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设计书

时间:2019-05-14 10:5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测绘技术设计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篇:测绘技术设计书

5.2 严格的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工作是测绘工作的生命线。在项目开始前,必须对影响工程产品质量的过程五大因素进行严加控制,对参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对所用施工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对施工、检验方法的质量控制,对生产、技术、劳动、管理环境的质量控制,这是保证项目工程质量的关键。

对产品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在组织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技术设计书及国家、行业标准作业,不擅自修改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技术设计有差错或遗漏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3 科学的施工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各时期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月进度、周进度和天进度计划。根据月计划编制每周作业计划,用来向各作业班组下达任务。

每周召开一次平衡调度会,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天计划保证周计划,通过周计划保证月计划,从而确保工程总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

紧紧抓住作业环节中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周期,及时完成关键工序的工作。对于非关键部位上的工作,预留出一定的机动时间(即时差)。在工作完成日期适当挪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时差,以便更有利地安排仪器设备和人员的流水循环作业、减少窝工、提高工效。有效编制各时期各工序仪器设备和人员的投入计划并严格落实。如人员及仪器设备的投入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时,要提出调整局部进度计划和有效的补救措施,使总进度计划顺利实施。精心组织、科学施工。

根据划分的项目分项及工序,合理平衡和安排劳动力,组织各工序的穿插和搭接,组织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做好雨天及其它恶劣气候的作业后备工作,合理安排、穿插内外业工程的实施。

5.4 先进的设备

我单位拥有先进的GPS、全站仪水准仪及各种数字化信息处理设备和交通、通讯等设备,为完成项目下达的各项任务提供了装备保障。利用先进的GPS技术设备和手持测距仪,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降低了人为因素引起的错误。

5.5 合理的人员配置

配置合理的人员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要老中青结合,不同知识层面的人员合理搭配,测量专业、计算机专业土地管理专业以及GIS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要齐全。这样可以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互相的交流中,也可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

5.6 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措施

保证项目的资金使用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为此公司在资金使用上坚决做到专款专用,不属于公司使用的资金决不占用。

(1)合理收取工程款

严格遵照合同条款中有关付款的条文,根据要求提供必要的付款依据,请监理、业主审核。统计工作的基础是实事求是,决不高估冒算,对设计变更增加的工作量实事求是地经过监理单位、业主审核,在审核的基础上结算价款。

(2)合理使用工程款

①保证项目的资金使用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为此公司在资金使用上坚决做到专款专用,不属于公司使用的资金决不占用。

②在抓计划的基础上做好调度工作,决不因计划不周导致物资积压,使资金无法发挥效益。(3)合理调度工程款

若业主方按合同规定资金一时不能到位,则不能因此而拖延工期或影响工程质量。我方将利用本单位的一切有利条件、凭借本公司的良好信誉,千方百计调度项目外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这是我方的承诺也是ISO9001保证体系中的一种实实在在的体现。

6、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6.1 技术设计会审及变更管理

(1)技术设计有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并经项目质检负责人、项目生产实施负责人共同会审,提出意见并修改后由副总经理批准后报业主审核。

(2)在作业过程中因实际工作需要对技术设计进行变更的,应由提出变更单位提交书面申请,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生产实施负责人共同会审后,交副总经理批准后发放技术变更或补充书。

(3)对发生变更的设计,要及时传达到项目部优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6.2 制定各工序的检查验收方案

(1)由项目质检负责人主持制定本项目各生产工序的检查验收方案,并由项目组评审、副总经理批准后在各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严格实施。

(2)各工序的检查验收方案要充分总结我公司承担同类项目中质量的得失,明确各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保证规划成果各项指标均在有效控制之下。

(3)对各级检查人员由项目质检负责人组织,认真学习各工序的专业技术设计书和检查验收方案,明确掌握本项目的特点、重点、难点、把好质量关。

6.3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生产实施负责人主持编制,并经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2)每个工序作业人员必须制定本工序施工组织实施计划。(3)施工组织设计要对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交底。

(4)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调整,实行动态管理。当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调整方案,报原审批人审批后执行。

6.4 作业人员素质管理

(1)定期对项目施工人员进行规范、规程、工序工艺、检验方法等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开展质量意识教育。

(2)树立“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作业,是每个作业员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3)实行作业人员作业规划成果“实名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从思想上不断强化作业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保证成果的质量。

6.5 严格三级检查制度及工序交接检查

(1)施工中严格执行作业班组自检、项目部专职检查员专检、单位专职检查员专检的三级检查制度。

(2)工序交接检查,即由下道工序操作人员对上道工序进行检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下道工序不得开工。

(3)对不合格规划成果坚决予以返工,并将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预防控制程序进行防范,杜绝同类问题的发生。

6.6 加强现场质量检查

在严格执行“三级检查”制度的基础上,项目部、质检部及作业科室必须加强作业现场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作业总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及时解决,将成果质量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确保所有规划成果不返工。对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各级专职检查员要进行跟班或追踪检查。

6.7 对测量仪器设备的监视和管理

(1)选用性能稳定、效率高先进设备投入本工程的施工作业。(2)确保使用的所有仪器均在鉴定有效期内,对水准仪等需要检验的设备必须严格进行检校,确保所有投入仪器均处于良好有效的作业状态。杜绝使用没有鉴定的仪器设备进行施工。

(3)作业和质检使用的仪器设备,其种类、规格及精度应满足国家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4)设备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规划成果操作手册进行,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报告,不得带“病”作业。

(5)定期对仪器设备有计划地进行保养和维护,使仪器设备保存良好的状态。

6.8 加强与业主及监理的协调

(1)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应及时与业主方进行联系和协调,进行及时处理,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措施和采取必要的技术方案。

(2)应准时参加现场协调会,解决作业中出现的技术及质量等问题。

(3)定期向业主提交生产进度报告,随时接受业主的监督和检查。

7、确保工程工期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7.1 技术保障措施

(1)项目开始前组织项目组全体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和有关的技术规范、规定,了解工作背景、调查区的历史和现状,明确为完成本项目任务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应采取的主要工作方法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到野外工作有的放矢。

(2)注重先进的测绘技术的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提高先进的测绘技术在调查工作中的操作和应用水平,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精度及成果质量。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及时了解、收集与本项目任务有关的资料,认真学习、吸收和借鉴,确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将最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工作实践,增强项目工作的预见性,提高项目成果水平。

