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课《搭石》 第二课时
一、课首说话训练: 主题:身边爱的故事
一人主持,俩人说话,三人点评,教师总结。
二、复习导入:
师:聆听了同学们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搭石》。(齐读课题)
师: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个招呼吧。听写生字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什么是搭石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汇报什么是搭石。师:作者认为家乡最美的是什么? 生:搭石。
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赞美搭石的?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在家乡的无名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这节课让我们带着发现美的慧眼和感受美的心灵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三、寻找美,欣赏美
(一)、寻找美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有关画面,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师: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画面呢? 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预设:
老人摆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走搭石以及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等四个画面。
(二)欣赏美(根据汇报品读感悟)
1、精读“一行人走搭石”的画面。
师:在这么多的画面中,老师觉得一行人走搭石是最有趣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请同学们把你找到走搭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说说你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了美?
生:我从协调有序感受到了一行人走搭石配合得很默契,这是一种和谐的美。师:从你的汇报中老师知道你已经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了。
师: 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么样的动作呢?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配合的真默契啊!让我们一起来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 师:前面的
生: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紧跟上去
(指名俩组学生轮流读,速度越来越快。)
师: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同学们,我们现在走的是什么? 生:搭石。师: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同学们有信心吗?(后面的两个重复速度应当越来越快。)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像„„? 生: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生:踏踏的声音,像美妙的乐曲;
生:踏踏的声音,像一曲轻快的交响乐; 生:„„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掉落水中,应该是有人在指挥吧? 生:没有。
师:对,其实是没有人在指挥的,这样的动作那样默契,那样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多好啊!再读一读这几句话,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人影绰绰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优美。在人影绰绰中,你觉得绰是哪一种意思呢? 生:c、形容姿态优美。
师:还有一个成语叫做绰绰有余,你认为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b、宽裕、富裕。
师:好的,现在让我们回到“清波漾漾”和“人影绰绰”这个两个词,大家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ABCC式的词。
师:ABCC式的词语都可以解释为„„的样子?如人影绰绰就是人的影子姿态优美的样子;清波漾漾就是水面荡起波纹的样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么样的画面?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师: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能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吗?)师:刚才那位同学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呢?谁再来读读这个两个词语?你来(指名一生),读的时候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身临其境了吗?谁还想再来读一读。还是全班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 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大家看。(黑板出示改编的小诗)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 谁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读完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了13年,每一年都有200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手指小诗)
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学生齐读小诗。)师: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走过了161200多道搭石,(手指小诗)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呢?读„„(学生再次齐读小诗。)师:是的,这一群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手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师: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呢?
2、学习“两人走搭石”的画面
师:谁来读读文中“两人走搭石”的句子? 生:读有关句子。
师:你从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谦让、有礼貌„„
师:好一个谦让、有礼貌,你有一双慧眼,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男生齐读)。师:正是这份谦让之美,让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齐读)
3、学习“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的画面(出示课件)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我从“伏“字中受到感动。我知道这里的人们非常尊敬老人。
生:我还从 “理所当然”这个词语中感悟到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师: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们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们能说得这么好!
师:两人相遇,招手礼让,是谦让美;遇见老人,背负过溪,是敬老美。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种处处想着别人的心灵美,怎么不够成家乡一道风景呢?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谦让是一种美,尊老爱幼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更能打动我们的心。这份美好情感更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3、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师:课文中你还找到了哪些美?
4、品读老人摆搭石的画面。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从文中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老人是怎样做的? 生: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生:从老人家的行动中体会到了什么? 师: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从文中找答案。
师:多么细心、多么善良的老人啊,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处处为他人着想,真让人佩服啊!
