,我们看到8盆花。照这样摆下去,第九盆会是什么颜色的?第十盆呢?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自己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注意每一个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学生采取的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列举的策略:左起,第1、3、5……盆(单数)都是蓝花,第2、4、6……盆(双数)都是红花。第15盆是蓝花。
(3)计算的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组,15÷2=7(组)……1(盆),第15盆是蓝花。
教师提问:为什么把2盆花看作一组?算式中的每个数各是什么意思?根据余数是1为什么可以确定第15盆是蓝花呢?
强调:第15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
5、比较反思:对于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第17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比较画图、列举和计算的方法。(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每几个灯笼可以看作一组? 17÷3=5(组)……2(个)
余下的两个是什么颜色的?和每组的第几个颜色相同?这两个和每组的第1、2个相同。(3)第18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18÷3=6(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正好分了6组,最后一个是第6组的最后)(4)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可以提出第50盏、第100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找比较多的物体的规律时计算是简便的方法。
2.出示彩旗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进行解答、汇报。
强调余数与红旗黄旗的对应关系。问:余数是几时是红旗?黄旗呢? 余数是1、2是红旗。余数是3及没有余数是黄旗。
三、练习深化
1、练一练第1、2题,小组自由练
2、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并在班级展示。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有周期规律的?(红绿灯、霓虹灯、花布地砖、数学分形等)
3、再次观看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让学生体会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板书设计: 找 规 律 画 图 法 列 举 法 计 算 法 15÷2=7(组)……1(盆)18÷3=6(组)
第二篇:无生上课
3、燕子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它在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跃然纸上,动静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写的是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而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难点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三、课时目标:(背)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3、抓住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的特点,体会其活泼可爱。
四、教学重难点:(背)
1、重点: ①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难点:抓住燕子外形特点,体会其活泼可爱。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背)
谈话导入→自读课文→再读课文→布置作业
七、教学过程:(上课全程、重点)
1、谈话导入:(自己组织好导入的台词,尽量简单)
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到处都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有这样 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们从南方飞回来了,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燕子的图片)‚没错,同学们都知道是小燕子,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见过的燕子是什么样子的?‛(‚这位同学最先举手,你来说。嗯,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很完整‛)⑵‚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作家郑振铎先生笔下的燕子有哪些特点?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讲解‚燕‛结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过渡语(背):‚好,接下来,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在读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几条要求:①读准字音,读对生词,理解生词意思。②读通句子,注意长句子的停顿与断句。③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始朗读。‛
2、自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⑵检查自读情况: ①读准生字词。
台词(背):‚好,停。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读情况了。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出示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新词,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好,这位同学。嗯,这位同学读完了,有没有哪位同学来给他评价一下?好,你来点评。嗯,他读得很认真,声音很洪亮,但是有个词语读错了。很好。看来你听的很认真,那接下来老师想请你来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好,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字音都读得非常标准。