(4)倡导学术民主,经常针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讨论会,在项目组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项目组全体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

7.2 组织保障措施

(1)进一步深入项目区勘查,认真编制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以其作为施工指导。项目实施中,实行施工组织动态管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确保施工生产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均衡推进。

(2)按项目法实施,项目开工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严谨的网络计划,抓关键线路,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安排施工,根据总网络计划编制“月、旬、日”的作业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完成情况,及时与原计划进行对比,并采取措施修正调整。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滞后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总网络计划的实现。

(3)合理安排雨季的施工项目或工序,最大限度的减少气候引起的停工损失。(4)认真采用适合工作实际的成熟方法,充分发挥新技术、新工艺的性能,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期建立在技术先进、措施有效的基础上。

(5)根据总体目标和施工进度、施工难度、环境等特点,充分利用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提前预测有可能发生的工序间交叉配合不到位的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抓住重点,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配技术力量及仪器设备。

(6)加强同相关方面的联系和协调,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7)提前做好进场准备工作,确保按业主要求进场时间准时进场。

8、确保安全及文明施工的技术和组织措施 8.1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目标

(1)加强安全教育和措施,杜绝职工因工责任伤亡事故;(2)杜绝因管理不善和使用不当而造成仪器设备损伤,影响作业和工期;

(3)杜绝因管理不善而造成交通运输、火灾、中毒等重大事故;(4)杜绝因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测绘资料的损坏和丢失、泄密;

(5)尊重当地的习俗,遵守社会公德,安全文明生产。

8.2 保证体系

(1)作业现场建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体系,高起点、严要求地做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各项工作,建立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本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岗位的各个人。具体说就是各工序负责人为安全和文明施工小组的副组长,各作业班组组长为安全文明施工小组成员,具体负责落实、监督和检查各个小组的安全文明施工。

(2)建立安全文明施工制度及各项技术组织措施。

8.3 安全管理措施

(1)项目部工作人员上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岗位的安全保护规定,做到安全生产。

(2)项目经理在开工之前必须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安全教育工作。(3)对于行人车辆较多的工作区,为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现场施工人员统一穿戴“安全工作服”和“安全工作帽”,并遵守交通规则。(4)认真落实制定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完善安全承包体系,项目各班组、各关键岗位都做到承包到人,安全承包不留死角。(5)定期展开安全检查、查事故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发现不好苗头及时整改。

(6)加强职工的防盗、防抢意识,与当地治安部门加强联系。(7)作业人员要具备安全用电常识,电压超过36V时,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绝缘防护用品。

(8)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要立即将受害者送附近医院急救并保护现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责任事故。

(9)外业作业时使用的设备、图纸、资料等不准离人,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

8.4 文明施工及环保管理

(1)施工过程中注意文明用语,公共场合禁止高声喧哗,工作过程中遇有群众围观或询问,应耐心给予疏散和解释,不应态度粗暴。(2)严格遵守施工区内各项管理规定,合理安排施工。(3)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妥善处理,禁止乱涂乱画,避免造成的环境污染,搞好环境卫生。

(5)采集作业时,应在规定的路线上行驶,尽量减少对植被及其它环境的破坏和污染。8.5安全生产措施

(1)对全站仪、GPS接收机、水准仪等设备设专人操作,制定专项制度,定责定岗,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在城区内的及交通干道上施工作业时,必须穿戴有红、黄色标志的安全背心和号帽,严格遵守城市交通规则。

(3)在城区内的交通干道上施工作业时间较长时,必须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

(4)外业作业现场配备医疗箱。并针对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病、常见病等配备常用药。

8.6车辆管理措施

(1)汽车驾驶员必须身体健康,反映灵敏,作风正派,经专业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文明礼貌行驶,不准强行抢道行车,倒车、调头、转弯要注意安全,不得盲目驾驶。

(3)汽车在村、镇、交叉路口、泥泞道路、山区危险道路、铁路道口行车时,要集中注意力,做到一看、二慢、三通过(铁路道口一停二看三通过),谨慎驾驶,安全行车。

(4)在雨、云雾、冰雪天行车时,要集中注意力,慢速行驶,安全行车。8.7成果资料的保密

(1)对取得的所有航片、图纸和控制成果资料,作业过程的所有中间成果资料以及最终成果资料,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采取严格措施,专人保管,保证未经书面许可,不向第三方提供。上述资料在项目完成后全部移交给招标方。

(2)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实行严格的文件夹管理和存储责任制度。作业过程中定期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备份由系统工程师进行,有关备份情况建档备查。对于提交的最终数字地图,刻录至光盘上后,进行读入有效性检查。

第二篇: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 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可以无差别对接。)(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五、地形测量与成图

1、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居民点分布较多,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RTK和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目 要

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图式》3.1.8表示。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7)房屋没有支柱的檐廊可不表示;有柱的檐廊用《图式》4.1.7表示,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两端有支撑墙而中间无支柱的檐廊,用《图式》4.3.1.3表示;建筑部分超出房屋墙基的楼层称挑层,涉及三种情况,表示方法如下:a、挑层宽度大于1m,挑层与主体房屋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当挑层宽度大于3m时,挑层应注记起、止楼层。b、挑层小于1m时,虚线不绘,房屋的轮廓线以挑层的投影为准。c、挑层下若有支柱,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

(8)房屋中间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分外廓用虚线表示。1.2.2.3 道路及附属设施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逼真,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2)宽度在3m-4m,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图式》6.4.1)。

(3)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依小路符号表示(《图式》6.4.3),但应成网,并反映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选取主要的表示。(4)图上宽度1mm以上的桥梁依比例尺用《图式》6.6.4a表示,其余的不依比例尺,用《图式》6.6.4b表示。

(5)宽度大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a表示,小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b表示。

(6)单位内部道路用《图式》6.4.4表示,并注记材质。1.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1.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2)沟渠宽度超过0.5m以上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用《图式》8.3.2表示。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水流方向,单线沟渠在单线上注明水流方向。1.2.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1.2.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1.2.8 碎部点高程测注

(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高程注记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15-23m。(3)对于田角、房角、桥中心、道路交叉转折点、地形起伏变化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等地形特征点应优先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主要堤堆顶,图上每隔10-15cm测注一点。1.2.9 地理名称和注记

