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第一篇: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教学对象分析

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以前很少有设计认识的基础这一情况,如何让学生能较完整的掌握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呢?这涉及到学生能否对本教材有一个完整认识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从模仿制作的便携式小凳子的实践中获得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感性认识,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达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2、难点: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教学策略与方法

1、本节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解决方案-解决过程—总结提升”的模式展开,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为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方法: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多媒体教学

3、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发现和明确问题

[马上行动]

阅读案例3:有一天陈晨和同学们到公园里去,发现有很多儿童在玩耍,但常常找不到想坐的小凳。他想,能不能为小朋友设计一款携带方便的小凳呢?……

[设问]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发言]

总结:完成一张表格

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访谈、查找文献

分析信息 整理归类、制成图表

明确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讨论

确定项目 设计便携式小凳

2制定设计方案

问题明确了,设计便携式小凳这个项目确定了,我们应该着手制定具体的设计方案了。

[提出问题]在制定设计方案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需要考虑哪些具体方面呢?

[学生回答] 要稳固、体积轻、携带方便、成本小、制作简单……

[教师分析]

归纳要设计好一个便携式小凳子,必须解决好小凳子的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携带方式等主要问题。

[马上行动]

操作任务:根据刚才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设计方案,在纸上绘出你们认为

最合理的便携式小凳设计草图(包括选材、结构、连接方式等。时间:10分钟)

分组要求:前后六位同学组成一组,选出组长。

作品展示:每组组长上台展示设计图,并讲解设计原理。(时间不超过1分钟)

4.方案筛选

[讨论与交流]

组织学生对众多方案进行初步筛选,淘汰明显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有明显缺陷的方案。允许保留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师总结]

1、展示一些别人设计的便携式小凳

2、总结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

制定设计方案

制作模型或原型

测试、评估及优化

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方案准备制作材料,为下一节制作课做准备。

4、测试、评估及优化(1)测试

测试的目的是检验产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测试是检验产品能否正常工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测试的内容有对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强度、载重等方面的测试。(2)评估

在测试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设计方案和产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得到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和产品。这种评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评估(3)优化

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测试与评估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改进和完善的重要环节。我们都知道小凳子最大的功能就是坐,但是要把小凳子作为一个产品拿去销售,那么除了坐的功能之外,还要坐的舒适、携带方便、美观大方等等功能,就是要对产品进行优化。

案例分析:对便携式小凳的优化

5、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如果别人要使用我们的小板凳,我们就要向使用者介绍我们设计的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同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既可以使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此,我们通常要设计一份产品使用说明书。就产品说明书是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特性,使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产品,像我们在家使用电视、在学校使用多媒体电脑一样。案例分析:便携式小凳使用说明书

6、课外案例分析:家用餐厅装修的设计过程和生态垃圾桶的设计过程。

三、课后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和制作来阐述设计的一般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即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设计的一般过程是按照一定的、科学的、合理的程序过程,但设计同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一项具体设计中,有些阶段或步骤可能会发生变化,有些步骤之间则可能出现一定的循环,因此,设计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灵活安排。

四、课后作业:

为小组制作的便携式小凳附上使用说明书。

第二篇: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学习,力求以通过经典的“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师生“讨论”为课堂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浅简到深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本次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溶进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部分内容,需要2-3个课时完成。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的内容,知道了设计的基本知识,我们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发现问题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3)、态度和情感:

让学生知道在技术设计中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形成平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的生活习惯。

(4)、重点和难点:

重点:设计的一般过程

难点: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以及设计方案的构思

3、教学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动手试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配合教学课件)

1、组织教学:

学生入座,点名和准备播放课件。

2、新课导入:

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的工作程序和流程。当今很少有产品是偶然被开发出来的。

设计的过程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策略,如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空间现象、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等等,它还需要动手能力,如测量、画草图、绘图和使用各种工具。

3、出示教学目标: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4、讲授新课:(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我们可以大致把设计过程分成五个阶段。但这是一个普通的一般过程,不是一个规定的程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种过程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产生反复。

一、发现和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讲,设计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

设计必须从调查需求、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确定设计项目、明确设计要求。

(1)、问题的来源:

1)、人类市场生存活动中必然回遇到的问题。

2)、别人给出的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的问题。

3)、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主动发现的问题。

【案例分析】电话的发明

【案例分析】摩托车的发明

【课堂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如何而来?设计者针对它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

(2)、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

【案例分析】蒸汽机的发明,新式纺纱机的诞生,锯子的发明

2)、收集和分析信息;

【案例分析】现代产品设计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3)、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X光射线机的出现,真空三极管的发明,伽利略与体温表

(3)明确问题的内容和价值:

1)、问题是否明确;

2)、问题的价值;

3)、明确解决问题所受限制;

4)、设计项目和任务的确认;

5)、确定设计的计划。

二、制定设计方案:

在制定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该确定:

首先,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

其次,任何设计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决不会仅有一个。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

1、收集信息:

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信息。

2、设计分析:

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3、方案构思(发展想法):

最具挑战性,需要创新思维,大胆构思,发挥个人潜力。

4、方案呈现(绘画方案草图):

将自己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形象化和视觉化。

5、方案筛选:

选择方案:分析比较,权衡和选择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绘制样图、制作模型、制作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1、测试:

技术试验

2、评估:

3、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编写产品的使用说明及维护手册

5、出示课后练习提纲:

(动手实践:便携式板凳的设计与制作)

6、本章小结: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设计标志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在word中设计标志

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师生协作和学生小组合作、互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使学生的审美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绘图工具的自选图形设计标志。

难点:绘图工具在设计标志过程中图形的旋转和图层位置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过程展示,激趣引课

教师展示用纸设计标志的过程(八张纸)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用纸来设计标志有什么缺点?