②理解生词意思。台词(背):‚那接下来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这些词语的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吗?好,老师看见有的同学在摇头了,没有关系,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一点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开始。好,停。老师看到大多数的同学讨论的非常积极,相信你们一定都收获很多。那现在还有哪些词语你们不能理解吗?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你说。嗯,这位同学说了,他不懂‘荡漾’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帮他。好,你来帮他。你解释得真详细,你太棒了,同学们掌声送给他。‛ ③指导写字:师范写讲解,生练写反馈。
台词(背):‚好,词语都会读了,意思也都理解了,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生字。同学们觉得有哪些字比较难写吗?好,老师听见了,有同学说‘微’不好写,那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这个字。(师范写,讲解)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个字在本子上写一写。好,老师观察到同学们都写的很认真,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书写作品?好,这位同学最先写好,我们来看看他写的怎么样。这位同学的字写得很认真,很整洁,书写有力工整,很棒。‛ ④读课文。
台词(背):‚好,扫除了生字和新词这两大拦路虎之后,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读读课文。老师来读第一自然段,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接下来请女生来读。好,女生读的很认真,断句都很准确。接下来男生来读。好,男生声音非常洪亮。接下来,请全班同学齐读最后一段。好,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只只可爱活泼的小燕子从我的眼前飞过一般。那接下来老师想再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这一次请采用默读的方式来读,边读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好,默读开始。‛
3、再读课文:
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师板书)。
台词(背):‚好,大多数同学们都已经读好并概括了段意,接下来,请一个同学来概括一下。好,你来回答。(师板书段落大意关键词,一定要简洁明了)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准确,你请坐。从课文中我们能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与可爱,那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具体表现在哪里,我们下节课将继续来学习。接下来老师布置一下今天的家庭作业。⑴每个生字写两个。⑵搜集并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燕子的文章。‛
4、布置作业: ⑴每个生字写两个。
⑵搜集并读一读其他有关描写燕子的文章。台词(背):‚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八、板书设计:(板书,写在黑板上)
外形
生趣
燕子
动
静
九、教学反思:
第三篇:无生上课:英语《Look at me》试讲(师出教育)
课题:Unit Two Look at me 教学目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英语日常用语中最常用的交际语,为学生在以后日常交际中可以自如运用简单的交际语。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法和视听法等外语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 Good morning.及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 教学难点:介绍人物用语 This is …一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具准备:
1、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 的头饰。
2、为 Let’s play 准备所需要的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Unit 2 Let’s talk/A]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5、教师准备一个小木偶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教师播放第一单元的歌曲 Hello,师生共唱。教师边唱边用体态语示范和学生问候,并鼓励学生边唱边和戴有歌曲中人物头饰的同学打招呼。(2)用所学打招呼用语,师生互相问候。Hello/Hi, what’s your name? Hello/Hi, I’m…
(3)让学生用自己的英语名字,自由下座位同别人打招呼并询问姓名。此时,学生可将制作的英文名卡戴在胸前。(还可戴上其它一些头饰,扮演不同人物,练习打招呼和自我介绍。)【点评】该部分用游戏和歌曲吸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由课外转向课堂,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1)教师用木偶的形式介绍自己和朋友的姓名。
将本单元的单元双面对开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熟悉的木偶剧表演现场,学生们如亲临其境一样。教师可将此项内容再现)自然形成打招呼的氛围。
(2)教师告诉学生英语的打招呼用语有很多,除Hello/Hi 以外,在早上或上午可用 Good morning.来进行。同时教师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在图案旁边板书Good 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以不同的身份和学生打招呼。用Hello/Hi, A.和Good morning, A.两种方法同时进行(A代表人名)。
(使学生了解到,这两种方法都是在打招呼,但不同点在于Good morning.可用于上午或早上,Hello/Hi 可用于所有时间段。)(3)师生共同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talk/A](4)再次观看本部分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件内容,并用中、英文提问,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句子练习回答This is …。T: Who’s this? 这是谁呀? T: This is John.这是John。
T: Where are they going? 他们要去哪? T: To school.去学校。(T代表教师说)(5)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练习Let’s talk/A。