(1)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有名称的桥、闸、河流都应正确注记名称。

(2)村组名称以村组合并后名称为准。全名称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3)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4)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1.2.10 避让原则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采用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3mm(图上,下同)表示。当简易房、棚房以围墙为其墙时,以围墙表示简易房、棚房的墙。(2)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准确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3)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移位0.3mm。

(4)独立性地物与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物时,可中断其它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5)双线路边与双线沟边重合时, 双线沟边移位0.2mm表示;双线路边与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沟移位0.3mm表示;单线路边与双线沟边、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路移位0.3mm表示。

(6)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渠、围墙等)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境界、电力线、通线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绘出,不得省略;当植被为线状符号分割时,应在每块被分割的范围内至少绘出一个能说明植被属性的相应符号。

六、数据、图形编辑

1、测量数据编辑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2.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2.2 地形图分层,按下表执行 地形要素分层及各层主要内容 层

名 主

容 KZD GPS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GCD 碎部高程注记点

JMD 一般房屋、简单房屋、棚房、厕所、建筑中房屋等 阳台、檐廓、支柱、围墙、台阶、水泥铺装地面等

GXYZ 电力线、铁塔、电杆、变压器、通信线、通信杆、路灯、消防栓、上水、下水等

DLDW 工业设备、水塔、抽水机站、田埂、窑、坟地等 DLSS 公路、大车路、小路、路涯、桥梁、涵洞等 SXSS 河流边线、水涯线、池塘、沟渠、水闸、流向等 DMTZ 陡坎、斜坡等

ZBTZ 水稻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绿化带、行树、地类界等 TK 图廓、坐标格网线、图廓外注记

ZJ 地名、单位名、道路名、河流名、桥梁名、各种说明、注记等 JJ 境界线如:县界、乡镇界、村界、组界 ZDH 展点号

0 其它未列入上述图层的要素

2.3 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2.4 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七、检查验收

1、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2、、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3、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4、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30%的检查。

八、提交资料

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技术设计书一份

2、数字化地形图(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3、技术总结

第三篇: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绘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过程及其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使用于测绘生产项目和专业技术设计、其他测绘项目的设计可参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册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294—2003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3.1 测绘项目 projec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由一组有起止日期的、相互协调的测绘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在内的规定要求的目标,且其成果(或产品)可提供社会直接使用和流通。

注1 :测绘项目通常包括一项或多项不同的测绘活动。

注2 :构成测绘项目的测绘活动根据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测量、界限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测绘专业活动;也可以根据测区的不同划分不同的专业活动;亦可将两者综合考虑进行划分。

3.2测绘技术设计

technical desig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将顾客或社会对测绘成果的要求(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转换为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生产过程或测绘生产体系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3.3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technical designing document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为绘图成果(或产品)固有特性和生产过程或体系提供规范性依据的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3.4技术设计更改文件 correcting document for technical designing设计更改过程中由设计人员提出、并经过审评、验证(必要时)和审批的技术设计文件。技术设计更改文件既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更改,亦可以是对原设计文件技术性的补充。3.5设计过程 design process 一组设计输入转化问为设计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设计过程通常由一组设计活动所构成,主要包括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和更改。3.6设计输入 design input 与成果(或产品)、生产过程或生产体系要求有关的、设计输出必须满足的要求或依据的基础性资料。注:设计输入通常又称设计依据。

3.7 设计输出 design output 设计过程的结果。注:测绘技术设计输出的表现形式为测绘技术设计文件。

3.8设计审评 design review为确定设计输出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3.9设计验证 design verification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设计输出满足输入要求的认定。4 总则

4.1 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应进行技术设计。

4.2 测绘技术设计分为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项目设计是对测绘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 设计。专业技术设计是对测绘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它是在项目设计基础上,按照测绘活动内容进行的具体设计,是指导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对于工作量较小的项目,可根据需要将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合并为项目设计。4.3 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代表单位负责;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4.4 技术设计文件是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影响测绘成果(或产品)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规定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测绘技术的设计活动应按照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的程序进行。

4.5 技术设计应遵照以下基本原则:

a.技术设计应依据技术输入内容,充分考虑顾客的要求,引用适用的国家、行业或地方的相关标准,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技术设计方案应先考虑整体而后局部,且顾及发展;要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考虑作业单位的资源条件(如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软、硬件配置情况等),挖掘潜力,选择最适用的方案。c.积极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d.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已有的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对于外业测量,必要时应进行实地勘察,并编写踏勘报告。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参见附录A。

4.6 设计人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具备完成有关设计任务的能力,具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经验。

b.明确各项设计输入内容,认真了解、分析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并积极收集类似设计内容执行的有关情况。

c.了解、掌握本单位的资源条件(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软、硬件装备情况)、生产能力、生产质量状况等基本情况。

d.对其设计内容负责,并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发现问题,应按有关程序及时处理。4.7 技术设计的编写应做到:

a.内容明确,文字简练,对标准或规范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一般可直接引用,并根据引用内容的具体情况,明确所引用标准或规范名称、日期以及引用的章、条编号,且应在引用文件中列出;对已作业生产中容易混淆和忽视的问题,应重点描述。

b.名词、术语、公式、符号、代号和计量单位等应与有关法规和标准一致。c.技术设计书的幅面、封面格式和字体、参见附录B。5 设计内容及内容要求 5.1 策划

5.1.1 技术设计实施前,承担设计任务的单位或部门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测绘技术设计进行策划,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必要时,亦可制定相应的技术人员负责。

5.1.2 设计策划应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设计验证。当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应对设计输出进行验证。5.1.3 设计策划的内容包括: a.设计的主要阶段。

b.设计审评、验证(必要时)和审批活动的安排。c.设计过程中职责和权限的规定。d.各设计小组之间的接口。

设计策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C。5.2 设计输入

5.2.1 设计输入是设计的依据。编写技术设计文件前,应首先确定设计输入。5.2.2 设计输入应由技术设计负责人确定并形成书面文件,并由设计策划负责人或单位总工程师对其适宜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核。

