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了解高职高专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标 1
文学欣赏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了解高职高专文学欣赏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文学欣赏,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目的,分析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现状,提出开设文学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2.了解我们本校文学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及本学期课程内容设置 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
3.明确学习方式: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分组,选组长,选专题,加QQ号,在空间开文学欣赏专题栏目,学生的自学内容每周必须更新,教师网上跟进,及时指导。
4.明确考试方式:课堂、空间文学专栏内容、期末自主学习汇报。
一、文学欣赏课是干什么的文学欣赏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联想想象,并在感情上获得快感和美感的一种精神活动。
文学是以艺术的方式把握世界。这是一种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方式。其内容是以观照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人的丰富多样的精神与情感,以美的角度观察和看待现实生活。其形式是用想象和幻想等艺术虚构方式创造富于美感内容的感性形象。
文学艺术是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艺术掌握世界的中心。《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文学作品形象的把握世界。
分析具体可感、生动丰富的艺术形象,如孙少平、孙少安、孙玉厚,高加林、艾斯美拉达、加西莫多、弗洛罗、倪吾诚、静宜、静珍、萧峰、郭靖、杨过、玛莎、玛丽亚、特拉普(范崔普)
作品的构成要素:言、象、意。
人物。情节。环境。语言。意境。音韵和节奏。风格、神韵、气势、色调、基调、格调、趣味。
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是极其丰富而多样的,主要的有:结构的安排、叙事角度的选择、象征、情节的提炼、隐喻、夸张、变形、白描、写意等手法的采用等等。(西方式的分解到最小的部分,各个因素的功能分析。)要透彻地理解作品,还要注意了解作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和技巧。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二、为什么开设文学欣赏课 高职文学欣赏课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欣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情操得到陶冶和提升、养成并提高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开设文学欣赏课是时代的要求。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来临,这对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仅仅靠计算机及专业知识就可以实现的,而应是人文素质的整体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质越高,知识在他手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人们的人文素质普遍高了,社会才能越发健康地向前发展。90后的高职学生,加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必须重视的事情,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大好时机,而文学作品正好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的功能。
开设文学欣赏课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礼记·大学》中写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中一股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倾向在滋生蔓延,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成为这种倾向的突出表现。专业越分越细,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这些已成为造就人才的严重障碍。文学欣赏成为高职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培养人文素质的课程。文学欣赏课程引导学生养成欣赏习惯,提高欣赏能力,同时突出人文教育、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对修身养性乃至兴邦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文学欣赏课的内容是什么
文学欣赏课所选的内容浓缩了中外文学的精华,选载的都是积极向上而富有哲理的文章,通过文学欣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个性,启迪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它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文学欣赏课程中的优秀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让学生也感觉到自己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比如“字字看来皆是血,六年辛苦不寻常”的《平凡的世界》,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向上,使学生在精神、情感以及道德品质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健全他们的人格。
文学欣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审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如果一个人缺少对美的感知能力,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审美,除了愉悦自己的目的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完善自己。文学欣赏课程的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感知文学作品中的美,让学生感到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让学生感到真善美。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文学欣赏课程的重要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学欣赏课程兴趣的途径
文学欣赏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以中外小说为主,辅以外国经典影片剧本。
序号 内容
教学准备
课时 1 文学欣赏课程概述
提出学习要求,加QQ号,在空间开文学欣赏专题栏目 2 2 路遥的痛与快乐:从《人生》、《平凡的世界》看西 北高原本土作家的血肉深情(以西北高原农村为关 给学生传电子书《人生》《平凡的世界》节 6课时
注点,关注着整个民族摆脱沉疴复兴复壮的历史性变迁的精神执言者)选(第一章、第十章)
播放电影《人生》 3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焦虑:其实父亲并不完美):解读王蒙的审父文学作品《活动变人形》(新式思想,旧式家庭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多余人)给学生传电子书《活动变人形》 2课时永远的爱:以张洁《母亲的厨房》为切入点看现当代母亲题材的文学作品
给学生传电子书 2课时 5 美与丑的辩证: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解读 给学生传电子书 4课时 6 构建成人童话世界: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给学生传电子书 2课时 7 爱情地久天长:《魂断兰桥》解读
复印剧本节选 2课时 8 让音乐插上翅膀自由地翱翔:《音乐之声》解读
复印剧本节选
2课时
四、文学欣赏课怎么学 1.创新学习方式
文学欣赏课程主要以文学作品为重,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就必须思考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
且文学欣赏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审美活动。鲁迅先生曾说过:看客的兴趣是无法强求的,倘若不看,拖也无用。所以必须创新学习方式。
2.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呢?由于所欣赏的文章年代的久远、时空的限制等,学生学习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这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配上相关音乐,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诱发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对于影视文学作品则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观看影视片,增强直观感受。
3.课余多读文学作品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欣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精神活动,这就要求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欣赏者的社会阅历、政治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艺术修养对他的欣赏水平都有影响。如果能有一定的文艺理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就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4.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
90后的高职学生,加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是新时期教师必须重视的事情,他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陶冶情操丰富心灵的大好时机,而文学作品正好具有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高人生境界的功能。
五、灵活的考试方式:着重在实践上下功夫。要求养成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让学生欣赏一篇美文后作出评析,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设想自己生活在某位作者的时代是否有同样的思想等灵活的题目评析自己。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提问及积极回答问题(10%)、课外阅读笔记(20%)、空间跟踪(20%)期末汇报(40%)。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省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被过继给延川县大伯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做过一年农村小学的教师。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编辑部工作。1970年代中期以后,发表了一些影响较大的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6年后,推出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积劳成疾,在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后不久英年早逝。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摘 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出发,结合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工作,阐述了转变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 案例教学 启发式教学 职业实习实训环境 创新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主张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由传统的教学观到现代教学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既有内容的,又有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