(教师向学生打招呼:T: Good morning.I’m Miss Wang /Mr.… What’s your name? 学生回答 S: My name’s … 此时,教师主动与学生握手并说T: Nice to meet you.鼓励学生回答 S: Nice to meet you, too.)(6)教师介绍卡通人物Kitty, Mickey并进行交流。还可用头饰或简笔画,并让学生先简单了解称谓词Miss, Mrs , Mr。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 Good morning, Miss Wang.T: This is Kitty.S: Hi, Kitty.K: Nice to meet you.S: Nice to meet you, too.K: Let’s go to school.OK? S: OK!此时强调Let’s go to school.和This is Kitty.两句话。提示学生Let’s go to school.一句,在第一单元B部分的Let’s do 活动中的“Go to school” 曾学过。教师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结合,从 “Go to school” 导入到Let’s go to school.一句的理解“让我们一起去上学”。This is Kitty.是介绍人物的方法,本句的发音较难,口型和发音不易到位,教师要适当提示,切不可盲目纠正发音,从而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简笔画旁板书This is…)(7)学生跟读并模仿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使用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8)再次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给学生分小组,扮演对话中的人物或其他人物,进行实际交流。教师在可鼓励学生说Miss, Mrs , Mr(此时,学生可以运用教材中人物的头饰,也可运用其他卡通人物手偶或头饰)此处的练习也是与 Let’s play 的活动相结合。(9)学生展示练习情况。此时,教师可给予一些小贴画儿,适当鼓励和表扬学生的展示情况,尤其是运用多人物或运用 Miss, Mrs , Mr …进行练习的小组。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勇于运用英语的习惯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3、趣味操练(Practice)(1)游戏1:
玩 “击鼓传花” 的游戏。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先自我介绍说Hello, I’m …/Hi, I’m …/Good morning, I’m…,之后再介绍一名好友说This is…没被介绍的学生向大家问好 Nice to meet you.(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2)游戏2:
玩 “听声音,猜朋友”的游戏。教师请一些学生上讲台前,分别戴上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的面具或头饰,以及 Kitty, Mickey 等卡通人物的手偶或头饰,其他没有上讲台的学生闭紧双眼,等待上面的学生和大家打招呼说Good morning.之后猜猜他或她是谁,说 This is Cheng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Zoom/Kitty…猜对的同学为小组赢得一分。
4、课堂评价(Assessment)此环节可灵活处理,根据需要设置。做活动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
(1)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2)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3)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游戏: Walk to the corner 方法:(1)教师请6--8个学生上来。
(2)让他们每人选择一个头饰或面具戴上,并说出他们所戴面具的人物。This is …(3)教师任意给每个人物指定一个角落。比如指着一个角落说:Sarah,指着另一个角落说: Zip,分别指着其它两个角落说: Mike, Zoom.(4)学生听到老师的指令后走到与自己名字相同的地点,做在座位上的学生说:This is Zoom/ Sarah/ Zip/ Mike…
(5)角落处的学生则要与大家打招呼说: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6)教师可以不断更改人物的位置和学生继续这个游戏。板书设计: Unit 2 Look at me 在黑板上出示表示上午的图片,或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标上时间7:30和 Good morning.一句。
在黑板的另一侧写出介绍人物的句子 This is…
第四篇:如何上好无生上课
如何上好无生上课
2012年12月15日,合肥市行知学校青年教师(1977年12月后出生)基本功大赛正式拉开帷幕,第一轮考查项目是三项,无生上课12分钟、粉笔字(通过无生上课板书进行考评)、简笔画3分钟。初中数学组有5位老师参与了考评,大家准备认真,发挥正常。总体感觉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语言准确,声音有激情。这是无生上课最基本的要求,也很重要,因为没有学生,气氛完全通过老师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营造。
2.充分利用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韩老师为探究轴对称的性质自制了演示纸板,直观形象;樊老师为探究中点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利用小磁铁在一条线段上运动,简洁有效;倪老师也在课堂上通过几何画板(空对空,无生上课完全可以)研究角的大小比较。
3.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平老师上的课题是线段射线直线,平老师从线段开始,通过延长得到射线,再通过反向延长得到直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三线之间的关系,同时,本节课许多零碎知识点通过这一线条自然生成;倪老师和樊老师上的课题分别是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的大小比较,都从定性比较自然过渡到定量比较,再通过比较线段上取一点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短得到线段中必存在一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从而得到线段的中点这一概念。4.简笔画有创意。像平老师、倪老师、樊老师的简笔画,既能体现简笔画的特点,又能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特别是倪老师绘画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当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粉笔字要练。除了丁老师粉笔字感觉清新、有力道、有笔锋外,其余老师的粉笔字都有待改进,需要专项训练,掌握粉笔字的书写技巧,同时还要在书写认真的前提下提高粉笔字的书写速度。
