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时间:2019-05-12 19:1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第一篇: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角的度量知识点整理

(一)线的认识

1、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读作 :直线AB或直线BA。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读作:射线AB(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3、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4、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二)旋转与角

1、角的概念。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平角 :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 180°,等于两个直角。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

3、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叫做钝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大于180度小于270度叫做优角(此为补充内容);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三)角的度量

1、认识度: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2、认识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4、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刻度还是内刻度。交的开口向左看外刻度线,角的开口向右看内刻度线。

(四)画角

1、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2、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

2.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角,它有()度。3.计量角的单位是(),用符号()来表示。4.1周角=()平角=()直角=()45°的角。5.时钟在5时的时候,它的时针和分针成()角。

7.∠1+∠2+∠3=180°,其中∠1=52°,∠2=46°,那么∠3=()。8.∠1是∠2的3倍,∠1=120°,∠2=()。

二、判断题。

(1)角的两边越短,角的度数越小。()(2)线段比射线短,射线比直线短。()(3)时钟在9点整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4)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5)3点30分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6)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越大。()(7)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8)一个平角等于90°。()

三、看下图计算各角度数。

1、已知∠1=28°求∠

2、∠

3、∠4和∠5各是多少度?)

第二篇:角的度量练习教案

《角的度量练习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角是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图形认识”中指出:“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测量”中指出: “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 30°、45°、60°、90°角。”“角的度量”更是学生在三角形分类活动中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基础。

关于“角”的知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两次学习,一次在第一学段,一次在第二学段。课程标准中对于第二学段“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角的度量学生的易错点在于内外圈读数读错、存在测量误差、两条边不在水平方向的角容易量错。

教学目标:

1、梳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知道各种角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整理,让学生会估计角的大小,巩固动态角的概念,能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深入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从本质上理解角的度量,巩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提高,使学生学会拼角,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策略选择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感受度量的度量方法的多样化,体会类比思想。

教学过程: 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度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进行一下角的度量相关知识的练习,回忆一下,角的度量我们有哪些方法?分别怎么使用?

一、展示错例,小结方法。

师:老师选取了一些同学们作业本上错误的题目,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吧!1.出示错题(全屏呈现)。

观察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1)学生独立思考;(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2.教师小结:通过这几题错题的分析,你有什么想法? 3.巩固练习。

师:四人小组合作,研究时针、分针所夹的较小角度数。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巩固,形成具体表象,提供估角的基础。学生反馈:

1、整时(2 时、5 时等);

2、半时(6 时半、3 时半等);

3、几时几分(经过准确的计算,比较复杂)。

过程说明:生活中的角应用广泛,选取钟面这个素材,因为它在新课的时候没有突出,只在练习中出现。所以,抓住这个点,充分展开,发挥它的作用,既当做对角的大小巩固,又当做拓展和提升。在学生自主研究时针和分针所成角的时候,让他们从整时、半时,再到几时几分,有一个层层递进的探索。摆脱实际的具体形象支撑,在学生的脑海中还会留下些什么呢?

二、动手操作,感受直观。

1:请你估一估,这两个角分别有多大?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先估再量的习惯,适当提高用三角板拼角。学生反馈:

(1)通过直观感觉,估计角的大概刻度。猜测结果相差可能比较大,但也有学生通过上个环节的练习,对整时、半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较小角有印象,有助于直观判断估计。(3 时、9 时:90° ;1 时:30° ;6 时半:15° ;2 时半:105°等等)

(2)以特殊角为标准进行估计得出角的类型。比如跟三角板上的 90°相比,区分出钝角和锐角。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比较容易避免将一个钝角量成一个锐角,或将一个锐角量成一个钝角这样的错误。(3)根据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判断大概刻度。如钝角:135° =90° +45° ;135° =180°-45°等。选择 135°的角,让学生在估角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的角的度数,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能拼成一个钝角等知识。

过程说明:在练习课中,培养学生养成先估计角的大概刻度或判断角的类型再量角的习惯,有助于提高量角的正确率,也会有效避免一些内外圈读错的问题。练习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基础。给予每个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练习的时间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刚才的锐角,再次提出问题。

2、那么这个锐角到底有多大呢?请你在练习纸上量一量,想一想量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你是如何测量的?