1.解决“教什么”,是现代教学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正在探索和构建符合21世纪需要的和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全局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这方面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全局来看,并没有取得根本性、实质性的突破。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广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编制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进程计划,包含在课程内的教学目标、内容。因此,课程目标既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又是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如: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科技不重人文,重继承不重创新,重技术不重素质,重智商不重情商,重共性不重个性,重“教法”不重“学法”。现代课程观,要求在改革和重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课程及其内容,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②要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③要体现时代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背景;④要反映教育对象状况,在确保基本教育水准的提前下,体现因材施教;⑤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⑥要体现优化组合原理,教学内容要选择最精华,最典型的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遗产。
课程设置及内容的选取,必须实行教师、企事业专家和领导三结合,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师生与生产劳动者相结合。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置,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即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分析职业能力时,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在分析方法上了也有新的发展,已从过去侧重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向同时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劳动组合方面转变;从单一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单一的专业技术分析,向职业群和一组相关专业群的分析转化;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分析方法的进步,有效地提高了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先进性。(2)基础理论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程要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内容上要防止狭隘于技术和技术上狭隘,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有机结合。
(3)要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明确各门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形成有机的理论教学体系。(4)要设置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群)。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5)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增加选修课数量,允许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增强课程结构的弹性和可选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和特长。2.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是深化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急待解决的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在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从总体上看,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教学手段落后(粉笔加黑板)的局面并没有根本转变,没有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当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已经成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加速教学方法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1)要从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入手实现7个转变。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教学目标由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转变;教师由以往的“讲三练二考一”向“讲一练二考三”转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由只重“教法”向既重“教法”又重“学法”转变;由强调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培养途径由校内封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转变。
当前,许多院校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总结出许多好的教学经验。如: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出“讲重点、讲思路、讲方法”。教学内容上强调“用”、教学方法上强调“活”、教学手段上强调“新”。在培养能力上,强调“两个三教”即教知识、教能力、教素质,教会学、教会用、教会创。提出两个转变:即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传授知识向培养自学能力转变。学校通过这些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有利于优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的产生。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体现四个有利原则。即: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四个有利要具体落实和体现到教学全过程中去,才有可能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人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废除灌输式,实行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恩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21世纪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就难于在21世纪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接受再教育,再学习,已成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这种迫切感、危机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已日显突出。因此,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有的学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既提出了教学方法要求,又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彻底改革过去教师包办代替和“讲三练二考一”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一练二考三”。同时,要重视利用网络技术和运程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质疑,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德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与别人不一样,而且力求比别人做得更好,着力培养学生在求异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要让学生尽可能理解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现行技术和工艺的缺陷与局限性,使高职高专教学定位在紧紧围绕革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操作过程;紧紧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紧紧围绕把研究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过程中,成为革新技术的探求者,真正体现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创新性的专业教育。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在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共性教育有余,个性和潜能发展不足。在教学计划或培养计划中,必修课或必选课比重太大,没有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选择的空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还处于试点阶段。应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针对高职高专教育学生来源多样化的趋势,要研究制订适应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培养方案或在同一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生源的实际需要。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改革现行考试方法,树立全面的考试观
考试是教育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达标的重要环节。它具有显示功能、反馈功能和导向功能。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将直接影响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相关的制度和监控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取得的改革成果,治标比较多,如考试纪律、监考制度、评卷方法等;治本比较少,没有从人才培养需要出发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方法,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考试方法至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变。为此,1.应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在考试考核方法选择方面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考思路、教见解等方法。并逐步实行“讲一练二考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3.在评判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课程,其评分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对论文、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可采用评语加五级评分,以确认其学业成绩。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准确、高效的一种方法,它的功能多元,所以被最为广泛地利用和研究。对照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考核,其功能取向主要有:
1.考试的评定功能
考试能够评价、鉴定应试者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和标准。这是进行各种水平考试、资格考试和标准考试的依据。
2.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学校考试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这就是考试的诊断和反馈功能。
3.考试的教育功能