生:浪费、不方便……

师:那我们用什么工具来设计标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电脑中的word设计标志(板书标题)

教师出示标志(图)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班级标志有哪些几何图形组成(圆、弧线、闪电形、五边形)

师:在word的自选图形中你能找出这些图形吗?试一试(图)

2、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了解用绘图工具设计标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用word设计班级标志,教师展示用纸设计的第一步:画圆

学生尝试设计第一步,并填充颜色(图)

学生展示,教师讲解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50页完成这个标志的设计

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

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郎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标志设计得很好,但有几个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助解决一下,请看!

师展示作品,并开展评价

教师出示学生设计不好的标志:

1、火箭形状没有旋转的作品

2、图层位置不对的作品

师:这两个标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学生简单评价,教师进行反馈

①选中对象,点击自选图形工具的左边旋转按钮

②选中对象,单击右键——叠放次序——置于顶层

学生完成操作

通过反馈教师讲解标志的设计方法。

(文字型、形象型、几何型、综合型

三、展开想象,创作标志(课内延伸)

教师出示学校的运动会、围棋队、足球队、等校队的工作室的网页。

师:学校的运动会、足球队、围棋队等团队需要设计一个标志,你能选择其中一个帮助他们设计标志吗?

学生展开想象,利用绘图工具自主设计标志

四、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我这节课主要是以探究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教材的设计内容来设计标志。

导入引课(过程展示,激趣引课)

教师通过班级博客的展示,引出标志,通过展示用纸设计班级标志的过程(八张纸),让学生体验到用纸设计标志的种种问题,通过电脑中word设计标志是更好的方法。

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学生通过学习圆的设置,学会基本的设置操作,然后通过自学教材、探究学习完成班级标志的设计。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开展评价等方式,对图形的旋转和图层的位置进行重点和难点的掌握。

教学延伸(以博客为主线,开展标志设计)

班级标志设计好之后,教师展示围棋队、足球队、运动会博客,让学生给他们也设计自己的标志,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四篇:探放水技术设计

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一、成立探放水组织机构 组

长:王保显

副组长:王兴权

苟秋林

李建华

杨怀金 成员:李红军

陈进耀

许全珍

二、探放水时的工作职责

1、有探水时技术科科长每班安排技术员负责确定探水地点范围,探水方位、角度,探水范围地质的构造情况,并有专人现场跟班指导。

2、调度室主任负责探水期间的全面具体指挥工作,安排各级管理人员跟班监督作业。

3、机电科科长负责安排机电队把探水、排水设备安装好,并调试正常运转。

4、探水队具体负责监督探水的实际操作,并安排好每班负责此项工作的负责人。

5、安全科科长负责监督探放水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涉及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无异常时方可操作探水。

三、探水时的技术措施

(1)慎重确定探水地点,避免在危险区内安设钻机,更不可“有疑”不探,盲目前进。

(2)安设前先将探面附近的支护进行加固,防止冒顶和片帮伤人。

(3)技术科合理布置钻孔密度,确定前距、帮距。(4)机电科负责检查排水系统中的水仓、水沟及管路、排水水泵及电动机,使之正常运转,达到设计的最大排水能力。

(5)排水设备安装必须采用专用供电线路,专用排水管路,确保排水时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转。

(6)安全科负责检查通风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是否正常,在探水地点附近15m内安设专用电话,以便情况紧急时,及时报告调度室。

(7)瓦检员必须现场跟班随时检查作业地点的瓦斯浓度,以防止钻孔内瓦斯突出,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探水时调度室必须及时掌握探水情况,确保探水各项工作的安全实施。

(9)当探透老空时,涌水量较小时,采取堵水,在距探水点10m的地点使用双墙闭贯进行堵截。

(10)检查流水路线和人员撤退、避灾路线,避灾路线内不许有煤、矸、物料、矿车等阻塞,时刻保证畅通无阻。

(11)加强探水地点顶帮支护管理,有松动或破损的支架及时修整或更换。

(12)建立健全探水时的各项记录及各责任人签字记录。

四、发生水害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水害事故后,队长负责清点人数,告知工人们不要慌及撤离路线。

(2)发生水害事故后,现场及附近地点的工作人员应首先做自身安全防护,躲避到硐室内、拐弯巷道或其他安全地点,情况紧急时,可抓牢帮锚、锚网,防止被涌水冲倒。

(3)撤离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行动路线和目的地告知矿值班领导。

(4)水害事故发生后,现场及附近地点工作的人员,在脱离危险后,应迅速观察和判断突水地点、涌水程度、现场被困人员情况等,利用电话或其它联络报告调度室,调度室向受威胁区域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5)如是老空水涌出,使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增加时,作业人员立即佩用如隔离式自救器,决不允许任何人以借口在不佩带防护器具的情况下,进入灾区。

(6)调集一切可以利用的排水设备,加快排水速度,降低矿进涌水量水位。

(7)如因突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指示牌,迷失了前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8)加强灾区的通风,为避难人员创造生存条件。

探放水安全操作规程

一、井下探放水钻工上岗条件

1、必须熟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程》以及煤矿井下的一般安全知识,经过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2、应熟悉探放水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要领,维护保养和排水故障的技能。