四、读第5自然段
师: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这小小的山村,这一个个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体现着生活中这么多看得见,看不见的美,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这美,让我们发出由衷的感叹,齐读文章的最后一句。
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感情?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互议。
生:作者在赞美搭石为人们带来了方便,更在赞美摆搭石、走搭石的人们的美好的心灵: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师:让我们怀着敬佩之情再读一读最后一段!生深情的读。
五、总结拓展:
师: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师:现在我们不用你去走搭石,也不用去摆搭石,但学完这课,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生:自由答:如:我是值日生,如,舍务老师为我们盖被子,如随手弯腰捡起一片纸„„
六、渗透写作特点
师:“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闪烁着美。作者就是抓住这一件很小的事物,并从中展现人性的美。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后,我们也要把这种写作方法应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七、作业超市
1.摘抄喜欢的句子。
2.写一写你生活中认为美的事例
八、板书设计: 21 搭 石-------一道风景 一心想着别人 和谐 谦让 尊老爱幼
《搭石》第二课时说课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美,有看不见的心灵美:
1、说搭石,引出美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从中引出搭石方便人们,默默无闻的为人们做着贡献。体现出自然美和本质美。
2、摆搭石,感受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3、走搭石,传承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4、思搭石,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件1
一、复习字词,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复习生字词,纠正读音。
师:孩子们,还记得上课时咱们学过的生字,词语吗?一起大声的读出来!(课件2)生:读课件出示的生字和词语。
2、师谈话,推荐格言—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师:(如有明显的错误,应及时纠正)孩子们读得真不错,老师在此要送给大家一句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道具)大家一起来读读。
生:道具出示的格言。
师:谁来说说对这句格言的理解。
生:说出对格言的理解。
师:补充说明格言的含义(这句话出自著名的雕塑家罗丹。用发现的眼睛去看待我们的生活,去看待周边的一切,你就能发现很许多平凡、朴实的美!)
3、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欣赏,带着一双明亮美丽善于发现的眼睛,走进今天的课文--------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21课,去仔细的寻找一下看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生:自读课文,仔细勾画。
2、①、交流: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那道风景是什么?
生:搭石。
②、“什么是搭石?”根据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课件出示“搭石图”,加深理解。
师:什么是搭石?
生:(读出书中的句子)
③、你走过搭石吗?如果你在上面走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师:你走过搭石吗?说说你走搭石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问题。
3、聚焦中心句:
师:对,这就是有趣的搭石,它——
生:(诵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师: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可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1、谈话,传递读文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来找出写走搭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句子所描写的画面。
生:(默读课文,勾画出写走搭石的句子。师巡视)
2、反馈: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
师:读完了吗?谁来说说,你在读到哪一部分写走搭石的句子时,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回答问题,①、(预设画面: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随机板书:细细摆放为他人)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②、点评: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3、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生:读三自然段。
①、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搭石上的美?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重点体会乡亲们是怎么走的。)
生:“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师:这里这个紧是指的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生:这个紧是指快的意思!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过前面的人突然止步,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②、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课件4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导读中心句: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导读中心句:不禁让我们再一次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①、谈话,导入:
师: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生:读四自然段
②、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多媒体课件展示第四段)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里让你感动的地方。
生:自由回答
③、品味: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的事?
生:应该做的,很自然的事情!
师:文中,作者写了一件什么理所当然的事?
生:背老人过河。
师:是呀,谁家里没有老人呢?乡亲们,把不相识或别人家里的老人看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理所当然的背老人过河,这种纯朴的乡情让人感动。
④、小结,指导朗读:
师:正是这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吧。
生:有感情的朗读。(指读、点名读,自愿读)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句式,如果——----------------------------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走搭石的时候,还会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出示课件,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②、小结,回扣中心句:(随机板书:谦让敬老见真情)
师: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四、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诗人情怀。
1、师:(谈话)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生:(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诵读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预设:一排排搭石,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师:那么,在我们身边,哪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事呢?
生:吃饭,睡觉,学习,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上下楼梯互相礼让,看见操场上的落叶弯腰捡起,看见滴水的龙头,顺手关掉。……..师:(补充总结)这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让老师为你们感动。
五、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是的,《搭石》让我们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诗(板书内容)欣赏(课件出示)。
生:读板书内容。
2、师:(总结)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附:板书设计: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谦让敬老见真情!
第三篇:搭石 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对啊!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也常常被自己家乡的景物所折服。哪个同学和老师来分享一下你们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学生自由表达)我国著名作家刘章爷爷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他到大城市出差,看到路上车水马龙,立刻想到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且提笔写下了它。大家知道那一道风景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爷爷的家乡,一睹那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a、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b、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c、在什么地方搭石?
d、谁搭石?怎样搭石?