考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素质能力,它包括表达能力、鉴别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考风考纪等诸多方面。这些素质能力,考生经过考场的历练,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所以,科学的考试,对考生具有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功能。
4.考试的激励功能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的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场是展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功的平台,所以考试如同收获,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成绩优秀,体现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学生学习的成就,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考生及其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这就是考试的激励功能。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教育考核的功能取向主要在于: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而是综合起作用的。它对教育、识才、用才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目前高职高专教育实践中考核方法改革的趋势
1.在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
有关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对人才测定的要求有100多项指标,而凭卷面考试只能考出其中1/3,其余的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如毅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却正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如何考核学生的这些“考不出”的能力?这是以前所未系统研究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任务,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中发挥创新能力,使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
另一方面,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多重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教师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的特点,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进行考试考核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也促使考核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2.综合评价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2年,浙江省旅游局和浙江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高等职业学校旅游类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通知》,将“双证制”引入了实际操作阶段。实行高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探索国家提出的在全社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的成功范例。这也是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真正体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新举措。它具有以下优势:
——考核的公正性 ——考核的全面性。——考核的权威性。
3.不断引进、融汇国外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
北京市部分职业院校引进了英国爱德克斯国际教育基金会BTEC课程,该课程采取“课业”考核方式,以实际工作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记录试验、调查和资料收集筛选的结果,注重学生自我积累考核证据。“课业”的完成,既是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也是评价、考核学习成绩的依据,还为毕业生竞争上岗创造了条件。此外,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国家的考核方法和思想也渐入中国,影响着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这些先进的考核方法和思想主要包括:
⑴考核以课业为形式,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
“成果”包括专业能力成果和通用能力成果两方面。专业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师交给的课业和其他任务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为保证考核的准确性,要求教师对每次课业和每次课内外活动都要给出明确的等级评判标准。并且要求标准内容十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用能力成果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课业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管理、与人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运算和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的能力。无论哪方面成果,都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 务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的,都是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
⑵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
如“课业+笔记+活动”、“课业+笔记”、“课业+案例分析”、“课业+口试”,等等。
课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不同,其训练目的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和锻炼通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通过课业了解自己在专业技能和通用能力两方面的潜力以及需要发展的领域,以促进其自我提高的需要;课业体现的是学生如何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选题真实,真题真做。课业一般都有选题背景,有课业目标,有明确的任务和考核标准。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才能完成课业。
⑶尊重学生,重视投诉。
传统教学的考试试卷由教师出,分数由教师定,而且一旦分数确定就是一锤定音,即使学生有疑意,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查卷和变动的。BTEC教学模式的考核也同样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投诉是BTEC班学生的基本权利。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一致时,学生可以在有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提出质疑,甚至逐级投诉。教师应把接受投诉当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持鼓励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作好充分的解释和说明。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相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4.建立企业本位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在教学内容方面采取全国统一的核心课程模式,各地则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本地具体情况再制定适合学校的校本教学计划。课程内容虽然也有实践教学部分,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因此,学校本位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职业实践及需要相去甚远。国家教育发展中心1998年进行的“中国教育与培训调查”显示:85%的职工认为他们的职业技能主要是在工作岗位上形成的。由此可见,学校本位的教学制约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在德国、日本,职业培训都是以企业为主的,包括德国劳动局对未能与企业签订“双元制”培训的青年所提供的就业前培训也不例外。从学校到劳动世界,企业实习是最有效的途径。当然,实习还可以采取勤工俭学或半工半读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企业和学员接受职业培训的要求。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企业本位的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推出了“N+1”办学模式。这里的“N”是指五年制高职的前“4”年或三年制高职的前“2”年,这里的“1”是指学制中的最后1年或最后1学期。“N+1”办学模式是指学生的前“N”年(学期)理论与实践教学在校内完成,最后“1”年(学期)在生产企业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备、工具。可以涵盖考核工种所有操作项目。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
职业能力评价由职业学校负责组织,但在培训企业里进行。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在学生参加真实的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培训后,由学校及培训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具相关的能力评价证书。
在每次岗位培训后都由企业实训教师和人力资源专家对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能力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进行全面测试,这也是对学校学习成果的动态评价。
校企双方共同接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约束。最终的综合能力评估作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的依据,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四、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改革的目标
1.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考核方法多样选择。
应根据考试课目的特点,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考思路、教见解等方法。并逐步实行“讲一练二考三”,以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3.科学评判学生学业成绩。
要把课程终结考试与过程考核中学生取得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课程,其评分方法可以采取不同的 形式,如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取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对达标课程,可采用两级评分,即达标与不达标或及格与不及格;对论文、设计、制作等教学环节,可采用评语加五级评分,以确认其学业成绩。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加强考试方法改革的同时,要建立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制度,对考试内容、命题及考试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完善考试考核办法;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并以一定的学分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固定到培养计划之中,成为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五、建议
1.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改变现行管理模式
高职高专考核方式的改革中涉及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这无疑要求教学管理部门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如:如何衡定教师在改变考核方式后的工作量?在技能考核中,教学管理部门如何保证场地、资金、耗材等的配套供应?