5.2.3 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应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测绘专业活动而定。通常情况下,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包括:

a.使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b.适用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

c.对测绘成果(或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测绘任务书或合同的有关要求,顾客书面要求或口头要求的记录,市场的需求或期望。

d.顾客提供的或本单位收集的测区信息、测绘成果(或产品)资料及踏勘报告等。e.适用时,以往测绘技术设计、测绘技术总结提供的信息以及现有生产过程和成果(或产品)的质量记录和有关数据。

f.测绘技术设计必须满足的其他要求。

5.2.4 测绘技术设计输入及其评审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D。5.3 设计输出 5.3.1 通则

测绘技术设计输出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单。在编写设计书时,当用文字不能清楚、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应增加设计附图。设计附图应在相应的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附录中列出。设计附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参见附录E。5.3.2 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5.3.2.1 概述

说明项目来源、内容和目标、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任务量、完成期限、项目承担单位和成果(或产品)接受单位等。

5.3.2.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5.3.2.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测绘项目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c.其他需要说明的作业区情况等。5.3.2.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5.3.2.3 引用文件

说明项目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项目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5.3.2.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说明成果(或产品)的种类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5.3.2.5.设计方案

5.3.2.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规定测绘生产过程中的硬、软件配置要求,主要包括: a.硬件: ——规定对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测绘仪器、数据处理设备、数据传输网络等设备的要求; ——其他硬件配置方面的要求(如对于外业测绘,可根据作业区的具体情况,规定对生产所需的主要交通工具、主要物资、通信联络设备以及其他必需的装备等要求)。b.软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主要应用软件的要求。5.3.2.5.2 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的主要生产过程和这些过程之间输入、输出的接口关系。必要时,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的规定出生产作业的主要过程和接口关系。5.3.2.5.3 技术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各项专业活动的主要过程、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a.特殊的技术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依据和技术要求。5.3.2.5.4 上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内容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

分别规定上交和归档的成果(或产品)内容、要求和数量,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类型、数量等,主要包括:

a.成果数据:规定数据内容、组织、格式,存储介质,包装形式和标志及其上交和归档的数量等。

b.文档资料:规定需上交和归档的文档资料的类型(包括技术设计文件、技术总结、质量检查验收报告、必要的文档薄、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等)和数量等。5.3.2.5.5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 内容主要包括:

a.组织管理措施:规定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和主要人员的职责和权限b.资源保证措施:对人员的技术能力或培养的要求;对软、硬件装备的需求等。c.质量控制措施:规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验收的主要要求。d.数据安全措施:规定数据安全和备份方面的要求。

5.3.2.6 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 5.3.2.6.1 进度安排

应对以下内容做出规定: a.划分作业区的困难类别。

b.根据设计方案,分别计算统计各工序的工作量。

c.根据统计的工作量和计划投入的生产实力,参照有关生产定额,分别列出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5.3.2.6.2 经费预算

根据设计方案和进度安排,编制分(或分期)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做出必要说明。5.3.2.7 附录

其内容包括:需进一步说明的技术要求。有关的设计附图、附表。5.3.3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

专业技术设计根据专业测绘活动的不同分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测量、界线测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等专业技术设计。各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具体要求见附录F。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通常包括概述、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引用文件、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技术设计方案等部分。专业技术设计各部分内容编写一般要求见5.3.3.1~5.3.3.5。5.3.3.1 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作业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5.3.3.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5.3.3.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

c.测区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如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以及测区经济发达状况等。

5.3.3.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5.3.3.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CH/T 1004—2005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可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指标等。5.3.3.5 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设备的要求。

——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b.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c.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d.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数据安全、备份或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f.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g.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5.4 设计评审

5.4.1 在技术设计的适当阶段,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审评,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设计目标。5.4.2 设计评审的实施方法

设计评审应确定评审依据、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方式以及评审人员等,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a.评审依据:设计输入的内容。

b.评审目的:评价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要求(主要是设计输入要求)的能力;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c.评审内容:送审的技术设计文件或设计更改内容及其有关说明。d.依据评审的具体内容确定评审的方式,包括传递评审、会议评审以及有关负责人审核等。e.参加评审人员:评审负责人、与所评审的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必要时邀请的有关专家等。5.5 设计验证

5.5.1 为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输入的要求,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必要时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5.5.2 设计验证的方法 根据技术设计文件的具体内容,设计验证的方法可选用:

a.将设计输入要求和(或)相应的评审报告与其对应的输出进行比较校检。b.试验、模拟或试用,根据其结果验证符合其输入的要求。c.对照类似的测绘成果(或产品)进行验证。

d.变换方法进行验证,如采取可替换的计算方法等。e.其他适用的验证方法。

5.5.3 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时,应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验证。验证宜采用试验、模拟或试用等方法,根据其结果验证技术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5.6 设计审批

5.6.1 为确保测绘成果(或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应依据设计策划的安排(见5.1)对技术设计文件进行审批。5.6.2 设计审批的依据

设计审批的依据主要包括设计输入内容、设计评审和验证报告等。5.6.3 设计审批方法

5.6.3.1 技术设计文件报批之前,承担测绘任务的法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审核,并在技术设计文件和(或)产品样品上签署意见并签名(或章)。

5.6.3.2 技术设计文件经审核签字后,一式二至四份报测绘任务的委托单位审批。5.7 设计更改

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当确需要更改或补充有关的技术规定时,应按照本标准的5.4、5.5、5.6的规定对更改或补充内容进行评审、验证和审批后,方可实施。

附 录 A(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踏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A.1 作业区的行政划分、经济水平、踏勘的时间、人员的组成及分工、踏勘的路线及范围。A.2 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山脉、水系、主要地貌类型和特征、平均概略高程、一般比高、地貌自然坡度、透视程度。

A.3 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情况,说明对测绘区作业有影响的作业区气象气候情况(如风、雨、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等)以及冻土深度、高秆作物季节,每年可作业年份,月平均作业天数。

A.4 作业区交通情况。

A.5 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居民地的分布情况及地名规律以及作业组住地的建议。A.6 测区主要交通、水系、山体、居民地、管线和境界等的结合图。A.7 土壤、土质、沼泽地等情况。A.8 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A.9 作业区供应情况: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燃料的供应情况,木材、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A.10 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A.11 作业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及预防措施。