2.出现了一些细节性错误(在此不一一列举)。
3.课堂不生动。部分老师脸部表情僵硬,自始至终一个表情,从而显得课堂没有感染力,因此需要老师们会使用手势、眼神、脸部表情与学生交流,创设出有生课堂的气氛。
4.板书设计不合理。五位老师的板书要么过多,要么过于简单,只有提纲要领,还有老师的板书显得零乱,很随意。
5.超时现象严重。要求12分钟的无生上课,有两位老师用了15分钟,一位老师用了16分钟,一位老师用了20分钟,一位老师用了25分钟。在大型比赛活动中,超时现象一般是不允许的,那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如何有的放矢完成教学活动展示是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如何上好无生上课谈谈自己的想法。1.目标重难点要明晰。
【现象】老师备课过于细致,面面俱到。由于没有学生,教学过程完全由老师的语言表述呈现,导致整节课重难点不突出,甚至出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学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老师们教学目标重难点不明晰造成的,不少老师只在叙写教案时才考虑教学目标。像这种不许上交教案的无生上课忽视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策】备课时一定要做目标分析。哪些必须呈现,哪些可将可不讲,哪些要呈现过程,哪些可以一带而过。重点内容要呈现过程,难点的突破策略要展示清楚。抓住了重难点,其它的讲没讲到无关紧要,无伤大局。备课要会做“加法”,上课要会做“减法”。2.课堂节奏感要强。
【现象】12分钟(有时是15分钟)无生上课一条水平线,节奏感不强,再加上本身就没有学生活动,导致课堂没吸引力,感染力不强。
【对策】课堂节奏可以通过时间安排来体现。数学课一般可以分为六大环节,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①导入新课,快捷新颖,一般1分钟。这个环节要求简洁有效,能快速进入主题,尽量不要拖泥带水,绕来绕去,而且导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导入要能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紧密联系。
②新知探究,过程性强,一般5分钟。这部分应该是本节课重点,问题设置要细致合理,有探究性,要能体现出知识产生的过程。一般通过师生互动生成本节课重点知识。
③巩固练习,一点带面,一般2分钟。练习设置要有梯度,处理方式要多样化,由于没有学生,不需要老师把每一题都讲到。比如“请这位男生把第一大题的答案交流一下”,“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同意的请举手”“好,下一题……”。若难度不大,就假设正确,一带而过。但为了体现这一环节的地位,又不想过多花时间,可以选取一题让学生分析一下思路(老师代替说),或者假设一位同学出现了一个错误,然后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订正过来。总之,可以采取一点盖面的处理方式。
④拓展延伸,步步为营,一般2分半钟。这一环节重在分析,具体内容可能是一道延伸题,可能是一个延伸知识点,一般难点出现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分解难度的方式各个击破。⑤课堂小结,梳理归纳,一般1分钟。课堂小结在形式上要出新,环节目的是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最好在PPT中展示一个本节课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个全面的认识,其次可从思想方法、难点、易错点等方面作适当强调。当然也可在这个节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⑥布置作业,量要适中,一般半分钟即可。作业量不能太多,更不能出现什么全品学练考或者报纸做哪里哪里等。3.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生上课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完全由老师呈现,如何凸显学生的地位,营造出课堂气氛,让评委感觉到老师确实是在跟一群学生进行交流?这需要一些手段和策略。(1)采取多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有些内容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法;
有些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法,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通过PPT中几道习题巩固或者说检查阅读效果;
有些内容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再请一位小组代表反馈交流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最后老师做总结性评价;
(2)设置学生错误,并通过生生碰撞营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有那么一个题目或者问题学生容易犯错,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故意在设置错误。场景如下(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例):
师: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80°,则这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多少度?(停顿两秒)师:请后面这位男生谈谈你的想法。(停顿,作倾听状,不需代替学生叙说过程)
师:这位同学认为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50°。(同时把目光和手势投向另一个区域,假想有一位同学举手想表达不同观点)这边这位女生有不同观点。(用手势示意这位同学起立回答,然后作倾听状)
师:这位女生认为80°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发现当80°角为顶角时,最小的内角为50°,当80°角为底角时,最小的内角为20°,又因为20°<50°,所以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20°。【注:这是替学生说给评委听的】 师:(假想又有学生举手,老师用手势示意另一个区域)这位同学还有不同看法……(不需要重复学生答案,此时评委老师能知道学生会说些什么)师:(目光回到刚才那位女生)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大家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对(用手势向第三位学生示意),这里是两个不同情况的图形,不能把20°与50°再作比较。(又把手势回到第一位男生)你能总结一下做这一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停顿两秒,不需重复学生说的内容)很好!