同时,对学生而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既可以作为管理过程的法律依据,又增强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采用一系列教育政策和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调节和控制,促使他们为了社会和自身的共同利益而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发,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将制约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而减缓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步伐。
2.需要对教师加强考试思想和方法的培训。
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应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及精选内容。在进行职业岗位的职责分析时,要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即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分析职业能力时,特别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在分析方法上了也有新的发展,已从过去侧重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工艺技术,向同时注重分析生产过程及其劳动组合方面转变;从单一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和单一的专业技术分析,向职业群和一组相关专业群的分析转化;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变。这些考核思想和方法,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在实践中灵活、熟练地应用。
第二篇:欣赏课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振奋:回眸本学期的授课历程,《格尔尼卡》—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便利地信息技术。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和作品息息相关地这一段历史(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创作;再引入正题,对《格尔尼卡》深入欣赏和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 教学过程: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山彩陶壶》、《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
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只要求传神,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
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作者、尺寸大小、现藏地。为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比较作品的局部,我分别将画面中的灯、举灯的女人、从楼上跳下来的人、牛和马、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等局部设成按钮,每个按钮后都由有与之相关的链接,其内容包括毕加索为创作画的草图及生活中的素材等。丰富的素材会让学生们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的变化历程,体味艺术创作的艰辛。在逐个分析作品局部时,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画,对照毕力日索的作品,想一想、说一说:
1、为什么毕加索这样画,他的方法在表现力上与你的方法哪一个更具震撼力?
2、火焰的形状再具象一点好不好?
3、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
4、手持油煤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
5、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谁这样画了?代表什么意思?
6、牛和马的表情有何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7、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的眼睛像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8、画面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用色彩的处理方法好不好?
9、画面的表现手法如果不用几何形,效果会怎样?
10、看看教室墙上挂的图片,同毕加索的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 在同学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我给大家播放了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并简介了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千奇百怪,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后作业:认真读教科书,并搜集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及其他作品的图片,进一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美术网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从精彩的五节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在”,授课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距离可谓是近之又近,没有花架子,他们注重利用身边的生活注入教学,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路,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有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挖掘美术课的价值;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意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大量的实用标志,让学生从实例中欣赏学习,教法形象生动,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很浓厚,课堂环节比较紧凑、严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形象的审美创造力。在展示中体现美术价值,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美术课程逐步“多元化”,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术不仅仅是审美和创造,它和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一样是人类文化中各具特色却又无可替代的语言系统。现在学习美术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视觉艺术的冲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在美术中得以应用以及所取的视觉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观摩学习虽然结束,可心里有些意犹未尽,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有新的创新,对教材和学生多琢磨,使自己的美术课有新的提高,以此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教材分析: 卡通艺术的发展历史并甚至成年人
很长,但它以亲近自然,可爱夸张的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的儿童书,卡通形象.卡通正特点,了他特
青手对卡通情有独钟.“卡通文化”画册、作业本、书包、铅笔盒、衣帽服饰、贴纸等等到处少年喜爱的法,绘画
.卡通综合了漫画,连环画的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卡通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有善
观察生恶、有美丑、有现实与想象、有历史与未来生动有趣,学习卡通画能够帮助学生活的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知识.通设计
学生的课余生活.本课知识内容
对卡通画的特点和,包括了漫画、卡通画两手法的认识,并尝试用卡能力.对卡通作品的欣赏,来卡通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探究能力和教学思路: 播放卡通片,探究卡通画的特点和教学知识技能: :
卡通造型的方法特点及的语言,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尝学生欣赏卡通作品,以游戏的,以编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
有趣的卡通故事为题启发同学们的思维.试卡通形象的设计.情感:卡通形象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
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慧,教学的精神世界.: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
语言 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设计卡通想象
课时:1课时 教学教具: :VCD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图片等等
学具: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 等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教师活动教学意图 学生活动导入课题 播放动画片 提问出示课题 播放课件
提问归纳归纳出示课件 提问归纳提示 提问出示课件 归纳填图游戏 出示动作图片 填图欣赏卡通作品
提问作业:看卡通编故事
提示小结你最喜欢的卡通片,卡通人物是
? 《 猫和老鼠》是同学们熟悉和喜爱的经典动画系列.请同学欣赏的片段
? 《猫和老鼠》有那些特点最吸引就来学习
卡通形象设计
学生欣赏范作 1卡通的主要特点? A造型夸张幽默 B语言简洁生动 C色彩鲜艳 2卡通常用的手法有那些? 比喻 双关 对比 含蓄 借用 夸张 巧合 误会等等 卡通片
说一说卡通画中,是从哪些(启发学生在范作中寻找除了本身形象的夸张卡通画是怎样
出紧张,静止等情景的?