A.12 作业区已有成果成图及其质量情况,测量标志完好情况,对利用这些资料的初步分析和意见。

A.13 典型地物、地貌样片调绘及摄影资料。

A.14 根据地貌特征、经济水平和技术方法的作业难度,划分作业区困难类别和具体图幅困难类别(可根据情况幅图)。

A.15 其他需补充说明的作业区信息。A.16 对今后技术设计方案和作业的建议。

附录B(幅面、封面格式和字体、字号)B.1 幅面

技术设计书采用GB/T 788规定的A系列规格纸张的A4副面(210mm×297mm),以便于阅读、复印和保存。B.2 封面格式 B.2.1 正封面格式 B.2.1.1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真正封面格式见图B.1。B.2.1.2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正封面格式见图B.2。B.2.2 副封面格式 B.2.2.1 项目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B.3。B.2.2.2 专业技术设计书

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副封面格式见图B.4。B.3 设计书的字号和字体

B.3.1 封面和目次的字号和字体

设计书的正、副封面的名称用二号黑体,封面的其他文字均用四号仿宋。目次页的“目次”用三号字体,目次内容用小四号宋体。B.3.2 正文的文字和字体

设计书正文中,章、条、附录的编号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图、表的标题亦用小四号黑体。条文(或图、表)的注、脚注用五号宋体,图、表中的数字和文字以及图、表右上方关于单位的陈述用五号宋体。

正文和附录的其他内容均采用小四号宋体。

设计附图是在编写设计书时,用文字不能清楚、形象地表达其内容和要求时所增加的图纸设计。设计附图是测绘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直接反映出整个技术设计全貌和各作业工序的相互关系。根据技术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附图可以单工种进行,亦可以多工种合并进行。设计附图应在相应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书附录书中列出。E.2 设计附图的类型

设计附图一般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 测区测量标志设计图; 2. ×× 测区GPS测量技术设计图;

3. ×× 测区三角、导线测量技术设计图; 4. ×× 测区水准测量技术设计图; 5. ×× 测区重力测量技术设计图;

6. ×× 测区航测外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7. ×× 测区航测内业像片控制布点设计图; 8. ×× 测区地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图; 9. ×× 测区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图; 10.×× 测区地籍测量技术设计图; 11.×× 测区其他的技术设计图。E.3 设计附图的内容和要求 E3.1 设计附图应有标题(图名、图号)、设计单位、设计人、审核人、日期、图例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E.3.2 设计附图应选择适宜的比例尺,需要时可绘制结合图以说明测区周边成果情况和接边要求。

E.3.3 设计附图的设计内容应能反映任务作业量,且设计内容清楚、明了,幅面大小适宜,对已有资料应表明衔接关系。

E.3.4 根据需要,设计附图上课标明作业区范围、经纬度、主要的居民区、交通线、水系和境界等。

E.3.5 当设计附图内容较复杂时,可分项绘制,或增加一些辅助的表格和必要的简要说明,做到设计附图和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互相补充。

附 录

F(各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F.1 大地测量 F.1.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行政隶属等基本情况。F.1.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F.1.2.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哟有资料的数量、形式、施测年代、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和重力基准,资料的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1.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的一部分。F.1.4 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投影方法、精度或技术等级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1.5 设计方案 F.1.5.1 选点、埋石

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作业所需的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和其它设施。b.规定作业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的要求。1)选点:

——测量线路、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 ——点位选址、重合利用旧点的基本要求; ——需要联测点的踏勘要求; ——点名及其编号规定;

——选址作业中应收集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要求等。2)埋石

——测量标准、标石材料的选取要求; ——石子、沙、混凝土的比例;

——标石、标志、观测墩的数学精度;

——埋设的标石、标志及附属设施的规格、类型; ——测量标志的外部整饰要求;

——埋设过程中需获取的相应资料(地质、水文、照片等)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路线图、点之记绘制要求;

——-测量标志保护及其委托保管要求; ——其他有关的要求。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F.1.5.2平面控制测量

a.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规定GPS接受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决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 ——规定补测与重测要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

a.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规定觇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 ——数据的质量检核、预处理及其他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1.5.3 高程控制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规定测站设置基本要求:

——规定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候条件及其他要求等; ——规定观测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要求;

——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 ——规定外业成果计算、检核的质量要求;

——规定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

——必要时,规定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F.1 5.4 重力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重力仪的维护注意事项,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并规定测量仪的运载工具及其要求。

b.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规定重力控制点和加密点的布设和联测方案;

——规定重力点平面坐标和高程的施测方案,说明已知重力点的利用和联测情况; ——规定测量成果检查、取舍、补测和重测的要求和其他相关的技术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d.有关附录。

F.1.5.5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计算所需的软、硬件配置及其检验和测试要求。b.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c.规定各过程作业要求和精度质量要求,包括:

——说明对已知数据和外业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评价的要求; ——说明数据预处理和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如采用的平面、高程、重力基准和起算数据;确定平差计算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和精度要求,规定程序编制和检验的要求等; ——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内容。d.规定数据质量检查的要求。

e.规定上述成果内容、形式、打印格式和归档要求。f.有关附录。F.2 摄影测量和遥感 F.2.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F.2.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F.2.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G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海拔高度、相对高差、地形类别、困难类别和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分布与主要特征,气候、风雨季节及生活条件等情况。F.2.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地图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

测制单位和年代等;说明基础控制资料的平面和高程基准、精度及其点位分布等;说 明航摄资料单位、摄区代号、摄影时间、摄影机型号、焦距、像幅、像片比例尺、航高、底片(像片)质量、扫描分辨率等;说明遥感资料数据的时相、分辨率、波段等;说明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等。

说明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F.2.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F.2.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图幅基本等高距 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2.5 设计方案 F.2.5.1 航空摄影

航空摄影技术设计的要求按GB/ 19294—2003《航空摄影技术设计规范》执行。F.2.5.2 摄影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a.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多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与传输等设备的要求;

——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c.规定各工序作业要求和质量指标:

1)控制测量: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等;规定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施测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精度要求。

2)调绘:提出室内判绘和实地调绘的方案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提出新增地物、地貌以及云影、阴影地区的补测要求;根据测绘地理景观特征,对居民地、地形要素的特征和主要表示方法提出要求,其内容如下:

——水系:规定测定水位的方法和要求,水网区河流、湖泊、沟渠的取舍原则,对水系附属建筑物的表示方法与要求等;

——居民地与建(构)筑物:按测区居民地与建(构)筑物的分布情况,说明其类型、特征、表示方法和综合取舍的原则;

