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地适宜 因材施教备好信息技术课
大禹治水 引导性备好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致特高,但是大部分限于娱乐方面。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其自主探究的精神,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是备好信息技术课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许多教师从来不备课,上课时随心所欲、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学生没有积极性、目的性,学习效果差。这当然是由一定的客观条件造成的,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按新纲要标准,备好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技术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技术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技能,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备教材就是要备新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因地制宜,统观全局。具体做法如下:备教材首先要按单元读完教材内容,结合学校硬件软件条件,按单元任务、学习目标、单元小结的自我评价,结合配套教学光盘资源和当地乡土资源,按任务驱动教学法确定教学中学生完成的任务和完成任务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写出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其次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在充分使用教材配套光盘和网络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第三,依照单元小结中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配套光盘和网络资源制定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后,使用屏幕录像或PPT做好技能知识的讲授准备工作,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写好教学设计,做好教学课件。
二、备好每节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实施教学,并使其符合教学规律,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合作、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
新课程四川省信息技术教材是按任务驱动来编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其次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权威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第三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应该符合学生的发展,但在不同班级授课中,效果却截然不同。关键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如何艺术性的引导、评价、幽默处理教学中的小摩擦。第四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什么事都是学生说的算,在民主的基础上还要集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要提倡实践是检验正误的唯一标准。总之,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同时信息技术课教师的知识面要广、计算机知识要扎实。
三、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好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探究、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笔者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②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③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
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四、备好不同层次的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在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备课时要做到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下设计出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任务。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每个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考核时要以组为单位,若某个小组成员考核不及格,则该小组均不及格,这样可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完知识技能后可将屏幕录像或PPT传到学生机上,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未掌握的技能。
五、备好硬件和软件
教师在上课前应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在教学中要结合学校硬件环境,选择好教学软件版本,不要过分追求软件的高版本,否则在课堂教学中造成运行软件的时间过长,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
六、备好教学评价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我在备教学评价时,首先要确定评价重心,重心的确定要根据乡土资源、学校环境、学生技能,按照教材中作业确定评价重心是技能还是概念。其次,评价的方法不是一味的“好好好、棒棒棒”,这样学生就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在评价中要做到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既要鼓励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第三,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总之,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
和推动信息技术课程不断完善,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七、写好教学反思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教学反思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我在写教学反思时,借助网络中的博客、信息网站中的论坛,把自己的反思写到网络中,让众网友点评,然后采众人之长,改进不足之处。每学期结束,我都要写两篇反思“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和“我最失败的一节课”通过三年的实践我认为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老教师也要备课,信息技术教师应为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第二篇:如何备好课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案
如何备好课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案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备好课编写劳动技术课教案是我们每位劳动技术课教师研究的问题让我们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一、怎样备课:
什么是备课?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
我们知道每次教师要较好地完成课时备课,总是经历一个人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收集备课信息、构思(设计教学方案)、输出编写教案
通常教师备课之初不应急于编写教案,首先第一步要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教学资料,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收备课信息,第二步是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
二、教材分析:
1、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是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年级全体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针对“课题”,从知识层面,发展趋势,科学与技术,教书育人的价值,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等方面,综述其教育教学价值。
2、内容分析
简要论述“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体验,确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适度、具有可操作性。以选择的《课题》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设计与技术制作,工具使用技术,信息收集与处理,识图,交流、评价、情感、价值观等。
三、教学设计:
突出“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由于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体现教师的风格、教学艺术,综合选用教学方式,恰当运用教学媒体等。讲求实效。
四、教学思路 简要阐述“教学设计”的思路。或者说:教学设计遵循的教育理念,体现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方式、方法等。
五、教案编写的内容
(一)课题(说明本节课名称)
(二)教学目标
1.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2.全面(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方法目标、情感目标);参考高中劳技大纲三个教学层次的要求 3.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是解决教什么?学什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教学设计起着导向作用,那么我们在编制劳动技术课教学目标时主要依据是什么?要弄清劳动技术课的课程新理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1.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 2.准确且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要求突出重点。(即本节课让学生学会或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教学难点:要求找准。(既在学习掌握中难以做到的)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对技术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因此,在劳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实践创建条件,让学生在劳动技术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中成长?
