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

13、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与学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与学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与学方法:指导 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作者及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轩榭)lín xún(嶙峋)jiàn shǎng(鉴赏)zhēn zhuï(斟酌)池沼(zhǎo)壑(hâ)镂空(lîu)阑干(lán)模样(mú)学法指导:老师可集体听写、到黑板默写、小组长检查等

3、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仪表的实物样本,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

败笔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4、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5、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jiàn()赏

⑵ tãng()萝 ⑶ 丘hâ()⑷ 重峦()叠嶂()⑸ lín xún()()⑹ 镂()空 ⑺ 无所依傍()⑻ màn yán()()⑼ jì mî()()⑽ 琢()磨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倘若标本 完美 因地制宜 B、讲究配和 败笔 自出心载 C、对称屈曲 盘曲 重峦叠障 D、嶙峋镂空 闲适 别具匠新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⑴“蔓延”的正确解释是()A、蔓草向周围扩展。B、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充。C、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生长。D、慢慢地向周围扩展。

⑵“自出心裁”的正确解释是()A、独创一格,与众不同。B、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C、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D、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

⑶“败笔”中的“败”字的正确解释是()A、搞坏 B、坏的 C、失败 D、破旧、腐烂 4、选择词语填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⑴ 谁如果要(A鉴赏、B欣赏、C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⑵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A赞叹、B赞颂、C赞赏)这是高度的图案美。⑶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A完好、B完美、C完整)的图画。

⑷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A景色、B景物、C景致)就见得深了。

⑸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A依赖、B依靠、C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⑴B⑵A⑶B⑷C⑸A B、⑴A⑵A⑶C⑷B⑸B

C、⑴B⑵C⑶B⑷A⑸B D、⑴A⑵A⑶B⑷C⑸C 5、下面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⑴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⑶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A、⑴描写 ⑵说明 ⑶议论 B、⑴说明 ⑵议论 ⑶描写 C、⑴议论 ⑵描写 ⑶说明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同学们应该在学习中加以体会。

五、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

七、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⑴ 鉴 ⑵ 藤 ⑶ 壑 ⑷ luán zhàng ⑸ 嶙峋 ⑹ lîu ⑺ bàng ⑻ 蔓延⑼ 寂寞 ⑽ zhuï 2、A B、合、裁 C、嶂 D、心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⑴ C ⑵ C ⑶ C 4、D 5、A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 :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①、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②、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③、(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④、(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阅读(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①、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②、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③、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④、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重点赏析,质疑探究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

明确: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自主学习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当堂训练读文章4、5段,回答

1、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

A、假山和池沼 B、河道和桥梁C、石头和花草 D、游鱼和睡莲

2、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是因为他们()

A、会以具有风格特色的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B、会堆叠造型各异的假山 C、深知山水风景形象的趣味 D、会在河道模样的水面安排桥梁

3、文中所说“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A、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 B、金鱼或各色鲤鱼 C、几块玲珑的石头和一些花草 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4、第一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加粗的“往往”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作用?

答:

。5、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C、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D、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A、说明、描写、议论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说明、叙述、议论、抒情 D、说明、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8、“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中的“这”指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B、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C、没有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也没有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D、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9、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

A、高树与低树相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同。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间。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D、古老的藤萝和盘曲嶙峋的枝干相间。

在游廊的尽头,大假山的东面和北面,又是另一番风光。这里有萃秀堂、万花楼、鱼乐榭、两宜轩、打唱台、快楼、藏宝楼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有的庄严,有的雄伟,有的精致,有的小巧,有的明快,有的高旷,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万花楼前有一池清水,和大假山下的湖水相通,其间有一条小溪,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有聚有散,中间经过花廊、水榭、月洞门等几层间隔,层层入胜,使人有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感觉。

──徐宝富《上海豫园》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 古色古香:⑵ 美不胜收: ⑶ 深奥莫测: ⑷ 变幻无穷: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

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说明造型气势的:

。⑵ 说明建筑规模的:。

⑶ 说明结构特点的:。

12、“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现象,为什么要作两句写? 答:。

七、教师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八、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和《练习册》全部习题