声音,运动、速度、音乐的画面)外,多用辅助线条或文字的面部表情的?
表情
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喜、怒、哀、乐等
人物的表情呢? 不同的面部表情图片,供学生参考分析
喜怒哀乐表情的在眉毛、眼睛、嘴角的上,卡通主要是对其夸张
举重、滑倒、跑步、偷看、睡觉、摔跤等等 动作与表情要《哪吒闹海》 说说《哪吒闹海》两三个同学为一组选的是
内容?作者是怎样
编
场景和心理感受的?
卡通形象,有趣的故事
1卡通形象的选择 2故事情景的设置 3卡通语言的运用 4色彩的安排
出示常见的中外卡通形象供学生参考 学生作业,巡视展示学生作业
问题,引发思考 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 提问引发思考 借助图片引发思考 以游戏的激发学生思考 直观
游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表演和填图,使学生
认识卡通的特点
拓展学生思路,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想象能力 开阔学生视野,创作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意识.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动画片
回答:猫和老鼠造型上夸张、可爱、幽默,片中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欣赏
发言 学生观察 回答学生 活动
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片 学生观察回答:眉毛、眼睛、嘴
请同学到前面来表演图上动作,主要是加上面部表情.请同学观察给图填上表情 学生观察学生回答 合作作业
手法的运用.不同的修改意见,供同学借鉴.1学生自评 :谈创作思路,2学生互评:寻找同学作品中的闪光点,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第3课时。
本课时在前两节课《感受春天
了解春天》的欣赏基础上,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结合前几个学段已学过的相关色彩知识,通过美术活动中,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2、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一些色彩知识,如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对这些知识有了了解,但对色彩运用的效果感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不敢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练习体会。
3、设计思想
色彩是美术学科知识,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本课时在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抽象色彩练习形式体会色彩,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此文章来自免费教育文稿网[www.xiexiebang.com]
1、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运用抽象色彩练习形式体会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教学重点:
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抽象色彩练习当中,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展示准备好的绘画和摄影作品,通过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色彩知识的学习,加深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各种表现不同季节、色彩的绘画摄影作品,先期完成的学生作品、课本等。学生学具准备:
能够进行色彩练习的绘画材料,如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画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教学意图 教师学生
播放课件,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1、这些作品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2、一年四季中可以用哪些色彩来代表? 出示课题。
3、新授课
(1)讲解色彩三原色、三间色、色彩的三要素。
打开课本11页,认识三原色及间色图表及色相环,欣赏对比色与相邻色的色彩构成。(2)色彩的审美情感 提出问题:
①不同色彩在人们心里、生活的感觉,色彩的象征意义。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②色彩的感觉联想构成四幅风景画(具象)四幅色块相组合,感受季节(抽象)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③展示实物,先期同年段同学完成的抽象色彩练习作品。讲解:运用不同色彩色块创作的特点,表达不同的情感。(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色彩和笔触表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
提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巡回辅导。
提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1)既抓住四季色彩的共性,同时也要有个性的发挥。如秋天,有的关注的是晴朗的天空、金色的大地、丰收的果实,画面呈现明朗欢快的色调。有的则关注秋风、秋雨、落叶,画面呈现出寂寥、悲凉的色调。(2)注意画面笔触的变化,笔触与色彩的结合。
4、教学展示评价
(1)能否在造型与色彩表现方面形成自己的感受。(2)能否认识并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否有意的利用造型或色彩特点完美自己的创作构思。
观察图片,欣赏不同季节的绘画和摄影作品 组织学生讨论
1、感受色彩带给我们视觉、情感的享受。
2、四季可以用丰富的色彩表达。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的问题:
重点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的色彩构成。
①基本色相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红色:热情、奔放、喜庆、恐怖。黄色:充满幻想、颜色明朗。
绿色:文静、友好、安宁、舒适,同时也给人冷漠、孤独感。白色:纯洁、平凡、古板、寂寞的感觉。黑色:庄重、沉默、严肃之感。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进一步感受色彩带给我们大自然的美。分析色彩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③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感受。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自然界和绘画作品丰富的色彩。
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来拓展相关知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经过讨论领会本课知识的重点。
学习认识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相关色彩知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回答、分析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
