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 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 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1、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教学准备: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它们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望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 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3学生分组探究。
1、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 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1、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 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 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 持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活动过程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生交流自已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它呢?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4、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
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1、金属
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三),课堂小结
第二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模型发展的介绍
(一)教学目标:
1.介绍模型运动
2.重新认识模型这项运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模型发展的历史
二、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立志为我国的航空、航海、车辆及科技事业的发展作贡献我们的祖先在航空、航海、车辆等方面的发明和创造,对人类世界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2. 有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发展智力
三、小学生模型活动和小制作的特点
1.多样性、2.趣味性 3.实践性 4.探索性 5.竞争性
模型发展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模型的种类 2.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小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航空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有关的航空知识和航模的基本知识;制作风筝、热气球等简易飞行器;制作简易纸木结构的弹射机、滑翔机;橡筋动力飞机模型制作;初级牵引滑翔机的制作;飞机模型的调试;航空模型竞赛活动的组织;简易航空模型的设计等。
(2)小学生航海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航海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了解有关的航海知识和舰船模型的基本知识;观赏舰船模型制作;橡筋动力舰船模型制作;简易自航帆船制作;电动动力舰船模型制作;舰船模型的试航和调试;舰船模型的竞赛等。(3)小学生车辆模型活动的内容
小学生车辆模型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纸合车辆模型、风力车辆模型制作;橡筋动力车辆模型制作;电动动力车辆模型制作;车辆模型竞赛活动。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一)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模型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航空模型活动从一开始起就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主要原因就
1、在于它在航空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航空模型是探索飞行奥秘的工具
人类自古以来就幻想着飞行。昆虫、岛禽、风吹起树叶和上升的炊烟,都曾引起过人类飞行的遐想。西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着后羿的妻子嫦娥偷食了长生药而飞上月宫的美妙故事。这反映了古人对飞行的追求和向往。
2、在载人的航空器出现之前,人类就创造了许多能飞的航空摸型。不断地探索着飞行的奥
秘。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制作出能飞的木鸟模型。《韩非子》记 载着:“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宋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御宽》中也有“张衡尝作木鸟,假以羽翩,腹中施机,能飞数里”的记载。另外,还制作出种类繁多的孔明灯、风筝和竹蜻艇等。
3、唐代以后,我国的风筝传到国外,在世界上流传开来。西方有人用风筝敢飞行试验,探索制造飞机的可能。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作者,他们的飞机在1908年12月17日试飞成功。他们就是先用大风筝
进行种种试,然后制造出滑翔机,解决了升降,平衡,转弯等问题,最后才把飞机制造成功的。在飞机发明之前,航空模型具有强烈的探索性质,在飞机发明之后,航空模型仍然是研究航空科学的必要工具。每一种新飞机的试制,都要先在风洞里用模型进行试验,甚至连航天飞机这样先进的航天器,也要经过模型试验阶段,取得必要的数据,才能获得成功。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二)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器具
1、我国汉代就有用风筝测量距离和传递信息的。随着航空模型的发展,特别是无线电遥控
模型飞机的日臻完善,航空模型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例如:可以利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作为部队和民兵对空射击训练的靶机,在训练的时 候,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控制航模靶机完成直线飞行、转弯、上升、俯冲等飞行动作,甚至在靶机上完成空投降落伞、发射模型火箭、投放炸弹、施放拖靶等特技动作。在实弹射击的时候,可以在航道靶机尾部几十米远处拖曳一个彩色靶袋,以靶袋作为目标,避免击毁靶机。
2、又如,在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上装上摄影机,就可以对地面进行航空摄影,拍摄一些人们不容易接近的野生动物、植物,甚至可以拍摄一些危险性很大的惊险镜头或战斗场面等。
3、另外,可以利用航模飞机携带农药灭虫。利用航模飞机拖一根尼龙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然后换成钢索,进行高山架线。述可以利用航模飞机飞入云层,放催化剂,进行人工降雨,等等。