九、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图画美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

屋瓦色彩美

细处

十、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1、A 2、C 3、D 4、“往往”是副词,有“常常”、“每每”的意思,表示“安排桥梁”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这个特征 5、B 6、A 7、A 8、D 9、B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形容古朴典雅的色彩或情调。这里表现建筑群的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给人以高雅的情趣 ⑵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这里指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⑶含义高深不易了解。这里指小溪流变幻无穷,使人觉得奥妙神奇得很 ⑷不规则的改变没有穷尽,这里指小溪流水时聚时散变化多端,没有单调的感觉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有的庄严,有的雄伟 ⑵ 有的精致,有的小巧 ⑶ 有的明快,有的高旷

12、“溪水”就是“清流”,“曲折”就是“弯转”。作两句写,起强调作用,使得流水的形态更美好,这两句写成对偶句,使结构工整完美

附:说明文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空间顺序(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逻辑顺序(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苏州园林》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3.苏州园林

教学内容:《苏州园林》 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与能力

识记字词、文学常识、整体感知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预习导学 1. 导入新课

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西湖美,苏州什么美?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真是令人神往。的确,凡是游览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为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造型,处处入画的设计赞叹不已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22岁之前一直生活在苏州,他不仅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还有着深入的研究。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介绍,一起走进苏州园林。2.作者链接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3.知识链接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 1 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丘壑()嶙峋()栏杆()叠嶂().....池zhǎo()zhēn()酌 lòu()空 jiàn()赏 qiáng()薇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工细(精巧,精致)珠光宝气(宝石)

B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重峦叠嶂(形状像屏障的山峰)C池沼(人工修造的小池子)因地制宜(适当)D上品(等级,品级)别具匠心(精巧的心思)6.根据课文,辨析词义,选择填空。

(1)谁如果要(鉴别 鉴赏 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放过。(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好 完美 美好)的图画。(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靠 依傍 依赖)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加深了景致的深度。

(4)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魔方砖,浅灰色和白色(对比 对衬 对称)。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8.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2)梁和柱子以及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4)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9.语文常识。《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原名,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 》《

》等。

10.请写出中华四大名园的名称:、、、。请写出苏州四大名园的名称:、、、。合作·探究·展示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

2、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3)全班交流,存同析异。

三、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四、研讨探究。

1.课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3.课文结尾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五、审美品味,表达训练。(二选一)

1.你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2.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最好仿照苏州园林的写法)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文

a总说: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分说 :1.布局—自然之趣

2.配合—自然美(大处讲究)3.映衬—图画美 4层次—景致美

1.每个角落—图画美

2.门和窗—图案美(细部注意)3.屋室装饰—色彩美

b说明顺序: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 c写作特点:围绕中心 有条不紊

教学反思

说明文教什么?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学习说明的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可是教学《苏州园林》这样一篇典范的说明文,怎样设计才能使说明文教学有语 文味呢?使学生读出语文味呢?

叶老先生写这一篇文章是给苏州园林的影集写的序,设计问题;

1、作者给谁写这篇文章?

2、他要告诉他们什么?

3、作者怎么写的?然后引导学生看注释,明确写作目的,再引导学生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抓住图画美这一特点。课堂上读中有析,析中有读,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反馈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池沼()嶙峋()着眼()琢磨()丘壑()

镂空()轩榭()斟酌()对称()阑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3.下列各组句子语意变化最不明显的一项是()

4.关联词语填空恰当的是()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导致环境污染日益加剧。这不是某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的,()国际间的协调和联合,()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A.尽管 但是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D.如果 但是 只要 就

5.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1)湿沙层的水分足够()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

(2)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

(3)那么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A.供给必需预告 B.供应必须预告

C.供应必须预兆 D.供给必需预兆

6.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寂寞——

(4)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胸中有丘壑—— 阅读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魔术、技术、美术)而不仅是(艺术、魔术、技术、美术)。③(甲)是重峦叠嶂,(乙)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平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0分)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B)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2、选文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在假山的堆迭部分,文中“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迭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它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3、对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A.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池沼各是怎样与其它景物配合的。B.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池沼是怎样与假山相配合的。C.用分类别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假山与假山、池沼与 池沼是怎样配合的。D.用举例子的方法,具体说明了假山、池沼是怎样与游人互相配合的。4.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假山、池沼,文中先介绍说明假山,再介绍说明池沼,重点说明的对象是池沼。