有这么多问题啊,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那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我们先不着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
(2)出示生字词“汛期、猛涨、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山洪暴发、脱鞋绾裤、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理解“脱鞋绾裤、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预设板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同学们词语都读的如此准确,相信课文也难不倒大家,大家用小组接龙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开始吧!)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2、(同学们读得真流畅,相信大家预习工作做得非常好,掌声送给自己吧!那同学们
读完课文,大家觉得刘章爷爷的家乡怎样呢?)整体感知文本,表达对作者家乡的印象。
(三)品读文本
1、(大家都说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丽,那么是因什么美呢?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由过渡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拓展延伸理解课文。
A那么什么是搭石呢?(“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生:用石头塔成的桥。
师:那是不是随便一块石头都行呢?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横着摆放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师:为什么要选择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不平整就走不稳当了。
师:“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板书“善良”
B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我们知道了“绾”是卷起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学生做脱鞋绾裤动作,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方便)C所以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D、师小结: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板书:善良),难怪刘章爷爷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的,那里的搭石处处是美,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那么都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格言导入。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美在哪里?(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的感情真是饱满,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们觉得美得句子,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开始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板块一: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体会得多好啊!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大家想看看这美妙的图景吗?(播放图片)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真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里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预评: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大家想看看这美妙的图景吗?(播放图片)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预评: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
方案二,如学生读不出美的画面,那么示范读,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读,能给我个机会吗?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全班配乐齐读。(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沥的小诗,看!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呢!)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到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
(预评: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师: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还从哪里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
(二)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2、理解“踏”: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假如──()。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但是刘章爷爷他们会去赞美吗?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作业设计:
1、每课一练
2、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把大家看到的美写下来。
板书设计:21.搭石
景美
一道风景
人美
第四篇:《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姓名:
备课组长签名: 第 周教案 2017 年 月 日
第 六 章(单元)第 21 课
教学内容:21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结 ”、1 / 2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最后的情感升华。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 2
第五篇:搭石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 梁平县 乐都完小 梁含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搭石)
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1)什么是搭石?(2)为什么需要搭石?(3)怎么搭石?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
间隔
联结
猛涨
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挽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图片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
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
三、课文学习
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找的很准确!)
(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
预设一: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
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
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1)“挽”是什么意思?(卷起)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啊,来来去去就必须——
(3)这样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麻烦、不便)
(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5)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多么重要啊!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二、课文学习
1、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2、你们说的都不错,和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3、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2 划一划,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②你们说的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③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板书:善良美)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②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③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④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分为两大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的——(速度再渐快)前面的——后面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⑤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⑥体会的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出示: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宽裕,用不完)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想一想。(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画面美)全班齐读
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5、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 4 景呢?
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吗?(谦让)(板书: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来感受这份美
6、如果“青年人”和“老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生字(伏)齐读三遍
②“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伏”:伏是什么意思?(弯)假如你就是那位年轻人,你能来做做“伏”的动作吗?
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像你道谢吗?(不需要)(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多好的年轻人,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听了你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因为——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老)(板书:尊老)你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么做的,这已经积淀成了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三、课堂小结
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搭石,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搭石了,它搭出了人们的(协调有序),它搭出了人们的(谦让),它还搭出了人们的(尊老),它搭出了人们的心灵美。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此时此刻,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这普 5 普通通的搭石就像是善良淳朴的乡亲)让我们饱含深情地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话。(齐读)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但不变的是淳朴的乡风、浓厚的乡情;也许有一天,搭石会在家乡消失掉,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生浏览。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选文摘自刘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2.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刘章爷爷为什么会不喜欢繁华的大都市,更喜欢自己家乡平凡朴实的搭石了吧!
3.刘章也要在他的家乡发现了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如果他不仔细观察,能发现吗?不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身边的美。其实我们身边的美也是无处不在,你们发现了吗?
在学校里:拾金不昧、帮同学解答难题„„ 在公车上:让座 在马路上:扶老人过马路
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到现场救灾、捐款捐物 在募捐现场:乞丐都来捐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