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
(三)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航空模型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玩具
1、航空模型活动在普及航空知识,培养航空科技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许多著名 的航空学家,小时候都非常喜爱航空模型。美国的莱特兄弟小时候就爱玩飞螺旋(竹婧蜒),从而产生对航空事业的浓厚兴趣。美国登月飞船阿波罗ll号船长阿姆斯特朗,小时候也酷爱航空模型,他在家里的地下室安装了—个风洞,用来试验自己制作的模型飞机,这无疑对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有着巨大影响。我国也有许多著名的飞机设计师、火箭设计师,飞行员等,小时候就是航模爱好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从小参加航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他们一生所走的道路。
2、另外.航空模型还是一种非常吸引人的娱乐玩具。春光明媚,千姿百态的风筝随风飘荡,夏日朗朗,五颤六色的飞盘划出一道道弧线,秋高气爽。各式各样的模型飞机在蓝天中翱翔,冬天恬静,彩色缤纷的热气球冉冉升起。所有这些把人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丰富多采。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一)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翼展——机翼(或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的部分也应计算在内)。
机身全长——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
重心——模型各部分重力的合力点称为重心。
尾力臂——由重心到尾翼前缘1/4弦长处的距离。
翼型——机翼(或尾翼)的剖面形状。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二)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前缘一翼型的最前端。后缘一翼型的最后端。
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
展弦比一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展弦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模型飞机常用术语
(三)一、教学目的:
1、巩固提高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了解开展航空模型活动的作用及一些常用术语;
2、丰富航模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航模基础知识,培养兴趣 难点:常用术语在航模制作中的作用
三、讲授 常用术语:
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机翼迎角——嚣弦与机翼迎面流来的气流之闻的夹角
翼载荷——单位升力面积所承受的飞行重量。总升力面积——是模型飞机处于水平飞行状态时,机翼的总面积以及水平和倾斜安放的尾翼面积,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之和.手工制作——航模飞机
(一)教学目的
1.锻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2.通过航模飞机的制作,让学生了解航模知识。
3.投入益智活动,开拓知识领域。4.掌握航模飞机的制作方法、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 飞机制作过程 比赛试飞 教学准备 航模材料: 新课:
1、找学生回答了解飞机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航模飞机。讲授新课
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请同学们看电视,了解所用工具和材料。教师边讲解边制作
一、讲解所用工具与材料:(1)材料。
机翼:①前缘 5×6×700mm桐木 1根。
②前缘加强条 3×10×700mm桐木 1根。
③翼梁 3×5×700mm桐木 2根。
④后缘 2.5×25×700mm桐木 1根。
⑤蒙板(包括翼尖)1×55×700mm桐木 3 片。
⑥翼肋 1×30×170mm桐木 12片。
水平尾翼:①前后缘条5×5×350mm桐木 5 条。
②肋条 2×5×150mm桐木 5 条。
③摇臂 1×10×20mm硬铝 1片。
机身:①机身板 5×55×500mm桐木 1片。
②机身加强片 3×55×180mm层板2 片。
③垂直尾翼 1×55×80mm桐木 1片。
④翼台板 2×55×20mm桐木 1片。
起落架:①起落架板 1×16×130mm硬铝 2 片。
②机轮Ф20mm 塑胶轮2 个。
操纵系统:①三角摇臂 1×20×45mm硬铝 1片。
二、讲解制作方法:
线操纵特技机的基本操纵方法与教练机相同,但动作更熟练复杂,主要靠大量的飞行练习来掌握。
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的主要要求如下:
①发动机工作容积在 2.5 厘米3 以下。
②操纵线长度为 10~20 米,拉力应大于模型重量的 15倍(指线的破坏拉力)。
手工制作——航模飞机
(二)内容:
a.申请起飞后,应在3 分钟内起动发动机。
b.起飞:模型出手后在地面滑跑 2~3 米平稳起飞,并柔和地进入 1.2~ 1.8米高度平飞。
c.平飞:模型在离地 1.5米高度平飞2 圈。
d.垂直上升:模型由平飞垂直上升至操纵线角达到45°时改为高飞。
e.俯冲:模型从45°高飞进入俯冲,在正常平飞高度改为平飞。
f.过顶:模型由平飞垂直上升,飞越操纵者头顶后俯冲,在离地 1.5米
处改为平飞。
g.内筋斗:模型从平飞开始连续做三个
同半径的内筋斗(指模型上升抬
头,向后翻转在空中飞一圆形轨迹)。
h.外筋斗,模型由倒飞进入外筋斗,要求与内筋斗同。
i.倒飞:模型在离地 1.5米高度倒飞2 圈。
教学目的
1. 了解不同航模的特性 2. 进一步提高对航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航模组装、发射 教学过程:
1、对火箭航模器材零件的了解(1)材料。
①机翼 2×55×200mm桐木 1片。
②尾翼0.5×35×100mm桐木 1片。
③机身 2×5×200mm桐木 2根。
④机身4×5×100mm松木 1根。
⑤机头 2×20×40mm 松木 1片。
⑥发动机φ10×60mm起花若干。
⑦橡筋圈4 个。
2、按照步骤进行组装
机翼制作:
①按图4—1把2mm厚桐木片切成机翼的平面形状。
②用砂纸把机翼磨成弧形剖面,类似弹射模型飞机的机翼。
③从机翼的中心线切开,并用砂纸把切口稍稍磨斜,把一半放在工作板
上,另一半翘起约52mm,保持这个角度用胶粘好。
尾翼制作:按图4—1用0.5mm 厚的桐木片切成尾翼的平面形状,用砂纸
磨光。从中心线切开把一半平放在工作板上,另一半翘起30mm,涂胶固定。
机身的制作和组装:①按图4—1先把两根2×5×185mm 的桐木杆粘在机
翼的两边。
②把尾翼粘在木杆的后端。
③把4×5×100mm 的松木杆粘在机翼中心,并在杆的前面粘上两个梯形 火 箭 发 射
(一)片,它们在飞行时承受火箭的推力。火箭发动机就是用橡筋绑在中心杆上的。
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选用直径约 10mm、长约 60mm 的烟花。这种烟花点
燃后不发生爆炸,而是向后喷气产生推力,可以升空。以前称为高升或起花,现在直接把它们叫 “火箭”。
教学目的
1、不同航模的特性
2、一步提高对航模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航模组装、发射 教学过程: 飞行方法:
与前面几个单元中制作的滑翔机和橡筋动力模型飞机比较,火箭推进机
和它们有很多共同之处。即它既是滑翔机,又是有动力的飞机。不同之处在
于火箭推进飞机在动力飞行时没有螺旋桨产生的反作用扭力。因此在试飞调
①先找一个喷射完了以后的火箭壳体绑在机头上,进行手投调整(在动