3、井下探放水钻工应该身体健康,能适应长期井下钻探工作的要求。

4、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教育,掌握煤矿防灾和避灾的知识。

5、必须严格执行工种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二、钻探投备的运输和安装安全操作

1、钻孔机器必须经有关部门检查防爆性能合格后方可入井。

2、在钻机底部按有车轮的轨道运输时,要装平稳,不能前倾后仰,不得超高,超宽,两端设置防撞装置,尽量使用人工推车,如果使用电机牵引,必须设跟车工沿路监视运输状况。

3、用矿车运输钻机时,先装重件大件,后装轻件小件,车内用木板背好,防止损坏机件。

4、安装钻机前要检查,整修设备,并检查钻场及周围支护情况,防止冒顶和片帮。

5、钻机立轴对准钻孔位置,摆正钻机必须用地脚螺丝固定或用压戗柱支撑牢固,以免钻机移动和震动。

6、各种电器设备必须防爆,机械转动部分要安装防护栏,保护罩,远方操作按钮要放在操作人员使用方便的地方。启动开关放在干燥处,电缆吊挂整齐。

7、钻场附近要挖好水池和水沟,必须是在低洼处安装相应的排水设施,使钻探时钻场有自然泄水和排水条件。

三、探放水安全操作

1、探放水钻孔必须根据编制的探放水设计和安全措施规定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和数目等进行施工,未经工程技术人员同意,不得擅自改动。在钻进中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请示报告。

2、操作钻机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打开立轴箱时,横立轴齿轮应付加防护罩。合立轴时,应使齿轮停止后进行。

(2)禁止用手和脚直接制动机械的运转部位。

(3)操作高压电器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脚踏绝缘垫板。

(4)在探放水钻机后面和前面的给进手把范围内,不准站人,防止高压水将钻具顶出伤人或给进手把翻起伤人。(5)探水钻机施工时应有预防电机受潮的措施。

(6)如果发现孔内水量、水压突然加大或顶钻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但不得松开和拔掉钻具。

3、下置孔口管的安全要求

在预计水压较大的区域探水钻进前,必须安装探放钻孔口管,其固定方法必须符合探放水设计的规定要求。下置的孔口管,必须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压力,安装闸阀后,方开继续钻进。

四、探放老空水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探放老空水前首先要分析查明老空水体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的位置时,只准用钻机探放水。

2、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低洼处以使积水能全部放干,并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3、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放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沟、水仓溶量,控制放水量,保证不淹巷道和不淹矿井。

4、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定期测定水量和水压,并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加大,必须报告矿调度室,并采取措施并及时处理。

5、探放水时必须撤出探放水点以下受水威胁的所有人员。

6、探放水工作地点及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必须做到防爆性完好。

7、加大供风量,保持局部通风机连续不断的运转,以便冲淡和带走超瓦斯和有害气体。

8、探放老空水钻孔接近老空,预计有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随时检查空气成分变化情况。如果瓦斯或有害气全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9、探放老空水钻透老空后,如孔内无水流出,首先检查泵上水是否正常,若不正常或经瓦斯检查员检查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用木塞、黄泥和棉线封闭钻孔。

10、疏通钻孔时,操作人员不准对着钻杆站立操作。

五、探放水钻孔收尾工作

(1)所有液压油缸的活塞杆都京戏缩回活塞杆,应用油纸包好,以防划伤。

(2)卸开的油管接头处必须用堵头堵住,防止污物进入管内。(3)不需拆下的钻机油管应堵好管口并牢固盘扎在运钻机的车辆上,严禁在运输过程中松散、损坏。

(4)排出冷动器中的冷动水。

(5)将清点好的钻机零部件,工具、配套设备和拆下来的油管装入专用回收箱中,防止丢失任何器件。

(6)清理好钻场,保持文明整洁。

(7)每班都必须填写汇报,包括钻孔角度、进尺、长度、管套下置深度,设备运转状况和钻程记录,以及作业时间、交接班等原始资料,记录要真实反映探放水钻孔情况,做到全面、准确、详细和整洁,记录要经当班班长审核并签字,等整个钻孔工程结束后,进行有关资料的移交并妥善保管。

防治水措施

一、建立健全煤矿防治水责任制度

1、增强做好煤帮防治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矿井防治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防治水工作的职责。

2、法定代表人要承担起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职责,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要承担起煤帮防治水工作的技术责任。

3、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

4、建立健全水害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等,不断促进我矿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二、加强矿井防治水基础工作,实施对水害预测预报 要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开展我矿透水的防治工作。

1、认真编制矿区水害防治规划、水害防治计划和水害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保证水害防治所需要的资金、工程、设备仪器落实到位。

3、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并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和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资料。

4、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含水层等水位(压)线图》等基础图纸,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情况。

5、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经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和处理煤矿透水事故的针对性措施。

6、搞好地测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预防煤矿透水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大重大水患排查力度

1、定期排查矿井及其周边受威胁的水害隐患。每月应认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1次。

2、对排查出重大隐患要分类定级,建立档案,按规定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3、查出的水害隐患要指定专门致力计划,做到人员责任、整改措施、治理资金、施工期限、应急预案五落实。水害防治工程应编制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工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总结。

4、严禁超层越界等违法、非法开采,严禁采掘防隔水煤柱。凡存在以下严重水患而未采取有效措施的,要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