5、②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 艺术、技术。

6.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B)A.既……又…… B.或者……或者……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7.本语段的中心句是(A)A.第①句 B.第①②句 C.第①④句 D.第(11)句

8.本语段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9.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意思是[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10.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理解正确的是(D)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高山深壑。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11.本语段是分项说明。课文中与它相呼应的语句是[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12.“如在画图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

13、“大多引用活水“中的”活“的作用是(突出池沼的特点)

14、池沼安排的不同点是: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 池沼安排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15、文中“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什么?([鱼戏莲叶间]

16、“艺术”和“技术”区别?[“艺术”时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1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次能否删去?为什么?[“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有特殊情况,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五单元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课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4、在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名胜古迹,文明出行,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工具书自学生字词,2、课前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江苏有这样一句俗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究竟有多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苏州园林》,了解苏州园林的美。说到园林,你们应该都不知道吧,我来告诉大家:园林,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的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或居住的环境。你们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园林是什么样子的?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美丽的苏州,真实的感受一下苏州园林之美。请大家欣赏苏州园林图片资料。苏州城历史悠久,苏州有的园林距今2600多年,经过历代修建,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1997年12月,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

二、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三、字词处理

1.生字

2、生词

四、朗读欣赏

并纠正字词读音。

1、我准备找几个同学朗读展示一下他们的自学情况。同时为了让他们的阅读不枯燥乏味。老师给他们配了一首很好听的古筝曲,哪些同学愿意上来读。别的同学仔细看书看他们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哪些地方值得学习。(读后师生共同点评)

2、接着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读。按照“抓特征—理结构—找方法—品语言”的步骤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幻灯片展示。

五、课文讲解

同学们刚才读了,那大家回答一下:苏州园林在我国的地位用文中一句话回答?他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哪些自然段来说明的这些内容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后边哪些段和来详细说明这一特征。找找这些段分别和哪句话相对应。(学生思考后回答)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说明的。根据这一结构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学生讨论后回答。

2、段落层次划分

根据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你们来概括下每部分的内容。讨论明确:

第一段(第1、2节),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说明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第二段(第3——9节),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其中,第3—6节是第一层,围绕四个”讲究”分别加以具体说明;第7——9节是第二层,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第三段(第10节),总说苏州园林该说的还有许多。

3、学习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找找看?苏州园林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

讨论明确: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

总的印象是:“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讲读第一段(第2节):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或共同点是“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讨论明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其中,“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是本文的说明中心,课文第二部分是对这一中心的详细说明。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二)学习第二段第一层(第3—6节)

老师谈话: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总体特征的详细说明。3---6小节是从整体上来介绍园林的,7----9是从局部来介绍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段分为两层来学习。

现在学习第一层。

1.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

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加以说明。把古代的宫殿、现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相比较,并把前两者比成是图案画,后者是美术画,突出了苏州园林之美。

2.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

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重峦叠 嶂”写出了假山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高低屈曲”状写出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艺术不可复制,技术通过努力可以学到,这两个词生动准确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

讨论明确: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俯仰生姿”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的风姿,描绘出对各类树木错落有致的精心安排。“盘曲嶙峋”形容古老藤萝枝条的弯曲枯干,满眼“珠光宝气”又写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了生意盎然的画面。作者先作正面解说,一个

“俯仰生姿”,道出了各种树木的美丽姿态,两个“相间”,说明这里鲜花不败春常在。这些词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4、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的?