力飞行以后滑翔时机头上也有一个空的火筋壳体),具体调整方法与弹射模
型飞机相同。
②装好火箭,用手拿住火箭,机头略向上倾斜,点燃后抛出,并观察飞
行情况。如果飞机沿一定角度直线上升,然后进入滑翔,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出手后飞机抬头向上,在空中翻了一个筋头下来,这时要把火箭前端向
下垫斜一点,使推力线略向下倾;如果模型在滑翔时飞行平直,而动力飞行
时向一面转弯,则要检查火筋的安装是否有偏斜情况。
火 箭 发 射
(二)模型飞机的典型结构和制作工艺
(一)(1)机翼、尾翼的基本结构和工艺。
机翼是飞机上的主要部分,水平尾翼类似一个小的机翼,因此它们的结
构和工艺基本相同。
机翼和尾翼的基本结构和工艺:①平板整体结构翼。如简单的纸模型飞
机的机翼和尾翼就都是一整片硬纸。
②弧型整体结构翼。如用硬纸弯折成弧型的纸模型飞机的机翼和用木板
或泡沫塑料做成的有流线型翼型的整体结构机翼。
③构架式翼。这种翼主要由翼肋、翼梁和前后缘组成,外面蒙纸(或其 他材料)。
构架式翼的基本制作工艺过程是:a.制作翼肋样板;
b.按样板制作翼肋,并准确地在翼肋上开出前后缘条和翼梁的插口,c.准备好各种缘条和梁;
d.把前后缘翼梁和肋组装成翼的构架;
e.蒙板,加强,制作翼端;
f.制作上反角或插接部分;
g.打磨修饰;
h.蒙皮;
i.美化。
此外还有一些新结构的复合整体翼等。
机身的基本结构和工艺
(二)①细杆机身。这是指一些以细木杆为机身的纸木模型飞机、初级滑翔机
和初级杆身橡筋动力机等。
②侧影杆身。指以一定宽度的木片制作成某种侧影形状的杆身,如初级
线操纵模型飞机的机身。
③构架式机身。这是最常见的基本机身结构。它的基本制作工艺如下:
a.准备隔框和桁条;
b.在侧面图纸上用桁条组装机身的两个侧面;
c.把组装好的侧面板通过隔框组装成机身整体;
d.内部加强并加工机身上下面;
e.机身的细部加工,如与发动机、机翼、尾翼的连接,与起落架的连接
等;
f.最后的打光;
g.蒙皮和美化。
此外还有硬壳式和半硬壳式机身。
第三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二年级科学教案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年9月
年9月
年9月
年9月
2005 2005 2005 2005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9月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备课笔记年9月
年9月年9月
年9月 2005 2005
2003 2005
科学 :学科 备课笔记 2005年 9月
荐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一上 科学
教案
荐科学
三上教案
荐中班
科学
教荐科学教案 [1000字]
[1500(5000案
字] 字)
字]
[1000
第四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 动植物 人类 地球
水:海洋 河流
空气 阳光 地球上有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2.教学探究目标: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观察月相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三、观察记录月相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7.小组展示。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
3、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A、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B、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
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C、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
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B、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C、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
D、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梳理总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2、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天气变化?3、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天气
晴 图片
阴 图片
天气
影响
动植物和人类
雨 图片
天气
雪 图片
风 图片
雾 图片 不同的季节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填写记录单。季节 景物
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7做大自然的孩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探究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每组一份)、操作纸(每人一份)、奶盒、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生:好。1.进入第一关游戏: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要猜的三种动物:猪、小狗、青蛙。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一下子都猜出来,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猜出的这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 生:动物。
2.进入第二关游戏:猜谜语。
谜语一:高高的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谜语二: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荷花)谜语三:一顶小伞,落子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蘑菇)师:好聪明的孩子啊!我们刚才猜出的,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植物)。师: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呢?
二、出示图片,讨论这些图片分别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
1.学生拿出各组动植物图片小组讨论,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有关系? 2.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
三、制作“小鸟餐厅”。
1.师:同学们,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人类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一个小鸟餐厅(事先准备好的奶盒,为了安全方便给孩子剪好两个口)2.课件显示制作方法 3.学生制作。
4.学生展示及评价。
5.教师评价并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系?
五、拓展。
1.将我们做好的“小鸟餐厅”挂到树上。
2.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户外寻找和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知道它们与我们的关系。板书: 做大自然的孩子 动物植物人类 衣 食