——交通:描述铁路、公路类型和分布情况,对公路以下的道路,着重规定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境界:明确境界表示到哪一级,对国界和其他有争议的境界要提出具体的表示方法和要求等。

——地貌和地质:说明测区内各类地貌的特征,对地貌符号和地质符号表示提出要求; ——植被:说明测区内主要植被的种类、配合表示的要求、地类界综合取舍的要求等; ——其他关于地图要素的技术要求; ——地名调查:规定确定地名的依据和方法、人口稠密和人口稀少地区地名综合取舍要求,对少数民族地区地名应写明译音规则,对地名中的地方字要有统一的注释等; 3)碎部点测量:规定碎部点测量及其相关的技术要求。

4)影像扫描:规定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数据编辑、扫描质量等主要技、术要求。

5)空中三角测量:确定加密方案及其要求,内容包括采用的空三系统、平差方法、检测点的选点规则和数量及其精度指标、技术要求和上交成果要求等。6)数据采集和编辑:

——规定矢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和编辑要求,包括数据的分层、编码、属性内容、数据编辑和接边、图幅裁切、图廓整饰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高程模型格网间隔、格网点高程中误差、数据格式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分辨率、影像数据纠正、镶嵌、裁切、图廓整饰等技术、质量要求。

5)规定元数据的制作要求。

6)对图历薄、文档薄的样式和填写做出规定。

b.在隐蔽地区、困难地区或特殊情况下测图,或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的精度估算和说明。c.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d.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e.有关附录。F.2.5.3 遥感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b.作业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c.规定遥感资料获取、控制和处理的技术和质量要求,可包括:

——遥感资料获取:说明获取遥感资料的基本要求,并说明所获取遥感资料的名称、摄影参数、范围、格式、质量情况等;

——控制要求:规定控制点选取的方法、点数及其分布和计算的精度要求等;

——处理要求:规定各工序(包括纠正、融合及其他内容等)的技术要求及影像质量、误差精度要求等,规定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技术指标和标志(如解译,如形态、影像、色调)及其整饰、注记的方法和技术要求等。d.其他相关的技术、质量要求。

e.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f.成果上交和归档要求。g.有关附录。

F.3 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F.3.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采集内容、任务量等基本情况。

F.3.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3.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F.3.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3.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3.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3.5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图艮控制测量:规定各类图根的布设,标志的设置,观测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限差的要求等。

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野外地形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采用全站型速测仪、平板仪、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等;

——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的内容、要素代码、精度要求; ——规定属性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数字高程模型(DEM),应规定高程数据采集的要求; ——规定数据记录要求;

——规定数据编辑、接边、处理、检查和成图工具等要求;

——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模型(DEM),还应规定内插DEM和分层设色的要求等。

d.其他特殊要求:拟定所需的主要物资及交通工具等,指出物资供应、通信联络、业务管理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或对作业的建议等;采用新技术、新仪器测图时,需要规定具体的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限差规定和必要时的精度估算和说明。e.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f.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g.有关附录。

F.4 地图制图和印刷 F.4.1 地图制图 F.4.1.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制图范围、行政隶属、地图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承担单位等基本情况。对于地图集(册),还应重点说明其主要反映的主体内容等。对于电子地图,还应说明软件基本功能及应用目标等。F.4.1.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4.1.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作业区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困难类别和居民地、水系、道路、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

F.4.1.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采用的平面和高程基准、比例尺、等高距、测制单位和年代,资料 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并列出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包括可利用的图表、图片、文献等)以及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说明作者原图或其他专题资料的形式、质量情况,并对其利用方案加以说明。F.4.1.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4.1.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地图比例尺、投影、分幅、密级、出版形式、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等高距,地图类别和规格,地图性质、精度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对于地图集(册),还应说明图集的开本及其尺寸、图集(册)的主要结构等主要情况。

对于电子地图,则应说明其主题内容、制图区域、比例尺、用途、功能、媒体集成程度、数据格式、可视化模型、数据发布方式及可视化模型表现等。F.4.1.5 设计方案 F.4.1.5.1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设计方案的主要包括: a.说明作业所需的软、硬件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c.规定所需作业过程、方法和技术要求:

1)地图扫描处理:规定地图扫描分辨率、色彩模式、数据格式、纠正方法、数据编辑的主要内容、色彩处理等作业和质量要求等。

2)数学基础:规定地图的数学基础及其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3)数据采集与编辑处理:

——规定地图表示的数据内容、采集方法、要素表示关系的处理原则、数据接边以及数据编辑处理的其他要求等:

——规定地图的图面配置、图廓整饰、图幅裁切等技术、质量要求; ——规定地图各要素符号、注记等的表示要求;

——规定地图数据的色彩表示、输出分分版(或分色)、排版样式、输出材料以及印刷原图的制作要求等; ——对于地图集(册),规定其详细结构、内容安排、排版样式等,并规定各图幅诸内容的选取原则、表示方法、图片、文字的编辑样式,文字的字体、大小等; ——规定对地图或图集印刷、装帧的主要要求; ——图历薄填写以及其他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和资料的内容及要求。f.有关附录。F.4.1.5.2 电子地图

a.制作电子地图以及多媒体制作与浏览所需的各种软、硬件配置要求。b.电子地图制作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流程。c.电子地图制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 ——规定空间信息可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内容:

——规定多媒体可视化表现形式和对媒体数据的要求; ——规定对地图符号系统设计和地图层次结构(由主题信息内容、主题相关信息和背景信息内容等组成)设计的内容、表现手段和要求等;

——规定电子地图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软件功能及应用目标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现手段与基本形式等; ——规定电子地图空间信息的流程结构和组织方式; ——规定电子地图的界面结构和交互方式等。——其他需要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等。

d.最终提交和归档成果和资料的内容及要求。e.有关附录。F.4.2 地图印刷 F.4.2.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性质、用途、任务量、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F.4.2.2.印刷原图情况

说明印刷原图的种类、形式、分版情况、制作单位、精度和质量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说明其他有关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等。

F.4.3.2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4.2.4

主要质量指标

说明印刷的精度、印色、印刷的主要材料(如纸张、胶片、版材等)、装帧方法以及成品的主要质量、数量情况等。F.4.2.5 设计方案

印刷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确定印刷作业的主要工序和流程(必要时,应绘制流程图)。b.规定所需工序作业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拼版的方法和要求;