感受自然界中丰富的色彩和大自然的美。进一步理解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比较、欣赏,知道色彩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互相学习,拓宽思路,解决学生在绘画中的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望。
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互学习,互相提高,开阔思路。
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加深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认识。
如何进一步做好初中美术教学
在农村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是很难的。经济条件的限制,家长,领导的不够重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跟中考一点关系都没有。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从不曾想过放弃,因为我是这个学校唯一的一个专业的美术老师,怎么能让学生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失望呢?于是我一直在坚持。并且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慢慢地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爱上了美术课,也让我们的领导开始重视美术课。我也乐此不彼地从事着这个职业。
1.摆正自身位置和美术课的位置。
有人曾经说过,当所有的鲜花和掌声送给你时,请别忘了你自己。当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时候,你一定要瞧得起自己。我从没认为我是一个教副科的老师而悲哀和叹息。反而是我热爱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永远充满着激情和干劲!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克服,而不是放弃,我不否认周围有很多美术教师转行教语,数,英后,不是评优就是先进,似乎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可是我在美术领域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对那些对美术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每天抽出时间进行辅导,带领学生美化校园,墙报,展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美术?”几乎每个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就是画画。”然后我就开始纠正,告诉他们其实美术的范畴很广,它包括绘画、建筑,工艺美术,广告装潢。绘画只是美术范畴中的一种,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也是很重要的学科。
2.我是如何上好一堂常规美术课的。
(1)利用农村有利资源进行教学。学校周围跌宕起伏的山脉,溪溪卷流的河水,校园的花草树木,以及陪我们长大的各种动物都是我们写生观察的好材料。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枯糙。又如八年级上册《虚心有节——竹》我将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长有竹子的地方进行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竹子的品质、种类、特点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用远程教育制作课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震撼心灵创作的欲望。课件就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工具。如教他们《我的故事》一课,实际是要学生喜欢卡通,掌握卡通的特点。我在课件中穿插了同学们熟悉的卡通片段《喜羊羊》《孙猴子》,《猫和老鼠》的方言版,并叫学生跟着片段一起歌唱,同时思考卡通的特点。每个学生唱得嗨劲,笑得前扑后仰,老师问时,都积极举手总结了卡通特点。并喊同学夸张的做了喜,怒,哀,乐的表情。在后来的作业上我看到了很多个性,优秀的作品,犹如看到了他们的幸福和快乐!又如《身边的风景》这一课时,我开始播放全世界环境污染给各国带来的危害最终导致人类的消失,一下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呼吁:“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3)现场示范,勤做教具。
如《星空》这课,我在课堂上现场演示了各种绘画技法。如油色吸附法、撒盐法、吹色法,当学生看完了我的演示后,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学生的创作激情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手工制作课就更不用说了,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制作很多的成品供学生参考,《书籍装帧》如上、《纸箱板的作用》这样的手工课前,我都制作了大量的教具。(4)用幽默的智慧解决课堂调皮学声的问题。也许很多人都认为农村中学的学生老实巴交,说一不二。那你就大错特错。有的学生的想象力让你佩服。记得在上《漫画自画像》时候教学生描绘肖像画,注意观察人物特点。一个高个子学生高高举手,我走下去问他做什么?他说:老师,脸上的痣怎么画?我一看,不就是画的我嘛,发型,脸型,五官都象极了。我想了 5 秒钟。先是表扬说他画我画得很好,注意了观察,抓住了特征。然后又说,我走近你
看,老师一脸的“美人痔”,当然老师是个男的哟!随便点就是了。呵呵,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我并不觉得难堪,反而觉得他们很可爱!在课堂上会遇到很多很多刁钻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渊博的智慧,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喜欢我们,信任我们,成为良师益友!(5)教师巡视辅导。
在美术课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占用的时间也是最长的,不要以为这个时候就可以休息了,真正的重点就在这里,学生的创作是否成功,就看老师的辅导到不到位。因此,教师辅导学生创作时,目标性要强,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有针对性的展开指导,鼓励优生,注意关注学困生,要心中有数。注意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信息,及时辅导。因为有些画画的技巧和涂色方法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所以在学生作业时很多时候老师可以下去为他个别示范一下,但也要做到点到为止,免得学生过于依赖老师。
(6)作业讲评。讲评是美术教学中作业讲评:极其重要的环节,认真组织作品讲评,不走过场,可以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的语言要正确恰当,生动。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
3.走出农村。