动植物与我们的密切相关 住 行
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第二单元 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 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木碗
粗糙
3书的历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
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的历史
1.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 3.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4.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 5.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
二、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
活动一: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
活动二: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
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
活动三: 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
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
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
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3.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
4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活动准备:
A4纸学生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学生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学生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尝试)(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学生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学生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学生猜测)
2、学生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学生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学生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学生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学生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学生记录)
3、教师小结(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学生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学生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5椅子不简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材料的特点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各部分的组成材料及其特性。2.在教师指导下用观察与描述、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的特点与功能。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改进物品功能的兴趣和愿望。
2.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们为了满足更多的需求,往往会用多种材料来制作物品。2.知道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选择材料。【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难点:材料的功能与材料的特性有关。【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办公椅、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各种椅子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呈现各种椅子的图片,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椅子的制作材料,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椅子是用一种材料制成的,有些椅子则是用多种材料制成的。
2.聚焦主题——观察一把椅子中的多种材料,思考椅子制作材料与功能的联系。(点题:椅子不简单)
二、探索
(一)观察椅子的主要组成部分
1.观察前,教师组织讨论“你认为一把好的椅子应该是怎样的” 2.出示办公室常见的办公椅图片{由椅脚(木制)、坐垫(海绵、皮革)、支架(木制)、靠背(海绵、皮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记录单“1.椅子有哪几个组成部分”的记录。(注:记录单与学生活动手册相比有所简化,主要以教师准备的椅子为参考)
设计思路:通过讨论好椅子的标准,即美观、耐用、舒适、方便等,引发学生在后续观察活动中从这些方面思考各部分材料的作用;通过对办公椅的结构观察,认识不同部位的名称,为后续探究材料的特点确定研究范围。本环节的设计与教材有所不同,最主要原因是我们农村学校拿不出教材中这么高档的办公椅,而且我们学校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地学生,家庭条件多较差,对这种椅子也不多见,也不能通过主观印象来研究教材中椅子,所以拿学校常见的办公椅进行研究。正因为此,会造成椅子所包含的材料没有书本中的椅子来的全面,也就没有书本所出示的椅子所带来的时效性。
(二)观察各部分所用的材料并记录特点 1.寻找各部分所用的材料。
2.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特点,完成记录单“2.请填写主要材料,并将对应的特点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并记录。(注:记录单2同学生活动手册,只是椅子组成部分减少。
提示: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体验材料的特性,比如坐垫的弹性、木材的坚硬等。3.组织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体验进一步认识材料的特性,通过对问题“用不同材料做椅子时,都利用了这些材料的哪些优点,实现椅子哪部分的用途”的组内交流,促进学生将材料的特性与其实现的用途联系起来,为后续班级研讨奠定基础。
三、研讨
1.出示纯木头椅子和办公椅图片,组织学生研讨“用两种材料做的椅子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式说说自己的观点。
2.呈现四种不同的椅子(标上各部分的名称及材料),学生说一说主要利用了该材料的什么特点,这样的材料选择有什么作用?(注:四种不同的椅子分别为公园石椅、教室学生椅、教材中办公椅、躺椅)
四、拓展
1.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材料的椅子?