讨论明确: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三)讲读第三段第二层(第7------9节)。

1、第7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找文中的句子具体分析。

讨论明确: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 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些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2、分析第8节的主要说明内容。并分析文中准确生动的用词。

这一节主要主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几个词用得准确。“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3、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讨论明确: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是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

4、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二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讨论明确:本段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四)分析第三段

讨论明确:文章结尾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七、从说明顺序和用词方面归结本文写作特点。讨论明确:

1、本文具有围绕中心,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的第2节提出了说明中心,从第3节开始,按照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加以说明。在组织材料加以说明时,大致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的。

2、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

(1)文中第7段说明苏州园林在第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几个动词。紧扣“注意图画美”一个补字说明了匠师们的细心,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2)如“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其中的“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

(3)又如“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其“一切”、“决不”则表示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八、法制教育

面对这美丽的苏州园林,这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名胜古迹,让我们为 之倾到,为之骄傲。可是面对众多的文物古迹,面对众多的风景名胜,有许多素质低下的国人,他们到了那儿,不光去观光了,而且学起了孙悟空,写了什么到些一游什么的等等许多不文明现象,他们的行为严重的触犯了法律及社会公德,行为恶劣的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轻的也将受到人们的唾骂。或许这个假期就有同学去实地欣赏观光。面对这美丽的画卷,我们在欣赏的同时,更应该保护。文明出行,做一个尊纪守法的骊中学生,好吗?

九:作业,写一处你到过的地方。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3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学情分析

《苏州园林》一文所写的内容,是介绍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景观的,没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学生应不少。备课时查找到的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可以制作成课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要适当介绍一些有关园林文化方面的知识,这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这些活动:各小组提出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讨解决;在品读时,原则上采用先读后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先感后悟,让同学们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对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做出自己的阐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初识苏州园林,寻找结构美(一)默读课文,理顺序

既然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感觉是美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你能够据此判断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学生讨论后展示,教师补充:

①②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③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运用的是逻辑顺序。

小结: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本文按总说,分说,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

(二)广而告之,赛观点

请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从中摘取一句作为宣传苏州园林的广告语,并说说你的理解。(教师摘取辑录)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③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⑤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以上几句通过全班齐读,再由男女生交错读,读出苏州园林的独特美。)

三、漫步苏州园林,欣赏画意美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和文化意蕴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苏州园林的美体现在那么多方面,具体而言,这种美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细读课文③~⑨自然段,找出每个段落中体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的句子,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进行介绍。

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从“大处”(即四个讲究)中是如何体现的? 2.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从“细处”(即三个注重)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教师提示:可以从审美的观点,美丽的画面,创设美的手法,组合美的元素等方面谈谈。同时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并分别通过图片对比,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的认识。)——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你们看,我们眼前的这棵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让游览者流连忘返。

——苏州园林的假山。有的重峦叠嶂,有的配合周围景物,让你觉得身在山间,突出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鱼戏莲叶间”。夏秋季节荷花开放,各种鱼在莲叶间嬉戏,这是多么入画的一景啊!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置身各种树木之间,又清凉又舒心。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繁花绿树。

——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小结:文章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不管怎样,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四、品味苏州园林,探究语言美

能够把苏州诸多的园林介绍得如此清晰,又给人以美的印象,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和合理的说明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分小组从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来欣赏一下本文的语言,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状况。

示例: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彩方面的特点。)②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决不容许”说明一点余地也没有,更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1.方法丰富,我来评

——文中许多地方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文中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还有摹状貌。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

2.语言准确,我来析

——“标本”在文中有典范、代表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最恰当。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

美景美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仙境一般。刚才同学们展示的不仅是苏州园林,更是你们才华的流露。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渐渐地学会欣赏说明文的语言了。

五、走出苏州园林,感受现实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疑惑呢?请同学们显显身手,选择校园任何一个角落或一处美景,写一段100~150字的文字。要求:①用“总—分、分—总、总—分—总”中的一个结构;②说明某一个角落,或描写某一处美景;③总写的那个句子要用波浪线画出来。

结束语

《苏州园林》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练。

教学板书设计

总说——地位特点

各地园林的标本

一幅完美的图画苏州园林大处讲究(主)

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分说图画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细处注意(次)雕镂琢磨的匠心

色彩调配的协调

结语——总结全文——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第五篇: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3人教新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班级