有时候我认为带上一批学生,拿着速写本去街上描绘那些穿着各异,动作各异,表情各异的人和事也是一件很好的享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朴实卖菜的农民伯伯,肥头大耳,油光可见的卖肉杀猪将,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还有我们的学校一出校门不远出就是一个小桥。我带学生走出校门站在桥头。叫学生观察远处近处的车辆和桥两边的树有什么变化,同学们一下就掌握了很难掌握的透视知识,近大远小,近高远矮,在创作时候就特别注意。还有那些校外美丽的田野,山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写生的“大画室”。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热爱自己的职业,一定会找到更多适合我们特色农村中学的教学方法,把美术教学做得更完美。
第三篇:文学欣赏课《走近李清照》说课稿
文学欣赏课《走近李清照》说课稿
富县羊泉初级中学 薛亚萍
一、说设计意图:
1、这节课的题目是《走近李清照》,目的在于尝试和实践文言诗词教学中一种充满新意、美意的课型“文学欣赏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使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标在7-9年级的要求中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对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课标的这种高层次的教学要求,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小说、戏剧、文言诗词等文学欣赏课文或单元。
余映潮老师说在教学文学欣赏课文或单元时,文学欣赏课尤有新意和美意。一般来说一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中大约有20篇以上的课文需要运用这种课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本单元的《词五首》一课中选编了宋词中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词人的作品,这是对学生进行古代诗词欣赏教学的极好机会。《词五首》一课中选编了宋词中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为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诗词有更深入更系统的了解。在教学中我按时间的顺序将初中语文课本中编排的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和她同时期的三首代表作综合在一起,设计成一节李清照诗词的文学欣赏课。
3、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将采用背景穿插、音画烘托、对比体会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李清照诗词美读—品析—想象—评说的欣赏活动,4、选用音乐《高山流水》、《琵琶语》、《寒鸦戏水》、《醉花阴》歌曲《一剪梅》《声声慢》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熏陶作用,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热爱之情和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说教学内容
1、品读《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重点品读《武陵春》。
2、联读欣赏《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
三、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从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著名文学家,培养学生诵读品析能力,感受古代诗词作品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等角度出发,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让学生学有所得:
1、知识与能力
知人论世,比较了解词人李清照的传奇一生,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词人的心境,体会词中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用诵读—品析—想象的方法欣赏诗词的语言,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品析,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女词人的委婉含蓄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知人论世,了解词人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及其心境。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
五、说课时安排
一 课 时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用一幅对联引入,让学生说一说对女词人李清照的了解?(多媒体展示词人简介)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堂文学欣赏课:走进李清照,我们一起用欣赏她诗词的方式走进她的生活,体会她的内心世界,感受她别样的才情、诗情、愁情。(课件 文学欣赏课 走进李清照)
(二)、欣赏活动一:走进书香才女李清照 欣赏《如梦令》两首 背景穿插一:教师讲述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欣赏《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课件出示诗词)
1、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2、这首词中你认为哪个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 联读欣赏《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课件出示诗词)
1、请同学诵读这首词。(指名学生诵读)
2、引导学生进行妙点赏析理解“绿肥红瘦”。
(三)、欣赏活动二:走进幸福少妇李清照 欣赏《醉花阴》、《一剪梅》 背景穿插二:教师深情讲述李清照的幸福生活(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欣赏《醉花阴》
1、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用文中一个词来表达。
2、学生配乐朗读,根据词中意象,想象画面。
3、品析佳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听读欣赏《一剪梅》(课件播放)
(越是渲染词人前半生生活的美好,夫妻恩爱的甜蜜,她对生活的热爱。就越能对比出她后半生的悲苦,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四)、欣赏活动三:走进晚景凄凉李清照 欣赏《武陵春》、《声声慢》
背景穿插四:教师配乐讲述凄苦晚年李清照渲染悲苦的气氛(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欣赏《武陵春》(课件出示诗词)
1、背景点示:(课件出示)
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理解诗词内容
上阕: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哪个句子,人物的哪些动作表现出内心的悲哀。下阕: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4、品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妙处
5、深情诵读这首词
听读欣赏《声声慢》(课件配乐朗诵)教师深情讲述《声声慢》创作背景
播放《声声慢》朗诵材料,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
(五)、对比体会别样愁情。
教师:《武陵春》《声声慢》这两首词中抒发的“愁”与《醉花阴》《一剪梅》中抒发的“愁”一样吗?为什么?