1)未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采空区、相邻矿井及废弃老窑积水等情况而组织生产的。(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没有配备防治水机构或人员,未按规定设置防治水设施和配备有关技术装备、仪器的。

(3)在有突水威胁区域进行才接作业未按规定进行探放水的。

(4)擅自开采各种煤柱的。

(5)有明显透水征兆未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的。

四、认真落实煤矿防治水措施

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1、矿井开拓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含水丰富,应超前注浆封堵加固。

2、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矿井,要进行疏水降压,保证安全开采,无法保证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底板加固注浆。

3、水体下采煤必须按设计进行试采,确保安全。

五、切实加强老空水防治

1、受老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要分析查明老窑的空间位置、积水量和水压,确定探水警戒线,并准确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编制探放水措施,坚持先探后掘。

2、探放水要由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探放水钻机进行施工,保证探放水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钻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3、探放水时,要撤出探放水点位置以下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并采取有效措施,水患消除后方可继续施工。

4、加强预防暴浑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5、必须查清矿区地面积水、漏水、河流等情况,要掌握最高浑水为、最大降雨量和最低井口标高等资料。

6、在雨季到来以前,要彻底清挖地面排水沟和都塞的河道,加固河流、水库堤坝;井口要围筑堤坝,对地表渗水、漏水进行注浆处理,对废弃井筒充填堵严,防止地表水灌入井下。

7、要建立雨季巡查制度,安排专人对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对预防暴雨浑水设施、物资等进行清查。

8、要建立暴雨浑水可能淹井等事故灾难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只有在确认隐患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六、建立完善水害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和运行机制。

1、安装井下通讯、压风自救系统。

2、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

3、建立暴雨浑水抢险队伍。

4、在雨季以前要对水害应急救援进行演练。当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救援预案》、积极展开救援工作。确保透水事故发生后把损失降到最低。

七、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防治水技术水平。强化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增强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水害防治知识和技能水平,人人都懂得本岗位防治水害的应知应会知识,当发现井下有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立即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

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水害防治技术活动和技术服务活动,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本矿井预防透水事故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防治水新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矿井防治水科技水平。

第五篇: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过程及其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使用于测绘生产项目和专业技术设计、其他测绘项目的设计可参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册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294—2003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3.1 测绘项目 projec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测绘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且其成果(或产品)可提供社会直接使用和流通。

注1 :测绘项目通常包括一项或多项不同的测绘活动。

注2 :构成测绘项目的测绘活动根据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测量、界限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测绘专业活动;也可以根据测区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专业活动;亦可将两者综合考虑进行划分。

3.2测绘技术设计

technical desig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将顾客或社会对测绘成果的要求(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转换为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生产过程或测绘生产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3.3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technical designing docu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为绘图成果(或产品)固有特性和生产过程或体系提供规范性依据的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3.4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correcting document for technical designing设计更改过程中由设计人员提出、并经过审评、验证(必要时)和审批的技术设计文件。技术设计更改文件既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更改,亦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补充。3.5设计过程 design process 一组设计输入转化问为设计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设计过程通常由一组设计活动所构成,主要包括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和更改。3.6设计输入 design input 与成果(或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体系要求有关的、设计输出必须满足的要求或依据的基础性资料。注:设计输入通常又称设计依据。

3.7 设计输出 design output 设计过程的结果。注:测绘技术设计输出的表现形式为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3.8设计审评 design review为确定设计输出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3.9设计验证 design 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的认定。4 总则

4.1 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应进行技术设计。

4.2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 设计。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4.3 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4.4 技术设计文件是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影响测绘成果(或产品)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规定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测绘技术的设计活动应按照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的程序进行。

4.5 技术设计应遵照以下基本原则:

a.技术设计应依据技术输入内容,充分考虑顾客的要求,引用适用的国家、行业或地方的相关标准,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位的资源条件(如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软、硬件配置情况等),挖掘潜力,选择最适用的方案。c.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d.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对于外业测量,必要时应进行实地勘察,并编写踏勘报告。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参见附录A。

4.6 设计人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具备完成有关设计任务的能力,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

b.明确各项设计输入内容,认真了解、分析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并积极收集类似设计内容执行的有关情况。

c.了解、掌握本单位的资源条件(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软、硬件装备情况)、生产能力、生产质量状况等基本情况。

d.对其设计内容负责,并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应按有关程序及时处理。4.7 技术设计的编写应做到:

a.内容明确,文字简练,对标准或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一般可直接引用,并根据引用内容的具体情况,明确所引用标准或规范名称、日期以及引用的章、条编号,且应在引用文件中列出;对已作业生产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题,应重点描述。

b.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c.技术设计书的幅面、封面格式和字体、参见附录B。5 设计内容及内容要求 5.1 策划

5.1.1 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制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

5.1.2 设计策划应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设计验证。当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应对设计输出进行验证。5.1.3 设计策划的内容包括: a.设计的主要阶段。

b.设计审评、验证(必要时)和审批活动的安排。c.设计过程中职责和权限的规定。d.各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

设计策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C。5.2 设计输入

5.2.1 设计输入是设计的依据。编写技术设计文件前,应首先确定设计输入。5.2.2 设计输入应由技术设计负责人确定并形成书面文件,并由设计策划负责人或单位总工程师对其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核。