——制版;规定制版作业的方法、材料、技术和质量要求; ——修版:规定修版的方法、内容和要求;

——印刷:规定打样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要求;规定印刷设备、纸张类型、印色、印序和印数、印刷精度和墨色等要求;

——装帧的方法、技术要求、采用的材料以及清样本的制作等; ——裁切设备、尺寸和精度要求

——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技术质量要求; ——其他有关的技术、质量要求。

c.提交和归档成果(或产品)和资料的要求。d.有关的附录。F.5 工程测量 F.5.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内容与特点等基本情况。F.5.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F.5.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以及测区困难类别,测区有关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情况等。

F.5.2.2 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资料的施测年代、采用的平面、高程基准、资料的数量、形式、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F.5.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F.5.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成图基本等高距、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5.5 设计方案

F.5.5.1 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内容参照标准的F1.5.2和F1.5.3的要求。F.5.5.2 施工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作业所需要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施工场区控制网及建筑控制网的布设方法和精度要求,确定场区高程控制点的布设、精度要求和施测规定;

——对施工放样使用的图纸和资料提出技术要求,规定各施工工序放样、抄平的技术要求、检核方法和限差规定等;

——规定结构安装测量中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 ——规定灌注桩、桩界和红线点的布设和施测方法及要求; ——水工建筑物施工放样的方法和测量允许偏差,高层建筑物与预制构件拼装的竖向测量偏差的规定等;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5.5.3 竣工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规定竣工图的分幅、编号、比例尺以及图例、符号等;——规定竣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规定竣工图的内容、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要求等;——规定对竣工图各项注记及其他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

F.5.5.4

线路测量

包括铁路测量、公路测量、管线测量、架空索道和架空送电线路、光缆线路测量等。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线路控制点的布设方案和要求,联测方法和技术要求,确定线路的测图比例尺; ——规定中线、曲线的起、迄点位置,布设要求,实测方法,技术要求以及断面的间距和断面点密度的要求等;

——规定各种桩点(中桩、转点、交叉点、断面点、曲线点等)的平面和高程的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线路测量各阶段对各种点位复测的要求,各次复测值之间的限差规定; ——架空索道的方向点偏离直线的精度要求等;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e.上交和归档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5.5.5 变形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配置。

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基准点设置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方案、标石埋设规格、施测方案及其精度要求; ——规定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和观测要求;

——规定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公式和统计检验方法等; ——规定手薄、记录和计算的要求;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d.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e.有关附录。F.6 界线测绘 F.6.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行政隶属、测图比例尺、任务量等基本情况。

F.6.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F.6.2.1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的主要特征,地形类别以及测区困难类别,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土地等级及利用概况等。F.6.2.2已有资料情况

说明已有控制成果和图件的形式、采用的平高程基准、比例尺、大地点分布密度、等级,行政区划资料、质量情况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对于地籍测绘和房产测绘,还应说明房屋普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的现势性和可靠性,土地利用分类、土地权属单位的划分、城镇房产类别、房屋建筑结构分类等标准的制定单位和年代等级资料情况和利用方案。F.6.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的一部分。F.6.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哄人高程基准、投影方式、成图方法、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F.6.5 设计方案 F.6.5.1 地籍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外业调绘:规定调绘图件(地形图、航摄像片、影像平面图及其他图件),确定地籍要素调绘或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各种权属界线的表示和地块的编号方法等; ——规定界址点实测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测图作业要求:规定测图的作业方法,使用的一起,精度要求和各项限差;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表示方法等; ——其他技术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6.5.2 房产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的方法,观测限差,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房产调查(或调绘):规定房产调查(或调绘)的内容和方法,地块和房屋(幢号)

CH/T 1004—2005 的编号方法,房产调查表的填写要求等;

——规定界址点布设、编号和实测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房产图绘制和面积量算的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其他技术质量要求。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F.6.5.3 境界测绘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b.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c.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控制测量:规定平面控制的布设方案,觇标和埋石的规格,观测的方法,新旧点联测方案及控制网的精度估算;

——外业调绘:确定调绘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规定界址点实测和界桩埋设的方法和要求等; ——其他技术要求。

d.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

e.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f.有关附录.。

F.7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 F.7.1 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管理框架、建库目标、系统功能、预期结果、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F.7.2 已有资料情况,并结合数据入库前的检查、验收报告或其他有关文件,说明数据的质量情况和利用方案。

F.7.3 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的一部分。F.7.4 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数据库范围、内容、数学基础、分幅编号、成果(或产品)的单元空间、数据精度、格式及其他重要技术指标。F.7.5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a.规定建库的技术路线和流程,应用流程图或其他形式,清晰、准确地规定建库的主要过程及其接口关系;

b.系统软件和硬件的设计:规定建库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有关的图制软件等;规定数据库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如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及计算机等)、数据存储设备及其他设备的功能要求或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等。规划网络结构(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线、网络连接设备等)。

c.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规定数据库的系统构成、空间定位参考、空间要素类型及其关系、属性要素类型及其关系等。

第四篇: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

第一章 概 况

为满足海安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受海安工业园区规划部的委托,我公司对小焦港河以西东海大道(四环路)两侧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整个测绘过程将于2005年11月结束。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海安镇平桥村十九组与海南村六、七、八、十组。地形图测绘具体范围:东至小焦港,南至东海路南600米,西至永安南路延伸段,北至海安镇二里村界河。

地理位置:东经:120º27′-28′,北纬:32º30′。

测区地貌:测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4.0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9、10、11三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I类。

第二章 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以下简称《GPS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3年施测的E级点D002、C级点HA002两个GPS点。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5年6月测的SW09和WD10两个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1997年1:10000的海安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四、现有电子地形图资料

测区内有为四环路规划服务的1:500平面图,可作为本次工程的一部分使用。

第四章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20º的3度带投影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将测区附近的C、E级GPS点作为起算点。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 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2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C级GPS点HA002为起算点,使用我公司为海安城区所计算的国际第五推荐参考椭球与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之间的转换参数。使用RTK(9800)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南方公司的天王星9800型GPS动态接收机(标称精度为±2cm+1PPm)。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以测区东侧的四等水准点WS09为起算点附合到测区北侧的四等水准点WD10。采用DSZ3(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施测。