在用量角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你还能量量其他几个角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深化动态角的概念,能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度量角的大小要使用量角工具——量角器。有了估角的基础,可以将动态角的概念在角的度量中进一步渗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角是有始边和终边的,使用量角器读出的度数应该是始边到终边的刻度。尤其是两条边都不在水平方向上的角,真正理解量角的正确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思维。

3、量不同的角

师:同桌讨论,量出∠

1、∠ 2 和∠ 3 的大小。

A :被粘住的量角器,量出∠ 1 的度数。

B :半成品量角器,量出∠ 2 的度数。

C :一圈刻度的量角器,量出∠ 3 的度数。

学生反馈:(1)进一步巩固动态角的概念,用量角器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测量∠ 1 的度数,就可以将 30 度刻度线当做 0 度刻度线来量(∠ 1=100°-30° =70°)。同样,在新课教学时,也能有意识地安排这样的角让学生去测量,当出现错误时让学生去辨析,打破学生认为量角器只能水平方向量的思维定势。当然,充分强调 0 刻度线对准一条边这样一个操作要领也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2)深入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从本质上理解角的度量。

被粘住的量角器、半成品量角器和一圈刻度量角器,也就是不从零刻度开始度量、到无刻度的度量、再到只有外圈刻度这样的度量,深入考察学生对于量角器的构造是否了然于心,根据量角器的构造原理,本质上理解角的度量方法。比如:快速找到 90 度刻度线,1 大格对应的角是 10 度等等。有些学生可能会对不完整的量角器很陌生,无从下手,对此环节的设计就对他们明确要求,有助于量角。例如测量∠ 2的度数,先数 6 个大格,再数一大格的一半,∠ 2=65°。

(3)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会策略选择的多样性。

一圈刻度量角器的出现还突出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①找与它互补的角是 50°,180°-50° =130° ;②找到 90 度刻度线再数 4 大格;③根据内外圈刻度和是 180°等。在一定程度上,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4)强调“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前面呈现的错误,当学生二年级的时候碰到如此问题,我们会用将两个角重叠

一下进行直观比较,而到了四年级学习有关角的度量知识后,还可以直接用量角器检验科学论证,仔细观察角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跟所画出的 边长无关”。角的两条边可以任意延长或缩短,不影响角的大小变化。

三、思维拓展、巩固提升

师:右面两个图中的∠1与∠2是不是相等?说明理由。

1.学生探索研究。2.全班汇报交流。

第三篇:角的度量单元练习课

角的度量单元练习课

学习目标

1.会画线段、射线和直线。

2.掌握角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和读法。3.能正确、灵活地量出不同位置的角。

4.认识平角和周角;能根据角的度数熟练、准确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5.按要求画指定度数的角,初步总结出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6.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

1.掌握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2.掌握角的分类以及各类角的度数。

3.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量角器

教学环节 导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题。(1)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A、B,能不能画直线?能画几条?

分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答案:(1)能,能画无数条;(2)能,能画一条。填空:线段有()个端点;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条射线。答案:2无数

知识点2:角的度量。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3题。量一量下面的角各是多少度。

∠1=

∠2=

∠3=

∠4=

∠5=

分析:通过量角器正确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答案:∠1=55° ∠2= 55°

∠3= 110°

∠4= 36°

∠5= 108°

先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再量一量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的度数。

答案:时间 : 7:00 4:00 3:00 6:00 角度: 150°120° 90°180°

知识点3:认识平角和周角。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7题。看图填一填。(1)已知

∠1=70°,那么∠2=。

(2)已知∠1=40°,那么∠2=

,∠3=

,∠4=。

分析:先找出平角,再通过平角和已知的角计算出剩下的角。答案:(1)110°

(2)140°40°140° 已知∠1=130°,则∠2=(),∠3=(),∠4=()。

答案:50°130°50°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4~46页第6、8、9、12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总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熟练的地方。

3.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的巩固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和角以及学习角的度量和画角。课堂内容很多,而且大多是很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讲解直线、射线和线段时,重点要对这三种线的特征进行正确地区分,了解每种线各自的特点,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还要了解到,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要让学生能正确地画出直线、线段、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等。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画,看一看能画出多少条。