(多媒体出示):
前期《一剪梅》《醉花阴》——愁—闲愁、个人之愁、相思之愁、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不沉重。
后期《武陵春》《声声慢》——愁—深愁、家国之愁、死别之愁、孤独之愁、永恒之愁、厚重的,无法承受的。
(六)、总结一代词宗的李清照一生
(教师简要讲述)
(七)、分享感受
教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心目中李清照,可以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也可以用抒情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八)、课堂小结
1、方法总结(知人论世、反复诵读、品析字句、想象、对比……)
2、师生深情诵读《永远的李清照》
李清照,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她像一颗耀眼的明星,永远在中国的文学史中闪烁,永远在茫茫宇宙中闪烁,永远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闪烁……
(九)、布置作业(老师建议)
1、背诵这六首诗词
2、小作文《我心中的李清照》
七、说教学反思
优点:让学生通过这节课了解了李清照传奇的一生,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到了鉴赏古诗文的一些方法。
第四篇: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欣赏课《樱花》教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樱花》是一首日本民歌。樱花是春季开花的有名观赏植物,日本的人民格外喜爱它,它又是日本的国花。每年花开时节,日自己民竞相观赏它的千姿百态。《樱花》这首歌就描写了日自己民爱花、争先观赏花的情景。
歌曲为一段体,只有14小节。在日本民间的“都节调式 ”(3、4、6、7、1、3)上构成,句尾“4—7—4—3”的奇特落音和偶尔出现的增四大跳音程是其特有的风格。44 拍级进式的旋律朴实无华,生动、细腻,常使人想起脚踏木屐款款而行,陶醉于花海中的日自己民。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2、激发同学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音乐的愿望。
3、启发同学以各种方式来表示樱花的美、表达对樱花的热爱。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相辅。
2、引导同学用多种形式发明性地参与体验音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钢琴、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课堂的奖励规则,激发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3、师生口号:(师:快乐课堂,生:你我共创!)
二、导入教学
1、播放电影<<浪漫樱花>>片段,(里面有樱花飘落的美景,有动感的音乐和舞蹈。)引导同学边观察画面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动起来。(这样既可以让同学看到樱花飘落的情景又可以进行热身运动!)
2、引入樱花的介绍。
3、引入歌曲的初步欣赏。
三、学习新课,展开主题
1、课件出示歌曲词谱,介绍歌曲。
2、播放课件音乐,欣赏歌曲《樱花》,感受歌曲的情绪。
引导同学说说歌曲的情绪,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优美、抒情)
3、跟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词。提醒同学哼唱时必需注意歌曲的情绪!
4、跟课件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5、观察歌曲所使用的音和句末所用的落音情况。
6、简单介绍日本的民间“都节调式”和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在此过程中简单介绍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并对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跟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用投影仪出示任意几首歌曲),让同学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也以此来激发起同学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音乐的欲望!
7、播放歌曲《樱花》和《五木催眠曲》(这也是一首日本的都节调式歌曲),尝试品味日本特色音乐的韵味。
8、再次欣赏歌曲(以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欣赏),启发同学说说听后感受、感想。(提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四、深入拓展,评价验收
引导同学边听音乐的边讨论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文学、诗歌、绘画、音乐)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表达对樱花的赞美和热爱;也可以谈谈欣赏歌曲后的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可先展示组里认为较好的一种方案,假如时间允许的话也可展示组里的其他方案。)
第五篇: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
高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下)
韩丽娟
第六章 皇权与世俗
(第 1—2 周)皇家气派
1.了解中外古代宫殿建筑、园林艺术特点
2.分析中外宫廷生活和民间世俗生活中所产生的这两类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艺术原理
(第 3—4 周)宛自天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理念和艺术造境
2.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比较中国民间园林与皇家园林的异同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审美能力
第七章 移情自然 关注社会
1.(第 5—6周)移情自然
1.通过教学,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花鸟画发展的塔体脉络及画风演变
2.认识艺术情感的作用和社会功能,体会艺术家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
(第 7—8周)时代的见证
1.了解西方风景画发展脉络及艺术风格演变过程
2.让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不仅是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成为时代的见证
(第9—10周)民间美术的图形与寓意
1.帮助学生了解、感受我国民间美术独特的审美趣味和造型意识
2.使学生了解年画和玩具的艺术特色和内在精神意蕴
3.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成就
第八章近现代的探索者
(第11—12周)挑战传统
1.分析近现代艺术对传统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体会创新是艺术的本质以及探
索的重要性
2.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风格演变
(第 13—14周)中国画的革新
1.了解现代国画对传统国画的继承和发展,比较不同派别间的差异
2.体会现代中国画整体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会的时代精神
第九章 新视觉 新思维
(第 15—16 周)生活中的艺术
1.主张和提倡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验,从新的角度和新的试点来观看和欣赏艺术作品
2.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同时,体会到更多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第 17—18 周)科学中的美
1.启发学生更多的从身边的事物、其它学科的知识里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创造的快感
2.启发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审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