刚才的教学活动,通过生生互动,通过老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的提问,通过简洁有效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给评委老师展现出满堂教室学生在进行交流的生动场景。学生的回答觉得评委心知肚明的老师不需要复述,可能不是评委老师想到的,或者非常重要的可以作简单复述,比如第二位学生的回答。
附:我2009年写的一篇关于无生上课的文章 如何上好“无生上课”
1、首先要有自信。这种课型由于受时间20分钟以内及无学生等因素的限制,哪怕是省教坛新星都很难展示自己的优势,因此选手都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谁有过多的优势。谁自信,谁成功,比的就是心态。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藐视是给自己自信,重视是让自己谨慎!!!
2、这种课的比赛流程基本上是抽签——现场备课60分钟——无生上课20分钟以内——答辩5分钟。在这过程中肯定会面临自己没有预料的困难,这时选手不能畏缩、放弃,临场应变。要知道你所面临的困难其他人都可能会遇到,甚至会更多。评委在评价时不是看谁上得完美,而是谁更善于快速机智地解决困难。比如你十分困难解决了六分,而他十分困难只解决五分,那么你就是胜者。而有些选手只关注自己十分只解决六分还有四分未解决,从而逐渐丧失信心,影响后期发挥。因此,无论出现何种情况都要一切向前看。
3、备课策略。(1)教学设计环节要完整清晰(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或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自我评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每一项可根据实际情况可详写可略写。(2)合理安排时间。平时要训练自己写教学设计的速度,因为总共时间只有60分钟,所以思考时间只能10分钟以内,写教学设计30分钟,结合教学流程如何组织语言10分钟(特别是引入和总结要设计好语言),答辩准备10分钟(主要定好粗线条从哪几个方面去说,具体的临场发挥)。
4、上课注意事项。(1)进考场时肯定是最紧张的时候,这时可通过擦黑板、整理一下讲桌等方式调整心态,同时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眼光扫视一下评委既是对评委的尊重,又能缓解自己的紧张气氛。(2)一切就绪后,可询问“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等待评委许可后,选手要立即转换角色,想象自己已置身于课堂上,面前是自己正在带的班级学生,甚至回忆第一排坐着哪些学生,第二排坐着哪些学生,这样更有利于进入角色。(3)课堂上一定要心中有学生,通过眼神、语言、肢体等营造出课堂气氛,要让评委感觉到置身于真正的课堂之中,这非常重要。(4)无生课堂同样可安排小组合作,生生互动,但老师需对活动内容、活动中注意的细节说明清楚,并对活动结果作合理准确评价,评价时最好不要单调地说“你真棒”等平淡的语句,应该点出好好在哪里,还存在哪些需改进的地方。(5)板书一定要精心设计,尽量地减少字数,但又能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或主线条,布局要合理(在进入考场时就应在心中总体规划好)
5、答辩策略。(1)通常情况有两个必答题,一个是学科专业知识,与所上课的那一册教材有关,另一个是新课程理念。抽到答题后,思考时间最好不超过1分钟。在答辩时先选自己有信心的一题展开叙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能不能答对你都不要放弃,都要尽量搜索与之相关甚至无关的信息说出来(用你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打动评委),说比不说肯定分要高一点,哪怕只有1分。(2)答辩题A题与课本内容有关,考察语文专业知识,如背一首诗、解释什么是说明文、介绍鲁迅的朝花夕拾、“铭”是什么等,B题与新课程理念有关,如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如何实行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功能(认识熏陶感染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文课程的资源有哪些(课内资源及课外资源)等。(3)答辩中如果能与自己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平时的实践来说明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说服力。
6、评委主要关注点。(1)重难点是否突出(2)思路是否清晰(3)教师基本功(4)选手心理素质及其意志品质。选手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突出自己的亮点,比如朗读能力强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朗读环节,如果粉笔字好可在板书上多下点功夫等,总之要清楚自己优势在哪里,有哪些缺点,尽量扬长避短。
第五篇:如何上好无生上课
如何上好“无生上课”
1、目标重难点要明晰
【现象】老师备课过于细致,面面俱到。由于没有学生,教学过程完全由老师的语言表述呈现,导致整节课重难点不突出,甚至出现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教学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老师们教学目标重难点不明晰造成的,不少老师只在叙写教案时才考虑教学目标。像这种不许上交教案的无生上课忽视教学目标的定位。
【对策】备课时一定要做目标分析。哪些必须呈现,哪些可将可不讲,哪些要呈现过程,哪些可以一带而过。重点内容要呈现过程,难点的突破策略要展示清楚。抓住了重难点,其它的讲没讲到无关紧要,无伤大局。备课要会做“加法”,上课要会做“减法”。