测量方法:中丝读数法,读上、下丝计算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图根点相对于D002,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第九章 地形测量与成图

第一节 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工矿居民点成条形分布,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支导线须观测左、右角(具体技术要求详见下表)

图根支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要求

支导线最长 900m

单边最大边长 300m

支导线最多边数 3

测角回数 1

圆周角闭合差 ≤±40〃

测边回数 单向1测回

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TOPCON GTS-211D及TOPCON GTS-311型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项目 要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

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图式》3.1.8表示。

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

(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7)房屋没有支柱的檐廊可不表示;有柱的檐廊用《图式》4.1.7表示,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两端有支撑墙而中间无支柱的檐廊,用《图式》4.3.1.3表示;建筑部分超出房屋墙基的楼层称挑层,涉及三种情况,表示方法如下:a、挑层宽度大于1m,挑层与主体房屋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当挑层宽度大于3m时,挑层应注记起、止楼层。b、挑层小于1m时,虚线不绘,房屋的轮廓线以挑层的投影为准。c、挑层下若有支柱,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

(8)房屋中间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分外廓用虚线表示。

1.2.2.3 道路及附属设施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逼真,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2)宽度在3m-4m,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图式》6.4.1)。

(3)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依小路符号表示(《图式》6.4.3),但应成网,并反映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选取主要的表示。

(4)图上宽度1mm以上的桥梁依比例尺用《图式》6.6.4a表示,其余的不依比例尺,用《图式》6.6.4b表示。

(5)宽度大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a表示,小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b表示。

(6)单位内部道路用《图式》6.4.4表示,并注记材质。

1.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2)沟渠宽度超过0.5m以上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用《图式》8.3.2表示。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水流方向,单线沟渠在单线上注明水流方向。

1.2.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2.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 碎部点高程测注

(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高程注记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15-23m。

(3)对于田角、房角、桥中心、道路交叉转折点、地形起伏变化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等地形特征点应优先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主要堤堆顶,图上每隔10-15cm测注一点。

1.2.9 地理名称和注记

(1)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有名称的桥、闸、河流都应正确注记名称。

(2)村组名称以村组合并后名称为准。全名称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3)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4)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

1.2.10 避让原则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采用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3mm(图上,下同)表示。当简易房、棚房以围墙为其墙时,以围墙表示简易房、棚房的墙。

(2)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准确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3)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移位0.3mm。

(4)独立性地物与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物时,可中断其它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5)双线路边与双线沟边重合时, 双线沟边移位0.2mm表示;双线路边与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沟移位0.3mm表示;单线路边与双线沟边、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路移位0.3mm表示。

(6)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渠、围墙等)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境界、电力线、通线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绘出,不得省略;当植被为线状符号分割时,应在每块被分割的范围内至少绘出一个能说明植被属性的相应符号。

第二节 数据、图形编辑

2.1 测量数据编辑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2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2.2.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2.2.2 地形图分层,按下表执行

地形要素分层及各层主要内容

层名 主要内容

KZD GPS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GCD碎部高程注记点

JMD 一般房屋、简单房屋、棚房、厕所、建筑中房屋等

GXYZ 电力线、铁塔、电杆、变压器、通信线、通信杆、路灯、消防栓、上水、下水等

DLDW 工业设备、水塔、抽水机站、田埂、窑、坟地等

DLSS 公路、大车路、小路、路涯、桥梁、涵洞等

SXSS 河流边线、水涯线、池塘、沟渠、水闸、流向等

DMTZ 陡坎、斜坡等

ZBTZ 水稻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绿化带、行树、地类界等 TK 图廓、坐标格网线、图廓外注记

ZJ 地名、单位名、道路名、河流名、桥梁名、各种说明、注记等 JJ 境界线如:县界、乡镇界、村界、组界

ZDH 展点号

0 其它未列入上述图层的要素

2.2.3 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

2.2.4 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第十章 检查验收

一、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二、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三、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四、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20%的检查;检查验收室外检查应达到10%。

第十一章 提交资料

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技术设计书壹份

2控制点成果表壹份

3控制点点位略图壹份

4数字化地形图(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5技术总结

第五篇: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作业要求及内容

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内容及实例

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测区范围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别,特别需要说明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例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时间系统、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软件环境及其要求: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对作业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置方面需特别规定的要求。

(2)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3)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4)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主要要求。(5)数据安全、备份或者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6)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7)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表和其他有关内容。

作业内容模板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500校园数字化地形图测量设计书

为满足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用图的需要,受学院委托,测绘工程系承担完成校园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任务,由XX班负责具体测量工作。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概述

1.1调查区概况

测区位于石家庄市桥东区四水厂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校园内。四水厂路东接体育大街,西连胜利北大街,有95路公交车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地为主,建筑物较为密集,环绕校园有内部道路。地物较为简单。

1.2工作范围及工作内容 作业依据

2.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2.2技术依据坐标、高程系统 4项目组织

4.1 项目组织机构

4.2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4.3项目人员配备

4.4 主要技术人员投入情况

4.5 主要仪器设备计划

5项目实施技术流程和方案 6质量控制

6.1质量保证措施..6.2三级检查一级验收 7安全保证措施

7.1生产保证体系

7.2全生产保证措施

7.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7.4资料安全 8 项目工作进度安排

8.1 项目进度控制计划

8.2 项目工作进度安排表 9 提交成果

下载测绘技术设计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测绘技术设计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 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

    农村土地确权技术设计书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 农村土地确权调查 技术设计书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 4 1.1 调查区......

    生产技术设计书(5篇)

    云南大理测区1:1万基础地理信息产品(DEM、DOM、DLG)生产技术设计书 目 录 1、 任务概述 1 2、 资料情况 1 3、 作业技术依据 2 4、 软、硬件环境 2 5、 成果规格、精度 2 6、......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精选)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一、前 言1、设计目的: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

    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古城))

    西城锦园古城小区3#、6#楼 建筑沉降观测 技 术 方 案 漯河市宏博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八月 1 目录 一、 任务概况及目的.........................................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txt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转载)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

    测绘成果保密书

    关于提供双牌县城区电子版现状图的保密协议 提供方:双牌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征用事务所 使用方: 提供方为使用方提供双牌县城区 1:500 比例尺现状图,使用现状图(电子版)申请表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