2.将上图出现的四种椅子放在其他环境是否合适?
设计意图:材料与环境相联系,材料的功能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发挥作用。不同的材料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
6做一顶帽子
教学目标:
1、概念目标
同种物品可以选择同种材料制作,也可以用不同种材料制作。不同的材料制作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一样。
2、探究目标
选择材料、利用工具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
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对他人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
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一顶帽子并画出草图。
教学准备:剪刀、皮尺、针线、胶条、彩笔、彩色卡纸及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帽子。
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帽子? 这几种帽子所用的材料相同吗? 那它们的用途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用途的帽子、选择什么材料实现。)今天我们就一起做一顶帽子。(出示课题)(二)引导启发,了解帽子的形状及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不同用途的帽子它的形状和所用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材料。出示材料图(环保材料和辅助工具)说一下这些材料功能,工具的用处。
(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关键的科学词汇:长度、周长。这样便于学生描述的设计意图和制作过程。)问:你想做一顶什么形状的帽子? 帽子有什么用途? 你打算选用什么材料? 你打算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你打算怎样装饰你的帽子? 你需要什么工具? 你的帽子舒服吗?(三)自主探究做一顶帽子
一是各组根据自己组帽子的功能选材、设计并画出草图,并进行交流;大胆设计帽子的制作过程并画出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
二是提示如何量头围确定尺寸,把材料裁剪成不同形状,再选择粘合工具将这些不同形状的材料拼接完整。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量头围确定尺寸:测量使用皮尺立姿或坐姿,用皮尺从前额头的发根部位量起,通过后头部隆起点以下2CM处绕着头围一周, 再加放1到2CM测量两耳上方水平所得的头部最大维度,测量时头发也是要包含再内的,因为测量是测在戴帽子时的情况,在测量的过程中适度的拉紧卷尺,但不要让头部受到皮尺的压迫, 将皮尺对的末端来看对应到的的尺度。
讲解示范完毕后出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 1.小组内分工合作。
2.制作帽子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
3.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剪刀、针的正确用法,一旦受伤马上告诉老师。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
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三是研讨活动。
开帽子展示会,介绍设计想法、制作的材料及其功能、最具创意之处、仍需改进之处等。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快乐吗?把你的快乐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学生会从创作、合作、欣赏,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语中获得快乐。这一-环节加深了整个教堂过程的印象,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五)课外拓展
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帽子。
第五篇:二年级科学教案
1.地球家园种有什么
【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单元首页展示了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地球。同时,图片也暗示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本单元从宏观上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这里要说明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获得整体认识的一节课。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学生对于我们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应该是很熟悉的。在提出聚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添加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造的,可能是有生命的,也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从具体物体到组成物体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的物体抽象为几个主要的类别,如土壤、岩石、水等,从而形成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2.教学难点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3分钟)1.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说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动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头。天天围着太阳转,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图片,引出“我们的地球家园”。
二、聚焦(预设10分钟)
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家园(3分24秒)2.聚焦提问,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地球家园的认识。
3.逐一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进一步丰富对地球家园的认识: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草地、森林、山脉、岩石、沙漠、海洋、大象、蜗牛、大雁、楼房、人……
三、探索(预设15分钟)
1.画一画:翻开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在地球家园图上画出各种事物,用直观的形式表达和记录。
2.提问:站在地球家园往外看,我们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补充与地球家园密切相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比如白云、太阳、月亮、星星等。
3.补充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地球家园图。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过渡:每个同学都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我们的地球家园中都有什么?