2、课堂节奏感要强。
【现象】12分钟(有时是15分钟)无生上课一条水平线,节奏感不强,再加上本身就没有学生活动,导致课堂没吸引力,感染力不强。
【对策】课堂节奏可以通过时间安排来体现。数学课一般可以分为六大环节,时间大致分配如下:
①导入新课,快捷新颖,一般1分钟。这个环节要求简洁有效,能快速进入主题,尽量不要拖泥带水,绕来绕去,而且导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导入要能与教学目标重难点紧密联系。
②新知探究,过程性强,一般5分钟。这部分应该是本节课重点,问题设置要细致合理,有探究性,要能体现出知识产生的过程。一般通过师生互动生成本节课重点知识。
③巩固练习,一点带面,一般2分钟。练习设置要有梯度,处理方式要多样化,由于没有学生,不需要老师把每一题都讲到。比如“请这位男生把第一大题的答案交流一下”,“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同意的请举手”“好,下一题……”。若难度不大,就假设正确,一带而过。但为了体现这一环节的地位,又不想过多花时间,可以选取一题让学生分析一下思路(老师代替说),或者假设一位同学出现了一个错误,然后通过大家的合作交流订正过来。总之,可以采取一点盖面的处理方式。
④拓展延伸,步步为营,一般2分半钟。这一环节重在分析,具体内容可能是一道延伸题,可能是一个延伸知识点,一般难点出现在这个环节,可以通过分解难度的方式各个击破。
⑤课堂小结,梳理归纳,一般1分钟。课堂小结在形式上要出新,环节目的是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最好在ppt中展示一个本节课知识结构,让学生有个全面的认识,其次可从思想方法、难点、易错点等方面作适当强调。当然也可在这个节课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设置一个问题,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⑥布置作业,量要适中,一般半分钟即可。作业量不能太多,更不能出现什么全品学练考或者报纸做哪里哪里等。
3、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生上课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完全由老师呈现,如何凸显学生的地位,营造出课堂气氛,让评委感觉到老师确实是在跟一群学生进行交流?这需要一些手段和策略。(1)采取多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有些内容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法;
有些内容可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法,甚至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通过ppt中几道习题巩固或者说检查阅读效果;
有些内容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抛出一个问题,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再请一位小组代表反馈交流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最后老师做总结性评价;
(2)设置学生错误,并通过生生碰撞营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有那么一个题目或者问题学生容易犯错,老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故意在设置错误。场景如下(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例):
师: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80°,则这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多少度?
(停顿两秒)师:请后面这位男生谈谈你的想法。(停顿,作倾听状,不需代替学生叙说过程)
师:这位同学认为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50°。(同时把目光和手势投向另一个区域,假想有一位同学举手想表达不同观点)这边这位女生有不同观点。(用手势示意这位同学起立回答,然后作倾听状)
师:这位女生认为80°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发现当80°角为顶角时,最小的内角为50°,当80°角为底角时,最小的内角为20°,又因为20°<50°,所以三角形最小的内角为20°。【注:这是替学生说给评委听的】
师:(假想又有学生举手,老师用手势示意另一个区域)这位同学还有不同看法……(不需要重复学生答案,此时评委老师能知道学生会说些什么)
师:(目光回到刚才那位女生)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大家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对(用手势向第三位学生示意),这里是两个不同情况的图形,不能把20°与50°再作比较。(又把手势回到第一位男生)你能总结一下做这一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停顿两秒,不需重复学生说的内容)很好!
刚才的教学活动,通过生生互动,通过老师对不同区域的学生的提问,通过简洁有效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给评委老师展现出满堂教室学生在进行交流的生动场景。学生的回答觉得评委心知肚明的老师不需要复述,可能不是评委老师想到的,或者非常重要的可以作简单复述,比如第二位学生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