教学过程设计的表述形式,由作者自己确定。可以是表格形式,、也可以是叙述的形式,或者采用其它形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形式,要求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很好地建构自主学习的平台,起到引导、指导:帮助、鼓励、促进的作用。恰当选用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讲求实效。使起点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一定的提高。各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 1.环节完整、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2.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符合学生实际详略得当 3.教学思路清楚(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4.教学重点、难点处理恰当;
5.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知识发生过程,体现知识形成过程; 6.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教学是师生互相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确定教学方法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确定了教学任务之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成为了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劳动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参观法、模仿法、练习法、实习法、“示范——模仿”自学——发现“指导———实践”这三种教学方法(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教师及时指导点拨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还应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做为教师应做好“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四个过程的准备工作。“导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做为教师应把“导趣”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把“导创”位于收尾处。这是因为一节课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是一节课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成功教学所应抓的重点。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信息要多项交流。在这里强调
教师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给学生发展空间。要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线,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导是引路而不是“走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自动脑、动口、动手,把教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变成一种技能。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好各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要利用教学过程中每个程序特点,落实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2.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及时指导、诱导、引导、点拨、启发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还要明白,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通过实践学会的,俗话说“看过不如做过”、“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能力发展的潜在性、个性发展的差异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空间和时间。既通过教师指导、点拨,使学生动脑袋动起来思考问题,手动起来实践操作,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目标要求。
3.遵循劳动课的教学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其他环节都是为其服务。课堂导入是为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动机和兴趣,既精神准备;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学生动手操作前所需要进行的“军事演练”既模拟训练。如明确操作步骤,明确工具使用方法,明确操作安全等。可以说这三步是学生操作前从精神到物质,是从方法、步骤等方面的准备,所以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自己的语言,动作并借助一切可利用条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途径,为学生操作做好一切准备;提供动手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安全地、有序地进行操作,并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帮助,指导,使其达到预期目标。
4.重视教学反馈,调控环节的设计。
教学反馈是最终检验“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既了解、评判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反馈和信息交流渠道的设计,特别是加强对劳动成果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课堂小结的设计。可采用个人作品展示,小组评比,个人谈体会方式。所以我们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时机,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多边合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尊重理解学生,使各层次的学生经努力都能感受的成功的快乐。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人格形成过程的培养等。
5.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动手能力的培养。6.导语的设计重在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教学情景。
导语 在课堂上体现揭示本节课所授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迅速地集中注意力,将思维进入新课的教学上来。因此,导语设计手段要直观,形象,具有趣味性,而且简明扼要,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7.改进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设计方案与技术工艺的标准,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与交流,在交流中可以发现问题,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在实践性学会反思在交流中学会自我改进并完善技术设计与技术操作,掌握基本方法要领。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宜多使用赏识、鼓励性的语言。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注重发展性评价。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与技能学习和操作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方法灵活多样,除学期考核测试,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专题活动、相互交流、作品评定、自我评估、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评价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者还包括教师、家长、其他有关人员和社会有关部门,实现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时多用“谁做的跟老师不一样?” “谁做的和大家不一样?”“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六)课后小结:
教师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从教育教学研究层面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规律的东西。
(七)教案的完整性
教案结构完整(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
教学过程、练习和作业、板书设计、课后追记和自我评价)。
(八)教案的表述与书写
(1)表述准确、简练,详略得当;(2)字迹工整,图表美观、规范。
(九)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应作自我分析:
1、把教学方案与课堂实施的实际紧密联系,发现其中的成功之处、缺憾之处,以及应注意调整或是找到失误的原因等,可以采用笔记形式,也可逐条分析,一一写出来,日积月累,将是一笔财富。
2、由于时间等原因不能及时分析,可以追记的方法,只对其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记录,日后再做整理。
总之,教案后边应留这一环节,在实施本教案后应做这项工作。
第三篇:如何备好一节信息课
如何备好一节信息技术课