2.教师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园中有什么”班级记录表,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合并和分类。
3.提问:缺少其中一样可以吗?让学生自由发表,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小结: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五、拓展(预设5分钟)
1.提问:到田野、绿地、树林或山坡上,看看我们还能在家园里找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活动。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动物、植物、人…… 土壤、空气、水、白云……楼房、公园……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材简析】
在第一课,学生已经对我们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本节课的学习将会聚焦于学生身边的、熟悉而陌生的土壤中的“生态乐园”。说熟悉是因为土壤太常见了,说陌生是因为学生可能从未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并统计数量。
在这节课里,学生将来到校园中的一块土壤边,记录在那里生活的动植物。这个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去重点关注的内容很丰富。首先,观察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生长在土壤上的植物,还要观察生活在土壤表面和里面的动物。其次,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学生不仅要观察土壤表面,还要观察土壤里面。再次,观察的要求是什么?观察要细致、全面、有一定的顺序。细致是要求对动植物个体的数量进行观察统计,全面是不遗漏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有一定的顺序是指按照从表面到里面进行观察。最后,观察还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做记录(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做记录),要注意不伤害动植物。
当学生带着--定的目的去观察的时候,学生会发现更多,他们会惊奇于自己的发现:原来这块土壤真的是动植物的“乐园”。学生在完成分组观察之后,回到教室里的分享交流也很重要。交流的内容除了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统计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有动植物个体的形态、有趣的现象、土壤的特点等内容。充分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初步理解动植物与土壤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3.科学态度目标
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感兴趣。细致观察、乐于表达。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在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的发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土壤,放大镜,橡胶棒,小铲,塑料饲养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出示一盆土壤,提问:土壤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发言,可以从土壤的成分和居住在土壤里的生物两个方面回答。2.观察土壤
提供放大镜、橡胶棒和一盆土壤,学生分组进行观察。组织交流,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说明:没有橡胶棒也可以用筷子、镊子等工具,主要是用来翻看土壤,土壤里有小石块、沙子、黏土、草茎、落叶、蚂蚁等。)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聚焦:大家都说,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那你们知道土壤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可以用来盖房子,制作砖瓦、陶瓷,另外还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给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2.过渡:今天我们将到校园里进行观察,看看生活中那里的动物和植物。
三、探索(预设20分钟)1.讨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提问:你们觉得,校园土壤居民会有哪些呢?我们去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推测和发言。
2.教师进行活动提示:细致,全面,有顺序,不伤害(细致是指能够耐心、仔细地观察土壤中动植物的特点。全面是指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土壤上的动植物,包含土壤上的和土壤里面的。有顺序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比如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不伤害是指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3.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及时记录。校园观察活动指导提示:
(1)携带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人手一份,放大镜、橡胶棒和小铲小组一份,观察时小组同学有机合作使用。
(2)活动场地:教师提前踩点安排,选择有多种植物和小动物的土壤,并事先对该场地的植物进行识别,以便学生提问时可以答复。
(3)分组要求:以组长为首,小组成员集中在某个点进行观察,禁止单独行动和胡乱奔跑。
(4)观察顺序:先观察土壤上直接可见的,再观察落叶下的,最后观察土壤里面的,观察动植物可以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
(5)记录要求: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记录动植物的名称、数量和发现地点,遇见不认识的动物或植物,可以记录特征或画简图记录。
(6)注意事项:遵守纪律,注意自身安全,不要伤害小动物和植物。
四、研讨(预设7分钟)
1.完成班级记录表(校园土壤“居民”统计)学生自由发表,教师在黑板上记录,不断补充。2.统计: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动物和植物?
3.交流: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尽量让多个学生发言,并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五、拓展(预设3分钟)
1.欣赏视频:常见的农作物(1分12秒)或蚯蚓(40秒)
2.介绍拓展活动:土壤里的动物观察 【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动物:蚂蚁、蚯蚓、蜗牛、蟋蟀…… 植物:小草、植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