5.2.3 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应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测绘专业活动而定。通常情况下,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包括:

a.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适用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c.对测绘成果(或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d.顾客提供的或本单位收集的测区信息、测绘成果(或产品)资料及踏勘报告等。e.适用时,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技术总结提供的信息以及现有生产过程和成果(或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据。

f.测绘技术设计必须满足的其他要求。

5.2.4 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及其评审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D。5.3 设计输出 5.3.1 通则

测绘技术设计输出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单。在编写设计书时,当用文字不能清楚、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应增加设计附图。设计附图应在相应的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附录中列出。设计附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E。5.3.2 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5.3.2.1 概述

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受单位等。

5.3.2.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5.3.2.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c.其他需要说明的作业区情况等。5.3.2.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5.3.2.3 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5.3.2.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5.3.2.5.设计方案

5.3.2.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软件配置要求,主要包括: a.硬件: ——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数据处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 ——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如对于外业测绘,可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以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要求)。b.软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软件的要求。5.3.2.5.2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必要时,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的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5.3.2.5.3 技术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各项专业活动的主要过程、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a.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5.3.2.5.4 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内容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

分别规定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主要包括:

a.成果数据:规定数据内容、组织、格式,存储介质,包装形式和标志及其上交和归档的数量等。

b.文档资料:规定需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的类型(包括技术设计文件、技术总结、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必要的文档薄、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等)和数量等。5.3.2.5.5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内容主要包括:

a.组织管理措施:规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主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b.资源保证措施: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或培养的要求;对软、硬件装备的需求等。c.质量控制措施:规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要求。d.数据安全措施:规定数据安全和备份方面的要求。

5.3.2.6 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5.3.2.6.1 进度安排

应对以下内容做出规定: a.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

b.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统计各工序的工作量。

c.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产实力,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分别列出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5.3.2.6.2 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安排,编制分(或分期)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做出必要说明。5.3.2.7 附录

其内容包括: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5.3.3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根据专业测绘活动的不同分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测量、界线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专业技术设计。各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附录F。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专业技术设计各部分内容编写一般要求见5.3.3.1~5.3.3.5。5.3.3.1 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作业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5.3.3.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5.3.3.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

c.测区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如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以及测区经济发达状况等。

5.3.3.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5.3.3.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CH/T 1004—2005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可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指标等。5.3.3.5 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设备的要求。

——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b.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c.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d.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数据安全、备份或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f.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g.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5.4 设计评审

5.4.1 在技术设计的适当阶段,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审评,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设计目标。5.4.2 设计评审的实施方法

设计评审应确定评审依据、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方式以及评审人员等,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a.评审依据:设计输入的内容。

b.评审目的:评价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要求(主要是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c.评审内容:送审的技术设计文件或设计更改内容及其有关说明。d.依据评审的具体内容确定评审的方式,包括传递评审、会议评审以及有关负责人审核等。e.参加评审人员:评审负责人、与所评审的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必要时邀请的有关专家等。5.5 设计验证

5.5.1 为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必要时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5.5.2 设计验证的方法 根据技术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设计验证的方法可选用:

a.将设计输入要求和(或)相应的评审报告与其对应的输出进行比较校检。b.试验、模拟或试用,根据其结果验证符合其输入的要求。c.对照类似的测绘成果(或产品)进行验证。

d.变换方法进行验证,如采取可替换的计算方法等。e.其他适用的验证方法。

5.5.3 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应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验证宜采用试验、模拟或试用等方法,根据其结果验证技术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5.6 设计审批

5.6.1 为确保测绘成果(或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审批。5.6.2 设计审批的依据

设计审批的依据主要包括设计输入内容、设计评审和验证报告等。5.6.3 设计审批方法

5.6.3.1 技术设计文件报批之前,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并在技术设计文件和(或)产品样品上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章)。

5.6.3.2 技术设计文件经审核签字后,一式二至四份报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审批。5.7 设计更改

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当确需要更改或补充有关的技术规定时,应按照本标准的5.4、5.5、5.6的规定对更改或补充内容进行评审、验证和审批后,方可实施。

附 录 A(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踏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A.1 作业区的行政划分、经济水平、踏勘的时间、人员的组成及分工、踏勘的路线及范围。A.2 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山脉、水系、主要地貌类型和特征、平均概略高程、一般比高、地貌自然坡度、透视程度。

A.3 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情况,说明对测绘区作业有影响的作业区气象气候情况(如风、雨、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等)以及冻土深度、高秆作物季节,每年可作业年份,月平均作业天数。

A.4 作业区交通情况。

A.5 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居民地的分布情况及地名规律以及作业组住地的建议。A.6 测区主要交通、水系、山体、居民地、管线和境界等的结合图。A.7 土壤、土质、沼泽地等情况。A.8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A.9 作业区供应情况: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燃料的供应情况,木材、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A.10 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A.11 作业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及预防措施。

A.12 作业区已有成果成图及其质量情况,测量标志完好情况,对利用这些资料的初步分析和意见。

A.13 典型地物、地貌样片调绘及摄影资料。

A.14 根据地貌特征、经济水平和技术方法的作业难度,划分作业区困难类别和具体图幅困难类别(可根据情况幅图)。

A.15 其他需补充说明的作业区信息。A.16 对今后技术设计方案和作业的建议。

附录B(幅面、封面格式和字体、字号)B.1 幅面

技术设计书采用GB/T 788规定的A系列规格纸张的A4副面(210mm×297mm),以便于阅读、复印和保存。B.2 封面格式 B.2.1 正封面格式 B.2.1.1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真正封面格式见图B.1。B.2.1.2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正封面格式见图B.2。B.2.2 副封面格式 B.2.2.1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B.3。B.2.2.2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B.4。B.3 设计书的字号和字体