量角的大小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也是今后画角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学会量角,反复实践测量。在量角时,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对准0刻度线,有的学生不会读数,尤其是在30°和40°之间的刻度,学生比较容易读错,还有就是量角器的刻度读反。

本节课先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出所用的概念和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我再补充总结。让学生们边学边想,加深认识和理解,效果还不错。

第四篇:角的度量的练习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主备教师: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的练习,教材第19页 “想想做做”第4—9题及思考题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一指、读一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感受角的大小和学会量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同学积极的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索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具学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研究角的大小可以怎样计量的问题。板书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想想做做”第4题

本题要着重让学生观察:量角器摆放的位置,训练学生从内圈还是从外圈找准刻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自己所量的度数。

2.“想想做做”第5题

本题要着重让学生体会根据角的不同位置摆放量角器的技巧,然后量一量,再汇报。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班内交流。4.“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找出每幅图中的角,再量一量,最后班内交流。通过量角,帮助学生巩固量角的方法,同时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5.“想想做做”第8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再引导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发现,只要正确,都应该肯定。

6.“想想做做”第9题

先让学生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让学生比较自己的估计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多大差距,促进误差较大的学生对估计进行调整,发展空间观念,提高估计角的大小的技能。

7.思考题

本题让学生独立去探究、发现思考题中隐藏的规律,还有一定难度,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对学生发现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只要正确就行;最后帮助学生用字母来表示这一规律,即n×(n-1)÷2。

11、“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了解现实生活中角的应用,还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活动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9题

第五篇:《角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标,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另外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探究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四个环节突破教学目标:

1、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5、小结语

(一)出示简笔画、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观察间)

整个过程是由参观“图形研究所”贯穿起来的,提出研究内容——怎样量角。在此环节主要是参观“观察间”——认识量角器,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现在自由观察时间,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比一比”中,学生的各种学习动力被激活,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操作间)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教师设计: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趣味练习,拓展延伸——研究成果汇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120、135、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动有趣的游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四)小结语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2、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从中也渗加了“开展游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因本节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角的概念已有大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生互动、加深巩固(教师携带面具扮演森林之王“虎大哥”。)

虎大哥:“请同学们看大黑板,这是一个点,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线?就组成了一个……?”“这一点是角的什么?两条射线是……?”

2、以境吸人、初步感知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和平鸽和丑小鸭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和平鸽和丑小鸭争论角大小的直观画面。)

师:它们在争论什么呢?它们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学习数学棒极了,所以恳请我们班的同学去帮它们解决这个难题。在学生讨论和探究中,让学生找到能解决问题的工具—量角器,此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机推进新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立“1°”的概念。

在巩固和建立概念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问法:“我们测量线段的长短用什么单位?”“那测量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单位?”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反问学生测量角的单位是什么?我让学生从书中找答案,让学生自主看书。在学生略知时,我这样问学生:“通过看书,你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互相交流。”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1度记作1°,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把书上的概念: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那么1°它是怎么样的呢?

(三)思品情节、明确任务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我引出一个全新的东西—量角器,它与以前学生常用的直尺这种度量工具从形状,组成到内涵都复杂的多,但又是必须掌握且要灵活运用的工具。因此,本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及全班合作的形式。我让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我再提问:“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说说你看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称:外圈刻度、内圈刻度、中心点、零刻度线。在学生初步认识量角器后,我顺水推舟地说:“把一个半圆分成是180等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2份所对的角是……?3份?4份呢?……”随着我便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和平鸽和丑小鸭所遇到的困难。(注:是课本37页测量∠1,∠2的度数。)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归纳量角的方法,让他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看“量角器外圈的刻数”,什么情况下看“量角器内圈的刻数”。

此时,我引导学生掌握量角步骤:

1、把量角器搁在角上后,第一步怎么办?

2、第二步做什么?

3、接着第三步呢?