[摘要]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作为我们信息教师来讲,更应该从备教材、学生、软硬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心得体会等方面入手来备好课,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实实在在的融入课堂,而不是热热闹闹的走过场。
[关键词] 备课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教学组织形式 心得体会
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方法与思路每个人肯定会有所不同。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多是以教师的“解读”牵动或代替学生的“解读”,可以说学生是接受式的学习,反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是教师讲解一个案例,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把整个流程走一遍,再把重点难点点拨一下。而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该怎样备课呢?我们总有一些这样的经验:有些知识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有些过去反复强调记忆背诵的内容却早已消失殆尽,究其原因,还在于知识获取的途径不同,只有那些自己亲自参与、理解而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基于这些简单易懂的道理,我们教师要着重备一节课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能够真切的感受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现在回头想想,这些也正是在新课程理念中重点提倡与引导的。基于以上讲述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认真吃透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备好教材
现在一些信息老师经常把教材丢到一边去上课,说因为教材太难讲了。其实,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比较,“难讲”是其最显著的一个特点,这些教材不是拿到手就可以照本宣科的讲解,要我们教师有个理解、接受、融汇贯通的过程,也就是说教材有个二次处理的过程。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具体做法如下:我们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这样,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课堂的效率。
2、关注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关注学生,但是方法与理念方面有一定的偏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作出改变: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作为我们应付检查的口号,而应让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备好硬件和软件
这一点是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堂的显著区别。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工具课程,强调动手能力是其一个显著特点。信息技术课程一般都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4、备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策略者,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应有个合理的分析,研究教材的特点,研究学生的心理。遵循“教无定法,教必得法”的原则,这就需要教师理解多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5、备好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
操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组织教学形式时,要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分配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把教师教学和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我们认为学生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同桌,从独立学习到同桌的互帮互学。同桌既是学习的合作者,又是评价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让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学习形式与效果的统一。作为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认真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我想,备课时只有对这些问题都进行认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6、备好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信息技术评价必须应注重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不同其他课程的其中一个方面是评价考核。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了解教和学两方面的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学习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从认知、操作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有: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测评。我们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结束后以哪一项作为评价的重心,从而布置学生书面或者上机练习要求。
7、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其进入我们的中学课堂也就是进十几年的时间,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这是一条真理。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年轻教师必须备课有经验的教师也要备课,我们应该把“不上无准备的课”作为自己的一个信条,这样才能上出高效的课,上出学生满意的课。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总结
木垒县哈族中学2012-2013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木垒县哈族中学 :艾 山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二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二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
3、学生方面:在转差促优上,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的高级阶段、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二、德育渗透方面
1、通过对本册书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给集体争光添彩;以祖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对软件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身方面,认真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自己,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微机室,接受室及多媒体教室管理方面
1、本学期,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微机室完成了教学和使用任务,多媒体教室按照规定的每周使用率25节以上。
2、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好的设备必须进行及时的维护,出现问题后马上进行检修。不让机器耽误学生使用和教学。
3、认真打扫三个教室的卫生。每天进行拖地扫地,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和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备课环境。
4、坚持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工作。每天下班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用电方面的检查。是否关闭了电源和门窗。
5、多媒体室的使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合理安排每天的教师上课时使用多媒体室的时间。教师上完课及时进行卫生的打扫。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
四、努力方面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根据上述总结,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第五篇:如何评信息技术课
如何评信息技术课
一、评价课前准备
学习和 思考的能力如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而施教,最后,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好学生操作用的练习题、巩固作业、思考题。现行教材 中涉及的练习题目比较少,实用性不强,为配合教学需要,教师要自己动手,准备一些必要的练习题、操作题,让练习的针对性更强、效用性更大。