B.3.1 封面和目次的字号和字体

设计书的正、副封面的名称用二号黑体,封面的其他文字均用四号仿宋。目次页的“目次”用三号字体,目次内容用小四号宋体。B.3.2 正文的文字和字体

设计书正文中,章、条、附录的编号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图、表的标题亦用小四号黑体。条文(或图、表)的注、脚注用五号宋体,图、表中的数字和文字以及图、表右上方关于单位的陈述用五号宋体。

正文和附录的其他内容均采用小四号宋体。

设计附图是在编写设计书时,用文字不能清楚、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所增加的图纸设计。设计附图是测绘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技术设计全貌和各作业工序的相互关系。根据技术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附图可以单工种进行,亦可以多工种合并进行。设计附图应在相应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书附录书中列出。E.2 设计附图的类型

设计附图一般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 测区测量标志设计图; 2. ×× 测区GPS测量技术设计图;

3. ×× 测区三角、导线测量技术设计图; 4. ×× 测区水准测量技术设计图; 5. ×× 测区重力测量技术设计图;

6. ×× 测区航测外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7. ×× 测区航测内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8. ×× 测区地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图; 9. ×× 测区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图; 10.×× 测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图; 11.×× 测区其他的技术设计图。E.3 设计附图的内容和要求 E3.1 设计附图应有标题(图名、图号)、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日期、图例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E.3.2 设计附图应选择适宜的比例尺,需要时可绘制结合图以说明测区周边成果情况和接边要求。

E.3.3 设计附图的设计内容应能反映任务作业量,且设计内容清楚、明了,幅面大小适宜,对已有资料应表明衔接关系。

E.3.4 根据需要,设计附图上课标明作业区范围、经纬度、主要的居民区、交通线、水系和境界等。

E.3.5 当设计附图内容较复杂时,可分项绘制,或增加一些辅助的表格和必要的简要说明,做到设计附图和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互相补充。

附 录

F(各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F.1 大地测量 F.1.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行政隶属等基本情况。F.1.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F.1.2.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哟有资料的数量、形式、施测年代、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和重力基准,资料的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1.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一部分。F.1.4 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投影方法、精度或技术等级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1.5 设计方案 F.1.5.1 选点、埋石

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作业所需的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和其它设施。b.规定作业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的要求。1)选点:

——测量线路、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 ——点位选址、重合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 ——需要联测点的踏勘要求; ——点名及其编号规定;

——选址作业中应收集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要求等。2)埋石

——测量标准、标石材料的选取要求; ——石子、沙、混凝土的比例;

——标石、标志、观测墩的数学精度;

——埋设的标石、标志及附属设施的规格、类型; ——测量标志的外部整饰要求;

——埋设过程中需获取的相应资料(地质、水文、照片等)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路线图、点之记绘制要求;

——-测量标志保护及其委托保管要求; ——其他有关的要求。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F.1.5.2平面控制测量

a.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GPS接受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决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 ——规定补测与重测要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

a.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规定觇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 ——数据的质量检核、预处理及其他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1.5.3 高程控制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规定测站设置基本要求:

——规定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候条件及其他要求等; ——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要求;

——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 ——规定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

——规定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

——必要时,规定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F.1 5.4 重力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重力仪的维护注意事项,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并规定测量仪的运载工具及其要求。

b.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规定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布设和联测方案;

——规定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施测方案,说明已知重力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 ——规定测量成果检查、取舍、补测和重测的要求和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

F.1.5.5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计算所需的软、硬件配置及其检验和测试要求。b.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c.规定各过程作业要求和精度质量要求,包括:

——说明对已知数据和外业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要求; ——说明数据预处理和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如采用的平面、高程、重力基准和起算数据;确定平差计算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精度要求,规定程序编制和检验的要求等; ——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内容。d.规定数据质量检查的要求。

e.规定上述成果内容、形式、打印格式和归档要求。f.有关附录。F.2 摄影测量和遥感 F.2.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F.2.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F.2.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G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困难类别和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F.2.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地图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

测制单位和年代等;说明基础控制资料的平面和高程基准、精度及其点位分布等;说 明航摄资料单位、摄区代号、摄影时间、摄影机型号、焦距、像幅、像片比例尺、航高、底片(像片)质量、扫描分辨率等;说明遥感资料数据的时相、分辨率、波段等;说明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等。

说明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F.2.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F.2.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图幅基本等高距 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2.5 设计方案 F.2.5.1 航空摄影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的要求按GB/ 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执行。F.2.5.2 摄影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a.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多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设备的要求;

——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c.规定各工序作业要求和质量指标:

1)控制测量: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等;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要求。

2)调绘:提出室内判绘和实地调绘的方案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提出新增地物、地貌以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要求;根据测绘地理景观特征,对居民地、地形要素的特征和主要表示方法提出要求,其内容如下:

——水系:规定测定水位的方法和要求,水网区河流、湖泊、沟渠的取舍原则,对水系附属建筑物的表示方法与要求等;

——居民地与建(构)筑物:按测区居民地与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说明其类型、特征、表示方法和综合取舍的原则;

——交通:描述铁路、公路类型和分布情况,对公路以下的道路,着重规定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境界:明确境界表示到哪一级,对国界和其他有争议的境界要提出具体的表示方法和要求等。