姓名

评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请工整地把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写在田字格中。

zhù蓄

chéng清

花枝召展

抖数精神

2.下面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这么大,或那么大。)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姿态优美)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处点粉色。

()

⑵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⑶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⑷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C.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D.岚山的夏天简直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6.默写。

⑴《观沧海》中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日月的宏伟气象的诗句是。

⑵《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由名词连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

。⑶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⑷欣赏下面两幅图片,按要求默写。

A.写出左图诗词的颔联:

。B.最能反映右图内容的诗句是:

。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作品:《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所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阅读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8-14题。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③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8.以上文字出自

所写的《济南的冬天》,他原名

,字,代表作有:小说《

》和《

》、话剧《

》等。

9.在第(1)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和。

10.第(3)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11.“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 由是。

12.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的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13.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14.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5-18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5.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的图画,选段主要写的是草报春、、风唱春、。(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16.“春风图”调动多种感官写景,请你用“‖”给此段来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次。

17.语言品析。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钻”换成“冒”行吗?为什么?

⑵“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18.古诗词中也有不少描绘春的诗句,请你积累两组写“春”的诗句。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2题。秋日私语

我喜欢秋天。

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9.第二段中说秋天往往“一下子就翩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这和春的来临不一样。那么春天来临具有怎样的特点?又有哪些标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答。

20.“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不少于4点)(1)

(2)

(3)

(4)

21.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22.末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卷面评价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单元测试题

(三)答案 第三单元

一、综合学习(30分)1.(4分)贮 澄 招 擞 2.(4分)C 3.(4分)C 4.(4分)(1)拟人(2)拟人(3)反问(4)比喻 排比5.(4分)B 6.(6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吹面不寒杨柳风(4)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每句0.5分,漏、错、倒、添一字,该句均不得分)7.(4分)不设统一答案,但如果没有扣住 “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 中的任何一点分析, 不给分)

二、自主阅读(47分)

8.(3分)老舍 舒庆春 舍予 《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 9.(2分)狭窄 宽敞 10.(4分)济南的冬水

暖、绿、清、亮 11.(4分)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地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12.(4分)拟人 蓬勃的生机 13.(5分)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如:这是张小水墨画。14.(3分)温晴 15.(4分)花争春 雨润春 16.(6分)①‖②‖③④ 第一层: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暖柔和;第二层: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的味道;第三层:从听觉角度写春风的乐音。17.(8分)(1)不行,“钻”生动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突出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包含着作者惊喜的感情。而“冒”则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拼命的挤劲。(2)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和轻盈的特点。18.(4分)示例:(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三、拓展延伸(18分)19.(4分)特点:从冬天开始孕育,来得缓慢。标志:小草发芽、杨柳吐絮、春燕南飞、春江水暖等。

20.(4分)秋天有钴蓝的天空。(2)有人画的菊花。(3)有温情的声音。(4)还可以剥蟹煮酒。

21.(6分)“抿”字活画了舍不得大口喝,只是品尝地呷一小口的情状。“吐”字写出了喝进菊花茶之后呼出一口气的无比惬意之感。“染”更写出了菊花与自己的呼吸都揉和在一起的温馨。这几个词称赞喝菊花茶时的忘我情态。

22.(4分)总结上文,以生动地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伟大母亲般的胸怀,赞美了秋天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四、卷面评价(5分)

根据学生的整张试卷的书写情况按优、良、差以5分、3分、1分给予评价。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题库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 《苏州园林》教案北师大版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新词,并能掌握和运用。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艺术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苏州园林教案 新人教版(小编整理)

    13.苏州园林 叶圣陶 第一课时 课前自学 1、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1 辨明字音:○轩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镂空(lòu) 邱壑(hè) 重峦叠嶂(zhàng) 庸俗(yōng) 模样(mú) 相间(jiàn)蔷......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精选五篇)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3.情感与价值观 得到美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学习抓......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

    18 苏州园林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以其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条分缕析地做了全面、深刻的介绍......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苏州园林教案

    18 苏州园林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3.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教材计划 一、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