二、评价教师的“教”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上教师犹如导演,执导着课堂的各个环节,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要看导演的处理水平和艺术。笔者认为评价教师的“教”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知识传授: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如何要看: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是否与教学任务、目标相符,是否超出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否难易适 度,是否前后连贯、先后有序,是否做到了以点带面、详略得当。例如,有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将教材上的知识点不论轻重、难易,不论粗细、详略,不进行 加工,不进行处理,不进行调整,按顺序一股脑儿全灌输给学生,讲完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结果,学生必然是学得一头雾水,操作一塌糊涂,效果很差,甚至对个别 知识还进行了错误的理解,课堂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水平就很低。相反,一些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却善于抓住教材中知识的重点、难点,筛选、梳理出 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将知识点加工处理成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逐个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完成任务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要深刻、牢固得多,如此,传授的知识重点 突出、详略得当、形式灵活多样。
2、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操作、指导操作,所以需要评价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把提高学生的操 作技巧、技能,培养各种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教师是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操作的技巧、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等多种能 力。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wps知识时,利用以前的word知识作铺垫,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学,并提出具体操作任务(如制作一份电子小报)。通过自学à解决问题à掌握知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学、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能力。
人生观,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4、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环节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有序、高效,做到环环紧扣,步步相连,课堂活跃,学生不拘束,教师的讲授、演示,学生的操作、作业时间分配要合理。例如,在教学word的 第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记事本程序来引入,学生触类旁通,以此类推,为教学的引入这个环节节省许多时间。再如,教学演示文稿内容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操作的 环节上尽量多安排时间,教师讲解的环节少安排时间。另外,在课堂的最后要结合实际给学生作总结拓展,这个环节很重要,不能少,它是学生对概念、公式、规律 等知识的总结、整理、深化,它是加深记忆,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
5、教学方法使用:教师是否依据学生、教材的实际情况使用恰当的方法,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相应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学程序语言内容时,因知识内 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不宜使用让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教学方法,而应该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在教师的讲解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应用软件 的使用时,教师应多安排时间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构建知识。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 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课堂教学凸显亮点。评价时要多加注意,课堂上的教师是否 运用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
老师始 终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去,整个课堂就会显得沉闷,学生的思维放不开,效果一定差;如果老师语言亲切,动作自然,给人神清气爽的感觉,课堂就显得活 跃,课堂给听课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操作、演示的每一个小动作,甚至是操作键盘的姿势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所以,评价时,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是否 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否给学生和听课者一个精神饱满的形象。
三、评价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教”为主导来展开,学生的“学”就成了评价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看学生的活动和操作。
1、学生的活动:既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就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就是否以主角的形式出现,课堂的讲授、活动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时,接触的知识大多是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构成及特点等知识,这些内容大多比较单调,如果教师只 是按照教材的顺序罗列知识,学生往往感到索然无味,一开始便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若教师利用学生具备的上网知识,提出一些有关计算机发展史的问题,设 计成表格,让学生分组合作,上机操作,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学生会积极合作,开动脑筋,动手操作,把老师交给的任务圆满完成。学生 有了任务,能够开展活动,课堂气氛很容易就活跃了,学生的主角地位也就体现出来了。学生的活动设计中,要注意活动设计的必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指学生的讨论、研讨、探索、提问要紧密为教学任务服务,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必要的活动要尽量少,不搞形式上的活 动。可行性指学生的活动要难易恰当、方便操作,太难了不易完成,太容易了达不到效果,没有区分度。
2、学生的操作:上机操作练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操作练习能够及时对概念、定义、规则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 践中。评价学生的操作注意几点:一是学生的操作要有目的性,减少随意性,内容要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紧密联系。二是学生的操作要相互协作,相互学习、观摩,学生自己的许多操作技巧往往来自老师及邻座的同学,而自己能够总结的一些操作技巧却很少。三是学生的操作要到位,让每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完成操作任 务,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操作的完成就不能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四是学生的操作要与实际相联系,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完成文件的复制、移 动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对文件操作知识的记忆。有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对比实验,甲班的练习内容是把C盘的一些文件复制到D盘,把E盘的一些文件移 动到另外的文件夹中。乙班的操作内容是把e盘的文件(包含照片、音乐、文字、电影、游戏)分门别类存放到D盘,各种类型的文件放入不同的文件夹内。显然,乙班学生兴趣更浓,学到的知识更牢固,这样的练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学生的操作有创新,课堂就会有新意。
四、评价教学效果
一 节课经过老师精心“导”和学生主动“学”终于有了结果,对一节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我们看了课堂教学的过程,现在要看结果如何。好的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但掌握 了知识,同时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老师感觉教得很轻松,学生感觉学得很愉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很和谐,很默契,共同努力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