——地貌和地质:说明测区内各类地貌的特征,对地貌符号和地质符号表示提出要求; ——植被:说明测区内主要植被的种类、配合表示的要求、地类界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其他关于地图要素的技术要求; ——地名调查:规定确定地名的依据和方法、人口稠密和人口稀少地区地名综合取舍要求,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名应写明译音规则,对地名中的地方字要有统一的注释等; 3)碎部点测量:规定碎部点测量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

4)影像扫描:规定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数据编辑、扫描质量等主要技、术要求。

5)空中三角测量:确定加密方案及其要求,内容包括采用的空三系统、平差方法、检测点的选点规则和数量及其精度指标、技术要求和上交成果要求等。6)数据采集和编辑:

——规定矢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和编辑要求,包括数据的分层、编码、属性内容、数据编辑和接边、图幅裁切、图廓整饰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高程模型格网间隔、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数据格式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分辨率、影像数据纠正、镶嵌、裁切、图廓整饰等技术、质量要求。

5)规定元数据的制作要求。

6)对图历薄、文档薄的样式和填写做出规定。

b.在隐蔽地区、困难地区或特殊情况下测图,或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的精度估算和说明。c.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d.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e.有关附录。F.2.5.3 遥感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b.作业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c.规定遥感资料获取、控制和处理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可包括:

——遥感资料获取:说明获取遥感资料的基本要求,并说明所获取遥感资料的名称、摄影参数、范围、格式、质量情况等;

——控制要求:规定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其分布和计算的精度要求等;

——处理要求:规定各工序(包括纠正、融合及其他内容等)的技术要求及影像质量、误差精度要求等,规定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技术指标和标志(如解译,如形态、影像、色调)及其整饰、注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d.其他相关的技术、质量要求。

e.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f.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g.有关附录。

F.3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F.3.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采集内容、任务量等基本情况。

F.3.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3.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F.3.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3.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3.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3.5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图艮控制测量:规定各类图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限差的要求等。

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采用全站型速测仪、平板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等;

——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的内容、要素代码、精度要求; ——规定属性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数字高程模型(DEM),应规定高程数据采集的要求; ——规定数据记录要求;

——规定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检查和成图工具等要求;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模型(DEM),还应规定内插DEM和分层设色的要求等。

d.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主要物资及交通工具等,指出物资供应、通信联络、业务管理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或对作业的建议等;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要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时的精度估算和说明。e.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f.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g.有关附录。

F.4 地图制图和印刷 F.4.1 地图制图 F.4.1.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制图范围、行政隶属、地图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承担单位等基本情况。对于地图集(册),还应重点说明其主要反映的主体内容等。对于电子地图,还应说明软件基本功能及应用目标等。F.4.1.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4.1.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作业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困难类别和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

F.4.1.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资料 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并列出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包括可利用的图表、图片、文献等)以及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说明作者原图或其他专题资料的形式、质量情况,并对其利用方案加以说明。F.4.1.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4.1.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形式、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等高距,地图类别和规格,地图性质、精度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对于地图集(册),还应说明图集的开本及其尺寸、图集(册)的主要结构等主要情况。

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区域、比例尺、用途、功能、媒体集成程度、数据格式、可视化模型、数据发布方式及可视化模型表现等。F.4.1.5 设计方案 F.4.1.5.1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设计方案的主要包括: a.说明作业所需的软、硬件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c.规定所需作业过程、方法和技术要求:

1)地图扫描处理:规定地图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纠正方法、数据编辑的主要内容、色彩处理等作业和质量要求等。

2)数学基础:规定地图的数学基础及其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3)数据采集与编辑处理:

——规定地图表示的数据内容、采集方法、要素表示关系的处理原则、数据接边以及数据编辑处理的其他要求等:

——规定地图的图面配置、图廓整饰、图幅裁切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地图各要素符号、注记等的表示要求;

——规定地图数据的色彩表示、输出分分版(或分色)、排版样式、输出材料以及印刷原图的制作要求等; ——对于地图集(册),规定其详细结构、内容安排、排版样式等,并规定各图幅诸内容的选取原则、表示方法、图片、文字的编辑样式,文字的字体、大小等; ——规定对地图或图集印刷、装帧的主要要求; ——图历薄填写以及其他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和资料的内容及要求。f.有关附录。F.4.1.5.2 电子地图

a.制作电子地图以及多媒体制作与浏览所需的各种软、硬件配置要求。b.电子地图制作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流程。c.电子地图制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 ——规定空间信息可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内容:

——规定多媒体可视化表现形式和对媒体数据的要求; ——规定对地图符号系统设计和地图层次结构(由主题信息内容、主题相关信息和背景信息内容等组成)设计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要求等;

——规定电子地图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软件功能及应用目标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手段与基本形式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的流程结构和组织方式; ——规定电子地图的界面结构和交互方式等。——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等。

d.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和资料的内容及要求。e.有关附录。F.4.2 地图印刷 F.4.2.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性质、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F.4.2.2.印刷原图情况

说明印刷原图的种类、形式、分版情况、制作单位、精度和质量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说明其他有关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等。

F.4.3.2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4.2.4

主要质量指标

说明印刷的精度、印色、印刷的主要材料(如纸张、胶片、版材等)、装帧方法以及成品的主要质量、数量情况等。F.4.2.5 设计方案

印刷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确定印刷作业的主要工序和流程(必要时,应绘制流程图)。b.规定所需工序作业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拼版的方法和要求;