4、怎么判断是看外圈刻数还是内圈刻数?探索性的过程让学生去自主理解,同时我也编了一个量角口诀: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内外要分辨。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比较角大小”的概念。从直观到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直至大胆放手,目的就是让师生共同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让学生对比较角大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四)、自学督查、开展游戏

1、学生自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我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中的“角”,让他们去量一量国旗的角,书本的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三角板的角各是多少?之后,我又让学生感受游戏教学的愉悦性,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获取知识。我让学生带上动物头饰,每一位小动物左手拿量角器,右手拿一支小木棍,说到量角器哪个部位,就用笔尖指到哪个部位,看谁指得又准又快?

(五)、质疑反思、交流情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你是如何评价这节课呢?

五、直面体现、说板书

角的度量

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内外要分辨。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

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 °、150 °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

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

(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量一量,摆摆图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五)归纳小结,升华认识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本课教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按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操作探究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知道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四步探究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解决问题。

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测量的技能,同时把量角和估角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角的大小的表象来帮助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目标,突出重、难点,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和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引新,启动思维。

让同桌之两人在纸上画角,根据你们一定的方法来判定谁画的角大的方法。老师也拿出两个角要学生说说哪个角大?答案不一,正当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我及时为他们解开疑团:要准确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用到量角器,顺其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和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

2、自主探究,实践操作,激化思维。

(1)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我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观察交流的方式认识量角器,为了规范语言,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认识,在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后,出示课件,分别标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和90°刻度线,并进一步细化知识,让学生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来表示。因为角的刻度的大小已有了约定俗称的规定,所以我继续利用课件来演示将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角,记作1°,让学生充分感受到1度角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尝试量角,归纳方法。

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由量角,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角的度量方法,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度量方法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了解量角的完整方法,然后出示一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要求学生读出它的度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的开口方向不同,测量的方向也不同,从而理解量角器上两排刻度的用处。又出示三道判断题来巩固量角的方法。此外,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将度量方法编成了口诀:“点对点,边对边,读数内外要分清。”至此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了对角的度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

(3)学习例一,明确角与边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当然想一试身手,于是我鼓励学生用量角器独立量例一中的角,比较它们的大小,用课件演示测量第一组角,用“你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角与边的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3、实践应用,强化新知,深化思维。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取成功的体验,本课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基础训练题:内容是课本第38页“做一做”的三道题目,目的在于巩固学生量角的方法,积累一些常见角的大小的表象,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创新练习:我创设了用三种不同角度向前抛物的生活情境,(就是学生上体育课掷铅球或手球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到底哪个角度抛出的物体才是最远的?将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于生活中,让学生拓展视野,体验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3)挑战练习:“猜一猜”,要求学生猜测被遮住的角的度数,并说明原因,在学生的解释说明中,量角器内外刻度的使用方法又一次得到巩固。以上设计我力求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同伴交流,感知和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相信这节课学生不会被枯燥的内容所困扰,而是主动、活泼地接受新知,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产生兴趣,体会数学的真正魅力。

人教版《角度量》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的第二节课。教学几何初步知识,不单纯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前几册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已经注意通过一些操作和作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但是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图都比较简单,在本册适当提高一些要求,通过教学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以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在备课时,我曾经想过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知识安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但发现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学得不扎实。在本次教学中,我把教学内容适当进行了调整,在一节课内集中教学角的度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后再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对比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序操作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三、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订为“激趣导入——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直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节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直观演示,旧知过度,设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学角的概念.通过师生的操作,利用动态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引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直接的比较,学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为引入角的度量进行间接比较角的大小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初步认识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建立角的计量单位度和符号“°”。

第三部分,教学角的度量.在学生认识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单位、符号的基础上,再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测量说明: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张开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本节课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口答,判断选择,实际操作等),围绕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点,达到巩固和运用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载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及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角度量》说课稿

    《角度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

    角的度量(范文模版)

    角的度量教案 小学 王斌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7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确立角的概念,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符号以及读、写法......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教案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 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符号是。2. 掌握3个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3. 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

    《角的度量》说课稿

    《角的度量》说课稿15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1 一说教材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部分的第一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是属于空间与图形测量中的一部分,而角......

    角的度量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

    角的度量教案

    教案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一、复习1、线段的含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 2、线段的特点:①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②两个端点 二、学习要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角的度量教案

    角的度量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用小角去测量大角究竟有多大这一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介绍1°作......