——制版;规定制版作业的方法、材料、技术和质量要求; ——修版:规定修版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印刷:规定打样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规定印刷设备、纸张类型、印色、印序和印数、印刷精度和墨色等要求;

——装帧的方法、技术要求、采用的材料以及清样本的制作等; ——裁切设备、尺寸和精度要求

——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 ——其他有关的技术、质量要求。

c.提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要求。d.有关的附录。F.5 工程测量 F.5.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F.5.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5.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F.5.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5.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5.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5.5 设计方案

F.5.5.1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参照标准的F1.5.2和F1.5.3的要求。F.5.5.2 施工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作业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施工场区控制网及建筑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精度要求,确定场区高程控制点的布设、精度要求和施测规定;

——对施工放样使用的图纸和资料提出技术要求,规定各施工工序放样、抄平的技术要求、检核方法和限差规定等;

——规定结构安装测量中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 ——规定灌注桩、桩界和红线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及要求; ——水工建筑物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高层建筑物与预制构件拼装的竖向测量偏差的规定等;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5.5.3 竣工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规定竣工图的分幅、编号、比例尺以及图例、符号等;——规定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规定竣工图的内容、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要求等;——规定对竣工图各项注记及其他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

F.5.5.4

线路测量

包括铁路测量、公路测量、管线测量、架空索道和架空送电线路、光缆线路测量等。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线路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和要求,联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确定线路的测图比例尺; ——规定中线、曲线的起、迄点位置,布设要求,实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断面的间距和断面点密度的要求等;

——规定各种桩点(中桩、转点、交叉点、断面点、曲线点等)的平面和高程的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线路测量各阶段对各种点位复测的要求,各次复测值之间的限差规定; ——架空索道的方向点偏离直线的精度要求等;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5.5.5 变形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配置。

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基准点设置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案、标石埋设规格、施测方案及其精度要求; ——规定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和观测要求;

——规定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公式和统计检验方法等; ——规定手薄、记录和计算的要求;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d.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e.有关附录。F.6 界线测绘 F.6.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

F.6.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F.6.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地形类别以及测区困难类别,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土地等级及利用概况等。F.6.2.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控制成果和图件的形式、采用的平高程基准、比例尺、大地点分布密度、等级,行政区划资料、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对于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还应说明房屋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土地利用分类、土地权属单位的划分、城镇房产类别、房屋建筑结构分类等标准的制定单位和年代等级资料情况和利用方案。F.6.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的一部分。F.6.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哄人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6.5 设计方案 F.6.5.1 地籍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外业调绘:规定调绘图件(地形图、航摄像片、影像平面图及其他图件),确定地籍要素调绘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各种权属界线的表示和地块的编号方法等; ——规定界址点实测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测图作业要求:规定测图的作业方法,使用的一起,精度要求和各项限差;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等; ——其他技术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6.5.2 房产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的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房产调查(或调绘):规定房产调查(或调绘)的内容和方法,地块和房屋(幢号)

CH/T 1004—2005 的编号方法,房产调查表的填写要求等;

——规定界址点布设、编号和实测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房产图绘制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其他技术质量要求。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6.5.3 境界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的方法,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外业调绘:确定调绘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规定界址点实测和界桩埋设的方法和要求等; ——其他技术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

F.7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 F.7.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管理框架、建库目标、系统功能、预期结果、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F.7.2 已有资料情况,并结合数据入库前的检查、验收报告或其他有关文件,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

F.7.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的一部分。F.7.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数据库范围、内容、数学基础、分幅编号、成果(或产品)的单元空间、数据精度、格式及其他重要技术指标。F.7.5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建库的技术路线和流程,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建库的主要过程及其接口关系;

b.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规定建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有关的图制软件等;规定数据库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如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及计算机等)、数据存储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功能要求或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等。规划网络结构(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线、网络连接设备等)。

c.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规定数据库的系统构成、空间定位参考、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关系、属性要素类型及其关系等。

下载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绘技术设计书

    5.2 严格的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工作是测绘工作的生命线。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对影响工程产品质量的过程五大因素进行严加控制,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所用......

    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 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

    学生通用技术设计作品

    学生通用技术设计作品模板 设计者姓名: 组长:组员:设计者一寸照片学习通用技术后的感悟设计说明设计方案、设计草图和下料图(用相机或手机拍成图片后嵌入文档)制作说明学生自我评......

    技术设计(精选多篇)

    技术设计4技术设计 4.1目的与要求4.1.1技术设计阶段应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要求,对重大、复杂的 技术问题通过科学试验、专题研究,加深勘探调查及分析比较,解决初......

    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原则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练习题

    专题二:高中通用技术设计原则的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 1、 女教师的道德优势在于 A、 关怀 B、 公正 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__来看待。 A、 他者 B、 你者 作为为人师表的践行者,教师......

    论证过程教案

    议论文阅读---论证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短文,进一步明确论据及其作用。 2.会分析论证过程,并能准确表述。 二 重难点: 会分析论证过程,并能准确表述。 三 学习过程 (一)直接......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书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 农村土地确权调查 技术设计书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 4 1.1 调查区......

    生产技术设计书(5篇)

    云南大理测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产品(DEM、DOM、DLG)生产技术设计书 目 录 1、 任务概述 1 2、 资料情况 1 3、 作业技术依据 2 4、 软、硬件环境 2 5、 成果规格、精度 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